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运输方式的优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铁路 水路 公路 民航 管道 技术 经济
一、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铁路运输的优、缺点从技术性能上看,铁路运输的优点有:(1)运行速度快,时速一般在80到120公里;(2)运输能力大,一般每列客车可载旅客1800人左右,一列货车可装2000到3500吨货物,重载列车可装20000多吨货物;单线单向年最大货物运输能力达1800万吨,复线达5500万吨;(3)铁路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连续性强,能保证全年运行;(4)通用性能好,既可运客又可运各类不同的货物;(5)火车客货运输到发时间准确性较高;(6)火车运行比较平稳,安全可靠; 从经济指标上看,铁路运输的特点有:(1)铁路运输成本较低,1981我国铁路运输成本分别是汽车运输成本的1/11~1/17,民航运输成本的1/97~1/267;(2)能耗较低,每千吨公里耗标准燃料为汽车运输的1/11~1/15,为民航运输的1/174,但是这两种指标都高于沿海和内河运输。 铁路运输的缺点是: (1)投资太高,单线铁路每公里造价为100~300万元之间,复线造价在400~500万元之间;(2)建设周期长,一条干线要建设5~10年,而且,占地太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将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二、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的优、缺点从技术性能看,水路运输的优点有:(1)运输能力大。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能力最大,在长江干线,一支拖驳或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已超过万吨,国外最大的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达3~4万吨,世界上最大的油船已超过50万吨;(2)在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通过能力几乎不受限制。(3)水路运输通用性能也不错,既可运客,也可运货,可以运送各种货物,尤其是大件货物。
三、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的优、缺点 公路运输的优点是:(1)机动灵活,货物损耗少,运送速度快,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2)投资少,修建公路的材料和技术比较容易解决,易在全社会广泛发展,可以说是公路运输的最大优点。公路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1)运输能力小,每辆普通载重汽车每次只能运送5吨货物,长途客车可送50位旅客,仅相当于一列普通客车的1/30~1/36;(2)运输能耗很高,分别是铁路运输能耗的10.6~15.1倍,是沿海运输能耗的11.2~15.9倍,是内河运输的113.5~19.1倍,是管道运输能耗的4.8~6.9倍,但比民航运输能耗低,只有民航运输的6%~87%;(3)运输成本高,分别是铁路运输的11.1~17.5倍,是沿海运输的27.7~43.6倍,是管道运输的13.7~21.5倍,但比民航运输成本低,只有民航运输的6.1%~9.6%;(4)劳动生产率低,只有铁路运输的10.6%,是沿海运输的1.5%,是内河运输的7.5%,但比民航运输劳动生产率高,是民航运输的3倍;此外,由于汽车体积小,无法运送大件物资,不适宜运输大宗和长距离货物,公路建设占地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占地多的矛盾将表现得更为突出。
四、名航运输
航空运输可以适应人们在长距离旅行时对时间、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快速货物运输需求,是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我国的民航运输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除了客货运量每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8%以上外,民航机场、民用飞机等均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民航运输的优、缺点民航运输的优点是:(1)运行速度快,一般在800~900公里/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2)机动性能好,几乎可以飞越各种天然障碍,可以到达其他运输方式难以到达的地方。 缺点是:飞机造价高、能耗大、运输能力小、成本很高、技术复杂。因此,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鲜活产品及邮件等货物运输。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输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管道运输是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近年来输送固体物料的管道,如输煤、输精矿管道,也有很大发展。
管道运输的优点是:(1)运输量大,国外一条直径720毫米的输煤管道,一年即可输送煤炭2000万吨,几乎相当于一条单线铁路的单方向的输送能力;(2)运输工程量小,占地少,管道运输只需要铺设管线,修建泵站,土石方工程量比修建铁路小得多。而且在平原地区大多埋在底下,不占农田;(3)能耗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是最低的;(4)安全可靠,无污染,成本低;(5)不受气候影响,可以全天候运输,送达货物的可靠性高。(6)管道可以走捷径,运输距离短;(7)可以实现封闭运输,损耗少。 管道运输的缺点是:(1)专用性强,只能运输石油、天然气及固体料浆(如煤炭等),但是,在它占据的领域内,具有固定可靠的市场;(2)管道起输量与最高运输量间的幅度小,因此,在油田开发初期,采用管道运输困难时,还要以公路、铁路、水陆运输作为过渡。
参考文献:
[1]黄世玲.交通运输学[M].北京:人名交通出版社,1986.
关键词:海铁联运;内陆港;联动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与港口营运密切相关的内陆港的功能作用、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因此,积极推动集装箱海铁联运,拓展内陆腹地,加快发展内陆港是促进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内陆港的必然性
内陆港又称陆港、无水港、子港、干港。内陆港是一个由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与港口直接相连的具有沿海港口除装船外的一切功能的集装箱中转站,顾客在这里可以像在港口一样托运或者提取货物。内陆港与沿海港口紧密联系,具有为港口疏散或汇集货物的功能,并且有利于港口扩张内陆经济腹地和增加货源,对港口的良性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随着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内陆港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内陆港布局的好坏、功能的强弱、运转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沿海港口功能的发挥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国外内陆港发展较早,像北美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现已达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近年来,与内陆地区合建内陆港已逐步成为我国沿海港口占领内陆货源高地的重要手段。如天津港先后在北京朝阳、新疆乌鲁木齐、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等地设立内陆港,通过海铁联运将内地10多个内陆港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天津港。在东北地区,以大连为门户,在长春、哈尔滨、沈阳建立的内陆港,既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也突显了自身的国际化地位。
内陆港作为各沿海港口之间相互争夺货源腹地的手段,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现代港口朝着成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在内陆地区建设一个高效运转的环节——内陆港。内陆港所依托的运输方式有多种选择,但主要靠两种运输方式进行,分别为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是根据距离的远近、货源的多少、客户的需求和获益情况等方面来定夺的。
二、海铁联运是发展内陆港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进步,具有快速、安全、运能大、成本低、环保等突出优势的海铁联运,成为当今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也是目前口岸物流中最具优势的运输方式之一。
(一)发展海铁联运的意义
海铁联运是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出的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一种运输方式。海铁联运具有适合长距离运输、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输过程较安全、不易受环境影响、环保程度高等优势,因此,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海铁联运可以降低各类进出口企业运输成本,直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海铁联运实现的是运输方式的转变,即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节约了运输费用。同时,集装箱海铁联运实行的异地报关、简化手续等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运输时间,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海铁联运可以增加港口的货源和吞吐量,提升港口的服务水平。集装箱运输是未来运输方式的主流。发展海铁联运,从陆地、沿海、海上三方面拓展覆盖面更大、辐射更远的经济腹地,为内地省份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通道,可以吸引到更多货源,增加港口吞吐量。海铁联运要求船公司、港口和铁路运输企业高效配合,并协调好三方关系,这也必然要求港口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海铁联运有利于国家产业升级和转移。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地区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土地价格不断上涨,而内陆地区的成本优势变得异常突出。因此,沿海经济升级换代,制造业向内陆延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集装箱海铁联运将推进这种产业转移,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4、铁海联运是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集装箱铁海联运具有安全、节约包装成本、便于装卸搬运等优点,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也符合党的十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二)海铁联运在内陆港发展中的作用
海铁联运与内陆港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大力发展海铁联运,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不仅是拓展港口规模和物流功能的必然举措,也是更好地发展内陆港的客观需要。
1、有利于节约成本。内陆港的发展可以依托多种运输方式,但主要是公路和铁路。公路运输方式虽然运输快捷,货损量小,但是存在着运输规模小,运输成本较高等制约因素。由于铁路运输运输量大,它适合远距离运输。总体来说,利用集装箱班列进行运输比利用公路运输集装箱的成本要节省一半左右。所以,在内陆港的建设和发展中,海铁联运是重要的和较经济的途径。
2、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发展内陆港之所以会选择海铁联运这种运输方式,是因为陆路运输易受交通、天气等因素影响,经常会延误正常的出口时间,如果选择海铁联运,就可以使货物运输出海的时间大大缩短。
3、有利于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海铁联运作为国际通行且与进出口贸易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的一种货运方式,既是港口拓宽经济腹地、增强竞争优势的需要,还能为内陆腹地提供一个直接、快捷、费用低廉的运输方式,缓解内陆运输能力不足的压力,同时还可以改善腹地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甚至能为内地边远省份提供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出海通道,使那些经济相对落后,对外交往比较封闭但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这一通道发展外贸事业,加速地区经济发展。
4、有利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海铁联运是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内陆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港口能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港口竞争的焦点是腹地竞争、货源竞争。由于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率先发展的区域,也是公路运输服务的合理区域,更是港口服务的相对便捷区域第一层次腹地,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公路运输约占85%~90%在这一区域也证明了这一现实。但是,随着我国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面对港口间激烈竞争,发展海铁联运是港口企业开拓腹地的必然选择,也是港口企业参与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由于内陆运输500km以上,铁路与公路运相比,运价具有明显优势,铁路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速度上、安全性、社会环保等方面都有着汽车运输无法比的优越性,所以,畅通的海铁联运既是港口和航运企业拓展腹地必要路径,也是吸引跨国公司向我国西部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生产工厂和采购中心的重要举措。
总之,海铁联运在内陆港发展中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作用,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是远距离内陆港的发展必然需求。
三、海铁联运与内陆港联动发展中的问题
海铁联运是发展内陆港重要和较经济的途径,但在双方联动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少的制约因素,如我国内陆港建设未能全局考虑统一规划;集装箱设施参差不齐且规模小,不具有枢纽性;各相关部门之间凝聚力不够;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
1、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未能满足“一站式”通关要求。船公司、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承运人等在提高海铁联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内陆港与港口联动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由于很多内陆城市未设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即使设有相关部门,其“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一站式”通关功能也未能实现。这样大大降低了货物的通关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港口查验放行的压力。
2、相关部门间协调不够使得内陆港发展缓慢。内陆港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及企业、铁路部门、集装箱公司、海关等相关部门的支持。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各部门目标不统一,无法实现多方“共赢”。内陆港建设、运营中涉及众多部门机构,而各相关方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行事,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使得内陆港在运营中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了内陆港的发展。
3、内陆港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在信息系统方面,虽然内陆港建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但该系统是一个内部管理系统,客户很难查询途中集装箱具置,不能进行实时跟踪,这与现代物流发展所要求的为客户提供信息跟踪、查询和传输服务相比,差距较大。内陆港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完善,需要加大力度逐步完善。
4、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因为铁路建设滞后,大都选择公路运输,从而制约了海铁联运在内陆港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在发展远距离内陆港中,较公路运输而言,铁路运输虽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稳定等优势,但其自身亦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车皮供应紧张,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如春运、供货量)等。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其中供货量不足和车皮供应紧张是两大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供货量不稳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
5、铁路服务水平满意度较低影响着客户选择。由于内陆很多通铁路的地方不一定能办理集装箱业务,客户将集装箱交给承运人后不能得到确切抵达目的地的时间承诺,不能保证货运期限,使客户无法准确安排与班轮的衔接或安排相关的生产和消费,而且手续繁琐且费用高,从而影响了客户对铁路运输的选择。目前,铁路运输在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和协调不够,其次是铁路班列的误点频繁,在运价方面不灵活而且手续繁杂,此外,铁路运输在事故处理和货物监管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6、铁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协调不够。在我国国铁方面,铁路虽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首选的中长途外出运输方式,在国内国际物流业中也是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的必有选择,但实际运作中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不够,未能有效形成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
四、依托海铁联运发展内陆港的建议
选择何种交通运输方式连接内陆港与港口,是内陆港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要发挥内陆港功能,扩大经济腹地,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海铁联运效率。
1、有关各方应创造海铁联运运营的良好条件。海铁联运作为内陆港发展的主要运输方式,必须具有良好的运营环境保障,使其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集装箱公司应在用箱免费期限上,给予适当延长,以适应海铁联运周转时间较长的需要;集装箱堆场、货运站及码头应在空箱调用上,打破空箱进出口岸一致的限制,提高空箱周转速度,以降低空箱调用成本;船公司应在舱位安排上,优先满足海铁联运订舱;内陆经济腹地应在遵循经济规律和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的前提下,对有利于海铁联运发展的相关政策,做出积极的调整并给予相应的扶持;海关与检验检疫机构应为海铁联运与内陆港发展提供便捷的服务;铁路部门应以内陆港建设为契机,大力提高铁路服务水平,在中、远距离运输中充分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以多式联运的方式重新组织物流。港口当局应鼓励船公司入驻内陆港,引入相关的调运集装箱业务,并为企业订舱、签发提单提供配套服务,从根本上实现铁路运输与海运的“无缝对接”。
2、加大内陆港与港口信息平台的建设力度。在内陆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内陆货源腹地与港口之间的信息平台,实现两者之间互通是其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港口应将最新的货物需求及时间要求等相关信息及时发送至双方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内陆内陆港在收到信息后应及时联系相关的企业准备货源并对港口发出的要求做出快速答复。在货物出运后,运用GPRS系统对货物实施全程跟踪,并将这一信息及时反馈传送至客户处,实现各方所有有效信息的互通,实现海铁联运在内陆港与港口之间的高效衔接。
3、港口要有超前规划布局的意识。发展海铁联运,要布局自己的联运网络体系,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货物通道。所以,沿海港口要乘中西部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对铁路沿线进行考察,同时对有实力、外向型经济发展有潜力的沿线城市进行深入调研,提前规划布局,不要等一切条件成熟了再与其合作,因此,港口应有提前调研规划内陆港意识。
4、根据沿线城市实际实现大中小内陆港并举。众所周知,每一条铁路沿线必会途径各个不同的城市节点,其中省、市、县均有涉及。因此对于某些地理、资源、交通优势突出的城市,不要拘泥行政层次,不论省、市、县都要一视同仁,纳入可以考虑投入发展建设内陆港的范围。结合各地的区域性差异和所具有的优势,实行大、中、小内陆港并举的投建措施,在同一线路上建设不同规模的内陆港。
5、以内陆港为中心用公铁联运协助海铁联运。在发展中西部远距离内陆港的时,为了汇聚货物,可以在铁路沿线区位优势明显而周围又不通铁路的城市建设内陆港,以此为中心向周边邻近城市辐射,通过公路运输将周边的的货物集聚到内陆港来,先是货源地与内陆港的公铁联运,以公铁联运来增加内陆港的货源,再通过内陆港与海港之间的海铁联运。这样,以公铁联运既促进海铁联运的规模化运营,也会有效带动内陆港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立娟,张琦.依托铁路物流中心发展内陆内陆港[J].水运管理,2006(11).
[2]陶学宗,张戎.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经验及启示[J].综合运输,2012(06).
[3]童孟达.我国港口集装箱中转运输的问题与对策[J].《集装箱化》,2008(02).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国民经济;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1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设施,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企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国家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及国防建设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公路交通运输方式、公路交通运输方式、航空交通运输方式及管道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较,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物资的运输,主要靠铁路运输来承担,在国民经济中,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有力的发挥着其特有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就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展开分析。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优势分析
1.适应性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铁路几乎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修建,可以实现全年全天候不停地运营,受地理和气候的限制极少。并且,铁路运输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而且适合长途运输和短途运输各类不同重量和体积的人和物的双向运输。
2.运输能力强。铁路是大宗、通用的交通运输方式,能承担大量的货物和人的运输。
3.运送速度快。铁路的运送速度一般为200―400公里每小时以上,公路与水运的运输速度与此相去甚远。因此在速度上高速铁路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4.运输成本低。铁路交通固定资产折旧费所占比例较大而且与运输距离长短、运量的大小密切相关。运距越长、运输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5.安全系数大。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铁路输的安全系数越来越大。大部分国家的铁路运输行业广泛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安装了列车自动停车、列车自动控制、自动操作、设备故障和道口故障报警等装置。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铁路的安全性。
6.环境污染程度低。交通运输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而其中对空气和地表的污染最为明显的是汽车运输,相比之下铁路运输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较小,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大大的减小了。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概述
(一)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分析
铁路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先行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物质生产的运输,包括物质生产过程的运输,物质流通过程的运输都需要铁路的帮助,以便进行物质材料和设备的运送。否则,极有可能会产生待料、停工和待运情况。因此,工农业物质生产的发展,首先要有铁路运输的发展,其所特有的运输方式是其他运输方式所无法比拟的。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在建国50多年来,一直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物资,包括炭、石油、钢铁、木材、粮食、化肥等的运输主体,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大型国企的存亡。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根据2011年数据,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93263万吨,同比增加28992万吨,增长8%。其中,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7026万吨,石油运量完成13552万吨,粮食运量完成9946万吨,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8666万吨。这四项货物运输占铁路总运输量的近7成。这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中,只要其中的一样物资运输量达不到发展需求,都会对国民经济运转产生严重影响。
(二)从人民生活的角度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也越发变得紧缺,铁路交通运输的作用也愈发重要。随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铁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变得密不可分,这充分说明了铁路对城市经济发展,对人们出行方便,在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其中土地、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逐渐演变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私家车极度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并从我国资源有限、客货运输强度大的具体国情出发,更多地发展铁路、引导人们更多选择铁路运输方式是减少资源占用的有效方略。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全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1.06亿人,旅客周转量10595.62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0.8%和8.0%。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0.75亿人,10550.32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0.7%和8.0%。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61亿吨,货物周转量29031.61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7%和0.2%。其中,国家铁路完成32.16亿吨,26702.85亿吨公里。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了铁路交通运输行在人民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除外,铁路还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加快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铁路运输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才能在交通运输中充分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
(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有着非凡的作用:首先是在铁路建设时期,铁路建设可以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发展,提高社会人士就业率,促进社会发展;在铁路建设竣工后,铁路交通运输能够对地区交通状况进行改善,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路通才能财通,有路物资才可以流通,流通了才会产生价值,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例如偏远地区有很多的自然资源,如果没有铁路就运输不出来,就不能产生经济效果,发挥自身的作用。其次,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连接纽带,可以有效连接各大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随着近年来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大缩近,城市周边的产业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铁路,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制约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必须要全面促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梅,陈国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N].学习时报,2010.
关键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运输方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经贸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额由1978年世界第29位跃升到2013年的世界第1位,到目前已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网络零售额保持全球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二,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改革之初的0.8%提高到13%。随着中国与世界国家之间贸易额的不断增长,贸易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导致国际贸易的操作构成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属于国际贸易操作的两个主要构成: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方式与运输方式在经贸往来中因为各自的特点和多样性,也相互发生影响和作用。随着中欧与丝路沿线国家间贸易额不断增长,双边国际货物的运输方式有: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几种方式。公路运输在北美国内货运量达到90%,但是在国际货运,公路运输的效率低,单次运量小,运费成本高,出关手续繁杂,因此并不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货物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具有货运质量高、运输速度快,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等优点。但因空运是所有运输方式中价格最贵的,载运能力最小的运输方式,对时间敏感性和运输质量有较高要求。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海洋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运量占国际货物运输总量的80%以上。海洋运输的通过能力大,不需巨额投资交通轨道,是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输工具:一般万吨船舶的载重量相当于250-300个车皮的载重量。运量大,航程远,因此货物的单位运输成本相对低廉。但是,海洋运输的缺点也很明显,海洋环境复杂,货物运输时间较长,途中自然、意外风险较大。从中国运往欧洲的海运货物一般需要30-45天左右。铁路运输的费用便宜许多,是航空运费的1/4-1/5,且单次运量远远超过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前期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原材料,但铁路运输一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运量较大,速度较快,运输频率有保障,风险也较小,可实现站到站。
铁路运输相比海洋运输有个最大的优势:铁运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例如从中国到欧洲,海运是铁路运输时间的3倍以上,正因为铁路与海洋运输上的时间差,使得企业会根据货款支付方式、货物的特点、企业自身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等问题选择有利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中一共常用的支付方式有:汇付(包括货到付款、赊销、预付货款等),托收(光票托收、跟单托收等),信用证。光票托收中,委托人签发的金融单据并不附有商业单据(包括提单、保险单、装箱单等),因此这种托收方式不适宜用于货物的买卖。在国际贸易中,光票托收更多的用于清算货款的尾款、佣金、样品费以及其他贸易中涉及到的小额款项。预付款,例如订货时汇付、交货前汇付的的支付方式,指进口商在出口商生产之前,先把所有货款付清,这样出口商就没有任何风险,也没有资金的压力,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买家,对出口商较为有利,因为进口方预先履行付款义务,货物的所有权并没有在付款时转移,但是预付货款使进口方过早的垫出资金,并承担出口方可能延迟交货或者不交货的风险。同时,进口商也会采取其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要求出口商提供备用信用证或者银行保函用以担保,防止出口商不履行义务。总之,预付货款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并不被普遍接受。在预付款的支付方式下,出口商可以在国际运输开始之前收到货款,避免了国际运输过程中的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因此出口商可以选择成本较低的国际运输方式,例如海洋运输。如果采用的是跟单托收或赊销的方式,是纯粹的商业信用形式,对卖方蕴含的收汇风险较大。托收项下的实质就是货到付款,出口方先装运货物,等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待进口人付清货款或者承兑之后才能取得单据以提货或转售货物;赊销则是买方先提货再付款,卖方要在买方提货后几个月后才能收回全部货款,这实际上是买方利用自己的商业信用,方便买方资金融通,利用卖方的货物和资金盈利,但赊销对卖方的资金压力和经营成本较大。随着国际贸易转向买方市场,这种付款方式有利于调动买方采购货物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促进成交和扩大出口,因此跟单托收和赊销就成了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支付方式。如果出口商有资金融资的压力,则在托收或赊销的支付方式下,出口商将采取用时较短、成本适中的国际运输方式,例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采用信用证的付款方式,则货物在出口方交货给进口商或承运人后,单证齐全的前提下在信用证的期限内出口方可以获得所有货款。这样的付款方式是建立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对买卖双方都是信用最好的付款方式,也为双方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信用证可以保证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但是信用证的这些特点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对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因为在信用证项下,出口商必须首先获得进口商开具的信用证后才会发货装运,货物一旦开始国际运输,出口商单据交付银行,进口商审单无误支付货款。在该过程中,决定进出口商采用何种运输方式的是运输成本和货物对运输时间的要求,并不受进出口商自身的资金成本和资金周转率的影响。但是信用证因为银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手续繁多,因而费用较高;银行每做一项服务均可取得各种收益,如通知费、议付费、开证费、保兑费、修改费等。同时,因为信用证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所以涉及的当事人较多,因而操作程序比较繁琐,单据流转时间较长。90年代以后信用证支付方式在全球的使用率迅速下降。有数据统计,北美和欧盟在2010年分别使用信用证的比率只有11%和9%。目前我国出口相对发达的省份,例如浙江,信用证付款方式仅占7.34%,广东占2.31%。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不同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赊销和托收会随着运输用时的长短占用出口企业相应的资金,耗时越长越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信用证方式虽然在资金上对进出口双方较公平,但目前国际使用比例不到10%。因此出口企业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不仅要考虑运输成本,更要考虑运输时间带来的资金成本和资金周转率的问题。总之,不同的支付方式也会影响企业对运输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黎孝先、王健,《国际贸易实务》(第五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曹圆圆《信用证使用率下降原因及支付方式变化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杨莹《中欧铁路国际货运中的高附加值货物范畴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2015.04.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第三方物流
一、引言
随着国内物流的快速发展,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货源将逐渐被其他物流企业所掌握。铁路若不迅速调整经营战略、向综合物流业发展,必将会作为一个纯运输企业而逐渐远离真正的货主,成为供众多物流企业选择的一种运输方式、也将逐渐任运输市场中失去主动性,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因此,铁路运输业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探索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模式。
二、铁路运输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劣势
我国铁路运输业作为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第三方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点。2006年是铁路建设大规模展开的一年,2006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比2005年的516.32亿元增加近一倍,新线铺轨714公里,投产805公里;复线铺轨523公里,投产396公里;建成电气化铁路875公里。随着我国铁路体制的改革,我国铁路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我国铁路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铁路设备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的货物运输、延伸服务等项目中,包含物流功能要素中的运输、储存、保管、装卸等功能,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售票、确报、货车自动识别等信息系统则属于物流信息的范围,具有物流信息服务的开发价值;统一的全国铁路网体系,为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经营基础;遍布全国的铁路仓储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具有丰富市场信息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而作为物流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铁路运输内部的改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铁路运输与其他环节的顺畅衔接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其思路就是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货运的改革和发展。
铁路运输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劣势表现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三、我国铁路运输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必要性
从以上的优、劣势分析来看,我国铁路运输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同时具有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2.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3.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四、铁路运输开展第三方物流需要具备的条件
1.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在安全上,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在快速上,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在准时上,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到期限。在方便上,要改革目前的铁路承运和交付手续,调整窗口设置、简化办理程序、统一服务标识,并融合其他运输企业和其他运输方式,做到全程和门到门服务。
2.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铁路货运部门应按照物流原理和货主需求扩展其业务范围,延伸其运输产品、丰富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
(1)建立物流中心
①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
②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和商品的销售和发送。
③以各大港口为中心,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
④以各较大城市的货场为中心,围绕城市的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进行服务。总之,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以货物和商品的集散地为重点,建立物流中心,而舍弃那些管理水平差、服务不好、生产效率低的车站。
(2)各物流中心要以资本或业务为纽带,把依附的延伸服务企业和短途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合力。
(3)对各物流中心进行集中和联合,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组成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度集中、协调运转的全国性、规模化物流网络,以适应物流业集中化的要求。
(4)要与海运、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建立协作关系,互惠互利,建立多种运输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共同建造现代物流服务。
3.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反映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统化、目标广泛化、手段现代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所以,要建成真正的物流企业,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建设。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存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营业站及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和对货物运送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加快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铁路货运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五、我国铁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
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入世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由目前提供简单储运服务,拓展到能够提供订货、保管、包装、配送等物流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快集装箱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铁路运输部门要按照有关发展规划,加快集装箱基础设施建设,在近期内建成15个大型集装箱场站,组织开行场站间集装箱直达列车,形成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新型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调整集装箱办理布局,改造扩建40个左右的集装箱货场,彻底消除目前布点太多、货源分散、站停时间太长等弊端。大力发展专用箱,细分市场,满足不同货主、不同货物运输的需要。
2.全面发展货运服务
铁路发展货运服务,具有全路5000多个车站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的路网优势。且多年来全路建成和改造了大量的”二线货场”、仓库、专用线等基础设施,但许多处于不饱和的状态,随着生产布局的进一步调整,还将有部分场地、设备、设施出现闲置。铁路完全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的与货运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和营业设施的优势,盘活存量资产,创造规模性的综合效益。此外,1979年以来,铁路与很多特大、大、中型企业(钢厂、电厂、煤矿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是铁路货运发展的坚实基础。
要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新挑战,铁路的货运业应加快改革步伐,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参照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探索组建现代企业的总体思路,实现高起点、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首先,整合铁路货运企业,通过自上而下、横向联合的方式,对现有的铁路货运企业进行相应的资源重组和机制建设,建立集中统一、规范经营的网络,形成规模效应。并可借鉴国外有关大型联运公司,如瑞士的ASG货运公司、日本的日通株式会社等的融资方式,探索实行铁路内部法人之间相互参股的模式,通过多方面的联合,扩大经营范围,创造规模效益。其次,积极探索向外扩张的道路,在短期内,实行各铁路分局、铁路局间内部区域性的联营和联合,努力向规模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与公路、水运、航空业的多式横向联营联运,实现由国内全程、多种运输方式向国际货运方向的发展。
3.加快发展多式联运
铁路运输企业要彻底改变与公路、水运、航空各自为政、封闭分割、自成体系的经营局面,主动加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系,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走优势互补、联营联运、联网联运之路,提高规模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铁路企业在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保证有实力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其增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使大型国际物流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它们具有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统一的物流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国际大客户间的长期服务关系,这一方面会使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但另一方面,对铁路吸引和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推动物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铁路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进行货运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物流化服务,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松庆:第三方物流论―理论,比较与实证分析.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第一版
[2]恒舆:《构建铁路运输企业集团的战略思考》.综合运输, 2004(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