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说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范文第1篇

一、《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涉及魏晋两朝帝王、将相、隐士、僧侣等一千五百多个人物,全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其语言质朴、意味隽永、表达传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吸引我的是,与传统的正襟危坐的经史子集不同,《世说新语》生气淋漓,嬉笑怒骂皆跃然纸上,展现的人物立体丰满,特别容易让人亲近。

二、《世说新语》阅读困境

困境之一,是与当下学生语言系统的几乎决裂。中学界尚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的望洋兴叹,更何况是语言积累更为薄弱、理解能力更为浅白的小学生呢?对他们来说,蕴蓄着中华传统精神风骨的文言文更像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老语言,而非延续在我们血脉里的精神密码。

困境之二,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对文言文学习讳莫如深。课堂演变为系统的文言知识讲授,异化为枯燥干瘪的文言知识记诵,其用字的典雅、语言的节奏、意象的精美、情感的辗转全在这样的过程中消磨殆尽。如此一来,文言文自然更加让学生敬而远之了。

师说教案范文第2篇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称为专业性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1]2011年我国招生院校首次招收应用心理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作为新开设的专业性硕士学位,与学术性学位中的应用心理学硕士有相似之处,但从专业学位视角人们更关注的是与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区别与特点。由于应用心理硕士开设不久,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将对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其应用心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剖析二者在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异同,以此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作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代表,为科学理解专业硕士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清专业硕士作为应用型研究人才在创新人才中的特色,比较分析两者的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成为我们以点带面理性而全面认识专业硕士的有效途径。

(一)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的比较

我国进行应用心理硕士和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的学校主要有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各高校都有细化的研究方向。例如西南大学的培养方案为:应用心理硕士有4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司法与犯罪心理、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校心理学。[2]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有8大研究方向,分别为现场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与管理心理学、美学与服装设计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社会心理学、教学策略。[3]

以司法与犯罪心理和现场心理学为例进行比较,司法与犯罪心理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罪犯心理与行为矫治、罪犯人格重塑以及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识别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罪犯心理分析、现场心理识别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现场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再现及利用问题,它涉及到犯罪学、刑事侦查学与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笔者发现,这两个研究方向都涉及到了犯罪现场心理等内容,所不同的是,司法与犯罪心理注重培养学生开展应用实践研究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加关注的是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场心理学则更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

再以专业硕士中的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学术硕士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例,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围绕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EAP的实际问题等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力资源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招聘、任用、考核、培训等形式来有效调配相关人力资源。该方向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同时它也涉及到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在人才培养中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但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应用心理硕士直指实践,研究特色是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研究着重于应用研究,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的研究特色则是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相关学科的思想,偏重于前沿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研究着重于学术或理论的研究。通过研究方向的内涵还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职业指向性比较明显,研究方向立足于实践领域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则直指学科各分支,主要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体系,偏重于对学科体系的学术研究。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目标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2]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规定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要能够在上述四大研究领域开展应用工作。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修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晓心理学的应用知识与技术,能在各级科研、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3]

比较二者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是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满足社会职业领域对心理学应用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是为各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培养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这些在对二者的具体要求中都有体现。应用心理硕士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综观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着眼于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眼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科研型人才。

(三)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采用的是必修-选修-必修环节这样的课程体系(如表1)。攻读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两年内应修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8学分,专业实践实习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程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分成几类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以根据课程模块来进行选择,选修最少不低于8学分。攻读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应修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必修26学分,选修8学分。

师说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张爱玲;王安忆;《长恨歌》

一九九五年,上海女作家王安忆出版了长篇小说《长恨歌》,在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王安忆此作直逼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更有人认为《长恨歌》是比张爱玲还张爱玲的小说。一时间,王安忆的名字被频频与“张爱玲”三个字联系在一起。本文从王安忆的《长恨歌》出发,在其背景环境的描写、人物与时空的关系、虚无与现实的叙事等三个方面作一比较,以期对这两位同样出色的女作家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背景环境的描写

翻开《长恨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长达几万字的背景环境描写。“弄堂”、 “流言”、“闺阁”、“鸽子”以及紧随人物命运的“片场”,后来的“爱丽丝公寓”、“邬桥”,一个新的弄堂“平安里”。

这些背景环境描写把读者引入了作者营造的特殊气氛之中,犹如身临其境,引领读者视线,为其迅速走入王琦瑶的内心世界打下了基础。除此以外,和小说主体的联系也是比较紧密的,很多描写看似随意,却与后来的故事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是暗含在文本中数不清的伏笔之一。比如《鸽子》一节:“许多无头案,它们都是证人。它们都是证人。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当天空有鸽群惊飞而起,盘旋不去的时候,就是罪罚祸福发生的时候。”这些都和结尾一节《碧落黄泉》相互照应,使前面的描写不流于无谓的堆砌,而是形成镜子般的对照。

《长恨歌》的背景环境描写是王安忆对于张爱玲写作风格的一种承袭与超越。张爱玲最擅长的就是将叙述人、读者与故事的人物远远的拉开距离,将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成功剥离,从而形成一种旁观、张看的全知视角。作为对张氏风格的一种沿袭,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同样试图使用这种手法,只是不如张爱玲那样明显。“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物化的“制高点”,其实就是全知视角的象征。这和张爱玲的“在云端看厮杀”其实是相同的目的。《鸽子》中又写道“前边说的制高点,是我们人类能够企及和立足的呢?”这里“鸽子”同样成了一种“上帝视角”象征。作者通过“制高点”的过渡,力图将全知视角贯穿文本始终,有意无意地将笔下的鸽子变成了张爱玲在《沉香屑》中写的香,在《倾城之恋》中写的咿咿呀呀的胡琴,在《金锁记》中写的月亮,贯穿文本始终,充满了象征的色彩。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王安忆的这种叙事相对于张爱玲有所超越。张爱玲对上海特色的描述是零散的、往往贯穿于小说的细节之中,是为将读者引入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而渲染气氛,侧重于在深度上的展现。而王安忆对上海从宏观角度的整体描写,起到一种既能通过直观写实引领故事开场,又能表现出整部小说沧桑兴衰基调的作用,侧重于在广度上展现。从这一点看,王安忆的开篇描写更符合长篇小说叙事的要求,也体现了她超越了张爱玲略嫌狭窄的文化视野。

二、人物与时空的关系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空间都有着一种被限定的拘束。她的小说一般来说,都有一个主要的活动空间,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那么一次,然后又回归于那主要的活动空间。因此,她的小说的叙述空间是封闭的。而因为叙述空间的封闭性,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时间也是静止的,凝滞在那里的。因此,几乎可以说,在张爱玲的小说叙述中,是不存在历史时间的,历史在她的叙述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时间因素由此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有被空间化的倾向。

在这种封闭、静止的时空观中,产生了张爱玲笔下的那一部部都市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如流苏、曼桢、烟鹂、娇蕊等,皆形象鲜明,令人过目不忘,而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张氏小说中,这两者却是各自存在、不甚相干的。上海之于张爱玲,就像鲁镇之于鲁迅、北京之于老舍、湘西之于沈从文,仅是作为一种地域色彩浓厚的现实背景而存在的。她笔下那些女子的悲欢离合,虽说是在上海这座城市里上演,但上海并不能够左右她们的人生,上海对于她们而言,只是一个偶然的落脚点,而换了别的地方,她们的故事也一样还要上演。可见,在张爱玲的笔下,人物与时空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长恨歌》把一个女人的一生与一个城市的历史交融在一起进行描写。小说从20世纪30-40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50年代“”的上海、60年代“”的上海,一直写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上海。王安忆通过对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书写再现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时代变化,在她的笔下,不同时期的上海对主人公的命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长恨歌》当中,叙述时间是流动的,王安忆有意完成了人物与时间的融合。除此之外,她的叙述空间是开放的,与张爱玲的故事通常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房子或家族中相比,《长恨歌》显然具有开放性。故事不单单是在上海这一个地方发生,中间还穿插了邬桥这个地点,同样是在上海,根据王琦瑶人生的不同时期,王安忆为她安排了不同的居住场所,而正是由于居住场所的变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开放、流动的时空观恰恰与张爱玲那种封闭、静止的时空观相反。可见,在王安忆的笔下,是以人物来书写时空变化的。

三、虚无与现实的叙事

张爱玲曾经这样评价《红楼梦》:“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这段话同时也表明了张爱玲的小说观与人生观。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不管如何眷恋,过去的好时光都已经无法挽回。透过繁华的世相表面,张爱玲体验到孤独和寂寞的刻骨铭心。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更使她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与孤寂、生命的虚无与幻灭。最终促成了她悲观虚无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而反映在她的都市小说叙事中。张爱玲对日常生活,并且是现时日常生活的细节,怀着一股热切的喜好。同时,她又不由自主地要在可触可摸的俗事中藏身,于是,她的眼界就只能这样的狭隘。所以,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

而王安忆刚好相反,在她看来现实与虚无之间其实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她的叙事观是现实的,这一点在《长恨歌》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王琦瑶的一生完全是按照她自己的选择来过的,她是自我的,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必有所顾忌。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人物在作出选择时总是有重重顾忌,而且由于不敢直面现实,她们总是选择向生活妥协,将自己束缚起来。这一点无论是在《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还是《半生缘》中的顾曼桢身上都有所体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读者看不到时代的影子,也没有具体鲜明的空间位置,所有的目光都只集中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上,所以不免产生一种虚空感。王安忆则与此形成相反的对照,她不仅赋予了人物鲜明的时代特色,还敢于将人物最终走向死亡的血淋淋的过程描绘出来,这一点在张爱玲的笔下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所以王安忆比张爱玲现实的多,最起码她比张爱玲更多了一份勇气,即使前边是虚无的,她仍然要过去看看,直面现实而不是逃避。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将王安忆与张爱玲相提并论是不无道理的。她们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如果细细品读她们的作品便会发现她们终究是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位作家会写出完全相同的作品。相信在未来,她们之间还有更多的异同之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2]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师说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63―04

引言

南国农教授曾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教育技术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专业224个,硕士点83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这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门槛,考试内容对人才的选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初试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需要按照教育学的招生考试方案,但是教育技术学具有不同与教育学的学科特色,因此在招生考试科目方案设置上,出现了分歧。[1]部分高校改变此前的自主命题方式,采用了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教育学综合考卷,学科门类为教育学(代码04),另外一部分高校仍然沿用自主命题方案,按理学(代码07)招生。从2007年至2009年,这种新的考试方案已经实施了三年,那么这两种方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育学综合的考试方案是否适应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1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部主管)公布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2007―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全国内地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共有85个(同一个学校不同院系的硕士点按不同单位计),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招生单位有40个,占总数的47.06%,自主命题的有45个,占总数的52.94%。2008年招生单位是84个,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6个,占总数的42.86%,自主命题的有48个,占总数的57.14%。2009年招生单位数量与2008年相同,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4个,占总数的40.48%,自主命题的单位有50个,占总数的59.52%,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与自主命题单位数量之比约为3:5。整体趋势如图1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减少,而自主命题单位的数量则在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学综合考试方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笔者统计了西北地区七所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高校2007-2009年的招生情况。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是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从招生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2007-2009年间,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实际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没有满足招生计划,个别学校只能通过调剂争取一部分生源,有的学校实际招生人数甚至为零。而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这三年间实际招生人数较为理想,有些学校甚至爆满,单从数据上看,实行自主命题的学校实际招生结果比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学校普遍要好,这与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改革前各高校基本都能招满计划,录取余地相对较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诚然,招生数量受学校知名度、学科实力、导师团队能力、地理位置、就业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招生考试科目是筛选优秀学生的过滤器,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这两种考试方案产生的不同招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

二 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原因分析

1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轨

教育技术学虽然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的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八门主干课程,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同时允许根据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本科培养方案。[3]而教育学综合所考察的四个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技术学本科主干课程差异明显,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仅在一些师范院校作为公共课开设,而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这两方面内容一般不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综合中基本没有体现教育技术本科的主干课程,与本科教学严重脱轨。

2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不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

由于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节,导致考生备考时,基本放弃了教育技术本科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了取得成功,从大三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育学知识,这无疑是削弱了考生对本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加大考生的应试难度。[4]而通过初试的考生,也无法从成绩上体现对教育技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用说反映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了。因此,许多考生放弃考教育学综合,选择自主命题的硕士点报考,使生源在院校间出现了不均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教育学综合内容,直接放弃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深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本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十分不利。

3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制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通过对西北地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网络访谈,发现有一大部分该专业的研究生来源于教育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专业,这一大部分考生基本上是应试型,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更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一点技术背景,而这些研究生所在学校的培养方案偏向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也基本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从本科到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知识结构差异明显,思维习惯并不一致,出现了不能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现象,部分学生,一直存在学习困难,无力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显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要体现考生对本专业本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要体现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因此科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关系到研究生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从以上三个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教育学综合考卷难以选拔教育技术学优秀人才,迫切需要新的考试科目设置方案。

三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选择方案

笔者对2007-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AECT94定义中提出的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把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分为教育技术学本体理论研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艺术,教育信息管理与评价四个大方向,[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向。然后对自主命题的学校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四大方向的具有一些公共的考试科目,笔者对自主命题学校所有招生方向和考试科目进行统计了解的基础上,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原则,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的两种考试方案,即:教育技术学统考或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两种方案。

1教育技术学统考方案

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客观性,顺应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趋势,笔者认为部分交叉学科应该突破二级学科按照所属一级学科统考的试行模式,体现两个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采用部分交叉学科统一命题方式选拔人才。教育技术学可以按照本科主干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网络教育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六门初试必考科目,自主考察的科目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放入复试环节。这种统一命题方案使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具专业性,同时也能兼顾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使通过教育技术学统考选的优秀人才更符合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

2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

笔者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归纳为四大类,依据现有自主命题单位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设置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如图2所示,矩形框内的科目为必选科目,椭圆形内的科目为可选科目,招生学校可根据自己具体招生方向灵活选择初试科目。

其中教育技术本体理论研究方向,其必考科目包括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论则作为可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化教学应用方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web及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数学为必考科目,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和教育传播学则为可选科目;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方向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必选科目,而教育传播,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则为可选;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技术方向,电视编导,影视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则为必考科目,而普通物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三维建模三门则可作为选考科目;其它方向,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

小结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6],因此,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方案不仅要体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色,更应服务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教育技术专业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媛等.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 汤苗苗,王琴,王良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10-12.

[3]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谈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0.

[4] 张琪,陈琳.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5-68.

师说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硕士 实践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48-02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Case Teaching for Training Professional Master

Qu Zhenxi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430073 China)

Abstract:Practical ability is very import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If practical training is carried on only relying on research project of supervisor or engineering project, some negative effects will appear, such as limited coverage of knowledge, unsustainable training mode. Case teaching often used by commercial college can be referenced. With careful organized cases, students can be trained under simulated environment. Practical case and science project ar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Practical;Case Teaching

目前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学位体系都包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是为了满足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

专业学位和学术性学位所处层次相同,只不过培养的规格有侧重,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建立在相同的学科基础之上,但是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标准有差别。学术性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没有过多考虑职业能力。专业学位教育把学术性和职业性密切结合,培养各行业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专门人才。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强调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所培养学生具备从业基本条件,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

这就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强化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如果仅仅依靠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有限参与企业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局限性。借鉴商学院中常常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实践性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下学会解决问题,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实践性案例和科研项目并不对立,是一种相互补充关系。

1 现状

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学位硕士一样,都接受了共同的学科基础教育,需要掌握本领域基本专业知识和技术。硕士阶段的学习,是本科阶段的延伸和深化。

国内高校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大体是相似的,前面两到三学期进行课程学习,后面时间进行专门的实践训练。专门的实践训练主要有两种形式:参与特定科研课题的研究,参与企事业单位实际的工程项目。

在这种模式下,课题(项目)的工程化管理比较突出,每个学生往往承担课题(项目)中的部分任务,参与的任务比较单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和思考范围都比较窄,限制了学习的广度,对学生的训练效果有限。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课题(项目)做支撑,这种培养模式很难有持续性。

这就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程教学既要对领域知识做较全面的讲解,又要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国内很多高校,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的培养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差别并不大,甚至出现了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同堂上课的现象。有的课程教学还是和学术性硕士一样,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有效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硕士学术化,培养模式同质化,这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利。

2 实践性案例教学

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强化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案例教学就是方法之一。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定情景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哈佛大学法学院在19世纪末开创性地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到了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也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方法[2],如今这种教学方法仍在广泛使用。

教育性实践不同于企事业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实践,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体验问题解决方法,在校园中达到实践训练的效果。

实践性案例教学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实践性问题,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理解情境,积极参与、体验实践过程,熟悉所用工具,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实践属于教育性实践。

如果能够精心、合理组织实践性教学案例,既可以达到实践训练的目的,又不受科研项目多少的限制,也不会出现科研项目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教学的可持续性和知识的完整性都可以得到保障。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掌握了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从事科研实践的基本条件。在完成硕士阶段理论知识的提高后,或者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性案例学习,可以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实践性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学双方的努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编写教案,设计合理的实践性案例,制作PPT。教案质量影响着教学质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学习,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具体来讲,要应用好实践性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2.1 课程设计

专业硕士既不能够是完全的理论教学,也不能够是完全的实践教学。应该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课程设计上,既要有理论教学,也要有实践教学,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就违背了专业硕士设置的初衷;如果没有理论只有实践,那就成了纯粹的职业教育,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层次不相符。

2.2 案例设计

案例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背景资料,问题的分析,实践任务介绍,过程、方法介绍等内容。通过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问题的真实情境或者模拟真实情境,感受问题产生的背景或者环境,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如有可能,把多种解决思路进行列举、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去发现问题并逐渐形成最终的解决思路;确定一个解决思路,介绍实践任务的目的、要求,大致介绍解决问题的过程,要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和验证。

案例的选取最好要有一定的真实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问题的背景。案例可以有多个答案或者求解方案,但是不要太多,允许思维的多样性但不能太发散。案例应给出相应的参考材料,让学生在一个大概的框架内学习、思考和实践,适当收缩范围,效率要高一些。

2.3 过程控制

在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中,一般采用如下步骤:学生预习案例材料、单独思考;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发言、交流,总结、点评。第一步是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事先不了解案例,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后面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第二步是开阔思路的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思想、调整自己的思路,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第三步是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共享,并由教师进行归纳、点评。[3]

实践性案例教学显然和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有差别,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实践环节。教学过程大致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学生预习案例材料、单独思考;教师介绍实践任务的目的、要求,大致介绍解决问题的过程,要使用的方法;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发言、交流,总结、点评。教学过程不是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共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践任务,在实践中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强调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间是经验交流,教师对学生是引导。教师主要进行方向性引导,如果缺乏这一项工作,学生有可能陷入困境无法完成任务。

2.4 交流、沟通

课堂教学学时有限,绝大部分实践内容都是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且持续时间较长。学生之间需要沟通的渠道,相互交流经验,教师也需要渠道对实践过程进行指导。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交流渠道。QQ等工具可用来进行实时讨论,但讨论内容不便于未参与的同学学习。BBS、MailList等工具不仅方便交流,也方便未参与的同学后期学习,更方便教师插话指导。博客等工具可以展示实践经验和成果。

3 教学实践

作者为本校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开设了《高级操作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就使用了实践性案例教学法。

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因为工程硕士的培养定位不是做科学研究,而是培养具有较好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人才,他们应该能够运用专业领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解决专业问题。但是也不能只关注实践不关注理论,沦为职业培训。所以在课程内容上,分为两部分:理论基础和实践训练。实践训练不是简单的放鸭子,而是根据当前的主流、典型应用,设计了系列实践性教学案例,展开教学。

设计的案例有:具有Cache和反向功能的Web服务器架设,IP网络存储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LVS集群,MySQL数据库集群,Linux性能分析及优化。都是目前的典型应用。

案例设计都包含以下内容:问题引入,解决方法,基本工作原理,常用解决技术及软件,实验设计,参考资源。

教学组织采用3分课堂讲授,5分课后实践,2分交流及在线指导的形式。课堂上讲授每个案例涉及的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用到的技术原理,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软件及优劣分析,设计的实验及要求。在国内某云服务厂商租用云主机,作为学生的实验环境,每个实验要求在两周内完成。在实验过程中,通过QQ群让学生相互交流,作者也适当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多数是方向性指导,引导他们自己解决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

从前两届学生的教学情况看,效果还是很好的。和本院类似专业的学术性硕士相比,专业硕士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明显要好。

4 结语

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行的,科研项目、工程项目涉及的知识面又比较窄,而且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培养模式。实践性案例教学兼顾了两者的优点,既有基本理论的讲解,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会、反思,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实践性案例教学并非否定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训练作用,而是希望通过传统教学也能够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两者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 靳培培,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