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成果奖奖励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教师,鼓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加分:
1、教学技能:一等奖:全国级40分,省级20分,市级10分、校级3分;
二等奖:全国级32分,省级16分,市级8分、校级2分;
三等奖:全国级24分,省级12分,市级6分;
2、经验成果:(1)凡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比赛(或主办的刊物)中,论文获奖或发表均按以下标准计分:(其中“”均算该级别的一等奖)
一等奖:全国级10分,省级6分,市级3.5分;
二等奖:全国级 8分,省级5分,市级3 分;
三等奖:全国级 7分,省级4分,市级2.5分;
3、荣誉称号(凭证书原件)
(1)个人荣誉称号 指“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2)奖励办法: 全国级8分,省级5分,市级4分、局级2分、校级1分
(3)个人单项奖(指在某次活动中获得的荣誉,如“优秀教案”、“优秀师德论文”等)按以上奖励办法的一半计算。
4、交流展示:(1)由学校或主管部门安排,教师承担校级及以上教研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展示课堂教学水平,但未评等级(或未发证书)的,每次按“教学技能”的一等奖加分,即校级3分、市级10分、省级20分、国家级40分。(2)由本人独立备课、撰稿并担任某专题的培训、交流的(必须是上台发言),每次均按“教学技能”的一等奖加分,即校级3分、市级10分、省级20分、国家级40分。(3)在学校迎接检查、验收工作中,被挑选来参加测试、座谈且表现良好、为校争光的,根据重要性和难易度,每人次加0.5—2分。
二、发放奖金:
1、对于正面宣传学校新人新事登报入刊的文章,对作者给予奖励。在县市级、地市级、省级、全国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500字以下每篇分别奖给作者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字以上的每篇分别奖给作者30元、60元、150元、300元。
2、对各类竞赛的奖励如下: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组织的竞赛,可获以下奖金。
奖级
国家级 xx省级
xx市级
xx市级
等级 奖金 等级 奖金 等级 奖金
等级 奖金
1 600
1
200
1 50
1 10
2 400
2 150
2 30
2 15
3 300
3 100
3 20
3 5
教师凡在省、市、乡承担观摹课、示范课、公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工作,并受到一致好评且受到表彰者及撰写论文,获各级正规学术报刊杂志刊登者,可获以下奖金。
刊物级别
国家 xx省 xx市 xx市
奖金
300
100
50
30
注:具体细则见科研计划。
3、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技术,并能制作高水平课件和网页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经学校考核,由学校发100元作为奖励。
一、选拔培养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办法(粤科干院办字 [2000]26 号)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 建设一支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 根据制干院党字 [1998]39 号文关于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神 ,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条件 :
( 一 )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 政治表现好 , 工作积极负责 , 教学水平高 , 科研能力强 , 身体健良 , 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岁。
( 二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一定专长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以上 ( 含三年 ) 者。
第三条 鼓励具有较好教学科研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申报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申报者须明确所报专业 ( 或方向〉 , 以近 8 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及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为申报依据 , 并按不同类型和等级评分累计 ( 评分标准见附件一〉。今后四年内不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的校级领导和行政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原则上不参与申报。
第四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每两年评一次。隔年九月接受报名。选拔程序如下 :
( 一 〉个人申报或所在部门推荐。申报者向所在部门办理申报手续 , 附送申报材料一式两份 ,抱定 2 至 3 项成果为代表作。
申报材料包括 :(l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评审表 :(2 〉本人近八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 ( 复印件 ):(2 〉本人近四年来的教学工作量统计表 :(3 〉近年来的奖项、荣誉称号统计表 ;(4 〉本人近年内承担上级批准的科研或教学试验示范任务。文件用 A4 纸打印 , 并同时附电子文档。
( 二 〉申报者所在部门集体评议初审。申报者所在部门须认真组织本部门集体评议审核。审核内容至少包括:(1) 申报者成果或任务的真实性 , 是否为学术论文 , 审核须在复印件上加盖部门公章 ;(2) 成果是否符合其申报专业(或方向):(3) 申报者思想品德、教学科研能力等。初审通过者由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统一报学院。各部门初审后上报人数控制在本部门在编专业技术人员的 15% 以内。
( 三 ) 公示成果。将初审通过者的成果向全院教工展示。
( 四 )演讲汇报。召开全院教工大会 , 由初审通过者向全院教工汇报过去的教学科研成果和今后的工作目标 , 并组织全体教工进行民主测评。
( 五 ) 院学术委员会评审。
( 六 ) 学院党委审批。
第五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实行任期任届制 , 每届任期 4 年 , 滚动管理。
第六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受聘期间 , 必须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 一〉每年都要承担 1 一 2 名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指导任务
, 其主要职责包括师德建设、指导和检查备课 ( 教案〉情况、听课和指导科研等。
( 二〉承担 1 一 2 项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和规定的教学量。
( 三〉科研工作完成下列成果之一 :
1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或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论文 5 篇以上 , 其中在核心期刊 2 篇以上 ( 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2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省部级教学法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省教育厅教学研究成 果二等奖以上的奖励一项 ( 排前三名 ); 或完成横向科技开发项目 ( 硬技术〉一项 , 该项目通过省 部级鉴定 , 学院拥有知识产权 , 划入学院的科研开发经费 30 万元以上 ( 基础研究与软课题另定〉 : 或获得专利一项。
3 、主编并出版高校教材、教科书、译著 , 本人撰写 15 万字以上 : 或独立完成公开出版专业〈或相近专业 ) 著作 10 万字以上。
( 四 〉不以教学工作为主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 需完成科研工作
量为上款各项中的两项 ( 内容不重复 ) 以上或各项成果数的两倍以上 : 获奖等级必须是省部级三等奖或厅级一等奖以上。
第七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受聘期间享受以下待遇 :
1 、在评定职称、学术会议、进修提高、出版学术刊物等方面享受优先权。
2 、每年提供 5000 元教学科研活动经费。
3 、每年发 2000 元教学科研津贴 , 随工资按月发放。
第八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经费申请程序 : 申请本经费的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需提出书面申请 ( 申请表格见附件三〉 , 填明理由 , 经所属系、部领导签章 , 由教科处签署意见 , 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办理。
本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 用于课题启动、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和出版学术刊物等。该项经费当年使用的结余额可接转下一年度使用。
第九条 受聘期间的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业务工作的安排 ,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所在 单位要努力支持和保障他们完成第六条所规定的职责。由所在单位领导提出意见与教科处共同商定 , 由所在单位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十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办法 :
1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在受聘之后 , 须根据第六条工作职责有关规定 , 拟定本任期四年内
的教学科研工作总体目标 , 在此基础上具体规划每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每年 12 月份将下一年度的 教学科研工作计划经所在部门领导签章后 , 由教科处签署意见 , 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实施。
2 、教科处不定期地对其教学科研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 并建立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3 、每年 12 月份 , 向院学术委员会报告教学科研工作情况 , 由院学术委员会进行业务考核 ( 考 核表格见附件囚〉。当年考核不合格 , 取消下一年度的教学科研津贴和教学科研活动经费: 连续两 年考核不合格 , 取消聘约 , 收回聘书。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院长负责解释。
关键词:科研;体育院系;高校;河南省;外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401―03
1 科研管理体制
科研管理是对整个科研或科技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称。科研管理体制是指科研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组织制度、措施和管理方式的总和。科学的体育科研管理是提高科研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对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的领导和专家访谈中了解到,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的科研管理是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双重领导下,体育院系对其教师进行直接管理。具体来说,高校科研处对本校的科研工作进行宏观统筹安排,负责本校科研课题的立项、审批和上级科研课题的推荐,对各项科研经费进行划拨、管理和监督等。体育院系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在接受学校科研处的全面管理之下,对本部门教师的科研进行微观、具体的管理,根据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部门教师科研工作职责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做好本部门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和上报工作等。
2 对科研重视程度
科研是高校体育部门获得声誉和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科研工作的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费时费力又费钱,再加上教学和训练任务繁重,因而许多教师不愿意进行体育科研,只是到了评职称才临时抱佛脚,造成科研不能深入和持久,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体育部门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积极性。为了解河南省各个体育院系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在“领导调查问卷”中设计“贵部门对于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如何”这一问题,统计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对体育科研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
3 科研激励因素
3.1职称评聘对科研成果的要求 教师的科研成果是其科研能力的外在表现,是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把它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由于高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因此各高校对不同职称教师的评聘都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尤其是教授和副教授的要求相对更高,因此在“领导调查问卷”中仅对教授和副教授评聘的论文要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对教授的评聘需要下列条件中的两条以上(其中第一条为必备条件):
1)在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工科限前两名)本专业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至少有4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2)国家级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两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第一作者。
3)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两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项目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正式出版两部以上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部)、译作(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部),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或独立完成学术著作一部。
另外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教师系列破格申报教授的条件之一是任现职期间必须在省级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科限第一作者)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至少有6篇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有三篇有创见性的学术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SCI、EI书面收录)。
3.2发表科研论文版面费的报销
教师进行体育科研,从选题、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数据到最后撰写论文,作者付出很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又需要交纳几百甚至上千元人民币的版面费,真可谓费神费力又费钱,因此体育院系对教师版面费应给予报销,适当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能够激励教师进行更多的科研工作,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从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领导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河南省仅有3所高等体育院系对教师的版面费给予报销,而且主要集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积极性,制约了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体育科研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3.3学校院系及体育部门对科研成果的奖励 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是发自于内心的欲望与要求,人的行为是满足需求的过程。行为科学有关的需要、动机行为理论告诉我们,奖励机制对促进体育教师参与科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科研成果实行奖励,根据成果类别和层次的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是提高教师进行体育科研自觉性的重要手段。
调查显示,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对科研成果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仅有一所学校选择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都很多。主要原因有:1)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个别院系领导对体育科研不重视,该方面投入少。
要解决各体育院校科研上存在的问题,应首先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激励高校教师主动地从事科研活动;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应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引导教师对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奖勤罚懒,鼓励多出成果,多出有用的成果。
3.4科研经费来源 教师进行体育科研需要查阅、复印资料,调查访谈,实验材料,参加学术会议等,因此经费的投入是搞好科研工作的物质保证,是影响高等体育院系教师科研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教师科研有关经费情况涉及三个问题:
1)体育经费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学校总经费的1%)。调查显示,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仅有一所学校体育经费达到学校总经费的1%。
高校体育以教学为主要工作,大部分经费也用于这方面,大部分高等体育院系连体育经费都不足,对于鼓励科研方面来说,就更没有太多的经费来支持。
2)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科研经费来源。
调查显示,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教学经费,科研单独拨款与科研处拨款的比例很小,当教学经费紧张时主要削减科研经费,这样必然导致用于科研的经费更少。
3)各体育院系每年拨给体育教师科研经费情况。
22.88%的体育教师选择拨给科研经费,而有大部分,占77.12%的教师选择没有拨给经费,这种情况进一步说明了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科研经费不足的状况。科研经费不足影响着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制约着我省高校体育科研向更层次的发展。
虽然目前各体育院系的经费较紧张,但各高等体育院系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加大对高校投入的同时,确保科研经费到位;政府与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多进行开发研究,将社会资金引入到高校来;高校要敞开大门,让完善的竞争机制
逐步渗透到学校,在加大对高校投入的同时,确保科研经费的全额到位;政府与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多进行研究,将社会资金引入到高校来;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加强对体育科研经费的管理,合理使用体育科研经费,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以促进我省高等体育院系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5科研设备条件
3.5.1院系图书拥有情况从信息论角度分析,科学研究是一个信息输入、存储、输出、反馈的过程。进行科学研究,从研究项目的选题、计划的制订、科研方法的选用到科研成果的撰写,都必须掌握大量的相关文献。在现代体育科技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情况下,体育科技工作者进行体育科研,了解和掌握必要和充分的体育文献资料更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学术期刊是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也是重要的体育信息资源库,因此体育学术期刊是高校体育部门教师进行体育科研最主要的文献参考来源,高校体育部门订阅体育学术期刊的种类和数量,将对教师的体育科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对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领导的调查结果来看,各个体育院系订阅体育学术的种类和数量极不平衡,订阅的期刊种类较全,数量较多的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新乡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可以满足教师体育科研的文献资料需要,因此,体育科研成果相对突出;相对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其他体育院系却很少,不能满足教师进行科研的需要。主要原因是这些高校是新升本院校,正处于建设中,通过访谈了解到各个体育院系领导已经认识到建设体育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并正在加大力度进行建设中。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络对体育信息的飞速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体育信息资源,给体育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大量的有科研价值的体育信息,特别Internet在全球的广泛运用,科技期刊的电子网络版(数字化期刊)已走出实验室和试用阶段,为高校体育部门教师检索、查阅、收集体育科研资料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手段。调查中了解到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如河南大学图书馆)已开通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或中国学术期刊网,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文献保障,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信息将成为高校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最重要的文献信息源之一。
3.5.2院系与教师计算机拥有及应用情况
在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是信息加工、处理、存贮的重要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科研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可使科学研究更加迅速、准确、有效。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检索、阅读研究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资料,因此计算机是高校体育部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获得知识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较多,体育院系计算机的数量在5台以上,其中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拥有30台计算机,调查的体育院系都上网且都配有打印机。在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情况中,77.45的教师有计算机,没有计算机的教师占少数,这些基本设施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能够基本保证教师体育科研的顺利进行。
3.5.3院系实验室情况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在拥有大型的体育实验设备、仪器方面很不平衡,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河南省重点综合性大学,体育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测试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大型体育实验设备、仪器较多,调查的学校中有三维测力台、全自动尿十项分析仪、功率自行车、跑步机等;而新生本的普通师范体育系拥有的大型体育设备、仪器较少,部分学校仅拥有体质测试仪、跑步机和一些健身器械,用于体育科研的仪器设备较为缺乏,这是制约河南省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整体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因素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尊敬的老领导、老前辈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谨让我代表学校向今天莅校的前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福!也想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属及未能到校的老教师表示诚挚的问候!前辈们,昨天你们在这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今天我们收获了累累的硕果。你们以无私的奉献和缤纷的桃李赢得了社会的尊敬。感谢你们对教育的倾注和执着!感谢你们对学校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厚爱!
洋埠镇中心小学现拥有12个教学班级,597名学生;中心幼儿园一所,110多名幼儿。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尝试学习实验基地、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iii类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平安自护营训练基地、金华市文明单位、金华市国家体育运动标准先进单位、金华市书画报刊研究先进集体、婺城区绿色学校、婺城区农村反警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向各位老领导、老前辈就学校一年来的工作作一汇报。
一、 一个目标
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 两项硕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在社会各界的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硕果累累,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1、 学生方面,共有30多人次在市、区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如在第五届“中国小作家杯”现场作文中13人次获得金华赛区二、三等奖;在“魅力婺城.我的家”书画比赛中7人次获奖;在第七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钱玉林同学由于表现先突出,被市少体校破格录取到游泳队;学校20余名小记者在《金华晚报》和《婺城教育网》上20多篇新闻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 教师方面,也有50余人次在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1)论文
如在金华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1人次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在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6人次获一等奖,23人次获得二、三等奖;在区优质课评比中3人次二等奖;有3人次在国家级教育专业刊物上。
(2)课题
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已树立了课题育人的观念。学校现有区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2个。在已结题的4个课题中,有 2个分别获得区级二、三等奖,其它的正在实施阶段。
三、三个品牌
学校同企业一样,要发展,要提升,就必须走品牌建设之路,品牌是学校的特色,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学校的品牌建设。
1、平安教育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生的生命是开展教育基础!为此学校立足实际,大力开展平安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等等,在开展平安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平安广播”、“平安路队”、“平安乘车”、“平安日记”“平安游戏节”、“平安游戏棋”等特色版块。其中“平安游戏棋”还申请了国家专利。截止目前,“平安广播”已经播出近60余期;教师人均送路队300余次。以此项特色为生活原形创编的歌舞快板《快乐造就和谐》在婺城区中小学生元旦文艺汇演中获得三等奖。我校的《农村小学平安教育生活化的探讨》课题也在区里成功立项。此外,每年的6月确定为我校的“安全教育宣传月”,开展了“防溺水、防雷”教育主题班会、交通安全图片展、用电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平安教育长抓不懈,平安教育品牌也然形成。
2、感恩教育
我们知道教育德为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为此,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原有“平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了“感恩”特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以“孝”为主的家庭感恩教育,以“礼”为主的学校感恩教育,以“仁”为主的社区感恩教育三大模式。通过开展感恩现场
征文、感恩卡展示、感恩演讲比赛、感恩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学校的精神风貌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校园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我校教师以此项特色教育为题材撰写的论文《“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婺城区获得了二等奖,目前正致力于开展《以文化教育为载体 开展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3、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做为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根本,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把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己任。为此,我们学校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目前我们已在每天中午12点20开始。通过定时间,定场地,定形式等开展了书法的教育。其它方面我们也将陆续开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必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四、 四个规划
1、“西扩工程”
学校目前缺少的是学生的活动场地,为此,我们将按市教育局的整体规划,在洋埠粮站改制之后,积极筹划将学校西侧的 洋埠粮站所在的土地划入学校,改建200米标准运动场。这项工程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区教文体局、区发改委的认可与支持。
2、操场硬化改造
随着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体育艺术2+1”项目)的深入开展,学校原有的办学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专用教室欠缺、场地条件落后等,特别是学校操场现有的硬件设施已经严重制约各项体艺活动的开展。为此、学校已经建造了一个水泥乒乓球场,下一步学校将拟建一个集篮球、排球、羽毛球、气垫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地(28米*15米)及下水道、操场四周墙体的美化,工程预算需12万余元人民币。
3、筹建“独门独园”的洋埠镇中心幼儿园
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三大体系,其中学前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幼儿园教育。按省级中心幼儿园标准 ,它必须单门独园,有良好的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活动场,而所做为省级教育强镇的洋埠目前学前教育——也就是中心幼儿园的建设还未完全达标,根据现状,我们将积极筹措,筹建一所“独门[文秘站:]独园”的省级标准的洋埠镇中心幼儿园,预计所需金额为70余万元。
4、构建学习平台,打造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努力培养一支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安教、乐教,为人师表、严于律于、敬业爱岗、师德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只有教师不断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才能稳步提高。为此,我们在教师队伍的打造中,在细作“带、学、练、研、赛”五字文章的基础上,将为每一个教师规划好成长计划,搭建好学习平台,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力争硬件、软件一起上,从而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能力。比如,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将开展各类教学软件的培训,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装备的使用能力等。
五、 五项服务
1、实行阳光校务
这一年,学校推行校务公开,加大校务活动的透明度,实行阳光校务。学校根据要求,开设了固定的校务公开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校务公开工作,对教师评优、职务晋升、干部任免、教育收费等实行公示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学校的重大决策、大笔资金的使用、设施的添置维修等热点、敏感点问题,由民主决议委员会集体决策,定期向广大教职工通报。前期召开的一届四次教代会,对所有教职工的提案作了详尽回答,在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的基础上,制定了《洋埠镇中心小学“评优评先”考评细则》、《洋埠镇中心小学职称考评细则》及《洋埠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机制。
2、加大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进程
城市学校在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这种状况下,为了让我们洋埠的学生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先后投资5万余元,建成同时可容纳60多人上课多媒体教室;筹资3万多元建立校园广播系统,配备了专业的录音设备及制作软件;投入20余万元建成了电脑房,实验室;在迎接省教育强区复查工作中,在婺城区教育局、洋埠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购了1000余册图书,添购了2万多元的音、体、美等教学器材;实现 “班班多媒体”,投入7万余元给多媒体教室增添1台52寸背投彩色电视机,给班班配备了34寸彩色电视机和实物展示台;学校投入2万余元预添置200套课桌凳,目前在区教育局后勤办的组织下,顺利完成了其招标工作,将很好地改善我校课桌凳紧张及破旧不堪的局面。
3、改造食堂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在众多家长强烈要求下,在确保孩子的营养健康、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参照周边学校的做法,学校于20__年实行统一供应午餐。彻底解决了学生上学一手拿书包,一手拎饭菜,冬天吃冷菜、夏天吃馊菜;家长天天要送饭的状况;为了给师生提供优质的就餐服务,学校对食堂进行改造,新添了柴油灶、消毒柜,改良了蒸饭灶,给每一个孩子配一套不锈钢餐具等。一个学期下来,学校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认真把好质量、卫生、安全三道关口,以服务为宗旨,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为师生提供了满意的就餐服务。
4、整体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学校在顺利完成下潘、五联完小撤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湖前完小生源不断减少,师资老龄化,办学条件落后等现状,经过合理的安排,细致到位的工作,于20__年9月顺利完成了湖前小学的撤并工作。
撤并后,学校的规模办学、集约办学得以实现,将有利于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有效提高办学效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高,良好的教育新格局初步形成。撤并后,在新的学校里,湖前完小所在7个行政村的学生家长都还比较满意。
5、操场硬化改造
随着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体育艺术2+1”项目)的深入开展,学校原有的办学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专用教室欠缺、场地条件落后等,特别是学校操场现有的硬件设施已经严重制约各项体艺活动的开展。为此,学校在美化操场四周墙体及建造乒乓球场地后,目前正在进行操场硬化改造工程,.将建一个集篮球、排球、羽毛球、气垫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地,为今后的体艺活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课程管理;流程再造;岗位制
1 我国高校课程管理的现状
课程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课程进行的管理,它涵盖课程生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管理等诸多方面,即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课程的生成、实施及评价整个过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管理的过程,在总的指向上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其“管理”特征显著,是大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等学校办学自的不断扩大,高校课程管理的自也逐渐加大。我国高校课程由高度集权的统一管理模式逐渐发展到由高校自主管理的开放管理模式,教研室成为高校教学基层组织,而由授课面较广的基础课程,或者同属一个学科方向、内容体系紧密相关的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程组逐渐成为课程管理的现实载体。
高校的课程组一般由5~10人组成,主要负责课程建设规划制定、教材建设、教学文件规范、教研活动组织、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改革推进、青年教师培养等一系列课程活动。课程管理通常采用组长“包办制”模式,即由课程组长全面管控课程生成、实施及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负责各个教学班、组内授课教员以及全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事务,而其他任课教师通常只负责每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这种扁平式的管理模式直接、具体、效率高,在小规模的课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高校大课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随着高校的大面积扩招和通识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等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大课)的特点日益突出,大课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授课面积庞大,课程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课程改革实践活动明显增多,全局性和日常性的管理协调工作量也成倍增加,大课管理面临许多现实困境。
2.1 大课特点突出,管理缺乏针对性管理机制
大课管理具有“活动多,人员多”的特点,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每学期上课的学生近2000人(近30个教学班),课程组教师达20余人,加上分级教学改革实践、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课程转型研究、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等教研活动贯穿课程运行的始终,课程管理难度不言而喻。现有的课程组长采用“1对n”的粗放管理模式,由课程组长一人全面管控各个环节,使得课程负责人常常疲于奔命,且难免力不从心,大课管理模式滞后,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机制所带来的弊端日趋明显,不利于课程建设的全面开展,不能有效推动课程改革的常态化及成果转化的可持续性。
2.2 课程组教师独立性强,大课管理缺乏凝聚手段
从国内外高教研究来看,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分散性,对他人依赖程度低,而且现有的课程管理方法很大程度上剥夺了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机会,教师只关心小班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和竞争意识,大规模课程管理缺乏凝聚手段,甚至出现了“课程建设和规划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靠着大树好乘凉”的惰性思想,极易形成狭隘的个性课程观念,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及团队文化的建设。
2.3 大课管理目标明确,但目标指导性不强
大课管理目标明确,即要提高课程管理效率和水平,以保证大规模课程组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全校公共基础课程质量及通识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的目的。虽然有显示度高的方面,如精品课程、大课改革创新理论成果等,但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检验。夸美纽斯说“教育是为未来做准备”,大学教育也是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就业做准备,具有滞后性和模糊性,大课管理成果显现具有迟效性,因此短期内显示度较差,这就削弱了目标的指导、控制与激励功能,增加了建设管理难度。
2.4 大课管理可借鉴的经验少
自20世纪初课程理论诞生以来,欧美对于课程管理问题只是在课程评价中有所涉及,没有专门的系统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学者对于课程管理研究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管理上,广度与深度都不够。事实上,大课的形成主要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国外没有大课的管理研究及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虽然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课程管理问题,并指出课程管理理论与课程设计理论一样,都是课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仍然没有重视课程管理中大课的特殊性,国内外针对大课管理的研究及实践也几乎是空白。
3 基于流程再造理念的岗位制大课管理实践
面临大课管理的种种现实困境,加强课程管理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探索高效可行的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大课程管理模式,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大课管理模式和方法,是高等学校目前和今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丰富和补充。
3.1 高校课程管理流程再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管理理论及模式在企业和商业组织的成功应用,一批先进的管理理念被用于教育管理,其中包括流程再造管理。流程再造是由Hammer和Chapy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便在速度、质量、成本和服务等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进展。流程再造的关键点在于:(1)坚持以客户为导向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是流程再造的核心和考核的准则。(2)强调打破部门界限,以流程为工作单位,将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和整合,重新构建工作及组织结构。(3)流程改进后绩效有明显提高,通过对原有的作业流程进行改革和整合,简化工作程序、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4)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是流程改造的重要手段,这能突破时间及空间限制获取和使用信息,使流程中的信息流及物流迅速地传达到目标客户。教育领域的流程再造就是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基本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对教育管理进行流程分析和再造。
3.2 基于流程再造理念的岗位制大课管理改革实践
近年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以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以下简称“大基”)为依托,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着力提高“大基”课程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促其呈现出“有秩序、有活力、敢创新、出精品”的良性发展局面,同时注重培养课程组“创先争优”的教学氛围,树立“人人讲贡献”“课程以我为荣”的团队文化;为教员提供创新管理平台,打造“人人能管、人人擅管”的教学队伍,促进课程与老师的共同进步。在实践中,团队运用管理流程再造的理念,重新反思和审视整个大课管理过程,梳理课程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设计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案,为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课管理创新模式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流程梳理。
首先对课程管理进行需求分析。我们采用走访、座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和征集广大师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准备、师资配置、课程实施、交流共建、人员培训、学生需求等方面的诉求和建议;然后结合“大基”课程的特点和以往课程管理经验,对课程内容规划、教学文件准备、教材建设、精品课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分级教学实施、课程竞赛组织、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学问题研讨、教学改革推进、改革成果推广、教师培训等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认真的清理和分析,形成一系列课程管理流程;最后建立信息统计模型,分析各流程的问题和困难,明确各流程工作的雨点。
2)流程分析再造。
以全面为前提,以效率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在对课程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晰工作思路,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将简化、优化后的工作流程合理划分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模块,形成新的课程管理流程,并通过研究确定哪些是核心流程,哪些是一般流程;分析每一个流程所需的资源配置类型各流程的管理控制点以及各流程之间的衔接方法。可采用软件模拟仿真的方式,对课程生成,实施到评价的整个课程管理过程中各流程实施情况进行模拟仿真。
3)岗位设计。
在进行课程管理流程分析和再造之后,按照“统一目标、分工协作、权责一致”的原则,根据流程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权、工作范围和质量标准,并根据实践经验,为各流程编写实施建议和注意事项。例如,“大基”课程组在梳理课程管理流程后设有“课程运行监督”“教材建设”“教学研讨组织”“教学案例建设”“分级考试组织”“课程竞赛组织”“期中(末)考试组织”“试卷评分及归档”“授课质量调查”“课程网站维护”等10多个管理岗位,并针对每个岗位编写了“岗位实施指南”,明确了各岗位的主要任务、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实施建议及注意事项,为上岗教师提供实质性指导,同时鼓励上岗者发挥个性特点。
4)岗位制实施。
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教学研讨、宣讲等活动,更新教师教育、管理观念,使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乐于参与课程管理;采用“定岗不定人”的原则、轮流和自愿上岗卡H结合的“全员管理”方法,逐步吸纳主讲教师进入课程管理队伍;对在岗时间、工作量、管理质最等因素进行研究和适度量化,制定相应奖励办法和激励手段。在鼓励先进的同时,使教师切实感受到参与课程管理和促进个人发展的一致性,吸引更多的教师发挥各自的管理才能,实践各自的创新管理理念,为课程发展做贡献;总结本轮实践经验,丰富完善“岗位实施指南”,为下一届岗位制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指导。
5)评估与总结。
学校在大课实施过程中实践岗位制,并在实践中及时分析、评估已有的方案,不断总结出适合普通高校大课管理的组织模式、实施办法和管理规范,逐步完善基于岗位制的大课管理模式,形成可继承推广的成果。
4 结语
通过两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国防科技大学的岗位制大课管理模式已经基本确立,“大基”课程在先进的管理模式及课程组老师共同努力下,也先后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等多项荣誉和支持。基于岗位制的大课管理模式丰富了高校课程管理理论,同时也为探索适合其他大课及专业课的管理机制提供了现实依据。然而,该模式目前还处于粗放式、简单化的探索阶段,如何进一步全方位研究相关理论,最终建立长效的管理规范和激励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参考文献:
[1]潘维真.高校课程管理改革的理性思考[J].教育评论,2008(3):90-92.
[2]陈晓林.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2-74.
[3]黄连金,黄小玲。浅谈高校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