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传播推广

网络传播推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传播推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传播推广

网络传播推广范文第1篇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齐全,文物古迹丰富,形成了具有深厚积淀的旅游文化资源。因此,在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顺应时代潮流,跟随网络发展趋势开辟全新的网络传播渠道,有效地传播我国的旅游文化产业。

一、旅游文化产业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旅游文化产业的传播手段单一,较少使用网络传播

目前,我国的旅游文化产业传播手段比较单一,多采用单向传播模式,没有有效的对外传播渠道,并且依靠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而新兴的具有双向传播功能的网络传播方式应用却十分有限。由于单向传播手段覆盖范围窄且影响力较小,根本无法有效地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为了促使旅游文化产业拥有较大较好的发展,各地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的传播媒体进行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来带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旅游文化产业的网络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特征

通过对现有网络传播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地旅游文化产业的网络传播内容和信息表达十分类似,无法突出全国各地旅游文化的特色,网络传播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旅游文化产业网络传播内容同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文化的宣传内容和产品推广具有相似性;旅游文化传播网站和旅游咨询内容无法与地区文化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对当地有文化产品的推广作用及其有限;由于网站建设者缺乏对当地旅游文化的深入了解,认识肤浅,导致网络传播所展示的内容体现不出当地旅游文化价值内涵。

3.旅游文化产业的网络传播体系缺失,营销模式未实现网络化运作

目前,通过百度、搜狗等网络引擎进行搜索,关于旅游文化产业的网站为数不少但是良莠不齐,尤其是比较独立的小网站更是林林总总,彼此之间不相互借鉴相互参考亦无交集而言,旅游文化产业的网络传播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处于缺失状态。除此之外,我国旅游文化产业仍然在沿用传统的营销模式,未实现网络化运作,比如数字营销、互动营销等先进的现代化营销理念尚未进入到旅游文化产业的营销模式运作中去,构建健全、创新、互动的网络传播体系和营销模式便显得迫在眉睫。

二、网络传播趋势下旅游文化产业的传播策略

1.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加强旅游文化产业网络传播研究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迅速,网络资源共享趋于常态化,旅游文化信息网络传播具有跨区域性、跨行业性、多向互动、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外推广宣传当地的旅游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各地旅游企业必须仔细研究民众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旅游文化的偏好等等,深入挖掘网络传播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不断深化旅游文化产业网络传播研究,争取在降低经济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旅游产业效益,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网站

传统媒体传播内容兼容性较差,传播方式单一,传播速度不够快捷,传播覆盖范围较小,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信息传播手段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网络传播的旅游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并且个性鲜明,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地域风情,易于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其次,网络传播平台的实效性可以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旅游需求,通过对旅游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升级。最后,网络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便于当地旅游业的对外传播,比如通过微博、论坛等手段以及某些大型网站的宣传和推广来拓宽旅游文化信息传播的广度。

3.强化网络互动传播,构建旅游文化产业的网络营销模式

在当今的网络化时代,旅游文化产业也进入到网络营销推广的时代,需要对所有旅游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景观特点、饮食特点、地域特色等划分为不同的旅游文化特色,以特色吸引消费,以特色拉动营销,构建全新、互动的网络营销模式。另外,在实际网络营销过程中,还需要强化网络互动传播,比如,综合运用旅游网站、论坛、留言板、讨论区等为旅游爱好者提供旅游文化资源的互动交流,以及开通微信、播客、博客等互动资讯平台,及时有关旅游文化资源的热点话题与活动信息,有效激发民众对旅游的兴趣,引导民众参与旅游文化体验,真正感受到旅游文化的魅力。

三、结语

网络传播推广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新闻专业 网络传播能力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for higher

vocational news major students to be trained中国

shi rongrong

(zhengde politechnic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1106)

abstractnew media gradually becomes one of the major directions of the journalism students employ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hat kind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 advanced vocational journalism students need to develop, and how the ability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ism; the ability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身处网络时代,新闻行业不甘落后,传统媒体纷纷向网络拓展。而网络新贵们,如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也开辟了自己的新闻阵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

随着媒体的就业门槛逐渐提高,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更不用说高职院校了。如何寻找出路,不妨把目光投向新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平台等)。那么分析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应培养的网络传播能力,且如何区别于本科生,就很有意义了。

网络传播,简单来说指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传播活动。而网络传播能力,自然指人类利用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能力。

1 国家标准与职业要求

1.1 国家标准

对新闻专业学生来说,具备网络传播能力后比较对口的职业是网络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网络编辑工作组对其这样界定:“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①

2005年1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网络编辑师的国家职业标准,将其分为四个等级:②“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四级)、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三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二级)、高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一级)”。四个级别的职责各不相同,网络编辑员侧重于采集素材,编辑和传输内容;助理网络编辑师的工作涵盖了采、写、编、评等新闻核心业务;网络编辑师要求能策划栏目、制作专题、编辑和管理内容等;高级编辑师的重心是策划频道、管理运营。③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编辑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且同时在网络编辑岗位连续见习一年的即可申报,这对于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1.2 职业要求——信息编辑实例

从高职新闻专业实际出发,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网络传播能力?我们从高职毕业生能找到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来分析。

在“智联招聘”投简历并应聘成功的正德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应届毕业生董同学目前在“丁丁网”实习,这家网络公司专注于本地生活搜索。他的工作是信息编辑,负责维护“丁丁社区”(该网论坛)。刚开始他的任务是在每个版块发贴、跟帖、转帖,带动流量和人气。后来负责更新论坛首页图片和帖子的更新。用photoshop和“光影魔术手”把图片调到合适尺寸便于浏览,或把图片上的水印修掉。这份工作比较注重编辑能力,要心细,文字功底也要稍微好点。他认为“信息编辑”顾名思义就是善于捕捉信息,所以新闻专业的人应更加适合这个岗位。他觉得自己面试成功很大一个原因是新闻专业出身的。他分析这样的网站需要文字编辑能力比较强,或者有一定策划头脑的员工。

2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网络传播能力

既培养基础网络传播能力,又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传播能力,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寻找到机遇。

2.1 基础网络传播能力

从上面的实例来看,信息编辑的具体工作基本属于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初级标准——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四级)范畴,只需要具备采集素材、编辑和传输内容的能力即可,这就是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应该培养的基础网络传播能力。进一步细分,这种基础能力又可以分为:

(1)文字功底——能够流畅、准确地将事件和创意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出现错别字,语法正确。并能够根据要求将繁杂信息进行整合和

(2)信息敏感——能够对社会热点和新兴事物保持关注,并有自己独到的意见和想法,可以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分析,来带动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这是新闻专业学生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指标。

(3)图文处理——熟练掌握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能根据文字处理不同的图片,使之符合传播要求。

(4)网络互动——会利用网络资源准确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网络工具保持与周围人的联系,必要时可以进行初步的信息宣传和推广。

2.2 长远发展应具备的网络传播能力

普通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具备基础能力即为合格,但若想具备持续的发展力,就必须要求他们达到助理网络编辑师的水平(采写编评能力)。如要再进一步加强竞争力,还必须具备网站专题策划能力。我们在基础能力上进行能力升级:

(1)新闻基本功——在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基础上,训练其新闻基本功,包括采写编等能力。新闻评论暂不包括在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功之中。这就体现出新闻专业学生特有的文字功底,不只是文笔好,还需要遵守新闻的规律,真实、客观。并且能够在“编”的能力上进一步提高,有新闻意识地将信息进行整合。

(2)新闻敏感——从信息敏感上升到新闻敏感,需要学生站在较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新闻事情,并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新闻,并进行深度思考。

(3)网页设计——在图文处理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flash、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软件,能够自主更新网页,网络新闻,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4)策划与推广——懂得运用各种途径进行信息和创意的策划与推广,包括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并依据不同内容规划不同推广方式。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转贴于中国

3 与本科生应培养的网络传播能力存在的区别

3.1 知名网站招聘要求

纵览新浪、网易、搜狐及凤凰网招聘网络编辑的要求,得出几个共通点:新闻敏感强、文字功底好;具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如photoshop、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软件的操作;专题策划能力,且都提出要求本科学历。④各网站的具体招聘要求普遍高,“招聘的职位普遍相当于国家标准的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⑤

3.2 职业网络编辑谈网络传播能力中国

招聘要求往往还未能全面反映出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为此,笔者专门进行了相关调研,采访了职业网络编辑(均为本科毕业生)。

刘小姐作为腾讯网的网络编辑,实际担负的工作兼具了编辑和记者的双重任务,如原创采访和专题片策划制作。总结四年多的网络编辑经验,她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体记者和编辑的工作过程,网络编辑对于专题策划能力要求很高,除了采写以外,也非常注重对内容的管理、判断和分析,因此要求知识储备必须很充分。而网络编辑还需要有“非凡的体力和精力”,要迅速适应“无穷无尽的加班”。

陈小姐供职于一家手机媒体,她的工作是wap网站编辑,由于出身于新闻专业,因此对手机报这类彩信的编辑比较得心应手。除了关注每日新闻以外,要特别注意编辑的彩信中不能有错别字,还要注意敏感新闻的编发。而图片处理方面,photoshop这类软件是她工作后自学的。她认为自己的工作需要对新闻的感知力和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建议学校开设photoshop和网页制作课程。

3.3区别分析

相对于本科四年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时间,高职学生除去实习和找工作时间,只有两年半的学习时间,因此更加强调快速掌握一技之长,那么文化文学素养和高端的专题、网站策划就无暇顾及。因此,高职新闻专业的网络传播能力培养只能强调基础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培养少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本科生则在此基础上可以走得更远。

策划能力成为一个关键点。高职学生一般不需要掌握策划能力,但是如果他们掌握了就把握住了能力增长的一个好的起点。而本科生则需要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起码是新闻专题的策划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高职学生的网络传播能力培养可以不那么新闻专业化,因为在专业新闻媒体中工作的机会有限,更多的是一些需要新闻素养的非新闻岗位,因此新闻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而本科生则更多的从事新闻方面的网络传播工作,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应更加注重偏新闻专业化的网络传播能力的培养。

中国-

注释

①中国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网.[eb/ol].chinact.org.cn/list/cjwt/index.htm

网络传播推广范文第3篇

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在业界首次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扛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大旗的背后,是中国电科多年的技术积淀和无数的实践探索。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电科自2010年开始就先后承担了北京、重庆、天津、上海等10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

那么,“新型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有何不同?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迭代又意味着什么?《网络传播》杂志记者专访樊友山,请他绘制通往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线路图。

什么样的城市是好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毋庸置疑,好的城市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的关键所在。但是该如何定义城市的好与坏?樊友山认为并没有唯一的答案,但人人都会感知。

《网络传播》:目前,我国有很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成效如何?

樊友山:应该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通过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建设,改善了公共服务,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这也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智慧城市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当前,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已经掌握了一批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大量成果已经在相关城市试点落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便捷的生活。

《网络传播》:智慧城市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樊友山:举个生活中最普遍的例子。生病了,无需去医院,通过传感器让医生了解到自己的血压、心跳、脉搏,收到病人数据后,通过连接各大医院的数据库体系,医生团队就可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做到足不出户就可治疗,缓解当前看病难问题。这就是我们智慧医疗的新模式。

《网络传播》:最好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

樊友山:城市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应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做的是将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动信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绿色环保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什么样的智慧是真智慧

相较于由混凝土、玻璃和钢材建成的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升级。而今,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的演进又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在这里,樊友山提到了一个新词――“真智慧”。

《网络传播》:什么是新型智慧城市?相较于智慧城市,其“新”具体体现在何处?

樊友山:新型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信息体系。中国电科将新型智慧城市的特点归纳为“六个一”。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结果。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是与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比较而言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倒信息“烟囱”实现互联互通,二是跨行业数据融合实现“真智慧”,三是构建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保障信息安全。

《网络传播》:“真智慧”是怎样的概念?

樊友山:“真智慧”就是以城市大数据为基础的建设和运行模式。新型智慧城市是为实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保障信息安全三大目标而推进实施的,集中体现了智慧城市由建设向应用、由规模向效能、由产品向体验的转变。

《网络传播》:每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看待新型智慧城市的复制推广和量身定做、本地建设?

樊友山:“复制推广”指的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和流程,而不是建设的结果。所谓“释其成法,法其所以为法”。通过标杆城市试点,使方法和流程趋于成熟,打造核心产品,形成标准,再向全国推广。每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新型智慧城市推广建设时,必须与城市自身的定位、特色和主要矛盾密切结合,才能体现“真智慧”。

什么样的联合是强联合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化工程,仅仅依靠中国电科力量略显单薄,更需要协同作战。于是,一个企业联盟――新型智慧城市企业联盟应运而生。这个联盟不仅吸纳了IBM、微软、三星等国外先进企业,也吸纳了华为、中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正如樊友山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到的那句古语:独行快,众行远。

《网络传播》:为了实现建设更开放、更安全、更便捷、更现代的新型智慧城市,中国电科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

樊友山:中国电科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推动单位,主要聚焦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顶层设计,发挥中国电科在大型信息系统总体和集成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以体系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实施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二是数据运营,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成果,将城市各部门和行业异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可开放的高价值数据资源,支撑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三是信息安全,构建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在推动信息共享、数据开放的同时保障信息安全。在具体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推动标杆试点、抓好顶层设计、打造核心产品、推进标准建设、强化联盟运行。

《网络传播》:中国电科是如何践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举旗者这一角色的?

樊友山: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质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城市,这种城市要以智慧的方式运转。一方面,在国家网信办等部委领导下,研究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并与深圳、福州、嘉兴三个城市率先推进标杆城市建设。另一方面中国电科以开放协同的心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企业联盟,共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同时,联盟还将共同构建开源平台,推动新兴经济模式蓬勃发展,努力打造“体系规划、信息主导、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生态体系。

网络传播推广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闪客;拓扑;同步发行体制;中国元素;知识产权

自网络诞生伊始,动画就利用此平台进行广泛传播,随着大众网络的迅速崛起,动画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迅猛发展,成为动画创作和传播的主流,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催生出许多新问题,对动画而言,网络已经由动画的艺术、技术、商品发展的辅助因素,转化成催生动画艺术形式,决定传播效果、验证技术实力,主导商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现状,优势和缺陷并存。

一、网络环境下动画传播的主要优势

实时性强。网络传播迅速快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实现用户和信息的同步,对动画的传播推广起到了革命性的提升,数字化终端推广手段的成果是传统动画播放媒介远远无法达到的。

兼容性强。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创作和传播不仅是专业动画创作机构的专利,动画创生的形势发生革新,草根阶层的“全民化”动画创作和传播成为可能,网络促生了大量独立动画创作人,与动画相关的自由撰稿人、跨界艺术家、网络闪客迅速崛起,促进了动画内容、形式、技术、文化、产业的全面爆发,极大丰富了动画艺术和技术的多元性。网络动画涉及的主题超越传统动画的创作模式,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和自由度。

复制性强。数字化的复制、收集使海量的信息储存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复制甚至已没有鲜明的“原作”和“赝品”的区别。包括搜索、复制、压缩等技术的发展,使动画的资源无限放大,也使欣赏者时刻面临信息选择。

开放性强。随着数字技术各种标准的确立,不同独立的网络系统都可以对接合并,互联、通信、出版、广电、销售、教育等网络相互融合,动画的播放和存储格式日趋便捷统一,网络环境下媒体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动画与娱乐、出版、广告、科普、教育等各种直接或衍生行业的联系越发紧密。

互动性强。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欣赏或浏览的过程可以是非线性的,不同于传统动画播放由“点”到“面”的强制性的单向信息辐射,网络动画与漫画、游戏、广告等彼此交集,形成双向交流,参与和反馈的自主性提高,这种互动会直接影响包括动画创作本身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变化,从艺术、技术、商业多层面均有革命性的飞跃。

二、网络环境下动画的主要缺陷

艺术和文化品质的弱化。为了获取最大点击量而迎合大众的网络动画,高度注重娱乐和广告效应,对高品位文化功能的追求相对较弱,商业气息浓重,目标人群相对集中,对动画创作本身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创作更加急功近利,“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与“短、平、快”的网络创作习惯格格不入。过度强调感官刺激或强烈暗示广告消费的网络动画成为主流,积极发展感官享受型的创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部分严肃的文化思考,而观众对网络动画的欣赏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消费”,以大规模复制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网络动画实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强制性消费”。这种现象对动画长期的、健康的、多元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

传播者的文化引导作用减弱。传统媒体对传播的内容、形式、受众的掌控力强,监管更加直接。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受到严格的审查过滤,传播者主动引导,受众被动接受。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的中心主导地位,相对强势。而处于海量、快速、多元的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所特有的“拓扑式”的传播模式,使处于中心地位的传播者的作用相对弱化,传播者的“特权”减少,网络传播的过程极为快速、复杂,评判标准更加多元,使媒介对文化的引导功能和效率相对减弱――传播中太需要网络环境中各环节的文化操守和品格自律。

即时性创作普遍缺乏精品意识。网络环境下的动画资源丰富,鱼龙混杂,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在极力追求新、奇、特等极端效应的网络环境下,动画的创作和传播很难保持精品意识。与传统动画中的大制作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创作既缺乏美国动画电影工业体系那样大规模、长周期的产业战略,也没有日本动漫画同步发行体制那种长期共同服务兼顾循环的运营模式。网络动画大都是应对时尚热点话题的小制作,只有极少数长年坚持运作的动画品牌能真正形成气候。网络环境下动画创作和传播追求即时性的结果,造成“快闪”现象,长期如此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和不良的惯性选择。

三、网络环境下中国动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国际动画霸权环境中的本土坚守。虽然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愈加呈现出跨国界、跨文化、跨媒介的传播特点,但美日等老牌动画大国的产品仍然强势压制着中国动画。美国动画基于其强大的电影工业,产业形态高度发达,全球战略成熟;日本动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漫画基础上,动画产品依靠动漫画同步发行体制覆盖全球,后来居上的韩国、加拿大、东欧等国的动画也在迅速崛起。动画所具备的跨地域跨文化的特性正好符合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要求,动画强国的产品依靠网络树立了极高的品牌威信,其艺术风格、文化思想,甚至意识形态深入人心。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成为新的文化载体,中国动画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动画产业链的缺失。中国动画产业链的缺失是一个老话题,中国的动画行业各环节相对孤立,其中最致命的是缺乏动画的知名品牌。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动画行业大多成为强势国家的动画加工厂,远离原创、策划、推广,局限于规模化制作加工的中国动画人是动画行业中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的网络环境成为国外相关动画品牌推广的重要平台,中国的动画热潮其实是“洋动画”的热潮。中国动画在对先进国家动画产业链的模仿学习中艰难发展,而网络世界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对中国动画起到客观的推动作用,也加速了洋品牌的普及,层层打压国产原创动画。

动画的目标群体定位狭窄。长期以来,中国动画的受众目标定位在少年儿童,造成了中国动画普遍低龄化的现象。而国际上成人动画所占的市场份额高于少儿动画市场3倍,中国的成人动画是一个待发掘的领域,网络环境下的成人动画基本由欧美日所垄断,受各种现有条件和观念的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忽略了这块“大蛋糕”。

动画的原创力低下。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面临巨大的竞争,网络的传播特性助长了模仿抄袭等“短、平、快”的动画创作形式,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创作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创作团队贫弱分散,缺乏长期的、精品的创作发展战略,甚至导致动画创作中,投机取巧者的生存状态好于创作者的恶性循环。中国动画长期以来面临三个老问题的争论,至今也没有解决:一是中国动画的风格问题,即中国元素的运用和发展;二是中国动画的产业链缺失问题;三是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问题。动画原创力的不足源于动画教育体系的严重失衡,甚至目前整个动画人才的培养模式都值得商榷。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原创力缺失的缺陷日益明显,恶性循环已经显现,中国动画产业大量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被优秀的国外动画所占据。

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动画是一种创造虚拟产品的新兴行业,是以知识产权为灵魂的创意产业。动画的盗版问题长期制约着中国原创动画的正常发展,甚至对行业本身已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动画企业的创作积极性降低,模仿抄袭现象严重,导致恶性循环。网络环境下动画复制性强和开放性强的特点使动画的版权保护难度更高。产权意识的缺乏,一方面使动画的原创作品被模仿盗版,另一方面也使整个动画行业缺乏获取专利授权的眼光,从而导致各方面受损。国家在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约束非常有限,执行不力,中国动画行业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口碑差,商业自律亟待加强。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使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特别是原创作品的推广传播布满了荆棘。

四、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发展策略

完善以网络同时作为开端和终端的动画产业链――产业策略。结合网络环境下动画的优势和缺陷,利用网络的传播特性综合分析,网络既是动画创作的开端,也是其产品终端,必须以此为基础,解决动画产业链完善、促进动画原创发展的问题:第一,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动画行业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网络动画创作灵活、便捷、快速、多元化的特点,鼓励原创,避免传统动画创作中的风险投入。第二,以网络的优势维护良性循环的动画产业链。网络对具有品牌发展潜力的动画至关重要。在国家建立大规模动画实体基地之后,具有实时、互动、兼容、开放等特性的网络化动画研发推广基地将成为补充和保障。动画行业真正利润的三分之二集中在衍生产品中,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最适合作为各种动漫衍生产品的纽带,起到链接和增值作用。第三,利用网络传播反馈的优势置入动画市场营销。运用网络参与动画的管理、企划,加强产业竞争,促成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政策引导和市场行为相互兼顾,通过网络促成各种媒体的跨界联合,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以网络反馈作为市场晴雨表,扩大需求和创作的层面。第四,加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有许多特殊性,动画又是其中比较特殊的形式,加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促成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规范和完善,从而提供网络环境下动画产业的保障和健康发展。

加强网络对动画文化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引导――文化策略。增强中国动画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为应对国际动画霸权环境下中国动画的本土坚守,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意义重大:第一,加强网络对动画的引导功能。一方面,作为网络传播者的中心地位涣散模糊导致文化引导作用减弱;另一方面,作为人们重要信息来源的网络,绝不能成为恶劣文化自由滋生的发源地。如果文化成为不加节制的恶搞,会造成对整个文化品质和道德素养的负面影响,除了政策层面之外,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创作和推广要有高标准的文化和道德自律。第二,坚持中国元素的动画创作方向。鼓励和推崇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元素动画及其衍生产品并不仅仅是官方的意见,也是中国动画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策略。对独具中国元素的动画内容、形式、技术、思想、文化的引导、提升、推广必须结合时代性和国际性,除了动画创作者本身需要继续努力之外,网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动画促进文化的跨界交流。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既是播放内容,也是传播形式,网络大大消解了地域性,动画作为跨文化、跨地域、跨媒介的艺术、技术和商品高度的综合体,非常适合作为文化的纽带,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是国际文化交流、融合的最佳载体之一。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发展迅猛,但也面临诸多问题,网络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使动画的创生发展和推广优势与缺陷并存,面对中国动画本土坚守、产业链接、扩大受众、增进原创、产权保护五大核心问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必须从产业和文化策略进行改善优化。中国动画的网络化发展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祝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健康、茁壮成长。

(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元素原创动画研究》课题系列论文,编号:09YSB004)

网络传播推广范文第5篇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之间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网络为我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这一切都要求企业积极建立门户网站、对网络舆论进行管理监控、遵守网络礼仪、遵循网络诚信原则,注意防范网络风险,积极预防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同时,在网络逐渐普及的背景下,企业通过网络传递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积极倡导民族企业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态度,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与所处生态环境共同发展,荣辱与共,树立美好的具有特色的企业形象。

二、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公共关系的缺陷

网络传播的特点是信息传递快捷、双向、开放。随着互联网在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我区拥有的网络用户不断增长,这使得不少企业开始注重网络推广,力争使公众在网络的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企业品牌文化,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有意识的建立起网络公共关系平台,企业在网络公共关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通过网络快速地和更新企业及其品牌信息,并且和内地各省的消费群体进行信息互动和交流。术业有专攻,在实际公关活动过程中,由于地域和欠发达等主客观因素,企业对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公共关系的认识缺乏专业的网络公关活动理论与技巧,还不能完全将网络传播理论充分地融入到企业网络公共关系活动中,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公共关系建设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企业未能充分重视网络的作用。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可以把从点到面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正因为网络不是现实存在的客观物体而且具有很大的虚拟性,致使企业不能有效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及时而正确的判断,从而忽略一些虚假信息,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企业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公共关系活动缺乏清晰的目标,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常常在网络传播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却始终没有一个企业核心形象作为支撑,导致企业无法开展科学的公共关系活动,从而降低了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成效。再次,随着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入了一个无处不有、无所不用的境地,企业将前所未有地更加依赖于网络,而网络特有的跨区域性、无主管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本土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可见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存在一定的隐患,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有意识的提高网络应用、企业网站维护等技术和防范公共关系危机的意识。

三、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公共关系的要素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形态,传播着海量的信息,并在社会中的主导性作用巨大。企业通过网络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全面的掌握企业舆论中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从而更有利于塑造企业本土形象与民族企业品牌。按照人们对网络的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网络用户是对网络比较了解,能够熟悉运用网络的人们。一个企业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公众的关注度状况。这些网络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企业形象及其产品,并且与企业进行沟通、互动,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确保公众对企业行为有正面的认识与理解,唤起公众对企业的好感、兴趣、信赖和支持,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公共关系的平台

1.网络站点。当前的网络站点类型繁多,不同的网络站点适合不同的对象。综合型网络站点的名气比较大,用户人数多,而且内容丰富多样,专业性不是很强,所以适用于对消费群体公众没有什么限制的企业。一般不同行业的网络站点都有其特定的用户群体,比如,如果企业的受众以我区的农牧民居多的话,就要考虑建设双语(藏语和汉语)网站;再如,中关村电子网的用户大多数是买卖电子产品或者热衷于电子产品的受众,这样的网络站点就适用于专门从事电子行业的企业。

2.讨论平台。企业通过讨论平台和讨论企业的相关信息,允许广大网络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企业之间进行讨论,通过丰富多样的网络传播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为目标公众提供通过网络及时向企业进行反馈的渠道,可以充分体现“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公共关系公开性原则。公众不仅是企业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企业信息的制造者。网络讨论平台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是企业内部公众联系的纽带,又有可能成为企业外部公众的发泄地,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帖子来告知目标公众企业组织的产品信息动态,还可以发起企业文化及企业产品的讨论活动,增强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与关注,从而实现公关效果;成功的讨论平台不仅能够为企业壮大公众群体、研究市场动态,而且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重要作用,树立企业的完美形象。企业可以在讨论平台中总结、提炼、吸取用户提供的有效信息,从而作为提升企业形象与改进企业相关产品的参考意见。它还能够发挥集体的凝聚力量,激发企业目标公众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为企业争取更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3.微博。微博是网络行业中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新方法。微博庞大的公众数量和现实的互动效果使它成为了一个高效率的公关媒体。大多数微博用户都是个人,他们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和感受,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更新,影响范围广,从而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处在中国发展浪潮中的藏区企业要积极建立企业微博,结合民族文化实时开通藏语和汉语微博,使双语微博为企业的形象塑造添砖加瓦,促使企业与广大公众进行良性互动,建立企业与受众互信、互爱、互助的良好关系,来实现和达到内求紧密团结,外求长足发展的企业战略目标。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