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铁路交通概论

铁路交通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铁路交通概论

铁路交通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 铁路 换乘衔接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ilwa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ffic,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constantly adjust and perfect; Railway transport and urban rail traffic between the transfer to be more important, both as 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 important node, the change to the integration of convenience directly affect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railway and rail transit hubs layout and forms of the two aspects of suitability for further analysis.

Keywords: urban rail railway change to join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研究对于提高一个城市的综合运输水平十分重要。作为乘客换乘的重要场所,换乘枢纽布置的好坏对城市发展,市民出行将产生重大影响。合理的换乘系统能保障居民出行的畅通和快捷,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方便与舒适的环境。目前而言,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起步比较晚,在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面的研究更显不够,加上交通运营和管理上的各自为政,换乘衔接因素考虑也不够,因此对这方面研究的必要性就更加迫切了。

一、换乘枢纽的布置形式研究

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方式进行换乘衔接时,可以考虑把城市轨道交通直接延伸到铁路系统的付费区内(需购票后方可进入区域),这样对衔接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由于这两种交通系统在管理体制和票务系统上独立性强,差异大;所以,近期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不大。但是受此启发,我们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到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或非付费区,通过这种形式与铁路衔接。

1.铁路运输与轨道交通布置衔接形式

按照衔接接入处位置不同划分,衔接形式有如下几种:

(1)在铁路“既有线内”衔接。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至既有铁路客运枢纽内部与其衔接,铁路客运枢纽内部包括客运站站前广场和非付费区,不能延伸到铁路站台;由于铁路站台处没有设置购票、候车、检票等配套设施,无法实现直接换乘上车所需的手续。这种衔接方式主要适用于铁路枢纽内部功能完善,枢纽规模相当大的情况,如北京南站,上海虹桥车站等。通过合理利用既有铁路枢纽,可以做到满足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合理衔接要求,提高换乘效率,同时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线路交叉点”衔接。

这种接驳方式适用于城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由于城郊铁路的特点是站距大、运量大、速度快;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路网密集度高、可达性强以及与常规公交换乘方便等特性,致使两者成为连接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区域通工具。城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不同性质的轨道交通系统,两者所服务的乘客群体和区域都有所不同,所以在线网布置上,要有所侧重。城郊铁路虽然多半线路开行在城市之间,但在市区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有多个交汇处,在这些交汇处设置联合换乘枢纽来完成二者的合理衔接,这种衔接方式在市区内部换乘点会很多,更方便于乘客的出行与转乘,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换乘衔接方式。

(3)“共线运行”衔接。就是铁路列车直接运行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二者同线运行,在某区段内进行转乘。这种衔接方式主要适用于“公交化”开行的铁路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在国外,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市郊连接的轨道交通线和日本京都线都采用了共线衔接形式;在国内,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采用共线运营;在共线车站多、车站配线简单、行车间隔小的条件下进行共线运营换乘,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网络中已受到重视。

二、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匹配度分析

运能衔接是换乘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换乘系统的衔接效率,关系到乘客的滞留或运能浪费;铁路运输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极佳的运输能力匹配,可以达到运力均衡。运能匹配度是用来衡量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内运能的协调性和供需平衡状况。

1.铁路运输到达换乘客流量

铁路客运站到达的乘客量是一个随机数,在不同时间、不同车站的数量都是不同且时刻变化的,本文中的下车客流量只考虑铁路列车在一天中某个时段密集到达时的客流量。铁路运输到达换乘客流量可用下式表示:

(1.1)

式中:― 换乘站到发线数量;

― 列车(终到和途经)密集到达的持续时间,min;

― 铁路列车密集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min;

― 一列列车平均乘客人数,人/趟;

― 终到列车到达时的满载率,%;

― 到达列车中终到列车的比例,%;

― 每趟途经列车的平均下车乘客数;

2.运能匹配度计算:

运能匹配度指标公式如下:

(1.2)

其中:

(1.3)

式中:― 城市中其他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人/min);

― 轨道交通占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比例;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来匹配度,其匹配度的意义见表1.1所示:

匹配度 差 比较差 一般 比较好 好

Y范围 大于1.10或

0―0.37 1.01―1.10或0.38―0.53 0.96―1.00或0.54―0.69 0.91―0.95或

0.7―0.85 0.86―0.90

表1.1运能匹配度指标值

运能匹配度指标是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客运供求关系的表征,反应衔接的协调状况。较为理想的运能匹配度应是Y≤1,则衔接状况良好。当Y>1时,衔接的协调性差。这时,需采取在客运高峰时段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班次,缩短发车间隔,调集应急车辆等措施,暂时提高运输能力,以恢复两者衔接的协调性。

三、结语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问题,涉及的影响因素多,且各因素之间关联性强;但还有一些影响因素未深入研究,比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服务功能方面的运用,对换乘枢纽站向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发展会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有效地提高客流换乘水平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劲松,李旭宏,朱彦东. 综合交通运输区域内部交通组织研究[J]. 山西:山西建筑,2007

(2)林世生.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探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

(3)连义平. 综合交通运输概论[J].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郭峰.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换乘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

铁路交通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系统;铁路行车;安全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条件

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单独的从车辆方面考虑或单独从线路路方面考虑都是片面的,仅仅依靠他们不能够经济、高效地解决交通拥挤和交通安全方面问题,所以要把人、车、路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指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和通信等)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应用于地面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系统。

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试验和应用电子技术来改善交通情况,对交通进行管理,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利用电子计算机对路口信号灯进行协调控制、但这并不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想要实现智能运输系统要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完整的和实时的对道路上的交通信息以及与交通相关信息进行采集。

可以作到实时和高效的交换交通的参与者、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道路管理设施之间的信息。

交通管理中心、用户终端装备有按照智能化系统的思想研制开发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整个系统应该是按照智能化系统和面向知识信息处理而构成的。

二、智能交通系统相比于传统运输系统的优势

传统运输系统的交通控制和管理的基本思想:

假设每一个人即每一个交通的参与者(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等)都是理性的,都不做任何违反交通规则的行动,在交通规则的指导下运动,规则引导他们这样做的话他们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时间、费用、安全)。

交通的管理者将交通系统假设某种物理系统模型:它的输入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然后利用经典数学的方法(微积分和概率论)来求解这个系统的最优解,即为引导交通参与者获得最大利益的交通规则。但是前提条件是是交通的参与者必须按照交通管理者的假定去做,这种假定通常是认为每个人都理性的基础上做出的。在这个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里管理者是主动的,而交通参与者是被动的,各种交通工程设施是迫使使用者这样做或不那样做,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们在心理上的某些其他因素。

智能运输系统更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交通系统带有太多的社会性与人为性,它不是努力将交通系统描述成某种模型,而是向道路的使用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让道路使用者从给出的信息中得出不同的方案,然后选择自己所认同的那一种,以诱导为主,而不是以强迫为主,使人们的出行得到最大的满足。

三、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对于运输而言,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铁路运输中尤其重要。因为铁路运输的运量大,使得每一个细微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灾难,所以铁路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铁路工作人员放在首要位置的关键问题。

铁路运输保证着国家重点物资、重要工程建设、重大科研基地及军事运输的需求,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以及实现经济利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外,现在多种运输方式竞争激烈,安全迅速的运送旅客和货物是增强铁路运输竞争力的关键。

要想实现安全运输,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从意识上进行不断的强化,必须提高铁路工作人员和每一个旅客的安全意识,只有大家都发自内心的重视安全,想到危害的严重性,那么事故率能够降低。其次,行动上也不能落后,不能只是空喊口号,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每一个旅客遵守安全规定的行为才是铁路安全的关键。只有把握好铁路运输安全的大方向,才能切实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如今铁路的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铁路安全管理,加强铁路安全的宣传力度,切实保障铁路行车的安全。

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对铁路行车安全的意义

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实现铁路交通系统高效、安全、舒适的目标,就离不开高可靠、高有效性综合信息系统的支持,所以发展铁路智能交通系统是在不断提高速度的铁路运输下要保证行车安全势不可挡的趋势。

所谓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就是集成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控制与系统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等,以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为基础,通过高效利用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所有空间、时间、移动、固定和人力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保障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目的新一代铁路运输系统。

例如,卫星导航在运输系统中的运用。在铁路运输领域,通过安装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极大缩短列车车站间隔时间、缩短区间追踪运行间隔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卫星导航系统将提供高可靠、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实现传统调度向智能交通管理的转型。

此外,我国是一个铁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我国铁路线遍布全国各地,山区、高原、盆地等灾害分布广泛,情节严重,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对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动了智能铁路交通系统(RITS)的发展,主要应用于铁路桥梁垮塌与落石的监测预警。我国铁路运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灾害预测系统采用科学的预测手段,搜集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数据,对洪水、地震等灾害进行预测,采取相应的灾害报警并制定灾害下的行车规则,使有可能的自然灾害铁路事故防患于未然。灾害检测系统直接检测那些落石、塌方、桥梁冲毁等灾害,使运行中的列车及时停车,并将信息传给有关部门,对相应区间进行封锁、施工等。另外,关于平交道口的安全防护系统,主要采用站内道口监控系统和道口障碍物检测装置来保证平交道口的安全。

五、总结

在我国,铁路运输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由于各种新机器新设备不断引进,我国铁路运输迅速发展。很多的设备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他们的技术过硬。同时也要求他们做事认真严谨。这样就要求铁路工作人员不断的提高自己。智能交通系统在铁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兆升.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5.

[2] 贾利民,李平.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杨兆升.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08.

[4] 姜爱林. 何谓信息化 [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3.

铁路交通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铁路 专用通信实训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79-02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发展,铁路通信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设备在不断更新。而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应用,铁路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逐渐凸显。为了应对铁路的大发展及铁路设备升级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全国原有的铁路院校积极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构、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提前谋划,及早准备,以抢占先机。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深厚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为广西铁路建设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类专业实力最强的高职学院,为铁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8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全国30余家铁路局、工程局以及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广梅汕铁路总公司等地方铁路公司合作展开人才订单培养。

铁路通信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除了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等的调整与改革,相应的实验教学、实践环节等也必须与之相一致,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目标,并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品牌与特色。但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自1998年调整培养人才方案方向后,就没有铁路设备的引进,为了适应铁路通信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很有必要加强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基地建设,为柳州和广西乃至全国培养铁路专用通信用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就业需要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铁路、轨道交通运输等特色专业人才的职业院校,是西南区域唯一一所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校培养的学生很多就业于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大多为铁路局、工程局以及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系统。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建设一套铁路通信实训系统十分必要。通过铁路通信实训平台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铁路通信的原理、业务流程、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等,有利于自己就业。

(二)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

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且发展迅猛的学科,实践环节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来说,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教学实验、软硬件设计与开发实践,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沿热点。

(三)优化现有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

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投入较多资金建设了固网实验室和移动通信实验室,包括光传输实验平台、程控交换实验平台、三网融合实验平台及GSM无线、3G无线实验室等,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原有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建设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以改善铁路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环境,整合现有实验设备资源,优化组合和充分共享,实施实验室时间上的真正开放和实验内容(项目)的真正开放,全面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目标和内容

(一)整体建设目标

按照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应把铁道通信实验室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该实训室应满足开放性实验室要求,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保障和设备支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出“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善应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通信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为出发点,依托现有的教学及实验实训设备,构建通信技术综合实践平台,从而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建设内容

第一,根据铁路信息化规划和新业务要求,按照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原则,对现有的实验实训室设备进行优化综合,建立一个综合数据通信网;第二,完善接入网系统;第三,建立一个与铁路系统相同的供行车调度员与其所管辖的指挥区段内各车站值班员之间进行业务联系的数字化与业务综合化的专用调度通信系统;第四,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铁路无线列调系统;第五,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GSM-R移动通信网;第六,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会议视频系统;第七,预留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第八,预留建立一个供教学使用的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第九;配备完善的实验实训仪表,供教学使用;第十,配备完善的指导资料及实验教材,供教学使用。

三、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思路与措施

(一)建设基本思路

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通信段合作,企业在建设的技术上提出要求、提供部分设备,以学院通信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作为基础,建设成具有企业参与、最具行业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兼顾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的铁路专用通信高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满足学院教学的同时为铁路通信、地铁通信部门、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员工以及社会下岗职工在就业提供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利用先进的铁路专用通信设备、设施为南宁铁路局在广西境内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用线的通信系统集成、调试、故障分析提供试验手段;为列控关键技术应用提供试验验证环境。以综合数据通信网作为基本平台作为网关,引入铁路专用通信设备,建成具有综合数据通信网、数字化与业务综合化的调度通信系统、无线列调系统、GSM-R移动通信网、会议视频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教学实验实训系统。

(二)建设措施

第一,整个实训平台规划建设周期2013年1月~2014年8月,学院投入设备采购资金500万。到2014年秋季入学完成铁路专用通信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为广西地区培养中、高级铁路专用通信技能人才,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第二,为保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包括教务处、设备处、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和信息工程系等系部在内的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予以保证。

四、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建设的预期效果

(一)对实践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专业培训,可以提高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将课本上的基本理论与当今广泛应用的专业技术、前沿技术接轨,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工程实践,从而成为通、专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目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工程、通信等部分专业课程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保障,缺少团队合作素质培养,不仅难以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主动创新的精神,铁路专用通信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而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建设就是更多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

3.深入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能力。铁路专用通信技术是一门实践技术,校企合作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学习,通过铁路专用通信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了解、接触到最新的知识、技术,活跃学习气氛,开阔学生的眼界,刺激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就业率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当中,真正掌握好企业所需的各种本领,为就业打好基础。

(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1.目前铁路通信行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的通信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量很大,有巨大的缺口。通过铁路专用通信实训平台的专业培训,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自己可凭借着良好的技术条件在就业市场中取得优势。

2.高校的投资能够得到较好的回报,实验中心的运作能够步入良性循环;因为实验室是基于开放平台的,提供硬件、软件的接口,学院还可基于此实训平台开展一些软件、应用、实验、开发、认证、培训等的增值服务。

3.使实验室成为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演示平台、实训基地,向当地社会提供技术交流、课题研究支撑,成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的龙头。

【参考文献】

[1]及德增.现代通信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2]刘功民.通信线路[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3]李旭.铁路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4]黄欣萍.列车无线调度通信[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5]蓝茜英.铁路专用通信[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6]王.数字调度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1

铁路交通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户外运动 市场环境 公共政策

前言

随着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的开展,户外运动市场也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尤其是近几年,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户外运动市场进行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把握机会和有效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一、户外运动市场环境概述

每个经济体都是和总体环境的某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将这部分环境称为相关环境。市场环境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约束条件。相关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在一定时期内,不断调整自身行为来适应环境的经济个体将取得成功。通过对环境的认识和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做出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市场经济个体才能发展自身。对户外运动市场环境的分析和预测,是了解和发展市场的前提。市场环境分析是户外运动市场企业营销的立足点,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在一定时间的政治经济任务,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户外运动市场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市场环境本土的地理及经济环境外,经济、交通、公共政策也是户外运动发展的大环境。

二、地理环境

户外运动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户外运动的某些项目必须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才能进行。河北省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山地、丘陵、森林和山间盆地区4种地貌类型纵横交错,2000米左右的山有数十座,其中小五台山高达2882米,为全省最高峰。山地面积902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1%。复杂多样的地貌,遍及全省的旅游风景区,完全能满足每年“五一”、“十一”的长假出游,更可以进行时间较长、距离较远的徒步穿越。而且各山地资源的地理结构多样,能进行溯溪、探洞、速降、攀岩等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

河北省境内山水、丘陵、森林、草地众多,是开展徒步穿越、定向越野的理想场所。徒步穿越是指在徒步区域里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点到终点的穿越里程,中间可能要跨越山岭、丛林、溪流、峡谷等地貌的一种户外活动。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定向运动通常设在地形多样的地域例如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

野外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集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外生存于一体。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不光本省户外爱好者进行各种徒步穿越活动,还有很多外省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到河北进行穿越活动,如河北邢台的天河山就是是河北省以及京津地区户外爱好者常去的一个穿越景点。总之,河北丰富的地形资源为户外运动提供了有利的开展条件。

三、经济环境

据国际经济统计资料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改革开发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到2007年,河北省人均GDP就己经达到的约2190美元,居民普遍有国内旅游的动机,为体闲旅游消费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显然从需求方面为休闲旅游消费,特别是长假旅游休闲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2000年“十一”长假全国出游5500万人次和广义收入220亿元人民币计算,平均消费水平为400元/人。如果再以户均3人估算,则黄金周户平均旅游休闲消费支出已达到1170元~1200元之间。同时人们旅游休闲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是需要单纯的观光旅游休闲,而是带有娱乐、体验和文化交流的旅游休闲活动。户外运动以其作用于人们的心理、生理、精神、文化等的多种功能而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目前,由于社会整体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很不确定,但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个人预期消费开支都将大幅提高,对多数人来说,目前手里的真正闲钱并不太多,户外运动消费也是平常压低消费的一种释放和转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即期有效需求的正常形成,但是,从城镇居民收入基础水平角度看,长假休闲消费热潮的出现和户外运动的兴起既非暂时也非偶然,显然,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全面加速己为时不远。

四、交通环境

随着经济的增长,各项公共事业基础设施也随之增加,对户外运动影响较多的有是交通的发展程度。随着1978年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加速发展以来,交通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注意到公路网和铁路交通的增加和扩大,以及航空交通的迅猛发展。铁路网的总长度1978年为4.86万公里,2005年为7.5万公里。铁路网平均以每年0.9%的速度扩展。随着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中国铁路网对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发展产生越来越积极的影响,铁路网把重要的旅游休闲和户外运动需求地同开展地点联系起来了。河北省是铁路公路的重大枢纽,京沪、京广、青藏、石太、大秦等铁路纵横交错;2000年的时候,河北省高速公路里程就已经突破1480公里,排全国第二,经过近10年的发展,河北省高速公路网已经遍布全省,连接周边,与省道、国道形成巨大运力的公路网,现代化的公路网连通了省内所有旅游景区和户外动场所。空中交通的基础设施发展迅猛。石家庄国际机场拥有通向全国的航班,航空与公路、铁路网的紧密结合可以随时随地的以任何方式到达目的地。交通大发展大大促进了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发展,消费者不需要舟车劳顿,就可以去较远的地方体验登山以及其它运动。所有这一切对于发展户外运动有着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省户外运动市场的大环境已经初步成熟,近几年,河北省也制定了很多相关公共政策来鼓励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河北省户外运动市场定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梦:户外运动产品市场发展现状与对策[N].中国旅游报,2005,02,(07):014

铁路交通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技术 培养方案 调研报告

中图分陈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80-01

电气化铁道技术是指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运营、维护和施工技术。电力牵引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诸多优越性,被国家确定为轨道交通牵引动力的技术发展方向。

1 调研目的

为了紧跟电气化铁道技术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高端技术岗位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深入企业了解当地电气化铁道技术发展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学历情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企业对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确定提供基础素材,为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建设、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市场检验标准。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内容及质量。

2 调研方法及内容

为了使调研结果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采样时将调研对象按行业、企业特点分为三大类,即铁路企业、地铁企业、轻轨企业。本次专业调研采用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主要与企业的主管领导、人事管理部门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和步骤,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发展前景,二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三是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就业岗位。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及发展前景

为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铁道部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建设规划目标确定为12万公里,客运专线1.6万公里,电气化铁路7.2万公里。截至2012年底,沈阳铁路局现有54座牵引变电所,7座开闭所、40座分区所、32座AT所,接触网8738.312条公里。电气化铁道除了在铁路干线上应用以外,在城市交通运输包括地铁、轻轨、单轨、干线、工矿运输等方面也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沈阳已建成2条地铁线路,大连、长春、哈尔滨的地铁线路也在建设中。

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为铁路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和机会,高职院校担负着为铁路行业和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3.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高铁作为高技术、高科技的产物,它的架设和使用需要大量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由于专业性较强,高等人才比较匮乏。按照我国平均每公里铁路需要维护人员20人的标准,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仅维护就需要26360名专业人员。铁路行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约占62%。按照人保部的要求,“十五”末期这个比例就该达到70%。在“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约为36万人,缺口达14万人,

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服务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共识。到2015年前规划建设70条城市轨道线路,总投资逾8000亿元。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全国范围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员的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态势,以沈阳地铁为例,一号线正常运营每公里要配备60至80名工作人员,全线28公里总人数为2200多人,到远期2020年,沈阳地铁运营里程将达210公里,届时将直接带动近1.7万人就业。

3.3 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主要岗位主要是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工、维修电工等岗位,可拓展的主要岗位为技师、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供电调度员、供电安全监察;车间、部门管理岗位。

接触网工主要承担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设备安装、日常检修、故障分析处理、施工等工作。变电所值班员主要承担变电所设备的巡视、变电所设备的操作、防火防爆急救处理、变电所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工作。变电检修工主要承担变电设备检修、小修、大修工作。电气试验工主要承担电气交接试验、电气预防性试验、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试验设备维修保养等工作。维修电工主要承担电气控制电路安装、检修、低压电器设备故障处理、防火防爆防雷急救处理。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具备钳工、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规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接触网运行检修与施工能力及故障处理能力;变配电所值班、运行与检修能力及故障处理能力;电气设备的试验能力;工厂企业电气设备及电力系统线路的安装与维修能力;牵引供电系统调度管理能力。

4 结论及建议

4.1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可知,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业主要面向电气化铁道、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工矿企业的供电领域运营、施工与管理第一线岗位群,培养掌握牵引供电系统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从业素养,胜任接触网运行与施工、变配电所运行检修及电气设备试验、工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4.2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构建基于电气化铁道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

1.专业群技术平台

以培养岗位群所需共性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基础进行构建,主要由机电类的基础课程组成,包括机械识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铁道概论、PLC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等。

2.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核心岗位为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工、维修电工。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立足职业岗位要求,通过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合理归并工作过程中比较接近的工作领域设置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开发项目课程。专业项目课程包括: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运行维修与施工、牵引变配电所运营与维护、高电压设备测试、电力监控等。全部为专业核心课程。

4.3 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例如,变电检修--变配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检修--接触网运行检修与施工;高压设备试验--高电压设备测试;变电所值班--电力监控。

4.4 对专业师资配置的建议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建立1:1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完成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

4.5 对专业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按照 “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设教学型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

周艳秋,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铁道工程系供电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参考文献

[1] 张桂花,童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