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管理定义

科学管理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管理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管理定义

科学管理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定河流域;现状;科学管理

1 无定河流域的现状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位于北方,跨的省份较多,由于黄河中流流经支离破碎、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过大,导致植被面积过少,黄河所流经的区域泥土会随着水流往下游流走,特别是夏季一遇到暴雨大量的泥沙和雨水会一起汇入黄河,所以流经的地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无定河属于陕西省的北部,位于黄河中游,黄河中下游的水土流失历来十分严重,所以无定河流域目前的最基本问题就是水土流失问题,且无定河所流经的十一个县全是水土流失重点县,在全国都受到了重视,相关工作人员也一直致力于对水土流失的防护和治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天气问题愈演愈烈,暴风雨、洪涝等都对该流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且当地人民大量开荒种地,破坏植被,导致沙尘暴天气和雾霾天气更加频繁,每年流域的含沙量有增无减;第二个问题就是水资源不足,夏季是雨季,降水量较大,但是由于河流含沙量大,雨水流入河床很高的河里就会顺着河流流向下游,大部分是无法储存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无定河流域的经济状况较差,是陕西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县,所以资金问题、工程建设问题都比较欠缺。由于从古代开始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就已经存在并逐渐加剧,所以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刻不容缓,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逐渐开始实行一些保护措施,缓解了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对水利工程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影响。由于天气的不确定性,使得无定河流域干旱、洪涝、沙尘暴、凌汛十分频繁,同时空气质量,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人民种植农产品的收成还要依靠天气情况来决定,收成起伏波动过大,人民生活问题堪忧,所以无定河现状比较严重,必须马上实施治理方案,才能缓解并治理水土流失情况。

2 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策略

2.1 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比较复杂,包含的不只是植被覆盖率问题,也包含着土质问题和河床问题等多个方面,而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一是植树种林,退耕还林还牧,无定河流域属于北方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在陡坡上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同时当地人均面积大,可以发展牧业,动物吃草会排便,增加土壤肥沃度,也可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二是修筑梯田,由于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叉地域,所以可以在斜坡上修筑梯田,固定泥沙,减少泥沙流入河流,打坝淤地也是同样的作用,增加土壤肥沃度,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和粮食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上游修建水库,控制无定河流域的流水量,特别是夏季当雨季来临,降水量明显增大,对河流两岸的泥土造成冲刷,且带走泥沙,同时当地部分地区种植水稻,春季正是水稻需要水的时候,而春季也是北方的旱季,所以修建水库既可以缓解旱涝,也可以减少夏季无定河流域的水域面积,减少泥沙量,对下游的治理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完善水利枢纽建设,也可以起到防洪、发电、灌溉、防淤、养殖、旅游、防凌等综合效益,为当地居民带来收入。

2.2 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当地的水源主要是以降水的方式获得,当地位于暖温带地区,热量充足大致是3400至4500,且以旱地为主,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是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降水量较少,虽然黄河流量大,但是从上游流经无定河流域时,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工业废水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地表水容易下渗,最后到达无定河流域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所以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十分明显。

对于如何改善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在当地修建水库,进行水利枢纽建设,既利己又利民,在洪涝时期既可以防洪又可以储存水资源,以备旱涝或者春季农业用水之需,同时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缓解电力问题,养殖鱼类等动物也可以增加居民收入;第二个就是对污水的治理,污水问题不只是在当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十分严重,工业用水量比较庞大,工业工厂可以引进先进技术来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尽量建立用水少的企业,比如服装加工厂,机械制造厂等,同时建造污水处理加工厂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依然可以使用,也对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污水没有排入河流或者其他地方,从而没有渗入地下,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这项措施是可以考虑采纳的;第三个就是当地政府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政策,宣传节约用水方针,提倡合理用水,政府可以引进先进技术来合理开发水资源,同时严厉打击超标工厂,控制工厂用水量,同时监管工厂污水治理力度,从多个方面来减少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第四个就是开源,可以修建一些工程把外流域的水资源引入无定河流域,以此来增加当地含水量,比如我国水利工程上的引黄入晋工程就是同样的道理,无定河可以把泾河或者渭河的河流水引进本地,来对本地水资源进行分配,合理进行规划开发。

2.3 无定河流域经济问题

无定河流域流经面积较大,但普遍经济能力较差,是陕西比较落后贫穷的地方,当地环境问题堪忧,但是经济问题也不容小觑,所以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人民在治理无定河流域的同时,也在加强着当地经济建设,只有资金到位了,那么人才、技术才能紧随其后,当地才能更好的进行无定河流域的治理。当地经济发展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开发,当地煤炭资源较丰富,政府和企业可以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以此来取得收益,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节制有计划的开发,煤田开采后要及时填上,避免地表塌陷,由于当地的交通较便利,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为其提供了保障;第二,当地地广人稀,人民可以退耕还林还牧,增加植被面积的同时也可以发展养殖业,以此来促进当地人均收入,将动物的皮毛、乳、肉等均可以加工成产品,进行商业活动。

3 结束语

无定河流域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比较区域化的,是当地特有的,所以在治理问题上面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进行管理。水土流失问题历来都是黄河治理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治理也成了科学家即有关工作人员所研究讨论的重要话题,同时无定河流域除了水土流失问题也依然存在着水资源不足、经济发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一个区域的管理问题不是一两个小措施可以解决的,所需要的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研究讨论出来的符合当地具体情况的管理方案,所以无定河流域的管理问题还需要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的方案来进行根治,文章就该流域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讨论探索,该流域的管理问题依然深远。

参考文献

[1]代锋刚,蔡焕杰,孟毅,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模式研究――以韭园沟示范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5(3).

科学管理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定义;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2-0074-03

一、管理的定义

自从管理一词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中外几乎每一个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作出一番描述和概括,管理的定义很多,下文择要简述。

(一)外国管理专家学者的定义

被称为“科学管理理论之父”的泰勒认为,管理是“确切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去完成它”(1911)。

被称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给出的管理定义是,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916)。

玛丽·帕克·福莱特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1942)。

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决策(1960)。在西蒙看来,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是在面对现实和未来、面对环境与工作时人们要不断地做出决策,从而使组织得以不断地运行下去,达到实现人们既定目标的要求。

小詹姆斯·H·唐纳利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1978)。

费里蒙特·E·卡斯特提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过程(1979)。

哈罗德·孔茨指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1993)。

斯蒂芬·P·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切实有效地完成活动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活动,又要讲究效率,即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既定的产出(1996)。

沃伦·R·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阿特纳把管理者定义为,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在此基础上,他们把管理定义为,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定并达到目标的活动(1997)。

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对管理的定义是,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1998)。

理查德·L·达夫特和多萝西·马西克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management)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资源,以有效益和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2009)。该定义中有两个要点:(1)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2)以有效益和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技能来履行这些职能。

(二)中国管理专家学者的定义

在杨文士和张雁主编的教材中,管理被定义为“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1994)。

在徐国华等编著的《管理学》教材中,管理被定义为,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个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1998)。

在芮明杰主编的《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中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1999)。

周三多等学者认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1999)

林根祥在其主编的《管理学基础》中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通过协调组织内外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达到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2006)。

姚丽娜在其主编的《管理学教程》中认为,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某些人,通过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运用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从而使他人与自己共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007)。

陶学荣等认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对组织的有限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配置,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2007)。

杨孝海主编的《管理学》中,认为管理是指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的过程(2008)。

李永平在其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出,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009)。

焦强、罗哲等认为,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活动来集合和协调组织内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的过程(2009)。

于本海在其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将管理定义为,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转换,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2009)。

在余仰涛、友主编的《管理学实务概论》中将管理定义为,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2009)。

在廖建桥主编的《管理学》书中认为,管理是对一个组织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的过程(2010)。

二、管理定义的分析

(一)管理到底是什么

管理是什么,是一个过程、一项活动、一个艺术还是其他?这是管理定义的核心问题。通过收集到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管理所做的24个定义统计可见(见表1),中外专家学者越来越达成共识:管理是一个过程。在24个定义中有14个将其定义为“过程”,无论是国外专家学者还是国内专家学者将管理定义为“过程”都是最多的。这也与实情相符,我们说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指管理从起因到结果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蕴含了管理的规律,它提供了管理各职能间的逻辑关系,并把管理的内容、目的和方法演绎出来。

(二)管理定义包含的要素

一个定义应包括什么人在什么范围内运用什么职能达成什么目标等要素。据此统计中外管理学者对管理的定义(见表2),发现管理定义中包含最多的要素依次是职能、目标和资源。在国外管理定义中包含“范围”要素的最少;在中国管理定义中,包含“主体”要素的最少。有的定义包含五大全部要素[14],有的定义只包含1个因素,但是发展的趋势是管理的定义包含4~5个要素,甚至更多。

(三)对管理进行定义的方法

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下定义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形象直观描述法,一种是采用“属概念+种差”的逻辑方法,即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他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例如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对管理的定义中,“过程”是邻近属概念。“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是管理和其他过程的本质差别,即种差。 第一种定义方法有助于人们直观地认识什么叫管理,但是却不能揭示管理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因为人们对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的分类和归纳的方法不同,使得人们对管理应包括哪些内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歧,也使人们对什么是管理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看法。而第二种定义方法即“属概念+种差”的方法,是逻辑学上给被定义概念下定义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揭示了管理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把管理与人类的其他活动过程区分开来。据此统计,发现中外管理学者大都倾向于用“属概念+种差”的逻辑方法给管理下定义。

三、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管理定义受人的认知差别的影响,即使是管理学家,他们每一个人对管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同时管理还受时代管理实践的制约,管理定义不能超越时代需要,脱离管理实践而进行。管理的定义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这个发展中“管理是一个过程”,对比中外管理专家学者基本达成一致。后来的管理学家从时代新发展出发,重点关注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其他一些重要管理职能,因此管理定义包含的因素会更加全面,会更多地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进行定义。总之,管理定义的多样化既反映了人们所处时代管理实践、认识水平、研究立场、方法和角度的不同,也反映了管理科学的不成熟性。这说明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是现实的结果,会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不断发展。但这种发展不是对前人管理定义的替代,而是继承与丰富。

[参考文献]

[1]小詹姆斯·H·唐纳利.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弗里蒙特·E·卡斯特.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傅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哈罗德·孔茨,海茵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理查德·L·达夫特,多萝西·马西克.管理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5]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5.

[6]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0.

[7]林根祥.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5.

[8]姚丽娜.管理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

[9]陶学荣.现代管理学[M].南昌:江西出版集团,2007:1-2.

[10]杨孝海.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11]李永平.管理信息系统[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4-25.

[12]焦强,罗哲.管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3-4.

[13]于本海.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

科学管理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港口作业 机械设备 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95-01

改革开放政策的切实贯彻,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量也跻身世界第一,在这其中,港口运输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运输发展首先是从水路开始的,正是由于水路运输的不断蓬勃发展,才使得世界贸易一步一步走向繁荣。港口运输是水路运输中的重要枢纽,在经济快速稳健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港口作业中,使得其具有了大型化、机械化、高速化、自动化等特点,这样对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定义、内容及其作用

(一)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定义

通常所说的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就是以从事港口运输行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作为核算依据,以港口机械设备本身为研究的对象,意在追求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最长,周期费用最经济,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整个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运用新的理论知识、科学的操作方法、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通过技术支持、一系列的经济举措,对设备进行规划设计,修理改造以达到利用最大化、效率最优化的科学管理。

(二)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内容

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安装、防盗、维修、改造、保养等方面,还涉及到对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其管理工作中都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港口机械设备运行风险就会加大。确保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顺利有效进行,是港口运输行业的重要工作,是其有力的屏障,是其高效稳健运行的关键。

(三)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作用

虽然目前和航空业和铁路的高速发展使得他们在整个世界运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水路运输在物流运营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繁忙的港口作业也开始需要更为先进的大型设备,大量地运用新型机械设备不仅能够提升港口的作业效率,还能够实现港口的现代化发展,使港口机械管理的水平得到快速地提高。通过高水平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缩短船舶的停留时间,保障港口货物的快速吞吐,推动了港口贸易的持续增长,所以说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管理不仅是港口自身发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和实现经济腾飞的基本要求。

二、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相对滞后

在港口作业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检修、维护和管理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应科学处理的核心问题。任一环节发生异常都会导致设备的工作性能产生不良现象,引起运营成本和安全风险系数的增大,造成港口作业出现异常。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作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缺乏对这项工作的足够重视,对于设备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难以及时有效地予以修复,加之某些单位缺乏科学完备的检修制度和调度运行计划,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造成极大滞后,对港口的吞吐量、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管理体制还需完善

目前从事港口作业企业都有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很多都是在很长时间建立的,经过多年的实施也没有进行修改,对于形势和情况的变化没有做到及时修订和完善,在管理工作中还存存着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很多企业往往针对管理工作惩罚多,奖励少,严重的打击了管理维护人员的积极性,并且造成了设备维护人员的逆反心理,使得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管理机制比较缺失

体制需要靠有效的机制来运行的。港口作业常常存在重效益轻维护的现象,对于日常的机械设备运行维护存在着漠视的情况,忽视了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修理等管理工作,缺乏对港口机械设备装卸作业运行状况的了解,也不能做到对港口作业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技能进行分析。更谈不上对于相应的机械设备构成、选型搭配和技术整改与升级等要素进行归纳和考虑;缺少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际展开定量、定性的分析,未将港口设备的使用年限、工作性能等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长远的系统规划与港口机械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还缺少谋划。

三、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继续更新管理意识

重新树立对港口机械设备的新意识,特别是要引入系统化、可持续化得管理理念,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加强,而且要更注重对设备维护保障以及对软件的更新。意识的提高是港口机械设备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其高效稳健运行的关键。发挥整体性,不再是单一注重对设备高强度大功率运转,而是重视设备为企业创造的整体价值,不单单看短期里设备的利用能力,而是从长期看设备给企业所带来的价值水平。

(二)不断规范各项制度

要实现港口设备的高完好率、高利用率和高工作效益,规范的设备维修保养与运行管理制度是基本保障。要对机械设备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与企业发展计划相结合,建立起规范可靠的“三位一体”,即使用、维修、保养的维护与运行管理制度,使不同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得以充分挖掘。在实际的维护与检修工作中,针对于港口机械设备,其工作手段应以加强检查力度为主,以侧重于设备保养为前提,以充足的备用零件和成品供应为保障,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在出现意外事故或故障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

(三)促进机械设备升级

设备的技术改造简单地说就是对设备进行现代化的改装,是根据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经验对现有机械结构的改变或者是更新部件,从而提高了设备的技术性能。通过科学的技术改造,能够使原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增加机械设备的额外功能,使设备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实现新设备的功能。要借助自身力量和生产厂家不断对机械设备进行改造,从而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科学管理定义范文第4篇

目前,我们还无法对“管理”进行全方位的透视性的研究,也无法对“管理”给出一个类似数学公式的精确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管理”,使多种视角的研究结果总和能够逼近“管理”的全貌,也许这就是管理学的魅力所在。

一、管理学研究的视角

综观管理学研究的历史,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20世纪管理思想的研究可概括为如下线索:

从工作研究到人的研究;而人的研究经历了从人际关系――人群――人性――人的需要到人的激励的研究; 从局部的工作或人研究到整体的组织系统和组织行为研究;从客体被管理者及其工作效率研究到主体管理者的管理职能活动及其规律研究;从实证研究到规范研究再到实证研究。

根据以上的研究线索,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机械科学的视角

代表人物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提出要对企业和工人科学地进行管理,通过科学地分解每一道工序、流程,科学的定时、定量,总之,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他将管理定义为“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在泰罗之后甘特寻求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提高工人的效率,他扩展了某些泰勒最初的思想,并加进了自己的理解。例如,甘特发明了一种奖金制度,对那些以少于标准规定的时间完成工作者给予额外奖励。甘特最著名的发明是创造了一种线条图,称为甘特图,使管理者能够利用它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甘特图使管理当局能够随时看到计划的进展情况和及时采取必要的行动保证项目按时完成。甘特图及它的各种改进,今天仍广泛用于各种组织作为安排工作进度计划的手段。

机械科学视角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将管理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忽视了人作为管理要素中的关键因素所具有的特殊需求和主观能动性。

2、组织的视角

众多管理学大师们都注意到了组织在管理学中的基础作用,并从组织的视角对管理学进行研究。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也称为官僚行政组织模式。韦伯仔细研究后指出,工业化趋势就是具备监工和中层管理者的工厂和一种全新的规模生产方式。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人日益失去个性,他认为这种异化是不可避免的。

明茨伯格在组织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于经理工作的分析,指出经理在工作中担任的10种角色: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由彼得?圣吉提出的系统化思考和学习型组织是近年来组织研究变化的一个特点,在《第五项修炼》中他定义的一个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地扩张它的能力来创造它的未来。同时他确定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所需要的五个技术组成部分或个人发展技能:个人优势、思维模式、共同的远景目标、团队学习和系统化思考。

3、行为科学视角

所谓行为科学,简单地说就是对组织成员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它涉及职工的需要、动机、内驱力、个性、情绪、思想,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主要是开始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在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改称为行为科学(也叫组织行为学)。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至今昌盛不衰,构成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人本管理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埃尔顿?梅奥(EltonMayo)。他强调在管理中应当注重人际关系、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员工的心理反应等。这一学派注重研究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公司的结构和公司行为等。这方面的代表人物还有新泽西州贝尔公司总裁ChesterBernard,根据Bernard的观点,人们组成公司或组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单靠一个人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一个组织就是系统地来协调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活动,只有靠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一致才能取得最大效率和成功。这样就形成了公司或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1)是一个合作的系统;(2)有共同的目标;(3)强调效率和有效性。这一流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Douglas McGregor。在他的著作《企业的人性方面》中,McGregor推动和发展了在行为管理学上的两个著名理论,即“X”理论和“Y”理论。

继梅奥之后,有很多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从1949年起改称为行为科学,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则更多地使用“组织行为学”。

4、人文的视角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管理的研究的逐步深入,人文因素成为学者们研究管

理学的又一重要视角。包括企业文化、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等更多的社会学内容被因入管理学研究。

《Z理论》的出版掀起了70年代管理学研究的的企业文化热潮。 企业文化对内表现为企业精神,对外表现为企业形象,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和辐射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中全体人员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价值观念或称为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实质就是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人的观念”的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因特网技术等工具,成为企业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一、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二、增加企业利润。三、降低企业成本。四、提高企业效率。五、建立企业新文化。

5、实践过程的视角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管理有三个职责:管理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对工人和工作的管理。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各种组织,不管它是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还是企业的、学术的,都是一个协作系统。而且协作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运营环境以及组成要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协作系统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协作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决定于协作系统的有效性和高能率。

赫伯特•西蒙的《管理行为》(1948),对于组织和管理有了基本的理解,认为‘企业组织是一个功能实体’。组织要向员工提供价值,提供地位、权力、资源、信息、机会、名誉和报酬收入,而员工则为组织做出贡献,贡献出绩效、知识、经验、技术、方法、热情、智慧和思想观念等。

6、战略的视角

安索夫在战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最主要表现在对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的开创性研究,由于他的开创性研究终于使他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代宗师。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代宗师,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概念、战略管理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他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及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相应地,迈克尔•波特也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化,并说明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同时追求一个以上的战略目标。

7、其他视角

除了以上六种管理学研究视角以外,还有许多学者从其他的多种角度来研究管理问题。从管理理论本身研究来看这些视角可分为两类:一是从企业的职能角度来研究企业管理。其一般包括: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信息管理等,这种研究我们可称其为“企业职能学派”的企业管理理论;二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问题需要对企业特定运行环节或关键点的重视而展开的研究,历来已经历了科学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管理、形象管理(CI)、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创新管理等。

二、管理学研究的参照系

就我理解,正如孔茨在1961年将管理理论的发展称为“丛林”一样,由于众多学者的研究视角各不相同,就象散落在地上的珍珠一样,颗颗发光却又自成一派,一时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公认的参照系。唯一得到大多数学者承认的是: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效率;管理学研究离不开人和组织。

三、管理学研究的分析工具

关于管理学研究的分析工具,可谓是丰富多彩。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管理活动是很复杂的活动,影响这一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经济学、数学、生产力经济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仿真学、行为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和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论、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等最新成就,对管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预测,从中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并用以指导管理的实际工作。所以从管理学与许多学科相互关系来看,可以说,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但从它又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成果,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看,它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从泰勒的动作研究到梅奥的霍桑实验,自现代科学管理研究以来,管理学者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众多研究方法,但是,除管理科学学派以外,所有的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认识论上的归纳主义。当然,管理研究方法的不彻底性与前面论及的管理对象的模糊与宽泛、管理取向的“目光短浅的实用主义”以及基本假设的飘忽不定与核心概念的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人将管理学归结为是“数学+计算机+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的模式,从这一表述我们可以得到对管理学研究的一些分析工具信息,既管理学的分析工具是运用了数学、计算机、行为科学、信息科学中的理论、方法所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

四、结束语

至今对于“管理是什么”这一管理学最基本的问题仍没有一致性的答案,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对于管理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假设等基础条件缺乏良好的界定。

科学管理定义范文第5篇

【摘要】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外科是医院护理纠纷的易发地,特点是:病种多,急诊多,危重患者多,抢救多,术后患者引流管道多,患者病情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治疗护理任务重,而患者家属对诊治的要求高,心情迫切,在护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纠纷因此,外科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在外科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外科护理工作特点,阐述了在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观点。

【关键词】外科;护理;人性化

1 外科护理的发展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

当前,人类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外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些新的诊疗技术对外科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各种诊断前的准备、解释及护理;检验标本的采集、留取要求及送检等,都是外科护理面临的新课题。作为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器官移植从早期的肾移植,逐步扩展到肝脏、心脏、骨髓等器官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面对这些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预防感染、术后排斥反应各个环节,相应的临床护理难度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临床外科学正在向专、深、细的方向发展,也给外科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矛盾、新需求,对外科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 外科护理人员现状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有部分护理人员常表现为躯体抑郁和强迫等症状。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靠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并在实践中刻苦磨练慢慢发展和培养起来的。

这也说明每天紧张、烦杂的工作使护理人员都处在高度的紧张中,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关注病人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关注护理人员的健康,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使护士在复杂多变、紧张激烈、危险疲劳、意想之外等环境中有一个好的心理应对能力。同时在心理素质培养中也要把握个性气质。如护士应培养心灵、胸怀、气质真实、纯净、自然、质朴上的美,感悟生命,精神饱满,生机勃勃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内涵,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号召力等人格魅力特征。

3 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外科护理工作范围与形式不断扩大和变化。在与其他学科彼此促进、交叉和重叠的同时,大大丰富了外科学和外科护理学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对护理工作者提出新的多方面的要求。

第一,严格落实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是长期医疗护理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是消除差错和纠纷的措施,更是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必须重视制度的落实,工作中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护理人员要做到人人讲制度,人人遵守制度,使制度深入人心,一切护理操作按常规制度办,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作风。例如:简化程序,违反操作规程对患者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巡视不到位,观察不细致,溶解药物不完全,抽吸不干净,皮试剂量浓度不准确等造成患者延误治疗。

护理记录不及时或漏记这是危重患者抢救时最容易发生的过失由于护理人员不足,经常忙于常规处置,对书写护理记录不重视,常有下班时补记各时间段的病情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易造成关键性内容漏记,一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发生医疗纠纷时,家属要求马上封存病历,而护理记录还来不及补齐,给护理工作及医院带来潜在的危险和隐患。

第二,开展人性化护理: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整体护理模式的进行,人性化护理在现代护理中得以重视。它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它改变了对病人缺少关爱、尊重和理解的状况,改变了在过去的护理工作中仅仅只是被动的执行医嘱的境况。人性化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大标志。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在护理工作中,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第三,科学管理,合理配置护理资源:充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超负荷的工作常使护理人员不适应,长期疲劳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构成医院的不安全的因素,同时损伤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也不符合护理的人性化。因此,要按需调配,合理安排班次,如节假日,应据患者的数量病情和工作量的大小安排人员,注意新老护士和能力强弱的搭配另外,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弹性排班,以保证护理质量。

第四,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培养:护士职业道德除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主动性、进取性。护理人员服务对象是人从胎儿到衰老的全过程,与其相应的职业道德实质就在于珍视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为个人、家庭、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素养则要求护理人员要热爱护理工作,忠于患者利益,对患者高度负责,温暖同情,和蔼体贴,只有具有高尚道德感和真挚同情心的护理人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