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医院用地政策

民营医院用地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医院用地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医院用地政策

民营医院用地政策范文第1篇

民营医院多呈现大专科小综合的特点

据权威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民营医院1477所,虽然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数量已经占全部医疗机构的44.2%,但其中营利性医院却占医院总数不到1%,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医师数和护理人员只占总量的1.4%、9.4%和0.8%,门诊量只占全部的7.7%,年入院人次只占总量的2.9%,可见,营利性医疗机构无论从规模和服务上都无法与公立医院相比,也就是说,我国的主流医疗体系仍然是7万家国立医院,他们本身就是国家福利制度的一部分,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前还可以得到15%的药费零售差价,医药分开核算后也会得到一部分返还金额,最重要的是他们控制了最基础的医疗资源―――病人。全国3亿城镇职工建立了个人账户享受医疗保险,但他们的就医范围被限定在国家福利医院,可以说,留给商业医院的生存空间是很小的。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告诉记者,目前在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下,民营医院出现迅速发展的势头,表现在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条件渐好。有的民营医院规模较大,不亚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特点是大专科小综合者多;聘用大批离退休专家者多,以中医中药为主者多。民营医院设置的专科专病是公立医院很少设置的,这说明它们还处在公立医院的夹缝当中。一般来说,民营医院多以门诊为主,规模适中,经营灵活,在办院模式和市场竞争方面很值得公立医院学习,目前有30多个地区的卫生部门和500多家国有大医院到民营医院取经。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说,国家对于民营医院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是不明朗的,因此,民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什么困扰民营医院的发展

当然,在民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这些问题在民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非常突出,这将不断地困扰民营医院的发展。

梁万年认为,第一是医疗市场政策不明朗,医疗市场的政策的不明朗主要表现在税收政策和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政策上。目前税收政策的不配套不统一,对民营医院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比如从去年开始,四川省开始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院分为营利和非营利后,卫生部门明确民营医院全部为营利性医院,税务部门开始对民营医院征税。由于民营医院基本属于新生事物,因此,到底应当按什么性质收税,卫生部门和税务部门的政策不统一。如果按企业收税,那么医院将要上缴毛收入的5.5%,此外还有16种税,医院实在难以承担。

关于营利性医院的免税问题,各地政策也是五花八门。根据财政部、卫生部有关文件规定,营利性医院在分类管理登记以后前3年是免税的,但地方税务部门却认为应当从分类登记之日起就要交税;还有的地方要从医院成立之日开始交税,一家办了10年的医院依照此政策,免去3年的税收,还要补交7年的税。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税款使医院收不抵税。此外,目前营利与非营利医院执行的是同一个收费标准,民营医院不可能在收费上有高利润,加上一些卫生部门将民营医院全部逼进营利的“死角”,各地出台形形的土政策“包围”,使民营医院发展举步维艰。 在医保定点政策上,除了少数民营医院比较幸运,大多数民营医院都被排除在医保定点单位之外。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后,一些地区不允许政策规定的非政府主办的非营利医院存在,民营医院“一律”成为营利性医院,而营利性医院“一律”不得成为定点医院。

所有制上的歧视依然存在,虽然目前不少患者冲着民营医院的特色和服务而来,可因为国家政策规定民营医院都不能成为定点医院,所以还是影响了民营医院的病源。这样一刀切是不合理的。从多次民营医院经验交流会上得知,有95%的民营医院都认为国家对待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政策上不一视同仁,对民营医院缺乏必要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职称评定、贷款、用地审批等方面。有的省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选择名单中,没有一家民营医院,这样无形中减少了群众就医的范围,不利于公平竞争,同样也不利于公立医院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一些民营医院已经具备了与公立医院竞争的条件,一些进入定点医院的民营医院表现不俗。但就总体而言,我国营利性医疗机构从床位、手术量、门诊量上都处于绝对的弱势,称得上医院的不到医疗机构总数的1%。虽然进“定点”不是民营医院的惟一出路,但民营医院应该拥有一个能够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第二民营医院自身存在的问题 除去外环境因素,民营医院自身的缺陷不容忽视。虽然目前已经出现了像东莞东华医院、成都恒博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沈阳何氏眼科、新疆佳音集团等一批优秀的民营医院,但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民 营医院的品牌还没有形成。民营医院的问题比较多,突出表现在急功近利的行为,这一点从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医疗广告就可以看出来。

民营医院的优势不在于是否能做高、精、尖的手术,也没有高、精、尖的专家,而是社区医疗服务,是以服务为特点的基础性医疗工作。这就造成了民营医院和国有大医院在很多方面形成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技术和规模上。在人才方面,民营医院的医生通常是由一些国有医院退休的医护人员组成,对于渴望发展的年轻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通常会选择国有大医院,这就造成了民营医院的人才断档,不能培养自己的人才,而只能通过引进外来发展持续发展,这对于民营医院的长期发展并不是很有利。而在技术上,虽然民营医院通常是由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但是,民营医院的设备和发展方向显然同国有医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就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言,两者也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些问题也会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比如,目前医疗广告市场是如火如荼,而做广告的大多数都是民营医院。市场调查发现,民营医院医院大都患有“广告病”。民营医院确实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医疗广告的。据了解,上海朝晖医院仅在某报的广告投放量平均每月就达5个整版以上,其广告同时还投放在电台和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上。医疗广告显然是把双刃剑,广告的目的,本身是为了打响品牌和吸引病人到医院来就医,但大量广告又极大地增加了中小医院成本,加大了它们的经营风险。

传统大医院掀起的增设分院的热潮,无疑给了中小医院当头一棒。在“技术战”上打不过大医院的情况下,“价格战”和“服务战”很容易进一步把中小医院拖下水。温州市卫生经济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温州19家民营医院中有15家收费已经低于当地的国有医院。

民营医院应当怎样发展呢

诸如以上这些问题,对民营医院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都会对民营医院的发展造成客观上的障碍,但这是不可避免的,民营医院的发展从内部来说,需要有战略性的管理、规范化的机制、健全的财务机制、人才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从外部来说,则需要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那么民营医院应当怎样发展呢?

梁万年认为,第一要发挥自身优势 与国有大医院相比,民营医院由于受规模、人才、医疗设备和医疗水平等不足的制约。因此,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错位的方法,不与非营利性医院争夺主流病人,而是不断发展那自己的特色专科。应该向大专科小综合方向发展。而不要走入“小而全”的误区。没有特色就缺乏竞争力,民营医院应该紧密结各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确定重点科室和特色专科,并以一贯之地加以扶持,最终形成优势学科群体和特色效应,在抓重点科室的同时,要不断扶持新的特色科室。突出特色,不断进行巩固和发展,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这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良性之道。

第二要连锁经营,形成规模效应 在未来的几年内,民营医院面对的不仅仅是国有大医院的竞争,还要警惕国外医疗机构,这就要实现医院的规模化经营。但是民营医院是在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多数医院都处于初创阶段,投资规模偏小,而且分散,抗风险能力较弱,既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也不能产生资源经济效应。从长远发展考虑,民营医院应以资金为纽带,扩大投资,在可能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经营,办成有规模、有水平、有特色的医院。连锁经营是民营医院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实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连锁经营在给民营医院带来管理和财务制度上的统一的同时,也提供了民营医院参与市场竞争时抗风险能力,规模和特色将成为民营医院生存的关键因素。

第三要拓宽融资渠道 国家财力对民营医院投入的有限性,造成民营医院贷款较难,所以拓宽融资渠道对民营医院的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今年是中国入世承诺允许外资综合性医院进入我国内地医疗服务市场的第一年。在中国很快将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的预期下,早就觊觎中国内地医疗市场的海外医疗机构很可能蜂拥而入。本来就活得很累的民营医院,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就是因为看准了这种形势,海内外医疗资本纷纷以连锁加盟的形式吸纳中国内地的民营医院。而引入外资则向民营医院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融资渠道,如山东万杰医院获得了世界银行提供的1500万美元的贷款。当然利用民间、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领域,对于大多数民营医院来说,显得更为实际可行。尽力弥补医疗资源和服务能力上的欠缺。

民营医院用地政策范文第2篇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老人赡养问题突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各种挑战。针对南充市党委、政府关注的老龄化发展问题,我们结合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南充市人口结构已完全进入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数量庞大,机构养老将是今后养老方式的大趋势。

老龄化健康养老

南充属人口大市,特别是20世纪50-70年代高峰期出生的人员,将逐渐进入老年高峰期,老龄人口积淀厚重。养老作为一项新型事业、新兴产业逐步发展。部门数据显示:南充市的养老机构主要以公办居多、民办居少,福利居多、自费居少。截至2016年6月底,南充有养老机构458个,床位41878张,入住34930人。其中:民办养老机构63个,床位7616张,入住4021人。基地养老、规模养老后劲不足,“养、医、护、保、娱”结合之路还在起步阶段。

一、现状与特点

(一)从人口数量上看,根据南充“五普”、“六普”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观察,南充市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668.34f人,下降至2015年的636.40万人;老年人口数从2000年的51.66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88.59万人。15年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36.93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3.66%。

(二)从年龄构成上看,无论是从2000年、2010年还是2015年,少年儿童系数均低于国际通行判断标准30%以下并有下降趋势,老年人口系数均高于国际通行判断标准7%以上并有上升趋势,老少比均高于30%以上。按照国际通用年龄构成类型判断,南充市从2000年就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从人口死亡率上看,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由2000年“五普”时的6.57‰,下降至2010年(“六普”)的6.25‰,继续降至2015的5.61‰,15年间死亡率下降0.96个千分点。

(四)从人均寿命上看,2000年南充市人均寿命为74.7岁;2010年上升到77.46岁,略高于当年全国平均寿命2.63岁;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进行,全民小康社会即将到来,预计2020年的人均寿命会更长。

二、养老意愿与服务

结合我市目前现状,分别对老年群体和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了“养老意愿”和“养老服务”抽样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一)养老意愿有“三择”:一是城镇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居住在城镇的老年人家庭幸福美满,有退休金和子女的供养。但他们家庭传统观念较深,这部分老年人都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二是城郊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居住在城郊的老年人,其子女进城务工的情况居多,身边缺少照料,他们更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加上子女的资助,进入养老机构度过晚年。三是农村老人选择社区养老。社区所办日间照料中心、老托所属民办公助,享受国家资金补贴,收费一般较低,且方便家人接送或就近探望,属低成本养老,最适合农村老年人的选择。

(二)养老服务有“三难”:一是养老基地建设难。调查发现,基地建设难在投入方面,要涉及用地、资金、人才投入;难在管理方面,要涉及政府兴办、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二是服务质量提高难。调查发现,集养、医、护、健一体,高、中、低档结合,社会养老、社会救助、日间照料相容,功能比较完善的养老机构为数不多。大多数养老机构为家庭作坊式经营,规模较小,功能不全,管理较差,设备简陋,安全卫生隐患较多,服务质量较差。 三是养老机构获利难。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反映:经营养老服务业也存在不少困难,如房屋租金、设备安装投资多,护理人员不好请,老人膳食众口难调,费用收取矛盾突出等。总体来说,投入成本高,入住率较低的机构,在经营中常处于亏损局面。

三、对策与建议

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养老高峰期,推进全市养老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结合南充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注“两个群体”,形成“两个支撑”。两个群体为:一是城镇群体。除城镇户籍老人外,还有大量外来常住人口涌入城镇,加重城市老龄人口的赡养负担。二是农村群体。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衣食住行难以保障,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和照料。两个支撑为:一是以社区为支撑。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站(所),加快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二是以机构为支撑。按照不同需求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鼓励社会组织、医疗机构、中小企业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为老年群体提供周到的养老服务。

民营医院用地政策范文第3篇

临海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共有耕地面积15万亩,辖1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0万人。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其中来自民营企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9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排名中位居第47位。近年来,临海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战略地位,他们坚持抓政策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全面发展;抓重点带动,促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抓转变作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抓组织协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临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临海市是浙江省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占工业总产值和税收的90%以上,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当地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他们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临海市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层次高。改革开放以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有的年份增长速度甚至在30%以上,三年就翻一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市的个体私营企业户数达到8000多户,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已经超过500亿元,其中超千万的有374家,净资产超亿元的有29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5家,吉利、德仁、伟星、华海、临亚、远洲集团进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民营经济正朝着集团化、股份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2、投资经营领域宽、范围广。目前,临海市民营经济投资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展,不但涉及工农业、商贸流通,而且还包括基础设施、金融、旅游、文教体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除了炸药和雷管之外,其他都可以投资经营”。临海市两家按股份合作制组建起来的银座、泰隆城市信用社,到2003年底存款余额达43亿元,贷款余额达28亿元。临海市共有民办教育机构764个,在校生6万多人,社会力量办学总投资超过6亿元,股份制医院有5家,总投资1.71亿元。此外,全市的大型体育场、公共设施的建设都有民营资本的参与。

3、区域特色经济和园区经济凸显。临海市往往是一个村或邻近的几个村是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产销小基地,一个镇或邻近的几个镇是某一类或某一种产业的产销大基地。如尤溪镇是全国最大的纽扣产销基地,纽扣产销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生产纽扣、服装辅料为主的伟星集团号称东方第一钮扣生产集团,下设有近百家钮扣生产企业,近千个钮扣品种,钮扣年产销额近15亿元,是全国钮扣的集散地。临海市还拥有全国最大的“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这种区域性块状经济具有高度的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产业体系,这些行业的高度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和与之配套的颇具规模的生产资料市场、产品交易市场和专业设计机构、信息机构、展览机构等,表现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协作”、“小行业、大规模”的特点。同时,全市还建立了东大道口工业园区、江南外商投资园区和西部工业园区等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集聚科技型、质量型、名牌型和集约化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727家,是全市税收的主要来源,如吉利豪情汽车有限公司、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税收都超亿元,2003年全市进出口7亿美元中,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八成以上。

5、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多。临海市非常重视品牌战略,提出了要把抓质量、打造品牌、创名牌作为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2003年全市私企业注册商标达2334个,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有145家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省级鉴定的24个新产品中,有17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临海市强力绳缆厂生产的丙纶绳应用于“神州5号”载人飞船。他们实施的名牌战略,在促进商品的市场化、国际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经营方式多样,管理体制创新。临海市的民营企业十分重视营销方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当数量企业打破了家族制管理模式,正在向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过渡,企业在产权制度上由家族式、封闭式向多元化、开放化、生产要素股份化变革,在董事会制度上实行董事和经理相对分离,外部专家董事和内部执行董事互相结合,在企业家制度上实行了总经理职业化、市场化,实现了个私营企业在结构和管理体制方面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伴随产权制度的变革和营销模式的变迁,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也不断升级,专业配送、连锁经营、虚拟经营、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在不少企业出现。

二、临海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经验

临海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民营经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其主要是: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定不移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战略地位。他们各级党委、政府善于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如在个私经济发展初期,他们不断消除农民怕冒富的顾虑;在个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又切实消除小富即安的思想,使一部分私营企业家在思想上较早地实现了从致富到创业的跨越。他们始终坚持不唯成分看发展的观念,以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的,大力扶持个私经济。对发展民营经济提出“四个不限”、“四个放”:即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放心、放胆、放开、放手。在民营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后,他们又提出不再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来鼓励发展,而是要按经济规模来扶持发展。他们把企业按规模分为大企业、大集团和中小企业两类,分别制定措施来扶持,已跨越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他们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南巡谈话和十五届三次会议历史性机遇,进行了三次思想大解放,实现了民营经济三次大飞跃,现在他们又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掀起第四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可以说,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根本经验。

2、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全面发展。他们非常重视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涉及面广、灵活便捷、配套完善,而且力度大、操作性强、管用。如在土地政策方面,通过土地置换、造地、功能转换等措施,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地特别是大企业用地的需要。他们的做法有两点值得借鉴:第一是土地置换。临海市通过补贴的形式,在东北、江西等地开垦、整理耕地,以易地土地开发实现占补平衡,扩大用地指标;第二是向大企业集团实行倾斜。在财政扶持方面,从1998年起,临海市推行财政贴息政策,到2003年底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贴息资金3.6亿元,带动和激活的银行贷款、社会民间投资技术改造的资金达100亿元。在税收优惠方面,临海市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分为农业加工流通型、出口创汇型、高新技术型、就业型、从事服务业型等,根据不同的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如对高科技企业所得税实行减半征收,对民营企业所得税优惠与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减二免三”优惠。他们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3、抓重点、抓关键,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一是突出抓好扶优扶强。临海市确立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重点民营企业,加以重点扶持。他们不但坚持树强扶优,加大对超亿元企业的扶持力度,而且高度重视后备骨干企业群体的培育,着重抓好产值几千万元的“第二梯队”企业,扶持他们尽快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抓质量兴市、名牌兴业战略。他们各级把抓质量、创名牌作为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素质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列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行业和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并对创名牌的企业实行重奖,全市普遍实行了对创国家级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市本级奖励100万元的政策。三是抓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使之成为民营经济的龙头。四是抓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临海市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区,他们较早就对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90年代中后期就全面完成了企业转制的任务,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和发展空间,扫清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临海市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达97%。同时,他们不断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允许个体私营企业自主选择适合生产力发展阶段、符合社会化生产要求和企业特点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并且以产权+市场为主线,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们还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引才引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建立成果孵化中心、高新园区、技术贴息等措施,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4、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服务,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他们各级政府切实抓好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对民营经济实行“六个平等”:登记申报平等、规费标准平等、税负平等、金融贷款平等、市场准入平等、部门服务平等。一是转变机关作风,搞好办事服务。通过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政务公开、整治“三乱”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提高了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临海市近三年取消不合理涉企收费项目265项,为企业减轻负担3.69亿元,去年共削减审批、审核、核准事项261项,减幅为64%。他们还实行投诉追究制,对所有机关干部,凡是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第二次调离岗位,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二是提供融资服务。临海市设有企业担保公司,切实解决了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市里每年专门拨出1亿元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三是开展维权服务。为保护个私经济的合法权益,临海市较早就制定了《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市上建立了维权中心,通过个私协会和工商联抓好维权工作。四是积极为民营引进人才和开拓市场做好服务。他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应该由企业来办的,政府不干预,凡是一家一户企业该办而办不了的,政府主动提供服务。针对企业在人才和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政府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促进一批企业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同时,通过举办境内外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5、加强管理和组织领导,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临海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切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他们把个私经济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促进个私经济加快发展。市上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担任组长的个体私营经济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抓好个体经济的日常工作,并专门组织督查组,对全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措施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证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他们及时总结典型,推广经验,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表彰民营企业家,营造了关心、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他们十分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沟通上下,搞好协调,理顺关系,为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桥梁作用。

三、主要体会

通过在浙江省临海市一个多月的挂职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如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教育,受到了一次如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教育,思想震动很大。目前,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层次和效益与临海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更大。认真分析临海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做法法,结合我们县的实际,我认为我们要把民营企业做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抓民营企业是全县的大事、匹夫有责的观念,广泛宣传动员,在全县迅速掀起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主题,形成共识和合力。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良好的发展机遇往往在犹豫中丧失。我们必须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要求统一思想,紧紧把握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老百姓经济”、“民心工程”来抓,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行动,摆到战略地位,抓紧抓好,务必取得新的突破。认真学习浙江民营企业那种不断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破除“小富则安”的守旧思想,树立“放水养鱼”、“先发展、后规范”的思想,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壮志,切实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紧抓好,要用抓招商引资的劲头抓民营经济,迅速兴起新一轮的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

2、制定一个符合全县实际的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既要从全县实际出发,又要体现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自我施压,确定好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在今后若干年内,民营经济的发展力争要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并做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要以这个目标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政绩的主要考评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坚持放开、放心、放手、放胆“四放”的发展的方针;坚持内资、外资、民资一起上,大中小企业一起发展的思路。重点放在抓好启动和激活民资、内资,巩固提高和大力吸引外资,进一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实行“公转民”,推动资本民营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型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制定一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制定一套管用的政策措施来体现出我们的比较优势,推动新一轮的民营经济发展。要重点研究启动民资、引进外资的新措施办法,以及在放宽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技术改造、提高服务方面的新措施。要借鉴临海市的做法,在政策方面采取更大的灵活度。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措施出台之后,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要强化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底,“决不放空炮,决不挂空档”,为全县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民营医院用地政策范文第4篇

一、债转股情况和效应

在国家经贸委重点推荐实施债转股的601户企业中,湖北省有28家,其建议转股额为271.22亿元,推荐企业数占全国的4.66%,转股额占全国4596亿元的5.90%。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各企业以债转股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市场,深化放改革,加强管理。转抽象机制,初步显示出债转股给企业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其一,债权转为股权,有效地改善了相关企业的债务结构,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总体情况看,1999年底,28户债转股企业总资产为1629.38亿元,总负债为1103.92亿元,平均负债率为68.05%,比全省国有及国有大中型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出2.41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在65-80%之间的有11户,80%至100%的5户,100%以上的1户。实行债权转股权后,28户企业的总负债将减至1035.31亿元,资产负债率也将由转股前的68.05%降至62.55%。企业债务剥离转到资产管理公司实行停息之后,也大大减少企业的利息支出,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改善了企业效益。在28户债转股企业剥离出的312.95亿元债务中,银行贷款本金195.53亿元。从2000年4月1日停止计息后,相关企业减少利息支出10.30亿元,月均减少利息支出1.15亿元。东风汽车公司和荆襄化工集团公司月均减少利息支出2800万元和1635万元。神龙汽车公司实施债转股后,不仅解决了偿付银行本金的压力,而且由于投资各方同比例增资,还成功地引进了相当于10.233亿元人民币的法国资本,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并于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其二,债权转股权,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企业社会职能的分离,为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创造了条件。实施债权转股权,为企业分离休社会职能提供了新的契机。28户债转股企业自办学校、医院的分离工作已开始起步,已有部分企业自办学校、医院交由所在地政府管理。尚未移效和学校、医院,有关企业也正在同当地政府协商。同时,企业所承担的居委会、派出所等方面的社会职能也在逐步移交。

其三,债权转股权,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企业内部改革,突出地解决了企业冗员过重的问题。为了确保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以后,转换机制,扭亏为盈,各债转股企业均在深化内部改革,剥离辅休,精干主体,分离富余人员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据有关方面统计,1999年底,28户债转股企业职工总人数为50.41万人,到2000年10月底止,已减至46.68万人,下岗分流达3.8万人,分流率为7.4%。湖北宝石水泥集团、武汉重型机床厂等企业分流力度大。按照债转股协议方案,28户债转股企业职工分流率应达到15-20%以上。由于多数企业的债转股协议方案国家刚刚批准实施,因而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尚未到位,预计到新公司全部成立运作时,28户企业的职工分流人数将达到10万人以上。债转股企业在加大企业内部改革、人员分流力度的同时,也加快了内部非经营性资的的剥离,对可以独立经营的配套企业、股务公司,包括企业自办的食堂等等,全部改为独立法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精干主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其四,债权转股权,使企业股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按照国家债权转股权的规定,企业将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的银行贷款本息剥离到相关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资产管理公司将债权转为股权后,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独家占有变为多家占有,由生产企业绝对控股,有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比例甚至达到或超过80%。同时,由于实施债权转股权,也相应地带动了企业在财政等方面的借贷资本转为股权,促进了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为企业按照公司制的运作规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创造了条件。据有关部门统计,28户债转股企业中,如果按照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方案分析,均由企业独家持股变为多家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持股或多家持股。资产管理公司的的持股介入,对于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起了关键性作用。

其五,债权转股权,减轻了企业负担,激活了存量资产,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改善。据有关部门28户债转股企业2000年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28户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668.76亿元,同比增长16.13%。产销率可达到98%以上。实现利润可达12.05亿元,而去年亏损5.0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亏增利17.1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8.19亿元,同比增长95.76%。不仅如此,而且还消化了去年部分潜亏。去年28户企业有应计未计利息和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各项潜亏10.22亿元,今年已消化7.65亿元。到2000年底,有22户企业盈利,其中,有16户扭亏为盈,4户增利;6户仍在亏损的企业中有2户已大幅度减亏。

二、债转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股权退出方式过于单一,退出通道过于狭窄。资产管理公司股权能否顺利退出,实现债权如期变现,是债转股工作成败的关键。按照国家债转股有关文件的规定,债权的变现和股权的退出,资产管理公司可采取上市、转卖、企业回购等多种方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目前可以选择的股权变现手段还不多,从已签订了债转股协议的27家企业情况来看,各资产管理公司均把企业回购或母公司收购作为股权退出的最主要方式,按照债转股总额,规定了回购年限,分摊了回购额度,甚至要求企业以其有效资产质押担保。但是,从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将企业回购作为最主要的退出通道,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将使债转股目标打折扣。从可行性上看,以已签约的27户企业为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转股209.61亿元,如按7年实行全额回购计算,年平均回购量为29.94亿元,年回购额占27户企业资产总量1661.29亿元的1.80%,按此比例回购,企业在不考虑给股东的红利的情况下,总资产利润率必须达到1.81%。据调查,2000年27户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相差1.09个百分点。

(二)转股操作过程的有关配套政策不到位,具体运作困难重重。在债转股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操作债转股,将给债转股后新成立的公司增加新的负担和支付压力,不利于企业扭亏脱困和债权变现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当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土地使用权问题。对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是目前推进债转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难点。新成立的债转股公司都会涉及到原企业土地使用权转移,而国有企业所占用的土地绝大部分属于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金。尽管1998年国家土管局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中,除继续规定以出让、租赁、折为国家股处置土地使用权外,还增加了“保留学生划拨用地”方式,但“保留划拨用地”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而且不超过五年期限。它同时明确“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应当采取出让或租赁方式处置”。那么按照这些法律规定,将企业原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移到新公司,首先必须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要支付评估机构费用;二是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交纳高达40%的土地出让金。如果依此规定执行,所有债转股企业都必须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而据我们了解,28户债转股企业没有哪一家有此支付能力。

(2)税务负担问题。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债转股企业因组建新公司导致资产所有权由原企业转移至新公司所发生的法定税赋。按国家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用于投资入股的房屋、土地使用权等应依法缴纳契税,而且不能减免。债转股企业在实施债权转股权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房屋、土地所有权等资产的转移,按国家现行税法的规定,这种转移一旦发生,必须缴纳契税,而且数额必然不小,必然加大债转股企业的现金支付,增加其支付压力,许多企业如果要支付这笔昂贵的费用,债转股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有可能被此抵消。第二,债转股企业因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因停止支付而转化为利润,增加了企业所得而应支付的税费。按照国家现行税法的规定,企业增加的利润所得,应依法向国家缴纳税费。问题在于债转股企业所增加的利润,不是企业改善生产经济的增溢,而是银行债权转为股权后银行利息的转移,是国家政策性因素使然,目的在于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增加企业盈利,以利于企业回购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权。因此,对支付给银行的利息转化而来的利润应当特殊对待,采取特殊政策特别处理。第三,债转股企业,因设立组建新公司而导致纳税主体的分解而增加税费的支出。这是债转股实施中,税费方面所遇到的一种特别情况,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据我们了解,在债转股企业中,有的企业是以集团作为纳税主体,一个头对税务,合并计算缴纳集团所属企业税费。债转股新公司设立后,新公司必须作为新的纳税人,从集团中分离出来,由此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设立的公司经营利润增加时,必须依据税法增缴所得税,相应减少企业积累,增加企业支出;二是不纳入集团统一计税纳税后,不能享受合并计缴税费的优惠。

(三)新公司设立后运作难以规范,机制转换以到位。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制度落后,经营机制不活。如果不彻底改革旧的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单纯依靠债转股后减轻债务负担,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营亏损问题的。因此,各企业的债转股方案都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构造新公司的组织制度,建立多元股东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然而实践中,调整企业治理结构很困难。在债转股企业新设立的公司中,多数公司是资产管理公司处于控股地位,不少公司还是资产管理公司绝对控股。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制企业在经营者的选择上,应由董事会聘任,特别是股份制企业更应如此。但是,根据债转股的有关政策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并不直接参与新公司的生产经营,因此,在新公司经营者的选聘上,资产管理公司难以干预。特别是由于国家重点推荐的债转股企业,都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者一直是由企业所属党委、政府任命的,一时还难以突破。所以,这些企业的经营者仍然由所属党委、政府任命。这种做法,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特别是新体制尚未到位之前,确有坚持的必要。但是,对于股份公司来说,继续坚持这种做法,有可能带来“四大”问题:一是政企分开难以到位。二是资产保全难以到位。三是机制转换难以到位。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持股,且不参与企业经营,并要在规定的期限内退出。如果按此运作,债转股企业仍将回到国有独资老路上去,这对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是极为不利的。四是搞活企业难以到位。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持股是阶段性的,其终极目标是保全资产、债权或股权变现,这极有可能使资产管理公司为顺利实现最终目标,利用自身最大股东的地位及其在金融业中的影响,对企业施加种种压力,迫使企业作出只利于资产管理公司、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决策。

(四)落实债转股的有关配套措施难度大。为了确保债转股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扭亏为盈,债转股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中,均提出了“三个分离”,即“分离富余人员、分离社会职能、分离非经营性资产”的措施,并要求企业所属政府作出相应的承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规定,实施起来难度极大。先看人员分离。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是当前国有企业的通病,也是债转股企业的通病。按照债转股协议方案,债转股企业的人员分流率平均在10%-20%左右。当前分流人员的去向,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进再就业中心。但进中心的人员,企业应承担三分之一的基本生活费,三年后不能重新就业的要解除关系,这些分离出去的职工生活出路何在,没有事干的会不会再找企业这都存在很大疑问。二是推向社会。由于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下岗人员推向社会后,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不稳,因而必须审慎而行,谨慎对待。三是自谋职业。这种途径只能作为下岗分流的辅助措施而予以推行。四是转岗安置。应当说,这是解决下岗分流职工的根本性措施,也是一条安全可靠,有利于社会稳定、企业稳定的根本出路。但转岗安置要大量投入,开发新的产业,难度也很大。

三、进一步做好债转股工作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明确主体目标。从债转股现有政策规定看,实施债转股,主要是三大目标,(1)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加资产流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加快实现债权转股权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为盈。(3)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种平行的多元的目标取向,给债转股的实施,带来一些障碍。实践已经证明,目标的多元化有可能导致力量分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由于转权转股权存在着目标的多元性,其主体目标不明确,导致涉及各方从各自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增加了磨合蹉商难度,费尽周折也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这次国家重点推荐企业的债权转股权,是政策性债转股,应与其它方式的债转股有所区别。国家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标,应当是促进大中型国有亏损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是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银行不良资产的载体是企业,企业的经营搞不好,银行的信贷资产很难盘活,要实现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不可能。

其次,要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债权转股权以后,原企业相应改制为股份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持股或控股,是债转股企业的股东。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企业的投资人或者资产所有者,理应全面履行所有者职能,参加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根据现有债转股政策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控股或持股仅仅是阶段性的,最终必然要从新的股份公司中退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企业的股东,是一个特殊的股东。目前实际上没有对于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组织权利,没有选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权利,实质上没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利和监督权利。如不重视和改进完善,债转股将面临重大风险。因此,仅仅对资产管理公司作出参加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这样的原则性的规定还不完善,应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职能和享受的权利。第一,要有组织人事权利,按照公司法,组成股东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聘用经理等。第二,要有企业发展战略及项目制定、审查、决策权利。第三,要有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决定权利。第四,要有对债转股资产的保值、收益和处理权利。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融资理财方面的专长,促进企业的发展。

其三,把债股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相结合,积极拓宽股权退出通道。具体来讲,除有条件的企业可让其回购部分股权外,根据社会化取向原则,还可以开通三条渠道。一是通过证券市场,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转让。这是最合理,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退出方式,需要国家给予特别的政策支持。比如,国家在推荐和安排企业上市时,优先考虑债转股企业的国有股上市流通,放宽债转股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等等,为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创造条件。二是向外商转让。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的高度开放,给外商以极大的吸引力,资产管理公司和相关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向外商转让股权,以实现股权的变现。事实上只要企业的基础较好,是会被外商看中的。神龙公司通过债转股吸引外资同比例增资就是一个例子。三是向私人资本、民营企业转让。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私人资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强的民营企业,这是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股权退出的重要对象。债转股企业应当解放思想,不要怕被私人资本、民营企业“吃掉”,不要耽心私人资本、民营企业控股,应大胆地向私人资本、民营企业转让股权,加快规范和完善开放的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总之,采取多种渠道退出,既可以保证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变现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股权多元化,解决资产管理公司退出后企业治理结构的“复归”问题。

民营医院用地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30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016-2

1 中国城乡差距的现状

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还为3.21:1,收入差距达到11020元。2009年中国城乡人口收入差距达到3.33比1,创下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差距。

而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劳动收入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和享受的各种公共资源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则更大。

1.2 城乡教育差距

据有关报道:“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4倍、6.1倍、3.3倍、43.8倍、68.1倍,而教育投入、教学设施和质量更难相提并论”。

1.3 基础设施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重视大城市和二元财政政策,国家财政用于农村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一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迅速向世界看齐,由国家全包了起来,磁悬浮轻轨、大理石路面、鲜花锦簇的大城市景象让外国人赞叹不已。

另一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却要地方自己解决。许多居民点至今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因此,农村的能源、道路、交通、学校、垃圾处理厂、给排水、医院、文化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与城市的差距在扩大。

1.4 就业差距

农村劳动人口由于就业机会少,每年都有上亿农民不得不去外地打工,2009年为2.5亿人。另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留守妇女和儿童们忍受着几年或十几年的家庭分离,给她们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少有笑容。

多年来,由于城乡分治,形成了农民——农民——农民工;公务员——公务员——领导干部的两种循环就业模式。机关、事业单位和垄断企业成为一部分人的世袭领地,大部分乡下人的向上道路被封杀。

2 中国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存环境问题

2.1.1 中国的农村居民点大多是自然形成的 其特点是小、散、乱,星罗棋布,没有进行过地质勘查和科学规划。因此,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小城镇和居民点都身处泥石流山体滑坡易发地、地震带上,水库下游,低洼地区,使人身处险境。或是建立在荒漠、严重干旱等不适合生存的地方,或是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控制人类活动地区。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0年1-6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9522起,同比增长932%。2011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七省市发生严重旱灾,而马上又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并引发多起泥石流灾害。全国现有10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而这些自然灾害几乎都发生在农村,说明农村的环境安全有多么脆弱。与其说政府年年扶贫、年年贫,灾前忽视、灾后投入,不如及早进行建设或撤并。

2.1.2 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由于各自为政,竞相出让土地,造成村村冒烟,工业污染很难治理且成本极高。使得全国尤其是沿海各省的河流遭受污染,铅中毒、汞中毒致人死亡事件频发。其次,由于现代商业产品加速进入农村,产生大量的垃圾被随意丢弃,因而大大降低了土壤的质量。再次,农村基本卫生设备简陋,最突出的就是厕所。广大农村存在着乱建厕所的现象,粪便任意流淌。

这些不仅影响了农村的面貌,更不利于疾病的防控和村民的正常生活,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使全国3亿多农民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使得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的环境净化能力的自然循环系统被破坏,将好东西廉价给了外国,把长久污染留给了我们的子孙。环保专家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估算,重金属至少污染中国10%耕地。全国每年因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

2.2 耕地锐减问题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死守“红线”的形势并不乐观。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减少耕地924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848万亩。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减少460.2万亩。2008年10月为18.2574亿亩,又减少126万亩。

2.3 房地产问题

目前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资产泡沫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居者有其屋”是从古至今的美好愿望,但在正常需求的背后,大建楼堂馆所的有之,一人手握十几套、几十套住房的有之,囤地和浪费使用的有之。大城市迅速扩张,周边最好的耕地大量被毁建房,海岸线已经变成“房岸线”。在财富效应的牵引下,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国外资本以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许多都涉足其中,许多甚至放弃本行,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2.4 农村水利设施问题

2011年上半年大旱灾正在肆虐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和江西尤其严重。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随即又戏剧性地转为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彰显出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期被搁置。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农田水利投资,而能够获得国家投资的村庄仅占9.56%。

3 打破二元格局、城乡统筹发展

农村之所以落后,关键就是与城市和现代文明隔绝。就是由于路、电、信息设备、商业、户籍的隔绝,是二元财政投资体系、城乡分别规划、分别建设和分别管理的结果。就像一个人体血脉不畅通,必然导致许多人体组织坏死一样。

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虽然可能会使城市的发展速度放缓,做出一些让步,但是只有这样,城乡差别才会缩小,农村才会快步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我国的经济社会才会更健康的发展,进而带来中国全社会和谐与文明。

4 统筹城乡发展要克服的问题

4.1 科学制定城乡发展规划

区域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先行。我们以往的规划往往是“单打独斗”,土地、城市、水利等规划都是自唱自演、衔接较差,所以事倍功半。而现在应该开展的是在经济、土地、水文和地质勘测等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一是要自上而下的制定各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合理、相互衔接、百年不变,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是把规划区域内的不同地区定性、今年国务院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把中国的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每一个主体功能区都有了明确的定位和未来的开发方向。这项规划具有科学发展和战略意义。

在具体规划时应该把目前的城镇和居民点分成发展型、保留型和撤并型。鼓励适合发展的加速发展;把具有先天不足的保留下来,并限制其在某些方面发展;把不适合居住的或有地质洪水灾害危险的城镇居民点进行撤并(或暂时限制发展)。

三是要根据条件把城镇居民点分为工业、农业、旅游业、商业等一个或几个性质的城镇和居民;再把一个区域内部用地细分为污染工业、普通工业、商业服务、学校、居住、仓储等功能区。按主体功能定性发展,严格土地用途管制,避免环境污染、相互影响。使居民点成为远离各种污染、地质灾害,旱有水、涝能排,各种基础设施齐备,功能分区明确,环保安全、天人合一、各具特色、经济繁荣与城市差别不大的城镇居民点和功能区。

四是区域内连接城乡的交通要以大运载量、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轨道交通为主。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地方政府争项目、搞招商、卖土地的盲目冲动和要地的借口。可大大促进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以及节约大量的建设用地和资源,减少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对于做出牺牲和影响较大的地方,国家和当地政府通过二次财政转移支付和其他政策保证这些地方的财政支出和生活水平。使全社会都能健康、科学、平衡发展。

4.2 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一是解决现有土地产权虚拟问题。现有的土地产权将全国土地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其中集体所有产权由于不明晰,产权所有人的虚拟性质,导致广大农民话语权缺失,这是农村耕地减少,地方政府土地违法、卖地违规建设的根源。改革方向要使集体土地产权明晰,所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具体,把尽可能多的土地权益还给农民。从而才能真正得到农民的自我维权和有效监督,遏制有些地方官员违背广大农民利益,与商人勾结违法用地势头。

二是加大力度、提高对耕地的补贴标准和占用耕地的成本。大量违法用地和浪费用地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耕地产出过低和占用耕地的成本过低。正所谓“贪贱吃穷人”。所以政府要加大对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的补贴,同时大幅提高占用耕地的成本。

三是逐步统一城乡建设用地使用和管理。目前的城乡建设用地是分别管理的,所以在城市周边建起大量的没有统一规划的低质量的小产权房,为社会埋下严重的隐患。与其按下葫芦起了瓢,不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按土地面积入股,纳入统一的城乡发展规划,统一高标准建设,该发展就发展,该限制的就限制,让农民长期享受国家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 傅华.应大力发展卫星城市和城镇集群.中国土地,2009,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