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计划 择业动机 政策建议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44-02

一、 引言

长期以来,曲于受到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大批农村优秀人力资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弱化了农村人力资源积累,进而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高校规模扩张迅速、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以及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工作,支持农村建设,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所谓“大学生村官”是指为优化村级领导班子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由政府选派或培养的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干部的大学生。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管理、培训考核等机制的总和,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有效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双赢战略,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选聘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一方面可以给农村注入优秀人才资源的“源头活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二、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择业动机

首先,大学生在去农村工作之前已经对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有了较多的了解,做好了相关的心理准备。其次,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初衷体现出多样性与集中趋势并存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政策、到基层锻炼、增长经验和阅历、迫于就业压力等方面,展现出多样性中的集中性。再次,大学生选择村官职业的家庭支持度高。75%的大学生村官家人持支持态度,持不支持态度仅占5%。这说明大部分被访者的家人对其选择村官表示赞成。最后,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未来打算,有半数以上的村官未来打算选择报考公务员,将近两成期望考研或者到公司工作,但是愿意扎根农村、继续当村官的比例则不足15%。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村官,大部分是迫于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的激励,村官工作只是他们“曲线就业”的一个“跳板”。

(二) 工作内容

首先,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农村一般事务性工作,他们很难进入村务管理的核心层,村官作用发挥得不够均衡。大多数担任的是党支部书记助理职务;工作内容方面,近六成的大学生村官从事文书工作,四成半的涉及技术服务;三成涉及日常管理。只有三成的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务的日常管理,没有任何一个大学生参与村务决策。可见,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得不够均衡,他们很难进入村务管理的核心层,其绝大部分从事着村庄的一般事务性工作。另外,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的互动情况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地区特有的乡土文化与治理结构等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大学生村官短时间内适应基层工作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由于到农村工、作,以及与在城市工作的同学相比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落差,也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村民的沟通互动。

(三)对自身工作的评价

大学生村官对当地发展的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促进办公自动化,优化村组织、提高村干部办事效能,组织宣传、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这与大学生自身具备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富有激情活力、年轻乐于助人等优势是密切相关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其作用表现为,一方面,有利于农村亟需经济、科技等信息的传播与普及,提高农村信息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知识与新理念进入千家万户,丰富村民闲余生活,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地区是体现大学生村官所学、所用、所为的一个很好的

练兵场,能够为大学生发挥其自身优势提供广阔的天地。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优秀人力资源的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需要良好的平台展现其知识与技能,这刚好印证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硕“双赢”战略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担任村官期间的最大收获主要是获得了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社交技能和了解了农村。

(四)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的主要瓶颈为能力、经验、阅历不足。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能力、经验、阅历不足是主要的;至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是因为对当地实际状况了解不足、专业不对口、所用非所学是关键。其次,没有实权和缺乏培训指导成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首要的制度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村官没有村务决策和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指导,对该村官计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村官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素质高的新农村建设者,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新时期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响应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号召和借助基层平台锻炼自身能力而在农村工作的特殊群体。他们给农村带来新思想、新理论,成为农村与外界接触和互动的桥梁。同时,作为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岗位职责模糊、不是公务员的公务人员,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也不得不面对“角色尴尬”的困境。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的边缘化与模糊化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才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 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建议

(一)从选聘角度而言,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和制度的同时,还要扩大宣传力度,以吸纳足够的优秀大学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建立高校选送与区县选聘对接机制,及时掌握基层需求,合理确定选聘计划;重视对其下乡动机的审核,减少短期行为;重视岗前培训工作,明确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与要求,以书面形式赋予其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其考核标准;加强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强化其对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归属感与荣誉感;适当拓宽其工作内容,而不仅仅是限于一般事务性工作,以平衡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才能与作用,多方位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二)从激励角度而言,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建立将行为。与绩效相结合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完善奖惩和补偿机制,确保满足其物质需要,为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提供必要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其切实发挥自己的潜力;合理分权和授权,赋予事业,保证其发展需求和尊重需求。

(三)从约束角度而言,同样要重视将考核与薪酬相挂钩,对村官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行为始终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预定的轨道上运行。第四,从竞争淘汰角度而言,要实现其与村官岗位的有效匹配,提高适岗率;对其绩效考核结果采取差异对待,逐步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将不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村官(拿村官做“曲线就业”的跳板、不适合基层工作的村官等)及时释放于组织之外,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能吃苦、能干事、能奉献,经得起艰苦环境磨练和实践考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

参考文献:

[1]林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思考.理论探索,2009,(2):122-124.

[2]万银峰.“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度安排――对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与思考.中州学刊,2007,(4):21-24.

[3]黄露.大学生村官工作应取持久战.新农村论坛,2008,(10):10.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the project is Our country Government in view of a current domestic situation carrying out implementation comprehensive project, however,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the life value realized had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d “the village official” own two aspects discussed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the life value realizes the question which meets.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elf-valueSocial value

作者简介:赵建春(1979-),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政教部,讲师,长期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大学生村官”在实现其自身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下面具体谈一下“大学生村官”人生价值实现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的问题

1、政策上对“大学生村官”没有明确定位带来的尴尬

当前,大部分省份对“大学生村官”一般定义为“助理”角色(村支部书记助理或者村委会主任助理),而且在服务的3年期限中,这种身份都是恒定不变的。这种不是那么有分量的身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地位的尴尬和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边缘化。一些村官就曾颇为自我嘲讽地概括自身工作为“跑跑腿、打印材料、沏茶倒水”。

2.地方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缺乏有效的培养和管理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前,对农村情况缺乏了解,对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是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有些基层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认识不足,有的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是外面来的“飞鸽”,是上级派下来的挂职锻炼干部,“早晚得走”。对“大学生村官”缺乏有效的培养和管理,只是应付上级的工作任务,致使“大学生村官”处于闲置的状态。

3.村民委员会没有真正交任务、压担子

虽然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寄予了很大期待。但多数的“大学生村官”反映农村工作缺乏动力。村委会给其安排的工作简单琐碎,平时只是做一些整理村里的档案、做会议记录、管理宣传栏等简单的工作,不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二、“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问题

1、个别村官融入不够

先做"村民",再做"村官",“听懂老百姓的话,努力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这是“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很重要的一项。一些从大城市长大的“大学生村官”面对陌生的农村社会环境,适应融入比较慢,有的工作半年多了,还“稳不下来、融不进去”。

2. 工作热情的缺乏或不能持久的保持

现今“大学生村官”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农村工作的热爱而做出的选择,出发点决定了他们到了农村之后缺乏一定工作热情。部分大学生村官刚到村里工作时,雄心勃勃,充满激情。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农村事务繁杂,有的认为所学专业难有用武之地,干事创业热情有所消退,这样的大学生担任村官后,很多抱以对工作抱怨、责怪的态度,而不真正希望通过努力在这个岗位上干出成绩。

3.“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社会以后,遇到的现实问题,如:恋爱婚姻、与本地群众沟通困难、缺少创业资金,未来出路等问题造成心理的失衡。原有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问题点评

1、在外部环境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几方面内容:

(1)完善培养机制。不能让大学生“村官”成为“花瓶”、“看客”和“高级杂工”,不仅要给他们明确职务,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分工,多压担子多交任务。在“大学生村官”基本了解农村情况后,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单独负责一片或一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体现他们的价值。

(2)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各地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强化管理措施,通过量化考核和严格管理,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3)保障流动渠道的畅通。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各地应按照中央的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事业单位等制度,为日后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早作准备。

2、大学生“村官”自身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种种障碍,积极融入、主动融入农村

大学生村官要从认识上和心态上珍惜这个岗位,珍惜这个机遇。避免自己成为“看客”和“局外人”。

(1)要熟悉农业,了解农业生产、农情。了解农事是奠定大学生村官做农村工作的基础,砺炼成长的过程,积累今后发展的资本。天天在办公室,不实地调查,不深入走访,是绝对不行的;

(2)要熟悉农民,先做"村民",再做"村官",“听懂老百姓的话,努力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拉近与村民的感情距离,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3)要了解农村现实情况,农村情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刚从书本走出来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心里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务实的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进而扎实自己的群众基础,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总之,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努力,相信他们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都会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潘则福.求解大学生村官[J].廉政望,2009,(03)

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优化和完善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这使得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很多省市和地区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江苏省近年来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储备的创新性计划,公开招聘和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到农村担任村干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农村干部的内部核心力得到了增强,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脚步。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重要性

(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村官需要组织和管理新农村的各种事业,同时也要解决和协调新农村的各种矛盾。因此,一名合格的村官必须具有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观念。但是,在当前大多数农村当中,村官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法制意识较为薄弱、思想观念过于守旧。对此,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素质和水平较高的群体,富有活力和冲劲。虽然对于事物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方面缺乏经验,但可以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观念进行弥补,能够与原有的农村干部进行良好的互补。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不过我国农村目前正缺乏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阻碍了新农村的发展。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很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涌向城市。而在城市中接受中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归农村。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人才流动的不合理。对此,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促进高素质人才向农村的流动,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充分的应用到新农村发展建设当中。

(三)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在我国社会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纷纷扩招,使得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相应的就业机制却没能跟上其发展脚步,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选拔和培养,将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派遣到农村担任村干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社工的就业渠道,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制度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都是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直接进入到农村工作的。因此,很多大学生一时无法接受大学生活和农村生活之间的落差。而且,由于大学生刚刚进入农村工作和生活,和村民缺乏相处和沟通,对现实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具备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感到十分费力。基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应当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充分的了解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掌握常见事务的处理方法和经验,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大学生村官的福利待遇比较低,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更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难以积累充足的资金,使他们在三年任职期满之后,还要重新面临着就业压力。而在大学生村官的政策规定当中,并没有关于这方面问题的内容。这就使得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之后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使得很多大学生宁可在城市中找工作,也不愿意报考大学生村官。虽然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公务员和考研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不是所有人会选择这条路。因此,大学生村官在任期满后,还要从头开始。

(三)选拔机制不完善

目前,作为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考试中,过于重视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而忽略了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否适合进行农村工作。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和农村工作或农业生产没有联系。大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距离农村工作相去甚远,同时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使得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工作往往无从下手,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政策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上岗培训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化,树立大学生村官正确的价值观,愿意在农村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要做好村情、乡情和国情的培训,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现实状况,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可以让大学生进入农村进行驻村培训,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农村工作的开展方法进行培训,使大学生村官掌握群众工作、农村工作的能力,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拥有更加充足的依据。此外,还要培训具体的农村事务处理方法,在大学生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能够知道从何入手。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政策

在当前社会中,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必然会追求与投入相对应的收益和回报。而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很低,无法满足大学生投资回报的心理。因此,国家应当给予大学生村官适当的工资待遇,同时基于一定的补助和福利待遇,让大学生村官能够自愿的留在工作岗位上安心工作。另外,还可以考虑给予大学生适当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这样能够体现出对高素质人才的尊重和回报,同时也能满足大学生精神上的追求,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政策

在进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任用时,应当尽可能的采取本地选拔、本地任职的方法,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或自己的家乡任职。尤其是让大学生村官在自己的家乡任职,由于对家乡的了解和村民的熟悉,使村民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大学生村官,这样能够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而对于异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由于对情况的不了解和对村民的陌生,使其难以迅速与当地村民相处融洽,会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不变。另外,在的学生村官的选拔方面,应当更加注重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尽量选取专业方向与农村或农业工作相关的大学生。这样能够让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或者拥有充足的农村工作知识,从而更好的开展农村工作。

四、结语

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产生的新鲜产物,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十分良好的效果。大学生由于受过系统、专业的高等教育,普遍具备十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同时思想观念新颖、思维方式活跃,能够为农村工作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对此,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相魁.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13(10):21-24.

[2] 艾依仙木・尼牙孜.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郑凯方.大学生村官机制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