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运输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数据;铁路运输;发展策略
大数据是继“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后又出现的一个新的名词,是现阶段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大数据可以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存在特定关系的数据信息,又能够以更深层次为基础对人类科学间的运行规律进行有效识别。对于当前迅猛发展的铁路运输事业而言,其想要更好地满足市场化运营需求,达到铁路运输效率、效益和自身竞争力同步提升的目的,大数据运用则具有重要意义。
1大数据在铁路运输中的意义分析
1.1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
据了解,大数据是在2012年开始被关注的,自此,我国对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大量实践证明,将大数据应用到商业领域当中可以收获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对于铁路运输来讲,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伴随着铁路运输的持续发展以会产生海量数据,将大数据应用到铁路运输当中势必也会对铁路运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另外,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有关大数据的纲要提到,大数据应向电信、金融和交通等领域延伸。这一方面说明了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明确了铁路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部分理应对纲要进行执行。总的来说,大数据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运用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和要求,是数据强国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1.2能够提高铁路科技水平
对于铁路运输来讲,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确保运输安全,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基于安全的背景下来开展的,从而以此为前提促进铁路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但是就现阶段来讲,铁路运输想要实现安全运输和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仅仅依靠加大投资这一渠道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可以注重大数据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安全管理得以全面化实施,从而在资源开发基础上,建构起既具高效性又具灵活性的大数据网,从而形成绿色、安全的现代化铁路,对提高铁路科技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2铁路运输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
2.1对自身统计指标过于看重
虽然铁路信息数据统计系统历经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对其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其大多是运输过程中的自身经营情况统计指标等内容,没有注重与我国国民经济间的联系。同时,铁路是当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整体运输量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只关注自身统计指标而不考虑自身与国民经济影响未免有些片面。以货运为例,2009年铁路货运量滞涨严重,2010-2011则呈现了快速增长,而2011至2016年则大幅下跌。究其原因可以得知,其与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四万亿资金拉动等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只是从统计数值层面来对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则会出现较大的局限性。
2.2统计系统未注重高效整合
通过剖析我国铁路统计信息系统可以得知,各专业统计数据都来源于基层铁路站点向铁路局再至铁路总公司传输形成的金字塔式的信息系统结构当中。就铁路运输行业来讲,需要在机、车、电、工、辆等部门的通力合作背景下来完成,无论是哪个部门进行数据统计时,都需要以其他部门数据为基础和前提。如果其中一个部门统计指标出现变化,那么其他部门也会受到连带影响。然而,当前铁路运输统计信息依然具有碎片化特征,不仅没有高效信息集成为支撑,而且也无法使铁路部门间的信息统计结合需求得到满足。
2.3统计数据无法为有效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铁路运输统计数据在实施层层汇总时,要对细节化数据给予高度关注,保证其完整性,从而为决策者的后续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现阶段的铁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无法实现对我国整体时长运输需求的系统性覆盖,同时对于运输经营和运输决策发展而言,铁路管理部门依然依靠自身经验来进行决策。这种没有大数据支撑的决策方式通常会是决策者的决策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3“大数据”背景下铁路运输发展策略
随着大数据的持续发展,数据具有的重要作用也越发突出,就现阶段来讲,数据已成为较为宝贵的资源。然而,如何以外部市场数据和内部经营数据为立足点,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从中提取出有用信息,进而更好地为铁路运输发展所服务是接下来着重要探讨的问题。
3.1注重外部数据的挖掘,契合市场需求
3.1.1以对外合作为载体,实现对市场需求的挖掘加大对对外合作的重视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外合作范围的拓宽,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需求。未来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建立与通车是释放铁路客货运输能力的重要措施。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未来客货运输市场将会向“买方市场”所发展,市场竞争较现在相比也会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注重对市场需求的挖掘已成为铁路运输业未来竞争过程中的关键与重点。以铁路运输企业角度来讲,虽然其掌握着海量数据信息,但基本以自身运营数据为主,包含的外部市场需求数据信息相对较少,这也体现了当前数据挖掘工作依然未展开的客观事实。而受到市场需求信息零散且遍布互联网这一特点的影响,因此想要保证市场信息挖掘的顺利开展就需要从外部借力来进行。例如可以搜索当前较为知名的搜索引擎公司,与当前较为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如Google、百度等进行合作,以其提供的海量互联网信息检索数据为辅助,实现对现阶段运输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形势的准确挖掘,并剖析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运输市场需求的演变规律。
3.1.2合理调整运输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要对市场需求有充分地了解与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对现有运输产品供给进行合理化调整,使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2]。而对于现阶段出现的一些的新的运输需求来讲,可以借助新产品研发等方式保证其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在运量方面需要降低的运输需求来讲,合并车次、减少列车开行频率是有效减少运输供给的措施,同时,对于资源优化配置也大有裨益。以客运方面为例,可以在了解人口迁移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列车运行方案的及时调整;又如货运方面,如果大宗物资运量呈逐渐降低的态势,那么相应的列车开行数量也要进行合理缩减。
3.2注重内部数据挖掘,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
3.2.1提升指标体系完善性,建立有机整体就铁路运输管理部门来讲,其需要关注多方面内容,例如自身运营指标、客户信息指标以及市场信息指标等,这也是推动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得形成的基础与关键。以货运客户信息方面为例,要提升客户属性等信息的完善性,例如增加发货时间、批量等信息,这样既可以为后续数据挖掘与分析提供便利,又能够确保后续推荐的运输产品与货主需求相吻合,有助于路企双赢的实现。另外,还要将着眼点放在机、车、工、电、辆等部门运营数据上,从而在部门运营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整体。
3.2.2以运营数据为立足点进行挖掘,提升作业效率列车运行数据、货运请求车数据以及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等数据都是需要重点挖掘的运营数据,在挖掘和整理上述数据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其分布规律,为后续作业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3]。例如可以在上述数据辅助下剖析出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和运行图标尺偏离间的规律;以挖掘的售票数据为依据,结合线路客流量变化,可以使列车停靠站方案得到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旅客列车;对于货运方面来讲,可以在挖掘全路请求车检测数据基础上,保证货车排空组织的及时性,对货车中转停时进行合理压缩,以此确保运达速度。
3.2.3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挖掘,确保运输的安全性围绕环境、列车运行和设备监控等监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并以此为前提推动行车安全智能预警机制的建立,在保护铁路运输安全方面意义重大。现阶段,铁路全路范围中均建立了包括天气、风速和超偏载轨道衡在内的监测系统,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历史数据信息,将这些数据进行挖掘、整合与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中潜藏的规律,并进行及时预警,从而使铁路运输安全性大大提升。
3.3将数据予以展示,为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数据展示简单来讲就是将数据挖掘成果展示出来,伴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决策会受到庞大数据影响而变得十分困难[4]。这时,可以以二维或三维图形等方式为辅助将挖掘结果展示出来,从而使决策焦点变得更加清晰,在强化用户交互性基础上,结合数据展示,为决策者更好地解读数据间关系提供重要帮助,进而使数据信息得到清晰化表达,使决策人员将更多的精力由分析繁杂数据转移到主要矛盾当中。大数据背景下铁路运输发展思路如图1所示。
3.4着重打造铁路“数据供应链”
铁路运输的大数据应用优势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应用优势有着显著区别。据了解,铁路运输在进行决策性数据分析时,多以铁路运输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集标准化、结构化为一体的运营数据为主,通常在铁路运输业运营分析过程中运用较多[5]。而想要使铁路运输大数据应用具有的实质性特征得以保障,那么就要基于客户关系管理背景下,建构起具有针对性且立体化的客户数据资源库,这也保证了铁路运输各部门和行业实现协调与配合。此外,还要将着眼点放在多项数据积累上,以此推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供应链的形成,从而在数据链中多项数据信息资源支撑下,推动铁路决策水平的提升。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铁路物流的流通量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前提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于完善。工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是铁路货物运输量不断增加的内在驱动力,我国工业化程度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很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向成熟过度阶段,工业重型化的不断发展,材料及相应能源的需求提高,也促使着铁路重型货物运输量的不断提升。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的精密仪器、昂贵的电子设备通过铁路进行远距离运输的数量明显增多,在铁路运输货物的占比也不断的提高。随着铁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且全国铁路网络较为完善发达,能够达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具有天然的优势,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随着电子信息化进一步覆盖,铁路货物运输量会不断攀升。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铁路货物运输种类多样化当前,我国重工业的产能依旧占比比较高,其原材料及相关能源等重型货物依然较多的采用铁路物流为主的运输方式。此外,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货物供应的种类丰富,较早的脱离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第三产业等相关高附加值的商品种类多,辐射全国各地。针对于不同的市场变化,铁路物流也在产业调整的过程改变了运输模式,特别是少量多次,朝发夕至、夕发朝至等具有针对性的特殊行业运输、跨城快速运输等新型铁路运输模式的占比不断提升,且新的运输模式也不断的被开发出来。由于铁路运输有着航空、陆路、水路运输所比拟不了的安全性和准时性,对于有冷藏、恒温需求等货物能够提升其整体的运输质量,专业化的铁路运输车辆也在铁路运输中的使用不断增加。
(三)产业结构调整促使铁路运输质量得到飞跃提升传统的铁路货物的运输基本以初级原材料及重型机械等为主,运输过程中无需特殊保存,对于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要求不高,且对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不过多关注。而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各行业高价值、高附加值的设备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对于运输的条件也有相应的不同,从相反的方向促进着铁路物流运输调整改变运输模式,提升运输质量。由于我国铁路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客户群体对于铁路运输的认识也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经济货物单纯的物流运输外,对于运输的时效性、保管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另外铁路物流向着多方向、服务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运输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货运时间提出新的要求在以往的产业结构中,货运发送方及收货方对于货运的时效性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且运输的货物不涉及时效、保鲜等方面的要求,加之传统的铁路运输采用集装箱整装运输,只能对初加工的产品或没有时效限制的产品进行运输。在市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生活品的需求也不仅仅限于可本地获取。在市场需求及产业结构调整双重需求下,铁路运输必然要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在动车、高铁开通的地区,利用闲散淡季进行高效的货物运输,既能够保证货主的时效性要求,也节约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保管成本,提高了铁路物流运输的时效性,促进了铁路货运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五)产业结构调整下铁路货运价格的变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行业的变动及转型,有时甚至会带来一个区、一个市或更大地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化。相对于传统类型的货物铁路货物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新型产业货物运输,必然同以往货物运输有较大的差别,由于不同运输要求,运输的费用将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较大幅度波动,将会在销售价格中占比提高,带来的将是铁路物流运输价格的不断调整。
二、产业结构调整下铁路货运的优劣分析
(一)优势分析铁路物流运输在我国国内具有长久历史,是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方式,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密集、完善的大型铁路网络,无论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都能够有相应的铁路网络覆盖。铁路网络覆盖面广,有相应的车站等配套设置,无论是大宗的重型货物还是第三产业的相关货物都能够通过铁路物流运输至相应的地方。目前,我国的铁路网络在东部地区覆盖更为密集,且大部地区已经开始了动车、高铁的运行,西部地区仍有传统的铁轨为主。铁路网络的覆盖特点与我国现阶段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相适应,既能够满足东部地区较高要求的货物运输,也能够保证西部地区货物运输的经济性,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且有调整的空间。另一个重要优势则是铁路货物物流的准时性,由于铁路运营有专业调度管理,同时对于外界客观因素的依赖较低,除非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下会导致列车晚点,一般情况下铁路物流运输都能够准点到达,是陆路运输所不能够具备的重要优势。
(二)劣势分析我国铁路网络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但诸多地区的铁路仍旧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承担客运及初级货运的功能,对于仓储及精细化运输系统的建设并不完善,整体整合程度较低,在未来为新兴行业的货物运输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拓展能力不足。传统铁路货物运输中,往往不能够针对特定客户和货物做出调整,需要客户适应铁路运输的特点,不主动的适应市场需求,自身发展意识不足,没有抢占新型行业物流市场的先机。此外,铁路物流的组织及人员适应不了市场化的变革,由于铁路运行在长时间内是属于国家管控的行业,属于国企“铁饭碗”,内部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高,且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不足,货物运输管理程序不够科学且繁琐,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市场需求。
(三)外部机会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不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货物运输的种类及要求不断提高及细化。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特别是扶贫等重要决策的制定,铁路货物物流调整方案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货物集中运输的大范围发展,无论是集装箱货运还是调度运输都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机会。
(四)外部威胁现阶段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市场竞争压力主要来源于陆路运输,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建设的情况下,公路能够延伸至铁路到不了的县、乡行政区,使得公路运输在货物运输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同时在互联网发展中,新型的电子商务由于其货物运输零散,运输地点分散,让陆路运输具有更多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在大宗重型货物不限制时限的货物运输中,水路运输因其运输量大,空间相对不受限,其运输成本低成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竞争对手。
三、产业结构调整下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策略
(一)加快提高铁路货物运营程度依旧现阶段我国对产业结构化的调整,未来市场将会有大量的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货物成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在保证自身大宗重型货物运输的基本业务下,应不断的提高铁路物流的覆盖面,着重的发展对时效性、准时性要求较高的货物运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铁路网络建设较为完善,能够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的区域,无论是大型城市还是乡镇都有火车站及想配套的装卸基础设施,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人力、物力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引进相应的专业化物流设备,在大型城市火车站周边建立物流园区,配备专业的物流转运、集散、配送,打造以物流配送为中心的小时经济圈,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拉高铁路物流运输的业务量,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网络范围覆盖广的特点。
(二)维持货物运输的传统业务铁路物流运输能够大规模、长远距离运输,且价格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铁路货物运输中煤矿、粮食、棉花等是其传统业务内容,占用着极高比例。虽现今处于产业结构化调整的时代背景中,铁路货物的运输应当立足于传统业务基础之上,保持好自身的优势地位之后再发展自身的运营调整,以便在优势市场中保持长久地位,增强客户的粘度,为进一步发展其他业务提供发展时间及过渡期,稳步拓展业务覆盖面。
(三)建立信息化集装箱化的货运体系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由于其货运分散、体积不大,所需要运货条件较高,需要不断的提高信息化和集装箱化,方能够节约运营的成本。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货运设备的建设,使用现代化的集装箱进行货物的装载,特别是集装箱运输车的采购,以便能够满足铁路货物运输集装箱之间的衔接。此外,对于铁路物流运输应进一步的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对接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货物进行有针对性的运输及保存管理,实现对集装箱的位置、内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发出预警信息,以便提前做出应对反应。同时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注重同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衔接,另外数据能够相互共享,借助其他物流方式的优势弥补自身的劣势。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50-01
铁路运输系统作为我国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发展。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铁路运输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和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1、强化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铁路运输管理对于铁路运输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①加强铁路运输管理是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性以及快捷性的必然要求,确保货物安全的到达目的地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职责,同时在客户对于铁路运输速度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管理是确保上述目的达到的必要手段。②提升铁路运输效率的客观需要,铁路运输长期以来给人一种效率低下的印象,通过加强铁路运输管理,能够实现铁路运输效率的改善,提升经济效益。③加强铁路运输管理是促进铁路健康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铁路运输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才能够给铁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客户,拉动铁路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2、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铁路运输员工管理粗放。员工管理是铁路运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毕竟运输管理的各项具体活动都需要一个个的员工来进行实施。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者在员工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制度管理不完善,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来进行员工行为的规范。②激励机制不完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③绩效评价不健全,不能够通过良好的绩效评价来引导员工朝着更高绩效水平前进。
2.2 铁路运输系统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弊端。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建设工作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建设的,所以铁路运输系统应该作为公共系统使用,但是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输主体主要是企业进行货物运输,所以我国铁路运输主要以获取经济利益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这种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铁道部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分工不明确,职责与权力不清晰,这种管理模式与当前的经济制度发生冲突,从而制约铁路运输系统的发展,导致铁路运输效率低下,货物的安全无法保障,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3铁路运输营销管理僵化。铁路运输企业对于营销管理重视不足,被动等待客户上门成为了铁路营销管理最真实的写照。目前铁路企业营销管理的僵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价格上没有建立起来一个随行就市的浮动体系,无论是运输的淡季或者旺季,价格基本上没有变化,不同的铁路路段执行的是统一的运价标准体系,价格作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②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铁路运输主体疏于对客户关系建设,服务态度不够好,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不高,而货物运输本身有着很强的替代性,客户一旦出现不满就会用脚投票,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发展。③在产品的创新方面整体乏力,不能够根据客户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诉求来进行货物运输服务,例如不提供门到门的服务等,这都会影响到铁路运输管理水平。
2.4 铁路运输信息管理滞后。信息管理滞后意味着货物运输差错率大幅度的提升,对于客户实时了解货物运行位置的需求也没有办法满足,这对于客户满意度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铁路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铁路信息化建设一直在加速,在信息管理方面却依然滞后。铁路信息管理的滞后主要体现在硬件以及软件两个层面,从硬件层面来看,铁路运输主体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不同的铁路路段,信息化的硬件差异比较大,硬件条件的不具备使得铁路运输信息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软件层面来看,铁路运输行业所采用的运输管理软件存在很多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举例而言,铁路运输客户查询端口仅仅对大客户开放,普通客户很难获得信息。软件层面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管理人才匮乏,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这导致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以及速度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3、加强铁路运输管理的对策
3.1 强化铁路运输系统的员工管理。员工是铁路运输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完善的员工管理体系对于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员工管理方面,铁路运输企业要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完善员工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来让员工管理步入规范化的通道之中,避免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员工管理差错。②完善员工激励机制,铁路运输企业应做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等方面的搭配,保证激励效果的最大化。③完善绩效考核评价,通过公平的、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来实现进行薪酬分配、培训设计、员工晋升,引导员工朝着更高绩效水平的方向不断发展。
3.2 改变铁路运输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铁路运输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对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减少了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制约着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铁路运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改变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和政府的管理工作进行分离,把企业所承担的职能重新还给铁路部门,实现国家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有效管理,同时明确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健康发展。
3.3加强铁路运输营销管理。铁路运输系统的营销管理方法必须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以市场的需求作为标准,灵活掌握市场的动向,做好货物运输价格的调整工作,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营销变革方面铁路运输企业要根据4P营销理论的要求,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不断创新,从而有力的推动营销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铁路运输企业还要做好营销组织结构的变革,通过搭建扁平化的营销组织结构,实现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无缝链接,准确把握货物运输市场脉搏,并据此进行营销活动的调整。同时,营销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整体水平和积极性,不断拓广营销渠道,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铁路运输系统的长远发展。
3.4 加强铁路运输信息建设。信息化是运输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越高,运输效率也就越高,未来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强有力支撑。因此,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要从硬件以及软件层面来不断推进。在硬件层面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大信息设备的采购力度,最好由铁路总公司牵头构建整个铁路运输信息中心,为各个铁路局、铁路段的管理提供硬件层面的设备。在软件层面,铁路系统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货物运输的流程来进行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而不是从市场上购入现成的信息系统。在人才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强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通过引入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以及培养内部信息管理人员来为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夯实人力资源层面的基础。
4、结束语
铁路运输系统承担着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的任务,对我国的运输系统的完善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铁路运输系统必须重视铁路运输的管理工作,认真分析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善铁路运输系统管理制度,改革营销管理理念,有效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经济效益,促进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坤.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2] 张浩锐.浅谈铁路运输企业管理问题及流程再造的必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关键字】煤炭运输 铁路深化运输改革 建议
铁路运输是生产力。我国运输市场供需情况决定了铁路运输是一种稀缺的垄断资源。由于铁路的公益性和垄断性双层特点,同时又要面对竞争的走向市场,改革和利益的协调将十分艰难。铁路运输还要应对春运、假期、学生和民工流、农资运输等,有限的运输资源在日常经济中的地位更显重要。
一 煤炭运输改革
煤炭运输检验着铁路的运力。煤运比重一直位居铁路货物运输之首,然而铁路煤炭运输缺口也一直居高不下。为避免和客运高峰叠加,铁路部门常需组织煤炭运输应急行动,全国铁路抢运煤炭大会战多次刷新煤炭运输的历史最高纪录。但有识之士指出,要打破运力瓶颈,根治运输之乱,不能依靠单个部门力量,必须进行一场联合上下游部门的运输改革。仅靠铁路部门怕是难以奏效。要从根本上打破运力瓶颈,消灭倒卖车皮等现象,关键还是扩大铁路建设的投资规模。
根本解决煤炭运输瓶颈,还是要靠大能力煤运通道的建设。有关煤炭运输专家称,让煤炭企业资本加入铁路建设,或许是煤炭与铁路双赢的一个选择。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和新疆,然而铁路干线较少;东部地区铁路网密集,但煤炭资源紧缺。中西部地区修建铁路,意味着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收益。而很多煤炭企业都有长短不一的自营铁路,自营铁路的赢利甚至不低于煤炭主业。何不让煤炭企业自建铁路进行融资呢?深度分析,铁路改革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产权配属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在所难免。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铁路产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既是有望进行铁路改革的初级行动者,又是必须进行改革的对象。也就是说改革者是被改革者,被改革者也是改革者。因此,这场改革考验的不仅是智慧,还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这种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 从煤炭运输角度分析当前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
结合煤炭铁路运输的实际和特点,当前的铁路运输实际与需求之间,或多或少还存在以下差距及矛盾:
第一,从运输计划上,当前煤炭运输普遍存在着大运力小计划的矛盾,这样虽然对于保证重点用户的需求有一定的帮助,但阻碍了铁路运输市场化的进程。从宏观上考察,统计结果能够直接体现这种差距的客观存在。从微观上考察,存在着大运力小计划以及小运力大计划之间的矛盾。有些实际运力增长而运输计划就是保持不变,有些煤炭企业几年来产量几乎翻番,但运输计划依旧。近年来,铁路运输计划调整幅度尚不能与供需关系形势发展相适应,制约经济发展对运输增长的合理需求,导致运输企业垄断市场化观念日益加深。
第二,铁路运输改革还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特别是合同与计划并列,部分运输环节将铁路计划作为牟利的一种手段,不能体现市场经济运作的内在要求和规律。铁路运输企业是提供劳务获取用户给予的合理报酬,应体现市场原则和合同约束性观点。由于现阶段计划与合同并列,合同与计划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依靠铁路自身无法完全摆正。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就出现合同兑现不均衡的问题。正确的车流组织应体现供需关系,是车流服从货流。但实际运输过程中,却存在着货流服从车流的问题。
第三,代垫运费现象屡禁不绝。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矿几十年来替铁路代收代垫运输费用,承担很大的坏账损失。在企业进入市场后,这种代垫费用承担风险的做法仍然无法消除。铁路运输企业使用这种办法实现了经营风险转移,通过垄断手段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煤炭产销双方身上,并替铁路无偿承担运费部分的坏账损失。运费在煤炭到站价格构成中占1/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炭行业经常承担的运费达300亿元。这种现象表层显示的是煤炭企业利益损失,深层反映行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三 改革的建议
第一要有利于运输资源的市场化优化配置和铁路运输企业走向市场,把有限的运力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促进铁路运输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国家运输结构的协调发展。运能要从政策布局向市场需求布局方向发展。
第二要严格运价管理。主要是国家管理铁路运价体制的落实,实行运输明码标价,参考借鉴其他垄断服务行业由银行代收费用的做法,运用银行联网代收模式收取运输费,同时实现与煤炭企业之间的运输联网调度。一是可以减轻煤矿代收负担;二是可以实现异地付款,提高收费效率;三是能有效降低煤炭企业代收代垫费用的呆坏账风险;四是可以有效实施预防监督,防止乱收费或搭车收费。要转变铁路现行的运输管理和经营观念,以合同和供需关系规范运输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开拓运输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新格局。煤炭企业也要以《合同法》为基础,全面调节与运输企业的合作关系,用合同规范供需双方的市场行为。在合同的基础上,车流服务与货流的格局将会逐步形成,运输合同最终将基本能够反映供需关系的真实情况。
第三要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有助于重点物资和重点线路的运输。利用铁路运输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配套工程项目发挥作用。从煤炭生产的布局分析,应有利于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基地的煤炭运输。从运输中转的角度分析,应有利于交通部我国煤炭运输七大港口煤炭的运输和中转。从煤炭的消费和需求角度分析,应该重点解决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能源调入地区的煤炭运输需求。
第四要有利于排除行业垄断经营的影响。改革运输垄断的关键是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线路经营与运输经营的完全分离。对铁路多经三产进行资产清理,确立资产关系解除挂靠,使其脱钩自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辅分离。严格执行《煤炭法》,禁止铁路运输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经营煤炭。
第五要有利于市场主体利益的平等,重新确立运费原则。新《合同法》已经明确调节运输企业与托运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运输只能依靠《合同法》,过去的《煤炭送货办法》,其内容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所以,煤炭企业代收代垫铁路运费,必须明确损失处理原则和风险分担原则。
第六要积极引进和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三级管理的效率。煤炭运输合同计划可采取网上上报,免除煤矿企业的奔波之苦,提高效率。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能否真正适应新的客货运输需求,需要铁路部门深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的实作能力。
关键词:铁路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产品;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U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b)-0090-02
作者简介:马应玉(1982,7—),男,回族,宁夏银川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铁路运输组织
现代社会对物流运输的需求,是传统的运输组织不能够满足的。现代物流需要集信息、运输、仓储、装卸等一系列物流活动为一体,形成新型的集成管理体系。这种创新的现代物流组织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服务的优质化。铁路现代物流必须实现创新改革,优化铁路运输组织的方式,树立物流全过程管理理念,提升全程物流运输的服务质量及效率,促进铁路运输组织的成功转型。
1铁路物流运输的市场环境分析
1.1需求的分析
我国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网络信息科技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极大地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此外,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逐渐转向高效集约型,促进了社会资源运输需求的增长,各区域物流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
1.2不同运输方式的竞争力
现代物流社会发展迅速,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空运等方式,都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和竞争性。首先,分析铁路和水路的运输方式比较,水运运输的价格远远低于铁路,仅是铁路的70%,因而铁路运输在水路运输辐射范围内并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其次是铁路与公路运输的对比,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能、环保性能虽然具有优势,但是铁路两端的装载和卸货体系并不完善,降低了铁路运输竞争力。但是国家对铁路运输价格的指导政策,缓解了铁路运输价格竞争力的窘境。
2制约铁路运输组织改革的因素
(1)运输产品。铁路运输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运输组织的自身情况,设计运输的产品类型,并未过多地考虑客户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很少有定制化产品设计的实践经历,全程化、时效化、集装化的物流快运模式的欠缺,使得铁路物流运输并不受到物流市场的刚需。
(2)运输的组织效率。办理铁路物流运输的环节冗杂,受理接去装车挂运卸车送达交付等,不能实现全程无死角监管。此外,调度指挥体系的不完善,对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有极大的影响,降低了铁路运输的质量。
(3)运力资源的配置。我国还有部分区域铁路运能较为紧张,货运装卸滞后,导致了铁路物流运输的装备在集装和机械化方面水平较低,物流功能不完善。
(4)物流信息化建设。现行的运输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较为分散,并没有统一的铁路运输信息管理平台,相关数据信息不能实现互联和共享,物流全过程监控和追踪服务的实现受阻。
3铁路物流运输产品创新设计
作为铁路服务客户的直接载体,也是铁路物流运输被客户了解和选择的要素。重点发挥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性能等竞争优势,将运输产品的类型进行细致的划分,增强其时效性和便捷性以及附加值,推动铁路物流运输产品的创新以及竞争力的提升,能够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于客户。
3.1大宗货物运输——直达
对于铁路物流运输辐射范围内分布有较多煤矿、港口等需要运输大宗货物的地区。面对这样的需求,铁路运输可以开设直达班列,实现开行周期、车次、时间等的定时和准时。此外,加强与客户的对接和协调,开设大宗货物直达班列,实现运输中间环节的减少,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互惠互利。
3.2全程物流
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同步化的物流供应链生产业务流程。全程物流服务产品,能够促进铁路物流运输像现代物流的快速转型。加大铁路物流运输的营销,集成打包客户的运输、仓储、信息等需求,满足客户定制化、专业化的物流方案要求,将铁路物流运输模式创新拓宽。
3.3集装化运输
从战略上看,铁路物流运输的转型,还需要发展集装化运输服务产品,实现装卸搬运作业环节的高效灵活。首先,满足药品、电子产品等货物运输的精细化需求,研究和创新集装网、防磨垫等集装化运输用具,能够极大地提升集装化运输的比例值;另外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充分利用集装运输的优势,在价格和路线上提升铁路物流运输竞争力。
4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
4.1运力资源的配置优化
科学规划和统筹兼顾运力资源的配置,从大物流运输的角度出发,全面建设铁路物流运输的基础硬软设施,保障铁路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的顺畅。
4.1.1建设物流通道、枢纽能力
合理规划和建设铁路物流运输通道,加快枢纽的有线电气化改造。另外,加快改造编组站的综合自动化,提升电线的配套设施能力,加快建设普速铁路,实现运输网的优化和完善。
4.1.2一体化建设港站和公铁
社会物流系统的连接、大物流运输网的构建,是促进铁路物流运输转型的关键。需要对铁路场站资源衔接社会物流系统的联网高度重视,密切对接港口、政府、企业等,实现无缝衔接,能够有效地降低铁路运输的物流成本,满足客户物流需求。
4.1.3推进建设综合物流网
场站设施作为物流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现代物流规范设计。首先是具备齐全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会展和监管的功能,并且紧密衔接城市物流园区、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及其他的运输方式,实现与各城市群、港区、大陆桥、重要城市的融会贯通,形成合理、功能性的综合物流网络。
4.2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
铁路物流运输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型,必须大力借用物联网、电子信息科技、数据信息等,采用互联网的战略形式,推进和加强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对外服务平台的完善,争取企业在网站的注册交易,打造个性化的铁路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另外,完善物流信息的共享平台;加快建设运输信息的集成平台,并研究和创新物流市场营销管理系统,提升对营销人员、市场分析、业绩等信息的管理效率。
4.3加强运输组织管理
运输组织作为物流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铁路物流运输的关键优势之一。为了促进铁路物流运输的转型,需要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树立物流产品作为运输组织依据的理念,拓宽运输组织管理业务,构建现代化的物流调度平台,健全物流调度指挥体系,对铁路物流运输组织不断进行创新。
5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对物流产品服务的优化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创新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起到了对铁路现代化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作用,能够实现其业务规模的扩张,提升整体服务效率,充分实现铁路物流运输的转型。
参考文献
[1]李思阳.基于差异化市场拓展战略的铁路物流企业协同发展合作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张先成.港口铁路企业创新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3]丁伟.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韩伯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综合发展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