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 英语; 演讲课; 教学
英语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大学,英语一直作为与语文、数学并列的基础学科出现。可见,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英语的重视也是基于我国市场化的国情[1]。但由于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加之在中学期间很少接触听力和口语课,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很有限。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五、六年英语,但说起英语来却结结巴巴,无法流畅自如的用英语来交流。中职院校英语演讲课的开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中职英语演讲课的开设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那么,中职英语演讲课都包括什么内容?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训练目的呢?笔者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陈述。
一、英语演讲课的必要性
英语传入我国已经很长时间了,为了与国际化接轨,我国在义务教育的教材中添加了英语教材,在大学课程中也把英语课作为基础课[2]。对于英语考试,很多学生都能轻松应付,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数。但是对于英语口语,学生们都很陌生。虽然学生学习了很多英语单词,掌握了系统的英语语法,但是他们很少有意识地进行真正的英语对话。即使有,很多学生的口语能力仅仅局限在对一些简单话题的浅层次的交流上,无法就某一热点话题进行深入阐述,也不能创造性的表达个人看法,包括一些英语基础好,词汇量比较大的学生在口语能力上也表现得不尽人意。
英语演讲是英语口语的一个重要的展示方面,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再加上演讲的技巧就能进行熟练地英语演讲了。所以英语演讲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英语口语,演讲技巧,心理因素[3]。从某种角度来说,英语演讲不是学生天生具备的技能,也是需要后天培养的。通过英语演讲课的训练,学生提高了口语水平,掌握了演讲技巧,在众人面前就有了自信,也就能熟练地应用英语了。
二、英语演讲课的组织形式
中职英语演讲课的开设可以解决目前学生只会写不会说的现状,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思辨能力和演讲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知识的灵活运用十分必要。中职英语演讲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英语口语训练,演讲技巧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4]。
英语口语训练就是让学生了解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不同,掌握口语表达的单词、常用句型以及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演讲的时候使用口语语言,而不是将书面语言口语化。在英语中,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必须掌握英语演讲口语表达的习惯。
演讲技巧训练就是指对学生如何在台上进行演讲进行训练,演讲分解来说是表演和讲话[5]。因此演讲不仅是语言的表达还包括表演的成分。演讲时语言的流畅表达之外,还包括肢体、表情的配合。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能够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或者表情来配合表演,就能让演讲变得有声有色,吸引听众。通过演讲技巧的训练,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素质训练就是指锻炼学生当众讲话的能力。很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不强与其自身缺乏自信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自己一个人讲时,单词、语法使用准确,非常流畅。但是站在众人面前讲时,就会出现忘词、词不达意或肢体语言表达不准确等情况。这些都是由于心理素质差导致的怯场问题。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锻炼心理素质来解决。通过英语演讲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学会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培养知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其它未知或紧张场合时都懂得如何去应对。与此同时,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听众的反应及场上的气氛变化来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方式和节奏,并对听众提出的问题作出快速回答,这就提高了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
英语演讲课的训练方法
上面已经提到英语演讲课需要包含的内容,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达到预定的训练效果呢?
英语口语的训练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是指教师在英语口语的表达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明白英语口语的表达规则。实践部分就是让学生多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或者设置主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从学生熟悉的主题开始,让学生感觉有话说,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由浅入深,等学生的自信心提上来之后,愿意用口语进行交流了之后,就要提升演讲的难度,让学生的演讲趋于规范化。
演讲技巧的训练也是如此。演讲的技巧需要教师的理论指导。对于演讲技巧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搜集一些演讲技巧运用比较好的案例和运用不好的案例,分别进行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演讲的技巧,学会在演讲中运用,同时也避免在演讲时出现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动作或者表情等。教师的理论指导十分重要,但是学生自己的练习也不容忽视。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达到掌握演讲技巧和增强公众演讲的信心的目的。
结语:
中职英语演讲课的开设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值得在高校推广的。英语演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英语交流思想的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演讲过程中,撰写,演讲,提问,答辩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信心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演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中职英语的课堂教学。相信,中职英语演讲课会不断积累经验,培养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军向.我国中职学校英语演讲课教学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9):5
[2]廖敏慧,熊淑英.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融入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训模式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07):27-31
[3]钱蔚.英语演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01):72-79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英语阅读能力;措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毕业时学生的阅读水平要达到二级标准,其具体目标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但本人在从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却发现,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对每单元的“Read and write”或“Let’s read”部分缺少兴趣,即使读懂了也只是局限于课本内容,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针对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英语开设至今已近十年,虽然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已经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阶段英语课只有每周三课时。课时少,学生学习的内容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忽视了阅读教学。
2.部分教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学观念也比较陈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取“讲解式”的呆板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未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越来越多,文章越来越长,学生的阅读障碍越来越多,严重打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4.学生对于英语文章的学习只限于会读或者会说教材上的几句话,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应用。
5.由于课时少,教师没有时间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学生不能将英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遗忘率比较高,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差。
6.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学生回家后根本无人在英语阅读上给予指导。另外,绝大多数学生没钱或者不愿花钱买一些课外英语阅读资料。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力措施
1.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设计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有效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小学生由于词汇量少以及语法知识欠缺的局限性,因此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没有任何目标,读着读着就不知所云。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的插图精心设计问题。如,PEP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6的话题是In a nature park,在Part A和Part B的Read and write中都配有相应的图片,突出了“There be”句型对环境的描述作用。我根据教材中的插图精心设计了以下问题:Is there a river / lake / bridge...in the park?What colour are the flowers?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Are there any fish in the river?What can you see near the river?等,让学生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阅读,“Read in purpose”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我注重搜集一些简单、有趣味的小故事或小笑话让学生来阅读,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2)举行“英语手抄报”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手抄报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如,学习方法介绍、英语小谚语、小练习等,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在教室内,营造阅读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3)我还引导学生读一些简单的英文报刊或书籍,如,我在教学cabin时,鼓励学生去看外国名著“Uncle Tom’s Cabin”。并让学生将读过的精彩内容进行课前演讲,选出班级的“英语阅读之星”或“演讲之星”,并适当地给学生一些小礼物进行奖励。
(4)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小作文,激励学生在阅读后能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3.教会阅读方法,渗透阅读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贵在得法。现在,英语阅读已得到了重视,到了五年级,考试中阅读理解有两篇,而到了六年级,增加到三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在阅读时,对题目起提示或暗示作用的词、句,学生要用笔作上记号等。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渗透阅读技巧,如,浏览、找主题句,带着问题去阅读、抓大意、找细节、判断态度等。阅读技巧要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渗透。而且多数技巧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不断示范、引导才会逐渐被学生掌握。
4.发掘生活中的阅读素材
生活中的阅读素材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多留意街上的英语广告或商店、银行等的英语招牌,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用品包装上的名称或内容,培养学生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吸收。
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愉快地进行英语阅读。如,当教师买了一部新的手机后,让学生看一看上面的英文商标“Nokia”,让他们猜一猜是什么牌子;学生买了一本新的练习本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阅读上面的英语单词,并猜测其中的意思。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练习本上的“blue snail”是“蓝蜗牛”、橡皮上印的“Made in Korea”是“韩国制造”、“Sony”是日本的一个著名的电器品牌“索尼”、卡片上的 “Merry Christmas”是“圣诞快乐”、一些衣服上印的 “Made in China”是“中国制造”等等。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有英语,只要学生做有心人,肯阅读、肯动脑,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肤浅想法,如何有效地使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和反思。总之,只有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秋叶.指导阅读技巧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2).
[2]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0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演讲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而且强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所以,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演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借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人们需要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良好的演讲能力与口才,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生活与事业。
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演讲练习课;而在中国,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有设置演讲课。虽然课本中设置了演讲单元,新课标对演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仅仅一个单元的课程很难将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落到实处。为了提高学生演讲水平,老师们大多采取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模式。但多年以来,这种寄予了语文老师莫大希望的教学模式收效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前演讲表面热闹,却流于哗众取宠;有的上面的同学面无表情,下面的同学昏昏欲睡;有的演讲时间过长,影响了主要课程的进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时间的安排随意无定。演讲的设置往往成为某个老师的个人行为,如果中途换了老师,原来的内容很难进行下去,会让学生难以适从。
二是内容的安排没有层进性。不同老师内容差别很大,或是内容相同但前后缺乏一个由浅入深的层进性,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
三是演讲的要求不够明确。既缺乏对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也没有演讲技巧的点拨,没有必要的检验环节。这样结果就是演讲的同学难以操作,应付了事,最终没有提高,做听众的同学则事不关己,索然无味。
四是目标的设定孤立单一。“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高中语文演讲的研究成果不多,见诸期刊杂志上的论文不过十几篇,主要集中在对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开展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如:房玉清《课前演讲的整体效应》,葛成石《课前演讲DD奏响在语文课堂上的一段序曲》,王进《课前演讲DD听说训练的有效途径》,周宝玲、沈道成《课前演讲:作文教学与口语训练的双赢模式》等文讨论的都是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张洪的《课前演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安光祥的《语文课前演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重点阐述了课前演讲要遵循的原则;彭伟的《课前演讲DD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桂启升的《雕虫也要有好技DD课前演讲谈片》,王作云、刘淑萍的《课前演讲的“分级训练”法》讨论了课前演讲活动的形式。 由此可见,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语文课前演讲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都提及了语文课前演讲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找到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要求明确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研究任务。针对演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落实难以到位的现状,本课题主要想通过行动研究法,分层训练,对每步教学提出具体要求,注重检测结果,阶段性巩固升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演讲能力。
三、研究目标
(1)使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2)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组织材料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3)提高评价、分析能力,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4)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培养完善的人格。
(5)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调查学生演讲存在的问题,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中学生心理表现及演讲的现状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
(3)行动研究法:研究培养高中生演讲教学的有效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8月-9月):申报准备阶段。
一方面,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学习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相关理论。
另一方面,通过开学初年级组织的演讲比赛,笔者发现学生中除了少数班干部,其他同学很少有当众演讲经历。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演讲充满期待,但却因为没有经验和技巧而感到难以操作。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实施阶段。
第一步:(2015年10月―2016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初步掌握,大胆表达。
学习内容:语文必修二演讲单元,看中外名家演讲视频。
演讲主题:“我喜欢的一本书”或“我崇拜的一个人”。
技巧要求:准备时间定为一周;演讲时间固定三分钟;大声表达,保证在场每个人清楚地听到演讲者的声音;身体站直,目视前方,衣着得体;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点评主体:以老师点评为主,老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巩固提升: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要当……”的竞选演讲比赛。
第一步效果: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到两次当众演讲的经历,能够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积累素材的能力。
第二步:(2016年3月―2016年7月,高一第二学期)熟练掌握,生动表达。
学习内容:给学生放《超级演说家》等视频,激发学生对演讲的热爱。
演讲主题:“时事评论”。
技巧要求:除了第一步的基本要求,还要在某些方面提高学生演讲的标准。准备时间改为三天;生动表达,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增强演讲的感染力;眼睛注视观众,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热情,必要时通过得体的身势语帮助自己表达;表达观点有一定深度。
点评主体:老师点评,增加学生打分,评出周冠军、月冠军、班级冠军,代表本班参加学期末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举行一次全年级大型演讲比赛,同高一入学时的演讲水平进行比较。
第二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基本掌握常见演讲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命运的热情。
第三步:(2016年9月―2016年11月,高二第一学期)熟练掌握,个性表达。
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演讲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开场,如何幽默表达,如何在特定的场景下展现自己。
演讲主题:抽取素材库材料,素材可以是高考作文材料,可以是高校面试演讲,也可以是求职竞聘演讲。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演讲的基本技能,本环节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技巧要求:除了第二步要求,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个性化表达,以便发挥自身的优势。
点评主体:老师学生共同打分,评出周冠军,参加学期末即兴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各班举行即兴演讲比赛,选手提前二十分钟抽取比赛题目。
第三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使学生都能成为演讲达人。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月):总结阶段。
参考文献:
[1]高正保.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胡冬玲.精彩五分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收获[J].陕西教育,2014,(21).
[3]王远征.语文课前演讲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1,(8).
[4]陈丽娟.高中语文老师怎样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J].吉林画报,2013,(9).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86—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其原来的听话、说话的部分改为口语交际内容,其教学范畴得到了延伸。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交往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可以说,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在课下能说会道,侃侃而谈,但是在课上回答问题时却吞吞吐吐、语无伦次、表达很不流畅。这是因为部分学生平时缺少锻炼、缺乏自信,所以回答问题时思维混乱,难以用准确流畅的语句表情达意。笔者为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特意安排了课前3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谈个人的看法、介绍学习经验等,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笔者要求学生演讲时要站到讲台前,挺胸抬头,面对下面的同学脱稿演讲。课前演讲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养成文明用语、仪态大方的良好习惯
有胆量敢说话、有兴趣多说话的学生未必都能说好话。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有发音不正确、口齿不清楚、说话不流利、声音刺耳和语调呆板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敢说话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把话说好。
1.语音和语调的训练。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善于辨析同音字、多音字,最终达到准确读音的目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寻找方言土语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注意训练语气,帮助学生克服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的问题。
2.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都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说话对象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语速更是有所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说话的基本技巧和词义色彩,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称谓。在谈话时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语,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适当地配合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三、创设巧妙的口语情境
创设巧妙的情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非常重要。一方面,就口语交际而言,它是一种特定情境中产生的言语交际活动,这种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只有当学生进入一定的交际情境中,才能带着情感进行倾听、表达和交流,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很重视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如,学了《“诺曼底”号遇难记》,笔者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学了《绿色千岛湖》,笔者让学生充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千岛湖的美景。巧妙地创设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感到交际的乐趣,而且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培养 课堂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19-01
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课,难道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就只是语文课应完成的任务吗?不对,在数学课堂上,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能把学生的交流能力作为一种重要技能进行培养,这才是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因为孩子的思维过程必须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述清楚,如果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讲解,这才能说明学生是正真理解了的。当然也不能排除少数学生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很多时候会解题,但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那就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类学生其实就是缺乏口头交流能力,教育就是要弥补孩子的不足,让孩子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也是咱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培养小学生上学交流能力的主要渠道谈谈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数学课堂――交流的阵地
课堂是孩子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小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他们话语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想说,有话敢说,不怕说错,不怕失败。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交流起来特别安全。当然其中一定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导一定要做到语言精、方法巧。例如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首先通过猜谜语:“无头无尾无限长,又长又直不能量”,猜一种线。学生自然就能结合描述的特征猜中是直线,教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回忆直线的特征,为后面新知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二、亲子阅读――交流的土壤
近几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有一定的增加,这给提高孩子的交流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前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外读物没有多少,导致学生对数学有所偏见,认为数学就是整天算来算去,枯燥无味。自从有了《小学生数学报》、《数学文化读物》等课外书籍以来,孩子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愈来愈浓。因为他们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丰富多彩,知识数学值得探究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但这些课外读物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根本不可能,因为数学老师还有数学课本的教学基本任务,因此我校提出: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不懂的知识相互学习。这样不仅能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通过与家长交流沟通,更能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因为学生在家里交流的环境是最安全的,没有什么顾及,交流起来会更加顺畅,能有利于交流水平的发挥,因此亲子阅读,互相交流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肥沃土壤。
三、演讲比赛――交流的战场
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如何,喜欢表现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数学故事演讲大赛。很多孩子将自己了解到的数学家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进行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部分学生还将自己在课外阅读的数学趣闻用小品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如去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部分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般习惯性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在实际运用中不一定都是这样的。于是好学的孩子们把生活中常用到的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实际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编成小品进行展示,让全校的师生大跌眼镜。做衣服,当余下的材料不够做一件同等规格的衣服时,必须采用去尾法去近似值;汽车运货物时,当余下的货物不足装一车时,必须再安排一辆车,因为超载危险,安全无小事,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因此这里必须采用进一法去近似值。
四、课辅活动――扬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