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平整施工方法

土地平整施工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平整施工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平整施工方法

土地平整施工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施工进度;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31-1

1 施工进度安排

1.1 施工总进度安排、计划编制的原则

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根据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招标文件进行编制。

提高对施工准备期的重视程度,从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三通一平”、复测、图纸审核。原材料进场、检验和试验、征地拆迁、机械调转安装调试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统筹考虑,尽早安排,以缩短施工准备期的时间。

加强现场的管理力量,抽调富有类似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承担本工程的施工,合理调配资源,保证尽早开工。

本工程规模大、战线长、工程项目复杂、工期较紧、各分项工程、各工序间须采用平行流水作业的施工方法展开施工。

合理划分施工区段,资源优化组合。

(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节点工期,并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安排项目施工进度;

(2)以土地平整、渠系、道路工程及交叉建筑物工程等为重点,兼顾其他工程,统筹安排施工程序,在确保关键线路节点工期的同时,求得项目进度整体协调进展;

(3)组织好土地平整、渠系、道路工程及交叉建筑物工程等多工作面、多工序的平行交叉作业,提高工作面的利用效率,节省直线工期;

(4)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施工的影响“稳中求快”的施工原则施工;多完成工程量,缓解工期压力;

(5)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施工技术方案,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确保项目施工优质、高效顺利完成;

(6)采用中等施工强度安排工期,对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留有充足的回旋余地;

(7)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注意均衡生产和文明施工,力求资源的合理配置。

1.2 关键线路分析

前期以临建、土地平整、渠系、道路基础工程及交叉建筑物工程施工为关键工作,后期以路面工程为关键工作。本工程特点是:战线长,工期紧,施工强度高,劳动力用量大,又赶上一个冬雨季施工等特点。根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各部位施工工序、各工序时间、空间的逻辑关系,准确地把握着整个工程的施工面貌,合理的安排施工总进度,统筹各方面的制约因素,确保2010年6月30日前工程全部结束竣工。针对以上特点,采用科学的、先进的、适合本工程的施工方法

通过对整个工程施工进度分析,在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情况下,合理组织施工,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在施工高峰期施工机械、劳动力能满足要求,施工总进度安排是可能的。

由于控制工期的要求,整个工期的施工强度,这就务必使投入的设备、劳动力较为集中,以确保总工期的完成。

2 工期保证措施

2.1 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加强现场施工组织指挥,作到指挥正确、指挥得力、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建立以项目经理部经理、总工程师为首的管理体系,决策重大施工问题,确定重大施工方案,分析施工进度,当实际进度落后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时,提出加快施工进度措施;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施工人员定岗定责,严格技术标准、工艺措施,严明施工纪律,按设计要求施工;成立技术专家组与现场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严密、科学、经济、实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充分依靠科技,开展科技攻关活动,优化施工方案,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期提供保障;深化改革、完善项目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承包,任务层层落实,把工期效率和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兑现奖罚,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春节不休息,加班加点。

2.2 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掌握设计意图,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逐级负责,认真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施组的实现关键在强化管理,高起点、高质量、严要求;

施工准备期抓“两短一快”即进场时间短、准备时间短。形成生产能力快。施工过程中合理组织,抓好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提高施工进度,保持稳产高产;

认真做好工程的统筹,网络计划工作,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牢牢抓住关键工序的管理与控制,控制循环作业时间,减少工序衔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对特殊及不良地质段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专家组审定,确保其科学、合理、可行;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在开挖前制定出相应具体的对策和措施,避免延误施工时间。

2.3 资源保证措施

合理配置设备,加强管、用、养、修,确保工期。

配备足够的土方开挖等施工设备,组成机械化配套作业线,以先进的设备,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期目标实现。编制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家深入现场,监督检查设备安全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使机械设备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运行。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蛮干等操作行为。

2.4 工期保证措施

成立技术专家组与现场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严密、科学、经济、实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充分依靠科技,开展科技攻关活动,优化施工方案,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期提供技术保障,投入足够数量、状态良好的土方开挖等机械设备和足够的机械操作人员,机械配套、性能好、效率高,有效地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和指挥,保证工序间紧密街接,下道工序的准备时间在上道工序完成前,减少工序准备时间。

做好临时道路路面养护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土地平整施工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GPS控制技术;工程机械;应用

中图分类号:P22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机械控制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低能耗和高精度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得各项工程作业能够更加顺利和简单。

一、徕卡 3D GPS 控制系统的优势

第一,与传统施工方法比较:传统的施工方法要求先对项目现场进行初测,然后项目设计、实地打桩放样、工程机械施工以及测量打桩放养、施工然后再次测量打桩放养,如此反复直至施工到设计位置。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测量人员工作量大;反复进行测量打桩放样造成了机械的闲置;机械驾驶员在驾驶机械的同时还要以打好的桩为参照物,由于需要反复调整机械铲刀,不仅要求驾驶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同时也对施工现场造成了安全隐患。而使用徕卡 3DGPS控制系统由于实现了无桩施工从而省去了测量人员现场打桩放样的工作,并且减少了机械的闲置时间;驾驶员专注于机械驾驶并且由3D系统对铲刀进行控制,不仅降低了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和对其技能的要求,同时能够短时间内精确地达到最终设计的位置;实现了内外业数据的实时无缝链接。经实际工程项目检验,使用此系统能够至少提高30%的施工效率。

第二,在解决方案时采用 GPS的优势:由于系统的精确度达到了30MM,从而在节约施工材料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由于在GPS基站和施工机械之间不需要保持通视,从而适用于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经过一次性设置后就能给保证连续施工;由于工程设计数据能够直接应用于项目施工中,因此减少了不必要的误差;利用一个基站可以同时控制多台设备;由于提高了施工效率而显著缩短了工期;此系统由于不受天气和光线的影响从而能够进行全天候施工;徕卡 3D GPS控制系统真正实现了无桩施工,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同时 GPS 接收器还可以单独用于施工前后的现场测量工作,是全站仪之外的一个高端测量仪器。

二、徕卡 3D GPS 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

国外目前已经将 GPS 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除了实现工程机械的三维定位外,还大大提高了功效效率以及降低了机械操作成本。其特点为:

第一,减少重复工作。使用此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在控制室内得到设计的反馈消息,并且据此进行修改,从而在降低重复工作的同时减少了工作成本。第二,在室内实现了完全控制。在室内由于实现了 3D显示和机械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测量和检查土地平整的工作量,因此,有效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通过 3D 显示,操作手不仅能在无桩的情况下导航机械,并且还能够对机械是否在设计和施工范围内进行工作进行准确的判断。第三,加快工作循环。由于在进行较少检测的情况下,操作手就能知道下一步的施工,因此,减少了不必要环节的工作量,在加快工作循环的同时缩短了工期。第四,改善材料的利用率。由于对土方的平整度能够进行精确的计算从而保证不浪费基层材料而大大提高了收益。第五,实时交换数据的功能。装有 GPS 的工程机械会将专用的控制箱和显示器装在控制室内,从而能够实现数据库数据的双向交换。

人工处理和经常性返工以及测量设计和建筑过程被分为不同阶段进行处理是传统工作方法最明显的缺陷,这些都造成了设计变更。而机械装有 GPS 后能够实现无放样坡度控制和导航,从而使得建筑土方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GPS3D 不仅实现了土地的平整控制,更有效的实现了室内设计和平整土地数据的实时交换。此外,通过 GPS和激光的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平整的精度,尤其对于施工初期土方工作量非常大的情况下,通过 GPS 对工程机械进行导航能够在完全遵守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实现无桩施工,这就减少了很多工作量。

三、其他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一)负载传感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工程机械的作业对象十分的复杂,其负载变化也比较大,这不仅影响了工程机械的手动控制和电动控制的微动调节,同时还影响了多联多路阀的复合操作。而负载传感技术的应用对解决这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溢流阀的溢流量,对节能有着很大的帮助。负载传感技术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逐渐在工程机械的液压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采用负载传感技术使得流量的大小不再受到阀前后的压差的影响,从而使得微动调节能够更趋稳定,同时各个执行元件之间互不影响。除此之外,通过压力补偿阀对压力的变化进行检测,可以及时的实现变量泵变量机构的调节,从而发挥节能的作用。通过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液压阀控系统已经应用了负载传感控制技术,对提高控制的精准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计算机在工程机械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控制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控制和管理主要是针对整机而言。通过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而其中硬件环境对控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先进的硬件环境为计算机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在工程机械的电液控制系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非线性问题,这也就导致在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时候愈加困难,从而在控制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仿真智能控制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职能控制方法是比较多的,其中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的控制效果是比较好的,相较而言也更加成熟,在出现不准确信息的情况下,这两种智能控制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现阶段关于工程机械控制的研究是非常多的,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总而言之,采用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对完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

工程机械技术与电子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不仅仅使得内部工作的协调性得以提高,还形成了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讲,其应用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机械使用质量得以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使得原本机械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规避了原本机械部分区域难以检查维修的问题,实现对于机械自身运作状况的动态化管控,这给予机械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也使得机械本身的使用寿命不断延长,由此,使得机械使用质量大大提高。

(2)机械运作质量得以提高。相对于以往的机械来讲,机电一体化装备的机械有着效率高,质量优,运行效益明显的特点。对于工程企业来讲,以这样的装备去夯实技术实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对于能源环境来讲,机电一体化消耗的资源不断减少,而给予周边环境的带来的污染也得以有效的控制。

(3)机械配置主体得以调整。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使得原本的工作强度降低,工作任务量也相对减少,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消耗更少的时间去进行更多的生产工作。简单来讲,机电一体化改变了配置主体的结构,优化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使得企业工程经济效益得以快速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3DGPS 技术不仅革命性的改进了传统的施工方法,并且也为将来的数字化施工奠定了基础。因此,随着GPS和TPS的发展,这种技术必然成为今后机械自动控制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郭英训.工程机械装备智能化系统研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4,03:124-129.

土地平整施工方法范文第3篇

1.1技术控制施工技术的好坏也决定施工的质量,如果施工技术不正确,就有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以强夯法举例,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要使用强夯的技术就要依照施工设计先用机械把土地预压两遍,待土地平整后,作好详细的场地高层测量,每个夯点布置要依据测量放线合理分布。如果以上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控制,那么强夯的质量就可能得到控制,否则施工的质量就会出现问题。因此施工技术也是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的。1.2人员控制基础工程是由人来完成的,那么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大量的使用没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工,这使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控制。要让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就要用相应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比如要在施工管理制度上要求上岗作业的人有专业的资格证书与上岗证。监理人员也要参与工程中,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评估。

2基础工程检测的重点与方法

要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情况,就要通过严格检测的方法控制质量。在基础工程检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熟悉工程图纸,了解施工目的,同时要了解施工环境、施工检测标准等。2.1基础标高的检测基础标高出现偏差的原因通常是基础下部的基层标高过大,它使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靠近,难以通过仔细的观察控制基础与皮数杆之间的参数。也有可能在基础放大中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导致铺灰面太长,砂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冒高的现象。要对基础标高进行检测,就要在砌筑基础以前,先普查基础标高,看低凹处是否得到有效处理,基础皮杆处是否用合乎规格的材料制作,是否依照设计要求放在基础中心的位置。如果是基础外测的标高,可以使用水准尺完成校对工作。如果基础工程为宽大基础放大脚的建筑,可以检测基础标高是否使用双面挂线的方法让基础标高施工达到施工设计要求。2.2基础轴线的控制在完成基础施工时,会用放线的方法详细测量其他各轴线交点的位置,并用木桩标定出该位置,它被称为中心桩,并依此按基础宽和放坡宽用白灰线撒出基槽边界线。在实际施工时,有可能因为放大脚的尺寸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位移偏差问题,这使基础轴线的标准可能出现轴线位移偏差。要对基础轴线进行检测,可以在定位放线时在外墙角设置龙门板,并防止龙门板出现位移现象。龙门板在拉通线时,要仔细核对中心桩的位置,直到横墙中心桩真正与地面齐平,为以后的排尺和拉中心线做好准备。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要对相邻的轴线进行检测,看是否出现位移现象。在完成基础收线部分后,需使用拉通线的方法再次核对基础轴线,并以目前的新轴线为准,然后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基础施工。2.3基础防潮的控制基础防潮出现问题通常是由于材料的问题,砂浆处理没有得到很好的质量控制,也可能是施工技术的问题。还可能是养护的问题,在施工中没有对防潮层作好养护,就有可能出现质量隐患。针对基础防潮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对防潮层进行检测,检测施工的材料质量是否达到施工的需求,比如砂浆是否依照标准添加防水剂等;施工方法是否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砌建,又比如防潮层下的丁皮砖的砌法是否依图纸标准砌建;防潮层养护是否得当,回填土时是否破坏防潮层等。

3总结

土地平整施工方法范文第4篇

    GPS自投入运行以来逐步向民用开放,为各行各业服务。因此美、日各大汽车公司相继在自己的产品上配装新一代的信息系统与导航系统。徕卡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台通用型机械控制系统MC1200,可以应用于各类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机及铣刨机等的自动控制,也可以在不同种类的设备上使用,使客户的投资最大限度地得到充分回报。

    23DGPS控制系统

    使用3D控制系统,可以把工程设计数据直接输入机载计算机,自动生成三维数字模型(DTM,DitalTerrainMode1),机载计算机实时比较工程机械上铲刀的当前位置(由定位设备测量)和设计数据,并输出校正控制信号至控制设备,对机械的铲刀进行控制。这样施工机械只需要1或2次往返施工,即可达到最终的设计位置。这种以绝对坐标x、Y、Z为基准的全新控制方式,摒弃了测量、打桩、放样等传统工序,一次性解决了高程控制、平整度控制、坡度控制的问题。3D控制系统由定位设备、通讯设备、机载计算机、控制设备4部分组成:

    (1)定位设备定位设备由GPS或TPs(自动全站仪)组成,根据定位设备的不同,3D控制系统可以分为3DGPS控制系统和3DTPS控制系统,分别适用于不同精确度要求的工程。3DGPS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土方工程,如推土机、平地机、挖掘机等;3DTPS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公路面层或机场工程,如平地机、沥青摊铺机、稳定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滑模摊铺机、铣刨机等。3DGPS控制系统中的定位设备由GPS基站和安装在机械上的GPS接收器组成,GPS基站通常安装在一个固定的、半永久性的位置上,能够覆盖10kin的范围,同时控制在区域内工作的所有安装了GPS接收器的施工机械。

    (2)通讯设备由无线电发射装置和调制解调器组成,实现定位设备和机载计算机问的数据传输。

    (3)机载计算机机载计算机可以把输入的工程设计数据生成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根据收到的测量数据计算出工程机械的实际位置和方向,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并把校正信息输出到控制设备,对机械进行调整。徕卡3DGPS控制系统中的机载计算机为适应施工现场的要求,采用坚固耐用的触摸屏设计,能够防震、防尘、防水。

    (4)控制设备由一系列控制器和传感器组成,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测量控制机械自身和铲刀的横坡、纵坡、倾斜度等,并根据机载计算机传来的校正信息对机械的铲刀进行控制,最终达到施工的设计位置。

    33DGPS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徕卡3DGPS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平地机、推土机等从事±石方施工的机械上,尤其适合大型土木工程、道路、机场,露天采矿等项目。其先进的三维控制方法更是对传统施工工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

    (1)同传统施工方法的比较传统的施工方法要求先对项目现场进行初测,然后开始项目设计,在根据项目设计结果进行实地打桩放样,工程机械施工,测量打桩放样,工程机械再施工,再次测量打桩放样……如此反复直至施工至设计位置。这种方法需要测量人员的大量工作,并且在反复的测量打桩放样过程中造成了工程机械的闲置,机械驾驶员也要在驾驶机械的同时,以打好的桩为参照物,反复操作调整机械铲刀一求施工接近设计位置,对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产生了隐患。使用徕卡3DGPS控制系统,由于能够直接把设计资料输入机载计算机,控制机械进行施工,直至达到设计位置,真正实现了无桩施工,省去了测量人员的现场打桩放样工作,减少机械闲置时间,驾驶员也可以专注于机械驾驶,由3D控制系统来实现铲刀的控制工作,并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精确达到最终的设计位置,对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和技能要求大大降低。同时,任何设计上的更改都可以由驾驶舱中的机载计算机实现,施工后的结构也可以输出到项目办公室,实现了内外业数据的实时无缝链结。使用徕卡3D控制系统,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施工程序。经过实际工程项目的检验,使用3D控制系统,至少提高了30%的施工效率。

    (2)GPS解决方案的优越性使用徕卡3DGPS控制系统,直接把工程设计数据用于施工,减少了不必要的误差;GPS基站和施工机械之间不需要保持通视,特别适合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系统一次设置就可以保证连续施工。利用一个基站,能够同时控制多台设备,控制范围达到10kin,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大控制范围;3DGPS控制系统能够全天候施工,不受天气和光线的影口随着施工效率的提高,显着缩短工期;系统精确度达到30ram,能够节约大量施工材料,提高施工质量。徕卡3DGPS控制系统真正实现了无桩施工,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同时GPS接收器还可以单独用于前后的现场测量工作,是全站仪之外的一个高端测量仪器。

    4GPS控制系统的发展情景

    国外目前非常广泛的使用装备GPS控制系统的工程机械,使工程机械实现了真正的三维定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重复工作及机械操作成本。主要特点如下:

    (1)实现室内完全控制在控制室内真正的3D显示及控制机械,非常显着的减少测量和土地平整检查工作,大大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在控制室内,操作手可以看到整个工地的土方乎整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地方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使操作手无须测量人员的帮助,自己就清楚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操作手通过3D显示,导航机械,在无桩的情况下,准确知道机械是否在设计及施工范围内工作。

    (2)加快工作循环。在最少的监测下,操作手自己知道下一步如何施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加快工作循环,节约时间,加快工期。

    (3)减少重复工作。可在控制室内第一时间直接得到设计信息,并可据此直接更改设计不合理之处,减少重复工作,降低工作成本。

土地平整施工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施工特点; 施工方案;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非凡,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方案选择时,要考虑全面的因素,避免在方案选择中出现片面性和局限性。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有助于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

一般水利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地势较为特殊,环境较为恶劣; 水利工程施工在天然河道作业,硬件设备、工程机械、资源调配、施工等都受到环境的约束和控制,这些就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较为困难。从水利工程自身的特点来看,工程周期长,涉及到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因素较多。水利工程施工体系是动态的随机变化的系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发生变化,就需要制定新的适用的施工方案。水利工程的建筑物都是固定不动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物和资金都要围绕工程本身流动作业,一是时间上的流动,二是空间上的流动。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选。首要的是,要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既定目标,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案进行施工方案的选择。

二、水利工程施工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中包括很多项目: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分析、工程时间跨度、施工工程成本费用、施工设备配置、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整体的工作效率等方面。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是一个系统、详实的方案,不仅包括理论方面的分析介绍,还包含了具体的执行方案。选择一个优秀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涉及到诸多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这些影响因素不同。

1、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性质来分析,影响方案选择的因素可以分为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定性因素是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①对周边人民生产生活和工程管理的便利程度; ②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人财物资源的协调性; ③水利施工对整个工程主体和工程目标的影响; ④能否满足危机处理方面的要求,如防洪、防火、环保等; ⑤临时建设与永久建设之间的结合。定量因素是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物力等对数量上有影响的因素,如①施工地点土地平整所用土石的数量和经费; ②土石开挖和再利用的水平; ③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和资金费用; ④各项物料的物流、存储和调用及费用。对于定性因素,可以根据业内专家的施工经验和专家测评等方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专家的经验丰富,知识结构构成元化,可以将主观因素控制较小。对于定量因素,可以根据工程量和资金费用,参照相关文件进行数值的确定。

2、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由于水利工程自身的特殊性,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是人们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对施工期间的一段时间内的可能发生情况的推测。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不论是定性因素还是定量因素,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很多表形形式: 某个事件是否发生,表现出来的是“随机性”,它是外在因素的不确定性; 某个事件本身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就是“模糊性”,它是内部因素的不确定性。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因素也较多,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仅是考虑到了模糊因素的存在,但是在具体的方案落实中却将模糊性的因素进行了精确化,这样就不能真正地对模糊因素的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对于这种不确定的因素来讲,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权重指标,将每项可变因素考虑在内,避免水利工程施工方案选择上的片面性。

三、水利工程施工方案选择问题分析

1、灵敏值分析法。在工程评估和决策选择时,较为常用的一个方法是灵敏值分析法,这种方法可以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变化对目标的影响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在这种方式中,通过可以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时间跨度、投入经费、现场设备和施工人员等因素对工程本身的灵敏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较为优化的施工方案。水利工程施工中进行灵敏值分析方法,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较多缺点。首先,这种方式无法对分析对象进行主动寻找优化。需要人工根据多个实验或数据模拟绘图和分析,来实现分析对象参数的优化,这种方法繁琐、冗杂、耗时而且耗费人力,当同时有多个施工项目进行方案选择时,效率极其低下。其次,这种方式对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客观性较弱。灵敏值分析法是人工根据自己工作经验对分析对象的灵敏值进行感知,并没有切实可靠的依据,也没有统一的分析标准和评价原则,因此,分析出来的数据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最后,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一个对施工周期和施工费用产生影响,其它条件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无法对确定详细的方案,虽然最终的方案有所优化,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局限性。

2、层级目标优化法。层级目标优化方法,是针对不同目标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这种方法在方案的选择是,要实现不同的目标达到最优,这种方法涉及到数学模型的建立,是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进行方案的选择,这种方法需要决策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而言,各项变量因素和工程目标二者存在是离散的一一相应的关系,不存在绝对的连续的变量关系。因此,要设定层级化的多个目标,并对各项变量因素和层级化的工程目标进行变量关系的分析,并给各级目标设定重要性系数,建立连续性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案之中。最后,对于优化结果进行数据化整理,并结合工程本身特点进行方案的敲定和选择。层级化目标优化方法避免了灵敏值分析法的人工优选的弊端,减少了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一套可以参考的科学的指标和准则。然而,这些优点是建立在各项变量因素和工程目标二者关系基础之上的,不能够较为全面地体现出施工方案与变量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使用何种数学模型,如何进行排序求解,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3、模糊因素决策法。模糊因素决策法是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模糊因素进行分析选定施工方案的一个重要方法。模糊因素决策法的决定空间是离散性的,它的选择空间较大,可以对已知的和未知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施工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决定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在模糊因素决策法中既可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进行分析,也可以对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进行分析; 所涉及到的数据可以是精确的,可以可是模糊的。因此,这种模糊因素决策法具有其它水利工程施工方案选择方法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在具体的工程施工方案选择中,我们可以深入研究模糊因素决策法,对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优选。

参考文献

[1]宋力,孟仁富,周金山,薛松. 基于层次分析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优选[J]. 人民黄河杂志,2009

[2]杨宝兴,朱昌华. 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实践探讨[J]. 科技信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