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已成为近年来饲料行业尤其是水产饲料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水平最好、服务能力最强的饲料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水产配合饲料销售规模位居行业第二,其中在代表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水产预混料上,公司销售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另外,公司畜禽配合饲料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鸡料和鸭料在广东地区排名分列第一和第二。
领先的技术构筑产品核心竞争力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技术领先战略,组建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一系列全面的研发团队和体系。目前公司拥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包括核心添加剂产品、动物营养需求数据库、饲料原料替代技术及组合利用方案等。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了大量创新性的研发成果,形成了在用技术、储备技术和预研的成熟体系,确保公司技术持续保持领先。
水产预混料市场第一的位置直接体现了公司在水产领域的整体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公司带来了“鱼虾营养专家”的美誉,且高技术含量带来高附加值,产品利润率保持在45%以上;水产配合饲料竞争优势明显,系列产品饵料系数低,性价比高,产品推广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畜禽配合饲料在替代原料技术等方面研发成果丰富,有效的降低了成本,销量实现快速增长,且毛利率高于行业水平。同时各类产品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充分保证了公司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创新的养殖服务模式创造潜在需求
公司抓住我国畜禽、水产养殖未来从传统的粗放养殖向精养转变这一大势趋,通过组建超过700人的技术服务队伍,向养殖户直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种苗培育、养殖结构设计、养殖技术辅导、病害防治、水质控制、饲料投喂、信息服务、管理技术等多领域提供专业支持和管理支持。养殖户完全遵从公司的养殖方案进行养殖,养殖成功率因此大幅提高、养殖管理成本显著降低,养殖户得以获取市场最佳水平的盈利,养殖户的成功和快速增长拉动了公司的快速成长。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系统化的服务全面贴近了一线养殖户的市场需求,也使公司技术研发全面实现了正反馈效应,从而积累了对技术服务队伍进行系统培养的教材、案例和培养、考核体系,最终体现为服务队伍总体的技术服务能力显著区别和领先于行业。通过对养殖户提供全养殖流程的专业服务,使得公司对市场的渗透能力非常强,在夺得市场之后,市场基础非常牢固。
饲料行业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及各类动物蛋白需求持续增长,加上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饲料工业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0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4,895万吨,连续19年居世界首位,且水产品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水产品养殖量的快速增长,另外我国畜禽养殖动物的存栏量巨大,其中全球约1/2的猪和1/4的家禽在我国饲养。我们认为随着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方式转变,水产配合饲料、畜禽配合饲料养殖将逐步替代传统的原料粮养殖模式,可以预期饲料行业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募资项目实现产能扩张、加速全国战略布局
应对Wpo,我省渔业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呢?本人认为:
调整渔业结构
我们这里所讲的调整渔业结构,不同于过去进行的适应性调整,而是要使渔业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产量和质量并重,整体提高渔业的素质和效益。根据各地资源情况和自然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建立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特色产业,使渔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
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湖北的水域优势,从有利于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原则出发,跳出传统养殖业的圈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休闲渔业;跳出传统养殖业的圈子,走养殖加工转化的现代化渔业道路;大力发展以鱼一种植业结合、鱼一畜、禽结合、多层次水体渔业结合的生态渔业和综合渔业,使单一的渔业发展成多层次、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立体生产结构,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形成一地一品、一方一业的淡水渔业特色。
调整渔业品种结构。目前,我省常规的产品品质不适应市场需求,尤其是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我省的渔业发展要按照市场对水产品优质化和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并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湖北地处长江中上游,长江中有许多优质品种,如黄颗鱼、江顺鱼、大口鳃、长吻鱿、中华倒刺把、岩原鲤、白甲鱼等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发。开发这些品种,有利于我省开拓水产品的国际市场。
优化渔业养殖模式。改革现在的不良养殖模式,要从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经济效益,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工程和基因重组等来优化种质体系,研究出高效、优质、对环境无污染、对鱼体无残毒的药物,提高渔用饲料的质量和利用率,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污染。用现代技术嫁接于传统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集约化养殖。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养殖方式,如稻田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网拦养殖、网围养殖等,积极开发占地少,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无污染的新型渔业。
加强渔业环境和资源保护。目前,我国的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养殖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渔业要持续发展,优良的环境是基础。因此,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重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方面要加强对渔业水域的管理,把对渔业水域环境的保护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另一方面要改革现在的养殖方式,走出一味追求高产量的误区,降低放养密度,少施化肥和鱼药,尽量维持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
2提高水产品质且安全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人W代),对我国水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质水产品将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首选产品。之所以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到如此重要的程度,是因为我省是渔业大省,生产的渔产品除满足本省市场的需求外,主要的是进人国内外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的竞争即是质量的竞争。加人W卫)后,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因此,水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你的产品是否能进人国内外市场,决定着你的市场占有份额。最近发生的在欧洲的“氯霉素”事件,固然有欧盟国家想通过技术壁垒而抬高贸易壁垒,进行贸易保护,但我国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确存在许多问题。“氯霉素”事件给我们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入世以后,我国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必须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一是要求广大养殖业者应树立严格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要求广大养殖业者加强自律,将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拒之市场大门之外。二是要全面推行渔业行业标准化。这是提高水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的基础。当前要以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标准为重点,突出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的制定,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数量和深度,尽快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渔业标准体系。三是加快渔业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实施HACCP体系是我省水产品争创国际名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实施HACCP的意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水产品质量审核员队伍,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障。要强化生产全过程质量意识,加大执行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种苗生产、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逐步推行各环节的质量认证制度,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3提高我省渔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越来越显露出不足,迫切需要提高产业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形成整体优势,规避风险,提高竞争能力。一方面,建立多种联合经营组织。采取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契约合同方式,形成以渔民家庭经营为基础和轴心的水产养殖微观组织链。其基本运作模式可以定为渔户承包、区域连片、专业合作、一体化经营,并进行相对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更新、科技推广,形成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使单位渔户以组织群体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形成贸易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从当地实际出发,将一些经营机制完善,具有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培育为龙头企业,指导帮助其建立新的经济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些区域优势明显、产品销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形成拳头产品,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之路。通过产业化经营,将水产养殖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连结起来,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经济互补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患和抵御市场风险。
在实现渔业产业化过程中,要树立大市场,大流通观念,立足湖北市场,开拓国内市场,打人国际市场。
4扩大水产品的转化和加工
如果仅仅是销售未经加工的初级水产品,它的市场容量总是有限的,人们消费到一定程度,市场就会饱和,而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转化和加工水平,情况就大不相同。它将进一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是开拓和延伸水产品市场的一条重要途径。湖北是淡水渔业大省,2001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42万t。入世后,水产养殖产品转化和加工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省渔业今后的发展。我省水产品加工应采取的措施为:
①加大政策扶持水产加工的力度。水产品加工是我省的薄弱行业,加工转化增值是发展我省水产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势在必行。一是对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企业实施优惠。二是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出口创汇。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导水产加工企业采取各种有利水产加工业发展的合作方式,发展水产加工外资、三资、民营、股份企业,提高我省水产加工业的整体素质。
②推动水产加工企业加快水产品深加工开发。水产品深加工是我省水产品转化增值的发展方向。因此,各级政府水产主管部门应做好服务工作,克服企业开发资金投人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加工企业争取开发经费。积极组织加工企业新产品攻关,开发新品种,用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③大力建设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我省水产品加工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走外向型加工之路。与此同时,要以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抓好加工基地建设:如武昌鱼加工基地建设、虾类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银鱼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龟鳖加工出口基地建设、水生植物加工基地的建设。
④深化水产品加工产品的营销体系。为了扩大销售,一要以市场为中心,开发营养型、保健型、方便型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二要树立水产制品的品牌,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从而创立名牌水产加工品。
5提高水产品市场防御风险能力
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后,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势必将给国内水产品市场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稳妥地对水产品产销进行调节,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市场风险,努力将水产品市场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已成为当前我省渔业发展的一个巫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市场为导向,重塑决策主体,增强渔农抑制市场风险的能力。规避市场风险的关键,说到底就是要从根本上增强渔民的市场适应力、应变力,提高渔农驾驭市场的能力。地方政府、有关渔业部门要围绕水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建立起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技术、物质、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及时准确地市场行情,传递供求信息,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局限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水产品市场风险。培养市场中介,化解水产品市场风险。
发展渔农自己的组织,建立中介组织和狗销服务体系,以提高渔农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是防御和分散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当前要结合实施水产产业化经营,发挥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体专业户的作用,通过中介组织牵头,联合分散的渔农走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并为渔农提供生产经营全过程服务。
从国内形势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渔业基础依然薄弱。同时,全国传统佳节假期的调整会加大中低档水产品的消费,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也会相应刺激中高档水产品的消费,估计2008年水产品市场将是一个平稳发展且值得期待的市场,水产品价格将继续保持缓慢上升态势。从国际层面看,世界水产贸易仍将是波诡云谲,竞争无时不在且有加剧之势,一些不公正的贸易壁垒仍可能会粉墨登场。但可喜的是我国目前渔业发展方式日渐完善,市场交易经验也日趋成熟,多元化市场开发成效斐然。
在这种形势下,2008年水产业如何实现增收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掌握水产品消费需求,选准养殖品种,创新养殖方式。就常规传统养殖品种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来说,尽管都是低档次产品,但它们占据着每年总产量中的大头,其市场尤其是价格相对稳定,养殖经营有着较广阔的市场。预计今年仍将保持低调发展的态势,关键是要加强结构性调整,因时因地找准卖点,以创新点及渔文化助推消费市场。像鳜鱼、鲈鱼、黄鳝、虹鳟、鲟鱼、鳗鱼、泥鳅、鲶鱼、鳊鱼、银鱼、罗非鱼、黄颡鱼等中档次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是中产消费阶层消费的主要品种,常常是家庭节日消费的主题,养殖呈稳定发展态势。鳜鱼凭着优良的肉质和营养,为消费者所青睐,市场经久不衰;鲈鱼市场人气与日俱增;黄鳝与泥鳅俨然一对明星姐妹般的“绝代双娇”,在餐饮市场“粉丝”众多,名气一直甚旺;t鱼一直主打“出口”牌,且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但风险时刻存在,所以既要确保质量安全,又要开发国内及国外多元市场;罗非鱼尽管仍稳坐水产品出口的龙头,但其境遇一如t鱼,主要出口美国、墨西哥等单一性市场。这就要求注重质量安全,建设质量监控和病害防治体系,创建产地品牌,打造绿色产业,并扶持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经营策略 搞好综合经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化,然而水产品的物流信息系统并不完善和全面。 特别是在一些交通不太便利和科学技术水平不太发达的三四线城镇以鄱阳县为例,鄱阳湖最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鱼类产业在当地也算是支柱性产业但同时在水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也存在众多的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十分落后,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当地的水产品物流市场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水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水产品物流信息不通畅上游渔民和下游消费者都无法准时获得市场信息。
1.2水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冷链物流开始逐渐萌芽,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是肉类,家禽和水产品类为保障市场供给适应季节性变化与合同计划调运,我国主要产地与关键城市构建大型冷库并由铁路冷藏车和水运冷藏船相连,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出现超市连锁业的为销售市场需要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超市大量使用各式先进冷柜零售终端,冷链物流逐步开始配备与完善,一些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冷链物流也开始在我国出现和发展,步入21世纪以来,在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下生鲜冷链物流再次被推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高度。
2 上饶市水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2.1鄱阳湖水产品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鄱阳县境内水情稳定,水况丰盈,渔业发展迅速,鄱阳县现可养殖水面接近65万亩,另外还拥有鄱阳湖适度捕捞面积111万亩。这几年来全县水产产量产值同比都成递增态势,经过不断地进步发展,这些年陆续涌现出一批省,市,县行业龙头企业,对该县水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起到了推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全县渔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的鄱阳县水产养殖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2.2鄱阳湖水产发展面临问题
没有引进专门的冷链运输车,导致很多鱼类等水产品由于在运输过程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由于普通的交通工具在运输过程中车厢的温度会随着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增加而不断上升,没有安装智能化的温度监控系统导致渔类等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水产品由于车厢内温度过高,环境闭塞,氧气不足而死亡,给渔民和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鄱阳县水产品生产比较零散、混乱、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鱼类产品的需求量时空差异较大,比如在产品运输方面,大部分渔业生产商自己运输,由于市场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不确定导致很多运输车出现空车运输的现象非常严重,空车运输运输成本增大,车厢的利用率低。
当地鱼类水产品销售方式单一,仅仅依靠传统的线下交易方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使得其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浪潮,市场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小,竞争力不断下降。
3 改进措施
3.1优化水产品运输工具
由之前的普通货运车变成专业化的冷链运输车,并在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冷链运输车上有各种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各种物流信息化的设施为水产品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提高水产品的存活率,GPS定位系统可以让渔民和终端市场准确的掌握水产品到达的具置,及时掌握信息,及时的做好下一步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3.2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合理化资源配置
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冷链物流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发展的柔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较为齐全的物流信息系统化系统从运输,储存,到配送的全套的完善服务系统,节约渔民或企业自己购买物流信息设备的成本和销售风险,从而保障渔民的切实利益并且有利于鄱阳县渔业走向规模化的生产增加渔民的收益。
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渔业;郑州市
都市型现代渔业是以现代工业进行装备、以现代科技进行改造、以现代管理机制进行经营管理、以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服务,高度商业化、产业化,依托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地处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综合渔业[1]。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有700多万人口,人均GDP达到3 300多美元,具备了发展都市型现代渔业的条件。郑州市渔业发展历史悠久,郑州黄河鲤鱼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口感上佳”[2],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处于向都市型现代渔业加速转型时期。笔者在实地调研与部门交流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市渔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条件,指出了郑州市都市型现代渔业的发展思路、建设内容、区域布局及保障措施。
1发展基础与优势条件
1.1发展基础1.1.1以池塘养殖为主渔业产业经济发展较快。2008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约0.867万hm2,产量达12.95万t,产值达14.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0.4%、21.5%和79.5%,养殖面积和产值分别位列全省第7、2位。池塘养殖是主要养殖方式,养殖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75.5%。全市有8个渔业乡、17个渔业村、5 436个渔业户,渔业人口2.5万人,渔民人均纯收入8 450元,渔业已成为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农业产业之一[3]。
1.1.2依托资源优势的沿黄渔业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沿黄区域宜渔土地、水资源丰富,渔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沿黄中牟县、荥阳、巩义、金水和惠济5县(市、区)的养殖面积达0.682万hm2,占全市的78.5%;产量达12.60万t,占全市的97.0%;产值达12.5亿元,占全市的85.7%;该区黄河鲤鱼产量占总产量的66.0%,品牌与规模优势逐步确立。
1.1.3“产-加-销-游”一体化产业链条初具规模。全市现有2个省级水产苗种基地,养殖面积约0.867万hm2,另有52家专业水产饲料厂、1家水产品加工厂、2家农业部定点水产品交易市场及98个一定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水产品除供应郑州市需求外,还通过物流体系销往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
1.1.4以科技为支撑的保障体系初步完善。全市有1个省级、1个市级水产科学研究院所、50多个水产病害防治网点、5个市(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站、1个渔业科技示范县、50多科技示范户。共有专业水产技术人员100余人,年培训渔民2 000多人次,水库银鱼移植、池塘生态养殖、饲料研发和黄河鲤鱼选育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1.5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养殖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品牌不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支撑体系不健全;资源环境制约日益明显,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精深加工和休闲渔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尚需培育。
1.2优势与潜力分析
1.2.1资源状况。郑州市沿黄河东西长125 km,水资源丰富,适宜养殖的黄河滩地超过4.000万hm2,开发利用面积尚不足1/6。此外,郑州市有14座大中型水库,水面面积超过0.200万hm2。品种资源方面,黄河鲤鱼闻名天下,已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鳖、雁鸣湖大闸蟹和白沙湖胖头鱼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1.2.2市场需求。郑州市拥有700多万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渔产品消费市场。目前,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年人均消费水产品达到30.0 kg,日韩超过60.0 kg[4],而2008年郑州市自产的水产品人均只有13.5 kg,全部自销尚不能满足供应;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渔业的休闲垂钓、旅游观光和教育展示功能需求将越来越强烈,目前这部分功能的开发还很滞后。
1.2.3支撑条件。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居中原,铁路、公路和航空四通八达,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农产品流通业较为发达,是我国中西部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水产品知名专家云集,科技优势突出;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支持水产业发展的强大基础。
2发展思路
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为支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建设环境友好型、科技密集型、加工增值型、资源节约型和旅游文化型多功能现代渔业,充分发挥郑州市的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优先发展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和观光休闲渔业三大产业;以黄河鲤鱼为重点,多品种并举,加快建设沿黄现代渔业带,适度发展库区水面增殖和网箱养殖;支持、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渔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构建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渔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加快渔业观景、休闲、度假和垂钓功能开发,建设以休闲渔业走廊、休闲度假区、生态旅游区和体验游乐区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渔业;加强科技支撑,推进良种繁育、资源养护、疾病防控、技术推广、市场流通、质量安全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保障水产品质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主要建设内容与区域布局 3.1建设内容3.1.1健康养殖基地。在黄河滩区新建和改建标准化池塘,建成规模化的渔业养殖基地;推广健康研制理念、养殖方式和生产管理技术,加强培训,积极引导渔民严格按照无公害操作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生产稳产、高产;在大中型水库,以大水面增殖为主,适度控制网箱发展规模,发展名优品种,扩大滤食性鱼类养殖比例。
3.1.2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依托资源优势,在沿黄区域建设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现代渔业品种与技术,购置现代渔业设备,使其具备水产品养殖、苗种繁育、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现代渔业示范及水生动植物博览(展示)等多种功能。科技示范园内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实行生产纪录、包装标识、产品认证和产品准出制,建成全市水产养殖的示范窗口和新科技推广的试验基地。
3.1.3渔业精深加工业。大力培育和扶持渔业龙头企业,提高渔业产品的加工能力与加工水平,建设一批与之配套的出口水产品原料鱼养殖基地。通过资金、政策等多种扶持措施,外联内引,重点调动三全、思念等知名企业的积极性,新建精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使这些龙头企业承担行业领头羊、示范引导和主力军的重任。
3.1.4七大支撑体系。建设以市级水产苗种中心和县级水产良种场主体的良种繁育体系;以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黄河鱼类增殖放流站为主体的资源养护体系;由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区域站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点组成的疾病防控体系;由市级和沿黄各县(区级)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基地(站)组成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新建、升级改造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流通体系建设;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示范园区建设以自检室为主体的质量安全体系。
3.1.5休闲渔业。休闲渔业的发展要布局合理,与资源、环境统一发展,既要考虑市场需求,又要为城镇增加新的景观。
结合郑州实际,重点发展以垂钓、休闲为主题的休闲渔业走廊、休闲度假区、以黄河滩区风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大中型水库垂钓及以水上游乐为特色的体验游乐区,在技术和资金优势明显的养殖单位,建设科普展示型休闲渔业区;要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档次,升级服务手段,完善服务设施,使休闲渔业朝着特色化、精品化和舒适化的方向发展。
3.2区域布局渔业产业建设呈现“一带、多点”分布格局。
3.2.1一带。是指沿黄渔业产业带,包括中牟县、荥阳、巩义、金水和惠济区5县(市),东西长125 km,南北宽10 km。
主要建设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重点龙头企业、疾病防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和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布局在惠济区、荥阳市和中牟县,资源养护体系布局在巩义至中牟段。休闲渔业建设包括以惠济、金水沿黄河大堤两侧“渔家乐”为特色的休闲渔业走廊,以中牟雁鸣湖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区,以荥阳市王村镇黄河滩区风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3.2.2多点。是分布在7市(区)的14座水库,分布在二七区、中原区、荥阳市、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和新郑市。重点建设大中型水库大水面增殖和网箱养殖、疾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休闲观光建设包括以大中型水库垂钓、水上游乐为特色的体验游乐区。
4保障措施
4.1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增加渔业投入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渔业资源监测、增殖放流和水生野生保护等方面实行资金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发挥国家投资的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投资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都市型现代渔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民间资本、商业资本和外国资本等增加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和利益共享的投资新机制。
4.2加强技术培训,注重舆论宣传针对当前郑州市水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行业相关主管部门要以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鉴定培训为手段,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依法经营意识,为郑州市都市型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5]。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对郑州黄河鲤鱼品牌宣传力度,举办郑州黄河鲤鱼节、黄河鲤鱼烹饪大赛和郑州沿黄生态游等活动,培育郑州黄河鲤鱼旅游文化精品园区,将品牌推向全国。
4.3加强领导,落实惠渔政策要成立由农业、财政、发改委、国土、规划、科技、水利、河务、旅游和文化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郑州市渔业发展领导组,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责任目标,确保相关规划、政策实施。继续推进和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制定落实石油价格改革渔业用油补贴、渔机补贴、水产良种补贴、标准池塘改造补贴、村级水产防疫员补贴和水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等;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渔业保险的补贴政策,对渔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渔民技术员的扶持政策;支持鼓励龙头和渔(农)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