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上支付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商务 第三方支付 法律规范 建议
一、第三方支付概述
从国内首度产生到现在群雄纷争,不过十年时间,第三方支付已经渗透到了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间贸易活动、大众网络购物、订购机票,生活缴费等……作为一种新生的金融力量,第三方在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金融的变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也称为第三方网上支付,是马云在2005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首先提出来的,第三方支付通过整合多种卡基支付工具,或借助新兴的网上支付工具(虚拟货币),为买卖双方代管交易资金,转换支付指令,并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络支付中介渠道。目前,中国市场上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有支付、银联支付、贝宝、快钱等。
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国外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一是依托个人电子商务(C to C 市场)起源、壮大、成熟;二是向外部专业化、垂直化电子商务网站(B to C 市场)深入拓展。”这个期间涌现了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如 Amazon Payments,PayDirect 等,但是最令人瞩目的还是 PayPal。在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史上,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支付宝的成立和兴起,二是支付牌照的发放。2004年,目前国内最大也是最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成立了,它最初是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主要用以确保淘宝网上的交易安全;后来支付宝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淘宝网之外的商家。
在校园里的教学楼下,我们随处可见的自动售货机,从前只能用现金支付,而现在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逐渐可以实现支付宝的扫码支付,这也充分说明,在当代社会,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将会有更大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利弊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点
打破银行间的壁垒,达成“三赢”。消费者持有任何其中一种银行卡就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交易,简化了交易过程,方便了消费者;对于商家而言,节省了运营成本;对于银行,不仅节省网关开发成本,而且增加了交易收入。
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参与交易,而是作为代收代付的中介方,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有利于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
使用安全、实惠。信用卡信息只告诉支付中介即可,减少账户信息失密的风险,目前大部分第三方平台的交易、提现都是免手续费的。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缺陷
结算周期长,在途资金利用效率低。由于各种原因,支付宝不提供实时结算,结算周期长。同时,由于买方在等待收货期间暂存在支付宝账户上的在途资金缺乏流动性,影响资金的周转进而影响到系统的结算效率。
资金安全问题。大量资金存放在第三方平台内,它作为一个信用中介机构,保障着我们的信用,而谁又来保证第三方平台的信用?如果出现了资金的非法使用造成损失,消费者和商家又该向谁追偿?
信用体制不完善。现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评价是“交易型信用评价体系模式”,即一方的信用程度取决于另一方给予的评定。这样的信用评价参考,不仅不能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交易环境,反而会误导消费者,加剧信息不对称。
同业恶性竞争、盈利能力不足。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让第三方支付成为诱人的大金矿。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价格战成为企业争夺商户的武器,很多公司为培养客户都提供免费服务,没有固定的利润来源,盈利能力不足。
四、对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体系
(1)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清算组织的法律地位和准入条件。法律应当赋予第三方支付机构明确的法律身份和地位,将其定位为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非银行类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是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2)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经营行为。要明确界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营范围,严格界定为收付款人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禁止从事与支付清算服务无关的经营活动;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费行为;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维护客户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3)市场准入监管:包括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设置最低资本金限制,加强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强化安全技术、建立保险与保证金等。
(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我完善
(1)加强业务合作。 第三方支付企业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与众多银行的业务合作关系。
(2)建立信用体系。 在我国信用状况及信用体系不佳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企业把信用作为其核心和生命线是明智的。通过建立多方合作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增加对网上交易的制约和约束,必将大大促进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
(3)强化本地化服务。抓住本地支付需求。如:为本地化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支付平台;本地电子政务、行政事业收费等。
(4)进一步促进支付手段多样化。在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同时,完善在线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掌上支付、虚拟支付等其他电子支付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支付体系。
(5)强化创新。实施服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第三方支付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形成有效的细分市场,避免蜂拥而上的同质化竞争。强调实力与品牌效应,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类似、模式单一、高度同质化的支付市场,创新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关键词:个人金融服务网络银行,制约因素
一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概述
入世以来,金融业与国际接轨使得国内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外的银行竞争不仅局限于传统领域,而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网络银行这一业务领域上。网络银行又称在线银行,是网络经济下传统商业银行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模式,现有传统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它是以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信网络或公共网络为传播媒介,以单位或个人计算机为操作终端的“三位一体”的新兴银行。
随着国民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个人对理财的需求不断深入,形式趋向多元化。个人金融服务就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按客户划分市场,对居民和个人家庭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网络银行提供个人金融服务主要是网络支付服务和网上增值服务。网络支付服务是网络银行基于BtoC商务模式下提供给个人支付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方式。这一业务构成BtoC电子商务的核心服务项目。网上增值服务主要是提供给个人的账户信息查询、投资咨询、股票分析、开户、理财、转账、贷款、保险以及通过经济人购买各种金融产品等服务。
二网络银行下个人金融服务的特点分析
1.便利性的多元服务分析
个人或家庭从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下进入了网络世界的金融服务,便利性是网络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大关键点。首先,个人用户可以不再受银行营业时间和营业网点的限制,24小时实现网上个人账户的查询、挂失,改密码、消费贷款、理财等多种业务。其次实现了任意时间下在线支付网上购物、订票、缴费和证券买卖等业务。如招商银行提供的个人银行大众版本中就提供了一卡通理财、存折理财、信用卡理财、网上支付卡的申请和理财、一卡通缴费、存折缴费、国债投资和消费者贷款等业务;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则包含了个人储蓄业务、个人消费和住房贷款业务、个人外汇业务、个人中间业务、个人电子银行以及个人理财等。这些多元服务的提供可以使客户足不出户完成所需的个人金融服务。
2.引导性的客户定位分析
近两年,我国的国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银行利率的连续调整,股市的火爆,商品房价的政策控制等多方面都加深了个人或家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详细了解自己的目标用户群的偏好、行为模式下结合自己网站的主题,实现清晰的网页和内容引导。改变过去同一化、大众化的服务方式,达到高层次化、专门化的金融服务水平。传统的一些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分层,主要是根据持有可投资性资产的数额进行分类。而网络银行则主要是根据个人客户所需的理财功能的多少对个人客户进行分层。进入招商银行的主页下可以清晰的看到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内容的链接,进入个人银行业务网页后,客户层次分类清晰的显现。个人银行专业版、个人银行大众版、银证通/银基通、财富财户专业版。个人客户可以根据每一种网上银行服务的系统介绍、功能介绍、功能演示、申请指南、操作指导、常见问题解答来了解和确定自己所需网络的个人银行业务。
3.资讯性的内容认知分析
我国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交替,充满着种种的不确定性。网上个人金融服务是金融行业发展出现不久的衍生品,目前我国个人客户对其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普及率还是十分低下。银行在网络上实行个人金融服务就特别注重内容认知这个环节。内容认知主要包含了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认知、操作步骤的认知、安全认知等。在招商银行的网上个人银行的主页上,可以看到一网通、移动数字证书、专业版转账汇款等各种业务的内容介绍;也可以看到各种业务之间区别的内容介绍;同时可以点击安全说明,了解实现网络个人银行业务所面临的一些安全性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功能介绍、演示,能够是个人很快掌握相关的个人网上金融业务的实现和运作。
三发展网络银行下个人金融服务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分析,截至2007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3700万,其中15%的网民平时会在网上购物;透过网上进行股票或基金买卖的比例有14%;而其它理财等服务为5.8%,还不超过6%。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网络银行发展个人金融服务形式还比较单一,存在很大的上涨空间,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网络银行中个人金融服务。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必须面对以下所分析的制约因素。
1.个人的文化观念相对落后
首先从中国国民分析来看,大部分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财富的认识还主要是积累现金和储蓄,投资理财的概念还没有转变。其次能够实现网上的个人金融业务的个人,基本要求就是必须配备电脑和文化素质较高。对于家中没有电脑和文化素质较低的个人则现目前无法实现个人的网上金融业务,但是这一部分家庭在整个国民家庭中却占有绝大多数。进一步分析,即便是家中配备电脑,文化素质较高,能很快熟悉网络个人金融服务的家庭很多也不愿意参与网上的个人金融服务。因为他们还存有顾虑,交易是否安全,帐号、密码是否容易被泄露,有多大的风险等等一系列安全和法律问题。
2.商业银行的宣传意识相对落后
一方面当前我国的银行主要是从完善功能和技术领先的角度投入了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对于个人金融服务这个潜在的市场的需求了解甚少,而且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个人需求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个人金融业务的开展与信用体系的完善密不可分,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发展缓慢,个人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因此网上按揭等业务的开展也无从谈起;另外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开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投入大,成本高,业务规模小,总体看得不偿失。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使得银行不愿意过多的投资开展网络开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更不愿意冒风险对此业务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只是为了保持该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搭建了这一平台。
3.网络市场环境不完善,信用机制不健全
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150年的历史, 而我国才进行试点。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许多客户不愿意采用信用结算交易方式, 而是以现金交易、汇款等方式进行。网络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因此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 对社会信用的高要求迫使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以支持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尽快健康的开展。其次,在网络经济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对信息的优化配置将成为银行信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个人客户资信零散不全, 有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其整体优势没有显现出来。第三,税务等与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网络化配套,制约了网络银行的个人业务的开展。
4.政府法律、法规制定落后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网络银行下的金融法律、法规建全的新课题。网上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开展诱发新的网络犯罪,个人与银行之间的各种风险加大,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管理,保障个人与银行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现阶段我国网络银行执行的是在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的实施,对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有效防范银行业务的经营风险和保护个人客户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许多细节与技术问题上仍无明确规定。目前网络银行多采用协议形势,与个人客户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出现问题通过仲裁解决。然而一旦问题出现,又涉及责任认定、仲裁结果的执行等。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使得问题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
5.具备网络技术和金融知识的人才缺乏
网络银行是金融业与高科技行业完美结合的产物,因此网络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否能够快速提高是决定网络银行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必须具有一批既掌握网络高科技知识,又精通金融业务知识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通过他们实现网上银行系统与传统的后台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提高我国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的整体应用水平。但是我国现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是在各自领域下的专业人才,同时具备计算机技术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几乎是空白。更进一步的是我国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的人才竞争。
四 、我国网络银行下个人金融服务的前景
与国外银行比较,国内银行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个人金融业务方面,主要停留在作为消费节余的存取款范围,理财、支付、信贷等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占有率极低,而对方在理财、支付、信贷和信用资料积累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进驻我国后,势必会抢去这一业务大量的市场份额。因此我国银行必须转变观念和经营模式,树立以个人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下,锁定更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确定自己的业务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个人网上金融服务,在面对国外银行的竞争和自身发展的环境中,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和丽.个人金融服务:银行的热点[J].经济问题探索,2002,9:21-23.
[2]马思萍.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其法律对策[J].法学与实践,2006,3:56-58.
[3]王友文.网络银行发展的五大瓶颈[J].西部论坛,2004,11:99-101.
[4]蒋小萍.试分析网络银行的利弊[J].消费导刊,2006,3:55-57.
业务标准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支付业务是金融清算导向,还是信息应用导向。具体到主体上,是金融主导(主体包括银联、商业银行),还是非金主导(主体包括运营商、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企业、终端制造商、数据公司等)。我个人认为,对互联网支付业务来说,金融应是基础,非金才是主导。
中国先输一分
对“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技术标准”,我总的评价是,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先输一分。
从积极的方面说,有技术标准比久议不决要好。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系统化的技术要求,覆盖中国移动支付在金融方面的各个环节的基础要素、安全要求和实现方案,确立了以“联网通用、安全可信”为目标的技术体系架构。应该说,对推动中国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但为什么说输分呢?这是从更大背景来讲的。支付本身虽小,但它是未来经济走向的一个关键道岔。道岔往哪边搬,经济的列车,就可能沿着被锁定的路径往哪个方向转。把此前的银联与中移动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之争,放在更大背景看,会有另一种得失判断。
我一直认为,支付具有金融和信息双重属性(见《为什么支付业不是金融业?》、《评“支付新规”》),主张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路确定支付标准。支付业、尤其是互联网支付业,不仅是金融行业,还是信息行业。支付服务不光是金融服务,更是信息服务。支付业至少跨了两个行业,仅由金融部门制订标准、发放许可证,仅从金融业务角度单方面治理,难以充分顾及互联网支付的信息业务特点,不利于提高互联网支付信息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前的技术标准之争,是对行业主导权的争夺。银行业力图单方面主导网上支付业,例如在第一批网上支付牌照发放中,将作为重要主角的电信运营商排除在外;而且对民营第三方网上支付设立过高门槛。这会与潮流相悖。因为随着互联网发展,支付产业的重心会日益从金融主导的清算结算,向非金主导的数据增值业务方向转变,后者一旦超过50%,整个行业就会从金融业为主,变为信息业为主。当然,涉及金融的部分,由金融部门监管是必要的。即使非金主导支付,在金融上也得听金融部门的。但它只是基础,与主导是两回事。
恕我直言,我认为“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技术标准”这个道岔方向搬得不大对头,与潮流方向有偏。
从美国金融思潮走向看,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战略思考重心正开始从金融向信息方向转。以斯蒂格里茨、魏斯和格林沃尔德为代表的信用学派(强调异质性信息),正对传统的货币学派(强调同质性金融)发起强大的冲击,有取而代之成为正统的趋势。与之相应,美国互联网支付业的走向,一方面沿着惯性向金融业务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更值得重视的是,它在向信息业务的方向迅速创新扩展,将来支付产业重心一定会转到以数据业务为主营业务上来。标准制订,需要超前考虑到这一层。中国ICT多次吃亏,就在于没有标准上的远见。
我国围绕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之争,这背后实际是旧的声音与新的声音的博弈。本来,美国金融业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实现信息主导不易;中国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一起发展,金融不发达因而包袱较轻,在互联网支付理念上,可以更多体现下一代信息主导发展的思路。结果金融业提出的标准胜出,而信息业提出的标准落败。这再次体现了我们的战略短视。我国由于在互联网支付理念上的落后,失去了一次靠先进的自主标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相当于自动放弃了一次TD-SCDMA那样的机会。
在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形成中,排斥来自信息产业的标准,其影响在短时间内看不出,一旦产业重心转移,它的后遗症就会显示出来。13.56MHz还是2.4GHz,从金融角度看几乎没什么差别,但从数据角度看差别就太大了。中国会为了少投几个亿,而少赚成百上千亿。所以说中国在大数据时代先输一分。
下一局的输赢由什么定?
当然,中国家大业大,少赚成百上千亿,算不了啥。而且现有支付技术标准也并非不可接受,但确定下一步支付业务标准,却是一个输不起的选择。
早在国家制订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阶段,我就曾向发改委有关部门分析利弊指出,网上支付业的行业主导权,站在国家高度看,宜交给信息产业部门,而非金融部门,应由电信运营商和民营第三方支付为主发展,而非以银联为主发展(金融部门管的应该主要是金融业务这一块,也就是清算结算为主的这部分)。我考虑的主要不是权力问题,而是国家长远利益最大化。一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尽管现在技术标准尘埃已经落定,中国移动与银联也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合作,这一页可以翻过去。但我认为这是次优安排,不是最优安排。深层的问题仍没解决,技术标准由金融业主导,业务标准是不是也要由金融业单方面主导?
支付业务标准的确立主要应从产业大发展的需要出发来考虑。在正常情况下,互联网支付将来如果要大发展,取决把握两大分工的机遇:
一是金融业务与信息业务分化,我预测前者与后者之比,最大将达到10%比90%的程度(所以我才说“支付业不是金融业”,因为那时的金融业务可以白送了)。这一趋势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电信业先行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来,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的分化,腾讯以数据业务(收入占比77%左右)迅速在市值上超过联通和中国电信,此时的语音业务完全可以白送。
二是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分化。基础业务是指清算结算业务,增值业务是指商务服务。这一趋势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德勤著名的“业务发展新思维”中可以了解到,其内容就是“商务服务+支付服务”。互联网发展历史可以实证。最初发展的骨干网是基础业务,但市值一直原地踏步;真正赚钱的是增值业务,十年发展了350倍。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这里说的数据业务与商务服务最终会合流,会发生从金融数据业务,向商务数据业务的重心转移。这是我国金融业当前完全没有认清的,是他们脑子不清醒的最主要表现之一,因为他们已完全落后于国际金融业务新思维,落后于大数据时代。
中美谁先促成这两大分工,并占据主动,将直接决定互联网支付的雌雄。如果这两大分工发育滞后,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就会被美国压制或自我萎缩在传统金融业务和基础业务里边,而失去90%那样的扩展空间,和350倍那样的增长速度。中国IDC产业被运营商压制发展萎缩就是个惨痛教训,中国互联网通过数据业务成功突围则是成功经验。一正一反,照出互联网支付的明天。
支付的业务标准,核心是定义什么叫支付业务。这涉及的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学术,而是从权力、资源到规则的利益格局。相当于一个国家定义自己的边界。英国在定义“大不列颠是什么”时目光远大,范围包括五湖四海,所以现在澳大利亚还以英国女王为首。如果事后再一岛一海地正名,成本就大多了。技术标准定偏了不可怕,业务标准如果能把支付的金融(相当于英国本土)和信息(相当于海外)两大领地包括进去,事情或许还有补救。
但问题偏偏出在这里。因为有不好的迹象显示,由于发改委不作为,没有在央行与工信部之间把握平衡,导致权力偏到央行一边,支付所涉及的信息业的部分——相当于90%的扩展空间和350倍的增长速度——可能被当作无关紧要的“海外”弃掉。现在最担心的是金融部门借技术标准余威,将主导权进一步延展到业务领域,中国的互联网支付就有走上象明朝那样的闭关之路的危险,从而失去与美国一争高下的机会。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是,无论确定互联网支付的技术标准还是业务标准,以工业化为主要知识结构的顶层设计者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这里会出现数据业务大于金融业务的那一天。因此决策都是听金融方面的一面之辞,被灌输的都是排斥信息社会的传统理念。久而久之,支付的技术结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就会锁定在体现传统工业化特点的金融路径上。一旦有一天,在互联网推动下,数据业务成了这一行产值的最大构成部分时,人们会发现这一行是由懂金融业但不懂信息业的人来领导的,也就是外行领导内行。无法向前看带来的后遗症,将是在旧格局中引发既得利益与国家利益、民众利益、行业利益的一系列矛盾。现在这种苗头已显示出来。
支付的业务标准如果由“外行”来定
刚才说正常情况下互联网支付大发展。如果情况不正常,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支付业不按规律发展,不按产业和业务的实际重心来调整,生产力发展与利益关系脱节,结果会是国家、民众、互联网产业都很难受,只有利益集团得点蝇头小利,还得靠阻碍信息生产力发展。
支付的现有政策格局,如果不立足全局和长远,而只跟着感觉走,是在朝着让银联形成既得利益的方向自由漂移的。银联把权揽过去,但能力不足,在自身利益驱动下,会主导支付的业务标准按对自身利益集团最有利的方向调整,而不是以发展为硬道理,让能者得之。这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难以兼顾国家利益、支付行业利益和公众利益。这就是发改委不作为,必将让全社会付出的代价。
现在已经可以看出的朝这个方向积累矛盾的迹象是:金融业主导的支付发展得慢,而信息业主导的支付发展得快。原因在于,互联网支付表面上看由金融方面的清算结算方说了算,但实际却更由信息方面掌握商务交易的说了算——具体来说,运营商掌握着移动用户,电子商务企业掌握着实际网购,他们才是互联网支付的最大推动力。德勤提出“商务服务+支付服务”金融新思维,就是在要求金融业顺应这种潮流。
如果让市场竞争决定的话,一定是支付权力从金融业,流向信息业。从大势看这种权力转移的实质是,支付背后所翘动的资源,必然会由第一次现代化的权力中心(金钱),流向第二次现代化的权力中心(信息),这不依任何人主观意志为转移。非逆流而上,必被时代拖走。
银联的本钱在清算结算,但清算结算在支付业的全局将来占比极小。让他为支付业制订游戏规则,实际就等于被央行架到了阿斗的位置上。我们站在阿斗的立场上,为他设想怎样才能保住既得利益时,就会霍然惊觉:银联会被“逼”得产生出伤害国家、民众和产业的利益冲动。这将是我们在支付问题上的最大失策。
第一,银联“害”国家和民众的动机将是怎么被市场逼出来的。在清算结算上,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当然都是希望越低越好,所在放在一起。如果没有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捣乱”,本来银联与国家、民众的这种矛盾还不明显。现实是,互联网发展起来,支付业真正的市场重心在商务服务(多出的增量部分),而不在清算服务。信息业因为另有商务服务收入来源,刷卡手续费低;而银联不是干商务信息服务的,没有别的收入来源,所以必须在乎清算结算收入,在乎刷卡手续费。信息业一旦搅和进支付里边,银联会面临来自信息业通过降低刷卡费来竞争的巨大压力。因此。银联就会在面对“政府调整刷卡手续费”(幅度可达20%)的要求时产生不满,怪罪他人竞争,要象当年运营商维护电信资费那样变相维护高收费,从而把屁股挪到与国家、民众利益不一致的方向上去。
第二,银联“害”支付业的动机将是怎么被市场逼出来的。金融新思维的现实化,使支付业从“大清算结算,小商务服务”,发展成“小清算结算,大商务服务”。仅有清算结算权力作靠山的银联,对支付业的代表性就会越来越差。当银联的代表性差到只代表支付业“一小撮”时,麻烦就来了。他到底是顾自己,还是顾大家?银联只是企业,让他大公无私是不现实的。因此削行业这个大足,适自己这个小履,就会成为他的“做案动机”。
银联作为经济人,会有两个与道德无关的本能的算路:
一是让支付产业小发展,比大发展对自己有利。因为那些通过商务服务搞支付的,例如通过支付发展信息增值业务而“扩张冲动强烈”的,一定会削弱自己地位。怎样限制大发展呢,那只好是谁发展快限制谁最有效。对大的,如中国移动,可以从标准上直接打击;对小的,如支付增值业务企业,只要设个1亿门槛,就可以都挡在外边。这一点,银联已经做了,而且做成了,干得非常漂亮。
二是滥用垄断限制竞争,抑制增值业务发展。比如,学习当年运营商将骨干网垄断滥用到增值业务领域的作法,将清算结算领域的垄断,向增值型支付业务特别是向支付商务服务领域延伸。银联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已偷偷摸摸干了两个多月清理“多头接入”(这令我联想到中国电信当初清理流量穿透,有异曲同工之处)。其进一步发展,值得反垄断部门密切关注。
这就转回到业务标准这个主题上。以银联主导,中国的互联网支付的业务标准会是什么样的?按银联利益最大化来说,从以上两点可知,砍掉互联网支付中代表发展和改革的增量部分,对他最有利。代表发展的增量部分,就是体现数据业务特殊性的部分,这样可以有效将支付领域潜在的“腾讯”扼杀于摇蓝;代表改革的增量部分,就是体现增值业务不同于基础业务(清算结算)特殊性的部分,这样才能维护清算结算的垄断利益。
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支付业务标准:“所有基于银联卡的支付应用均属于银联卡业务”。这一标准可以充分体现上述两点:一是金融业务与信息业务不分,有利于将后者纳入前者消化掉;二是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不分,有利于将后者纳入前者消化掉。
公正地说,银联如果这么搞,从它那个角度讲是合理的。不这么搞才不合理。问题在于,真正代表国家利益的部门哪里去了,不怕算错帐将来挨骂吗。互联网涉及方方面面,在支付领域,也需要象其它领域一样,从信息产业、商务、民生等多方面协同,进行综合治理,才不会产生偏离国家整体利益的大疏漏。
中国互联网支付的下一个路径选择,核心将争在这里。这个标准比2012年12月14日公布的技术标准,对产业的影响要大百倍,涉及的利益也大百倍。这将是中国输不起的游戏。
道岔还能不能搬回来
聪明有时会反被。因为还有一个力量,在各种小聪明之上,这就是凡事都有规律在。我们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需要特别注意,一切都离不开按规律办事。凡是不按规律办事,规律自己会起作用,处罚和纠正错误。
互联网支付的规律,就是斯蒂格里茨说的“信息+货币”,就是德勤说的“商务服务+支付服务”。如果中国坚持旧思维,非要与新思维逆着来,非要与世界潮流相悖,规律本身不会闲着没事干,它会显示自己的力量。
银联就算是在下一个岔路口,利用清算结算垄断,按上述业务标准,真的剪灭了互联网市场经济,把接入权力收回到他那九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实现裁判员(清算结算)与运动员(第三方支付)不分的大一统,但有三点,他很可能永远也绕不过去:
关键词:微小企业;互联网;现状;挑战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参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微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主体,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价值占GDP的60%,同时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微小企业,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代,其融资、销售、人才选拔都有着大的变化。
1 微小企业的相关概念
微小企业是微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统称,与通常所说的中小企业有所区别。对各类企业,各国一般以企业人数来定义,但又因各自发展水平不同而定义不一,因此国际上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统一标准。
2011年7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将微型企业纳入企业分类标准。根据该标准,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微小企业的定义,应该把握定义的规则,即共性、通用性、不变性,即要兼顾私企国企、工商注册规模性质、城乡地区差异、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差异。
2 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微小企业的影响及挑战
首先,电子商务将会淡化有形市场作为商品交换场所的概念和功能。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将改变人们对千百年来对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形市场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和地位无疑会淡化,而更加广阔频繁,多样化和实时性的商品网络虚拟交易市场将逐渐兴起和扩大。第二,市场范围会变得更加广阔,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商品交换活动当事人数量的增加,以及交换关系在空间上的扩展。任何企业通过电子商务都可以得到一个全天候的全球市场。第三,微小企业将能与其他企业平等掌握市场消息。互联网上的信息种类繁多、数量极大,而且增长速度惊人,使这个新兴的虚拟市场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市场资源。并且由于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微小企业能与大企业一样具有平等权利,接触他所需要拥有的各类市场信息,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交流和协商与用户达成各种商业交易,从而使市场资源配置不再受到传统的门户限制,真正能为全社会所共享,打破一切垄断行为,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微小企业发展的挑战:尽管网络营销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我国微小企业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发展瓶颈与障碍,阻碍了网络营销在微小企业中的应用与拓展。
2.1 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国际互联网(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具有快捷性、普及性,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2.2 企业观念及经营管理模式方面
我国微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当今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之间的竞争还集中在传统的实体市场。大多数企业和服务提供商都只是把网站和网络营销看成一个孤立的市场推广手段,并没有真正地将网络营销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结合起来。
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发展等一系列变化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应用网络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微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偏低,所以微小企业要想应用网络营销来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提升微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2.3 资金和网络营销人才方面
目前我国的微小企业大多数都是民营性质的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境。
人才是网络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而我国的微小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过程中缺乏懂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营销人才,绝大多数企业还不了解网络营销的处理方式,不懂得如何应用电子手段来改进企业经营。除此之外,我国的微小企业家族式管理和行政式管理占主导地位,企业不愿意招聘高水平的管理者,使得企业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方法落后。
2.4 安全、金融支付方面
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B2C、B2C等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兴起,各种购物网站的成立,网上购物以其特有的优势深入人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网购的市场调研报告模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网购的市场调研报告模板1一、背景
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电子商务迅速普及。凭借互联网无地域限制的优势,消除了产品、服务供应商和需求者之间地点与距离相关的障碍,我国经济正逐渐成为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方便节约时间,网上购物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b2c、c2c模式在降低运营成本、方便快捷等方面的优势,大大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行业进入门槛,一时间网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网络购物的兴起,正悄然改变着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网上购物已经从当时雾里看花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了当今最火爆,最适合上班族、年轻族群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思维、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潜在用户。
二、调查目的
这次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研究目的是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以及未来对网购发展潜力的期望。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学院学生。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问卷》,了解了大学生关于上网购物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88%。
四、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力巨大。
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占68%。而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中只有7。8%的人没有浏览过购物网站。不难看出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说明大学生对网上购物这一行为能够接受,并且接受的比较快。
2、大学生网购群体特征:性别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大学生有网购经验,而其中女生网购群高于男生。女生对于购物的欲望更为强烈,对美更为追求,女生对服饰等较为热衷,而男生则相对倾向于电子产品。
3、网购原因分析
(1)、网络中的商品比较丰富。
相比现实社区活动区域的局限性,网络作为虚拟的社区,有“无限”的空间和领域,在这个“无限”的空间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商店来寻找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网络虚拟社区空间的无地域、无国界的特点,导致网络购物也突破了地域、国界的界限,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自己生活的社区难以买到的商品。
(2)、网络中商品价格相对低廉。
在网络中出售的商品通常要比传统商场的商品价格低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比较关注的几种商品,服饰是折扣最大的,能达到50%以上;其次是电子产品,平均折扣在40%;折扣最小的是书籍,一般只便宜20%—30%。网上中的商品低价的原因就在于网络可以省去传统商场无法省去的一些费用,例如场地租金、员工的工资等。因此网络商品的附加费用比较低,商品的价格也就低了。低廉的价格正是吸引大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乐意参与网络购物的重要原因。
(3)网络购物的快捷便利。
快递公司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网络购物的繁荣。现在的快递公司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邮局,新出现了很多快递机构,例如宅急送、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通快递、天天快递等等。这些快递公司的出现加速了网络购物的发展,使网络消费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一个方面减轻了商店的促销和分销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消费者购物。消费者只需在网上挑选商品,剩下的事情就由商家和快递公司来完成,无需消费者亲自到商店中购买。而且网络商店24小时的开放,更大程度上方便了顾客,不会受到营业时间的限制,大学生更适应这种新式的购物方式。
(4)网络购物的群体认同感。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从它的兴起到慢慢成熟,网络购物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但由于网络购物的限定性,网络购物的消费者相对而言还是少数,人们对网络消费还是感觉很新奇,网络购物者也会把自己同其他群体分离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个性使他们更喜欢“标榜”自己,从而更加注重网络购物所带来的特殊群体的认同感。
五、网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网上商家的信誉问题
由于商品交换是经由网络这种无形的媒介来流通,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网络的弱点及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不充分了解做一些违法的勾当,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受到传统的消费观念影响的人们宁愿到传统商场去购物。
2、网上购物的支付方式问题
目前银行卡支付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络购物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购物的同学,很多人愿意选择银行卡支付的方式。但由于提供银行卡支付的商家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所以对于利润很低的商品,商家就有可能无利可图,因此,商家就不愿意或者禁止客户在网上通过银行卡支付方式来购买这些商品。再者是网络安全问题。在网络购物中,大学生对网络安全也有很大担忧,诸如个人信息、交易过程中银行账户密码、转账过程中资金的安全等问题。所以建议大家选用货到付款的方式来支付。
3、商品信息问题
由于购买者对网络上的商品的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来完成,而有些商家对商品的描述语言模棱两可,容易使人对商品的认识产生歧异。当购买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网络购物交易,拿到商品后,就会投诉商品与自己订购的不一致。而且与传统购物相比,网络购物退换商品是一件相对麻烦和有成本风险的事情。另外尽管商品信息很快,但商品不能及时到位。很多商品信息上网后,购买者能够看到,却无法立刻购买到,这主要是因为信息在网上,但是供货商仍然是传统企业。传统企业的商品配送无法和互联网信息同步,所以会产生信息快于商品的现象。
4、商品的配送问题
传统购物一般是在选好商品后,就可以直接付费拿走,而网络购物就需要一个订货后的等待过程。所以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物流公司,他们在为网络购物者送货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目前的商品配送上,就同城配送而言,最快的一般需要一个小时,最长的则需要两天时间。如果购买者需要的东西很急,网络购物一般就不适合。
网购的市场调研报告模板2调查对象:
在读的大学生
调查方法:
本次通过采用网上向QQ好友发放问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份数为100份。
调查背景: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在互联网带动电子商务的同时,新的购物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上网人数不断的上升,人们对上网购物的热情大大加强,而大学生是这些网上购物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所以,我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调查研究。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网上购物情况,从中可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并了解当前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看法,态度等状况。
调查内容:
1.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所占比例多少;
2.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产品有哪些;
3.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水平;
4.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弊端有怎样的看法和态度。
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有网上购物的经历占比例为75%。男生在网上购物中所占比例为75%,女生在网上购物群体所占比例为25%。互联网在男生中普及程度高于女生,男性更加敢于冒险和追求新的事物。
表1.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普及程度所占比例
(1)有网络购物的经历75%
(2)无网络购物的经历25%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普及率达到75%,从而说明我们在校大学生对新兴事物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网上购物的形式,这将给我们电子商务带来很大的发展。还为了了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基本情况,对他们网上购物的商品种类进行统计分析。
表2.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产品的种类
购物种类
服饰37%
电子产品5%
化妆品9%
书籍26%
游戏卡点13%
送礼物6%
其它4%
表2中表明:
网上购买服饰占比例最高,说明大学生在大学中越来越注重外表方面的打扮,也许外观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以后前途。其次到购买书籍,表明以学习为主。依次递减为游戏卡点,化妆品,送礼物,电子产品。
同时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的网上购物消费水平,结果如下:
表3.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水平
每次平均消费金额所占比例
50元以下18%
50元到100元49%
100元到200元23%
200元以上10%
有上表可知有49%的大学生平均消费金额在50元到100元,其次是100元到200元的占到23%,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金额在50元以下的占到18%,再者消费金额在200元以上的也能达到10%,这说明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同时也表明他们会购买一些档次比较高的产品。而消费金额在200元以上的比例比较低,说明在校大学生在追求新鲜事物时比较理性。
然而为了更加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看法和态度,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对网上购物存在缺陷的看法有:管理混乱占到比例为15%,学们怕网上购物存在很多欺骗情况和虚假宣传占到56%,说明很多大学生对网上购物存在的很大欺诈行为表示担忧。
有的大学生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不够占13%,也是在较大程度下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热情。认为对中间环节的管理有待加强占10%,有待于加强其力度。其它的看法和态度占6%。因此我们作为消费者要注意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渠道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
调查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了一些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相关情况,比如他们主要购买的产品有哪些,网上购物消费水平,对网上购物存在的缺陷有着怎样的态度和看法等等。整体而言,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他们不仅注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且也很看重品牌。我们大学生在这种这种网络迅速发展,交通便利,资源充沛的环境下得到熏陶,在网上搜索品牌,了解各信息,对好的品牌有更深的认可。
但是网上购物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如存在很多欺诈情况以及宣传虚假,管理混乱,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不够等等。这就不仅要求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我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我们大学生要保护好自身的利益。
网购的市场调研报告模板3一、调查目的
当今的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加上大学生青春阳光、追求时尚的心理特点,而网络购物的时尚性和快捷性正符合大学生的心理。为了了解当今青年大学生的网上消费的情况,更好的发展大学生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以及了解大学生网购行为以及他们对网购的看法,对在校大一到大三的大学生进行了网购情况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本次调查共发出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份。
其中女生26人,男生14人。相关数据显示:其中大一学生中有9人进行网购,比例为22.5%;大二的有15人,占37.5%;大三的有11人,占27.5%。只有5人从没有过网购经历,占12.5%。
2、本次调查中,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数据显示,每月一次的有9个,占总数的25.7%,有19个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占54.3%,每年一次的同学有5个,占14.3%。
还有2个,5.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5%,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3、经调查,大学生网购商品中,服装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5%,其次是数码产品27。
5%,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5%。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4、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6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所有同学都觉得网购值得信任。
另外,在前者中有80%的人以后会尝试网购。
5、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购物方便快捷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0%,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网购产品种类多样,可以对比从而挑出性价比高的商品。
而在众多大学生选择的购物网站中,有57.1%的大学生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0%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有些商品质量较差,占30%。
7、同学们网购为了安全性考虑,付款方式一般都采用支付宝,占比例的60%,货到付款占22.9%,网上支付占17.1%。
三、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
1、大学生的追求时尚性,他们跟随时代趋势。
而且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网上购物使大学生寻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一般没有过多的闲置资金,所以总想在网上淘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网购的价格一般比市场上亲自买要便宜;
3、网上卖家更多,选择余地更大,能够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4、大学生大多熟练使用计算机,对网购容易接受,而且引导潮流,如今网购就是时尚的潮流;
5、网购方便,不去自己花太多时间逛商场,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四、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1、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网上购物平台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就使得同学们在网上购物时容易被欺骗,有时候会买到假货,得不偿失。
2、大学生的金钱大部分都来自于父母,由于网上购物的便捷性和时尚性,使有的同学花更多的钱更频繁去网上购物,甚至形成“网购瘾”,造成生活费的高度开销。
3、网络上的商品有可能描述不清楚,当事人不能够亲身了解商品的质量,当买到的商品与自己期望的不一致时,较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五、对策分析
1、大学生要学会理性购物,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里面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当在网上购物平台购物时要细心谨慎,注意对商品的真假鉴定,防止被骗。
2、在网上购物时,要货比三家,了解每一个细节,购买性价比最高的网络商品;
当购买比较贵重的数码产品时,应当去实体店购买。
3、网上购物平台管理方也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环境的整理,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购物环境,让广大买家更能安心淘宝。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已经形成一种流行趋势。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不选择网上购物。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青年大学生具有追求时尚和容易从众的心理特点,而网上购物的快捷性、时尚性,又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选择在网上购物。但是由于网络本身存在的弊端,网上购物存在安全隐患是不可忽视的,若操作不当或遇到非法分子,就会受到欺骗,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网购的市场调研报告模板4一、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简介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宿舍楼下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懈于或者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学生,他们的购物动机、购买物品特点又是什么?男女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有什么样的区别?
阻碍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视价格。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因此,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
二、调研方案与结果
(一)调研方案
1、调研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研,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
2、调研方法:通过口头询问,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研、研究。
3、调研对象: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学生)。
(二)调研结果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各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性别特征
经过调研,发现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略多于女生,男生运用网络的频繁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对于一些网络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好于女生,这可能是导致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多于女生的原因之一。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年龄特征
现今,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8~24岁的范围内,而18~22岁居多。经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要多于大一、大二,并且网络购物的次数同样要对于低年级。因此可以看出,网龄对于进行网上购物同样有着一定的影响,高网龄的人群同时也是进行网购频繁的人群。
3)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支付力特征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花费大都是来源于家庭的供给,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必须与其家庭情况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集中于400~80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人只占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备的一些花费外,才会去考虑进行一些额外的消费。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原因分析
1)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
调研显示,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其不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并不是不会,或是对网络购物了解的比较少,多数原因集中于其对网站的不信任,怕受骗上当,质疑网络的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等都是在消费者进行的时候才能切身体会的。因此,诸多原因的存在让很多人不愿意尝试进行网络购物。
2)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
通过访谈,多数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人表示,他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样性。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网络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商品信息。
3、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
1)获知渠道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获知购物网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网上广告、网络连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大学校园中,人口比较密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年龄比较相近,所以消费趋向也比较相像,使得大学生消费时,在室友、同学、老乡、朋友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从众的行为。
2)选择原因
网站的选择通常看的是该网站的知名度、信誉、信用等。大学生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所选择的网站也大多集中在几个比较大型的网站,比如淘宝网、易趣网。
4、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购买行为特征
1)购买的商品类型或服务类型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服装鞋帽、书刊、在线充值、票务/教育服务等。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研,网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书刊、服装鞋帽、数码音像制品、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这些商品和服务体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消费。书刊的质量风险不大,运输方便,因此,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的比例增多,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信任度高于普通市民。
2)购买频率和购买金额
通过调研,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多数集中于每三个月一次,但是也有少数人每一个月会有一次网络购物。而在购买金额方面,则有普遍集中于100~300元,购买的金额与上述所说的大学生主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类型相吻合。
3)价格期望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的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多是那些比商场价格低30%以下的商品。由此看来,对大学生而言,影响其是否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并不是价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较理性,不仅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且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用度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
4)付款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网上支付。由于电子支付的状况已得到一定的改善,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较放心。
5、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评价
1)网上购物的担心因素
通过对商品的质量品质、付款安全性、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等问题的评价相比较,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对于商品质量品质的问题的担忧率是最高的,而对于售后服务和配送的及时性问题的评价相对比较低。而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人则对于网络的安全性顾虑得较多,而在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中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需要改善的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商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安全性等问题多次被谈及,尤其是质量品质与售后服务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所购得的商品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过大,而售后服务又不能得以保证,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关注的问题。
3)未来购买意愿
对于网络购物,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购买欲望还是比较浓厚的,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网络购物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方便、商品种类多样、价格低等优点都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
4)网络购物的前景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易于被接受。
三、结论
1、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潜力巨大
虽然经济条件约束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无法开展更多的网络购物活动,但进入社会后,他们将成为中高收入的人群,其购买力也将有所提高。因此,大学生的购买力不能仅是局限于他们目前的实际购买量,而应该将目光集中于其终身价值,固定的收入将提升他们的消费力,他们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潜力是巨大的。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市场已形成
由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已经普及,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一般为1~5小时,多数人对于网络依赖性较强。而在网络购物的人群中,大学生又占有一定的数量,学生之间的宣传与交流必将促使进行网络购物的人群扩大。
3、购物首选网站高度集中
大学生购物首选的网站多会集中于几个网站,例如:拍卖网、淘宝网、易趣网、卓越网等。由于这几个网站的知名度高、信誉度高,这就促使了大学生将购物的首选网站定于其中。较清晰的品牌意识是大学生在网站选择方面的主要决定因素。
网购的市场调研报告模板5现代生活,网上购物越来越常态化,而大学生俨然成为网购主导力量。每个高校门口云集的数不清的快递包裹佐证了大学生网购的频繁性。探究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分析决定其购买的因素,对于各大电商网站来说,能更有征对性地铺设产品架构,改进服务体系,促进其长远发展。
样本说明:
总样本:933;地理分布:平均分布于25个省(地区),北京、天津、江苏、湖北、四川、重庆、广东等全国25个省市。
性别:基本平均分布;男:女=54:46;
专业:包含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类各个专业的学生;
年级:涵盖了从大一到研究生各个年级。
数据结果:
超九成大学生最近6个月有过网购经历
关于是否网购过的问题,90.89%的大学生表示最近6个月有网购过,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网购的主力军之一。
网购频率
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网购行为集中在“偶尔”(60.24%)和“经常”(21.86%)阶段;而只有2.36%的大学生处于“疯狂网购”模式。
与前面数据对比,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目前整体处于理性网购阶段。
经常逛的购物网站
调查显示,天猫成为大学生群体最受关注的购物网站,以72.59%的指数领先于其他网站。苏宁、易迅则指数较低,推测原因: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慢,关注频度相对较低。
他人评论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网络口碑的力量?
调查显示,54.45%的大学生表示评论者对其网购的最终行为影响很大,另有41.37%认为影响一般。
整体看,网络口碑对网购购买行为有着绝对性的积极引导力量。
付款方式
关于支付方式?
目前,大学生在网购时较多使用支付宝(46.62%)和网上银行(45.57%)。
在其他差距较大的支付形式中,货到付款也有较多的使用。
网购最担心问题
阻碍网购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调查显示,产品质量问题是大学生在网购是最担忧的问题(75.46%),经验表明,网购退换货的条件、程序较为复杂,且色差、质感等无法直观感受,因此质量问题连带安全、及售后服务都成为较让人担忧的因素。
平均月生活费
整体来看,单个大学生的网购消费力较低,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多数大学生尚未取得经济独立。
调查显示78.35%的学生月生活费处在500-1500元之间,大学生网购并未出现过度消费状况。
关于大学生网购调查报告
我在很久以前就听说了“网购”这个词,淘宝网更是家喻户晓的知名网站。人们对于网购这种购物形式众说纷纭,在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觉得网购存在很大的风险,也很少人真正尝试过。我一直都对网购很感兴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开始了我的“网购生涯”。从那以后,身边的同学也纷纷开始了网购。后来网购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东西都喜欢从网上买。像我这样喜欢网购的大学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选了这个主题。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
(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经贸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
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对样本中网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大一学生样本中有9人进行网购,在该层中的比例为56.25%;
大二的有15人,占该层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该层的50%。以95%的把握推断经贸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45.36%~70.44%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
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
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7%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数码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7%,其次是服装27.87%,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67%。
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5、本次调查中,还对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有42%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学分别占总体的25.8%和27.5%。
还有4.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2.8%,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还不是很普及,但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目前,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商品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购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优化购物体系,打破这种局限。
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来网购一定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形式之一。
中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已形成一个巨大的用户规模和方兴未艾的增长态势;网购市场的发展和网上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与支付宝首创的担保交易的在线支付方式密切相关,支付宝已成为中国网上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
历年第三方支付工具用户数
--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工具飞速发展,预计09年末第三方支付工具总用户数会达到3.4亿。
网购消费者中第三方支付工具拥有情况
网购消费者中有63.2%拥有支付宝账号。调查结果显示,财付通用户相当于支付宝用户22.2%。
第三方支付用户和中国网民数年同比增长率
支付宝用户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
第三方支付交易额最高省份
从交易额来看,广东位居全国第一,与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位居前五名。
首次网购时选择的支付方式超过八成的消费者首次网购是在淘宝上进行的。以来首选支付宝的比例达到77.4%。
网上购物规模和渗透率
调查的21城市合计有2703万人曾经在去网上买过东西,网购总金额达到734亿元。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年龄
第三方支付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比为77.8%,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学历
第三方支付用户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非学生用户个人月收入在3-5000元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职业
年轻白领是最典型的第三方支付用户,超六成支付宝用户家庭月收入超过了6000元。
据调查,在全国城市的调研中,上海、北京、深圳的网上购物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从年龄结构层次分,主要集中在18岁__35岁,从性别分,网上购物人数女性远远大于男性,从职业划分,全职工作的占到45%,从消费者所选择的购物网站中,有87%的网民选择在“淘宝”网站上购物。按照行为分,月度购买2次以上用户占比超六成,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12:00-晚上9:00,其中晚上9:00是网上购物的高峰时间段。
调查数据显示,在各品牌购物网站中,用户使用最多的是淘宝网,85.7%的网上购物用户使用淘宝网,其次是易趣和拍拍网,当当网排名第四,腾讯(qq)排名第五。
用户细分
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网上购物的主要群体是非学生人群,但tgi表明,18-24岁学生人群和25岁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群比较偏好网上购物。
网民人群划分标准:
18岁以下人群:18岁以下
18-24岁学生人群:18-24岁,职业为学生
18-24岁非学生人群:18-24岁,职业不为学生
25岁及以上普通收入人群:25岁及以上,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并且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
25岁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群:25岁及以上,个人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或家庭月收入5000元及以上
用户特征
1)用户区域分布特征
从用户区域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华东地区用户比例最高,其次是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
2)用户年龄特征
从用户的年龄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18-24周岁的人群比例最高,为33%,其次是25-30周岁的人群,分别为22.0%。tgi表明18到35周岁的用户比较偏好网上购物,18周岁以下和35周岁以上的用户不偏好网上购物。
3)用户性别特征
从性别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tgi表明女性比男性偏好网上购物。
4)用户婚姻特征
调查显示,单身网民的比例高于已婚网民的比例,tgi表明已婚网民比单身网民稍微偏好网上购物。
5)用户学历特征
从学历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高中学历的用户最多,为35.8%,其次是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的用户,分别为21.8%和20.6%,初中以下和硕士以上学历的用户比例最小。tgi表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不偏好网上购物,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比较偏好网上购物。
6)用户职业特征
从职业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有全职工作的用户比例最高,为52.3%,其次是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分别为26.1%和17.8%,无业/待业和农民的比例最低。tgi表明有全职工作者和学生相对来说偏好网上购物,无业/待业者相对来说最不偏好网上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