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预防医学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a)-0121-03

Explor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primary preventative medicine personnel

GUO Yu HAN Suqing XU Yingh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Zengche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engcheng 51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primary preventative medicine personnel. Methods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design and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ere used to sample 497 primary preventative medicine workers in some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study subjects.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ccupational history,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and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by the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After controlling of age, sex,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other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the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erience of "return" stress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job satisfaction (B=-0.079), however, obtained work support (B=0.053), superior support (B=0.076) and colleague support (B=0.063)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job satisfaction, among which occupational stress contributed 13.9% to job satisfaction equ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contributed 18.0%. Conclusio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primary preventative medicine workers.

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课程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最早诞生于美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条件改善,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因此,健康管理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体检中心、保险公司、健康产品厂商等都需要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开展健康管理研究,培养更多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服务于健康产业,有重要的意义。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学者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即学习领域课程理论,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包括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本文将尝试通过利用学习领域课程理论,调研健康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从而设计或确定职业导向的课程。

一、健康及健康产业概述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躯体、精神、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该定义清晰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精神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体格健壮等。而健康产业,是与人们健康相关的产业,范围广,如医疗卫生产业、制药产业、保健产业、养生服务业等。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二、健康管理专业定位

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内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逐渐增多,如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等。基本都是全日制三年大专教育,培养能开展健康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健康风险评估与分析、健康指导及健康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面向主要是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药店、养生会所、养老机构等。根据健康及健康产业的定义,并参考各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我们可归纳总结健康管理专业应区别于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立足于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为健康或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治未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可以定位于培养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非科研型人才。

三、人才能力建设流程

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是以职业为导向,根据专业定位,调研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再依据工作任务明确专业人才能力要求,从而确定学习领域,制定相应的职业导向课程。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探讨专业技能,对于人文素质等方面不做探讨。

四、专业人才能力建设

为确定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我们到部分健康管理企业进行了调研,同时通过智能招聘等网站调查了解企业招聘健康管理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技能,主要目的是根据所需要的职责和任务,分析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与职能能力。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健康顾问、健康管理师、健康专员、健康咨询员、健康管理业务主管、健康教育经理、健康市场专员、健康维护师、保险人等等,岗位职责主要是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健康医学解答、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健康监测的提醒服务以及满意度回访工作、做好医生与用户桥梁沟通工作、为会员制定个性化健康评估和指导方案、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产品的销售、健康中心的管理等等。整理企业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岗位和能力需求后,我们发现可以将健康管理服务业中的职业岗位分为四类: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经营管理。然后在这四类岗位中,再根据企业的需求,列出岗位工作任务及对应的专业能力要求,再确定学习领域,从而可指出对应的课程或设计相关课程.

五、人才能力建设的对策

1.专业应定位于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管理专业属于非医学类专业,而且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术技能为主,在专业深度上与本科院校学生差别,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应定位于非医疗产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经营、服务为主,从目前企业对健康管理岗位的职责需求来看也是以经营或管理服务为主。培养的学生会使用简单的体检仪器,检测结果会做初步的解读即可,更重要的了能够胜任健康产品、机构等的经营、管理。2.课程设置应以职业为导向。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大多按学科门类进行编写,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多是先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然后学一些技能课程,如了解体检仪器的使用,这种课程的划分或安排,有其优点,但不利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特别是理论教学部分。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职业为导向,在目前的学科课程基础上,开发职业导向课程,将理论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贯穿于相应的职业课程中。如表1中健康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根据就业岗位,可以设计开发健康产品营销、健康机构管理、健康推广等职业课程,将管理学、营销学等理论融入到这几门职业课程中,以实际的技能需求或案例来教学。

六、结语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根据企业需求分析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从而设计职业课程,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群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5.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142.

[3]匿名.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记录[C].日内瓦:WHO,1946:100.

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范文第3篇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综合运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物流相关业务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近几年来《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角度,提出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教学改革

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为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重要的专业课之一,那么,如何结合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的教学质量,达到增强高职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标?通过近几年来对《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等进行讨论总结,提出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1、课程设计思路的改革

本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课程立足于物流岗位群,构建出高职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主题式”的“分析岗位任务-确定主题任务-设置项目情境”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了五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以项目管理和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设计和开发大量物流虚拟实训场景,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运作环境中,用近乎真实的设备,按不同的岗位,通过虚拟企业的角色扮演,进行物流技能的实操和体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和融合[2]。

2、项目化教学内容改革

整门课程以物流信息技能培养为主线,由教学链与实训链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元强化,实现两者的紧密衔接,设计了五大课程模块如表所示:

3、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导入项目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寻求以模拟管理或情景教学作为在校实训的基本形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对抗、案例教学与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多种实训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1项目教学法

从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全面阐述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侧重于实用性和操作性,设计了5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3.2案例分析

本课程在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经典案例,让学生从真实的企业实践中领悟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作用。

3.3小组讨论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方法。例如,针对“SCM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学生首先就需要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在课程中设置了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物流管理某业务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本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系统仿真

我们从理论出发,结合物流中的实际发生业务,通过教学辅助软件,更形象生动地解释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3],学生可以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完成配送中心货架、分拣操作台、叉车、操作员等仿真设计,营造一个仿真的操作平台,进行配送中心优化设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翁丽贞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轮.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

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范文第4篇

“教”与“学”一直是传统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规定了教师是主体,学生作为客体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没有积极性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不高,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打破“教—学”的单一模式,引入真实的工作氛围。教师扮演客户的角色,让学生分组扮演设计师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在案例的操作中融入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明确地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欠缺,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在于其不受固定思维的约束,思维主体可以从任意一个思维的起点出发,向各个方向任意发展。这个过程有很强的随机性,会不断产生新的思维方向。发散性思维有流畅性、变更性、独特性三个不同层次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以求异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对于一个课题,教师可以安排较多的构思草图训练任务,着重考查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与变更性,并配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造。

利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改进教学手段

第一,引入公司方案讨论会的模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和学生作业做成课件或者动画进行展示。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直接地将课程内容和学生作业展示出来,更加形象、生动。第三,运用网络教学法,教师通过QQ群及时一些比赛、实践的信息,同时可以在群内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这样的沟通更加快捷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利。

改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弊端

以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表现和技术,轻视创意和构思。这样的作业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的内涵,经不起推敲。作品虽然花哨但不够实用。这样的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设计出来的作品很难被社会接受,而这样的结果也是教育者最不希望看见的。针对这种弊端,教师可以适时地把专业比赛信息和社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他们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提供了便利,这样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学生特点,改变教学思路

高职类的学生有着不同于本科学生的特点,他们不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是更多地以实践为目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以本科的“理论先行,实践跟进”的思路来指导教学,更不能以“放弃理论,全力实践”的极端思路来指导教学。教师应该以实践为主,以将理论融入实践的思路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深入社会、行业,收集第一手资料,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标准不断转变教学思路,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结语

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工会;作用

随着我国企业对于建立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也逐渐把软实力的构建纳入到了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实践表明,通过强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增强品牌号召力的努力,将显著提升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而这对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实体经济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诸多作者在讨论企业软实力的构建时,往往从单向度的视角进行问题讨论。如,上文提到了“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和“增强品牌号召力”的要求,于是在策略构建上也只是在传统模式上进行路径解析。实则不然,通过建立企业工会的品牌效应,将借助该效应的正外部性来形成企业的软实力,即品牌号召力的形成。道理很简单,企业工会工作的良好声誉将吸引潜在劳动力前来应聘,这在当前广泛存在民工荒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种优势。

一、对工会形成企业软实力的认识

从品牌意识的产生沿革来看,其实质在于建立起与其它同类型产品之间的区别。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成熟和复杂,品牌的功能就逐渐超越了上述定位,而是以建立顾客忠诚度为导向的机制设计。可见对工会形成企业软实力的认识,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建立企业标识

如同品牌的传统功能定位那样,工会品牌仍然具有建立企业标识的作用。这种作用通过建立起外界对企业的识别,将有助于企业在招聘领域的优势。当前,面对着日益增长的人工成本,如何建立起员工价值创造与人工成本支出之间的平衡态势,则要求大量的潜在优质员工能在企业工会品牌的号召下,自主应聘到本企业工作。

(二)形成企业文化

建立起适应中国本土需要的企业文化,成为解决企业离职率普遍偏高问题的着眼点之一。其中,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本土元素,这在企业的表现就是体现为员工内心中的归属感。因此,通过工会建立自身品牌时的工作开展,将逐渐形成广大员工的归属感,进而形成企业的精神文化。

(三)增强企业凝聚力

不难知晓,在当前以项目作业为特点的生产模式下,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将显著提升全员生产率,这也为企业应对经济危机事件提供了强大的人力保证。工会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将实施一系列的公关活动,这些活动在配合了具体人文关怀的工作后,将增强员工的企业公平感。这样一来,就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二、认识引导下的工会作用解读

(一)建立企业标识的作用

1、建立起内部口碑。在增强企业工会工作的落地效应后,将使广大员工切实感受到工会工作的开展彰显出对自身的关心和帮助,这种落到实处的工会工作将增强员工的内心体验。不难理解,这种被关心和重视的感受将在企业现有组织生态下,对员工产生深刻的印象。由此,就使工会建立起了良好的内部口碑。

2、实现舆论的扩散。借助企业员工的流通性较大,以及存在着诸多非正式组织的状况,就使得内部员工对工会的良好印象能通过舆论而释放出去。这种包含了关心员工生产、生活的信息元素,就能使潜在员工主动前来应聘。从而,企业的外部识别机制就构成了。

(二)形成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构建过程中仍然需要遵照从上到下的形态,这实质是对企业管理层意志的一种传递。配合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工会组织不仅赋予员工人文关怀,还潜移默化的将企业核心理念植入到员工内心,从而就以树立企业思想文化为契机,推动了企业精神文化的形成。

通过以上阐述可知,合资企业的工会还作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中介,使员工在获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养分后,最终使企业核心理念进入到他们的内心。

(三)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工会代表着员工利益,而与资本家集团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态势。无论二者之间是否达到平衡,它们之间都呈现出对抗形态。然而,在我国国情下并随着工会工作的落地,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可能将会让本土员工淡化契约式管理的冷酷性的感受。从而,借助着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工会人本主义工作方式的开展,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三、解读基础上的工会工作设定

(一)代表员工利益诉求的主体

工会组织就应形成接受员工上访的长效模式。借助书面、面谈等多种形式,来切实了解部分员工的合理诉求,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惟有这样,才能使员工相信工会工作的相对独立性,进而使工会在员工中间形成良好的口碑。这里需要强调,员工有对公司不满情节,工会应成为第一个倾听者和疏导传递者,这样双方都可以有时间冷静的思考对方原因。这样一来,就会逐渐建立起工会独特的地位、形象。

(二)建立重大信息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包括:信息的时间、信息的渠道,以及信息后的反馈形式。关于收集员工对重大信息的反馈也是工会工作的重点。为此,工会可以公开部门电子邮件,使得员工意见能直接反馈到部门。从最近诸多外资和企业的裁员行为可以看出,往往在普通员工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实施了立刻离职的决定。这不仅增大了那些员工的离职成本,也对社会造成了潜在的不稳定性。因此,企业的工会组织应形成相对独立的处事作风,依法、合规的督促企业管理层,事先征求并公布包括涉及员工利益在内的“敏感”信息。

(三)形成员工参与经营的重要载体

根据笔者长期在工会岗位工作的体会,员工参与企业各项改革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提合理化建议和被推选为职工代表参加职代会。为此,工会组织应在作用发挥上,承担起收集、统计、归类员工提交的合理化建议或职工代表意见的工作,并及时上报给企业管理层。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的生产经营需求下,工会组织应建立起行政与工会小组联习沟通机制,来助长员工在了解背景换位思考情况下的关系互动。

(四)构建员工职业发展的关键推手

企业的工会组织应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来完成这项工作。其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须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对员工工作能力的绩效考核中,针对性的提出员工发展规划目标。工会组织则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推进、管理员工的发展路径。并通过引入人文关怀因素,以及争先创优意识,来切实履行关心员工发展的任务。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结语

本文认为,通过建立企业工会的品牌效应,将借助该效应的正外部性来形成企业的软实力,即品牌号召力的形成。其归因于,企业工会工作的良好声誉将吸引潜在劳动力前来应聘,这在当前广泛存在民工荒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种优势。

参考文献

[1] 兰金玲.中外合资企业工会工作的探讨与实践[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