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和美乡村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博航;绿化景观;植物配比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47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博航佤族生态村是典型的原生态佤族珍稀村落,不仅具有浓郁的佤族特色,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富集,近年来发展为旅游村寨,但是在绿化景观与植物配置方面缺乏专业的设计和研究,导致整体景观效果层次不突出,特色不凸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不协调。因此,对绿化景观和植物配比进行设计,对提升该村的旅游资源品质和等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西盟博航阿佤文化生态村植物配置基础
西盟博航阿佤文化生态村东邻澜沧县拉巴乡,南邻班母村,西邻勐梭村,北邻秧洛村委会,该村辖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1户,居住人口为470人,其人口构成全部为佤族。该村民风淳朴,较好地保存了佤族民间传统习俗,是佤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原始自然村落。博航阿佤文化生态村海拔1450米左右,气候属以南亚热带湿润半山区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96℃,雨量充足,气候凉爽,坡度较小,地势平缓,年降雨量2558mm,植物生长基础优越。村内适应当地气候生长的大榕树及一些亚热带阔叶林长势良好,并被居民较好的保护起来,自然而有机的植物景观,颇具地方特色。博航自然村土壤肥沃,农户以种植粮食为主,辅之以甘蔗、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牲畜大都圈养,农作物生产以农家肥料为主要使用肥,物产丰富,质好价优,无污染,是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理想地域。村寨被绿水青山所环绕,寨内青泉细流,山泉飞溅,原始森林成片,林下资源以种类繁多的野菜、野生菌为主,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植物主要有榕树、龙竹、云杉、木瓜、柿树、橄榄树林、红栗树林、芒果树、多依树等。动物主要有画眉、山鸡、猫头鹰、百灵、鹌鹑、竹鼠、松鼠、布谷、啄木鸟、斑鸠等。加上西盟佤族的是万物有灵魂的自然崇拜,佤族相信万物有灵,在重大节庆时,要“镖牛”为村寨和家人求福,并以此为荣耀和美德。[1]在人们的观念中,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一切还没有被人认识的自然现象皆有灵魂,这样的为生态植物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观念基础。
该村生态环境优越,运用生态美学的理念对旅游村寨绿化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进一步突出生态文化内涵。生态美学是建立在生态人文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具有生态哲学意义的美学概念,是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的一种共同的美学追求,生态美包括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和艺术与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为的规划、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照。珍惜生命、珍视自然的生态美学观点可以说是生态旅游的灵魂,生态旅游者追求的、生态旅游开发者所努力营造的都是共同的生态美。博航阿佤文化生态村绿化景观配置应在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美的法则指导下,效法自然、营造自然,既保持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美,又与当地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人工生态美作品。在佤族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中,以“莫伟其”神为最高的神祗,她是主宰宇宙万事万物的至尊,人类的一切凶吉祸福都是由她安排的。[2]源于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佤族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发展。
2西盟博航阿佤文化生态村绿化植物种类
西盟博航阿佤文化生态村能够直接利用的植物有90种,利用这些植物形成与珍稀佤族原始村落相适应的植物景观。植物与序号如下:①桫椤树②红毛树③棕榈④霸王棕⑤桑树⑥董棕⑦桂花⑧高山榕⑨枇杷榕⑩橡皮榕垂叶榕黄葛树黄兰树铁树红枫树天竺葵思茅松白兰天竺桂望天树芒果九里香毛叶枣荔 枝柑桔石榴木菠萝竹柏香樟蒲葵悬铃木菩提树台湾相思桃花心木金山葵象牙豆羊蹄甲凤凰木大花紫薇油梨红叶李三叶树假槟榔水蒲桃罗汉松龙眼水杉大叶桉龙柏园柏朴树南洋杉蝴蝶果银杏黄槐鸡蛋花香芭蕉龙爪槐加勒比松团花乌桕瓜栗青冈栎红椿桂圆酸角垂柳池杉石栗鱼尾葵木麻黄大叶女贞香蕉睡莲橄榄树阴香假萍婆仪花顶果木盆架木人面果铁刀木枣树毛桃南洋盈油棕柳树麻楝尖叶木樨榄红栗树
3西盟博航阿佤文化生态村植物配置原则
博航阿佤山自然生态景观有“岩峰叠翠”“云霞雾霭”“日出夕照”等。这是旅游区面积最大的景观区域,既是旅游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区整体景观的背景和依托,景观上注重体现绿色,以茂密的森林及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小品及和谐的村落营造自然生态氛围。将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各得其所,从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
1丰富品种,完善体系
首先,除了利用博航村的90种植物配置村寨外,还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古树名木,在此基础之上,加大绿化力度,对村落周边的山体进行封山与育林工作,保护该村落总体的生态环境。其次,要加大绿化建设措施的落实与执行。各级保护区的绿化的原则是,以传统的街巷绿化为主,适当增加片状集中绿地,逐步形成民居、巷道、路边绿地、小广场绿地等多种形态类型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博航村内有特色的长势旺盛的村木作为坡地的绿篱,果园、菜园的分割绿墙作为一种特色绿化手段应予保留。另外,村里的牛、猪、鸡等动物的粪便应作为好的农家肥料,要由专人收集起来施在农田和需要肥力的乔灌木旁,使其长势旺盛,还有利于公共卫生的清洁保护。体现生态性、艺术性、景观性、生物多样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原则。
2见空插绿,优化人居环境
目前,村落内尤其是一、二级保护区内还有很多空地,一些道路旁边也有很多泥土较多的,这些地方都要逐渐绿化实现。车行、步行道路以及荒地的绿化,使点、线、面状绿化有机结合,相互穿插,形成开放的绿地生态系统。鼓励多种植乡土树种,这样的理念既投资少、见效快,保持水土,又能改善和清洁空气,从而使传统村落不仅有很好的车行、人行道路系统,更具有高品质的绿化生态系统。从林相上来讲,结合佤族生产生活和文化特色,形成密林、疏林、混交林、纯林、疏林草地、灌丛地、林间空地、林窗、林缘等植物种类、结构配置成不同的景观。这样才能保证博航村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情态深厚,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特色鲜明的潜在价值巨大的民俗文化名村。
3绿水环绕,地灵人杰
通过绿化景观设计,大力改善村中心的环境与景观质量。与此同时,一些湿地环境也会丰富与改善村落的绿地系统功能、品质,获取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新景观。从游客中心至阿佤山山顶的途中,利用自然条件,将现有的平台上的石头作为休憩设施,在大块的外观优美的石头上刻字题词,增加文化氛围。沿途挑选适量地势比较平坦、观景效果好的开阔用地,设置醉茶轩、观景亭、廊等休憩观景设施,配套设置石质或者木质的桌椅,便于游客休息。在休息点的路旁装上防护栏,一是为了安全,二是可以避免游客分散休息造成的破坏。结合该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佤族村寨文化特色,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加上不同层次、不同季节的植物配比,使得该村呈现绿水环绕,地灵人杰的景象。
4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条件,尽量采用适于当地生长的植物与乡土树种,以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及满意的绿化效果。林地绿化主要植物:榕树、栎树、红毛树。风景林地绿化主要植物:橄榄树、红栗树、芒果、柿树、多依树、石榴、竹子。道路绿化主要植物:银杏、香樟、龙柏、棕榈、黄槐。庭院绿化主要植物:桫椤树、桂花、橡皮榕、铁树、白兰、蒲葵、水蒲桃、鸡蛋花、阴香、毛桃。水体绿化主要植物:垂柳、睡莲、水杉、乌桕、池杉、红叶李。
35突出特色的原则
绿化应根据各景区不同的景观特征、游赏内容及功能与环境要求,采取不同的绿化手段及形式,造就各景区不同的风景特色,避免各景区绿化的雷同和特色不突出。景区绿化区:主要指民俗参与体验旅游区、佤族宗教文化游赏区和乡村度假休闲区。这三个区主要为游览景区,应加强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绿化应注重观赏和美化效果,树种以园林绿化常见植物乔、灌、花、草配置,营造入口区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景致。
36点、线、面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点(景点)、线(道路交通游线)、面(景区大环境及生态保护区)的绿化,形成旅游区一个较为完善的绿化景观系统。重点绿化区主要指设施建设的区域,在建筑周边加强绿化,使建筑设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融合。森林生态保护区应对现有植被进行保护,以保持旅游区优良的风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其余区域包括区内其他景点、游线和周边环境,则应通过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改善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
37突出植物景观和生态保护的原则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公益事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奉献爱心和休闲放松的双重属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1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_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_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_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_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_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_项目坐落于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_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_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_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_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_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_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_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_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_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_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_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_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_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_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_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_独特的人文环境。___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_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_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_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_,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_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_,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_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_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_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2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从对某村乡村旅游的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前景较好,符合产业结
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定会成为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项目投资风险小,各种效益较好,实施单位有能力落实,能有效带动本地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设计科学,技术可行,预算合理,预期效益较好,符合项目立项的规范和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项目建议人:
某某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3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概况
三、项目建设意义
四、主要财务指标说明
第二章 旅游行业市场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当地经济发展
3、政策环境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1、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2、旅游消费群体分析
3、旅游业发展趋势
三、旅游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公司发展历程
3、公司股东介绍
4、公司近几年主要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理念(宗旨、文化)
三、组织架构
三、主要管理人员介绍
第四章 项目规划与建设规模
一、项目总体规模
二、项目功能规划
三、项目建设规模(估算旅游项目可接待人员能力)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地理位置
三、交通条件
四、基础设施
五、人文环境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二、总图布置方案
三、建设经济指标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八章 建设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资金使用计划
三、分年投资计划表
四、资金筹措
第九章 项目财务评价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二、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建设建议
二、项目结合评价结论
温馨提示:因每个项目投资企业实施细节不同,投资地的具体产业政策及环境有所差异,本内容本着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目的,报告目录框架仅供参考,一诺美太投资咨询不承担您当前所阅览的此目录产生的任何有关责任;若有疑问敬请咨询中国项目咨询网在线客服人员。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4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__镇__自然风景区海拔2303米,由于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使项目区形成灌丛,森林和亚高山草甸三大生态系统,是华北保存最完好的生态区域,素有华北“小西-藏”之称,是避暑休闲和旅游的最佳地方。项目毗邻北京,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外,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通讯便利,交通方便,开发的`市场和潜力巨大。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
__镇是中华三祖文化的发祥地,古文化遗址修护及人文旅游景点初具规模,每年到__寻根祭祖的游人络绎不绝,而与之相匹配的休闲生态游才刚刚起步。为此,__镇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化做为今后几年的优先发展方向,尤其将__九龙洼避暑休闲开发做为三祖文化旅游产业的延伸,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国际看,在全球逐步变暖的趋势和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避暑型气候资源已经属于越来越紧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目前,香港佳顿集团有限公司就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发表示了浓厚兴趣,并与镇政府签署了有关协议。
从国内看,随着全国气温的不断上升,许多城市已成“火炉”,甚至包括一些北方城市。而__自然风景区却以凉爽宜人的气候,打出“清凉气候牌”吸引着国内“火炉”城市的人们纷纷涌入。针对这一现象,__镇可以打造依托森林草甸资源、气候资源,在项目区修建避暑山庄、酒店、乡村旅舍等高中档的住宿场所和狩猎尝跑马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拟修建避暑山庄一处。
内设四星级酒店二处、当地特色的农家小院十处、旅游产品专营店一处、综合管理办公楼一座;
2、新建狩猎尝跑马尝过山索道各一处;
3、附属设施:道路、台阶、护栏等。
五、项目建设期限
从2010年起至2013年止,共计4年。
2010年,为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为主体施工建设阶段;2012年主体完善和配套建设阶段;2013年试点运营和投入使用阶段。
六、项目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
预计总投资2亿元,其中主体工程1.6亿元,附属设施0.3亿元,其它0.1亿元。
项目建设资金由承担单位统一筹措。其中拟贷款1.5亿元,自筹0.5亿元。
七、经济效益分析(略)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5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