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医保工作简报

乡镇医保工作简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医保工作简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医保工作简报

乡镇医保工作简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医院;母婴保健工作;围产期;对策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ownship hospital perinatal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care, and mak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 study in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3 in township hospital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oun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ideas lagging behind, lack of health care knowledge, insufficient efforts i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ork, construc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management, one-sid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 Results: through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strengthening the township hospita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gree of perinatal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care work,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Conclusion: the township hospitals increased attention of perinatal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care work,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promote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behavior, reduce and prevent mother-to-child disorders play a role.

Keywords : the township hospital;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care work; Perinatal; 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城乡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孕产妇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在同期的资料显示中,乡镇孕产妇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城市的孕产妇死亡率,由此可见乡镇孕妇的保健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死亡中的孕产妇中,有85%左右的孕产妇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而要避免这些的发生,降低乡镇围产期孕妇死亡率,做好相关乡镇围产期孕妇的保健工作将显得非常的重要。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对乡镇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1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难点

1.1传统观念和思想严重落后

通过调查显示,在乡镇中,有近95%围产期孕妇为了知道婴儿的性别都会在怀孕期间去做B超,有些甚至由于受到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为了能够生男孩儿,听信所谓的“偏方”最终导致流产甚至是胎死腹中等情况。

还有一部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后不注重个人卫生和营养的补充,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子宫恢复缓慢,这就在观念上产生了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开展的难点。

1.2相关保健工作知识缺乏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大部分产妇的文化程度都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初中及以下的占了90%,从中不难看出乡镇医院围产期母婴文化程度不高,这就容易导致在相关的母婴保健工作上存在知识缺乏、观念落后等现象。

同时,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一般的围产期孕妇对生养婴儿的经验和认知都来自于亲朋好友,但是因为每个人体质以及状况不同,这就导致每一个围产期孕妇的保健措施都会不同。在调查中显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甚至还有88%左右的人不知道相关的保健知识,最终对自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伤害。

1.3乡镇母婴保健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足

在乡镇中,由于大多数围产期孕妇的母婴保健工作都只是来自于他人的“言传身教”而不是通过相关的保健知识来对自己和婴儿进行一定的护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最终导致孕产妇以及新生儿不能够得到及时护理进而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1.4乡镇医院的母婴保健工作建设体系不完善

针对乡镇医院的母婴保健工作建设体系,主要体现在医院护理人员和保健队伍的投入上。在乡镇医院里,很多医院都没有针对孕妇的专门护理人员,部分人员的学历也相对较低,在围产期母婴的护理上也没有专人进行负责,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孕妇的妇科病的发生概率,也会使母婴的死亡率上升。

专业的护理团队建设和投入的不足也是导致围产期母婴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部分乡镇医院甚至连相关的护理团队都没有,另外加上乡镇医院孕产妇居住分散,使得围产期母婴得不到更好的护理。上述的乡镇医院的建设体系的不完善为乡镇母婴保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与困难。

1.5乡镇母婴保健工作管理片面化

在乡镇医院母婴保健工作当中,部分医护人员只追求“教条型”防护措施,在保健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了“教条化”、“片面化”的现象。不管是在孕妇或妊娠妇女的护理上,还是婴儿的保健工作上都缺上较为系统性的管理。

2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对策

2.1做好乡镇围产期母婴保健知识教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政府利用下乡、联合乡镇政府或干部,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宣传、讲座等模式,在乡镇普及围产期母婴的保健知识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意识到母婴保健的重要性,让人们能够更好的通过掌握保健知识来对自己或者身边相关的人员进行护理。

同时也要做好类似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乡镇人员的“重男轻女”思想,从而进一步让人们能够正常的护理和爱护婴儿。

2.2加大对乡镇医院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的建设

首先针对医院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的母婴保健培训,提高相关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技能。开展生产前后的护理咨询与保护,及时发现护理上的不足和问题,加深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的护理实践,进而丰富产科护理保健工作的内涵,形成以母婴保健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母婴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降低围产婴儿的死亡率。

其次加大对乡镇医院的医疗器械的投入,以及专业团队的培养。通过对专业团队的培养,利用人员的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掌握母婴保健方面的医疗器械的使用,通过器械的辅助,加上团队的专业策划护理,形成有计划、有层次,有技术水平的围产期母婴保健的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围产期母婴进行护理,降低母婴的死亡率。

最后乡镇医院要形成较为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保健卡等方式,有效的对围产期母婴进行管理,方便之后的保健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让医院能够通过电话监督,上门访问等形式让母婴能及时的进行复查,进行母婴保健的教育工作。

3总结

本文仅仅是一个针对乡镇母婴保健工作提出的部分难点与对策,这里面也有不完善和不足的方面,但是依然希望通过本文的一些总结与建议,提高乡镇医院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视,提高围产期母婴的生活质量,减少伤残儿出生,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进行建设,降低母婴的死亡率,让更多的围产期母婴能够得到安全、舒适、正确的护理,提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素云.乡镇医院孕产妇围产期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0,19:32-33.

乡镇医保工作简报范文第2篇

今年,我们黄潭为了创建省级“四化”卫生院,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突出目标定位,突出建设重点,突出组织领导,把握大势,着眼小事,注重细节,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中,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投入,稳步推进以岗位设置与聘用和收入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医改进程,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高涨,卫生事业的社会满意度大幅攀升。现将有关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黄潭镇位于天门市区西郊,全镇面积7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15149户,56218人。我们黄潭镇卫生院始建于1954年, 全院占地面积13亩, 1983年建砖混结构门诊、住院楼1800平方米,2005年扩建1104平方米砖混结构辅助楼。2008年再次扩建552平方米砖混结构办公楼,2009年再次修建成632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公共卫生大楼。2012年5月对门诊、住院大楼进行了改造装修,对现有业务用房进行了合理化分区,对科室结构进行了合理的布局,设立绿色通道,温馨病房,中医药特色服务等。实现了医疗业务区、公共卫生服务区和生活区的“三区分隔”。我院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8人。其中中级人员28人,初级人员26人。内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公共卫生科、儿科、放射科、检验科、心超科、护理工作站、药剂科、财务科、新农合管理科、行政管理等近20个科室,编制床位40张,年门诊接诊约为六万多人次,入院约3700人次。

二、   做法与成效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们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项目的实施与监管,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相应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专班。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这一主线,提出了“新环境、新形象、新目标” 和“基础医疗环境大改善,医疗技能大提升,服务理念大转变,服务质量大转身”的工作思路。精心进行策划,严密组织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认真抓,相关人员专门抓,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宣传,全员参与。

我们召开了职工动员大会,制作了寓教于乐的一系列宣传展板,利用工作简报、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有的放矢地宣传“四化”创建工作的重要作用、意义,详细解读了“四化”标准,内容及创建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对创建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相应工作和任务进行具体分解,确保“人人肩上有指标,众人拾柴火焰高”,使参与创建的科室和个人都能够做到目标清晰,任务明确。

三是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创建工作是推动乡镇卫生院发展,振兴基层卫生事业的系统工程。为了使这项系统工程在我院全面、顺利、扎实实施,我们组织各个科室、个人,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汇报工作进展,谈心得、谈体会,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做到了抓硬件促规范,抓环境促美化,抓制度促常态,抓内涵保重点,让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四是严明工作纪律,形成高压态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对于在创建中不按要求,不按标准而影响创建效果,影响创建任务的科室和个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就这样,我们全院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激流勇进,“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让创建工作有了质的飞越。

 1、就医环境“风景这边独好”

营造温馨、整洁、安全、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是我们卫生院永恒的追求目标。在这次创建中,我们改善了医疗条件,优化了功能布局,美化了院内环境。2016年,我们黄潭卫生院投资近百万元,对门诊住院大楼进行了升级改建,改建面积达1850平方米。负压吸引、电子监控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美化院落800平方米,改缮水电设施,解决了原来电压低、水质不好的问题。着眼功能齐全,医院建起了规范化的门诊部、住院部、公共卫生部。设置中、西医诊断室,妇产科诊断室、、化验室、放射室、B超室、治疗室、分娩室、办公室、健康档案室、财务室、药房,正、副院长办公室、公共卫生科、口腔科、医护办公室,内儿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便民设施的补足、门诊场地、院落的亮化、桌椅的位置、花草的更新、卫生的打扫等也有硬性的要求,形成了绿荫护夏、红叶至秋、花开四季、冬夏常青、相映成趣的院落风光。使每一位走进卫生院的人们,进门有亲切感,咨询有信任感,就医有方便感,出门有满意感。

此外,我们配有救护车一辆,拥有美国柯达CR放射诊断机系统,美国进口ATL—Sonosite彩超,美国进口彩色经颅多谱勒诊断仪,日本产F—820血分析仪,法国产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高、新、尖诊疗仪器设备。能独立开展胆总管探查、胆囊切除、子宫全切、甲状腺次全切、乳癌根治、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等大中型手术。形成了集医疗、保健、预防于一体的办医特色,实现了服务能力大提升,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患者就近就便治疗。

2、医疗服务质量大幅攀升

我们注重核心医疗制度的建设和学习,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注重核心制度的督查和落实,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临床路径的学习,注重“三基”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医院同时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检查”与“践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活动,每10天考评一次,按考评结果对好的方面进行奖励,对不足之处批评整改,并每月在简报上公示。通过真心打造医患沟通桥梁,近3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医疗责任和差错事故。

3、医疗服务能力突飞猛进。

百工从事,皆有法度。我们强化了全院干部职工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规范和简化服务流程,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着力解决患者的投诉和建议,设立了意见箱,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和行风评议会,切实做好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注重医疗环境的改善,用制度对医疗服务工作进行了规范和量化,将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细化、量化、责任到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造一支拔尖的医疗队伍,是提升服务的保障。我们十分重视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授课、会诊,安排医务人员赴外学习、进修、以业务技能比武,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了人才结构,提高了医院的科技含量,让医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元至6月30日,全院累计医疗业务收入258万,同比增长24%。门诊人次3.3万,出院人次550人,手术台次50。近3年来,医院实现了医疗零事故、护理零缺陷、患者零投诉。服务功能辐射到周边5个乡镇。每年3万多人次的门诊量,1千多例的住院病人,90%的病床利用率,居天门市同类医院前列。整体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患者就近就便治疗。

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了特色专科的培植,在中西医科上大胆钻研、实践、创新,能独立开展胆总管探査、胆囊切除、甲状腺次全切、乳癌根治等大中型手术。是全市为数不多能开展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子宫次全切除及产科手术的乡镇卫生院之一。

骨伤科是我院的“金字招牌”,可以为患者施行难度较大的手术,赢得了患者的广泛信赖,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由于对人才、特色专科培植工作的常抓不懈,医院的功能与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还先后引进新技术10多项,开展新疗法、新业务推广和应用20多项。我们医院成为天门河畔居民医疗保健的放心医院。

4、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惠及一方百姓

一所好的服务窗口,墙壁也会说话。我们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要求规范了科室设置,配齐科室工作人员,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把任务分配到各科室,做到出门一把抓,进门再分家,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起色。今年,我们组建了八个全科医师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有效地提高了各类重点人群健康体检的覆盖率和准确率。我们还建立了常态化的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健康检查和随访服务机制。规范化管理高血压5648人,糖尿病543人,老年人5333人,重症精神病241人,孕产妇管理447人次,儿童管理5116人次,预防接种7547人次,传染病管理185人次,补服叶酸512人次,农村孕产妇补助36人次。

我们还狠抓查螺灭螺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天门河重点有螺水系开展了铲草除障药物灭螺,灭螺面积

平方米,在现有螺区建立和刷新警示标志     个,设立防护宣传哨卡    个,对天门河沿线的    多头耕牛进行了预防性服药。

5、规范管理,内涵建设“一路高歌”。

规范管理,是医院稳健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加强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职工医德教育,强化劳动纪律,制定奖惩措施,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建立起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有机结合,临床人员和公卫人员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让病人感受到朋友式的服务,亲人般的关怀。严管出高效,我们要求医护人员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着装整齐,挂牌上岗,上班时间不饮酒,不抹牌赌博,不串岗聊天,不怠慢病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按照卫生部的“八项行业纪律”和省卫生厅的“八个不准”的要求,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工资、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挂钩,加大了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立院之本。对全院职工从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廉洁守纪、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等方面进行考评,实行绩效挂钩,这些措施的落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变成习惯。

我们还认真执行了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基本药物目录配齐了基本药物,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实施了单病种限价制度,各科室严格执行《处理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原则,在用药上,坚持“花小钱、治大病”的服务理念,提倡成本低、效果好的“朴素治疗”,纠正滥开检查、开大处方的行为,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患者不必要开支,让其安心、放心,有效控制了医疗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患者以最低的价格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我们也致力于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职工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矛盾和问题。如对有特殊困难的干部职工给予补助。我们也很抓医院文化建设,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医护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归属感明显提高。

6、信息化建设,高点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