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铁路交通的特点

铁路交通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交通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铁路交通的特点

铁路交通的特点范文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ci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rain speed, some new ideas for the design of the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came up. The city traffic,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scale ar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in the current design of the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How to design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considering these factors with the personal understanding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高速铁路 客站站房 设计 发展趋势 交通枢纽

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design,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traffic hub

中图分类号: U238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2008年调整)》,至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也将达到1.6万公里。截止到2012年底,已经建成京沪高速、京津城际、石太、武广、京石、石武、哈大等15条时速250km/h及以上的高速铁路,同时仍有津秦、长昆等客运专线正在建设,并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陆续建成,期间将会有一批高标准的铁路客站即将竣工。

在当下,铁路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日趋成熟,旅客服务水平和手段不断提升,在这种前提下铁路客站的功能和定位也发生了改变。本文结合对现有铁路客站的设计实践和调研总结对现有条件下中小型铁路客站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可参考的思路。

2 铁路客站设计现状

2.1 国外铁路客站现状

目前国外铁路站房的建设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这四十年内世界经济不仅发展快速,同时也进入互相融合的阶段,各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也在向不仅仅局限于本国或周边国家,而是体现在“全球性”上,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一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恰在这一阶段,铁路运输以其高速度、高效率、高环保、高安全等特点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内,新型铁路技术的研发获得了巨大进步,各种新型高速列车技术相继出现,其特点是速度快、能耗低、安全准时。其中较为成熟的代表有:日本的新干线、法国的TGV和德国的IGE等。这种新技术出现的同时也孕育了新型的铁路客运站房。与之前的客站相比,这个时期的客运站房在选址时更注重的是与城市公共交通、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搭配与协调,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而铁路客站也已经成为这个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建设的铁路站房,除保证其固有的功能之外还引入了许多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如:在车站内部引入阳光、绿化等元素,并把这些元素组织到车站的各个功能空间中去;采用实用的大跨度结构,即新颖、实用,也反映出了高科技水平;对车站的各个部位功能设计更为人性化,尽可能为旅客提供方便,缩短旅客在站内的走行距离等。这一时期的铁路客站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进入了全盛的历史时期。

2.2 国内铁路站房现状

传统铁路客站受铁路设计规范和管理体制所限,仅作为铁路作业的场所,绝大多数是以候车大厅为核心组织建筑内部交通,利用室外广场组织交通转换。随着“客货分线运输”管理理念的提出,形成了新的设计理念:建设一批专供旅客列车行驶的路网铁路(即“客运专线”),其特点就是运量大、效能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客运专线上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三分钟,列车密度可达每小时20列,列车定员可达1800人/列,理论上每小时最大输运能力最高可达7.2万人,能够实现高速度和高密度运输。这样大的运量给铁路客站的设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系统工开工建设铁路客站548座,其中有241座客站属于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这些车站在设计中在总结以往车站设计的同时借鉴了国外的成熟经验,在现阶段客运专线建设模式的条件下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铁路发展的客站设计模型。

新型铁路客站在设计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综合体现“适用、经济、美观”的理念,贯彻可持续发展,“四节一保”(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铁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而是成为综合交通枢纽站,多层次、立体化地组织铁路与城市交通之间系统的衔接。

3 我国客专中小型客站发展趋势

3.1 明确现阶段客专铁路中小型客站的功能定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铁路客运运营管理理念的变化,新型铁路客站与原有铁路客站相比,其功能定位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原有“单一客运作业”和“城市大门”转变为“多元化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说明了新型铁路客站在设计上更加重视其在城市综合交通中的作用,也体现了客站其本身的功能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例如,新型铁路客站站房在空间组织方面实现了多层面的一体化和立体化布局,而功能组成在城市属性增强的带动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等等。

铁路客站是铁路运输与城市之间的载体,协助旅客完成出行任务的必要场所。铁路客站由车站广场、客运站房、站场设施三部分组成。传统的铁路旅客乘车特点为“等候式”,即大量旅客在站内候车,候车功能区域需求极大;而随着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一批高速度铁路的建成,铁路运营正在向“公交化”的趋势发展,其特点是开行密度大、正点率高,旅客乘车特点为“通过式”,即站房主要是为旅客的集散而服务的。客站的主要功能由“乘客等候区域”转变为“乘客通过路径”,因此客站的各种服务设施的设置也应由“管理型设施”转变为“服务型设施”。

未来的客站将会是一个以通过式的综合大厅为中枢,将各种交通工具三维交叉组织,融合各种旅客服务设施,共同形成的多种空间相互穿插渗透的立体复合布局方式的综合体。这种空间布局模式要求在流线组织上互不交叉,便捷合理,还要有通过性良好,功能空间的布局也要紧凑并且高效。

3.2要保持先进的设计理念

理念是设计的灵魂,先进的设计理念要求既要面对现实、适应当前需要,还要面向未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既能体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还要追求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更要满足时代与国情的统一。

(1)牢固把握客站设计的核心内涵。客站设计的核心内涵就是“以人为本,以流为主”。 “以人为本”是基础,它要求客站的全部设计都是以方便旅客为前提的。从总体布局规划到细部功能空间设计,都是以“为旅客提供方便、舒适、快捷的乘车条件,为旅客出行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为目标的。“以流为主”是目标,这要求对客站流线的设计应明确清晰、短捷通畅且互不干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站内空间环境设计,要留给旅客最大的空间、最便捷的通道和最好的环境;二是站内服务设施的设计,应着重注重候车环境的舒适性、乘降服务的便捷性、信息服务的直观性、商业服务的周到性;三是客站流线设计,应以“简洁顺畅”为原则,尽量缩短旅客换乘距离,避免旅客交叉流动。

(2)严格遵循“系统集成、整体最优”的原则,要以客站为中枢,实现与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各种出行工具的顺畅衔接。其重点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客站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互相融合,使得铁路客运与城市交通之间做到有效衔接;二是客站的广场、站房、站场设施这三大组成部分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平面、空间关系上复合;三是组成铁路客站的各专业系统应实现统筹管理,各子系统既要保证自身功能完备有效,还要注重各系统之间的集成,以达到整体功能最优。

(3)要保证在未来一段的时期内能满足运输服务的要求;还要充分使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确保其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这就要求客站的设计标准要有前瞻性,符合中国的国情;要求有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系统;要求广泛应用新的建筑、节能、环保技术。

(4)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全寿命成本,注重近远期结合,合理把握客站布局和规模。其重点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要合理确定站房规模,区分不同类型(线路标准、旅客流量)的站房设计标准;二是要综合把控近远期工程的结合,既要立足当前,解决近期的矛盾,也要着眼长远,兼顾远期的发展;三是要合理兼顾建设期的建设成本与运营期的维护成本。

3.3要融入城市交通系统

新型铁路客站功能定位的转化,要求客站设计要与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融合。城市交通系统是指承担城市所需运输任务的各种交通方式的系统,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转换与协调配合,构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它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

以往铁路客站的设计可以称之为“城市大门”,在功能上更偏重于进出站、候车的功能,只注重旅客出站前和进站后的方便,却忽略了旅客在车站与城市之间的转换,由于缺少大量疏解旅客的交通设施与铁路客站衔接,客站周围的道路交通往往是十分拥堵。另外,我国铁路旅客客流具有非常显著的“峰谷”特征,旅客的出行时间上受节假日影响非常明显,极易形成“客流高峰”,这其中以春节为最。

现代客站设计应当结合公交、出租、地铁、私家车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立体交叉的交通流线。首先应当保证站房内部空间良好的流通性,在公共区域设置标识系统,缩短旅客走行距离;设计中还要强化公交优先原则,优先使用公交对铁路客站客流进行有效的集散,比如在靠近站房主要出入口的设施设置优先考虑大容量公共汽车,以缩短公交的换乘距离,又或者在进出站区的道路中可提供公交优先的专用道路或专用标志,以减少公交车进出站时间延误。

融入城市交通系统的客站,就可以通过在高峰期间增加与城市交通的换乘达到人群疏散和聚集的目的。

3.4 要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节能、环保是铁路客站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应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改善客站周边的微环境;还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特性、设备采用等因素,进而对建筑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

我国土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亩,其中部分人口稠密地区已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以下,节约土地资源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铁路客站建设用地应当遵循“空间集约化”的原则。站房空间的合理设计以及站房使用的合理高效,对于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提升、城市交通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小型客站,应当重点突出“实用与简约”的设计原则。将多种客流的集散与换乘由平面布局转变为立体布局,建筑空间进而向垂直方向发展,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依据不同标准铁路客站的客流特点确定客站的建筑布局与规模。

在传统的设计当中,客站是独立的,客站的建筑规模通过最高聚集人数确定,我国的客流的“高峰低谷”的特点造成这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规模往往偏大,势必造成某些空间在大部分时间闲置,但是如果减小客站规模又会造成在高峰时期站房空间不足。在新型客站的运营模式下,以流通人数为基础确定车站的建筑规模的方法则更合理,同时引入“弹性空间”的概念,这样既可以减少建筑规模,功能布局也更加紧凑和高效。

客站设计还要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其能力既要满足现阶段的需要,也要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要求,但并不是说客站设计规模越大越好。随着铁路技术的进步和服务设施的改进,客站的压力将会来自“人流通过”能力,而不再是“旅客候车”,因此,不能片面的追求客站规模,而是合理确定客站规模。

3.5 要符合地方的文化特性

建筑除了使用功能之外,还有它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它的象征、形式还是它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都是它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铁路客站同其他建筑一样,是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理应体现出时代感和民族特性。

因此,在客站的设计当中,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根据所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凭借建筑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塑造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空间艺术。

4 结束语

建筑设计的科学化、系统化是建筑设计现代化的必然过程。现阶段我国客运铁路建设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设计者在经历了建设、大量的建筑项目投产使用后,应当对已经建成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反思。

新型铁路客站作为城市交通核心,是一种涉及多种复合建筑空间、复杂功能流线、社会与人的行为、心理以及空间使用与运营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实践。未来客站的设计既要对现有建成案例进行深入了解、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也要加快相关配合服务设施的科技进步,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客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平.“以通为导”和“以导为通”:我国中小城市高速铁路客站设计的发展方向.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7

[2] 郑健.中国铁路发展规划与建设实践.城市交通.2010(1)

[3] 张峰.合理确定铁路客站站房规模机投资控制的探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1(7)

[4] 陈岚 韩林飞.法国高速铁路客站研究(四)——车站与城市的交通衔接.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10)

[5] 王麟书.关于我国铁路客站站房建设的思考.中国铁路.2005(11)

[6] 盛晖.中国高速铁路车站设计之我见.2007中国铁路客站基数国际交流会论文集.2007

铁路交通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单轨铁路; 跨座式; 构造; 性能; 综述

1  概 况

跨座式单轨铁路(Straddle Type Railway) 就是只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承、稳定和导向, 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

世界上第一条跨座式单轨铁路线诞生于1888 年, 是由法国人Charle Larligue 设计, 在爱尔兰铺设的, 线路长约15 km , 由蒸汽机车牵引, 最高速度h43 km·-1 旅行速度29 km·h-1 , 这条线路一直运行到1924 ,年10 月[ 1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跨座式单轨铁路技术才受到各方重视, 逐渐完善和成熟起来。1952 年, 德国工业家Axellenard Wenner2Gren 在德国科隆附近的菲林根建造了一条单轨线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反复试验, 于1958 年得出这样的结论: 采用跨座式、混凝土轨道和橡胶充气轮胎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目前所称的ALWEG 型跨座式独轨铁路。后来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这种形式的独轨。其中尤以日本建成的线路最多。

60 年代初期, 日本的工程师将改良后的AL2 WEG 型跨座式单轨铁路用作游乐园、动物园的游览车。1964 年, 东京修建的从市中心到羽田机场的单轨线, 开始把跨座式单轨铁路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工具[ 4 ] 。羽田线成为旅客出入羽田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 在东京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后, 日本的大阪、北九州等城市也相继修建了跨座式单轨铁路。至1993 年, 各国运营中的跨座式单轨线路共有13 条[ 1 ] (如表1 所列); 至2000 年3 月, 日本有4 条跨座式单轨线处于建设中[ 2 ] (如表2 所列) 。

表1  各国运营中的跨座式单轨铁路

表2  日本建设中跨座式单轨铁路( 2000 年3 月)

2  构造特点

与常规铁路相类似,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也是由线路、车辆系统、机电设备、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等部分组成, 同时, 作为一种技术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 单轨铁路某些部分的构造又有其独特之处, 其构造的特殊性主要在于线路和车辆系统(如图1 所示) 。

图1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与车辆断面图/ mm

2.1  线路

跨座式单轨铁路通常采用全封闭的高架系统, 它的线路部分包括轨道梁、支柱、高架车站及单轨道岔。其中轨道梁和线路道岔具有非常独特的结构型式。

(1) 轨道梁

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有预制混凝土轨道梁和钢制轨道梁两种。大多数跨座式单轨铁路都采用标准预制混凝土轨道梁, 跨度为20 m~22 m , 断面一般采用工字型中空截面, 高度为1.5 m , 宽度为0.85 m[3 ,5 ] 。轨道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PC) , 全部由专用模板制成, 具有较高的精度。当跨度大于22 m 或轨道梁建筑高度很高时, 原则上采用钢制轨道梁。钢制轨道梁断面一般采用箱型截面。

(2) 单轨道岔

跨座式单轨道岔是有一定长度的道岔梁, 一端可以移动, 每片道岔梁均固定在一个支承台车上, 由台车上的电动机驱动, 操作安全、可靠。跨座式单轨道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柔性铰接型, 可使道岔连续弯成曲线; 另一类为简易铰接型, 转辙时道岔梁在转辙点前方保持一定距离的直线, 用于车库内部或低速区段[6] 。根据连接线路的数量和形式, 跨座式单轨道岔又可分为单开道岔、交叉道岔和三开道岔。

2.2  车辆系统

跨座式单轨列车采用专用的跨座式单轨电动车组, 由四节、六节或八节车辆编组[7] ; 列车两端的车辆带有司机室; 每节车辆由车体和两台转向架共同组成。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车体、车内设备、车门等的构造都与普通城市轻轨车辆相类似。车体采用轻合金焊接结构, 重量轻, 具有很好的耐火性能。

转向架是车辆的核心部件, 也是最能够体现跨座式单轨系统运行特点的部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转向架为二轴转向架, 车轴为单悬臂固定在转向架上, 每根轴上装有两个走行轮, 直径为1 006 mm , 是充入氮气的橡胶轮胎。转向架两侧上方各设两个导向轮, 下方各设一个稳定轮, 它们都是充入空气的橡胶轮胎, 直径为730 mm[8] 。为防止轮胎放炮, 三种车轮都装有钢制备用轮, 并设有轮胎检测装置。转向架构架是钢板焊接结构, 不设置摇枕, 车体直接支承在空气弹簧上, 既保证舒适性又能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3  技术特点

结构的特殊性决定技术的特殊性, 跨座式单轨铁路的供电、通信、信号、环控通风、给排水、防灾报警、自动检售票等机电设备与常规轨道交通基本相同, 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也没有太大差别, 因而其技术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辆的转向架、轨道梁和线路道岔三个方面。

车辆的转向架采用骑跨在轨道梁上的结构, 采用走行轮传动, 通过设在转向架两侧的水平轮胎导向和稳定车体, 这一点不同于常规铁路采用的钢轮-钢轨系统, 走行轮对同时兼有传动和导向的功能。此外, 橡胶轮胎与轨道梁接触的变形和受力机理都不同于钢制轮轨。因而转向架的技术比较独特, 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跨座式单轨铁路的轨道梁不仅是承重的桥梁结构, 同时也是支承和约束车辆行驶的轨道, 此外轨道梁还是牵引电网的载体, 因而, 它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结构, 既要有足够的强度, 又必须具有足够的精度。

线路道岔也是集导向和承重于一体的结构, 因而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搬动时的轻便灵活对于道岔结构同等重要。道岔的性能直接影响线路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运营效率, 因而, 单轨铁路的道岔技术非常重要。

4  走行特点

在轨道梁上行驶的城市单轨车辆转向架上装有三种轮胎: 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 如图2 所示), 它的走行机理与钢轮-钢轨系统完全不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 走行轮始终与轨道梁顶面接触, 轮胎的弹性主要缓冲车辆竖向振动; 导向轮和稳定轮则起到缓冲车辆横向振动的作用。如果转向架在平衡位置没有位移, 导向轮和稳定轮将以有效半径向前滚动; 当转向架发生横向位移(横移、侧滚、摇头) 时, 导向轮和稳定轮随之产生偏移, 这时单侧或双侧的水平轮胎会受到轨道梁侧面的径向压力, 这种压力将迫使转向架回到平衡位置。

图2  单轨车辆的走行系统

钢制轮轨的导向是由钢轨约束轮对的横向和竖向位移, 再通过一系悬挂、二系悬挂将这种约束依次传递给转向架和车体。而单轨系统则是导向轮和稳定轮主要承受轨道梁的横向约束, 走行轮主要承受竖向约束。横向约束通过导向轮和稳定轮传递给转向架; 竖向约束由走行轮传递给转向架, 再传递给车体。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走行特点, 将使轨道梁承受较大的扭转荷载。

转贴于 5  性能特点

将跨座式单轨系统的车辆技术参数、线路技术参数以及运营组织模式等与普通高架轻轨系统进行比较(如表3 所示), 可以看出单轨铁路在性能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 单轨铁路与常规轻轨同属于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 工程投资和运营费用相近。

表3  跨座式单轨铁路与高架轻轨的性能比较[ 9]

噪音较低较高其环境问题日照较小较大它城市美观较小较大

方面乘车舒适性好较好

工程施工期短较短

注:11 括号中数字为带有司机室车辆的参数。21 轻轨车辆的参数为4 轴车辆的相应数据。

(2) 跨座式单轨铁路具有如下优点:

① 能有效利用城市空间

轨道梁的梁宽很小, 支柱结构细长, 占地面积很小, 可以建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带和较狭窄街道上; 走行轮的摩擦系数较大, 列车爬坡能力强, 车辆轴距小, 能通过较小的曲线半径, 因而适应地形能力强, 可以在建筑物密集和地形起伏大、坡陡弯急的地方建造。

② 乘坐舒适

转向架采用充气的橡胶轮胎和空气弹簧, 因而车体振动很小。车厢配有冷暖空调装置和机械通风装置, 窗户宽大、视野开阔, 具有很好的舒适感。

③ 运行安全、正点

车辆运行速度快、加减速性能好, 三种轮胎都配有钢制备用轮胎, 充分保障了系统的运营安全。系统的运行采用全封闭模式, 与其它交通形式不相互干扰, 因此单轨列车运行稳定、安全、正点。

④ 对环境影响小

车辆采用橡胶轮胎, 降低了噪音; 列车采用电力牵引, 无废气产生; 而且由于是直流电源供电, 不产生电磁波, 所以对沿线的环境和居民生活影响很小。此外由于轨道梁宽度很小, 对地面的遮光很小; 同时车辆的供电装置设在轨道梁上, 没有架空接触网, 给行人的压抑感也小。

⑤ 施工简便, 工期短

标准轨道梁可以在工厂预制, 现场拼装, 从而缩短建设工期; 牵引电网接触导线刚性布置在轨道梁的侧壁, 也比架空接触网和第三轨受电方式施工简便, 工期短。

(3) 跨座式单轨铁路的缺点有:

① 道岔结构复杂

由于线路道岔结构复杂, 搬动比较费时, 因而限制了列车运行间隔不能低于215 min 。

② 能耗较大

由于走行轮胎和轨道梁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 因而能源消耗较大。

6  适用范围

跨座式单轨铁路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可以与其它交通方式配合使用。对整个交通系统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 不出现交通阻塞和拥挤, 交通事故发生率低, 对环境影响小; 乘车方便, 等车和乘车时间短; 有足够的运输能力; 经济性能好, 造价和运营费用低; 乘坐舒适; 随着城市的发展, 能灵活地满足对交通运输的需要。

跨座式单轨铁路能满足上述6 个条件中的大部分, 因而, 它是利用范围很广泛的交通工具。一般地, 跨座式单轨铁路用于下述情况:

(1) 建成市区内的环状路线, 用做公务交通;

(2) 作为市中心与第二中心之间的连接线;

(3) 作为居住区与商业区、旅游景点之间的运输线;

(4) 用作大城市的通勤干线或地方城市沿城市轴线的干线;

(5) 连接卫星城和城市中心区的线路;

(6) 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机场、火车站或其它城市对外枢纽站相连接。

7  应用前景

7.1  跨座式单轨铁路是改善中国城市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城市的现有的交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 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 高峰时段堵塞和拥挤严重; 交通结构单一; 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11 ] 。

导致交通不畅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城市交通结构过于单一, 大、中运量的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比重太小。市区的旅客运输主要由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等常规公交工具和自行车承担。迄今为止, 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有地铁和轻轨运营线, 而且运营里程都不长( 分别为北京94.7 km ; 上海95.2 km ; 广州27.3 km) , 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就必须调整现有的交通结构, 建立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综合交通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合理规划和发展各种轨道交通。作为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 跨座式单轨铁路是符合我国城市需求的交通形式。

跨座式单轨铁路具有比地铁成本低、工期短, 比轻轨高架线占地少、污染小、能有效利用道路中央隔离带, 适于建筑物密度大的狭窄街区的优点, 此外, 单轨交通的车辆和轨道容易检查和维修养护, 轨道使用寿命长。相对于上述优点而言, 单轨的缺点影响不是很大, 不足以妨碍其使用。因而, 它不失为大城市客流中等的交通线路和中等城市主要交通线路的较好选择。特别是在地形条件复杂, 利用其他交通工具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可以认为, 建设和发展单轨铁路是改善我国城市交通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

7.2  中国修建跨座式单轨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铁路交通的特点范文第3篇

Abstract: Along with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 railway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traffic. The role of railway station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urban traffic. With the railway station transit to other traffic modes, many aspects are still unsatisfactory. The reformation of urban railway s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whole urban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urban railway station and causes are discussed. Then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of urban railway st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transforming the traditional ideas, reform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 railway station, strengthe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urabn railway station, updating of city railway station software, etc. Above actions will help urban railway station to adapt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pattern and set up the centre position in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关键词: 铁路车站;城市;交通管理;管理体制

Key words: railway station;city;traffic management;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83-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客运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运输服务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要求,城市交通系统的需求将向更大容量的客运工具和服务方式发展。原有的依靠发展汽车运输,特别是私人小汽车,出现了一系列令城市管理部门和市民头疼的问题,诸如塞车、停车、污染等问题。而作为轨道交通的铁路显然有条件参与城市及市郊客运,可利用铁路枢纽内的环线及货运外迁后闲置的联络线、专用线等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补充,进行城市中心与城郊的人员交流或城市的快速旅客运输。由于城市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高、安全准点率高、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特别适合地面交通紧张拥挤的城市中心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铁路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车站在城市交通中的枢纽地位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在城市铁路交通换乘及其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难以令人满意之处,导致城市公共交通效率低下。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实行城市铁路客站革命,对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整个城市系统的运转效率都起着重要作用。

1 城市铁路客运车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铁路客运车站是城市旅客运输的主要集散地,铁路客运车站作为连接铁路与城市的桥梁、沟通铁路与旅客的纽带、体现铁路服务社会的标志,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铁路车站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站点和人流的聚集中心,而是与市内其他交通运输设施一起形成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我国城市车站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第一,站点布局不尽合理,换乘衔接的设施设备不到位,各种衔接设施布局不合理。与城市铁路车站相衔接的各种换乘交通设施的布置与联络不尽合理,这样不仅造成空间的浪费,也增加了乘客换乘的阻力,降低了枢纽的效率。第二,城市铁路车站与常规公交在场地和线路方面的配置不协调。常规公交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没有根据城市铁路的建设、运营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导致两种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间衔接不便,有些线段还造成两者之间的无序竞争,使双方都蒙受损失。第三,交通指示引导系统不够完善。主要是指在车站枢纽内用于引导乘客有序流动的指示标识数量较少,并且指示标志本身有些也存在着错误和混乱现象。这一方面会使得乘客无所适从,增加乘客的滞留时间,造成车站枢纽内的拥挤;另一方面由于引导系统作用发挥不力,使得某些设施长期处于能力闲置的状态,造成浪费。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多数大城市铁路客站与城市公交的衔接不畅通现象。旅客换乘不方便,在站滞留时间偏长是我国客站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城市公交日渐紧张和铁路客运的不断增长,旅客换乘在站滞留时间加长,换乘滞时度逐渐增大,客站与公交的衔接状态会日趋恶化。最终导致局部区域交通流量过大,产生拥堵。增加了顾客出行成本,降低城市公共交通效率。

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企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彼此独立,因此不同交通方式经营企业各自为政,为本行业企业的利益考虑,往往存在着无序竞争。如铁路交通与公交汽、电车之间在某些路段上的竞争,由于利益的驱使,很难协调,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合作,更谈不上相互的衔接和配套。合理的运营模式应为:城市铁路交通和常规公交汽、电车在各自最能发挥效益的空间内经营,在城市铁路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应根据客流需求特点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常规公交线路数量、走向进行调整,以确保城市交通运营效率的最大化。第二,规划设计方面的原因。由于我国发展城市铁路轨道交通的历史相对较短,缺乏规划和设计经验,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规范的指导,更没有有关城市交通车站枢纽方面的理论研究,缺乏定量分析技术,在规划设计上没有和城市发展规划、城市交通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认识模糊,对城市铁路车站作为交通网络枢纽的衔接换乘缺乏应有的重视。过去我们缺少经验,现在也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仍常听到换乘距离近会造成拥挤的说法。其实换乘距离不是近了,而是恰恰相反,应重点加强城市铁路车站站内的通过性和导向性。

2 发达国家城市铁路车站建设的经验借鉴

铁路的客运系统与城市的公交运输,特别是快速轨道交通的协调与配合十分重要,为方便旅客应尽可能考虑铁路与城市交通的零换乘。这在许多发达国家的铁路网和城市地铁路网中,均可通过立体布局来实现。以英国伦敦交通系统为例,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枢纽站多元交通方式换乘接驳体系功能的一体化。伦敦的一些重要铁路车站和地铁站几乎都建在一栋站舍内,而且出站就有公共汽车站或小汽车停车场。有1/3的地铁车站和小汽车停车场结合在一起。许多地铁车站设置在人流相当集中的大商店或办公楼底部,形成了十分方便的换乘体系。这种体系既在城市中心或繁华地区为公共交通提供方便,又有效地限制了私人小汽车进入市中心区,保证市郊居民即使在不使用小汽车的情况下,也能在1小时内到达市中心办公区域。休斯顿广场是伦敦最大的公共交通枢纽。休斯顿火车站、广场地铁站和广场公交车站,将铁路、地铁、道路公交等交通方式有机地衔接在一起。休斯顿火车站是伦敦主要的铁路站之一,主要为英国的西北部和苏格兰城市服务。该火车站十分繁忙,但车站周围并没有众多的商业设施;相反在火车站内部提供了数量不多但种类很全的服务设施和商店,以满足旅客需要。在休斯顿广场地铁站,维多利亚线和北线均通过此站。乘维多利亚线坐两站,便是伦敦最繁华的牛津街。而在地铁站前方,则是一个主要的公共汽车枢纽站,数十条公共汽车线路在此交汇,以实现旅客的便捷换乘。在伦敦,无论是对外重要交通节点,还是市区换乘节点,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之间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之问的换乘十分方便,充分发挥了枢纽最重要的功能——换乘,体现了很好的“以人为本”思想和一流设计水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伦敦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再例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中央车站就与城市地铁共用进站大厅,地下是地铁,地面是铁路,充分方便旅客的中转和换乘;日本的名古屋铁路车站,地面建有20层的综合大楼,地下建有3层,分别为城市地下铁道、高速铁路及市郊铁路,在地下一、二层的铁路两侧开设了商业店铺,而在地面层则分别建有公共汽车总站、停车场、旅馆和商店等。综上所述,在国外,大城市铁路车站已经逐步向综合化、立体化交通枢纽发展,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既充分考虑旅客出行的便利,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零距离换乘。这为我国城市铁路车站革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3 开展城市铁路车站改革,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

由于城市铁路车站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只有对城市铁路车站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格局。对城市铁路车站的改革,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改造传统思想认识,打破铁路神秘化的想法。过去由于条块分割,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封闭,导致了铁路神秘化的认识。其实,铁路并不神秘,在交通运输日趋统一的大格局下,城市铁路车站的管理完全可以交由城市管理部门管理。

第二,改革现行城市铁路车站管理体制,打破现行封闭、僵化的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分割的局面,进行大胆设计。对城市铁路车站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定位需要有新的认识,铁路车站位于城市之中甚至城市的中心地区,是人流交汇、集中的地方,是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枢纽。现行铁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隶属不同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对铁路车站管理体制进行重新设计。城市铁路车站应由城市市政交通部门统一管理,车站实行网运分离的思路,铁路基础设施及维护由铁路部门管理,而车站的规划、建设、运营由市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通过城市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对于城市铁路车站的问题给予系统解决。

第三,大力加强现有城市铁路车站的改造。对城市铁路车站按新的管理体制进行设计,进行资源、技术、管理整合,对现有铁路车站进行大规模改造,以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铁路车站建筑要以旅客为本,而不是以管理者为本。车站的管理,其出发点和归结点应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方便旅客的进出站、换乘等需求为根本。在硬件设施的设置上尽可能多地考虑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铁路车站的硬件建设应逐步向综合化、立体化交通枢纽发展,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既充分考虑旅客出行的便利,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零距离换乘,方便乘客。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十一五期间,铁道部共要修建548座新客站,其中有一批要建成百年不朽的客站”。这无疑对城市铁路车站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促进作用。但在城市铁路车站的建设中,应防止出现面子工程的做法,而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车站的使用效率,而不仅是车站的规模与外观。在规划中应体现铁路车站与城市应融为一体的思想,使城市铁路车站本身的各项功能组织与城市的各项与之相关的功能组织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将城市铁路车站规划建设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与公共活动中心。要注重加强车站站内的通过性和导向性,以优化车站规模,缩短旅客进站、出站的时间。同时,在网络节点的规划设计中,注重解决好铁路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换乘,尽量缩短乘客步行换乘距离。要根据列车客流规律和特征进行站点接驳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尽量方便顾客,对未能与普通公共交通实现很好衔接的站点进行调整,让乘客以最近的距离换乘,力争实现“零距离换乘”。

第四,对城市铁路车站软件进行更新换代,实现以人为本。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建立在高效、准点、便捷的车辆运行和高素质、诚信的服务客户人群以及高科技的监控管理设施的有效配合之中。车站的封闭式管理应该向开放式转变,减少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这是未来城市铁路车站的发展方向。如在检票程序上,尽量减化手续,而不能为了减少逃票而降低车站客流的通过性。在软件服务中突出以人为本,以旅客为核心。车站管理人员主要是对车站设施进行管理,而对于旅客,提供的应是更加周到的服务。

总之,只有通过对城市铁路车站进行改革,才能使城市铁路车站适应当前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格局,才能真正树立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参考文献:

[1]段里仁,毛力增.城市交通管理的十大意识[J].综合运输,2012(7):71-75.

铁路交通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铁;地铁;城际铁路;运营模式;票制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为适应近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构建符合区域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广佛环线城际铁路佛山西至广州南站段为例,其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区域城镇布局和旅客出行的特点,又要考虑与国铁路网、地铁、公交的紧密衔接、合理布局。根据国铁及地铁运营模式的特点,城际轨道交通票制如何设置成为建设每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必须研究的课题。

1 首先,针对国铁及地铁运营模式对其票制的要求进行分析

1.1 国铁运营模式的票制

1.1.1 普速铁路

考虑国铁线路长,站间距较大,旅客乘坐耗时较长,在旅途上的休息及运营秩序的组织等因素,在车票上印有车次、座号(铺号)、时间等信息。车票采用纸质,成本低,但属于一次性消耗品,资源浪费较大;票务打印机易损坏、维修量大,墨粉消耗大,且不环保。在售票和检票方面需要人工售检票,需用的人力资源较大。

1.1.2 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同普速铁路一样线路较长,站间距较大,但旅客乘车耗时相比普速铁路时间上大大缩短。高速铁路的售检票系统是以自动售检票为主,人工售检票为辅的方式,一方面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另一方面减少售检票方面的人力资源,车票采用热敏纸质磁票。热敏纸质磁票一面印有车次、座号(铺号)、时间等等信息,另一面附有磁粉,存储信息,用于自动售检票机使用。热敏纸质磁票也属于一次性消耗品,且成本较大,资源浪费较大,票务打印机易损坏、维修量大,墨粉消耗大,且不环保。

1.2 地铁模式的票制

地铁一般存在于城市内,线路短,车站分布密集,乘车耗时短,人流量大、无需按号就坐等特点,所以地铁车票一般采用非接触式IC卡。既可以反复使用,降低成本,又满足自动售检票使用,提高效率。

1.3 城际铁路的票制分析

1.3.1 城际铁路的特点

城际铁路指两个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它有线路较长、乘坐全程时间较长需要按号有序的客流运营组织需求,同时又有车站相对密集、乘车耗时短,人流量大、以自动售检票为主的特点。城际铁路运营模式分为站站停(类似地铁模式)和大站停(类似国铁模式)两种,站站停为无座号票(类似地铁模式),而大站停为有座号票(类似国铁模式),因此城际铁路存在既有地铁的特点又有国铁的特点。

1.3.2 现有票制的分析

以广州至佛山城际轨道交通环线佛山西至广州南站段为例。对现有的票制进行分析:

国铁车票分为纸质车票和热敏纸质磁票两种。地铁车票有条码票、磁卡票、非接触式IC卡票等,其性能对比见下表:

条码票成本虽然较低,但是容易磨损和伪造,读写稳定性不高,保密性不好,且可操作性差,很难实现自动检票的功能。

磁卡票制作成本较低,记录信息可靠性强,误码率较低,磁卡车票和条码车票一样,可以在车票上打印车次及坐席信息,且可以作为报销凭证。但不可回收,不能重复利用,不利于节约资源,设备维护要求高。

非接触式IC卡票安全保密性高,能有效防伪,读取速度快,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设备维护比磁卡票要求低,且很容易嵌入或者封装在物体内,可用PVC或者纸质卡片封装。适用于经常乘车的短途旅客反复使用,具备储值功能,但无法打印车次及座位信息,不能作为报销凭证。

纸质非接触式IC卡上可以打印车次及席位信息,也可以在芯片存储电子加密数据,但是由于车次及席位信息的印制,车票为一次性使用,成本昂贵,无法广泛使用。

2 城际铁路的票制设想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城际铁路的特点提出以下设想:

采用一种类似非接触式IC卡模式的储存卡,在工艺制作上最佳推荐厚度为0.5~0.7mm,尺寸与通用IC卡(宽:85.60mm×高:53.98mm*)一致(或更小),并能满足后期的分拣、清洗、再编码的循环利用的机械强度及相关性能标准,以达到循环使用目的,减少运营成本。

在卡的表面上需要能显示车次及座位信息等,另一面印上广告,宣传语等内容,但要满足可擦写的功能,以便反复使用。要满足以上条件有两种方案,一种采用可擦除油墨,另一种可采用电子屏显示。

2.1 方案一:采用油墨打印车次及座位信息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特殊用途的油墨,如化学溶剂反应油墨、可擦除油墨、荧光油墨、红外油墨、渗透油墨、热敏铬油墨等特殊油墨。根据各种油墨的特点,其中可擦除油墨有在城际铁路车票上用运的可能性。

可擦除油墨常用来印刷证劵、支票等票据的背景色,如果有人想更改支票,油墨就会被擦除。一个亮色或淡色实地背景是最有效的,因为擦除会很明显而且背景不易被彩色复印机复制。可擦除油墨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包括荧光。它的一个应用是旅馆客人支票,支票包括用可擦除油墨印刷的数量区的背景,如果顾客试着通过擦除更改总数,着色的背景会消失。根据此特征即可解决非接触式IC卡上打印车次及坐席信息的问题,又能满足其反复使用的特性;但是对于其如何防止旅客无意中摩擦造成卡面信息擦出的保护、如何回收后快速擦出、其打印设备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及验证。

2.2 方案二:可采用电子屏显示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显示技术也飞速发展。许多新技术都可以利用起来。

据报道:

2.2.1 2007年5月日本一家公司日前研制出一种超薄可折叠彩色显示器,厚度只有0.3毫米,面积只有成年人手掌一般大,堪称现今最薄最小的显示器。由于该显示器体积细小,可配合大部分可携式电子仪器使用,包括小型电视、手机或电子手账等。

2.2.2 2011年12月英国公司Nanoco已开发出一种阔度只及人类头发十万分之一的新型发光晶体,名叫量子点,它可印在胶片上造出薄如纸的可屈曲显示屏用于超薄电视机。

2.2.3 香港科技大学研制了只有0.15毫米、可屈曲、折叠和卷成筒状的显示屏。其优点运输方便、成本低廉,例如制造手提电脑屏幕般的显示器需要约100元。其缺点是寿命较短,大约1年,在黑暗晚上要以额外灯光照射,方可观看。其研究小组希望利用此技术研制可循环使用的电子报纸,减少浪费纸张,不污染环境。

根据上述报道,通过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际铁路车票未来也可利用此项技术来解决显示问题,既满足城际铁路车票反复使用、降低成本的要求,又满足环保节能的要求,并在车站内配置自动打印纸质报销凭证的设备。

综上所述,两种方案的设想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后有更多的科技来解决城际铁路票制的问题,这里只提出两种设想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新建铁路广佛环线佛山西至广州南站段可行性研究》2011年1月.

铁路交通的特点范文第5篇

“交通运输”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标要求为“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在结构上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主要介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类型、不同交通运输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第二部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介绍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以及铁路命名的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校八年级学生主要来自城区,大部分有远途出行的经历,对现代交通工具并不陌生,但鲜有远程独立出行,因而对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交通运输工具并没有深刻认识,更谈不上熟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学生在八年级《地理》上册前三章内容中,已经学习了中国的人口分布、地形地势、气候类型及特点以及河湖分布等内容,已有分析铁路干线东西部布局差异原因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鉴于上述分析,本课设计主要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把学生积极引入熟悉的情境中来:在导入时展示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引用扬泰机场、扬州港、HBS城市公交等生活中常见的图片;通过学生讲述自己出行经历、分析广东客人来我校选择交通工具和热点新闻“庆丰包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在介绍高铁发展概况时,播放近期规划、建设并在扬州新闻中播放的“扬州高铁建设”等。教学活动中,既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又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交通运输及其选择。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数据等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根据地图说出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铁路干线东西部布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和加工信息、分析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全国各种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别是高铁的布局发展,增强学生对祖国、社会高度关注和深厚感情。通过运用系列乡土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分析

教学重难点: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师准备:设计本课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在黑板上画出主要交通枢纽。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回忆出行经历,搜集青藏铁路以及高铁发展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扬泰机场、扬州港、扬州火车站、HBS公交车以及管道运输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交通运输的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列举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增进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师活动:同学们去过哪些城市或地区?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最近,广东中山某初级中学连续选派五批教师到我校参观和跟岗学习,广东远在南部沿海,你知道他们是乘坐什么交通运输工具来扬州的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连接互联网,打开百度“地图”,在起讫点输入“中山”和“扬州”,并进行搜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分析,比较乘坐汽车、火车、轮船与飞机的差异,并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说出各自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说起,创设有话可说、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把网络引进课堂,丰富教学方法,体验互联网对课堂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如有一位武汉市民听说在北京“庆丰包子铺”吃早餐的事情后,也想去北京庆丰包子铺品尝“套餐”,但是第二天要上班,所以得早上出发,晚上回到武汉,你能不能给他提点建议,帮他圆了这个“包子梦”?

学生活动:热烈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活动:介绍京广高铁情况以及在北京“庆丰包子铺”吃早餐的新闻资料。

设计意图:引用热点时政新闻,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过渡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内容上来。

教师活动:人们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根据下列情况,为这几位旅客出主意。①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②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③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补充。

教师活动:根据表1中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补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远距离、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公路,距离较远,多选择铁路运输;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水路运输。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情境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承转过渡: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已构成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的分布图及其运输量比重饼状图,引导学生说出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图、各省人均工业产值图等,引导学生思考东西部铁路线分布差异,并小组讨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归纳最优答案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及时复习巩固前几章学习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通过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感知建设青藏铁路的艰辛与不易。

教师活动:在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上,突出“京沪线”、“湘黔线”、“兰新线”,引导学生说出这三条铁路线命名的原则。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标注主要铁路枢纽(课前板图),在积极举手的学生中,先后选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按照教材提示,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粉笔连接有关铁路枢纽,描绘出东西向主要的铁路干线和南北向主要的铁路干线,并向学生介绍所连线描绘的铁路线的名称及来历。

学生活动:两位学生先后在黑板上板图,其余学生在教材上描绘,并对两位同学的板图踊跃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板图,使学生明确各枢纽的相对位置,各铁路线的长短与方向,对主要铁路干线有更深的理解。同时通过板图使学生明白板图是一个地理人的应有的重要素养之一。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高铁的资料。

学生活动: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各条高铁线的知识。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新闻“扬州高铁规划”。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讨论高铁对扬州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网络搜集有关高铁的资料,一方面锻炼学生查找、搜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交流,展示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通过观看视频,思考扬州的高铁发展与规划,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建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