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养老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家下午好!
我是07社工班的学生巩鲜妮,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结合当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重点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社区照顾理论的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社区照顾理论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社区照顾理论的来源、相关概念、内涵及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理论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现状。主要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方式呈现多样;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环境日趋优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1)对社区养老服务认识不足(2)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3)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4)社区医疗有待加强(5)政策法制不健全(6)资金缺乏且来源渠道单一。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社区养老的意识 2、丰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3、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提高服务质量4、加强社区医疗水平5、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6、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写作的。
其次,本人对重庆市部分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地域代表性。最后,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各社区进行大范围的调查,改进与验证。
>> 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 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方式研究 城镇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昆明模式”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 社区居家养老,值得推广的模式 成都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究 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 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医养结合的河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PPP模式运用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鼓楼区民政局.南京市鼓楼区举行首届社区服务资源推介会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对接会[EB/OL].[2015-04-28]..
参考文献:
[1]早川和男.居住福利论――居住环境在社会福利和人类幸福中的意义[M]. 李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6.
[2]柏萍,牛国利.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城市观察,2013(4):33-44.
[3]李翔.社会嵌入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4):131-134.
[4]周春发,付予光.居家养老:住房与社区照顾的联结[J].城市问题,2008(1):68-72.
[5]丁建定. 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20-26.
[6]侯仕军.社会嵌入概念与结构的整合性解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2):86-94.
[7]黄中伟,王宇露.关于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12):1-8.
[8]马凯,刘凤至.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模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38-41.
[9]郭竞成. 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社会保障研究,2010(1):29-39.
[10]张奇林,赵青.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16-420,425.
[11]张俊浦.日本养老经验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 改革与战略,2014,30(8):136-140.
[12]史柏年.养老保险制度中经济支持与服务保障的一体化构建――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及其启示[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115-121.
[13]田原.日本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 当代经济,2010(5):40-41.
[14]尹银.日本的养老经验与对策[J]. 外国问题研究,2009(2):17-22.
[15]刘珊,王静.日本的介护福利士及其培训[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3):106-108.
[16]郝志梅,田炜,邢凤梅.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8):529-530,551.
[17]祁峰. 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学院,2010:95.
[18]章莹.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3:30-34.
[19]矫海霞. 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社会工作,2012(1):24-26.
根据中国人口学家最新研究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6|,占总人口比重的1/4,人口老龄化将面临新一轮的危机。为顺应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生态养老成为了当下养老新趋势。然而,国内外众多的理论研究均较为宏观,对生态养老社区的社区功能有所提及但不深入,并且在对社区功能结构进行设计划分时常缺乏理论依据指导。
生态养老可行性分析
市场需求增高。针对城市老年人,保守估计他们的退休金、劳动收入、赡养费等在2000年就达4000亿元人民币,仅退休金而言,2020年能达到28150亿元人民币,2030年将达到73000亿元人民币。据测算,我国养老服务市场需求约6000亿元人民币,但是市场实际供给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尤其在我国中东部城市,老年人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后,越来越趋向对精神娱乐和自我升华的实现,因此,创新健康养老模式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养老是典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它结合了养老与生态两大社会热点,以绿色环保生态环境建设与维护为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集养老与商业为一体,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支持。2013年,国务院对中国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战略。2016年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多次提及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目前,政府致力于做好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规划,通过一系列财政、土地、金融、人才保障等政策促进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推动老年产业多元和繁荣。
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理论回顾
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为促进健康和提升福利的最佳途径,国外学者对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他们认为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下的社会系统由人、文化、组织结构、规范、价值组成,
将该策略运用到养老社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养老与周围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搭建一个文明、健康、生态的场所,让老年人继续参与到社会生活、工作、娱乐中,而不是将他们隔离于社会之外。奈尔・哈里斯等人从论证的角度说明了养老服务中运用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确实能够给老年人创造更多福利,减小老年慢性病的患病概率。
总结而言,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双重健康。养老背景下的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强调,充分关注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角度构建养老生态框架,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生活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注重老年人的社会权利,让老年人与周围的社会要素紧密联系,拒绝“视老人为负担”的观念,给予老人充分的自与价值升华的机会。
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下的生态养老社区功能构建
本节将以场所性健康促进策略理论为指导,探讨生态养老社区的社区功能。此外,通过在生态环境良好的乡镇建设生态养老基地,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当地农民收入,达到城乡养老资源共享效果,进一步实现福利辐射。
维护优质生态资源。生态养老依托于所在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要贯彻科学环保的设计理念,采用低碳环保的新材料和新能源,安装节能、节水设备;项目投入运行后,应做好自然景观实时维护,开展再生水和垃圾分类等环保工程,社区商店经营商也需要秉承低碳环保的经营理念。同时,生态养老社区需求做好健康环保生活习惯的宣传,甚至可以采取奖励机制,让社区居民自觉加入到低碳生活。
提供多样化可配置的养老服务。生态养老产业模式集“衣、食、住、行、学、养”于一身。在此生态系统中,老年人应得到多样化服务。值得强调养老服务应发展为可配置的,可配置的养老服务依赖于老人大数据的组织与分析,针对其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可支配收入水平、个人偏好等,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可配置的养老服务,将生态养老服务普及到不同收入、不同偏好的老年人群。李斌等人提到要通过了解不同身心机能的老年人的生活特征与潜在需求,为他们提供差异性、小集体式居住条件。
打造“一站式”医养结合服务。“一站式”医养融合服务囊括病前健康管理、病中便捷就医、病后康复护理健康养老三大重要阶段。以常州市锦园生态养老中心为例,该养老中心与大型医院合作联办,为老年住户提供了包括智能健康监控、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医保报账、康复照料、调理养生等一系列一体化的“一站式”医养服务,让老年人放心养老。
提供老人自给自足与再工作的机会。实践表明,越来越多老年人倾向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他们希望发挥余热,提升价值。生态养老社区是一个完全的老年社会系统,社区应提供给老人自给自足和再次工作的机会,让老人能充分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目前,大多生态养老基地能提供老人亲自种植、培育、采摘果蔬鲜花的机会,但却很少意识到老人再工作对养老系统的促进作用。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意愿,科学合理地为老人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方式,让老人发挥他们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
——以嘉兴市南湖区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周星栋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海淀100084)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质量也逐步优化,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增高,老年人口持续攀升,老龄化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社会的养老压力也随之增加,为解决养老难题,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养老;养老服务;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25
我国传统的家庭子女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社会的经济并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老龄化这个现实问题又不断逼近,面对这样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如果实行社会养老,把所有的担子都交给社会,那么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显然,子女供养老人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解决当前严重的社会养老问题了,社会也无法承担所有老年人的养老压力。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社区也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承担起这重要的职责。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社会养老和子女养老的不足,有效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更好的解决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引起的养老难的问题。
1南湖区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概况
运南社区地处嘉兴市西南面,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700多位,是一个老龄化社区,运南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亦处于全区比较先进的水平,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南湖区最大的“养老院”,是唯一一家获得过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的单位。近几年来,为了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三大体系”(完善“三项机制”、构建“三大平台”、推行“三化服务”),南湖区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把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有声有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夯实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完善“三项机制”。一是运南社区将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作为社区的工作重心,不断完善“全力推进”的领导机制。运南社区居委会常召开相关会议,总了过去的成果,规划下一步的新途径。二是为了完善具有全局性的统筹机制,近几年来运南社区结合《嘉兴市南湖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根据当地实情相继提出了很多相关政策,引导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让社区居民们看到政府的重视程度,使社区养老服务在居民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三是嘉兴市政府非常重视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并为其提供了资金补助,构建激励机制。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好的养老服务环境。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之下,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了比较充足的运作资金。为了老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添加新设备、新设施,以供社区中老人们使用。
(2)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构建“三大平台”。首先,运南社区构建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各级机构,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服务中心管理公司,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照料中心由运南社区、嘉兴学院退休教师、社区居民共同组成管委会,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为社区中老人提供服务;管理公司则主要负责管理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培训。其次,为了使老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运南社区坚持服务平台的“便捷化”。最后,运南社区也搭建了新型虚拟信息平台,开通了一键通应急呼叫设备和老年人网络求助平台与求助热线,通过虚拟的平台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更及时的服务和救助。
(3)创新社区养老服务运作,推行“三化服务”。首先,运南社区为了使社区养老服务更“专业化”,引进专业工作人员进社区。运南社区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由专业的管理公司负责,公司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到中心工作,同时还中心所有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将社区现有的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其次,运南社区还为老年人提供“立体化”的服务。结合服务中心中老年人的需要开展了各种丰富的活动,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书画室、象棋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并且每周不同的时间还有不同的活动。最后,运南社区还提供“人性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组建了志愿者协会,在“学雷锋日”等特定日子看望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帮老人们打扫卫生。
2对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分析
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三大体系”实施顺利,取得了突出成果,得益于当地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创新探究。
(1)注重宣传和培训工作,打好思想和业务基础。“三大体系”实施过程中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急迫性。因而在运南社区里有更多的人愿意担当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此外,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几年来,当地政府前前后后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文件,引导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让社区居民们看到政府的重视程度,使社区养老服务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注重对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创新。在“三大体系”的基础上,运南社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四项贴心服务: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重视老年人的保健服务、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温暖服务和重视老年人精神方面的服务。
(3)注重改进社区养老服务的管理方式,首先,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由运南社区、嘉兴学院退休教师、社区居民共同组成管委会,通过社区牵头、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提供理论基础、社区居民开展服务和进行监督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对照料中心进行日常管理。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三大体系”,运南社区引进专业团队入驻服务中心,为中心输送专业的服务人员,帮助中心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他们的工作,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4)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力量帮助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包括医院、银行等机构。例如,运南社区根据老年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聘请专家进行各类养生保健的讲座;运用光大银行嘉兴支行赞助的共建资金,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3结论
通过对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三大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运南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成绩斐然,这离不开政府在相关方面创新探究的研究成果。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是在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开展的。运南社区坚持依照南湖区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各个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社区养老服务的进一步规划,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离不开社区中居民的支持与参与。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现状下,若是将社区养老的工作全部交予政府,无疑会导致政府财政压力的加大,也会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所以运南社区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号召社区各个层次的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投入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压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源于实践。嘉兴市南湖区多个社区共同探索社区养老途径,并紧密联系,进行全面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例如南湖区的街道网站上可以看到各个社区的养老最新动态,从而共同发展,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但各个社区又根据实际保持各自特色。
通过上述分析,以小见大,可以得出发展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在坚持先前的传统养老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也就是说需要在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
(2)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也通过法律使人们更加明确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快速稳定地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的力度。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的前提是需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人员。
(4)促进老年人自助与互助能力,提升老年人信心。在社区养老服务中还应该多推行一些自助以及互助服务。其实许多老年人还有不少的精力,不仅弘扬了居民之间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还大大的提升了老年人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谭英花.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1)
2刘菲.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8)
3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8(1)
4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居家养老;福利多元;沧浪区
苏州于198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早于全省4年全国18年,目前老年人口数达到126.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0.02%。沧浪区是江苏苏州的中心城区,截至2007年,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64377人,占全区总人口近两成,远远大于国际通行的社会人口老龄化10%比率。经调查,苏州市沧浪区老年人在养老取向上,97.9%选择居家养老,而愿意入住敬老院的仅占2.1%。居家养老在苏州市沧浪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1年苏州就成为全国“星光计划”的试点城市,在探索居家养老的实践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初步形成了由虚拟养老院、日托所和幸福联盟三大供给主体组成的,以社区为核心的立体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一、福利多元主义概述
苏州市沧浪区立体养老服务供给系统充分体现了福利多元主义的理念,福利多元的概念起源于英国1978年的《沃尔芬的志愿组织的未来报告》。1986年,罗斯(Rose)在《相同的目标、不同的角色--国家对福利多元组合的贡献》一文中对于福利多元主义进行了明确的论述,他认为一个社会总体的福利是重要的议题,社会中的福利来源于三个部门:家庭( household)、市场和国家。罗斯的福利组合理论因为强调国家以外的其它社会部门在福利方面的作用而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在福利组合理论的框架下对该理论进行的丰富或是修正。约翰逊(Johnson,1987)在罗斯多元组合框架中加入了“第四元”――志愿组织,使得福利多元理论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在其社会福利多元部门的结构下,分权和参与是实现社会福利多元化的途径。福利多元主义的两个主要概念是分权化与参与,所谓分权化不仅是将福利服务的行政权由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政府,同时要从地方转移至社区,由公共部门转给私人部门。参与指福利消费者共同参与福利服务的制度决策及服务输送过程。这两点在苏州市沧浪区的立体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该系统融合了福利多元主义的四个参与主体――家庭、市场、国家和志愿组织,将权力下放至社区一级,虚拟养老院、日托所和幸福联盟三者之间的服务供给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和配合关系。同时,虚拟养老院的核心――221养老服务系统,是一个较为完善的反馈系统,形成了虚拟养老院、社区以及老人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保证了“参与”过程中的回应性。
二、立体养老服务供给系统
图1 苏州市沧浪区立体养老服务供给系统
苏州市沧浪区养老服务供给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组织系统、技术保障系统和筹资系统。如表1所示。虚拟养老院是苏州市沧浪区首创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实体,它以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为主运营商,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吸引优质企业加盟,上门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照料所有项目。老年日托所是一种日间集中照料老人的提供用餐、休息和娱乐活动的综合场所,通常由区民政局及所在社区出资配置场地及所需设施,由社区老人自主选择加入,收取少量伙食费用,其余大部分费用由街道和社区提供。幸福联盟是由社会团体、各类民间组织和各类志愿者队伍组成的联合体,主要任务是培育和发展社区公益性或服务性民间组织,招募社区志愿者,协调、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种服务和各类活动。(1)组织系统。苏州市沧浪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的参与者包括政府、虚拟养老院、日托所、幸福联盟以及社区等等,在此过程中,各个主体的分工比较明确,初步形成了互补的结构。政府在整个居家养老模式中负责政策的引导和对各方主体的监管以及必要的资源整合。养老服务的直接供给主体为虚拟养老院、日托所和幸福联盟,间接供给主体还包括相关企业(主要与虚拟养老院合作),医疗护理机构等。具体的运行机制也是主要围绕这三者的内部运作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机制展开的。虚拟养老院作为民办非企业,是沧浪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提供对老人的上门服务,包括间接供给和直接供给两种形式,前者虚拟养老院作为中介者联系加盟商提供,后者的组织层级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六个分站”,一个中心指“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六个分站就是中心在沧浪区所辖六个街道设立的养老服务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设立一名站长。六个分站根据地理区位划为南北两片,各设片长一名。服务人员每天下午到中心拿取隔天的工单,隔天直接到老人家中服务,养老工作站也是其休息场所。建立之初虚拟养老院通过对全区老年人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根据其需求来制定自己的服务项目,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不过后来由于资源所限,执行过程中将服务内容局限在了个性化的家政服务方面,侧重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的需求。日托所作为老年人融入社区的主要载体,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顾、医疗护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交往娱乐的需求,其作用更多的是让老人走出家门,享受社区生活与各种养老服务设施,更偏向于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在走访过程中,二郎巷社区的日托所是目前苏州市规模最大的,服务设施齐全且富有层次化,老人在此可欣赏沪剧、评弹、昆曲等优秀传统戏,并设有医疗室,方便老人小病的就医。在走访社区过程中,友联二村第三社区在这方面的做法很有特色的,社区实施“办公面积最小化,活动面积最大化”,这种类日托所性质的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为丰富老人晚年生活,提供精神慰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幸福联盟作为志愿者管理组织现在缺乏明确的服务范围化解,主要是对前两种方式的补充。(2)技术保障系统。技术保障系统分为信息反馈和员工培训两部分。立体养老服务系统良好的参与性,一方面源于依托社区对于福利消费者的贴近;另一方面则与先进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关,尤其是虚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有一套成熟的技术保障系统,这套系统是虚拟养老院运转的核心。该系统主要针对之前居家养老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服务的信息流不通畅、服务的反馈机制不健全,服务质量缺乏可控性等问题而建立,为此,政府出资50万与苏州电信分公司合作,开发了“221”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虚拟养老院在设计出此系统之前,曾于2007年7、8月份走访一千多户老人家庭,入户调查老人的信息,包括老人的年龄、性别、经济水平、家庭状况、健康状况、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等,以此作为最原始的数据源,建立起老人信息库,在开发出“221养老服务系统”后正式录入,形成最原始的静态数据。221系统值得称道之处是其良好的服务反馈机制,虚拟养老院免费为享受服务的老人安装一键通电话,形成一张虚拟的电话网。通过虚拟的电话网,每次在服务人员提供完服务之后,虚拟养老院都会主动给老人打电话询问服务的满意程度和新的服务需求,两者会被回馈到系统当中,满意度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需求则会得到虚拟养老院及时的反馈,服务人员于服务的前一天下午到虚拟养老院领取工单,系统根据这些原始的静态数据产生一张固定工单,根据动态数据生成一份临时工单,服务人员在上门服务之前都会先提醒老人,并确认服务内容。老人确认之后,服务人员或指派的服务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老人收取服务费用。政府按照统一标准为部分老人购买相应的服务,如为老人自愿加入,则按约定收费。所以该流程可以凝练为下图所示的基于2种数据,生成2张工单,出具1份收费清单的信息化管理过程。
图2 虚拟养老院的运行机制
虚拟养老院建立了一套多层次的反馈监督机制。一级监督为服务完毕后的电话回访机制;二级监督为站长、片长的工作监督,通过平时对享受服务的老人上门访问,询问服务人员的平时工作情况及老人的需求;三级监督为中心管理人员的定期抽查。通过以上的监督问题能得到即使反馈,及时调整对老人的需求变化做出新的回应。同时,中心也会委托熟悉社区情况的居委会每年按批次上报符合条件的老人信息,然后通过中心的审核之后,确定享受服务的新的老人名单,以此不断更新虚拟养老院的养老服务系统的数据,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3)筹资系统。充足的资金是维持、发展居家养老的血液。目前,虚拟养老院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还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于自费老人的服务消费,但这部分的资金数额较小。日常运营经费主要向老人收取部分费用(现在标准是每人每月260元左右),其余由政府补贴。采访中其他社区的老人也表示希望在本社区内建立日托所,但受社区资金限制而未果。幸福联盟是隶属于社区居委会的一个志愿者组织,经费主要有居委会承担,在未来加大其自主性的过程中资金的自主也将成为重要的一环。综上可以看出三个主要的供给主体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制于资金限制,在未来多元化资金渠道是必须突破的瓶颈。
参考文献
[1]范斌.福利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