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行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网络安全问题;解决对策;电力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4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68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开展对用户的用电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还能保证电力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就现阶段来说,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只有积极对其进行研究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1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调度自动化主要是通过对电子计算机进行利用,构建中心控制系统以及调动技术,从而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动,主要包括安全监控、安全分析、状态估计、在线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等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能够帮助调度工作人员及时地检测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 网络系统管理工作不合理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开展中,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较为复杂,调度工作人员在管理时不能准确的对网络故障的原因进行判断,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使得相应的管理不具备科学性、针对性。另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一些病毒、恶意软件数量也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系统管理工作的难度,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不能及时进行网络升级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不能及时地对网络技术进行更新,就会对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漏洞,就会被恶意病毒侵害,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
2.3 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电力调度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整个系统的管理水平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就现阶段来说,在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不能胜任相应的职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不能严格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出现一些突况,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地对网络系统进行排查,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运行。
3 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整个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网络结构不合理,因此积极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在实际的网络系统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其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及不可抗拒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工作人员首先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及时地对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设备的安全性能、布线的合理性等进行研究分析,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落实,能够实现电网的统一调配。在运行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相应的运行环境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如果湿度以及温度超过额定范围,就会出现短路现象,从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对机房的温度进行控制,做好机房降温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措施,及时对设备进行保护。另外,还要制定完善的防静电措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受到静电的影响。
3.2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首先应该积极对网络结构的复杂性进行分析,明确网络结构的构成以及细节,及时地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不断的进行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安全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组织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操作的意识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后,管理人员还应该积极从思想层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思想,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各个方面工作质量的控制,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3.3 完善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从法律以及技术两方面入手,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措施,保证措施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在电力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从网络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相应的管理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将相应的管理工作细化,落实到个人,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地落实到人,并且及时地进行处理,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另外,在管理措施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及时地和自身的情况进行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中存在的漏洞,加强管理机制的法律力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同r管理人员还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监测机制,采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及时地对各个工作环节的网络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防止一些木马、黑客等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从而能够保证电力自动化的安全运行。
3.4 制定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在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对设备、技术等进行管理,才能保证系统的运行。首先,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的各项性能都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对于其中一些存在问题的设备,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申请更换,保证设备可以正常使用,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其次,在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对系统进行检查,及时更新相应的内容,防止系统出现较大的漏洞,从而能够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最后,还要积极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管理,制定完善的操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
4 工作原则分析
4.1 整体性原则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的管理目的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受到一些非法攻击,保证电网信息的安全性。管理工作中,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安全监测、安全防护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措施,能够实现对网络系统的整体监控,如果受到恶意攻击,能够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够提高供电质量。
4.2 等级性原则
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等级管理制度,对相应的管理工作划分等级,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防护。实现等级制管理也从另一方面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保证良好的供电质量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保证了电网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是现阶段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电网运行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只有积极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措施制定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从网络结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遵循相应的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提高了电力调度系统的网络安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龙.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实现[J].机械管
理开发,2016,31(1).
[2] 殷玉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中
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
[3] u晓杰,常占新.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现实的
研究[J].电子制作,2014,(24).
[4] 唐琳,王瀚伦,王耀祖,等.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
络安全隐患及防止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6,
(8).
[5] 冯豆.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及相关问题阐述[J].
数字通信世界,2016,(6).
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国家政策强力推进了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加强集中了管理和集成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广泛展开,社会服务各领域信息化的应用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不断涌现,信息消费在扩大内需中作用逐渐凸显。展望第四季度,落实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的配套措施也将密集出台,信息化管理与运营体制将发生新的变化。
信息化与两化深度融合
2013年第三季度,国家密集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等促进信息消费、两化融合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文件,促使我国工业行业两化融合向更深度拓展。
在电子政务方面,201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取了18个省、59个市(县、区)作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试点。各部门、各系统逐渐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正在逐步建立中,同时“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国家标准的编制也将提上日程。
大型企业在完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基础上向产业链协同应用演进,目前中石油、中石化95%以上的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实现了电子采购,一汽等汽车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撑起了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制造和销售。
电子商务平台与ERP连接工业制造模式演进方向由大规模制造逐渐转向个性化定制、按需生产、众包模式。智慧工业园区正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同时工业云应用也在不断创新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模式。
与此同时,信息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国产信息终端崛起。目前,我国智能电视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70%,联想取代HTC成为安卓设备品牌第2名。第二,数据流量高速增长。据统计,1-8月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2202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和移动数据业务对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贡献分别为12.4%、69.2%。第三,信息服务增长明显。软件技术和服务消费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6月,电子商务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了15%。而随着4G牌照在第四季度的下发,又将会刺激新一轮的信息消费,运营商将继续加速4G网络建设。
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扭转低迷
在宏观经济弱势复苏的背景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全年以来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行业景气度日益提升,盈利能力也将继续改善,软件出口低迷局面也出现了转变。
产业发展态势稳中有落,行业利润持续回升。1-8月,全行业累计完成收入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较上年同期减小2.1个百分点。行业效益持续好转,实现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长25.5%,高出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
部分领域打破缓慢增长态势,产业服务化深入发展。受制造业回暖影响,嵌入式系统软件和IC设计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势头。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加快建设的推动下增势突出,增速高出全行业1.5个百分点。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则增长平稳。
软件出口低迷态势出现转变,嵌入式软件出口增势明显。我国软件出口告别上半年的低迷状况,增速出现回升态势。软件产业实现出口额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速高出上半年8.7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出口增势同比高出去年同期14.8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持续快速增长,中心城市继续引领产业发展。中西部地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增长缓中趋稳。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107亿元和742亿元,同比增长28.5%和25.2%,分别高出全国水平4.4和1.1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4550亿元和2018亿元,同比增长23.3%和24.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1和0.9个百分点。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继续引领产业发展。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达56.9%。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速分别达31.1%和2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和3.8个百分点,引领产业服务化发展。
信息安全压力日益增大
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权认为,三季度,我国信息安全在政策环境、基础网络安全保障、产业融合、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网络空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存在产业根基不牢、攻防能力不足、技术实力较弱等问题。在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的信息安全压力也日益增大。
我国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攻防能力不足。电力系统是我国网络防御做的最好的,但仍被入侵。美国发动的网络攻击,我国重要信息系统在分钟级内就会被攻破。在X86架构下,美国的攻击我国根本发现不了,“棱镜门”事件中暴露出的对我国的攻击事件,而我国根本没有发现。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网络空间部署正逐步加强。
产业根基不牢。我国大量核心技术产品信赖国外,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大量使用国外基础软件,西方国家便利用产业优势从事网络监控,我们的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产业实力差距巨大,技术产业的落后,国产化替代举步维艰,我国要实现自主可控任重道远。
技术实力较弱。由于缺乏自主技术体系,长期“跟随跑”战术已经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丧失了独立性,技术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拿来主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沦为代工厂。此外,新兴技术信息安全反应过慢。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追踪研究不力,盲目跟风,信息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各类网络犯罪技术也缺乏有效应对。
关注趋势旨在为大家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到风向标,并且启发思维。关注趋势的另一个收益是去衡量和知晓行业发展的阶段,随着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不断迈进,当下的我们已经走到了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时期。
聚焦自身
2014年是全面深化上海医改、促进内涵发展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上海卫生信息化建设更好地配合医改、配合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之年。因此,上海卫生信息化在完成既定规划建设任务同时,个人认为将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完善健康信息网建设同时,重点推进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上海健康信息网”已完成市区两级平台、医联扩容、对外门户和公共卫生相关业务内容建设。目前,健康档案数据库已建立3000万份动态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已采集近40亿条个人诊疗记录(截至2013年底),每天新增1600万条诊疗记录;在公共卫生领域,实现了五大疾病和死亡报告在试点区和市疾控中心的三级联动;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实现了全面的基层信息标准化改造;在医院体系,实现了医生工作站的全面覆盖。
2014年,为了配合《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会重点推进市区二级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通过从生产性应用系统直接采集数据,并加强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分析,逐步实现卫生全行业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促进管理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增强政府监管能力以及医改政策落实的导向力,使相关数据在支撑综合决策过程中,成为政府落实监管目标最直接、有效的作用力。
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在市区二级的整体架构下,通过整合市级健康网和区县卫生信息平台数据,全市将逐步形成互联互通的市区二级综合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公共监管,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优化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价与薪酬总额核定机制,以实现政府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实时监测、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目标。
2.在医院自评基础上,全面推进二级以上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工作。
经过多年应用探索,上海市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所有医疗机构已建成并已运行支撑开展电子病历应用的主要临床信息系统;通过各医疗机构自查,本市医疗机构已实现的业务信息系统功能与卫生部现制定的功能规范通过调研结果比对,符合率达到70%左右;电子医嘱功能已全部实现;90%以上机构已基本实现医疗信息数据上传(市级数据平台)和实现医疗安全提示。目前,我们正在建立并逐步完善市级医疗卫生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开发建立医疗质量监管系统、抗菌素合理应用监管系统、权威的集中式开放式医学知识库服务平台,更好地支持电子病历应用。
2014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将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标准的框架下,结合上海应用实践,开展上海地区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工作,“以评促建”,通过全面推动电子病历的应用,大幅提升医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并将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结果纳入对单位的年度考核指标之中。
3.在持续多年开展医院信息安全测评基础上,完成三级医疗机构、区县级区域平台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
2014年起,我们将在全面定级备案的基础上,完成三级医疗机构、区县级区域平台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并将是否按要求通过三级等保测评纳入对单位的年度考核指标之中。
4.在应用调研基础上,积极开展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应用的探索。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尽管医院信息化发展较快、应用较好、覆盖较全,但由于自主式、探索性发展的历史原因,缺少信息资源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尤其,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和区域医疗业务协同的需求,原有架构的不科学、不合理性逐步显现,生产性业务系统的数据颗粒度不细,数据项不全,系统间数据不一致,造成数据难以更好的利用,医院信息化进一步发展遇到了技术难题。
事实使大家认识到:原来的基础架构已不适应现在的应用需求,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已刻不容缓,这是提高医院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必经之路,必要任务;虽然市面上,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和产品,但对集成平台将实现的基本目标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这就是至少包括 “四大整合”(系统整合、数据整合、门户整合、资源整合);许多医院和开发商已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2014年我们将会组织力量在应用调研基础上,积极开展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应用的研究和探索,制定相关技术规范,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14年,我们医院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梳理医院各项统计查询指标,升级医院统一查询系统(类似BI的部分功能)。
其主要功能是:
・ 将医院所有的统计查询需求按照“收费”、“工作负荷”、“医疗质量”、“物资/药品消耗”、“医保”、“绩效”等大类别细化到每个统计点,每个统计点应当有固定的公式、文献或文件支撑。
・ 从统计指标库中抽出单个项目,进行各种组合,以满足医院不同部门及不同层级人员的对数据统计的需求。
・ 从工作数据库的“镜像”服务器上实时提取各项指标;月度、年度等指标从中间的数据仓库提取。
出发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了很多,每个系统都自带一部分统计查询功能。但是由于关注点不同,统计周期和细节的差异,从不同系统中出来的数据经常不一致。现有的查询系统也不能做到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的人员做出个性化的定制。该项目主要是为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管理人员及科室主任。
(2)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应用――即“掌上医院”。
主要功能是:以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主要为智能手机,支持iOS及Android操作系统)为载体的应用系统,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简化就医流程,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主要功能包括:预约挂号;取化验单;健康宣教;叫号查询;体检预约;医生在线以及面向医院管理层的医院运营信息的推送服务等。
出发点:“掌上医院”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中国智能手机(可上网)用户在2013年接近或超过5亿。随着3G乃至4G的发展,人们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方便地完成各种原来由计算机完成的任务。通过手机提供支持医疗相关服务是一种趋势(如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支付等)。该应用是医院扩大影响力和吸引、保留高端用户,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的重要手段。
(3)临床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探索性应用,临床科研数据集成平台(包含随访功能)。
医院建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集成了PACS、LIS、心电图、手术麻醉等各种临床辅助系统,但是临床数据的应用还未得到深入开展。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信息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014年,我们将从临床科研设计开始,规范临床数据的采集,提高临床数据质量,并通过随访形成闭环的临床科研数据,尝试为临床研究服务。
我院经过多年信息化基础工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从单一模式逐步向多元化模式转变。2014 年计划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的一系列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应用高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实现医院移动医疗。高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基于WAPI安全局域网组网技术,通过医疗智分零漫游解决方案,搭建覆盖医院全院的医护内网和公众服务外网,解决了目前医院无线局域网在多种复杂应用场景下面临的网络体验差的问题,能满足用户对无线局域网更大的带宽更高的稳定性等需求。
我院移动医疗涵盖了移动医生查房(移动医嘱、移动电子病历为核心)、移动护理(移动床旁系统)、移动影像、移动心电、移动物流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移动预约系统、移动急救系统、移动互联网等。移动医疗从移动床旁系统的精确采集数据开始,到集中平台应用,整个系统会使信息处理随医疗过程同步进行,并为医疗过程提供实时数据信息。移动医疗在临床中的作用是改善传统医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优化流程,更高效、更准确地处理病患。而对于医院内部,随着医院的管理升级的需要与技术的逐步成熟,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实时查看到科室的医疗质量、药品采购与跟踪、财务、人力、营销等多方面管理,实现移动办公。同时,在现有异源异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我院正在进行基于面向服务的开放架构,通过传统有线应用系统和移动医疗系统,构建以临床数据仓库为核心的大型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来自不同厂商的HIS、LIS、RIS、CIS、HRP等的数据整合、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临床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病历浏览器和医生门户实现全流程患者信息实时同步共享,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搭建起一个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安全性的基础平台架构。未来的移动医疗不仅仅局限于在医院内向患者提供服务,也将不断向院外延伸,使患者随时随地接受医疗咨询和服务,它将不断改变传统医疗服务的模式,带来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2014年医院主要是完成新建院区的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双活数据中心,实现新区和院本部的信息共享,同时完成数字认证工作;按照居民健康卡技术标准指导银医卡建设,完善现有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建设。这样做主要是贯彻执行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标准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标准,满足新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需要,节约人力、物力和管理成本。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快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需要。随着云南省居民健康卡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试点,2014年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信息化将从服务患者入手,在就诊流程上进行优化,为患者就诊提供满意的体验。2013年我院上线了ITIL服务管理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2014年我们将把ITIL进一步细化KPI考核机制,激励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013年我院的BI已初步建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014年我们将对BI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挖掘,使BI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我院已于2012年实现了全院WIFI无线覆盖,BYOD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它使得办公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给办公带来更好的体验。
2014年信息处将在广东省中医院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在强化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在提升医院核心能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等方面为医院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
1.进一步推动医院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发挥,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通过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名医工作室系统、数据挖掘系统、流派网站等的不断完善和推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2.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的监控,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
通过BI系统的不断深入,及时了解临床医疗中存在的风险和各医疗业务的运营情况。在各核心业务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完善非核心业务系统的整合,实现医院整体的信息融合。
3.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利用精益管理的手段和PDCA等方法,不断发掘服务的改善点,通过自助收费、检查体验结果短信平台、无线查房和无线护理等系统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快患者的就诊流程,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
4.利用信息系统,不断推进医院科研的发展。
通过完善临床一体化系统、慢病管理系统的不断深入,加强信息化对医院科研的支撑力度。通过数据挖掘队伍、大数据研究和分析队伍的建设,为医院存储研究和分析的力量。
5.不断完善信息系统软件架构和硬件架构,保障医院信息安全。
在完成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的基础上,对现有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架构进行调整,从数据安全和系统运维安全上进一步强化,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在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扩大对外的数据交互,实现与协作医院、区域平台的数据对接,支撑医院的业务扩展。
热议行业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都会是2014年医疗行业的热点。医疗行业经历了近20年的信息化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这近20年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挖掘,将会是未来几年的热点。云时代的到来,虚拟化是必然的趋势,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后还会有哪些虚拟化出现?医疗行业的物联网几年来一直是探索的方向,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未来的医疗将向家庭发展,信息化将会为我们未来的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撑。3D打印已经出现很多年了,2014年人体器官的3D打印将会越来越多。
在政策推动下,医院集团化管理方面会在2014年快速发展,以往提的双向转诊,大多情况是转上来容易,转回去难,随着医联体、集团化的快速推进,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悄然来临,医疗行业的数据利用时代也开始走进了春天,过去的两年里,很多医院通过利用BI工具进行的数据展现,对医院的管理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但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新的一年里,随着观念的更新,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数据利用在医院里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一旦医院和公司在建立数据模型的人员方面有所突破,管理方面的分析便会越来越精细、临床的挖掘也会越来越深入。
移动医疗相关系统全面铺开。这两年很多医院已经开始试点移动医疗,2014年应该是移动查房、无线护理等系统全面铺开的起始年,随着医护人员对移动技术的熟练使用,对移动医疗技术的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移动医疗技术的需求驱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移动医疗技术将做到随时随地,医生将能够通过手机网络随时随地查看患者信息,上级医生能够通过网络随时了解患者病情,指导下级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图像融合技术开始进入。随着影像类检查设备的不断增多,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往往是通过多种检查取得的,因此。通过对某一部位多幅源影像信息的有机融合,以获得对某部位更准确、更全面和更可靠的诊断的技术2014年将会加入医院信息系统行列,未来几年将会得到更好的普及与发展。
我认为2014年的行业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数据,且主要是大数据的利用。医疗系统与管理相关的大数据与其它行业区别不大。因此在国家或地区层面的医疗管理、医保政策或者是传染病监测等领域应当有所突破。但是涉及临床信息的大数据与普通意义上的大数据有很大不同。循证医学要求的高质量数据的粒度非常细,可以说是信息量密集的大数据领域,单纯靠通用的大数据分析手段力不从心。
单个医院内部的BI(Business Intelligence)系统。因为大多数医院还是希望通过信息系统掌握医院的运营,提高医院管理决策水平。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比较成熟”的BI产品,但是说到底,BI是管理的变革。如果上BI,医院的管理层需要首先做好对医院管理进行改革的思想准备。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及数据安全。随着医联体和区域医疗的发展,对于医联体内部以及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有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以及病历记录的需求。同时数据的安全和授权访问会成为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多种医保体系的归并与统一。
2014年在政策的推动下会得到快速发展的有: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在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的推动下);医保系统实时结算(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厅/局以及社保中心的推动下);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正规化(在国家药监局评审中心的推动下)。
从新技术的应用方面,2014年热点主要集中在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方面。有些技术已出现几年了,现在到了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程度,如虚拟化、云计算等;有些技术在医疗行业也可以明显看到应用扩大的趋势,如大数据和物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等;有些技术可能在未来会在医疗行业有大的发展,如3D打印等。
从整体医疗行业的需求来看,数据的跨部门、跨地域交互与共享将是整合行业的热点。这里面涉及的具体内容也将会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数据交互标准、安全、隐私保护等。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国各医疗机构信息化的现状,2014年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1.标准化方面的建设,如数据交互标准等;
2.信息化相关的规范和制度方面,如数据交互制度等;
3.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方面的建设;
4.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健康咨询等方面将会快速发展;
5.药品管理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