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第1篇

古诗词自主鉴赏能力从属于自主学习范畴,属于自主学习能力之一。教育部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淀,培养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从高考要求来说,诗词鉴赏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而许多学生这一项得分却不高。因此,无论从学生的升学角度出发,还是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角度出发,研究高中生诗词自主鉴赏教学已是迫在眉睫。在教学中,笔者一直深入思考,实践摸索,致力于探索一种具有操作性、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模式。即从古诗词鉴赏出发,借助现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创造一种融古诗词朗读、吟唱,鉴赏写作,鉴赏表演比赛为一体的自主学习模式。

鉴赏前的准备:编订《高中生古诗词自主鉴赏基础知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要求每位学生认真研读,初步自主掌握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基础知识、重要概念。由于所任教的学生缺少诗词鉴赏的经历与经验,所以按照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古诗词自主鉴赏能力培养三步走策略,即开设教师主导鉴赏课——学生半自主鉴赏课——学生全自主鉴赏课三种课型。开展学生古诗词自主鉴赏的时间安排:鉴赏活动前期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随着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逐步提高,渐渐变成以课外为主,课堂为辅,以课堂为点,课外为面,以点带面开展古诗词自主鉴赏活动。具体实践如下:

一、开设教师主导鉴赏课

以教师为主导的古诗词鉴赏课,重点讲授鉴赏的步骤、技巧和重要方法等等,并且努力使这些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在日常鉴赏活动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尤其是遇到难度系数较高的诗词鉴赏活动,难免有畏难情绪,所以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是一种必要的、有益的尝试。通过鉴赏苏教版《采薇》、《念奴娇·赤壁怀古》、《登高》、《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大量优秀古典诗词来落实以下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培养民族自豪感。②感知意象,了解诗词中所包含的景物美和人物形象美,从而提高鉴赏能力。③领略意境,能从诗词的景、情、境三个方面入手,将外在客观的景象化为内在的情感,从中体会不同的诗歌意境以及思想感情。④品味语言,通过品评字词句,掌握诗词语言的特点,理解诗词中字词句的独特含义,提高学生的炼字水平和分析能力。⑤鉴赏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化用典故、对比衬托等手法,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⑥了解古诗词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和诗人,做到知人论世。⑦通过对古诗词内容的分类鉴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和审美等能力。

本阶段教师主导鉴赏课的开设,结合了学生古诗词鉴赏的“现有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学生鉴赏兴趣,夯实根基,为后两步作铺垫。

二、开设学生半自主鉴赏课

在听了教师大量主导鉴赏课后,学生开始尝试对古诗词进行半自主鉴赏,组织形式如下:学生自选古诗词(不限范围)——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组稿或制作课件——自己选定鉴赏方式上课——学生自评打分——学生自行将鉴赏资料上传班级博客,老师加以适当点拨、点评。这一环节允许并大力提倡学生查找资料,然后从自己的鉴赏角度或与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后动笔组稿。

例如,学生制作简易课件上鉴赏课,在鉴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时候,他只提问同学们“辛弃疾的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学明确回答“用典”后,他又问“用了几个典故”,而没有更深入地提问什么是用典,用典有什么作用。

笔者做了补充和点拨: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诠释了“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典的目的就是以古证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典故的来源包括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佚闻等。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开设学生全自主鉴赏课

经过一年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和重要方法的学习,教师主导鉴赏课的示范以及学生半自主鉴赏课的训练,现在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是时候放开手脚让学生尝试全自主鉴赏古诗词。这是检验学能否致用、自主鉴赏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

学生进行全自主鉴赏的组织形式如下:学生在一定的范围(限定在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所选古诗词、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选读》三部分内容)内选诗词——学生进行全自主鉴赏,撰文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以不受现有的观点或看法拘束。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诗词自主鉴赏比赛。参赛形式可以个人参赛(参赛者自己先朗诵再鉴赏),也可以组合参赛(其中一人朗诵或吟唱,另外一人鉴赏)。具体流程如下:语文课代表制定评比规则、组织赛程——学生自己事先撰文——学生担任评委——评委即兴提问——评委综合打分——评委当堂点评——评委当场公布比赛结果,各评委当天整理出简短评语,并上传到班级公共博客。在这些鉴赏活动中,所任教的高二两个班级的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并写出了能独抒己见且形式丰富的鉴赏文章。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闻写作 修改 简明

文章写作,要反复修改。新闻写作,更应不厌其烦。校园新闻尽管篇幅短小、主题单一。然而,要想写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修改是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看下面一则刊登在某高校校刊上的新闻。

“锦瑟华年 弦歌徐吟”朗诵比赛圆满结束

XX学院“锦瑟华年 弦歌徐吟”朗诵比赛总决赛于2010年12月14日晚在我院小礼堂成功落幕。XX学院院长XXX、党总支副书记XXX、副院长XXX、院长助理兼学生科科长XXX、学生科副科长XXX出席了本次活动,并由各教研室主任和学生科老师担任比赛评委。

本次比赛特邀XX学院语委办XXX老师担任嘉宾,还得到了XX市电视台、XX区人民广播电台的支持,并亲临现场给予报道。

决赛在XXX院长的讲话中拉开了帷幕。选手们将澎湃的激情、声情并茂的表演、悠扬的乐曲和曼妙的舞蹈融合在一起,使现场迭起,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完美的听觉、视觉盛宴。

比赛在学生会总会干部表演的诗朗诵《感恩母校》的动人旋律中结束。特邀嘉宾XXX老师为大赛做了精彩细致的点评,并就朗读比赛的技巧和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交流,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据悉,7号组选手XX、XXX、XXX、XXX朗诵的《祖国啊,用青春的名义歌唱》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本次比赛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得到了院领导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

这则新闻在写作上优点诸多,可是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大有仔细修改的必要。

(一)标题不够准确

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

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三点不当之处:一、“锦瑟华年 弦歌徐吟”是化用李商隐的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属于运用典故,而不是新闻的内容。因此,应当把它作为引题,独立成行,以引出正题来。二、这次比赛是朗诵诗歌的,这一新闻的基本内容必须在正题中标明。因此,应当在“朗诵比赛”前加上“诗歌”二字。三是应把“圆满结束”改为“隆重举行”。写新闻,要准确把握报道的角度。这则新闻报道的是一场比赛,最恰当的报道角度是“举行”而不是“结束”。因为,对于一场比赛,读者最关注它是否举行、经过如何、结果怎样。它既然已经“结束”了,又何必再去关心它呢?当然,假使是在较长时间内举行的一次活动,如艺术周、文明月、文化年等,报道时以“结束”为角度则是恰当的。

(二)导语不简明扼要

新闻的首段是导语。导语的写作要求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显示出来。导语的作用是“导”,最忌讳写得长。

这则新闻是对一个简单的事件进行报道,只需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基本事实和结果写进导语。也就是说,首段只写第一句即可。第二句的出现,既不合乎导语内容“最重要”的要求,也不符合语言“简明、扼要”的要求。此句可以另起一段,作为导语下面的主体部分的内容之一。

(三)主体部分内容主次不分

主体是导语的展开,要求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的叙述。由于新闻主体部分涉及的内容方面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内容芜杂,二是不分主次。

这则新闻的第二至五段是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主要缺点是没有采用新闻通常运用的“倒金字塔”方法来写。

所谓的“倒金字塔”方法,就是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安排新闻的内容。因此,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内容的顺序应当调整为: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四段的第二句――第二段。因为第三段写比赛开始和开始后、第四段写比赛的结束,这是事件的发生发展,这一过程是事件的根本,所以,应当最先写。第五段写比赛的结果,这属于事件的本体,故应次写。第四段的第二句的内容是事件的延续,也属于事件的本身,应该接着写。第二段是对事件所涉及内容的交代,所以,要放在最后。

(四)第三段写作欠缺细致。中对比赛开始后的情景写得不详细,这段是比赛最基本内容所在,应当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比赛中最精彩的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可惜此处只写了一句话。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口语大赛;高职院校;社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现状

在长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让我们发现高职英语的口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或者可以说口语教学相对比较严峻。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校方有相应开设英语教学课堂,并在少数院校还开设了英语口语、行业英语等分项教学课程,但是收效并不明显。这是受教与学过程中的漏失所影响,由于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意识缺失造成的。

一方面,相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比较差,且心理上有较大的障碍。他们多数认为自己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英语只是作为一门科目来学习,踏入社会找工作时靠的是过硬的专业技能来取得竞争优势,英语表达能力与自己的专业既能工作并无相关,所以在校时不用学习英语,更不用进行英语口语训练。[1]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作为导向者也欠缺英语教学意识,认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只是辅助,可学可不学,因此教学要求也较低。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接收的回应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就有所降低,授课的热情不够,对学生关心不多,以致英语的教与学都大大减少。

二、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口语大赛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英语课程但却未能将英语教学落实到位,以致英语课程形同虚设。还有一些能够较好落实英语教学工作的高职院校还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证明这部分院校已经意识到英语口语对于学生来说的重要性。教育者不仅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英语教学课程,还要多开展英语相关教学教育活动,如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比赛、英语口语大赛、英语翻译大赛等。这些比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巩固自身的英语知识。而本文所讲述的英语口语大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英语口语比赛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才能,在日常的课堂授课上,学生能学到的只有书面知识,而口语交流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一门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交流。[2]

所以,在高职校园内举行英语口语大赛是十分有益的,一旦落实到位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接下来,本文就如何优化高职院校内的英语口语大赛进行细项分析。一共分为五点来说,分别为增加英语口语比赛海选的对象、增设英语口语大赛的比赛项目、对英语口语大赛参赛选手加强训练、增设比赛环节、完善评比机制,增设奖项,鼓励学生多参与比赛。

三、增加英语口语比赛海选的对象

在一些院校中开展比赛活动时,教师会偏向于在班级中指定学生参加比赛活动,这部分被选中的学生往往是教师眼中认为在比赛项目上比较优秀或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这样,有一些自身很有才能但却羞于表达的学生就在冥冥之中与机会擦肩而过。虽说金子总会发光,但是千里马也需要伯乐的挖掘,苦苦等待机会不如抓住机会。这需要教师在比赛海选时不限制报名范围,鼓励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

而往往在大范围宣传的同时,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伯乐精神,善于挖掘一些有才能的学生进行言语激励。对于那些学生其实内心很想表现自己,但是自身却羞于表达,这时只需要授课教师的鼓舞,大多数学生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海选,这就增加了许多海选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这能够提高院校内英语口语大赛的整体水平。因为有了更多竞争,原本就比较优秀的学生会花更多心思准备,而原本能力一般的学生也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完成准备工作。

四、增设英语口语大赛的比赛项目

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口语大赛,无疑是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得到锻炼,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肯定和他人的肯定。曾经有学生反映,自己很想上台表演,但是一个人上台没胆量,希望能和好友一起组成小组参加比赛,在与好友的交流中能够做到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这个信息就对大赛负责人的大赛规则制定有很大帮助。大赛负责人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长处不同,为他们增设一些比赛项目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设立三种比赛项目,其一是单独一个人上台进行演讲或朗诵,其二是双人以口语对话形式参加比赛,其三是三五成群,组队表演节目。

1.单人演讲、朗诵

对于单独一个人上台演讲这种形式来说,很明显是针对那些英语表达能力较强,且心理素质、综合能力都不错的学生设立的比赛项目。这类学生往往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希望鹤立鸡群,渴望个人价值的实现,那么教师应当多鼓励这些学生参加比赛,表现自我,这样可以在同学中树立榜样,起正面引导作用。单人上台表演的可以是诗文朗诵,也可以是借助PowerPoint文档进行演讲,这对所有单人参加比赛的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2.双人口语对话形式

设立双人小组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许多学生能力一般,但是跃跃欲试,却担心自己的舞台表现能力差,会导致失败。因此,许多学生会选择找一个搭档与自己形成双人小组报名参加比赛。双人小组参加比赛是以对话交流方式作为主要考核形式,在本文将会提及,在比赛中还应增设其他个人能力展示的环节。对于双人小组来说,优势就是优势互补。搭档之间应当相互学习,相互迁就,弥补对方所不及的地方。

3.小组比赛,进行节目表演

小组比赛,就是指由3到6人组成的队伍来参加比赛。对于小组比赛,大赛就应制定规定要小组进行舞台表演,可以是舞台剧、情景剧甚至音乐剧。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较差,但是如果有小组合作,许多内在的潜力能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被激发,得以发挥。因此,由学生自行选择组成小组的成员之间往往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小组中每位学生的能力发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英语知识互补。在小组比赛中也将会设立个人才能展示和小组问答环节,这能够让较有能力的学生有单独表现的机会。

五、对英语口语大赛参赛选手加强训练

对于参加英语口语比赛的选手,教师应当加以培训,让学生不光是参加一场比赛,还能从中学习到其他技能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社会竞争力。

1.海选前开展技巧培训课程

在海选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在校内开展英语口语比赛技能讲授课程,校方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教师或这方面专家进行授课。这也是鼓励学生参加比赛的一个环节,负责人应把好关,让学生能从这堂课上真正学到上台表演的技巧和知识。无论从穿着、站姿、台风、神态等方面,授课教师都应当进行讲解。 (下转第37页)

(上接第35页) 另外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参赛项目进行解析。例如对于单人参赛者来说,应注意朗诵的技巧、使用多媒体的状况和现场气氛把握;对于双人小组参赛者来说,应注意两人之间的配合,对话内容的范围,眼神交流等;对于多人小组参赛者来说,则应注意成员之间的配合、表演的衔接不留空白、控制场面等。这些对于未参加过英语口语比赛的学生都是十分陌生的,只有教师进行引导,才能给他们以更大的信心去迎战。所以开设海选前的课堂培训十分重要。

2.决赛前请专家进决赛选手加强训练

在决赛来临之前,校方应安排专家进行决赛选手的加强训练。往往能够顺利通过海选,并在第二轮比赛中脱颖而出参加决赛的都是英语口语水平较好、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这些较为优秀的学生,校方应加以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多方面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校学生整体英语质量的提升。由于在海选前已经有对所有学生进行技巧培训,决赛前的培训就需要提升质量,加大强度。针对在海选中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并提出有效建议,有助于学生在决赛中有更好的表现。

六、增设比赛环节

为了提高英语口语大赛的质量,建议大赛负责人增加比赛环节,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具体分为在海选中、在第二轮赛中、在决赛中的比赛环节设置。

1.海选中

在海选中,学生都应当做最基本的自我介绍,并就自身专业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有人可能会觉得对于团队比赛来说,就不需要这些繁琐的过程了,纯属浪费时间。但是在学生踏入社会之后,求职面试时最基本的就是进行自我介绍,这是为学生模拟场景,让学生有心理准备,也是促使学生事先做好英语自我介绍准备的有效方法。整个介绍的时间和要求不设下限,不强制所有学生进行完整的几分钟介绍,但能者多说。

2.二轮比赛中

在第二轮的比赛中,除了个人演讲或朗诵,还要求单人表演者进行抽签搭档完成对话任务。在双人对话、多人小组表演后,还要让同时参赛的学生分成个体进行抽签,抽签搭档成组完成相应的小组任务。小组任务包括采访现场指定人员、按照情景进行角色扮演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赛中所增加的表演环节都是为了给个人表现机会,方便评委进行个人评分,因为在最后除了团体比赛的项目,会有最佳个人奖。

3.决赛中

在单人决赛中,除了演讲或朗诵外,还应进行抽签,分组根据拟定话题进行正反方辩论,时间为5分钟。在双人决赛中,除了对话表演之外,还应进行抽签按照所给话题在现场用1分钟时间构思,紧接着进行4分钟对话。在多人小组决赛中,应让小组派出两名能力较强的选手接受其他小组两名选手的问答挑战,强强对抗,比赛势必更加激烈。在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中,还可以在决赛时增设学生与外教或校内资深专家进行问答交流的环节。

七、完善评比机制,增设奖项,鼓励学生多参与比赛

大赛增设评比奖项是为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长处而设置的,这些奖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大的参赛动力。因为在当前的社会中,在求职简介上填写一些在读期间获得的奖项对于学生的求职很有帮助,这是学校乃至社会对该求职者的认可,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竞争筹码去应聘自己理想的职位。

八、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日常落实。教师应当从日常英语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在高职院校内开展英语口语大赛,则是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一个直接检验方式。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学生不但增长了自己的英语学识,也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去跟高校学生竞争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能够处于同一竞争平台,甚至高人一等。校方应不断优化英语口语大赛机制,让学生从中得到实践。

【参考文献】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第4篇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就个人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我想,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 我有一个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但英语成绩很差,当我听说他上英语课竟然说话、开小差、吃东西时,很难将语文课堂上认认真真、踊跃回答问题的他连在一起。后来,我做家访工作时,他父亲的一句话让我触动极大:“这孩子说您对他很好,他喜欢听您上课。”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是多么重要啊!所谓“爱屋及乌”。当我们教师用自己的真心、诚心、耐心、热心、爱心教育学生,当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友好、关心时,他便会喜欢上你,喜欢整天跟着你身后不时地向你问这问那,喜欢听你上课……

2.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爱好广泛、好奇心强、喜欢新鲜刺激。平淡无奇、规规矩矩的课堂怎能让孩子们喜欢得起来呢?因此,教师应善于灵活、适时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爱学、乐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

(1)开端引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参与竞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写的字漂亮;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一句话,竞争中的孩子思维是很活跃、注意力是很集中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分角色表演等。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第十一册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我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的活动,先让学生分好朗诵小组,以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首诗歌在班上进行朗诵比赛,题材、内容不限。学生为了能在这一场诗歌朗诵比赛中有出色表现,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结果朗诵比赛活动中,学生朗诵的诗歌内容有关于奥运的、汶川地震的、颂师恩的、赞友情的、童年乐趣的……一场活动下来,连我都被学生们这种认真参与的劲儿所感动了,想想这群可爱的孩子们,该会有多么大的收获啊!此外,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还开展了创作“诗歌手抄报”、自己动手写诗、合编小诗集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扎实地、愉快地掌握本组的学习内容。

随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更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把着眼点放在方法的实效性上,才能真真正正上出一堂堂有实效性的课。

二、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

一堂语文课下来,要检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要看:教师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好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地提示、点拨、启发、引导。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发、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的问题去探讨,使他们始终对课堂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于一小部分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发现他们一旦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一堂课,就是要让优、中、差生结合起来,使优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差生学有收获,学有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这才是一堂有效的课堂。

三、语文课堂要精练、实在,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输送给学生一味地满堂灌,其结果往往是杂乱无章,没有实效,徒耗精力。因此,语文课堂要上得精练,要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主线要清晰明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语文课堂里的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变实在,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我执教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呢?我预设了关键词“中华不振”这个答案,我上课时就希望学生能赶快回答出我所预设的这个答案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但一个学生却出乎意料地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这一句话来回答。我当时听了,心头为之一振,我备课时怎么就没注意到这句话呢?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由此问题展开讨论并引申到“中华不振”这个关键词上来。因此,我的课堂中出现了生成的精彩,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立志的原因。同样是这节课中,当我讲到“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时,我问学生们:“此时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干什么?”学生回答:“最想揍那个洋人”“我愤怒得最想揍那个中国的巡警”时,我便顺势引导“那就请你紧握拳头,带着你的愤怒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这部分的教学到此就嘎然而止了。但评委老师们在评课时却点评道:“这部分的教学如果能及时抓住这个生成点拓展延伸‘可是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我们揍得了他们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把祖国建设得富强了,不让中国人再受到外来侵略者的欺负。’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引到本课教学的主题上来,升华感情,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些。”这个教学环节,是一个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生成点,我却错过了。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分组;教学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56-03

收稿日期:2015-01-24

作者简介:林惠爱(1972-),女,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语文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广东 江门/529000)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到“实践”二字,并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基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语文课程有着独特的弹性,如能打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扇天窗,必能让我们领略到另一番多彩多姿的语文天地,让我们真切地感到母语焕发的生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地位举足轻重。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参与的实践意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彩的语文课堂得以生成。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优势突显

根据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相比于传统语文教学,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过程更加个性化,语文特有的趣味性及其价值也得到充分的彰显。

1.活动形式丰富,学生体验深刻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采用单一的抽象符号形式进行学习,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学习兴趣,把语文感知学习与语文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它是一种活动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的综合型教学模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规模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可以在节假日,也可以在课后;可以在校内,也可以走出校门;可以是全校性的,也可以是班级、小组甚至个人的活动。语文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语文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

2.适用层面广,易于实施

它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看电影、看小说、听广播、听报告、参观游览等,凡是能学习、运用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都可作活动的内容。另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及时、迅速地传播新知识。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评价标准、活动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开放性。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自愿、主动参加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也是语文活动的组织原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指导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旧框框,摆脱习惯思维、保守思想的束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和方式,在充满乐趣的气氛中,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动手动脑,大胆实践,感悟体验,探索创造。这对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充分挖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所以它遵循兴趣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依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兴趣爱好,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全面发展。

二、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措施

对于习惯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师生来说,要实施富有成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非易事。它不仅涉及到师生观念及行为的转变,也对课堂组织形式、课堂评价环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突破自我,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呈现的各种方法。

1.科学分组,综合评价,激扬学生斗志

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讲清活动的价值以及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按学生兴趣自愿结组,全员参与。分组活动有利于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竞赛形式可模仿电视节目的布局,将全体学生分成几队,进行对抗赛。例如成语接龙赛、即兴发言比赛、辩论赛、读书知识抢答赛等。竞赛活动要努力使学生取得好成绩,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从而使活动成为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

在语文活动评价方面注重多元性,强调学生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在民主、平等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的评价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

(1) 任务――合作式

学生学习任务明确,目标一致,心会往一处想,劲会往一处使。在任务型的语文活动中倡导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同学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协作精神。

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布置学生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开始学习查资料基本读熟课文,基本把握文章中心及主要内容,能结合“课后练习”简要地表达看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工利用藏书、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网络、电视材料等资源分四小组展示“荷”“月”的丹青妙影、诗文寻踪。还开展关于“月”的成语接龙和歌曲展示比赛。这些任务采用小组承包的形式,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既有独立的任务,又互相交融,体现了小组成员间以及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

(2)介绍事物―情景模拟式

在讲授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单元,与其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介绍,不如让位给学生做主角。

如在执教《景泰蓝的制作》一课时,假设每一位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景泰蓝经销商,教师则以科技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出现,要招收景泰蓝的推销员,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竞聘,各组再派精英上台解说。在学生们充分了解课文内容(自主探究环节)的基础上举行景泰蓝展销会(讨论交流环节)。各“推销员”把景泰蓝的发展历史,制作过程了解得一清二楚,创意的解说、形象的展示精彩纷呈,从中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最后组织学生举行新型景泰蓝设计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拓展延伸)。这样的活动无疑会形成一种热火朝天的竞争场面。竞聘活动易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推销”自己,展现自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讲授求职应聘单元时,组织职场应聘终极PK情景模拟,让学生切实感受应聘的现场气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次活动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下进行模拟应聘,每组最终推选出一名优秀的应聘者和评委参加全班的终极PK――模拟应聘活动。选手参加整装待发、智慧闯关、完美收官三个环节的比赛,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和本组选手的智囊团成员,为本组选手出谋划策。整个活动的考题由学生组织,教师指导。特别在能力题和专业题考核方面,一方面考验应聘者谈吐是否得体,另一方面考验应聘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视。笔者在汽车专业组织四场这类型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同学们加深了对应聘知识的理解,现场观摩的同学学习了答问的技巧,点评环节也加深了他们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智囊团”的参与,提高了活动的参与率,让更多的同学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同时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3)阅读――感悟式

举办读书周、名著推介会等活动,让学生博览群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现在没有多少机会“走万里路”,但“读万卷书”,还是可以做到的。多读好书,尤其是中外名著或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开拓视野、积累精华、体味人生、健全人格的途径。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力量,每学期可以举办读书周、名著推介会等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中收获知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小说、文章的理解是独特的、多元的,应该给学生更广泛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或感情朗读,或激情发言,或挥笔作画,或文字表达,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淋漓尽致地予以表达,对能独立思考的学生充分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根据阅读效果可获取相应的,积累够一定数量的便可获得“最佳阅读星”。阅读方式有很多,不管哪一种,要有趣味性、激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长于坚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尽情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在一种良性循环的阅读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一些优秀的古典名著、诗词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学教育的元素,举办中外古典名著、诗词阅读活动,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审美情趣”,什么是“真善美”,而不是只知道“超男”、“超女”。

(4)文艺――表演式

表演活动便于学生理解感受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对于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让学生当小演员,尤其是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要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拓展补充,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执教《项链》一课时,笔者要求以六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演其中的一个故事,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工,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创意。要完成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人物,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而且整个过程还要求组员之间要很好地合作。

实践证明,表演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成为一种智力活动、创造活动。在中职语文教材中,适合编演课本剧的课文题材也相当丰富。例如课本中的小说和戏剧单元中有《林黛玉进贾府》《士兵突击》《雷雨》《窦娥冤》等作品,作品的篇幅很长,笔者根据单元的内容,开展“我们的舞台很精彩”课本剧改编和表演竞赛,这样的表演活动激起同学们认真研读改编剧本的热情,分角色排演又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这类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师生既感受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口语――交际式

大语文背景下的语言实践就是要广泛地开展与之相关的交流活动、提供实践场所。朗诵、自我介绍、互相推荐、即席发言、辩论、节目主持和表演课本剧之类,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近三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了听说训练,每周有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如专题辩论课、课本剧排练和表演课、朗诵表演课。还经常举行这类教学训练、比赛等交流活动。如进行课堂交流、讲评、研讨,深受学生欢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一是使学生成为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二是在这个基础上,能在各方面有所提高。口头表达应当占相当比例,教学应当重实践、多训练,例如加强班内和班间、校内和校外的互相交流,进行情景对话。简而言之:语文小课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必须要大语文背景下的语言实践。

职校社团活动丰富,可对现有的文学社团加强口头语言训练和交流活动,培养兴趣、发现尖子以带动和促进口语教学。文学社团应当积极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道德短剧大赛等活动。而这些训练活动又必须是在平时语文教学训练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水涨船高,才能源源不断,持之以恒。其实,在语文教师指导下的课外活动、文学社团活动是大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活动课。

三、小结

实践证明,以上这些实践活动方法的有效利用,使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语文本身的价值也得到体现。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兴趣,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质,教师自身也不断成长和完善。

总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必须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扩大自身的关怀面和信息量,这样才能够从教材跳到社会,从单一跳到多元,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全方位更新自己的同时走合作教学之路,因为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大业。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提高才会指日可待,我们才会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