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行动计划

数字行动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行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行动计划

数字行动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形测量;地形测绘;自动化分析

The terrain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i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work,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geomorphic, terrain, features and so on elements, can reflect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 is measured area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terrain mapp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The author on GPS technology, GIS and RS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terrain mapping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the hope of terra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to improv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topography measurement; Terrain mapping; Automat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形测绘是研究地球局部表面形状和大小,并将其测绘成地形团的理论和技术,与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相比新型的测绘技术具有测图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图形编辑方便和图形属性信息丰富等优点[1]。目前常用的地形测量和测绘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GPS技术、GIS技术以及RS技术,笔者对这三种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动化技术的前景进行分析。

一、GPS 技术

GPS (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它历时20 年,于1994年3月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能在陆、海、空进行全方位实时的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全天候、高效率、高精度、功能多的测绘工具。

GPS定位技术与常规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较,具有保密性强、抗干扰性能好,应用广、功能多,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的特点。特别是GPS RTK的定位精度可高达厘米级,被广泛应用在水上定位。

GPS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始于90年代初,是一种全方位、全天候的新型测量系统,是目前适时、准确地测定位置的最佳方式,是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GPS RTK具有定位速度快,精度高,效率高,方便灵活,观测时间短,不受通视条件影响,测程不受限制等优点。

二、GIS 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作为近几年出现的地形测绘的新技术,在功能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进。GIS系统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主要通过各个方面的理论学知识对地形测绘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测量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几何学等[2]。因将多种学科融合于一体让GIS技术在地形测绘上有了更大的帮助。GIS技术具体有如下几点功能。

1、采集和编辑功能。GIS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内部包含着各方面的地理信息。这也突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编辑等方面具有的作用。在地形测绘人员将收集到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内就可以通过GIS技术进行自动分析,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找出错误数据并对以修改。

2、处理和分析功能。在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基本都配备了数据管理结构,这种结构主要负责对地形测绘数据的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如:GIS管理人员可利用计算机界面对某个地区的地形测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对应的结果记录到数据库中,使用户对属性数据的输入、编辑、查询等操作更加便捷。

3、制图和调配功能。GIS 技术另一大核心功能是制图,制图对地形测绘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GIS 在对地面上的属性数据与实体图形数据融合处理后,会自动生成用户所要求的图片表格形式以供使用。GIS在除了单一的地图测绘外,还能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分层输出各种专题的地图,如道路交通图、土壤利用图、行政区划图等。

4、建模和管理功能。建模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测绘,让地形测绘出的表格、图形越接近地域实际情况。GIS技术中不但具备二维建模功能,同时还具备三维图形建模功能,可以让地形测绘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方面,GIS都配备了地理数据库,这样对数据库的维护与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3、RS 技术

遥感RS(Remote Sensing)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其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辐射、反射和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包括摄影、陆地、卫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监测。RS 为GIS 提供信息源,GIS 为RS 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图像处理),GPS 作为GIS 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GIS 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RS 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新技术,三者的紧密结合,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

四、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分析

根据国内掌握的地形测绘技术来看,未来测绘技术自动化将朝着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以3G技术为核心的新测绘技术将得到广泛运用,保证了测绘自动化技术更加全面地运用到地形测绘工作中[3]。

1、3G 技术及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G 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该技术能实现数据信息的高速度传输,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及时传输到目的地。3G 技术的推广运用将使得地形测绘、测绘工作更加简单,如:测量人员在传输信息时不再局限于文字传输,可利用声音或视频更加直观地反映测量状况。此外,在完成测量后也可通过自动化控制模式对数据深入讲解,让测绘人员更加清晰地掌握测绘技巧。结合发达地区对3G 技术的运用来看,3G 技术使得测量精度、定位精度等都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在地形测绘技术领域中的运用更为广泛。此外,在全球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更新发展下,利用3G 辅助测绘技术开始朝着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等趋势发展。

2、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

测绘软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最终绘制图形的准确性,软件功能的好坏有着重要意义。未来地形测绘和测绘技术中,地形测绘数字化测绘软件的升级将变得更为重要,保证了各测绘软件的高效使用,使测绘软件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地形测绘工作。在数据库的开发更新中,很多新型的信息数据库将得到运用,如:超大存储量的数据库,其可以将更复杂、更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处理,把不同类别的数据合理分配。新型数据库的使用有助于数据的搜索查询、资源共享、动态管理,加快了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了测绘数据传输的网络化、多样化、综合化,使测绘技术的功能更加完善[4]。

3、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是地形测绘和测绘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只有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GPS、GIS、RS 等技术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当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真正融合到一起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运用于测绘技术则变为了可能。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对人脑思维全面模拟、分析,使测绘技术自动化接近人工操作,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在专家系统里也包含了所有的先进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等,这是地形测绘和测绘技术的最强大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翔,浅议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科技信息, 2011年10期;

[2] 曾天辉,地形测量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分析,广东建材2010年第7期;

[3] 谢任林,浅谈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5期;

数字行动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 自动化 技术

近年来,在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电力工程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新一代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即智能电力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电力自动化技术将电子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在实现远程监控以及监视管理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电力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以及安全管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将现代的电子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技术,是在电力工程的电力系统中实现远程监控以及监视管理的有效地途径。电力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随着发展,电力系统也得到了更为优质的服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主要有: ①保证电力系统各部分的技术要求,以实现设备的安全以及经济,并以设备的实际运行为主要的依据,保证操作人员实际的控制和协调;②尽量的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安全性能的改善,从而可以减少事故,并能够节省人力,避免紧急事故的发生和发展;③还要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数据以及参数进行检验、收集并对之进行处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运行;④保证电力系统各部分的安全以及经济。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1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

电网自动化技术是以计算机的控制为核心系统,电网调度是以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为主要的应用,实现信息的采集以及整理和显示,并保证整个电网的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得调度人员可以掌握全部电网,实现有效的指挥和良好的运行。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加强了对电力工程的监控,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故,从而保证电网的运行稳定,在过去,一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2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

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与有效地应用,此乃个人实现电力工程中的变电站的信息处理,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重新组合以及优化设计,从而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进行比较齐全的数据处理,从而可以更好地监控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的情况。

2.3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

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主要是对城乡的配电网进行改造,从而实现电网的发展,网络化程度越高,电力系统也就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而保证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是指在电力工程现场将智能的自动化装置以及仪表控制设备进行连接,形成一体化的多向、串行、多站和数字化的信息网络,从而可以将数字通信、控制、智能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融为一体而形成的综合性的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现场总线技术被广泛的应用,通过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将变送器所控制的总的用电量收集后,将信号进行控制后集中到主控计算机上,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进而做出判断,并最终将指令发送到控制设备上,从而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是通过分散电力工程中的控制功能,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进行被控设备的信息处理,将信息与计算机相连接后,便不需要实现整个现场的控制,只需对信息进行相应的调度即可。实践证明,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前置机与上位机的配合,可以从下方进行电力工程的控制,并且可以通过仪表进行控制,并最终实现高性能的电力系统的控制功能。在电力调度化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数据以及系统的多样化需求,并最终将电力系统中各个信息进行交换以及共享,实现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电力系统的日益完善。

3.2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电力系统的监视系统中,因此,这对系统的开发、继承、封装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引发了软件技术的变革。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并用来支持对象标准,因此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相比,主动对象数据库主要是对技术以及主动功能的技术支持,因此,在电力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是利用系统的监视功能,对对象函数进行利用,从而可以实现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的应用,随着触发机制的使用,数据库监视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与实现,从而节省了数据写入以及读出的时间,还对数据管理功能充分的进行利用,并得到了技术上的保证。当前,我国的数据库技术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并且监视系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以及日后的电力系统中并将得到更为完善的应用。

3.3光互连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光互连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主要是基于继电以及自动的控制系统中,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探测器功率进行扇出数的限制,并且不受在实践应电容性的负载,也不受平面的限制,并且有利于系统的集成度的提升以及系统的监控。根据相关的实践证明,利用电子传输以及电子交换技术可以对互联网络进行拓展并且对编程的结构进行重组,从而使得电力工程中的电力系统更加的灵活有效。光互连技术抗磁干扰性强,因此,可以加大处理器的干涉能力,从而便利数据通讯,光互连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因此,对电力工程的系统具有可靠、安全以及可信的功能。光互连技术还具有数据采集、数据的控制、数据计算以及人机界面的处理等的功能,还具有电网分析和高级应用功能,因此,技术使用更为灵活,画面更为清晰,从而为调度员更好地做好调度作出依据,在电力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4、结语

总之,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传统的技术正在逐渐的被取代,从而更加促进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现代技术于一体,在电力建设以及电网配备等的电力工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我们在电力技术方面起步较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积极地采用新技术,从而为电力工程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帅斌,顾锦.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3).

[2]刘井泉.浅谈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3]胡瑞华.浅析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J].科教导刊,2010(33).

数字行动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配网 自动化技术 供电可靠性

随着电网建设不断扩大增强,城乡居民对于用电需求及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供电网逐渐无法满足相关的需要。城乡电网自动化改造应时而起,且发展迅速。城市配网自动化改造的不断深入,给配网自动化技术及其可靠性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本文则从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及其可靠性入手,对未来城市自动化改造深入分析,并对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深入阐述,从而确保城市配网的供电安全及其质量与可靠性,从而满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乡用电需求。

1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结构

因当前使用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不够全面,而且系统平台各不相同,复杂多样,所以,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以及互联交互很难完成。数据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对配网网系统的发展进步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基于此,急需建设一套配网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将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还有高级应用软件包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等组合集成而成。该系统具有信息交流信道统一,数据互联共享速度较快等特点。

2 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1)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应当依照相关的国际公认准则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系统应当按照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指定的POSIX标准以及相关的开放系统互联要求;而数据库相应的接口应当符合结构化查询语言要求;人机界面则应满足windows相关规定。

(2)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扩展能力。配电主站的规模,数据存储容量以及信息处理效率,主站系统的规模、容量、处理速度、CPU负荷应有充足的裕度。

(3)实时性较好,应当符合配电系统相应需要。

(4)可维护性应当符合标准,从而有效地提升系统的可利用效率。

3 配电管理主站系统(DMS)

3.1 一体化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特点

一体化集成的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由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接入系统等组成,采取的是状态实时监测以及共享管理统一的自动化系统,能够适时地对系统实时监控,还能快速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及时处理,该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极强。

3.1.1 SCADA/GIS的一体化设计

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在进行最初的设计时,应当对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充分考虑,具体主要基于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数据信息采集管理以及相应处理与信息通信平台建设的一体化实现,另一方面则是系统相关运用的一体化实现。尤其是实施地理信息应当与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系统以及数据库营销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其实用性,提升数据信息处理效率。

3.1.2 UNIX/NT跨平台的完整系统

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按规定应当选用UNIX操作系统或者是Windows NT操作系统,并且按照相关用户的实际情况,能够在全UNIX操作系统、全Windows NT操作系统、或者是UNIX+WindowsNT混合系统中完成相应的操作。

3.1.3 高级应用软件

相对于高压输电网,城市配电网往往使用树状结构,且其形状通常是辐射型,而环网状则相对较少,其支路相应的R、X参数比值比较大,而且其三相负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不对称情况特别严重。许多输电网适用的算法都无法使用。在配电网系统中,作为极为重要的模块故障检测以及隔离与恢复系统,可以对相应的配网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作比较直观的反映。

3.1.4 地理信息系统

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配置地理信息系统,从而有效地对空间相应的输入与输出以及分析管理还有查询以及辅助决策等提供帮助,因此在城市配网自动化中极为重要。在进行一体化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以及具体施工中,应当对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引进,并且顺应IT以及信息对的发展趋势,对配电系统中GIS的实际特性深入了解,并且建设基于各种不同地理情况的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三层结构,分别是Client/Browse/Server三种模式,从而为系统提供Unix操作系统与NT操作系统相应的跨平台服务,使用的服务期一般选择为Unix操作系统,而工作站泽应当利用NT操作系统。

4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

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管理范围包括所有的柱上开关以及开闭所还有相关的配电变压器等,依靠相应的监控设备对其实施实时监控,在实际操作中,既需要促使馈线终端设备三遥的完成,有要求有效地提高故障的识别以及控制能力。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涉及到变电站智能化、馈线智能化(其中又包括环网故障定位、以及故障隔离还有自动恢复等)还有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等。

5 国内外配电开关比较

国外目前使用的开关主要有以下几种:Hwakvacs l5系列铁壳开关、DV 型铁壳真空开关以及DV型开关等,稳定性较好,安全级别较高。

目前由于相关机构提出“电气自动化”国内使用的主要是智能开关。较之传统的开关设备,智能化开关具有如下的优势:①高效率以及高安全性;②无需专门维护;③硬件趋向软件化;④拥有在线监测以及相应的自诊能力;⑤接口实现网络端口;⑥功能已实现自适应。

6 配电网通信网络的构成

6.1 光纤以太网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光纤以太网配电自动化具体实现方式:

(1)主站和子站的连接通信一般利用光纤以太网连接,并且以单模光纤实现,传输速度一般在100M左右,在转换过程中需要2对光纤模块。

(2)子站和干线上环网柜以及开闭所还有馈线终端设备的连接通信则主要通过光纤,利用网络交换机以及通信处理机,经由网络交换机以及主干线的馈线终端设备实现光纤通信,而馈线终端设备中应当装配智能光纤端口;经由通信处理机以实现变电站馈过双绞线终端设备的连接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的连接,进而实现自动化维护以及远传,还有相关设备的连接等。

(3)干线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支线馈线终端设备、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通过双绞线选择最近的干线的馈线终端设备,经由LonWorks总线协议,由馈线终端设备统一进行数据传输。光纤以太网配网系统通信示意图1所示。

6.2 光纤环网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光纤环网配电自动化具体实现方式:

(1)主站和子站的连接通信一般利用光纤以太网连接,并且以单模光纤实现,传输速度一般在100M左右,在转换过程中需要2对光纤模块。

(2)子站和干线上环网柜以及开闭所还有馈线终端设备的连接通信则主要通过光纤双环连接,从而促使带自愈的双环通信功能的实现。

(3)干线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支线馈线终端设备、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通过双绞线选择最近的干线的馈线终端设备,经由LonWorks总线协议,由馈线终端设备统一进行数据传输。光纤环网配网系统通信示意图如图2所示:

7 结束语

随着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客观需要不断加快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进程结构,不断地提高城乡供电质量及其安全可靠性,从而不断满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电力需求。为城乡用电做好相关的规划与建设,促使电力供应的顺畅。

参考文献

[1]焦邵华,城市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电力设备,2012(2):45-47

[2]于明俊,于尔悭.配电网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数字行动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型煤化工企业;空分设备;自动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98-02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制造业形势一直趋向好的方面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大型煤化工行业发展更为迅速,煤化工型的空分设备作为其重要的配套服务设备,对于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煤化工型空分设备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空分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通过研究分析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特点,有利于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应该鼓励开拓与创新,不断地改进我国的大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以求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造福人类社会。

1 大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流程组织形式的选择

大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的流程组织形式很多,选择适合的流程组织形式,不仅可以节约部分投资的费用,还可降低运行能耗,这对投资气体生产的公司来说非常重要。怎样选择适合的流程组织形式。第一,应全面地考察一个项目用气的具体情况,包括所需氧氮气之和、氧氮气的温度范围、氧氮气体之比、液体的产量、氧氮气的标准等;第二,应对不同的形式精确计算,计算所耗的能量和确保所要的单元设备有供货;第三,考察流程组织和原来的空分设备的管理系统的兼容情况;第四,还需综合考虑气体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整体能耗。如,某大型煤化工企业在设计空分设备的项目时,比较了氮气增压循环流程与空气增压循环流程所需的能耗,发现选择后者比选择前者能耗降低了310kW。煤化工项目的主要工艺流程需要的高压氮气温度不小于81℃,假如用空气增压循环系统还需要用低压的蒸汽对高压的氮气加热,能耗约为510kW。因此从项目的整体能耗情况来看,选择氮气增压循环流程更为节能。

2 大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的自动控制特点

2.1 空压机、增压循环压缩机、汽轮机三大机组的控制技术

1)SIS安保联锁系统自动控制技术

SIS安保联锁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中最主要的系统之一,别名为ESD紧急停机系统。内压缩机工作组的安全与联锁均靠安保联锁系统来实现保护,其工作原理是采取容错、冗余的技术与故障安全的防范设计技术,以使得机组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转,SIS系统识别第一事故后会马上发出报警的声光信号。发生报警与联锁的作用后,再按照事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将事故一一打印出来,以方便工作人员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SIS安保联锁系统与DCS控制系统各司其责,两者相对完全独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的联锁停机的主要信号被记录在安保联锁系统内部,一旦煤化工型空分设备发生运行故障,就立即自动启动安保联锁系统(SIS),使整个机组都处在安全工作的运行状态。空分设备各机组的显示、运行、控制等过程全都通过DCS系统来实现, 空分设备各机组将自动联锁显示出的主要信号,将其接入到安保联锁系统内部,然后再通过数据交流的方式接入到DCS系统显示出来;对既要接入SIS又需要接入DCS的重要信号,则可以通过信号的自动分配分别地接入到两个系统内部。

2)CCS压缩机组系统自动控制技术

CCS机组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别名也称为ITCC自动控制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增压机、驱动汽轮机与空压机均采取与DCS控制技术系统相对独立的机组全面控制系统来达到控制的目的。所有的与控制相关的部件零件均要按照三重冗余、容错的方式来装置,启用系统的电源模块供电给冗余。CCS技术系统将控制与联锁防护功能集于一体。CCS控制系统包含了调节机组的负荷,对汽轮机进行调速控制,对机组进行防喘振控制,对机组内的单元设备的回路进行控制、联锁保护控制和程序执行控制,对机组内单元设备的仪表进行显示控制。通过CCS的操作站可以对机组内单元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控制,还可以对机组内单元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和报警处理,此外,还可以实现与主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功能。

2.2 大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之间相关联锁控制技术

煤化工型空分设备与各大控制系统联系非常紧密,控制也很复杂,应当注意细节方面的控制。例如:空压机被放空或停机时,要和空气预冷系统之间进行联锁控制,之后再把膨胀机停机,令增压压缩机打向回流指针,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产品液氧泵所承载的重量。由此可见,设备与设备之间必然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先要采取措施解套连环,才能防止出现设备启动后又立刻停机的现象。假如空分设备、压缩机组两者应用的是不一样的控制系统,那还需对联锁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考虑。

3 煤化工型空分设备的发展方向

为降低投资成本,减少维护工作量,空分设备必须尽量大型化。设备的大型化必然导致运输不便,必然会受到运输条件的限制。因此,我国的空分设备制造集团应该努力优化设计方案、尽量应用新技术,以达到减小设备的尺寸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取现场组装,分开运输等方式来解决大型设备的运输难题;在确保效益良好的情况下,降低生产能耗亦是发展空分设备技术的重要方向。降低生产能耗就要求设计时尽量提高核心部机的运行效率,也需要预先对设备运行的总能耗进行精准的计算;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对生产实行自动控制,使空分设备向着自动化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风险,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随着相关行业的发展,大型空分设备多样化发展将成为我国空分设备制造行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大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在不断创新,空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其与外国的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应该认真地重视大型煤化型空分设备及其自动控制技术,加大对于其研发的经济投入,以开发出适应现代煤化工行业生产需要的新技术空分设备,逐渐完善我国大型煤化工型空分设备及其自动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文峰.先进控制技术在国产大型空分设备中的应用[J].深冷技术,2010(6).

数字行动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字]地形测量 测绘技术自动化 数据

[中图分类号] P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01-1

1 目前地形测量的测绘自动化技术

测绘自动化是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显示于一体。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及其集成技术成为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

1.1 GPS 技术

GPS 技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GPS 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功能多、应用广,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特别是 RTK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水上定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PS-RTK 具有定位精度高且精度分布均匀,速度快、效率高,观测时间短,方便灵活,测程不受限制,不受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

1.2 GIS 技术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GIS 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二是多维结构;三是标准化和数字化;四是具有丰富的信息。

1.3 RS技术

遥感RS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包括摄影、卫星、航空、陆地、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时相、多角度、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监测。RS为GIS 提供信息源,GIS为RS 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图像处理),GPS作为 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GIS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3S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新技术,三者的紧密结合,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

2 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系统、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向着3G技术及集成技术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使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能全方位的应用于地形测量中,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1)集成技术与 3G 技术的深入发展。大力普及集成技术与 3G技术的应用范围,对 3G技术中不足的问题进行改进,更新并完善 3G技术与集成技术的测量手段、方法及功能,进一步加强其测量的准确度,使其的技术在地形的测量、测绘领域得到更广的应用、拓展。对数码及全球数字的摄影测量技术在GIS、GPS、3S 及 RS 的集成应用,使得地形测量更加深化,同时也推进了测绘技术朝着数字化、电子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2)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加强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软件的研发,使测绘软件系统更加高效、灵活和功能齐全,使测绘软件技术在地形测量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更新完善信息数据库,将采集的测量数据转换直接进入信息数据库,数据管理查询方便,数据共享,实现全球数据更新和扩展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实现测量数据的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实现测绘数据的传输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使测绘技术走向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

(3)专家系统及人工智能在测绘技术中的体现。专家系统及人工智能随着测绘技术及计算机的技术不断发展,其在测绘技术过程中,发挥了广泛的重要的作用。例如,计算机可以通过专家知识,进而模拟人的思维能力,并进行相关的推理、对智能化的图形、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更好的实现管理的职能,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有着关键作用:可对全部的测量流程实行监测、控制,进行、分析及处理,进而实现信息的共享。

3 测绘及自动化技术在经济中的应用

(1)在工程地质测绘方面的应用。工程的地质测绘工作是进行工程勘察的前提工作,测绘技术是将工程地质与建设相关的地址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描述。便于今后及时地搜集地质的资料、地貌特征等信息。

(2)在防灾及救灾中的应用。测绘及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大河、大江、及河湖等水位的实时监测,对监测洪水及灾害的面积有指导作用。测绘技术可以对陆地上的水资源及地下的水资源进行污染的监测;还可在防灾、抗灾及救灾等预警系统的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在城市的给排水中的应用。目前,在城市的给排水管理工作中,可将自动跟踪全站仪运用到城市的排水建设及测量工作中,此技术的运用,能很好地控制管道掘进的方向及位置,较快实现了排水管道的自动化掘进。

(4)在资源调配中的应用。测绘及自动化技术在资源的合理分配中,起到协调作用。首先,其可利用数字测量技术或者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相应的数字模型,对水库及大坝的选址、库容量的计算及受益范围等进行准确设计。其次,为合理地开发及利用各类资源提供相对科学的依据。最后,其还能够精确地将某地区的农作物及土地的干旱、洪涝情况详细的显示出来,并根据旱情的严重程度及水库的库容量,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地调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