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的管理方法

科学的管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的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的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管理科学方法 管理课程 教学 渗透

一、引言

管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融入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可以穿插大量实践案例,更可以渗透管理科学中的方法,以实现管理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征。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吸收和移植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其方法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显著特点。因此,管理课程中能够并且也需要管理科学方法的关联教学,能够丰富管理课程内容,增强软学科的硬道理,对于工科类学生的管理课学习尤其重要,能够成为其学习软科学的方法及理论的启蒙教学工具,让其明白管理的科学性及系统性;另一方面,管理科学方法随时可能也需要吸收新知识新理论加入,随时可能在其内部形成新的独立单元,将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进行渗透,能够使其方法理论结合更多的管理实务,使其在管理现实世界中得到更多的运用,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另外,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待提高加之我国管理科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分离的情况导致了管理科学及其方法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在管理科学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中,往往将管理课程与方法课程分开设置,而方法教学中,又过于强调数学问题,如公式推导等,而对管理科学思想,如何从实际问题搜集资料数据建立模型的技术,定量化方法与实际管理问题有何关系如何应用等问题分析讲解引导不够。这使得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管理科学的方法运用无从下手,将管理科学看成深奥的、难以掌握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管理科学及其方法难以在管理实践中进行普及。

如果在管理课程的讲授中,面向实际问题,运用关联,归纳演绎等方法将管理科学方法串联或并联至相关管理理论知识中,既能让学习者更好、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管理知识,又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更好的促进了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基于此目的,本文从管理科学的主要方法及其特征入手,探讨其在管理课程中如何进行渗透教学。

二、管理科学方法能够渗透至管理课程中的原因及优势

管理科学基本研究方法有三种:归纳法、实验法和演绎法;经过各其他学科的发展,管理科学吸收了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移植性的特点,主要依靠不断吸收和移植当代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移植性进一步决定了管理科学方法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使其能够更好的结合管理实际问题得到进一步研究应用与丰富。因此,如何在管理课程教学中渗透管理科学方法,从而让学习者更加明白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价值,使得管理科学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融入渗透至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管理活动自身性质原因。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下产生和进行的,受到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各项复杂管理问题必须通过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才能解决,而管理科学方法恰恰是吸收、移植和集合了各个学科的前沿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因此,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理所应当结合实际经验将管理问题与管理科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既传授了管理科学新方法,又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并弄清楚管理问题。第二,从事管理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为在管理课程中穿插与渗透管理科学方法提供了可能性。从事管理教学研究的教师、学者、专家都普遍系统学习研究过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知识加以融合并结合管理问题进行讲解,因此为在管理课程讲授中穿插和关联管理科学方法提供了必要条件。

结合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进行渗透教学,优势是很明显的:

第一,通过将管理科学方法与管理课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结合讲解与授课,能够让同学们对管理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并且学会对各种实际管理问题的操作思路和运作技巧,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术”,而且是可以提高到科学高度的“学”。

第二,通过管理课程中管理实际问题能够概括抽象地关联传授和渗透管理科学的很多方法,如系统论、自组织论、信息论等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学会分析各种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框架,运用各种观点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

第三,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在管理的研究中,都促进了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不断融合。这顺应了将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偏向于“物”,侧重于对外在对象客观描述与分析的科学管理方法与以“人文主义”为特征,偏向于“人”,侧重于对人主观感受与体验的描述与阐释的人文管理这两种模式深化与融合的趋势。

三、管理课程中如何进行渗透管理科学方法的教学

管理科学及方法相关课程在长期的教和学中存在诸如忽略管理特色,教、学、用脱节,教材不适,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导致了管理科学及方法作为独立课程设置后,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提问、学习并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管理科学的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够既让同学们学习了管理科学及方法,又让同学们了解其在管理中的运用及效用,并且让同学们有积极性有热情去进一步探索管理科学方法在实际管理世界中解决管理问题的方法途径与模式呢?在任何一门管理课程中,如管理学原理,基础,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分支课程中,都可以关联、穿插、渗透相关的管理科学方法进行结合实际管理问题的教学颇为一种更好的管理科学及方法的教学方法及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突出管理科学方法特色。可以采取传统教师主讲、学生分组专题研讨、科研实践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采取开放式创造性案例实验课时,突出案例教学,案例必须是以经济与管理为背景并具有现实意义的,如企业投入产出分析、库存仿真分析、工序设计等问题,然后进行学生分组专题研讨,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自发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各种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分工合作的精神。另外,教师在主讲的过程中,可以将课程的内容匹配上相关的管理科学方法,进行关联讲解。例如,讲到管理中专业概念与定义时,可以联系到管理科学方法中的系统论方法,教会学生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用系统论的思考方式学会对管理问题的定义方法;管理理论发展及学派的教学中,讲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时,可以讲到管理科学方法中工业工程的计量、分析物质、动作、时间等因素的方法;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在讲到市场调研的理论时,可以匹配讲到管科方法的一系列抽样统计方法;在讲到管理决策问题时,可以匹配讲到求最优解与最满意解的数学模型及线性规划方法等等,这些都能让同学们在学习生动有趣的管理知识中学习到他们通常认为是枯燥无味的管理科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和吸收的效率。

第二,优化教学内容,在管理科学方法教学上突出管理特色。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会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删减与增加,那么,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是在教师课件的准备上,都应该顺应管理科学的发展去掉不合时宜的理论与算法,增设管理科学的分支介绍,让学生了解管理科学发展的大致方向,选取有一定管理背景的案例作为例题和练习,通过改变设置条件让学生思考模型的建立和修正,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通过运用知识获得深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科学的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人情化;系统性

1、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筑路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在筑路设备管理中,目前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去专门负责管理筑路设备中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没有明确在筑路设备管理中的各项责任,单凭经验处理工作问题。

设备购置和使用不合理。在筑路机械设备购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械品种、规格型号、数量不合理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的浪费或有些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的现象。

设备保养不科学。在筑路机械设备保养管理中,由于不按照标准化的保养程序走,使得设备保养环节薄弱,筑路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

设备维修效率低。由于筑路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所以使得一些可能在日常保养时能解决的问题扩大化,到了设备需要维修时,又找不到专业人员负责,于是在设备维修管理中也存在浪费现象、维修效率低、报废不合理等情况。

2、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运用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上述筑路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目前某些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不科学,没有相应的人员负责,以至于工作效率低下。在生产作业管理中,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生产力问题。而科学管理可以帮助单位提高筑路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促进筑路机械设备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通过更有效的保养、维修,保证筑路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其次,有利于实现财富最大化。科学管理能够使筑路机械设备的运作达到产出最大化,发挥每个环节的最高效率,从而使得筑路机械设备的运作实现财富最大化。

3、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的科学管理

筑路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施工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筑路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统筹规划管理、设备采购配置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近年来,筑路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工程建设施工对筑路机械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所以应该对筑路机械设备进行专门管理,从而提高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纵观管理理论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我们会发现,科学管理理论更适合运用到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定义是:“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泰勒提出的,属于古典管理理论范畴。虽然科学管理理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科学管理主要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非常适合运用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但是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是在于把人看做经济人,二是仅解决了单一工作的效率问题,而忽视了整体的效率问题。所以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我们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时,不能仅仅继承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针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两个局限点,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中加入人情化管理和系统性管理。

4、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方法

根据泰勒原有的科学管理理论,结合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构思了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方法,这些方法贯穿于筑路机械管理的每个环节(包括:设备统筹规划管理、设备采购配置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

一是设立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有利于筑路机械管理的系统化运作,由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只是针对单一工作,所以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加入了设立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来对设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协调设备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得整个系统效益最大化。

二是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分析,制定出符合系统效率最大化的每日工作额度。针对筑路机械管理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有专门的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做相应的时间动作研究,探讨如何使效率最大化,制定出合理的每日工作额度(比如土方挖运作业中,根据挖掘机装满一台自卸车所需的时间和一辆自卸车从装车到下次装车的时间,来计算一台挖掘机需配合几台自卸车,以发挥每台设备的效率最大化)。再把每个环节的工作额度放到整个管理系统中来看,利用一些线性工程理论,制定出符合系统效率最大化的每日工作额度。

三是挑选和培养一流的工人。一流的工人就是适合某种工作并且愿意为这项工作努力的人。挑选和培养一流的工人需要有相应的招聘和培训人员,这就需要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四是实现工具、机械、材料以及操作方法的标准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应该结合整个管理系统的要求,对工具、机械、材料以及操作方法做标准化规定。

五是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有利于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六是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个方法就是要明确责任,一个工长只负责一方面的工作,在单一方面的工作之下,再细化工作内容,做到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此外,在筑路机械设备配置和使用过程中还要遵循定岗、定机、定人原则。

七是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把日常事务交给相应的人员去做,但是管理人员要保留例外事件或重大事件的决策处理权,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工人去做。

八是满足工人们做为社会人的需求。由于泰勒的科学理论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要实现人情化,最大程度满足公认的社会人的需求,以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与潜能。

参考文献

[1]王立志.对现代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151

[2](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科学的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如何管理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其功能,是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程序化,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效能,节省实验费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因此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实验室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适应新形式下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下面谈论一下我们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

1 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1.1 设备的分类、编号和登记:首先,把实验设备分为四大类:一类为普通实验设备A,包括化学、物理实验设备;第二类为基础实验设备B,包括生物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微检、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药理学实验设备;第三类为临床实验设备C,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诊断学基础、药剂实验设备;第四类为护理实验设备D。然后进行编号和登记,设有总帐和分帐,总帐中心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保管,分帐由各实验室负责人保管。这样既可避免仪器的重复,方便查找和管理,又有利于仪器设备的交叉使用,节省经费,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1.2 注重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设备购置进来后,日常的使用和维护是关键。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做到及时检修、更换、记录,是确保实验室良好运转,有效保证实验教学任务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对所有的设备建立了仪器的使用、维护档案(含维护检修记录、故障现象、原因及采取措施的记录、事故记录、运转记录等),对贵重和精密仪器,如心电图机、全能呼吸机、电脑输液泵、生化培养箱光电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则单独建档,制作了专门的仪器操作规程和使用维护记录,方便管理和操作,提高了仪器的安全性和使用率。

1.3 设备技术资料的管理:我们对贵重仪器实验设备均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收集保管各种说明材料,详细记录设备的履历等。如建立使用工作日志和设备履历卡含故障现象、原因及采取措施的记录、维修记录、事故记录、运转记录等技术资料。这些措施对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正常运行,及时检修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立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

搞好实验室管理,首先要建立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度是纪律,它能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和各种改革方案的实施,在管理方面,尤为重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制定了:实验员岗位责任制度、实验准备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玻璃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等,对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作出统一规定和要求。此外,我们还建立了1学期1次小清点,1年1次大清点的清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建立了日工资清查制度,发现违章和事故隐患及时纠正处理。对各实验室人员、各种仪器、器皿、药品、耗材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实验室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下面以玻璃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为例谈一下我们对以上制度的实施情况。每次实验课首先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然后把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给学生详细讲解后,每个实验小组,再按实验仪器清单对照检查自已实验台放置的仪器是否齐全,如与清单不符,经教师核对后补领配齐。若实验过程中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教师,说明损坏原因,并如实登记,按学校规定赔偿。若损坏后不说明原因,不进行登记而去拿别人的或拿实验室别处的来补充自己的,发现后除进行严肃批评外,还要按原价加倍赔偿。上述管理制度,对实验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从事实验工作和实验教学都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是非标准,使实验室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同时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作风。赔偿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3 注重实验员的培养

实验员是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改造、创新的直接操作者。实验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结果。建设一支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提高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要通过参观、学习、培训、自学、“以老带新”及与教师共同讨论、研究等办法来培养提高实验员的素质,使实验员逐步熟悉教材,成为热爱本专业、手脑并用、认真工作的合格的实验工作人员。

4 加强玻璃器皿、药品及易耗品的管理

科学的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管理原理;麦当劳;标准化;员工培训

一、《科学管理原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社会都存在着一种非常矛盾的社会现状,以美国最为突出。一方面,工业及企业迅速崛起,市场对于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迅速;另一方面,雇主和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尽量减少支出,一直采用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方法,不断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而且工作强度很大,然而效率和工资却很低,这导致雇主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1]时任美国德瓦尔钢铁公司总工程师的费雷德里克・泰罗抱着解决劳资双方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由于没有管理或管理不当造成巨大浪费的目的,通过大量贴近实际的实验,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的方法,并于1911年出版了理论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的诞生是人类管理科学一次质的飞跃,对西方各国工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生产力有了空前的发展,它所主张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所采用。

二、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精华

(一)共同财富最大化

在泰罗以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雇主与工人之间是一种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关系。他们的目光聚焦在如何“分蛋糕”上,但是无论怎么分都不能使雇主和工人满意,因为蛋糕太小。泰罗认为,以“共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生产效率最大化为途径”是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思想。他指明雇主与工人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实现工人财富的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的实现雇主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2]这种观点引导人们把目光从“如何分蛋糕”转向“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使得雇主和工人由敌对关系变为伙伴关系,劳资双方关系的改进更加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二)建立标准化的作业程序

科学管理原理源于实践,它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工人工作的情况,发现工人在工作中出现“磨洋工”现象的原因。泰罗通过对时间、动作的反复研究,剔除多余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出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关键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的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将使用工具、操作过程、管理活动标准化,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三)劳动效能最大化

1.科学的挑选工人

泰罗认为,工厂管理者必须在客观上承认,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弱点,工人的综合素质必须完全与工作的实际要求相匹配。泰罗制中,管理部门的任务就是为工人寻找最适合的工作,帮助他们成为“头等工人”,并设法激励他们,从而发掘他们的潜能。“头等工人”是指有抱负的适合于完成某项工作的人,而不是许多人所理解的某种“超人”。泰罗在确定工作的额度时,是按照在不损害头等工人的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使其连续工作多年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的进度,又可以使工人会变得快乐而健康。

2.对工人的教育和培训

泰罗认为,工人要彻底接受和具备效率最大化思想,主动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如果要实现这一点,工人们这就必须经过一个特定时期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请专业的人员将新的科学技术和标准传授给工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工人的思想水平,增强其责任感,这样可以使生产效率最大化和共同财富最大化的思想彻底被工人们所接受。[3]

(四)计划与执行职能的分离

泰罗认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是找出标准、制定标准、然后按标准办事。传统的生产活动是由工人按照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来做,管理人员对其协助很少。由于工人的这种独立工作的情况,使得工人很难接受其他科学的方法和法则。因此,泰罗提出管理者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发现科学、确定标准、分配任务的职能,使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因此在泰罗体制中就出现了管理人员、事件测定人员、教师等以前旧体制下从未设立的人员,这些人员与工人通过沟通来分担责任。这是从传统管理体制到科学管理体制变化的标志。

三、工业中科学管理方法在服务业中的应用

在服务经济时代,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服务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不断地向市场提供新的或改进的服务,从而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4]服务创新是服务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5]而服务设计对于服务组织实现服务创新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6]在服务设计研究方面,Levitt[7]较早地提出将工业的标准化、细密的劳动分工和资本密集的“生产线法”应用于服务业,使服务业的运营工业化,并在这一思路上建立服务设计方法即工业化方法。该方法从系统化、标准化的观点出发,使用标准化的设备、物料和服务流程,实现精确的控制,使服务过程具有一致性,典型的例子是麦当劳所代表的快餐创新。

(一)麦当劳背景

1955年,世界第一家麦当劳由创始人Ray A.Kroc在美国芝加哥成立。现在,平均每三小时就有一家麦当劳新店开业,这种惊人的扩张速度,使得麦当劳标志性的金黄色M标志遍布全球,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连锁品牌之一。麦当劳成功的秘诀就是它创造了一种适应时展的商业模式,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得以迅速扩张。

(二)科学的管理方法

1.作业程序的标准化

麦当劳开创了一套适合快餐业的广受认可的经营理念就是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在全世界的每一个店铺,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都是一致的,所有麦当劳快餐店使用的调味品、肉和蔬菜的品质都由总公司统一规定标准,制作工艺也完全一样。麦当劳的这种管理克服了服务的无形性,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麦当劳有自己的《麦当劳手册》,以保证各店运营的标准化。例如:汉堡肉饼的脂肪含量应控制在17%-205%之间,而且必须由83%的牛肩肉和17%上好的五花肉混制而成;可口可乐的温度保持在4摄氏度,此时口感最好;面包厚度是17厘米,里面的气泡需保持5厘米,这样面包口味最佳;新出炉的汉堡包保质期是10分钟、薯条是7分钟、冲好的咖啡是30分钟,超时未售出的食品要扔掉,倒进垃圾箱。麦当劳这样的运营方法,使得其形象更鲜明和突出,让人一见到麦当劳就产生一种如归的感觉,形成了麦当劳独特的标志。

麦当劳时刻以顾客为先,其餐厅内部干净整齐,一进去便令人产生一种愉。工作人员上岗操作前双手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使用麦当劳专用杀菌洗手液,仔细清理指间与指甲缝隙,两手冲水需20秒以上,并用烘干机将手吹干。各个岗位的员工都需要不停地使用消毒抹布清洁餐厅内外,以保证麦当劳时刻整洁,当打烊后所有的餐盘机器都会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2.劳动效能最大化――建立员工培训制度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服务公司必须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和激励,上下通力合作,从而使顾客获得满足感。麦当劳建立了一系列培训制度可以确保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成为麦当劳的可用之才。

麦当劳每年都花费巨资对各地的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仅在中国,麦当劳每年的培训费就高达一千多万元人民币。麦当劳的培训体系采用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就是要让员工得到更快的发展。晋升对每个人是公平的,适应环境快、能力较为突出的、能迅速掌握各阶段新技术的人员,都能得到晋升。很多企业的用人机制就像是一座金字塔,越往上人数越少;而麦当劳的用人体系则像一裸圣诞树。如果你能力足够强,就会让你逐步上升,培育新的分枝,所以你永远都会有不断升迁的机会。

四、结束语

事实上,《科学管理原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技术的创新,而是把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科学管理方法论带进了生产管理中,使管理问题上升到科学的认识高度。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麦当劳的长盛之本正是借鉴了工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并加以创新,建立了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和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员工培训制度。(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美]罗斯・M・罗伯逊.美国经济史(第三版)[M].纽约:哈考特・布雷斯・乔瓦诺维奇公司,1973.360.

[2] [美]弗勒德里克・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3] 赵志刚,黄小葵.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评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1:34-37.

[4] Bullinger H J,Fhnrich K P,Meiren T.Service engineering:Methodical development of New service produ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3,85(3):275-287.

[5] Menor L J,Tatikonda M V,Sampson S E.New service development:Areas for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2,20(2):135-157.

科学的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是为人师者经常探讨的问题之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质量工程宏大目标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更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结合课程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些经验,对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做初步回顾和总结。

一、目光交流法

这恐怕不是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相信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随时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随时用目光与学生交流。以前上课必须是目光扫射全场――每个人尽收眼底,谁有一举一动,都不能逃脱,也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思想开小差――但这样似乎有点苛刻:你如果讲得不好,又不允许人家开小差,那不是浪费时间么?也似乎是不给学生自由。但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要有效果,希望自己的教学不要白白浪费。这是一对矛盾。那么,我们是如何权衡和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运用目光交流法,意在搜寻学生对讲授的反应:满意的也罢;疑惑的也罢;甚至有不同意的看法更好。这时,师生之间无声的交流就变成了有声的交流、有目的的交流、启发式的发问――把问题解决在发生的瞬间,解决在思想闪现的那一刻,而尽量不让它遗留到课后。

当然,不同学校对学生上课纪律的要求可能不一样――退一步说,即便允许学生上课选择自由听讲,那作为老师也不能无的放矢,“无为而治”,不看授课对象的反应而自顾自讲。

二、启发式提问法

教师们在讲课时往往都爱提问,但每次提问是否一定有价值?值得反思!有时是学生不注意听你突然提问一下,扭转过来他的注意力;有时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你提问一下,在他回答后再强化一下认识,也是对所有同学的提醒。但更为重要的提问,应该是让他从中受到启发,举一反三,深入思考、进行研究的。

张五常教授讲他的老师赫舒拉发在教书时,每说一段话,就有意无意地停下来,希望学生提出新的观点,也希望学生证明他是错了。当他认为学生所说愚不可及,就忙顾左右而言它;听到可取的,就大加赞扬;对学生的发问,常常是立刻回应。而他自己提出问题,不管有没有答案,他总是把问题的重点所在说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来,学生就被他带着去想,再愚蠢的学生也觉得有话可说。有时,赫氏还会说:“我有一个问题,想了很久也没有答案,希望同学们帮一下忙”。这样的不耻下问,学生怎敢不注意听呢?这样的教书事例,这样的国际级大师,确实值得效仿。

三、问题导入法

如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思考,改变填鸭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问题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例题,让学生先处理并思考,然后再讲解。例如,在讲解财务杠杆这一部分内容时,会给出A、B两家企业,假定其年息税前利润相同,均为100万元,两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40%,但其中企业A的资金全部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共发行1 000万股(1元/股);企业B则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来筹集,其中发行债券200万元,资本成本为10%;发行股票800万股

(1元/股),要求学生来计算A和B两公司的每股收益,以及息税前利润增加(或减少)10%情况下A和B的每股收益。通过计算,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听老师的讲解,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案例讨论法

清道光进士魏源曰“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说的就是只有接触实践才能了解事物,只有经过实践才会懂得艰难,哪有不经过实践就能得到知识的道理?

对于所教所讲的理论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接受它,真正消化、理解和利用它。但是在校园里如何才能给学生这一实践过程呢?当然,可以安排学年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等,这是整体培养计划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具体到一门课程,如果也要贯彻这一精神,最好的选择就是拿实际的案例、活生生的现实事件让学生分析。文科的实验基地就是社会。现在我们有那么多鲜活的经济与管理事件可以直接拿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实、研究社会现象的能力――这其实是最好的社会实践!当然,次优的选择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在案例讨论中,还可以结合现实,组织学生对业界流行观点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并不评判观念的“对”与“错”,而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重过程而非结果”是这种课堂讨论的特点,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或创新能力。

在营运资金一章,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了“云南铜业的流动性之惑”一文的分析,其中对云南铜业的流动性、增发新股、售后租赁、管理之急几个问题展开讨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非财务和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居然能够分析到该案例背后涉及到的会计问题和税收问题,说明只要我们在案例分析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他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展示出高度的联想和贯通能力。

五、快速反应法

有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一定时间,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快速阅读,并快速提问问题,以训练其反应能力――其实也是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的方法之一。提问时或是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由学生提问(质疑)老师解答。这样做比单由老师讲解效果要好。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并不“买账”,他可能爱听不听,出现“听觉疲劳”或“视觉疲劳”。而在这种情况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然后由老师“画龙点睛”是比较好的方法。

笔者本学期带了一个非专业版(国际投资专业),要用周2课时把CPA教材财务管理的部分讲完。讲总论一章,只能安排2课时,所以对企业目标的部分,让学生自己阅读5-10分钟,然后提问。一个学生用了不到5分钟,就提出“股票价格最大化不等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并讲了他的理由。在对其进行了鼓励后,再把每股收益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股票价格最大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讲了一下,最后提出了老师自己的观点――企业价值最大化,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认为这样收获很大:不是硬灌,而是启发其自己动脑筋,所以上课学习时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强一些。

六、事后评优法

案例讨论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的优势在于把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把老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书本学习和广泛地阅读与涉猎更多领域连接起来,把学生个人学习和小组或自愿结合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成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集体观念的一个很好渠道(当然,其中,不乏搭便车者),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检验这种集体互助式学习的效果,我们时不时地组织学生自己评优并对优胜者(组)加分;在每一组中提倡轮流发言,交换岗位。对不轻易露面不爱发言的,专门给予机会或鼓励其发言。

七、网络互动法

开展网上谈论、网络提问,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课程团队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开设有专门的师生互动栏目。同一门课几个老师上课的,分别开设不同的文件包,以方便各自的师生交流。学生课后有问题,可把问题贴在网页的栏目中,老师也尽量做到经常看网,当然制定一个老师专门负责就更好一些了。

八、个别交流法

对于上述方法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也会到老师办公室来,在门上贴上来校办公时间,以便及时解答学生的个别问题,如选课指导,就业指导,甚至出国指导等。

九、综合考核法

改革考试形式,综合考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该课程改变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而是根据考试、作业、讨论、网上问答等情况综合评定成绩,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改变了学生只靠期末考试一搏的做法。

十、招投标教学法

这一方法笔者曾经在研究生教学中试用过,效果很好。当讲到企业并购时,觉得此类问题资料非常丰富,学生也多少了解一些,没有必要自己讲授。但又不能放任自流。所以,笔者拟定一个粗略的大纲:该专题共分几部分,每部分的题目定好后,由学生自报选择其中某一部分讲授。怎样挑选讲授者呢?让他们报名后先提交一个细纲,如果报名的人多,按细纲好差决定人选;如果细纲写得不全面,再帮他们修改或给予建议,让他们补充完善。做好这些准备后再让学生讲。结果效果很不错。

以上是笔者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相信对其他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草草作一介绍,以求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古人谈从政育人教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