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生产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饲料是指以青绿色植物茎叶为基本组分的饲料。其“绿色”的涵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对人体和畜禽的健康不构成威胁,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影响。近年来,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遭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减轻生态环境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抓住机遇,发展绿色饲料产业是实现现阶段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1 发展绿色饲料产业的必要性
1.1 发展绿色饲料产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地域大国和人口大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都对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动物产品总量成为必然的课题[1]。养殖业的发展壮大又能解决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功能方向转变。绿色饲料产业的兴起正是新历史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1.2 我国精饲料资源总量不足问题将长期存在
研究表明,我国的精饲料资源总量长期存在不足,存在多达5000万t左右的缺口[2]。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未来几年面临的主要难题。绿色饲料资源丰富、品质好、适口性好,适用于绝大多数畜禽的养殖,这提供了绿色饲料生产发展的可能性。事实和经验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绿色饲料产业,才能解决我国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1.3 绿色饲料产业示范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绿色饲料产业化示范建设的初步工作,并已取得不错成效,这就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绿色饲料产业建设提供了可行性。
2 绿色饲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种类逐渐增多,生产消费持续增长
最初用作绿色饲料的是主要为紫花苜蓿,到20世纪末其它种类的绿色饲料产品总量已远远超过紫花苜蓿。随着绿色饲料影响力的扩大及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绿色饲料作物被开发利用。随着需求的持续增大,世界绿色饲料生产消费总量也在持续增加。四川等长江中下游农户养猪生态系统中,50%左右的饲料能量和蛋白质是由绿色饲料提供的。历史上我国绿色饲料生产与利用基本是以户种户用为基础的。近年来得益于国内养殖逐渐规模化,绿色饲料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2 科学化程度逐渐提高
绿色饲料最初主要是青干草,后来产品类型逐渐增多,存储方式也不断改进。绿色饲料的育种、栽培、加工、抗病、除虫等都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2.3 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增强
最初发展绿色饲料产业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遭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减轻生态环境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在注重经济效益时,更应该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原则必须严格遵守,才能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3 发展绿色饲料产业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绿色饲料产业科技含量
绿色饲料产业大都建立在相对差的生态环境地区,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摆脱以往传统、落后的耕种方式。要想扩大绿色饲料生产规模,实现真正的产业化经营,就更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种种因素决定了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必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时候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切忌囫囵吞枣。
3.2 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与质检体系
应加快相关绿色饲料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时加强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帮助绿色饲料生产者、经营者正确理解运用标准,保障生产和经营的有序进行。随着绿色饲料质量标准的出台,应当配套建立各级质量监管体系,负责质量抽查与产品合格发放,以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有序发展。
什么是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由供应链管理衍生而来。传统的供应链是一个从原料取得到加工成最终产品,然后配送到消费者的整合性制造流程。而在这一供应链中,环境因素是很少被考虑入内的。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政府、公众以及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在供应链中,对所有产品和供应链流程对整体环境影响的考虑越来越重要,绿色供应链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企业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时,不仅应考虑自身的流程,也应回溯到原料的取得、产品制成后的使用,甚至于产品废弃后的情况,即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而影响绿色供应链的要素则包括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两个方面。从驱动因素方面看,绿色供应链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增加客户价值,提升企业绿色形象,还可规避绿色技术贸易壁垒。从障碍因素看,绿色供应链的实现需要相对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绿色供应链行业标准与绿色税费制度作为支撑。
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现状
近年来,政府已逐步认识到发展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并不断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的环境。与此同时,我国境内的部分跨国公司及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已经意识到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开始进行初步探索。而除此之外的市场与公众则在绿色供应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政府对绿色供应链的引导作用
总体上看,在我国,绿色供应链仍属于新兴事物,政府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未明确并有效发挥规制者、推进者和监督者三大角色的作用。但由于绿色供应链中的生产环节与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密切相关,其回收体系与我国废物处理相关的法规具有切合度,最终消费体系又与现行的政府采购和公众绿色消费密切相关。为此,政府在我国绿色供应链萌芽阶段具有引导作用。
贸易绿色转型支持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
国际贸易不仅推动绿色供应链跨越国界延伸发展,其更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而在这中间,跨国公司和中资大中型企业是绿色供应链的实践先行者,跨国企业对我国绿色供应链起步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我国绿色消费市场促绿色供应链发展
2010年,南德意志集团(TüV SüD)亚太有限公司在中国、印度和新加坡进行了绿色市场调查,比较了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和服装鞋类三大行业的消费者和企业对于绿色产品、服务、政策和认证的态度。调查报告表明,中国对“绿色”产品的关注度和需求都是最高的。尽管在被调查的三大行业中,我国已有59%的企业生产或贸易“绿色”产品,但是多数企业并没有为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或准则,或者没有明确地传达他们制定的此类规范,正在自我丧失机遇。
公众环境意识提高,推动中国绿色供应链发展
我国消费者在经历过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一系列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的事件后,公众环境意识大幅提升。伴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觉醒,绿色供应链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沃土。
积极发展我国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是我国绿色转型的必然实践,是能否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重要生产力决定因素。虽然我国发展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条件已然具备,但由于存在缺乏政府引导,缺乏行业指导,企业与公众对我国绿色消费市场成熟度认识分歧仍较大;全民绿色消费理念尚处在培育阶段;贸易转型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仍待时日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为此,经过调查与分析,提出如下一些实用性建议:
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与规制作用,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和《绿色供应链行业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供应链法律、政策与标准体系。
其次,通过经济政策与绿色供应链相结合,给予绿色供应链参与企业税收优惠、绿色信贷优惠,设立绿色供应链自愿项目,利用行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环境核查,生态工业园区内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同时完善行业环境技术标准。
再次,要发挥政府引领与表率作用,完善《政府采购法》、制定《政府绿色采购通用原则》、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权威信息数据系统,强化绿色公共采购政策。
第四,推行绿色贸易,提供绿色贸易公共服务,探索绿色贸易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体系。
第五,开展区域试点,把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的探索落到实处。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监督,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推动企业实践,创建我国绿色供应链的经济体系
首先,通过绿色供应链示范,培育“中国绿色供应链明星企业”,带动绿色供应链整体发展。
其次,建设“绿色供应链网络平台”,加强行业间、企业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外部团体间的合作。
再次,开展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在实践中校验相关法规与政策体系。建议开展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并遵循“三可”原则,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绿色供应链水平进行评价。
激活市场力量,加强市场的服务与评判功能
首先,成立“绿色供应链促进中心”,提升市场服务功能。绿色供应链促进中心的成立,目的是提供认证、平台运营服务和绿色供应链规划设计、运营、风险管理、合规、战略发展咨询服务和合同能源管理绿色供应链综合服务,带动各类专业服务企业发展。
其次,结合“绿色供应链促进中心”,建立“绿色供应链发展基金”,为企业实践绿色供应链提供经济激励措施。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出资的方式,建立我国“绿色供应链发展基金”,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性,激励其使用更加先进的环境技术和环境管理理念,促使我国绿色供应链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
再次,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为绿色供应链发展提供支撑。前期主要发展绿色融资和绿色保险,逐步向其他金融服务领域拓展。
重视市场绿色消费培育 提高公众绿色意识
首先,重视市场绿色消费培育,逐步消除推行绿色供应链的市场阻力。消费市场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能否建立的核心。为此,应充分发挥公众消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公众的绿色消费行为。同时,重视公众在绿色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信号灯”的作用,适时对各项绿色供应链政策进行调整。
关键词:兵团;绿色物流;探析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73-02
1 绿色物流的内涵
根据我国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从宏观层面上讲, 绿色物流应当是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 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还包括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舆论引导。从具体操作和管理层面上讲, 绿色物流是指在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产品销售和回收等一系列物流活动中, 用绿色物流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对物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绿色物流包括逆向物流中的绿色物流活动。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是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管理者( 相关的政府组织) 。
(2)绿色物流除了追求实现物流企业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目标之外,还追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这一长远目标。
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目标,只关注从资源起始地到产品消费地的物流活动,不关注产品被消费以后废弃物的物流活动;只关注带来经济价值增殖的物流活动,而忽略这种活动可能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绿色物流则以顾客满意和社会发展为目标,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实现高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3)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绿色物流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物流与环境之问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 兵团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兵团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从目前来看, 兵团的物流业起步较晚,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更应该融合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管理经验,特别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物流,走“绿色之路”。
(1)脆弱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兵团物流只能走“绿色之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肩负着特殊的屯垦戍边使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部分农牧团场处在沙漠、戈壁和盐碱滩边及灌溉水系的下游,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植被稀少,风沙严重。近年来,由于受地域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 还是企业间的物能交换, 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不能脱离物流。绿色物流以绿色产品为载体, 要求物流对象、物流装备本身绿色环保。绿色物流是对物流的进一步提升, 它考虑环境、资源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之一。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绿色物流可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
(2)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的需要
一般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它不能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相反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也有人认为,绿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与企业无关。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国内外的实践足以证明,绿色物流是有价值的,而且不单体现在概念价值上,还体现在实体价值上。
实体价值是物流企业实实在在的收益。西方的最新研究指出,一个具有良好环境表现的企业通常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表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DJSG)指数等投资分析统计证明了这一事实。因此,绿色物流是可以为物流企业创造价值的。①绿色物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股民和其他投资者的青睐;②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运输仓储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润”空间;③资源循环、资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举措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实际收益,成为物流企业利润的新源泉。据西方学者估计,目前全球逆向物流市场达200亿美元规模之巨。
3 推动兵团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管职能
兵团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在信息化和物流标准方面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能为绿色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尤其在物流绿色化的起步阶段, 政府更应高度重视, 大力扶持。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强化绿色物流意识。
首先,政府要有前瞻性的绿色物流发展理念;其次,政府要倡导绿色物流,鼓励、引导兵团工商企业集中于主业,将非主业的自身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做,工商企业将不再需要自设仓库等流通设施,从而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防止重复投资建设,以及消除多余物流活动等目的。最后,政府要引导物流企业增强绿色物流意识,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
(2)完善绿色物流管理体制。
要强化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强化各部门的和谐发展的意识。当务之急,要在宏观上成立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构建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发展战略,使绿色物流的发展形成真正的社会化大物流系统,集约资源配置,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值得欣喜地是2007年7月20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物流协会成立,兵团可以相应的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物流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构建兵团绿色物流的导向和管理作用。
(3)对交通量管理。
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2 做好物流企业的绿色转型工作
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企业营运的绿色化。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达到营运的绿色化, 要把环保渗透到企业的整体职能中。对于企业来说,
(1)强化绿色物流意识,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企业要认识到,绿色物流既是一种环保理念,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创造。首先,绿色物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股民和其他投资者的青睐;其次,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运输仓储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润”空间;第三,资源循环、资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举措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实际收益,成为物流企业利润的新源泉。
(2)选择绿色运输模式。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谓绿色运输,就是通过有效组织物流运输,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车辆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从而间接地减少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具体讲包括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措施。
(3)发展绿色包装。
今天所倡导的绿色包装即要求包装能够减少材料消耗、可再利用、可回收处理和回收处理后能再次进人物流循环。绿色包装不但能降低物料能源的消耗进而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而且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提高产品竞争力。具体讲包括包装模数化、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等。
(4)开展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①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②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5)建立废弃物、回收物循环的物流系统。
由于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严重影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且造成了资源浪费,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
参考文献
[1]刘荣英.绿色物流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活力,2007,(8).
[2]蓝庆新.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大动脉[J].环境经济,2007,(8).
[3]王玫.绿色物流-21世纪物流管理趋势[J].物流管理,2007,(1).
[4]黄履. 绿色物流的适用性问题研究[J].现代物流,2007,(8).
一是储量高,经济潜力大。据测算,黑龙江省野生浆果年可采量达80多万吨,特别是我省特色资源――野生蓝莓,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年产量就有27万吨,占全国野生蓝莓储量的90%,占世界的30%。如采用高新技术对80万吨浆果进行深加工,其年产值最保守的估计应在400-800亿元。开发利用野生浆果资源,不仅可增加就业,也可助力龙江经济发展。
二是药用价值高,社会需求潜力巨大。野生浆果做为原料,被广泛应用在制药、保健品和食品行业。随着科研的深入,它们独特的药理作用被不断地发掘。以野生蓝莓为例,其果实富含品质优良的花青素,而花青素是目前世界所公认的最强抗氧化剂。研究证明,花青素对抗自由基的能力比维他命 E 强 50 倍,比维他命 C 强 20 倍。与人工种植蓝莓相比,野生蓝莓花青素含量是前者的40倍。发达国家很关注野生蓝莓花青素抗氧化问题,美国已经在医学领域,专门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进行了动物和临床实验,结论是野生蓝莓花青素对上述疾病起到了绝对的治疗作用,并将它做为医用特膳食品的首选。据了解,黑龙江绿知都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研发出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一次纯化纯度已达51.9%的高纯度花青素,还成立了国内首家抗氧化研究院,并与哈医大四院联合正在进行监床实验,针对各种癌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植物人康复等疑难杂症调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对6000余例患者进行了筛查、调理,摸索出一整套用抗氧化精准调理方法“治未病”的新路子,在亚健康防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达到或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先后有30多例晚期癌症、400余例癌前病变、40余例糖尿病、200余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得到完全康复,24例植物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反应,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野生浆果资源同样是金山银山。如何以绿色健康产业为牵引,将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进而为龙江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丰厚的绿色红利,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整合生产资源,助力开拓市场,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形成品牌规模优势。目前国内浆果生产企业众多,但多以人工种植的浆果为原料,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鱼龙混杂,品牌认知度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对那些质量过硬、信誉好、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形成和扩大品牌知名度,成为龙江的拳头产品,保证以野生浆果为原料的绿色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生产;三品一标;发展成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77-02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一直都是对不可再生能源过于依赖,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投入高、产出高、污染严重等,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了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进绿色生产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枞阳县处于沿江地区,江淮丘陵与沿江平原接合部,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发展绿色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发展绿色生产可较好地解决目前该县存在的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等问题,协调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特别在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绿色生产成为增加枞阳县农产品出口的重要保障,对当地农业增产、农户增收、农民增效意义重大。
“三品一标”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综合起来的简称,其发展理念为生态、安全、环保、长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绿色生产的具体表现。“三品一标”不仅关注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且注重协调量、质、效益三者的共同发展,不仅注重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还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三品一标”的要求与绿色生产保持一致,是目前以及未来先进农业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在我国绿色生产中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3]。
1 绿色生产概述
绿色生产,简单来说就是以节约能源、减少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目标,以减少原材料投入、降低农药残留等为主要特征,生产上采取标准化模式,积极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农业,其发展可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其具体内涵:坚持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目的地对农业生产的全部环节进行规划、组织,改变以前仅在生产的末端采取控制措施的传统模式,做到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全程控制,在增加农业产出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通过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对比,绿色生产具有以下4个特点[4]:一是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标准化。以前农业生产模式管理粗放,没有具体标准,科技含量低,而且在农业生产中随意使用农业投入品,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也不高。绿色生产要求将先进、成熟的技术作为标准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实现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取得最佳效益。二是终端产品实现优质化。我国农业生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注重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对品质不够重视,有一些安全意识不强的生产者违规滥用农业投入品,甚至是国家禁止的毒性大、残留高的农药,造成一些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不利于人体健康。绿色生产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在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其品质,保证终端产品的优质化,以满足绿色消费。三是综合效益实现了最大化。绿色生产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其最终目标是追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四是发展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化。绿色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符合生产力要求的生产方式,比较注重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不滥用农业投入品的基础上,注重生物能量的自然转移,尽量降低能量转移过程中的损失,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三品一标”发展取得的成效
2.1 有效保护了农业生产环境
“三品一标”生产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首先要监测产地的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在生产中严格按照生态学的要求,防治病虫害时尽量先使用对环境污染小的生物、物理等方法,避免或者尽量减少药剂、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我国自推行“三品一标”绿色生产方式以来,中国超过70万km2的农田、水域等得到定期监测、保护,其中在耕地面积中,种植业占比达到50%左右,明显降低了农业生产基地土壤中农药及化肥等投入品的残留量。
2.2 提高了生产者的意识
通过“三品一标”的认证,大部分生产者对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表明“三品一标”可提高生产者绿色生产的意识。
2.3 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三品一标”发展的重点即为产品生产实现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等,通过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建设大批的标准化农业园区等,在此基础上发挥品牌效应,培育适应当前发展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等。实现组织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使农业生产方式由落后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模式逐渐向具有集约型特点的现代农业转变。
2.4 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实行“三品一标”后,通过监测产地环境、控制使用农业投入品等具体措施,可以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及时纠正,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通过认证符合要求并登记的“三品一标”产品均有较好的品质,在每年的质量抽检中平均合格率超过98%。
3 促进“三品一标”发展的对策
3.1 扩大生产规模
为了发挥“三品一标”的示范效果,要求产地的规模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三品一标”产品经过发展,产地已经初具规模,但与达到绿色生产的目标还存在不少差距。因此,“三品一标”的发展需要严格按照绿色生产的目标,不断地挖掘其发展的潜力,逐步实现稳步增长。
3.2 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
认证“三品一标”产品,并不仅仅是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认证,最重要的是对其生产的整个过程是否按照标准化生产以及实现标准化的程度作出评价,对生产过程的规范性较为重视,是符合当前农产品安全生产实际的管理模式。未来“三品一标”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包括强化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的监控、提高相关主体实行标准化及安全化生产的意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强化认证后产品的监管工作等,保证终端产品的安全性。
3.3 推广应用先进新技术
为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高其品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在生产中多推广应用新技术,才能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积极应用关于农作物产地污染防控、修复等方面的新技术,如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随意滥排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农业废弃物、不能合理地处理好生活垃圾等。其次,在农业生产中,可推广一些对环境无明显影响的农业投入品,摒弃毒性大、残留高的药剂,多使用生物药剂,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再次,多应用质量控制方面的新技术,包括从最开始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一直到上市后的销售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4 参考文献
[1] 钱付舟.枞阳县绿色食品生产现状、发展思路和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2,8(4):26.
[2] 朱继江,王孝忠.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路径探析[J].湖南农机,2013(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