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76-02
一、引言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态度与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方位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等[1-2]。
消防安全教育意义重大[3-4],2015年,全国共接报火灾33.8万起,造成1112人受伤、174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39.5亿元。火灾的防范以预防为主,消防安全教育包括消防基础知识教育、建筑防火知识教育、消防设施知识教育及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等[5]。消防安全教育要在全民中展开,特别需要在大学生中展开。
二、消防基础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消防基础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基础作用。消防技术涉及防火工程技术、消防安全设计、消防安全管理等,消防需要应用自然科学知识理论,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需要分析辨别火灾的特点及规律,需要掌握必要的消防基础理论及技术手段,消防人员需要对火灾的发生机理进行分析,鉴别火灾的类别,才能有效地对火灾进行防范及处理,这是大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优势。
理工科的学生大多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防基础知识。燃烧是一种可燃物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一般伴有火焰、发光及发烟等现象。燃烧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及爆炸。闪燃是挥发的蒸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燃烧,或可燃固体加热,遇明火发生燃烧;着火是可燃物与助燃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自燃是指在空气中没有火源作用,可燃物靠自热或外热发生燃烧;爆炸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放出大量气体,在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大学生消防素质教育还可以从认识火灾方面入手。火灾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灾害,是指在空间及时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火灾有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金属火灾、带电火灾及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分为A、B、C、D、E、F六大类。火灾的扑救可以采用水型灭火器、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等。
三、建筑防火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建筑防火知识教育是大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关键。建筑火灾的发生原因有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违反生产安全制度、电气设备使用及维护不当、自然现象引起、纵火、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等。建筑火挠虢ㄖ的结构相关,一般的建筑结构可分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及其他建筑结构。
建筑的耐火分为四个等级,防火可以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阻燃材料、防火门窗、防火分隔水幕、防火阀等。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h,由不燃烧体构成,建筑防火墙可以减小建筑结构遭受辐射时产生危害,能够防止火灾蔓延。防火卷帘由帘板、支架、导轨、电动机、卷轴、防护罩等构成,防火卷帘门能够在有效时间内对建筑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及耐火稳定性。防火门可以对火灾起到分隔作用,能够有效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防火门有钢质、木质及不锈钢防火门之分,可用于楼梯间出入口、防火墙的开口、走道等部位。
建筑防火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还能够有效保护人民财产及人身安全,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四、消防设施知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消防设施知识教育是大学生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照明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设施。火灾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装置、触发装置、联动输出装置及辅助装置构成;火灾报警系统能在火灾发生时将烟雾、火焰、热量等转变为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从而发现火灾并采取措施,能够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排烟系统由管井、排风管道、门开关设备、防火阀、排风机等构成,排烟系统能够使楼梯间等位置形成正压,从而有效将火灾生成的烟雾排除。消防照明需要合适的光源,要满足照明的要求,能够在特殊环境及紧急状态下照明,同时需要长期保证安全、可靠的状态。水喷雾灭火系统由供水设备、水源、管道、阀组及水雾喷头等组成,它是在较高的水压力作用下,利用水雾喷头将水流分离成细小的水雾,喷向火焰实现冷却灭火作用,该灭火系统灭火效果好、用水量少、使用广泛,水喷雾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油类和电气设备火灾。
消防设施的使用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对大学生进行消防设施知识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还能够增加社会对消防设施的认识,当火灾发生时才能够进行有效防护。
五、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及生活的活动范围多元化,于是产生了众多特殊场所,比如石油化工领域、地铁车站、加油气站、特殊产品工厂等。某些特殊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产生严重灾难,比如2015年8月,天津市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8人失踪、165人遇难、798人受伤,还有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各种原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多为易燃物,具有爆炸危险。石油化工产品是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生产各种醛、醇、酮、酸类及环氧化合物,基本的原料有丁烯、乙烯、丙烯、苯、丁二烯、甲苯、二甲苯等,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这些高分子材料极易燃烧,需要严格控制才能够防止火灾发生,然而提高大学生的消防方面的素质就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C上所述,消防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对人类生产及生活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可以从消防基础知识教育、建筑防火知识教育、消防设施知识教育及特殊场所的消防教育等方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敏,王丰元,毕巍巍,等.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大学教育,2015,(1):62-63.
[2]刘强,吴双双,刘万涛.大学生素质教育[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3]沈友弟.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2):130-133.
[4]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5]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等.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3):54-57.
The Influence of Fire Safety Education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HEN Ting-yi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受应试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内容局限性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性存在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一)基本概念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观点,生理与安全的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即是指把国家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以维护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知识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之一,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没有安全,谈何和谐。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首先是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之后按照江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新生参加全省的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期间,偶尔有防地震演习或者小范围的消防演习(教部分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整体而言,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一)形式主义严重
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的安全知识讲座,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基本上是一个学院的新生在一起听,老师单一的灌输一些基本知识,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效果差强人意。江西省每年组织的大学生安全知识大赛都是开卷,由大一新生参加。这样的安全教育模式,形式大于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学校则强调由辅导员自行召开主题班会,强调安全问题。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我的平安我做主》,主要由学校保卫处牵头,临时组织相关师资力量给大一新生安排了9课时的课程,其中涉及法制、公共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其课任教师既有保卫处工作人员和其他非教学部门的教职工,也有专职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也没有规定统一的师资资格要求,似乎谁都可以给大学生上安全知识的课。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课仅仅是满足了形式上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课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而宣讲式的教育手段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普遍把安全教育课当作任务去完成。实践中,很少有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演示安全技能,学生难以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另外,开课单位没有提前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没有安排统一备课,备课由教师自行完成,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四)教学经费不足,缺少模拟环节
在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中,教师使用与学生相同的书本作为教材,没有额外的参考资料,没有正规的教研室。而且,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部分章节必须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真实可信。但由于教学经费不足,教师无法开展模拟教育,只能在教室里单一的灌输安全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高校领导层重视
众所周知,大学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安全与稳定。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既影响学生个人及家庭幸福,也影响整个学校的安全与稳定,严重的安全事件甚至会对社会安全产生冲击。因此,高校领导层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教育不是学校单个部门的责任和职责,高校应切实落实安全教育的相应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只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完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落实和保证校园安全。
2、相关部门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
与安全教育有关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如教务部门,要组织好师资力量,做好课程的安排工作、备课工作、教学资料的购买等,充分保障教学质量。保卫部门,要加强校园内的安全巡逻,完善防盗的技术手段,提高破案工作能力与手段,做好消防的演习工作等。学工部门,应利用已有的学工队伍,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宣传部门,利用校内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增设安全教育的版块,特别是安全教育日活动,或安全教育周活动等。网管部门,应对那些不适宜大学生观看的暴力网站、进行相应的干预,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的监管。后勤部门,加强对校内食堂、超市、摊点的监督管理,对违规使用或销售不合格肉产品、蔬菜、食品等的,一经发现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
(二)多层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走上专业化道路,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潜心钻研与自己学校匹配的安全教育模式,并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教育内容,以达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受众应该是所有在校的大学生,而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仅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一定的选拔机制,组建一支由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乃至校外安全教育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他们有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经验,对于充实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夯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
高校应保障充足的经费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使用、教学手段的提高和相关教学场地的建设方面。目前,市面上有种类繁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内容讲授的并不全面。从本校安全教育的实际出发,确定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教材,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建设安全教育专用模拟教学场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火灾逃生模拟教学,模拟车祸现场进行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唐荣宁,吴胜利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2期.
[2]华小丽,孙侃等.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文汇,2013,(3)下.
[3]容岚.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8).
[4]朱兴华.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5]张钟元.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探索[J].高等教育,2013,(10).
[关键词]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87-01
1 隐性知识理论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隐性知识理论首次出现在英国科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的《个人知识》 一书中,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种叫显性知识,即一切由有形媒体所携有的知识,它的典型特征是能够用文字和数字来表达;一种叫隐性知识,即深植于个体及其心智模式、难以编码及沟通的知识,属技巧性、由情景限定、个人独自体验但“知而不能言者众”的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其名言 “我们知道的比能说出来的多(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 成为隐性知识研究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不少学者们开始关注隐性知识理论,也曾给隐性知识多种解释。但归结起来,隐性知识就是高度个人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的知识。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理解力,一种领会。
鉴于以上认识,创业教育隐性知识理论就可以认为是,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并深植于个人的行动与经验(更多的是靠创业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感悟)之中,难以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能力。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而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非正式又不规范的知识。
基于隐性知识理论,笔者对河北省5所地方院校和3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就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途径做了调查,事实证明:以隐性知识传授的创业能力形成方式获得了大学生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高度认同;以显性知识为主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
2 河北省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在2002年教育部在我国9所本科院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的影响下,河北省的创业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相当成效。如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多种形式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系统的启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的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设置(某些高校),产业孵化园的建立(某些高校)等。在现有的成绩中,河北省的地方院校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河北省的地方性院校由于自身特点,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教学角度看,该课程真正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生涯发展课中脱离出来,自成体系,也是近两年的事情(有的个别院校,还是融在就业指导课中,没有自成体系)。在知识的传授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以文字、资料、图片等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显性知识的传授。从实践教学角度看,很多院校建有自己的学生实习基地,但学生的就业实习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院校已经有了产业孵化园的构想,但未真正为此行动起来;甚至有的院校直接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但由于基金数量有限,反而加大了基金会下行的难度。因而,具体到实践教学上,在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的,还是外请企业家或是创业指导专家的讲座,和创业大赛的举办。因此,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的产物――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严重脱节,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淡薄,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者很少,即便有,也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且创业成功率低。
3 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的探索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因此,基于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让创业教育发挥它的实效,就要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注意隐性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逐步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让创业教育真正可以落到实处。
3.1 实践体系深层化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要想凸显它的实效性,就要使实践导向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上至校园领导,下至老师和学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加强实践基地的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创业氛围。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交流与合作(比如: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尽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顶岗实习;动员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强化社会多方参与,并使之经常化,让创业者精神、素质和能力在潜移默化间渗透到整个校园。
3.2 评价体系动态化
河北省的地方院校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院校自身特点,本着科学性、激励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培养发展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从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建设和社会声誉等方面,制定加入各实践环节在内的动态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并使之量化。希望通过动态的教学评估体系,学校能真正的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同时也希望学校在动态教学评估体系的激励下,能够让创业教育的隐性知识体系在接受创业教育的主体身上产生深刻影响。
3.3 保障体系健康化
笔者认为,应该从组织机构的设立、课程体系的开发、专职师资的培养、教学设施的完善等方面着手构建我省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尤其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设施的补充与完善。比如,河北省的地方院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包括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知识产权人、技术交易经纪人等在内的创业导师体系,紧密结合专业创业特点,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应该在学校现有的基础上,充实办学资金,补充完善各专业实践教学所应用的相关器材设施。
3.4 监督体系的完备化
针对河北省地方院校现有教学监督体系单一化的特点,即河北省地方院校中,现在教学上行使监督职能的,基本都是学校的教学督导系统。其特点:人员配备单一,基本都是教书匠;职责重点放在以显性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环节上。笔者在借鉴其他院校经验基础上,从组织机构与监督职能完善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河北省地方院校的教学监督体系在人员配备中应加入包括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知识产权人、技术交易经纪人等社会精英;在监督职能重点上,由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参考文献:
杨永超.隐性知识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
【关键词】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管理
2013年,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事故频发,令人触目惊心。5月12日中午,龙湾区海城街道一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张某和黎某结伴到所居住的砖窑厂附近防护堤水域玩水,不慎掉入挖砖泥留下的深水坑,2人溺水身亡;6月1日午后,乐清市虹桥镇六中学生成某与伙伴一起到虹桥镇一小水库边玩水时不慎滑落水中,打捞上来时已无法抢救;7月8日中午12时许,瑞安市陶山镇中学6名男生结伴到该镇沙门山一溪潭游玩,2名学生不幸溺水死亡……。这些中小学生溺水悲剧充分暴露出了当前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全方位审视和研究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现状
(一)温州市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统计(以2013年数据为例)
2013年温州市上报中小学事故共计86起,有72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溺水死亡43人,平均每10天约1名中小学生溺水死亡,占非正常死亡的60%。溺水成了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必须对此高度重视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温州市中小学生发生溺水死亡事故的特点
2013年温州市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呈现3个特点:1.发生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五月份至十月份,占全年的74%,并且这些事故大都发生在放学后、节假日、休息日及高温时段;2.地点主要发生在农村,尤其是地处边远和环境较为艰苦的农村,并且,大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水库、U型水渠等野外水域;3.对象多数为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和新居民子女。
二、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这是溺水死亡的主因。爱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难以抵挡游泳带来的乐趣。每到夏季,无论在城市的游泳池还是乡村的河流中,都可见到一群群在水中嬉戏的孩子们。然而他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游泳潜在的危险,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特别是居住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新居民子女,在没有征求家长的同意下,经常自行结伴到野外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水库、U型水渠游泳戏水,很多学生自己虽不会游泳,但在其他同伴邀约情况下,也冒险入河戏水。由于同伴大多年纪小、能力有限,缺少大人的陪护,对当地水域情况不了解,而且没有掌握游泳和水上救生技能,一旦遇险,惊慌失措,难以互救,极易发生群死的溺水事故。以上几起学生溺水事件,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私自结伴到野外冒险入河游泳或戏水而引发悲剧。
(二)家长教育监管不到位
中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需要监护人足够的监护和教育。家长作为中小学生的主要监护人和家庭教育者,在预防学生溺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家长,特别是外来农民工家长主要精力都放在生计上,由于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和游泳技能的培养。还有的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干脆将孩子委托给老人照管,没有尽到对孩子的监管义务,对孩子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教育态度,以至于学生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等家长与学校监管空白期,私自外出游玩,下水游泳,导致溺水事故频发。瑞安市陶山镇中学2名学生不幸溺亡的悲剧,主要问题除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孩子都为新居民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家长教育监管不到位引起的。
(三)学校教育流于形式
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和提高学生自护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应对当前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中小学防溺水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大多还停留在“作秀”层面,大多应付检查,流于形式,缺乏操作性,没有探索到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着眼点主要强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在校外及节假日期间等客观原因,没有认识到学生溺水死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教育上的失误。经常是等出现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催促下,才根据文件要求开展整改和教育,其内容是有限的,不系统的、不规范的。
(四)政府危机意识不强
1.宣传管理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只重视面上的应急,忽视了点上的预防,误认为防溺水宣传教育就是学校事情,根本就没有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导致村民对学生防溺水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政府对河道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一个十分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在很多河流的河床上,挖砂石的机械随处可见,但挖砂石后留下的深坑却没有人进行回填,也很少竖警示牌。这些难以看出深浅的“陷阱”非常多,边上是松软砂石,踩上去容易陷进去,这成了吞噬孩子生命的“血盆大口”。
2.场馆建设滞后
夏季天气炎热,是游泳、戏水纳凉的时节。城市的游泳场地多,大都配备救生员,而且大部分学生会在家长的陪同下游泳,因此溺水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农村学校及附近基本上没有配套建设游泳池,农村学生就只能到野外江河、池塘、水库、U型水渠游泳,而这些地方深浅莫测、危机四伏,以致成为吞噬生命的“黑洞”。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场馆建设滞后,学生放学放假期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导致很多学生喜爱的活动无法开展,给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和新居民子女自行结伴戏水提供了可能。
3.缺乏应急处置能力
目前,许多乡镇街道尚未完全树立学生防溺水应急管理意识,把学生防溺水应急管理当作学校内部的管理,将学生溺水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干预处理当作应急管理的全部内容。没有专门的救援队伍和装备,没有开展相关的应急救援演练。在真正面对学生溺水突发事件时,将会是方寸大乱,束手无策。因此,政府急需加强学生溺水应急管理工作。
三、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学生自主树立安全意识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安全管理要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为性,使学生在安全管理中学会自我思考、自我选择和自主判断,自觉遵守学校所倡导的防溺水规章制度,积极参加老师、家长提供的游泳技能培训和溺水自救本领,自主树立安全意识,做到游泳“六不一会”:不私自下水游泳或到水边玩耍嬉戏,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如果发现有学生擅自下水游泳,也应立即向老师或父母报告。
(二)家长加大教育监管力度
家长是安全知识的传播者,是安全行为指导者,是安全行为实施的监督者。双休日、节假日是学生溺水事故多发时段,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对孩子的活动要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切实担负起对孩子的监管责任。对于长期外出务工的家长一定要交代他们的近亲或者村干部对其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有效预防留守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另外,家长一旦发现有学生在水边玩耍或游泳,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都要及时进行劝阻,以减少意外事故发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教会孩子掌握游泳本领和溺水自救技能。在有安全保障的场所适当进行游泳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水中遇到突况时,能够运用所学会的游泳知识和技能,妥善地进行应急处置;要让孩子知道在遭遇险情或发现有人溺水时,一定要立即大声呼喊救人,不要冒然下水营救,最大限度的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学校教育规范化、系统化
1.开展隐患排查,做好源头预防
针对学生溺水死亡“四多”“二无”的特点,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校园及周边的水域开展一次全面的排查整治。对校园内的河流、池塘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要设置警示标志、添设救护器材、加装防护设施。对校园周边的河流、废弃水库、在建工地、人工开挖或自然形成水潭、U型水渠等存在的隐患,及时告知师生、家长及当地政府、水利等部门,要求主管部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是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学校要组织开展以“预防溺水,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六个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即一次主题班(团、队)会、一期专题黑板报、一次视频讲座、一次防溺水课外作业、一份学生承诺书和每日放学前一次安全提示教育,提醒学生牢记“六不一会”,进一步提高学生防溺水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开设游泳课程,提高自护能力
只有教育孩子学会游泳和自救,才是减少孩子溺水身亡的最好方法。因此,学校要把游泳课作为一项必修课,作为体育达标项目,纳入教学考核。特别是我市地处沿海、农村河道纵横的情况,应以学生为本,将游泳训练和自救知识教育正式纳入全市中小学生教材中,列入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的重要内容。另外,还要利用体育课或安全知识讲座,对学生讲解游泳基本知识、游泳安全注意事项及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常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4.举行专题培训,争取家校共管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发送警示短信、印发《告学生家长书》等措施,定期向家长开展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利用身边惨痛的案例向其讲解双休日、节假日是学生溺水事故多发时段,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家长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使家长在学生上、放学路上,中午、傍晚、双休节假日、暑假等脱离学校和老师监管的时段,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及时与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切实增强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单亲家长、新居民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争取家校共管,多方联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溺水防范工作。
5.开展暑期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
各学校要逐班排查,建立留守儿童家庭和新居民子女家庭名册,做到不遗漏一个学生。根据排摸情况,由学校领导分片包干划定责任区,在放暑假前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带队开展一次暑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向学生和家长通报溺水事件,借用惨痛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特别是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新居民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务必要明确责任人,逐一上门面对面将防溺水要求告知到位,向其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做好孩子的安全监管和教育,保障孩子生命安全。
(四)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
1.拓宽教育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学生防溺水工作,通过电视台、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显示屏等渠道,以电视滚动条、宣传栏、宣传标语、贴安全告示等形式,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拓宽防溺水宣传教育渠道,强化了全社会共同监管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学生安全和各级政府、各部门积极合作、齐抓共管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良好氛围。
2.加强管理力度,减少事故“陷阱”
政府、水利部门应加大对河道管理的力度,在河道内竖起警示牌,最大限度地防止在河道内挖砂取石,对挖砂取石后一定要回填深浅的“陷阱”,对工地水塘等危险水域要督促施工企业进行填埋或建立围墙,在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水渠、河流等危险地段设立防溺水警示牌,标明“此处危险,严禁下水游泳”、“此处曾溺水死亡**人”等内容,防止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聘请一些热心群众、教师、离退休人员等义务监管员(志愿者)组成夏季孩子安全监护小分队,在关键时段对容易引发溺水事故的危险水域进行巡护,对有玩水苗头和下水游玩的学生及时予以制止;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孩子生命安全的浓厚氛围。
3.兴建游泳场馆,丰富活动内容
政府要通过财政投入、体育彩票基金、企业捐助、个人集资等多方筹措专项资金,在水源丰富、有条件的村镇或学校兴建游泳馆让学生游泳。对于一些边远贫穷的地区,可通过调查摸底,选择适合游泳的安全河段,就地取材,围起天然游泳池,配置好基本的安全游泳设施和人员,避免学生私自到危险水域去游泳或玩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少年宫的作用,积极开展春泥计划暑期快乐营活动。暑假期间,由于新居民子女居住条件简陋,高温难耐易结伴到野外嬉戏,而又水性不好,极易发生溺水事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广泛动员新居民子女和留守儿童参与学校少年宫和暑期快乐营活动。同时建议企业在节假日期间开设场所容留管理新居民子女,预防学生溺水事件发生。
4.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乡镇、街道要加强溺水应急救援演练,完善溺水应急处置预案,为应急车辆、船舶配齐救生圈、长绳等必要救护设备,确保一旦发生落水求助,快速出击,全力开展救援、打捞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健全事后处置机制。对溺水死亡事故现场,地方政府和公安、、民政等职能部门要形成联动,及时介入,做好死者家属安抚及善后处理工作,做到快速处置,措施到位。避免因善后工作处置不当引发不安定因素。此外,密切掌握“网上网下”动态,快速处置苗头性的滋事行为,有效防止网络炒作,坚决防止事态扩大,确保社会稳定。
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典型的社会安全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通力合作,形成各负其责又整体配合的管理模式,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36-02
我国各所小学承担着实施启蒙教育的时代重任,教育部要求我国每位学生都应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国每所小学在实施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德育管理,学校管理阶层负责实施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每位班主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负责这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通过学校和班主任的通力合作,切实强化的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1.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有助于落实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教育部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要求我国每位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应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其中,教育部、各级教学主管部门都对我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每所小学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班主任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从工作效果来看,德育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开展,而且德育工作的成绩与效果短时期内难以体现出来,也不如教学成绩那么明显,需要时间的流逝来检验,每位班主任只有长期付出,才能巩固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
1.2有助于我国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小学内,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是有效预防、改进儿童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我国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最近一段时间内,校园伤害事件屡次发生,尤其是刚刚发生的湖南少年杀师案,这些少年制造的刑事与民事案件,一次又一次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各所小学加强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和班主任通过有效的引导,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向每位孩子输送正确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灌输一定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3有助于抵制不良文化的冲击。现代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福祉,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电视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的飞速发展,把一些负面影响传播了少年儿童这个阶层,电视中的不雅情节造成了一些孩子出现早熟、早恋、逆反等心理问题,网络与手机里的一些游戏,也会给孩子们带来暴力、打杀等影响,这种情况下,每所小学、每位班主任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为孩子们树立起一道健康的防护墙,抵制不良文化的冲击,净化我国少年儿童学习与生活的成长环境。
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2.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应该懂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段特殊,比较敏感,自尊心较强,需要学校、老师与家长的爱护与尊重。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样才能够以丰富的爱心、深沉的爱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帮。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就特别关注,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差就过于苛责。班主任只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小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从而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够顺利。
2.2选择合理巧妙的批评方式。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秉持着先扬后抑的原则,语气、态度、用词得当。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学生做错事需要批评。而班主任的批评方式与技巧对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班主任在批评过程中要时刻语言语言的技巧性,使用巧妙的言辞和语句,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然后再针对具体事情通过婉转温柔的语气来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问题,让学生清晰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位,能够认真的反省错误,让学生心悦诚服。同时,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要注意不能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批评,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还会对班主任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批评的逆反效果。
2.3与学生家长保持畅通沟通。班主任要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定期开展家访,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告知家长,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状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制作"素质报告手册"与家长开展密切的联想,要求家长在家庭中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2.4推选优秀班干发挥带头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最有用的小帮手,班干部能够协助教师管理课堂记录、收发作业、组织各种活动。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班干部的作用,有意识的培养班干部,在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引导其帮助班主任一同对班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协助作用就需要开展合理的选拔,班主任可以通过竞争评选、自我推荐等方式来进行选拔,以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考核,从而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最符合要求的班干部。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班级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不仅仅能够保证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正常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在担任班干部的时候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石教育。德育教学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启发,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五项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