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传播推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农业科技;推广
新媒体(NewMedia)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技术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或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和用户进行交互式的内容传输,并获得用户反馈。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传播媒介,通过这些媒介,人们可以分享、评论、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这些新媒介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推广体系落后、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农业科技推广是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农业走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需要及时准确的技术服务指导生产,还需要产前的农业投入品信息、产后的农产品储运销等一系列信息服务。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了一个针对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灵活、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传播面广的传播平台,这必将对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造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1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简介
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传播媒介,将大量先进的种植技术信息、及时的产销供需信息等集合到一个传播平台,以其独特的交互式传播功能,高速地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给种植户并获得反馈。下面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说明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
1.1建立微信公众平台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当今最普遍的现代通讯工具—智能手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教授农业科学技术,服务农户千万家。结合各种形式的农业推广活动进行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宣传,有效提升信息的传播范围。
1.2信息内容
组建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微信创作团队,蔬菜、大田作物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筛选、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市场供需、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信息。信息内容应当充实、严谨、科学,通俗易懂,具有专业性和科普性,能切实指导农户生产。
1.3互动交流
在微信公众号之前,了解农户需求的内容,收集拟写技术知识。在公众号以后,定期将农民需要的技术知识在公众号上,并通过关注者回馈和留言等方式收集意见,改进和补充信息。
2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优点与不足
应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农业科技,是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即可获得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改变了过去落后的农业科技推广手段,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由过去的点对点变成了现在的点对面,扩大了现代农业的服务对象。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也可以由以往一对一指导变成现在一对多,提高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尽管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推广上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首先,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新媒体的传播内容需要严格把关,所的内容必须经过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采编,才能正确高效地指导生产,才能逐步地建立新媒体不低于传统媒体的信誉度。其次,农民用户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对农业科技推广信息接收缓慢,影响和制约了新媒体在农村的传播。
3新媒体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的策略建议
新媒体技术,特别是移动智能设备,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机进入了广大农村的寻常百姓家庭,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使用微信聊天和通过手机获取知识、信息。但是受到思想认识和经费投入方面的影响,新媒体技术传播农业科学知识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建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依托农业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建立农技推广以及农业科学知识普及的微信公众平台或者微博,定期为广大农民朋友推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同时还可以实时供需等信息,让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三农。
参考文献
[1]范建.媒体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2]闫芝莉.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探讨[D].保定:河北大学,2013.
[3]钟秋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终端传播 万物皆为介质
在今天“万物皆为介质”的大传播环境中,终端传播的载体已不在是以往所认知的卖场张贴画、产品堆头、宣传册,以及卖场外面的线下推广活动等,而是包括了网络、手机、户外液晶电视等在内的立体式媒体传播终端。在如此大背景、大环境下,如果思维还停留在早期的终端传播理念上,那确实不在“与时俱进”了。
而事实上,每到节假日,不仅是经销商们神经紧绷,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进行大规模促销广告,抢占市场份额之际,同时也是非常郁闷,甚至恼火之时。由于终端促销的“三板斧”已被各厂商练得炉火纯青,想有所突破比登天难,更为重要的是稍有创新,即被对手学去,不仅如此,对手补充完善后,做得比自己还好。与此同时,多年的终端促销也早已使消费者不在新奇,很难在现场改变其消费行为。
很显然,在时下,终端传播如想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必须纳入到企业媒体资源整合传播的大系统和大流程中,而不是只把终端传播看成是一个收尾工作,甚至脱离开来自娱自乐。因为传播本身就是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媒体繁杂、信息爆炸的今天,没有系统的传播规划和谋篇布局,自然很难实现想要的传播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广告满天飞,但就是不见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究其原因就是把终端传播与前期的产品推广分开来做,企业在天上自吹自擂,而各地的经销商在卖场却各玩各的。同样一个产品在传播上已支离破碎,难成统一,又如何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甚至促使其去消费。
前期推广与终端传播应连为一体,前后呼应
终端传播已不单是个如何在终端促使消费者掏钱的问题,而是成为影响企业整个传播行为能否成功的问题。如果终端传播做不好,企业前期的推广做得再好,也是无济与事,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传播前移,把其当作是整个企业传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策划、去执行,便成为传播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必然趋势。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终端、对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等做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考虑各种传播载体的整合,然后结合产品的前期推广,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终端传播策略,并依据这个传播策略来调整前期的产品推广,使其能更好的为终端销售服务。
目前,就引力媒体来说,已开始先于企业,加大对一些行业终端消费现场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多种传播介质相融合的策划方案。因为我们深感,由于影响终端市场介质的多样化、丰富性已使客户无所适从,唯有了解每个行业不同的终端消费实情和影响销售的最佳媒质资源,才能形成一个集前期产品推广和终端销售推广为一体的媒体资源整合性传播。在这一系统传播策略中,前期推广与终端传播连为一体,前后呼应,把前期推广形成的势,通过终端化成有形的销售,而终端火爆的销售形势又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新的产品形象的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传播系统。
正是在这种传播思维下,我们基于对杭州市场的了解,以及对当地电视媒体和栏目特性的认知,让蒙牛冠名浙江科教频道王牌民生新闻栏目《小强热线》。并在实践中,把产品推广与终端传播有机的连在一起,共同发力。
《小强热线》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牛奶作为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当这两种与民众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东西相互粘着在一起,“蒙牛小强热线”便成为一个符号,一句口头语,成为一个产品植入消费者脑海的最佳传播方式。然后,再通过线下活动、小强进小区、热线电话等多种传播介质形成终端传播上的势,最终实现蒙牛产品在当地销量的大幅上升。
关键词:融媒体;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路径
一、引言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南部,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更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在南海航线中的重要站点。现阶段,海南省作为我国新时代丝绸之路的五个省份之一。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海南省的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和交互性、融汇性的特点。海南省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海南省的独特名片。在融媒体背景的影响下,民俗文化的推广已经被打开了新的传播路径,无论是文化推广中的对象还是环境,以及推广渠道和推广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变。然而融媒体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传播路径,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选择,提升海南省形象的同时,还能为文化产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融媒体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传播的优势
(一)实现传播主体多元化
按照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海南省的民俗文化传播方式要依靠政府部门和民间艺术组织,以及民俗文化发展者,这三者在不同角度上维护着民俗文化,推动对外传播。海南省的政府部门主要以文化走出省内为传播路线,民间艺术组织集结了大量的海南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发展者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过程中。在现实中的推动环节中,三者往往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来推动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近几年,海南民俗文化借助不同力量实现了产业发展,并且在传播势头上来看,是不容小觑的。随着互联网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俗文化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和特点,给民俗文化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和直观、良好的表达形式,以及强大的互动性,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等。而且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受益群众可实现分类,并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宣传,提升了民俗文化的普及效果。融媒体还能为人们提供重复观看的功能,延续了民俗文化传播方式的有效性和空间性,最大程度发挥了融媒体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价值,可以说融媒体是一种“病毒式”的宣传、推广路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计算机用户转战到了移动终端,再加上智能手机、智能设备不断地改革换代,手机、iPad、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用户在这种移动终端的体验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时效性和新鲜感,活跃度明显提高,网民的数量持续增加。再加上5G的问世,融媒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的介质,并且有广播、书刊、电视等传统媒介作为支持,无论是信息内容的丰富度还是传播速度,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二)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
在以融媒体为背景的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过程中,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人们的信息接收状态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表现出了实时性和任意性。以人人都熟悉的一款软件“微信”为例,这是腾讯公司的主打产品,更是人们日常交流、互动离不开的一项移动终端APP,只要移动终端保持电量和网络,就能在微信上获取各类资源。微信中有一个模块的产品“朋友圈”,更能让好友之间互相分享民俗文化,只要对方拿出手机,就能够查阅到整个好友圈之内的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是现阶段的民俗文化传播突破时间与空间局限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更是人们接受实时信息、了解政治新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对民俗文化的传播有着明显的价值意义。
(三)提高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效率
融媒体虽然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但是却能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终端逐渐朝着5G靠近,移动时代下人们无论是在舆论导向、信息传播还是生活学习上,都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定义,以跨界、融合的方式重组上新,影响构建了当前时代言论场合的生态格局,超越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代表着融媒体时代已经落地。由于移动的便捷性和时效性,逐渐展现出了微型通信的特征,成为通信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融媒体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值得提起的就是对民俗文化传播效率的推动。在融媒体时代,传播内容不仅追求新颖性和时效性,还强调了短、快、平的特点。很多民俗文化的引爆时间不会超过一天,如果在媒体上经过推广后引爆,还会比以往的50%增加30%左右,五天内即可达到引爆率的88%。由此可见,融媒体的各项形式都在强调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微妙之处,只要内容精致,信息量大,就越容易获得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进而提高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效率。
三、融媒体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路径
(一)基于本土文化培育海南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
在海南地区,要想使民族艺术、技艺、民俗文化以及衍生产品引入人文资源,都离不开当地人民的纯手工劳动。以海南地区独有的黎锦为例,这种料子不仅制作过程较难,而且还需要劳动力进行长时间的设计和调整,才能得到最为理想的形态,而且这种劳动付出,往往很难得到同等的经济回报的,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民俗技艺。其次,虽然传承人具有独一无二的民俗技艺,但是缺乏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无法满足现代化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当地的主管部门必须要培育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为民俗文化、技艺提供传播基金,支持当地的民间组织、博物馆等利用新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帮助基层的技艺传承人,并用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向他们展现,为生产力和劳动力注入新鲜血脉,实现民俗文化和技艺的传承,解决生产消费不对等的问题。只有通过多方位的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才能激发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让海南民俗文化有序、健康、稳定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化传播技术手段
如果在融媒体背景下对海南的三月三、军坡节等民俗文化进行推广,不仅能让海南省的当地居民为民俗文化自豪,还能使游客和外来人口体验丰富的黎族、苗族传统风俗文化。如果能充分借助融媒体背景塑造新时代的海南民俗文化形象,那么对传承、推广海南民俗文化,促进海南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是有着至关重要意义的。以海南黎族的民俗节日三月三为例,这个节日可能外地或者北方的朋友没有了解过,或者说有所耳闻,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以及传承的文化是什么。其实这个节日是在海南省非常有纪念意义和传承民俗文化意义的节日,包含了海南省各个地区的黎族文化。根据真实调查能够发现,很多来到海南省旅游的朋友曾经都被这一节日的活跃度所吸引,而且对于海南黎族民俗文化也有所认知,但是又不完全了解。因此,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民俗文化传播手段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当地的图书馆、民族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不仅要充分展现出传统推广模式的优势,还要融入新的现代化技术来加大宣传。首要目标是把海南民族文化推广到全国,随后的目标则是把海南省的民俗文化推广到国际文化中,甚至还可以朝着申请非遗作为发展方向,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地区的优秀民俗文化,拓展海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播,为海南省带来源源不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当地人民带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可以通过走到现场的直播进行展示,网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觉和听觉了解海南民俗文化,并对海南民间技艺以及一些衍生的产品形成初步了解。另外,代表文化传播的优秀主播,还可以通过直播积极与网民互动,分享自己亲临现场的体验感,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融媒体背景下的海南民俗文化传播途径,未来几年内,AR和VR技术一定会成为新的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同时,人们还能在评论区与其他的受众群众交流互动,或者与传播者和民俗文化继承者进行交流,哪怕在千里之外,也能对民俗文化形成深刻的认知和感受,真正了解海南民俗文化的魅力。这种现代化传播技术不仅为海南省民俗文化传播打开了新思路和新路径,还为海南地区的民俗技艺、衍生产品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空间。
(三)结合文化差异采用科学的传播方式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如何采用科学的传播方式,实现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也是现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真实的网络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短视频平台,是当前人们了解民俗文化的主要渠道,将近80%的人们都通过融媒体来获取信息。所以可以通过不同平台的在线观看人数,积累观看用户的大数据,逐渐形成有效的客户群体。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不仅有针对性的特点,还是一种结合文化差异的科学传播方式,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海南省的文化魅力。
四、结语
在融媒体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了5G时代,如果海南省的文化部门、民间艺术组织和民俗文化传承人能够充分利用融媒体背景中的现代化推广和传播方式,那么不仅能使本地的民俗文化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还能使民俗文化被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民俗文化发展、传承、保护的同时,为海南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珍.基于融媒体的民俗文化传播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9):50-51.
[2]李婷玉,袁沁,窦川川.浅析融媒体环境下中医香疗文化传播[J].环球市场,2019(34):276.
[3]张武桥,黄永林.移动互联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5):145-151.
媒体数量越来越“牛毛化”,记者队伍越来“膨胀化”,推广活动越来越来“大片化”,广宣投放越来越“豪赌化”,公关传播越来越“精益化”,客户感知越来越“懒惰化”,传播效果越来“乞丐化”!
因此,今天的营销推广人员越发感到的不是淡定而是蛋疼!
明天,该如何做营销推广?
笔者粗浅学习研究,将三个视角的七点体会,与业界同仁探讨分享。
第一视角是品牌,和客户方面的沟通要创新。
我称之为WOM化(WORD OF MOUTH),即口碑化。口碑,是最古老最新颖的传播形式。说其古老,口碑早于报刊,是一种口头传播,伴随着人类诞生而不断丰富完善。如今的论坛、微博,其本质也应是口碑形式的创新。
“开宝马坐奔驰”是一句口头禅,世人皆知。这正是口碑传播的魔力。做传媒和公关的同仁都知道,管住媒体的口是杯水车薪,而要管住百姓的嘴无疑是螳螂挡车。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会发现,撤负面稿、删帖,也许你还能做得到,而要“堵口”无疑是徒劳的。
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实、把沟通做畅,是提高客户口碑的王道。客户口碑上了来,品牌推广就水到渠成。品牌不是厂商的,而是客户的。品牌也不是厂商说的那样,而是客户心中的印象。营销决不仅仅是产品之争,而是客户之争、品牌之争、心智之争。
第二视角是买点,产品方面的沟通要创新。
首先是USP化,独特的销售主张。常见的产品推广都是有十大全面甚至是百项升级和超越。实际上,这是个误区。常把产品特性和功能配置当作卖点,常把五大卖点当作USP。
产品卖点应精简到两三点,最好是一点,这一点是此产品而非彼产品的特性,我称之为差异点。放大这个差异点,就是很好的产品推广。如果这个差异点,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最看中的购买原因,就是这个产品的“买点”――独特的购买理由,比照USP,笔者可以称之为UBP化。
买点胜于卖点。找到了买点,再与媒体合作,以新闻的、客户感兴趣的话题和形式传播出去,笔者称之NEWS化。新闻化的内容,才是新鲜的、令人关注的、有传播效果的!
第三视角是媒体,与媒体沟通平台的创新。
微博的一夜盛行和空前火爆,逼得广大媒体老师们开微博、上微博、找线索、寻素材。过去,找某某媒体老师不大容易。现在有了微博,你可以通过微博快捷地找到几乎任何媒体老师,或关注或评论或留言或私信,好不方便!有了微博,一些事情的可以尝试微博会,既省差旅费,又免得媒体老师们车马劳顿。有了危机,微博第一时间通报。有了微博,媒体关系维护和媒体沟通多了便道和通道。笔者称之Weibo化,即微博化。
随着户外媒体资源的丰富与多元化,广告主对于体育营销传播中户外媒体的运用手法已经越来越娴熟,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户外媒体使用仍然存在创新与创意不足以及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在体育营销传播中贡献的传播效果较为有限。
为此,本刊记者专门访问了具有八十年奥运赞助史的国际知名体育品牌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市场传媒高级经理陈迎晖女士。
八十年奥运赞助提升传播平台
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产品企业之一,阿迪达斯主要的目标消费人群为:14―25岁,对流行较敏感,追随时尚的年轻人;以及25―35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对休闲生活有概念的人士。而阿迪达斯多年来的品牌传播策略都是围绕着目标消费人群为中心,遵循“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的品牌理念来展开的,阿迪达斯的品牌推广倡导团队精神,不主张个人主义,在06年的篮球鞋推广中打出的“Believe in five”的口号便是团队精神倡导的表现。
作为一家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多年来一直很看重体育营销,其参与赞助过众多的体育赛事,与奥组委、国际足联、NBA等重大体育组织都有合作,其1928年便开始赞助奥运会,奥运营销的历史长达80多年。杰西・欧文斯、埃米尔・扎托沛克、威尔玛・鲁道夫、纳迪亚・科马内奇、皮拉斯・迪马斯这些体坛的风云人物都曾襄助阿迪达斯品牌在奥运营销传播史上屡创佳绩。
案例:杰西・欧文斯在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上穿阿迪达斯钉鞋连夺四金。
在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前夕,阿迪达斯创始人阿迪・达勒斯找到极为希望夺冠的美国短跑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并向他保证钉鞋对其比赛肯定大有帮助,但当时被欧文斯拒绝了。于是阿迪又建议他可以在赛前训练中试穿。结果,使用效果使欧文斯如获至宝,并在正式比赛中使用了阿迪达斯的钉鞋,结果他连夺四枚金牌震惊了世界。虽然欧文斯本身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毕竟在众多跑鞋中选择了阿迪达斯跑鞋参赛。此后,拍摄了欧文斯穿着阿迪达斯跑鞋的夺冠照片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而阿迪达斯品牌也开始扬名全球。
户外媒体运用比例将会不断增加
由于阿迪达斯的核心目标消费群体以17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这部分消费者的媒介接触特性不确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的特点,他们可能接触网络,他们会在周末的时候逛街,会在上学的路上接触户外,会在课间的时候接触户外,也会在家里看电视,他们的媒介接触点是很多元化的,因此阿迪达斯的媒介配比也是很多元化的。但是,总体上说,由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向户外,年轻人在将来对于互联网和户外媒体的接触有上升的趋势,因此,阿迪达斯将会增加户外和网络媒体的投放比例,而减少电视媒体的比例。
据陈迎晖女士介绍,阿迪达斯的品牌推广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品牌传播都是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为目的的,什么样的媒体能够更好的贴近消费者,便更多的使用这种类型的媒体。
案例:阿迪达斯在新西兰演示杰拉德“踢”飞巨型足球
2005年12月10日,阿迪达斯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公布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比赛用球,那个足球有2.5米高,放置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足球旁边有一块喷画着足球巨星杰拉德照片的巨型看版,看起来好像是杰拉德在踢球的感觉。同时,足球是有门可以打开并且观众可以坐到足球里面并且被拉升到天空中,这样,参与者便可以享受被踢出去的感觉,而旁观者则可以看到足球被杰拉德踢出去的画面。
互动、创意――阿迪达斯户外媒体投放的两大法门
户外媒体是阿迪达斯不可缺少的媒介组合部分,运用过的户外广告形式有很多种(如户外大牌、地铁广告等),阿迪达斯作为一个以年轻消费者为核心用户的体育品牌,很注重媒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因此,阿迪达斯颇为青睐运用一些互动性很强的户外媒体来进行广告创意,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品牌传播的目的。“任何媒体在传播的时候都是有各自的作用的,只有结合了目标消费群,结合了媒体传播的目标,配合了相应的媒体或者是相应的媒体形式,才会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就目前情况来看,阿迪达斯对于大型的户外以及一些有创意的户外很感兴趣。”陈迎晖女士介绍道。
同时,对于楼宇液晶电视等户外新型媒体,由于其与目标消费群体接触较少,产生的互动不多,因此,阿迪达斯对于这样一些新媒体的使用比例非常少。
天时、地利、人和――阿迪达斯户外媒体投放的三大法宝
针对阿迪达斯户外媒体的运用,陈迎晖女士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使用策略,天时即户外媒体运用要与重大体育盛事进行融合;地利即与环境进行融合;而人和则强调的是事件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世界杯足球空降美罗城――阿迪达斯巧借天时开展户外媒体创新传播
2005年世界杯比赛用球的之前,阿迪达斯选择了一些城市,空降了一些没有品牌标识的巨型盒子,引起了媒体和消费者的好奇,到了12月10号比赛用球的时候,阿迪达斯把盒子打开,一个巨型的足球出现在街道上面;特别是位于上海徐家汇的美罗城商场大门口的球形建筑,在当时被爱迪达斯包上一层足球造型,使其摇身变成一个巨大的“足球”。这个事件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产生了比广告投放本身更强的喷泉式品牌传播效果。
知名守门员Oliver Kahn“帅跃”慕尼黑机场过街天桥――阿迪达斯巧借地利开展户外媒体创新传播
2006年世界杯期间,阿迪达斯用穿着阿迪达斯服装的世界杯足球知名守门员Oliver Kahn跃起扑球的姿势把慕尼黑机场的过街天桥包装成为一个巨大的户外广告,引起了全球很多观众和媒体的关注;虽然那是在德国发生的,但是在中国却有几十家媒体报道了这个事件;这则户外广告起到了一个全球广泛推广的效果。
奥运领奖台走上平常百姓街――阿迪达斯巧借人和开展户外媒体创新传播
案例:当阿迪达斯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时候,阿迪达斯在很多的街道布置了很多的领奖台,使他们成为一道街景。由于所有中国的运动员在奥运会获奖上台领奖时穿的都是阿迪达斯的衣服,因此,阿迪达斯也希望普通人也能去体会一下自己站在领奖台上的那种感觉。
08北京奥运金矿――阿迪达斯的中国希望
针对08奥运,阿迪达斯主要以品牌推广为核心,贯彻其“没有不可能”的品牌宗旨,并且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去围绕这个品牌宗旨来进行品牌推广。“但是,营销策略不会有很大的调整,奥运会对我们来说,一个体育品牌本身就是跟体育结合在一起的,任何的品牌推广活动都是以我们的品牌主旨服务的,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品牌及推广活动为中国带来最完美的奥运,帮助中国的消费者实现他们的梦想。”陈女士介绍道。
由于08奥运在中国举行,以及中国消费市场空间的巨大潜力,阿迪达斯08奥运营销主要会针对中国市场,围绕中国消费者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