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成果奖励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区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通过国家或省级科技部门认定的农业科技型企业。精深农产品是指通过高新技术和现代工艺开发的高附加值农副产品。
第三条区政府每年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财政、科技、基地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资金,集中安排用于农高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扶持产业发展。
第二章奖励标准
第四条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高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奖励补助。
第五条在农业生物技术、种子种苗、农产品保鲜和加工增值、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业工程等技术方面,转化1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0万元,转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5万元。
第六条对在农高区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予以奖励补助。
第七条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园区),达到国家级示范基地标准的,奖励50万元;达到省级示范基地标准的,奖励30万元;达到市级示范基地标准的,奖励10万元;达到市级生产基地标准的,奖励5万元。
第八条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每个给予奖励10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每个奖励5万元;获得“市十佳品牌”、“知名品牌”称号的优质农产品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
第九条对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年度换证的除外),每个分别奖励0.5万元、1万元、1.5万元;获得食品国际质量认证的优质农产品,每个奖励4万元。
第十条农产品基地土地流转面积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且经营年限5年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300元。
第十一条对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入园企业奖励5万元,对获得国家高新企业认证的入园企业奖励10万元。对批准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
第十二条对农高区建设做出突出成绩的镇街,在年度考核时给予单项奖励:一等奖一个,奖励10万元;二等奖二个,各奖励5万元。对农业高新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组织或个人,由区政府根据其纳税和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给予奖励。对在农业高新区引进项目和资金中发挥媒介作用、做出贡献的国内外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由区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生产设施投入300万元以上、规模达到市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的,按照设施投入额3倍计算招商引资任务。
第十四条同一项目符合多个奖励标准的按最高标准执行,不重复奖励。
第三章奖励实施
第十五条农高区建设工作奖励补助实行集中报审办法,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六条区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年终组织监察、审计、科技、财政、农业、水务、林业、畜牧兽医等有关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等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奖励办法进行项目的评审、认定、奖励工作。
第十七条农高区建设奖励资金实行申报评比制度。区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镇街上报的项目进行严格评审,确定入选奖励项目,并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对公示有异议的,由区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复审。经公示确定的拟奖项目,报区政府批准兑现奖励。
第四章附则
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
企业大发展,科技要先行。**供电局紧紧抓住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国家西部大开发难得的历史机遇,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实施科教兴企、科教兴电的战略方针,以科技为龙头、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生产经营管理为出发点,逐步完善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科技进步机制,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促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并围绕电力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积极开展电力市场超前性研究、技术改造前期研究、生产问题应用性研究以及电力科技产品开发性研究,努力提高电力生产建设和经营中的科技含量,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安全运行水平更加稳定,电气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实施科技进步管理机制
“科技兴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的主要动力。**年**供电局建立健全了科技进步管理体系,成立了由局长亲自挂帅的科技进步领导小组、科技进步成果评审委员会。建立了科技进步三级管理网,局还以文件正式下发了《**供电局“十五”科技进步发展规划》、《**供电局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在科技规划的指导下,针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制定科技年度计划,并不断加强科技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负责人按月上报科技项目进度表,切实将科技计划落到了实处,科技资金的投入产出比和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上升,近年来,**供电局科技进步计划年完成率全部实现100%,各项指标均满足国际一流供电企业标准,
全员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在周至分局周城变电站建立培训基地,对职工开展定期定点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科学技术水平。先后联系北京四方自动化公司有关专家对全部变电运行人员进行微机保护培训,为变电站实现微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邀请奥地利BADR公司雷蒙先生和北京兴迪公司有关专家就电缆查低频试验、电缆绝缘老化性能研究、电缆故障测试等先进技术问题进行了讲座;“科技之春”宣传活动中,邀请**交通大学教授做“未来电力系统的一网三流”学术报告,极大促进了全局职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热情,加快了局科技创新的步伐。
科技创新产业化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对已开发完成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自我经营,自我发展。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加快产品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如**亮丽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就是由亮丽科工贸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公司业务量和合同额急剧增长,特别是与**局市场处联合开发的《远程抄、核、收自动化系统研究》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显著,广泛地在城网改造中使用,目前已有7万多户投入运行,年均节约资金400余万元。该系统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远销新疆、山东、云南、海龙江、山西等省,获得了一致好评,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亮点闪烁点亮夜空
数字是枯燥的。然而数字又是具体和直观的。下面,我们就用一组数字,来展示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
**年获**市统计局科技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年度获**省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奖项数及等级居省公司供电企业之首,并于**年获省公司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单位,在**省公司科技成果展中,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一、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市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的有利机遇,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大力实施“四个三”创新驱动工程,即:加强三个支撑,构建三个平台,完善三个机制,强化三个保障,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建设创新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年内新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8种;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研究实验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新培育出经省级以上审定并推广的动植物新品种8—10个;获省科技成果奖励数量有明显增加;发明专利申请和拥有量增长20%以上;民营科技园区迅速发展;郑汴一体化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研究取得突破。努力提升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切实为实现*复兴做出贡献。
二、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组织实施三大科技计划,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实施工业创新科技计划,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优势领域的重大突破,重点抓好大型空分设备、优质耐火材料及制品等项目的实施;二是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争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传统产业中提升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根据不同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加强政策引导,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努力实现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同步提升,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四是加快民营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民营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布局。启动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工作,加快省科技企业培育,新培育认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14家。充分利用优惠扶持政策,加速园区产业聚集,着力增强园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园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年内全市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8种。
2.实施现代农业发展科技计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强化优质、高产、广适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工作,加大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优良品种研发水平。新培育出经省级以上审定并推广的动植物新品种8—10个,推广优质高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果蔬等优良品种1000万亩,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研究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畜牧业规范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年内推广应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3—5项。实施科技富民工程、粮食丰产工程等,促进新技术、新农业设施的引进示范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以实施农业科技传播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区)三个层次开展新农村科技示范(试点)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建设科技典型。切实做好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巩固扩大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年内培训农村科技人才5万人次,大力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转化服务能力。
3.实施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围绕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降耗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与转化应用,为加快构建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促进贸易、金融、保险、通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重点加强人口、医药、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创造更加和谐、安康的社会环境,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提高我市科技创新水平
1.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应用基础性研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在应用基础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抓好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于已经建立的市级重点实验室,要继续加大培育力度,加强管理,规范建设,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力争2年内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要通过资金和政策引导,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发挥其学科、专业、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按照机构相对独立、人才自由流动、科技资源共享的模式,新建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要联合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共建重点实验室的新模式,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与省外、国外研究开发机构合作建设实验室。真正把实验室建成我市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的平台、培养人才的基地和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的窗口,为提高我市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发挥积极作用。
2.围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工程中心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引导企业、科研机构整合资源,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实施中的整合资源、组织协调和联合攻关功能,使其逐步成为项目的直接承担者、组织者,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供平台支撑和服务。年内新建3—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认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用2—3年的时间,培育出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围绕国际科技资源利用,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质量,注重“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高水平研发平台,切实抓好“国家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研究基地”、“河南省英康医药生物工程实验室”和“河南省瑞比科视光生物医药研究国际合作实验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召开第三届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引智成果示范推广会,新建8个国际科技交流渠道,引进经济、技术和管理专家15—20人,增强和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水平和效益。
(三)完善三大创新机制,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1.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积极探索产学研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和共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的机制。加强引导,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要求,由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加,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探索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各有关单位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依托各自的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我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完善科技管理和服务机制。一是继续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效率,推动科技计划管理由重立项向立项实施和管理服务并重方向转变。强化效能监察机制,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科技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进一步规范科技计划立项、资金安排等工作的管理,使其效能最大化;二是积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年内全市取得科技成果50项,获省科技成果奖励数量有明显增加。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水平,重点抓好5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三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提高专利申请量,年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拥有量增长20%以上。继续开展专利试点企业和知识产权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作用。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专利诈骗的行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引导全社会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四是进一步加强软科学研究工作,以省、市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为依托,以管理创新为主要措施,提高软科学研究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3.探索建立市厅会商机制。积极推动市政府与省科技厅建立推进我市自主创新建设会商机制,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和难题,加强我市与省科技厅的合作,做好重大科技专项的争取和实施,进一步提升我市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
三、做好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策保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决定》,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全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依据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做到依法行政,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三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郑汴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探索郑汴一体化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新机制,科学规划我市区域科技发展布局,完善政策措施。
(二)强化科技投入保障。一是用好财政性投入。认真落实《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选好项目,用好资金,配合财政和审计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参与国家、省科技计划的实施,力争在争取项目和资金数量上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用好资本性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金融资本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支持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用好政策性投入。进一步落实好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技术产品开发、科研机构改革等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间接投入功能,通过落实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