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博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播 《文化与社会》 精英文化
一.关于《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社会》是雷蒙・威廉斯1958年发表的作品,乃他成名作,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本书被看做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英国新左翼的开创性作品。作者以五个关键词“工业”“民主”“阶级”“艺术”“文化”为写作索引,梳理文化观念、艺术审美的变迁乃至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解构与重构,他尝试架构出影响文化思潮的思想脉络。雷蒙・威廉斯认为“文化”一词的内涵发展记录了人类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的这些变革所做出的一系列正常而持续的反应。
二.理解浪漫主义艺术家的艺术观
《文化与社会》在“浪漫主义艺术家”中论述的关于艺术的观点与《第三次浪潮》中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浪漫主义艺术家们认为诗人是富有想象力,“感知并再现‘根本真实’”的天才,雷蒙・威廉斯选择了几位代表作家如华兹华斯、雪莱、布莱克和济慈进行了分析,他们都坚持同一个艺术观点,即工业文明带来的技术革新破坏了艺术的神秘感和内在灵魂,使精英文化的地位遭到威胁,文化进入大众化的时代,精英文化只存在少数人的心里。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前,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存在地位是如雷蒙威廉斯评价布莱克所说的那样:“对他来说,艺术所体现的想象力不是商品,而是对‘对那些真实不变的永恒存在之物的再现’”。然而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先进技术破坏了这一切,所以浪漫主义艺术家们极力抵制工业文明,当然也不仅因为如此,还有随之而来的民主政治运动对艺术家们地位的冲击。民主革命的结果是贵族的权势、精英文化的神圣和知识分子的地位受到打击,也就是艺术家们不再是纯粹的艺术家了,他们必须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挣扎求存。
三.艺术观受到冲击的关键因素――传播
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便是传播技术的革新,从古登堡发明印刷术到电报、电影、广播再到互联网的出现,传播媒介的种类和传播途径日益丰富多样,传播技术的革新使精英文化走出象牙塔,走进大众视野。可以这样说,工业文明带来技术革新,促进工业的兴起,工业的兴起便产生了新的阶级,新的阶级通过改革运动和传播新思想谋求政治地位和权益,于是民主革命爆发,而这一切在无形之中就改变了艺术和文化的内涵。
四.传播改变艺术、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观念
1.读者群发生变化。在精英文化时代,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作品只是在他们所谓的精英人士(除了他们自己还有贵族)之间传播,互相欣赏。那时候还没有印刷术,流传的版本都是手抄本。同时受教育的权利的也属于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底层民众并不享有这个权利,于是诗歌、戏剧和绘画等多是上流社会用来消遣和品读的艺术,其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都是很有限的。工业文明改变了这一切,文化走向大众化,作家创作的作品面向的不仅仅是精英阶层,更多的是普通大众,读者群变得更广,鉴赏水平更低。
2.在对待公众的态度上发生了变化。在工业文明之前,艺术家们对公众的态度正如济慈在书信中写到的那样:“除却永恒之物、美的原则以及对于伟人的怀念之外,我对于公众或者现存的任何事物,毫无谦卑之感”,可是工业文明之后,艺术家的成败的标准变成了吸引读者的寡众,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改变对待公众的态度,以获取支持。
3.艺术品的性质属性发生变化。工业文明带来的技术改革使天才们的作品被复制和模仿,再加上读者群的扩大,市场需求逐渐增长,于是专业化、技术化的生产就应运而生,艺术的复制品随处可见,商品价值衡量艺术价值。
4.艺术是展现“高级真实”的理论得到重视,这也是由模仿和复制艺术品的技术决定的,人们更相信技术创造艺术的真实性,对于那些天才们融入灵魂的呕心沥血之作反而持怀疑的态度,因为艺术家是人,社会的人,创作艺术时必然带有主观的因素,个人的情感。而机器是客观的在生产艺术的真实。
5.艺术家的天才地位受到挑战,日渐成为一种常规存在。这种变化是由前面的变化引起的一种结果,艺术家的优越感和独特性被大众文化颠覆,于是他们批判工业文明带来的一切,也就是雷蒙・威廉斯所讲的那五个关键词身上所发生的新变化,他们甚至参与到政治中去,撰写政治小册子,参加游行和煽动革命,或是直接参加战争,带着对过去的回想和对现实的挣扎。
五.结语
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精英文化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与当下的文化状态相比较,精英文化实在要品质很多,如何做好“内容为王”,吸收精英文化的精髓,促进大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值得进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M].高晓玲,译.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一、目前现状的评判
(一)观念上的滞后
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而观念决定我们的命运,在江苏、上海、湖南等多个广电媒体纷纷及时地调整思路,各自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优势与内容生产优势,在迅速地进行着产业拓展的时节,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仍然受传统思维上的制约,没有将财力、物力、人力等有效地应用在产业的发展上。对于产业重视上的不足,以及缺乏发展思路与切实可行的方法,导致了文化产业的落后。
(二)缺乏人才
文化产业有着其独特的发展与经营的规律,这需要有能与之相匹配的经营管理型人才、产业技术型人才与文化创意型人才。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下,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新兴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详细地了解了这些技术,并且能够较为娴熟地应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统领整个文化产品的生产、策划、营销和研发,才能够在社会激烈的角逐中取得胜利。
(三)机制上的障碍
完全发挥人才的作用,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态。在当今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电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在迅速地增长,这使得广电媒体整体上的受众的规模在逐渐减少,广告增速也在持续地减慢,媒体支撑也是后继乏力。另外一方面,乐视、优酷、百度、腾讯等正在发展成为“一体共生”。他们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对整个广电媒体进行蚕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制与体制的障碍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近些年来,像马东、王利芬等一大批业界内的精英都选择辞职并且转投到新的媒体,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传统的媒体在机制与体制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亟需思维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在软实力上的重点组成部分,一种文化的力量,是熔铸在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之中。大力发展整个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早已成为了我国一项基本的国策。为了推进文化产业的进步发展,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多种措施、政策,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这相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还显得远远不够。
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之下,文化消费的基本内容与形式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都希望能享受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高品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作为现今最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与传播媒体的主体,广电媒体应当在思维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以达到人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互呼应,而这种变革的内容涉及到生产方式、终端产品以及产业的主体三个层面。在这里我们将它概括为三个关系:商品与作品的关系,生产与创作的关系,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一)商品与作品的关系
互联网的思维主要原则是“用户至上”。在创作者的心中,能否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关乎到产品的属性问题,也是商品与作品的分水岭。对于作品来说,是否有人会购买,可不可以传播都不重要,而商品则是相反,商品具有能够应用的功能,是文化产品的外在应用形态。例如:电视节目的播出首先是作品,是许多电视人努力创作的、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转化为商品,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大众的需要,且能够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开发的一些作品才能够变成商品。作品要强调思想和感情上的表达,但商品却必须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作品只有在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时,才能够发生买卖,进而形成利润。
(二)生产与创作的关系
创作是整个产业发展进步的基础,但是只有能够批量化的一些创作才能形成足够的生产规模,不能形成生产规模的一些创作,也就不能产业化。创作的发生往往追求个性,而生产却更重视其共性。综艺节目在创作中的一些“模式”,或者说“流程”,就是这些节目能够完成批量生产的主要元素。
(三)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电视台、电台等作为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新闻媒体的阵地,必须坚持住事业体制,坚持以新闻的宣传为主体,坚持其公益性。其次,电视台或电台中经营的部分,又必须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完善产业化经营。广电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进行内容创新、平台拓展、技术升级,也需要对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做出较为深刻的完善和调整。
三、在新时代互联网语境下的创新模式
(一)在传播渠道上的创新
一云多屏,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却是2014年在广电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愈发普及,我们看电视的方法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由于受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个人电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已经大为降低。而客厅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核心的区域,正在受到PC、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疯狂的蚕食。即使电视节目再怎么好看,也难以扭转当代年轻人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转身按下鼠标或者捧起触摸屏的趋势。坐观自己的影响力在逐渐收缩,传统的广电媒体除了反击没有其他的选择,其服务范围必须由电视机逐步延伸到手机、PAD、电脑等终端,从而实现一云多屏。
(二)在经营板块上的创新
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跨界竞争与融合的立体多元化已是必然之势,不同行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经营互相渗透,而终端客户的争夺之战成为了当下竞争的焦点。2014年,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3家国内的互联网络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在整个文化产业方面发起了一系列投资和并购,触角涉及到了视频、手游、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电影电视领域等相关文化产业衍生的方方面面。而面对各大互联网巨头强力的“跨界打劫”行为,广电文化产业自然也要借势而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武装自己,并重新去思考整个文化产品的业务形态、服务模式和生产流程。
(三)在运营机制上的创新
机制与人才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当新兴媒体都以傲人的业绩与全新的运营方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的时刻,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广电人的瓶颈终于有了突破口。在互联网的语境中,数据往往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在它的面前,所有的经验、程式、习惯以及传统都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正在通过对产品、用户、市场乃至产业价值链的重组,将文化产业带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键词:简帛类出土文献;清华简;历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西汉始,已有人研究古代文字,考释古铜器,整理竹简,记述古迹。在宋代学术成就中,金石学已占重要地位。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步入鼎盛时期。可见对出土文字资料的研究,古已有之。
若从学术史角度看,对研究最具价值的应推简帛类出土文献。李学勤曾提出走出疑古时代,重建学术史。在甲骨文、金文和简帛这几种主要的出土文献中,他认为甲骨文和金文都有自己的局限,而最重要的应该是简帛类文献。李零认为由甲骨文和金文研究商代和西周社会史和学术史都很困难,没有办法和战国秦汉相比。简帛类发现中,文书是研究古代早期社会史的史料,古书是研究早期学术史的史料。它们提供的信息虽晚,但很重要,其实是史料的主体。特别是写学术史,出土的古书才是第一手资料。
本文选取清华简《系年》为例论出土文献对历史研究的价值。清华简是指2008年秋天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经过碳十四测年,属于战国中晚期。清华简连同其残断的在内,一共约有两千五百枚,经过缀合排比,集成六十多篇。其中被整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是一部史书。原来没有篇题,整理者拟提为《系年》,一共分为23章,记载从西周初到战国早期的历史,对这对段时期的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批出土文献为传世文献提供了新的佐证,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纠正《史记》之误,很好地实现了“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史记・周本纪》记载“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可见在《史记》中,对“共和”的理解是二公行政。而《系年》记载“乃归厉王于彘,共伯和立”。此处的记载中,共伯名和,是指一位人物。这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可互相印证。《史记・周本纪》索隐引《纪年》:“共伯和干王位”。意思都是说在厉王离开之后,共伯和执掌王权。且根据《系年》记载“十又四年,厉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归于宗”完整的叙述了十四年来共伯和得到权力和失去权力的整个过程。
30年代有学者怀疑《左传》为汉代刘歆伪作。而《系年》中的很多史实与《左传》、《国语》可互相印证。如《系年》第二章与《左传》定公四年祝佗说的一段话都是讲周初封分的问题,可互相印证,做进一步研究。《系年》简文为战国时期作品。由此可知《左传》记载的大量事实符合战国时期的记载,并非汉代伪作。
此外李学勤认为《系年》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竹书纪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二者作者的年代、地域互不相同,却有不少可以对比研究的地方。如《系年》第二章中提到的“惠王”,其记载与古本《竹书纪年》“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适(嫡),故称携王。”文意相近。
其次,这批简文对一些事件的叙述较为完整,可补充史实。如从对平王东迁与在这个事件中列国所起到的作用、卫国国都的迁移、楚灭息、蔡两国而强于江汉之间等,对历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系年》对卫国国都的迁移情况有很完整的叙述。第四章主要记载“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卫人自康丘迁于淇卫。……翟遂居卫,卫人乃东涉河,迁于曹……戴公卒,齐桓公会诸侯以城楚丘……翟人或涉河,伐卫于楚丘,卫人自楚丘迁于帝丘。”李学勤先生认为《系年》的记载解决了对《康诰》等的疑问。由于殷商故土分为邶、、卫,康即在殷的故土内,并一定是在卫,因此叔封称为“卫叔封”。
再次,《系年》在史书的写作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价值。《系年》的写作特点是,仅叙述从周代开始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且在以时间为前提的情况下,分国别和事件进行具体的叙述。这可以从每一章所述内容中看出。如第一章讲述了周从武王始作帝籍到宣王始弃帝籍的事。第二章叙述周权没落的过程及各诸侯国的动向。第三章交代秦国的起始到强大。第四章讲述卫国的建立及国都的多次迁移。第五章讲述楚国在江汉间崛起的过程。可见《系年》的写作方式介于《左传》和《史记》之间,并且可能更偏离《左传》而偏向《史记》。《系年》第五章叙楚国在江汉间的崛起过程:
“蔡哀侯娶妻於陈,息侯亦娶妻於陈,是息妫。息妫将归于息,过蔡,蔡哀侯命止之,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妫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顺,乃使人于楚文王曰:“君来伐我,我将求救於蔡,君焉败之。”文王起师伐息,息侯求救於蔡,蔡哀侯率师以救息,文王败之於莘,获哀侯以归。文王为客於息,蔡侯与从,息侯以文王饮酒,蔡侯知息侯之诱己也,亦告文王曰:“息侯之妻甚美,君必命见之。”文王命见之,息侯辞,王固命见之。既见之,还。明岁,起师伐息,克之,杀息侯,取息妫以归,是生堵敖及成王。文王以北启,出方城,圾於汝,改旅於陈,焉取顿以恐陈侯。”
以上记载显示蔡国、息国、陈国与楚国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勾勒了楚国崛起的过程。《左传》对其事记载如下:
《左传》庄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左传》庄公十四年:“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熬及成王焉。……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由于楚、蔡莘之战发生于庄公十年;楚文王灭息发生于庄公十四年。所以《左传》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两个片断。虽然这两个片断能够连接起来,但两个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有所缺失。《系年》的记述更完整。
从史书内容来看《左传》多应验占卜预言等记载。《史记》对一些国家起源的记载中存在史实与神话传说混杂的现象。两书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而《系年》对列国史实的记载从平王东迁,列国登上政治舞台开始。若有追述其始也仅从周初开始。如对秦国起源从三之乱写起,对卫国起始从周初封分开始。整个写作风格客观而理性,除第一章提到“商王不恭上帝”外均为客观的史实叙述。
新发现总会带来新问题。《系年》的研究提出了更多问题,有待学者研究。如以往认为“三监”是指管叔、蔡叔和纣子武庚。而清《系年》第三章记载:“杀三监而立子耿”,根据学者的研究子耿即纣子武庚禄父。整理者认为简文中的,“杀三监”是指杀三监的周人吏卒。但是对“三监”究竟指什么并没有很确切的材料确证。有待以后新见。
综上,以清华简《系年》为代表的简帛类出土文献,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佐证了正史,又对正史和今人研究成果提出挑战,引领对出土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2]李学勤.《李学勤:解读清华简 从《系年》看《纪年》》[J].《光明日报》2012年02月27日15版.
[3]李学勤.《清华简《系年》解答封卫疑迷》[J].《文史知识》2012年第3期.
[4]王国维.《古史新证》[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第3版(2009年10月1日).
注解
①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②李学勤:《李学勤:解读清华简 从《系年》看《纪年》》,《光明日报》2012年02月27日15版.
③李学勤 :《清华简《系年》解答封卫疑迷》,《文史知识》2012年第3期.
1 当前档案文化传播现状
1.1 档案文化传播有一定的局限性
档案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对档案文化工作都较为重视,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特别是档案文化传播并没有被大家所熟知,只局限于档案管理工作者内部,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
1.2 档案文化传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媒体为主
当前有我国档案文化传播更多依赖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主要以档案讲座和档案文化沙龙等作为主要传播方式,这对档案文化传播速度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受众面较窄,无法及时对传播内容进行更新。
1.3 新媒体在档案文化传播中利用率低
当前新媒体出现后对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手机、微信等都能够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重要的载体。但在实际档案文化传播工作中,由于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新媒体在档案文化传播中并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档案文化传播中对新媒体方式利用率较低。
2 新媒体对档案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
2.1 新媒体的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全面普及,这使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媒体影响下,当前人们信息传播更多依托于网络。新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信息海量性特点使其在当前档案文化传播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微信和微博等方式来阅读各种档案信息,并进行互动,而且档案文化工作者也能够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来及时将档案信息传递给他人。
2.2 档案文化传播
档案作为历史的原始记录和储存,真实的反映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活动方式的转变,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档案储藏文化、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档案文化的传播引领人们不断向前。人类文明的日益发展和进步,更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档案文化的需求。档案文化传播的媒介有许多,如报纸、杂质、广播、图书等,档案文化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论文、著作、原始档案、照片,还有录音录像等。档案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 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途径
3.1 档案微信
微信是一种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它主要为智能终端上使用,可以实行不同操作系统和通讯运营商的通信服务。人们可以利用微信将短信、图片、视频和文字发送给亲朋好友。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微信在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中应用。目前部分单位已开通了官方档案微信,可以将优秀的馆藏资料在官方档案微信上,更好的弘扬档案文化。而且在开展好档案微信的同时,传统的各类专题展览及档案网站也相继开展起来,二者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增强档案的宣传效果。因此在档案文化传播中,需要主动占领微信这个新媒体资源,充分的利用微信平台来推进档案文化的传播。
3.2 档案微博
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就是档案微博。在官方微博上,档案部门可以工众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积极与社会大众开展交流和互动,最终使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扩大。现在,开通了官方微博的公共档案馆并不多,大多数高校档案馆、公共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都尚未开通档案微博。公共档案馆通过开通微博,更好的体现地方的人文特性,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吸引大量的网友及地方媒体的关注。如成都市档案馆开通官方微博后,不仅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异常天气状况下,及时将历年成都特殊气候状况进行对比,全面提高大家对天气的关注度,有效的调动起大家对环境保护和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相关网站进行了转化,使微博点击量不断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档案馆微博的关注度,这对档案文化宣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档案博客
档案博客具有更新周期短、信息传播速度快和宣传面大等特点,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档案文化传播的新渠道和新途径,有效的增强档案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但一直以来我国档案博客在我国档案界中发展都较慢,只是个别现象,开展档案博客的人数较少,仅局限在少数人,虽然档案博客的数量较少,但档案博客传播档案文化的力量不可忽视。比如,辽宁大学的赵彦昌教授设立了“中国档案学研究”这一博客,并了两万多条博文,吸引力六万多条评论和两百多万的中访问量。档案博客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3.4 档案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渠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批的新兴媒体开始涌现出来,为档案文化传播创造了更多的新媒体平台。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网络这种便捷的方式来获取需要的信息。档案工作者可以建立档案网站,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视屏等将档案内容切实的呈现出来,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交流学习,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促进档案文化的信息化、网络化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优秀教师个人年终述职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匆匆忙忙又过了一个学期,似乎繁忙的日子时间过得特别飞快。回想一段与孩子在一起的求学之路,虽然忙碌,但却充实着。因为从孩子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付出辛劳过后,满足与不尽的幸福感。现将一学期我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上的一点做法,进行总结:
一、班干部岗位细化
每周进行一次评点,把孩子在各个岗位上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评出相应的等级,并进行积分。然后上传微信群,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了解,并按季份进行表彰,期末评选岗位优秀积极分子。
二、重视互评的行为调整
每四个同学安排为一个小组,期初对互评组长进行培训,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增加了“出勤、班干部、学习用品带齐”等项目。每周五评完后,进行统一评价,并评出相应的等级进行积分,同时也上传到家长群中,让家长与孩子进行二次盘点,再教育。把这项德育工作的效益化,本学期共评出五期优秀模范生,期末统计分数评为校级模范生。
三、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
1、鼓励同学上传博文,丰富班级博客。每个同学上传的博文,老师都会抽空进行阅读,并评论,也会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期末评选“优秀小博主”。
2、坚持写班级博文。每天写的博文都会及时上传到群中,家长也孩子共同阅读,既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也学习写作的方法。
四、制订班级自己的评优方案
本班根据学校的评优条例,再制订班级评优方案。模范生的评选依据是:互评分数、各师推荐得分、参加活动(获奖)得分等。
五、重视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点滴
每个学期末,都会将孩子一学期以来在校生活的点滴,制作成活动剪影(PPT),然后在闭学式和家长会上,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回顾。共同为孩子的童年珍藏点滴的回忆。以后,这方面还将做得更成熟一些,比如写上“寄语”,录上孩子的“自我希望”等等。
六、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1、让早读课堂书声琅琅。一直以来都重视孩子的早读时间,将经典古文引入课堂,本学期读完《千字文》后,再读《增广贤文》,并在课前由中队长进行带读。
2、重视作业习惯的养成。每周日记都会集中点评,让孩子写下评语。
3、作业积分比赛。既有个人比赛,又设了小组比赛,借比赛的形式激励也促进并形成孩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七、下学期的工作设想
1、期初制订详细的班级计划,多开展学科活动。
2、班干部岗位的设制安排得再详细些,培养骨干力量。
3、多给喜欢写作的孩子提供发表各类刊物的机会。
关于优秀教师个人年终述职报告范文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一学期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这半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上学期的工作作一汇报,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方面
想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康进步的思想。我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每周五我认真进行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地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对待学校分配的工作,在思想上不敢有半点懈怠,积极认真的去完成,向优秀的同志看齐,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甘于平淡,不流于平庸.在与人相处中,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二)工作方面
1、教学工作
我自参加教学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我从不上无准备的课,每一天晚上,无论多忙多累,我都习惯于将当天的教学内容回顾一遍,并把第二天要学的东西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走进课堂,我都是以饱满的热情来面对我的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注重抓实抓稳,争取做到,教过一课,消化一课,不留后患,并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自我的更新,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每个单元结束时,我都要在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内容,自己去查缺补漏,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理清知识体系,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贯彻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既保证聪明的孩子有空间,又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在教学工作上,我能注意多向同事请教,平时自己也注重多看成功课例,多听示范课,然后具体分析,深入探讨。所以在这学期的各种教学活动中,我觉得还是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不过成绩已成为过去更长更远的路还要一步一步的走,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尽量因材施教,我播撒的辛勤汗水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班本科人均成绩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差生的辅导工作是更上一层楼,得到了校领导、家长、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对于学校领导下达的任务,我都会认真去完成。在工作中,我总是默默无闻地表现。
在抓学生常规方面,我是高标准,严要求,自开学对学生抓常规教育以来,我经常利用各种可能种用的机会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对一些顽皮的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会紧抓不放,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辅导。在部分老师的鼎力支持,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令人满意的。当然,由于学生年龄小,好的行为习惯不能长久保持,“冷热病”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他们做正确的进一步的引导。要可能地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活。
2、班主任工作
在担任三年级(5)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
由于我刚参加工作,在许多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但我会以一颗谦虚的态度来进行我的工作,以此来完善我工作中的不足,让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茁壮的成长,也让自己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
关于优秀教师个人年终述职报告范文 本人于20xx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同年到江华二中从事初高中化学工作至今。,在江华二中工作的这7年中,成长最快的的也是上完一届高三的近三年,一直担任年级化学备课组长。现将现将本人09~10这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简述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多年来,一直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学法、教法。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本年度我任教的班级的(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化学成绩,在所有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成绩均居同层次第一。作为备课组长团结组内的年轻老师,坚持集体备课以老带新,在钟主任的指导下,依靠集体力量,在与一中生源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第一期的期末质检我们与一中缩小了差距,上期质检考试中我们平均分,及格率均超过一中,高分段人数与一中持平,这期的目标是全面获胜。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班务工作主旨是:以“尊重、信任、共情、关注”八字来要求自己,既教书又育人。本年度班级的成绩和班风建设在年级中一直位居前列,在学校和年级组织的篮球赛,辩论赛,运动会等大型集体活动均取的了前三名的好成绩。
四.教研教改
教研教改方面,撰些相关论文《高中化学总复习探索》发表在学习方法报、《高中新课程中体会与反思》获省二等奖,校级观摩课《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或二等奖。今年担任课题组组长开展县级课题《新课程高一化学上下衔接研究与实践》等,今年指导李日花、廖祥波老师在学校青年教师比武理综组均获二等奖。今年被学校推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成绩属于过去,我将把每天当做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