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德师风考评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在完成了第一阶段集中教育活动和认真抓好落实第二阶段的讨论查摆、剖析原因的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市中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对摆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现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本阶段将通过学习了有关文件,让教师明确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第三阶段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还要继续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守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市教师行为十不准》以及《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资料汇编》等资料,以增强教职工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纪律观念,榜样观念,进一步净化教职工心灵,增强为人师表意识。
一、存在问题
根据分析,我校师德师风中暴露出了以下问题:
1、有个别教师上课有接手机现象。
2、教育学生时有时有过激的言语。
3、敬业精神不够,教学上没有积极地想尽办法,把工作业绩达到最大化。
4、有轻微的违纪现象。
5、个别教师上课有迟到现象。
二、整改措施
根据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整顿措施:
1、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坚持下去,学校和教职工坚持月月集中学习和自学,让上级文件,法律法规在头脑中长期储存。
2、认真制定整改措施。
3、完善师德师风各项制度
⑴师德师风建设分工负责制
⑵师德师风学习制度
⑶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和管理制度
⑷师德师风监督制度⑸师德师风考核制度
⑹师德师风集中整顿制度
⑺师德师风问题处理报告制度
⑻预防和杜绝教师犯罪制度
⑼教职工宣誓制度
⑽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表彰制度
⑾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度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
4、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实施方案》加强师德师风考核。
5、坚持师德师风监督制度,通过领导、教职工、学生、社会的相互监督,随时了解原有的师德师风问题是否得到了纠正,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归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14-02
一、引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师”的职责给出了定义,即“传道、授业、解惑”,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传道”。所谓传道,现在看来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体系起到引导、传播和规范的作用。要做到这一职责,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得具有高尚的内在道德涵养――即师德,与良好的外在风尚、行为规范――即师风。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所有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各级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逐渐膨胀,师德失范的现象也在新闻媒体屡见不鲜。一些现象甚至已影响到教育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教师群体的信任危机。因此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在教育业界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高校的学院,属于高校中基础课程学院,教师职责多倾向于教学任务,但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而学生都面临着将走上社会工作的现实,因此对于笔者这类高校中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本文力图从高校公共课教师,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视角,对师德失范现象和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校公共课教师的师德失范的归因
高校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许多研究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申明在《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1]中指出,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确、制度规定不具体等是造成当今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赵少英[2]认为,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变迁与恶化是高校师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师,由于其在大学中个人身份以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以下原因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1.高校公共课教师收入偏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社会各行业、阶层在经济收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高校来说,市场经济的推进转变了学校的办学体制,更新了办学观念,提高了学校的经费收入。为了鼓励科研教师加大科研产出及争取项目经费,学校对于科研型教师收入奖励较多,而我们注意到公共课教师由于很少承担科研项目,往往工资水平在整个社会看来相对偏低。在当前社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等问题确实给青年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这无形中使得一些老师不安心教学工作,而是花大量精力从事副业,或是下海经商。很多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甚至用来谋取私利,而非事业来对待。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也为社会风气败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市场积极所具有的天然趋利性,无形中,人们都把个人的成败和得失用经济指标来衡量[3]”,不少教师把个人利益、经济收入等看得过重,轻视教学,对工作、对学生不负责任,认为师德师风与己无关。由此可见,这些负面归因无疑正在冲击高教教师群体。
2.工作考评机制的不合理。在高校中,对于兼顾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科研能力(数量及档次,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等)在对其工作的考评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学公共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研究内容是分离的。对于这种不太合理的工作考评和激励制度对于科研型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已有作者从这一方面进行了论述[4]。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业务考核与提职等是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对公共课青年教师工作考评仍沿用科研考评机制,无疑就显得更为不合理。作为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使得部分教师敷衍教学,甚至抄袭论文、,这样助长了学术不端、敷衍教学的风气。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为铺垫,发表的论文往往缺乏学术价值,而仅仅追求数量;编写的著作,不顾有无实用价值便联系出版。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学术和学科建设。
3.学校、学生对公共课程的不重视。在某些高校,公共课程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可能因为公共基础学科不像其他重点学科能给学校带来项目资金和竞争力。据调查[5],最近几年高校普遍面临着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压缩,有的学校甚至让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免修英语。从学生角度来说,在其潜意识中会认为上公共课程对于其今后继续教育或是工作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据对学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公共课程开设目的的认识是不足的,对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学生对待公共课程的态度仅仅是希望期末能够顺利通过,或是英语通过四、六级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公共课程得不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教学设施不配套,上课出勤率低,教学开展不顺利,都会打消教师敬业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很多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前都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也对自己即将开展的教学充满理想。而真正开展教学之后,公共课程的定位及学生的态度与教师自我实现的矛盾,让一些老师思想开始转变,对教学采取敷衍态度,对学生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而把精力都投向副业中去。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师德失范的归因是多方面的,高校公共课教师出现师德失范又存在着特殊性。如何有效搞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值得探讨的。
1.适当增加公共课程的经费,引入针对优秀教学老师的奖励机制。最近,四川大学拿出百万奖金设立“卓越教学奖”表彰师德高尚、教学优秀的一线任课教师。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也让人们看到我们现在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老师的地位。尽管金钱并非这些优秀教师的目的,但学校引入这样的奖励机制,对于一线教师潜心教学也是重要的鼓励。以此为例,笔者建议可以适当设立校级或院级奖项,对在教书育人、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在师德失范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师,视其情节应予以警告或处分。
2.合理制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工作考评监督体系。教师既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与教学方面,又不断加强学科学术能力。但特殊之处是,对于此类教师的考评,不应以发表科研论文,尤其是论文数量作为硬指标,而是应该注意把教学成果甚至于师德师风等情况纳入指标考核体系,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将师德师风考核指标量化、具体化,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教师间互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通过此机制,激励教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经常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一方面是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帮助教师坚定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信仰,增强教师对职业修养的认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在道德操守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利益所驱使。短期看来,虽无法大幅度地提升公共课地位,但教师仍然要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更要用自己的“德风”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给教师提供接受教育的平台。给青年教师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修养;同时也可以广泛开展教师自我教育,积极组织教师报告会,向老一辈教育家请教与学习,与同辈教育者交流与讨论。
四、小结
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教师与校方的共同努力,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中来。教育工作者在民众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的教师由于处在知识殿堂的上层,其社会地位与社会期望值更是如此。鉴于此,我们青年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使这一良性机制转化成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让自身的思想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们、同行们乃至全社会。
参考文献:
[1]申明.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4):81-84.
[2]赵少英.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系统认知与多维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4):120-121.
[3]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66-68.
师德师风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近年来,社会和学生对高校师德师风的总体评价是好的,但也不排除师德师风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安心本职工作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各类学校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和奖励制度,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及实施仍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将“长效”进行下去,导致师德师风具有瞬时效应和短暂效应,在教师和学生中影响力不够。针对这种现象,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就深刻认识新时期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会成为当下高校内涵建设的常态工作,是引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社会发展与进步需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工作。
一、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的“意见”中规定,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为上,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找准与高校教师思想的共鸣点,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高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高校教师主体地位,激发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自“意见”以来,同满宏认为,从师者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分析后,应从多角度思考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即从招聘、考核与激励、培训等环节,全方位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和社会都满意的的高校师德师风氛围。并重点强调,实践层面的重要性、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及激励保障的力度,并最终形成人性化、自律化的师德师风常态效果。牛乐德等结合实证调查的结果分析,提出了深入探讨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强调提高教师待遇、适当激励和完善管理机制是塑造良好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关键。李娜也着重认为,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教育现状,建立长效机制的师德师风,应在完善政策机制,建立强硬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方面,真正实现师德师风的常态化。
2013年,李明芳和赵志伟等认为,应注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教育机制、示范机制、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重点强调培养青年教师时,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包括一线所有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属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对象。其它研究者认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应注重激励制度和完善制度。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调激励、提高、考评和示范等成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已成为当下高等学校适应环境发展的必然。在良好、长效的师德师风教育环境下,可以解决诸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强问题、责任心不高的工作态度,最主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受教育环境,使教师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二、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我校2007年制定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农垦校党发〔2007〕18号),2009年制定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自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颁布以来,先后涌现了以王永珍和王霞为代表的9名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楷模,成为引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表率。进一步激励我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事业,增强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人事处和教务处、二级学院等机构负责,全面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
但是,我校还没有实施“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的建设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足等方面弊端。这些不足也可能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因此,寻求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模式成为当前教育背景下高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三、基于“制度+平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分析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构建“制度+平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希望实现真正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态势,以期为提高我校内涵建设水平,促进教师整体水平和素质提高,积极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提供指导。
1.“制度+平台”模式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制度+平台”模式是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的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中提到的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项举措为制度依据,为建立我校常态的师德师风运行体系,构建形成长效的“制度+平台”师德师风运行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
构建“制度+平台” 模式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体现制度建设,包括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也包含良性与人文的平台建设,将师德师风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生活,既符合教育部“意见”的原则要求和举措要求,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吻合。
2.良性的制度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保障
良性的监督和激励制度建设是执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每所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执行工作组可能不尽相同(见表1),有工会、宣传部、人事处或多部门联合办公,其中,华中农业大学较早的提出《华中农业大学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校党发〔2014〕51号)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
比较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机制,多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与评优、职称和教学紧密相连,使得师德师风成为评价教师好坏的“硬指标”。同时,借助于各学校完善的校、院、学生三级师德师风评级机制,将监督机制浸入到教学单位和课堂,将每位管理人员和学生纳入评选系统。借此评价方法,将良好、人性的监督制度用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即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紧密结合,使得监督制度更为有效人性化、具象化和大众化。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阶段成果和榜样的作用,长效机制模式中也应注重完善师德师风激励制度。通过制定师风师德评比、师风师德周等具体形式,评选优秀师德师风标兵和教书育人典范,让榜样的力量引导和辐射至全体教师,建设高素质的育人典范。传统的激励范例是仅利用教师节时间评比先进,不能将激励的原动力置于平时的教学活动。因此,应利用身边的教师师德师风典型事例,按周、月等不等时间内进行评定和宣传,将评比激励具象化和平常化更利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进行。因此,以“长效”为目标,通过监督和激励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方面的思考,找到这种常态下“长效”机制的运行关键点,并希望最终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整体师德师风水平。
3.现代的交流平台可促进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常态化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信息交流平台迅速、快捷而有效。“平台”模式内容是形成以网络和硬件两种形式的宣传平台,将“平台”印在校园网、手机微信、教室、教学区里,宣扬身边的师德师风楷模和事迹,培育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对教师起到长效的促进效果,拉近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距离,并最终提升高校整体育人水平,提高高校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这种平台建设,将传统的条幅和版画与现代的网络和微信结合,创新师德师风宣传交流模式,强化榜样和领导的力量,监督组织和学生互动交流,扬长避短、广开言路,宣扬身边的师德师风楷模和事迹,培育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长效方式。
【关键词】中小学 师德师风建设 重要性 问题 原因 措施
近年,在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部在《P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中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中小学阶段的良好教育是其以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相对较弱,甚至部分教师价值观错乱,缺乏职业道德操守。为此,加强和完善师德师风机制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师德师风的教育水平,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健康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属于社会伦理道德范畴,是特定社会为人才培养而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在处理与学生、家庭与社会各种关系时表现出来的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1]。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就其具体内涵而言,师德可理解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遵从的与教育职业活动相关的道德行为规范或道德行为准则,是一种社会意识、生存智慧和实践精神。师风,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与作风,是对师德的延续与具体表现。师德与师风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只有教师的修养高,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为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提供示范。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先决条件。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一直都是重要环节,是教育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传播知识的智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2]。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职业道德操守,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以好的影响,从而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目前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部分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观念淡薄,对师德师风教育认识不深刻,教育机制缺失,导致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淡化,从而不能很好地以坚定的政治素养教育学生。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受教育环境等影响,部分教师学而不实,治学不严,教学氛围不佳,仅重言传,轻视身教。更有部分教师着装邋遢,语言不文明,课堂接听电话,抽烟,随地吐痰等,严重忽视了教师本身的示范与导向作用。
根据调查,当前我国中小学师风师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差,对教师职业产生倦怠感,这使师德既有的自主性、先进性受到冲击。此外,在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奉献意识,不良价值观严重影响教师形象,功利思想明显;重智而轻德,以学生成绩的提高为最主要的目标,阻碍了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教师间合作意识欠缺,故步自封,创新意识不足;更有甚者,部分学校中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当前,在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不合理现状凸显,有的学校中年教师比例高达60%,在接受新事物,学习深造方面意识薄弱;同时,青年教师比例偏低,存在浮躁、傲气、教学经验不足等实际情况,为师德师风教育带来一定难度[3]。
(二)师德师风建设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教育逐渐显示出市场化与产业化的特征。随着知识的价值不断被社会强调与认同,教师的劳动成果――教育作为一种特有的“商品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感应。当前,中小学教师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果缺乏相关机制的制约,一些教师容易过分追求功利,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而倾向选择个人利益,导致职业行为出现偏离。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等媒介的不断介入,部分负面事件传播效应巨大,对教育的高尚地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因为社会声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容易对工作产生倦怠感。
2.学校因素
近年,教育主管部门已制定并出台多项师德师风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在一些中小学校,师德师风机制不健全,对上级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到位。中小学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也仅仅局限于空洞、理论性的说教,缺乏实际可行的措施。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师德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尚不明确,师德考核评估系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3.教师因素
一方面,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具有严格等级次序的人身依附关系[4]。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学生要以教师作为绝对的权威,任何对教师的冒犯和不尊敬行为,都被视为对师道尊严的挑衅,必将受到一定惩罚。于是教师体罚和打骂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也或多或少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在新旧观念转换阶段,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变得紊乱,丧失了原来以服务学生为目的的价值观。再者,教师行业与其他行业工资水平的差异,生活压力的加重,也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出现一些师德问题。
三、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教育和建设的措施
目前,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已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关的考核标准仍不够完善。同时,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凸显的系列问题,也反映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基层一线教师之间互动不足、关系失调的现状[5]。新时期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应结合思想教育、机制建设、中小学特点等开展。
(一)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回归价值理想。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反作用,思想认识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只有对师德师风在思想上有科学的认识,重视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中小学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师德师风的宣讲和培训,使得教师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引导教师关注师德师风建设,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认识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为使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并以此感染学生,必须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党员的先进教育,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学会反省自己,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回归人文关怀和教育本质。
(二)加强与完善师德师风机制建设
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可有效促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中小学需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无论是职称晋升、评优评奖,还是薪资等,都要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相结合,以激励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如,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教职工、学校考评组等为考评主体的综合考评体系,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使师德考核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优等方面得以体现。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结合中小学的教师比例,评选“师德师风先进模范典型”,从职位晋升、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激励广大教师重视师德师风。再者,学校要设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狠抓制度落实,避免仅仅停留在文字或会议上的现象,以保障教学行为的规范性,避免教师违反教学准则和道德约束。
(三)中小学教师应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常修从教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宁静致远,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严于律人,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回归教育本质,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坚守原本应有的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综合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6]。随着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农村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剑.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2):71-73.
[2]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玉存.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学园,2015(07):197-198.
[4]张桂.教师权威与学生发展:一种哲学q护[J].教育发展研究,2016(12):73-79.
一、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对学生不能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耐心关怀;还存在着对学生讽刺的语言。
2、个别班级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3、个别教师存在着布置的作业量过重现象。
4、学校住宿紧张,生活不方便,缺少开水炉。
5、不能终身学习。不重视自身的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积极的进取心。
6、个别教师不能做到关爱学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
7、个别教师不能组织至上,集体观念差,工作上避重就轻,不服从组织调配。
二、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敬业精神不够所致。个别教师没有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看成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仅视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工作主动意识不强,缺少热情和创造性。其次,不重视学习。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缺乏积极的进取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再次,自我约束不力,不与先进看齐,只想私人利益,不重视个人素质的学习提高。
三、整改措施:
对于这些情况,我校师德师风集中整顿领导小组认真进行了总结,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开展了更深一步的自我反思活动,提出了学校师德师风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上级领导满意的口号和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制度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良好的规章制度是提高约束力,增强凝聚力的主要机制。为此学校将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师德规范要求和我县师德师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具体要求,科学制订和逐步完善师德师风各项规章制度。要发扬民主,使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抓不懈。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
学校要经常性地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师德教育的学习与宣传。学校要建立师德建设专栏,举办师德报告会,开设师德论坛,举行争创师德标兵的活动。严格学生、家长、社会评教制度。学校领导经常了解情况,及时梳理总结,面对面和教师交流。使先进典型深入人心,力争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教学技艺高的一流教师群体。
3、要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监督机制 。
(1)、学校的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要把师德师风建设考核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教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学校将严格按照我县师德师风考评标准,成立由校委会、工会、教代会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师德师风考核领导小组,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和评议,作为教职工聘任、评先、晋职的考核依据。
(2)、对学校内已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凡是欠合理或不完善的都要及时修订或完善;同时,要联系实际,讨论并制定一些新的规范管理的制度及办法。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健全奖惩机制,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落实责任制,使广大教职工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动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