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学校;教育管理;相关举措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教育重心已逐渐转移到农村学校之中,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比如国家开展的贫困扶持项目及西部大开发和定向生等一系列教育举措。在小学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现今的政策法规管理自己所在的学校,抓住机遇而不放弃任何可提高小学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机会。
一、现如今小学学校面临的具体的管理问题
小学是孩子学习专业知识点的起步阶段,是有效培养孩子综合技能和良好素质的重要教育阶段,所以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新时期的要求及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管理自己所领导的学校,使其更加完善而使人们能够接受其教育体制。但是现如今的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许多较为潜在、难以发现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很多,但是其中的管理体制还有漏洞而不够完善,相关负责人在管理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限制了负责人对小学学校管理措施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某些小学学校的管理手段比较老旧,没有依据时代的发展而及时创新其管理手段和相关措施,致使小学学校的教育体制与一些名列前茅的学校相差甚大,教育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因此,为保证小学学习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吸纳各个专业的优秀知识分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而改进管理手段,逐步向多元化管理推进。
二、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小学学校的管理体系不能同改革开放之前的教育管理措施一模一样。因为由于时代的变迁,从前的管理手段已逐渐衰落,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从前不尽相同,其单一化的管理手段早已不适应于现代化管理。在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时代的要求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使其能够更加受到应征者和学生家长的接受和支持。小学学校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如何较为有效地创新学校的管理举措并完善教育体制呢?
1.创新并完善小学学校的管理政策。小学教育阶段是小孩子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最基础的阶段,为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习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较为灵活、合理地运用知识,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对学校的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例如: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清楚明白权益对教师、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要性,这所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学生的家长本校与其余小学学校的优势,并且这位负责人向家长保证了保护小学生的一些权益,使得小学生的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在本院校学习而放心。比如:因现代的孩子都是家长手中的一块“宝”,多数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学校中受委屈、受伤害,这所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月都会定期开展研讨会,对各个教师的教育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教育方案进一步改进,保证在不使小学生受委屈的同时而学到更多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使小学生的家长能够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本院校的学习。
2.加强学校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打造安全校园。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大多是家长手中的一块“宝”,学生家长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安全。因此,为保证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制定一些措施确保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用校车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等一些重要举措。例如: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为使小学生能够安全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这所小学学校的负责人不惜斥巨资建造安全性能较高的校车接受小学生上下学,保证小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上学及回到家中。除此之外,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还要求小学生如需请假,必须由学生家长亲自打电话要求,并且学生家长所用的电话号码需是小学学校的预留电话等类似能够保障小学生安全的一些重要措施。另外,负责人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演练,比如:地震、火灾等一些自然灾害的防护演练,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通过演练的形式而得以有效强化。
3.科学合理地分配小学学校的管理任务。小学学校的第一负责人仅仅只有一个,如若学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必须让这位负责人经手,那么这位负责人就会成为“骡子”,一天24小时都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所以负责人可以把一些简单的任务下发到相关部门完成。小学学校的规模虽然没有高中、大学的管理体系完善,但是其麻雀虽小五脏却齐全———有一些较常见的管理部门,比如:财务部、教务处、政教处等常见部门,为保证管理制度在小学学校之中有效实施和反馈,学校的负责人应根据部分的职责科学合理地分配管理任务。例如:某小学学校的负责人为使学校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并及时反馈信息,这位负责人依据学校各个部分的职责而科学的分配了相关任务,比如:教务处专管小学生教学方面的事物,政教处却专管小学生的迟到、早退和夜不归宿等类似的安全性的原则问题。
三、结语
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现今的政策法规管理自己所在的学校,抓住机遇而不放弃任何可提高小学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机会。此外,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依据新时代的政策法规管理学校,使得小学学校的教育能够步入教育的正轨。
参考文献:
[1]常旌.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7).
[2]谢勇.浅析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3]姜迎雪.浅谈如何搞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J].吉林教育,2012(34).
【关键词】小学教育 新课程背景 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02-02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的原则
面对小学的管理,由于小学生比较小,所以管理起来会更加繁琐,由于过多的细致会把学生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受到限制和羁绊。小学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日常生活,主要是为了保障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安全意识薄弱,所以我们在管理的时候会很严格,但过于严格的管理模式会让学生有抵触心态;另一个是学习上的管理,但在管理学生学习上,严格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的思维是受限制的,学生学习局限在一个圈内,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2.管理限制
我们教学中的管理是习惯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原始思维,不结合学生实际及现实背景而管理,始终按规章制度的原始配方来管理学生为依据,但新时期的学生必须自身的发展自己,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老师总是会扼杀思维活跃的学生。有一些学生思想很活跃,但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安分守己,他们会失去孩子该有的天性,这样的管理可以说是标准化的,但没有新的想法,学生的个性会受到限制,会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我们在办学的时候,他们是在借鉴前人的教学管理经验,事实上可以说,以往的教学管理经验既有优点和缺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管理思想,进行宽松的教学管理,不要让管理定位,用传统的思维,来开展新形势下的柔性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模式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易于接受。
二、小学教学管理策略的改革研究
1.教学管理模式的综合改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当前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僵化、且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刻不容缓。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小学教学管理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性,通过对小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来更好地调动教育资源,使用新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成绩,并最终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需要校长为小学管理者树立坚定的信念,树立改革的核心和实施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深入课堂,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为更好地促进教育管理改革奠定基础。我校在“自主教育”理念指导下,建构了“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整合教材,研读学生,集体教研,实践课堂”四维一体的基础上展开实践的。以“学习任务单也就是前置性作业”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开展“独学、对学、互助学、提升学”等丰富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管理模式既提升了学生能力,又减轻老师负担。
作为小学教育和全面管理的总策划,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最大,我们必须加强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控制能力的认识,通过深入课堂,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育管理中,将新的思想教育管理实施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2.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是改革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加强对小学教师职业素质教育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另一方面,从师范院校学生的培训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城乡区域差异之间的平衡。建立一支具有职业资格和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更好的榜样,所以教师的素质是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从教师素质的构成而言,教师的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是同等重要的。另一方面,应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始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小学教育言传身教的目的。
三、结束语
学校应该开展一些情感互动的文化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共同交流与沟通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良好的生长学习环境营造了社会、学校和学生的互动氛围,使新课程改革中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彦霞.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2]张礼超.小学教育管理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6.(03)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管理;以生为本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总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学生应当服从教师的指挥,而教师应该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感觉。而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如今的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新的模式才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强化学校及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培训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育环境中去,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作为校园管理者应当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时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的理念。最后,在召开的班级会议或是家长会中教师应当时刻注重家长对学校建设以及对学生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反思和改进,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2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
在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中,要谨慎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多交流,相互了解,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建立这种平等的交流环境,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2.1班主任要积极融入学生,了解学生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待小学生时,不应该像对待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样严厉,而应该循循善诱。不能树立起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样学生容易与教师产生隔阂,对教师的敬畏从而也会演变成对学习的害怕。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弹性的教学,积极与学生融成一片,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成为学生的朋友,该严厉时还应一丝不苟。从而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种好教师、大朋友的形象,这也是为人师表应做的事情。因此,想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平台前提是:教师应该注重自我修养,树立好自身形象,拥有该有的气度和品质。
2.2平等交流需要建立相关机制
建立一个相对融洽的班级光靠教师的一人之力是很难办成的,因此,教师还应该建立相应机制。如:通过选举产生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科代表等,一方面,给全班同学作好表率作用,同时也能约束学生自己;另一方面,这些班干部也能及时向老师反馈班级最近情况,使得教师能够大致了解学生的最近情况。另外,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通过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最近情况,这一措施也是有极大的帮助。
2.3教师对学生应该多方面关注
在学校教师给学生传播知识,而在生活中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在课后多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工作。举行班级春游、踏青、开展公益活动,或是教师通过走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同时教师也应该紧跟潮流,和学生交流最近有哪些好看的书籍、电影、玩具、动画等,这些也是教师能进一步走进学生心里的一大途径。
3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
3.1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能实施“以生为本”重要保证。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遵守校园准则,从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作为校园管理者应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科学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人性化地管理整个校园。其次,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环境。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作,而教育工作的维持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好坏。最后应该提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由于学生大都处在年龄较低的阶段,心智和思想都很不成熟,而且刚进入学校总会有一种害怕和恐慌的情绪。因此,人性化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担忧,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因此,人性化的管理学生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是有极大地好处。
3.2注重教育理念的差异性
在现如今的教学理念中,学校按照成绩划分学生的好坏已逐渐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有些教师会选择优待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视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使得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的状态,这样不利于班级的团结,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利用小组交流等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而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分组,将学习能力大致相似的学生分成一组,针对不同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任务。最后还应该定期调整分组情况,避免学生与其他组同学产生隔阂。这些教学理念的基本核心应该是“以生为本”,这一过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4“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施的意义
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工作,在不断改善和提升教育水平中则能体现出教育管理中的价值所在。现代的教育环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能动作用。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人性化教学,切实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能动作用,才能产生较为融洽的教育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的提升。
5总结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整个学校的建设及学生和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实施地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且责任重大的任务。在实现时应当注重多方面的改进,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从而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作者:吴幼程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高店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治理;管理改革
一、优化管理模式,明确奖惩措施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奖惩方式不明确,学生在学校犯错后,教师不能够及时地纠正他们所犯错误,致使学生校期间违反相关校规,导致校园环境变得较差。因此,在中小学管理中,学校不仅仅要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注意校园管理方式的改革。在校园管理规范中,学校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定。中小学生在面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学生容易犯一些错误,这就会使学生在学校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自身的学习成绩也会一落千丈。很多学生在学校不服从管理,这个时候教师要制定奖惩措施,以管理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在管理中不应该只是关注如何进行教学,而是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教师在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压力,包括教学、生活、学习等方法,有来自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等。教师需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快乐成长并且获得存在感是每一位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的难题。在新的教育治理背景下,学校不仅需要关注教育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要注意对管理制度的改革,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中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管理改革认识
在中小学管理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对管理制度的认识不清晰,导致学生在学校容易犯很多的错误。很多学生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没有合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导致在面对一些诱惑的时候容易犯一些错误。这个时候,学校应该积极开展相关实际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宣传校园管理改革的情况,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对管理制度有个清晰的认识。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听一次讲座,让学生在讲座中理解校园和谐的重要性,在活动中给学生宣传学校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对相关制度规范有个认识,以一定的制度管理帮助学生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活动后,学校可以给学生发一些校园管理制度的册子,引导学生在课堂下对学校的管理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在学校管理改革不断前进的背景下,学校要以实际行动来管理学生的行为,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宣传相关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在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给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人本管理 中小学教师 以师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78-02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不仅是管理的对象和手段,也是管理的目的。要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人本管理强调在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谋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人本管理思想移植到学校管理领域中,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关心教师、尊重教师、激励教师、解放教师、发展教师。当前中小学在教师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究其实质是没有体现“人本管理”思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促进教师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一 中小学教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的人本管理是关注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的管理。但是一些传统中小学管理者仍表现出一些与人本管理相悖的行为,主要表现有:
1.过于关注教师对于学校的实用性价值,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学校管理把教师作为雇员,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工具。学校管理者就是最大限度的组织开发教师的人力资源,要求教师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分派的学校任务,忽视了教师也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成员及教师的发展、尊严和价值。没有致力于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的进步、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教师无法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2.过于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忽视教师的全面发展
仅将教师的发展定位于让教师成为专业人士,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其发展应是全面性、和谐性的。教师是一个具有个性,且多方面发展的有机生命体,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机会。要倡导教师的生命性体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情感体验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个体。
3.忽视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使他们在自身发展中缺乏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师发展管理理念中,喜欢树典型。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外出学习的机会集中于少数教师,导致了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从而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学校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们自主发展的机会不多,只按照一些制度要求进行,且在教师群体中会产生一种恶性的竞争,或故步自封的现象。
4.作为激励教师的手段之一,培训与发展存在着一些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
不能根据本校教师个人的具体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特殊需求,制定教师发展与培训计划,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权变”思想。而且,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与发展中关注的是中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相对于任教年限较长的老教师,他们占有更多的优势。一些学校过于强调进修学习的成果,以至于争取更多的进修机会成为中小学教师晋升和竞争的砝码,失去了促进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 中小学教师人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1.在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只有以一种正确的教师观指导教师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师人本管理成果。把教师作为管理的主体之一,充分的尊重教师在管理过程及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教师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一种人性化、人文化的管理理念。
美国学者安尼布鲁斯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你必须帮助他们感觉到他们对工作具有控制权,他们属于组织,最重要的是他们是组织的主人。”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意识到教师也是需要成长与发展的有机个体,教师具有高尚而强烈的尊严,教师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而作为教师个体,教师自身也要树立主人翁思想,要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此过程中,关键是教师个人的责任感与教师对组织使命的认同感。教师只有认可学校组织的使命,并将个人的目标与组织使命相结合,才能从内心接受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另外,教师会不自觉地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学校管理及学生的问题,而不是自身的问题,以至于忽视了问题的关键,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用人格、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来爱校,从而体现自我的主体意识与地位。
2.中小学教师的聘用要贯彻人本精神
在新的社会环境及竞争机制下,中小学教师的聘用着眼点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1)甄选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静态的档案材料转向了候选人动态的表现,出现了一些试教、试用制度。(2)招聘新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的学科对口转向了候选人的多科要求。因为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大量的一专多能型的人才。(3)招聘新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的单
一教学能力转向候选人的教学、科研、组织人际等多重能力。这乍看来,只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正是这些看起来更加困难而严格的要求体现出了人本管理的精神,让教师不再只是从学科知识的单一角度谋求发展,而更加注重自己的全面素质和多项能力。不仅让学校可以选教师,而且教师可以选学校,“双向选择”不是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吗?
在人才流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对教师的任用要更加合理而人文化。首先,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强调激励的作用,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更加吸引人才的条件与环境,建立更加合理的“双向选择”制度。其次,学校的聘用制度应大力推广有利于良性竞争的“合同”制度——竞争上岗,以防止在分配定额制度下出现“走后门”行为,从而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拥有良好合格的师资队伍。而这种公平竞争的制度也正是教师人本管理思想的体现,并且在中小学教师聘用中出现的性别差异问题,或许从人本化的思想出发,调节男女教师比例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学生需要接受多方面、正面的影响。我们可以仍然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出发,竞争——尤其是公平的择优竞争,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当然要制定合适的竞争标准,不对任何一方构成非公正的影响或要求的前提下才可行。在待遇上,凭借有力的竞争获得的岗位,实现有劳就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按照做出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
3.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要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是充分发挥人本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要提高学校成员的道德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激发他们满足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主、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教师的个性、集体意识,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推动学校成员的全面发展。学校文化氛围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学校共同的价值观,要求学校教职工对学校共同体的发展前景、方向、目标表示认同,并且学校的共同价值观也应该包容教师个体价值的多样性、差异性,使学校教职工的个体价值观与学校组织的共同价值观相互协调。
在中小学教师的人本管理中,建立人文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领导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权力与服从的管理思想,必须深入教职工中,与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与心理活动,并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4.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要学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及正确的评价教师的工作
如何有效地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所应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众多的管理思想中,采取了各种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也就是各种激励方式,而人本管理的激励方法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激励模式。学校管理者不应该照搬照抄各种管理方法,而是应树立起一种“权变”的思想,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第一,要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了制定出符合教师个性特点的发展规划,学校管理者必须了解教师的多层次需要。现今的学校管理中,多愚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误以为教师的需要多为发展性需要。这一点不可以说是错误的,但由于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不同、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便是“权变”思想的体现。当然,学校管理者必须掌握教师需要层次递进的规律。而且在不同时期内,同一个教师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个体也会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且在一定时期内有一种需要会占支配地位,这种需要最强烈并制约其他需要的因素叫做“优势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时时保持与教师的密切联系,深入教师中关心教师,与教师多沟通交流,才能更深刻全面地了解教师。
第二,要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教师群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实施激励措施时,要注重以物质激励为基础、精神激励为重点的原则。在满足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教师作为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素质的群体,他们追求创新,对内在自我心灵的认识和外界社会活动的感受都十分敏锐;爱惜名誉、重视形象、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同并获得相应的评价;有发展提高、不断的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需求;有参与学校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意识。
针对不同的情境和特殊的个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是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的意义所在。尤其是教师的培训与发展的激励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他们拥有更加适应教学发展需求的能力技能,为每一个教师制定出符合其特点的发展规划,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双赢发展,而参与管理的方式也是自我管理的一种平台。
第三,要采取人本化的评价措施。前文提到了人本化教师评价应该让教师参与到评价过程中,由于教师工作成绩的滞后性、迟缓性、隐性化的特点,也应该考虑评价过程中显性工作质量与隐性工作质量的关系、定量与定性、结果与过程的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外在因素影响的关系,评价的指标就应该多样而灵活。
作为人本化教师管理的评价方式,就应该构建起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1)以教师的未来发展作为基点,把教师成长过程中能够促进全面发展和专业深化的所有内容作为评价内容;(2)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使其感受到被尊重;(3)实施动态的、纵向的,遵循教师发展规律的评价,使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实施正确的“以师为本”的管理措施,是当今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的要求。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拥有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教师队伍,正是学校教师管理的追求。人本管理则是这一追求的有力保障,从而达到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不断完善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桂容.学校人本管理之建构[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9)
[2]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