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行医学模式

现行医学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行医学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行医学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单片机;仿真教学

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GC)是分析具有挥发性、热稳定性、沸点不超过400℃的有机化合物的仪器,该项技术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分离、分心复杂混合物的方法,在石油化工、环境科学、医药卫生、商品检验、药物分析等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仪器设备的昂贵,一般大型企业才会配备,用于高校教学很少。在普通教学中,不正当操作极易造成仪器损坏,许多学生得不到动手的机会,无法深刻理解其中结构和工作原理,更难掌握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这对学习和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利用设计仿真教学平台的理论思想,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种气相色谱仪实验教学模型,不需要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药品,只需要与仿真操作软件配合,就能够实现全程模拟的仿真操作,帮助同学们理解仪器工作原理,掌握仪器的操作。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用仿真实验教学模型将显著提高高校实验教学的质量,并对推动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1模型的总体设计

这种气相色谱仪教学实验学模型,包括气路系统、采集控制系统、计算机以及安装在计算机内的仿真系统。其中,由气路系统和采集控制系统构成的仿真仪器仿照真实仪器的运转流程与原理;利用VB6.0平台搭建的仿真工作站,能收集基本涵盖本科教学所需的实验数据。

1.1气路系统的设计

气路系统(如图1)包括载气瓶(11)、减压阀(12)、干燥管(13)、交换室(14)、螺旋玻璃管(15)、检测器(16)、集气瓶(17)和进样针(18),所述载气瓶(11)、减压阀(12)、干燥管(13)、交换室(14)、螺旋玻璃管(15)、检测箱(16)和集气瓶(17)通过管路(19)依次串联;所述进样针(18)通过管路(19)与交换室(14)相连;

1.2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

采集控制系统(如图2)包括进样控制单元(21)、加热单元(22)、信息采集单元(23)和通信单元(24)和单片机(25);

单片机(25)通过进样控制单元(21)控制进样针(18);

加热单元(22)包括加热部件(221)和加热开关(222),所述加热部件(221)置于交换室(15)内;加热开关(222)受单片机(25)控制;

信息采集单元(23)包括流速计(231)、温度传感器(232)和二氧化碳传感器(233),所述流速计(14)串接在气路系统中,所述温度传感器(231)置于交换室(15)内,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232)置于检测箱(16)内;单片机(25)通过采样电路(234)采集流速计(231)、温度传感器(232)和二氧化碳传感器(233)的信息;

通信单元(24)用于单片机(25)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2、该实验教学模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气相色谱仪教学实验学模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载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管路经减压阀进入干燥管进行干燥,再进入交换室;采集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交换室内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单片机控制加热开关接通,加热部件开始加热;当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单片机控制进样针将待测样气体通过管路注入交换室,两种气体在交换室充分混合、加热,然后进入螺旋玻璃管过滤吸收,再进入检测箱检测;单片机通过流速计和二氧化碳传感器采集气体流速和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通信单元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计算机;单片机还可以通过进样控制单元控制减压阀和进样针调节二氧化碳和待测样的进气速度;计算机接收到单片机发来的接收有气体通过的信号后,会读取根据设定好的样品名称,读取数据库相应的稻荩查看相应的实验报告,动态波峰图等结果;废气经管路排入集气瓶。

现行医学模式范文第2篇

    会计职业是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和行政事业会计。 

    会计工作岗位是指一个单位会计机构内部根据业务分工为实现会计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而设置的岗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教学模式的纵横两种教学结构中,纵向教学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及其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教学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 

    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上发展而来的,相应地具有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学术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开一些实践课,所做的仍是“学术教学”。 

    (二)演绎理论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演绎理论的思维方式,让本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接受抽象“完美”的理论。 

    (三)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流行至今,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不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会计教学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授课内容上多有重复,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团队实力无从体现。 

    (四)灌输式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因为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所以会计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术教学”、“演绎理论”和“课程”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五)以师为本。以书为据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一样,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书本层面的知识。 

    (六)止于模仿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模仿例题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报表,但并没有真正会运用,“熟练”不够,当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仍是一脸茫然。 

    (七)应试教学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要适应应试教学的考核方式。 

    总之,由于套用有余、扬弃不足,结果使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会计教学的“压缩饼干”,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克隆”,或者是中专会计教学的“发面馒头”。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按照我国的人口实际状况,根据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已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就广西而言,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而后WTO时代国际竞争的加剧,对高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变革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是会计教学模式探讨的起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即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开展“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二)“任务驱动”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教学任务,以归纳事实形成结论为特征的模式,由一个实际的案例(任务),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岗位模块体系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内容应该是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模块体系,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以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功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互动式课堂教学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 

    (五)以岗为本,以职为据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依据”。 

    (六)熟能生巧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但要模仿案例学会编制分录、编制报表,而且要对所练技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达到准确、快速的境界。 

    (七)“应对教学” 

    改“应试教学”为“应对教学”,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应对求职当时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考核目标,过时的知识是往者已矣,可以不学。考核方式也要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为标准,以使学生顺利通过应聘面试、实务操作等就业环节为着力点,使学生能够取得与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和就业优势。

    四、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对象原则 

    从目标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 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二)顺序衔接,结构合理。组合恰当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三)循序渐进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转变观念到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质量,再到结果评估与处理,都需要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 

    (四)成本效益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效益必须大于构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成本。

    五、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教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教”展开的。从横向结构角度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上看,根据会计从业人员按工程型会计人才、技术型会计人才和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分类,笔者认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会计人才上;在企事业单位中,他们的职位定位在中层管理人员、白领、高级蓝领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上,要求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技巧。 

现行医学模式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108-02

PBL教学模式是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PBL引进之前,也有一些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国长久以来实行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案为导向,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的教学,适合基础理论和基础教育。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蓬勃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能否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起到关键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与需要,很多高等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开始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解惑,以导师为辅助的PBL教学模式。

1 PBL教学模式的提出

PBL教学模式,即基于提出问题并解决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医学学生被动听课、对书本内容死记硬背而忽略医学知识实践的偏重式学习现象,而后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年完善并创立,称为PBL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下,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基础、导师引导为辅助的开放式发散思维教学,突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后来Barrows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他学院接受并采纳[1],主要在医学院校流行。在美国有超过 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欧洲的医学院紧随其后开展了PBL教学的试验。

PBL教学模式的成功,引起了教育学者的重视,他们十分关注PBL在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并为PBL的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目前,PBL教学法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认可,并得到广泛推广。

2 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改革

PBL教学模式在西方教育领域掀起一阵改革的春风后,为了保证高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1986年我国的部分高校也开始引进PBL教学模式,由小范围、少数学科内改革逐步延伸到学校范围内实践。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与国外大相径庭,与其说是引进,不如说是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的改革与应用。为了将PBL教学模式与我国的教育国情相结合[2],从授课方式、考核制度、学习资源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等方面思考PBL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循序渐进地将PBL教学模式优化成为适合我国高校实行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考试,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只能单一地、机械地掌握本专业的书本知识,没有培养出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无法横向融会贯通各个学科的知识。

为了将PBL教学模式融入现有的教学模式中,首先是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传统教学是备课――授课,而PBL教学时,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多地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教师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PBL教学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对本专业教学内容有深厚而精确的掌握,还需要对交叉学科的知识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才能解决在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满足师生随时能够查到相关材料,需要学校有强大的图书馆资源作为后盾。

最后关于成绩考查,传统的考试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PBL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教学导师的意见、学生课堂的表现(资料的收集、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问题的含金量等)是否应该占有一定的考查成绩比例,成绩考核如何能够科学地、真实地、客观地、公平地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也是在推行PBL教学模式时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3 PBL教学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为了向社会输出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对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数十年前中国教育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是为了消灭文盲,逐渐将高等教育架上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该“量”与“质”两手抓,不断实行教育改革,开展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3-4]。PBL教学模式的兴起对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对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实际效果的评价有褒有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完全照搬PBL教学模式在国外的使用方式,应该最大化地将新的教学模式与本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创新人才是能够利用知识储备,同时具有开拓思维与实践能力,为社会创造新知识的人才。PBL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等特点,采用PBL教学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到它对传统教学法带来的冲击,要最大化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不要急于求成。

我国高校在校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教育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少思考,没有机会表达想法,没有对知识的辨析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PBL强调学生亲力亲为,亲自参与、独立思考,收集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交流,独立总结出答案。整个学习过程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这个讨论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

现行医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93-03

从学术层面上看,这种模式被引入我国职业教育将近16个年头,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用现状如何?如何更好地实施?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对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新型会计人才,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与分析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为了较全面了解这一模式实施情况,利用国培机会,2013年3~6月以无记名问卷方式先后调查了十八个省31所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针对教师共发问卷120张,回收113张,回收率达90.4%。实地考察主要是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广东财经学校,进行了听课、访问教师和学生、了解学校领导层对该模式引入的重视程度、观摩学校会计实验室配套建设情况等。调查结果与分析:在调查的31所职业学校中,既有国家重点中职学校,也有普通中职学校。其中4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100%为城市学校,并集中在政治、经济发达地区或沿海城市。为了调查这两类学校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否存在差别,我们区分了重点和普通中职学校。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对“目前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项,重点学校80.5%的会计教师和普通职业学校71.2%的教师选择技能型人才。对“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您注重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选项,所有教师更多注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较少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见图1。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摸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调查结果看到,现阶段我国中职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行动导向教学“关键能力”的目标有一定差距,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的理解更侧重于学生会计技能的掌握,使得会计课堂教学目标更多考虑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和效果

被调查的中职学校,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重点中职96.2%的教师和普通中职95.2%的教师都选择案例教学法,其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他方法很少用。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教师对该模式的操作运用还相对薄弱,这说明还须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另外调查结果从地域上显现,南方的学校实施的比重大,尤以粤、闽、浙、琼为代表;城市学校好于县镇学校,被调查的3所县级学校都未实施,从另一角度我们也看出学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

(三)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现状

被调查的31所学校会计教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重点中职学校会计教师本科学历占86,7%,普通学校占75%,同时重点中职学校硕士学历的教师达12%,一些年轻教师正在进修,75%的教师接受过省级以上培训。从教龄看,75%的教师教龄在15年以下,说明会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教师们注重自身业务的提高,这都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调查显示重点职校会计教师仅有三分之一有企业实践经验,普通中职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寥寥无几。只有对企业实务有更多了解,才能更有助于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同时更多教师认为尚需补充相关知识,在理论知识方面,加强培训深造,更多地学习探究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实践方面,多给机会到企业,深入企业演练会计技能。

(四)学校设施对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影响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和理解,更需所在学校的具有配套的硬件设施。从调查结果看,现阶段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不足,利用率低。调查结果见:

被调查的教师普遍反映:学校资金有限或更多倾向于其他专业,模拟室设备陈旧、不足,仿真效果差,很多学校偏中理论教学,以考证或升学为主,不注重实践能力。教师普遍认为所在学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滞后,教材理论性太强、抽象,不适合行动导向教学,基本没有课前准备项目和工作任务书。

(五)行动导向教学评价

在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是否注意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依据”时,重点中职50.5%表示注重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依据,而重点中职40%会计教师和普通中职80%教师则仅注意到但未将其作为教学评价依据,更加注重结果评价。

三、实地考察结果与分析

2013年6月,国培学员利用外出考察机会,去了广州财经学校对二年级会计班学生进行了听课、问卷,访问了教师,又了解了学校领导层对该模式引入的重视程度,观摩学校会计实验室配套建设情况等。

在听课过程中,会计教师以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导学,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评价方法全面、恰当,使学生有了成功体验,同时,使国培教师也大开眼界,该模式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态度:选择“很满意”的占30%,选择“满意”的占67%,选择“不满意”的占3%。(2)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态度:每堂课都认真听讲80%,有时能认真听讲20%,没有人选择“很少听讲”。(3)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习的内容与一般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相比掌握程度:选择“没有区别”的占8.0%,选择“熟悉得多”的占86.8%,选择“不如教师讲的熟悉”占5.2%。(4)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选择“作用大”的占32.5%,选择“有一定的作用”的占53%,选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占14.5%。(5)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团队合作的精神的作用:选择“作用大”的占81.5%,选择“有一定的作用”的占18.5%,选择“几乎没作用”的没有。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结合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开展。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各个省制定招生考试办法中的专业综合课占有比例过大,技能考试比例小,加之考证的需要,使得一些学校为了升学、考证,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

各级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职业学校会计教师现状直接制约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的素质、教学理念、态度等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实施、实施的程度、教学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双师型”教师,首先要求具备“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又要具备“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因此,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要把握正确的职教课程理念,改认识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作为会计教师还要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尝试,克服畏难怕累情绪,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教法培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将教学知识点连成线、结成面、合成体。加强硬件设施等建设,创设良好的教改环境。针对实习设施严重缺乏的状态,作为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改变他们落后办学和实训条件;作为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训实习形式,校内实训的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具备实训、教研及展示等多项功能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突出职教特色,使之成为学生实训场所、成为职业技能培训场所、成为校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场所;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按现代职教理念开发课程资源,为了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应积极开发教学资源,结合会计岗位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就业导向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编制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统一的一体化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并规范教材的使用。

树立现代的评价观。行动导向教学多是小组合作式学习,强调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自我学习等多方面功能,因此,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评价强调综合性、过程性评价,作为教师、学校乃至国家应寻求多元的评价方法,多角度考察学生,真正树立全面发展观。

四、结论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的分析,本文旨在深化教学改革,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通过此次调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的分析,面对会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高的增长情况,如何将此模式的多种方法更好地、更有效地应用到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适岗对位的技能型人才,仍需我们多探索、多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德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微观考证[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92-95.

[3]李妍.对中指学校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现行医学模式范文第5篇

现代医学正处在一个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医学模式的转换必然引起医患关系在各方面的变化,也给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产生的特点带来新的变化。在这个特殊时期,医院的医疗纠纷及医疗诉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在医疗界引起了关注,而且在全社会也引起很大关注,已成为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符的主要因素之一[1]。

1现行的医学模式及其特点

在医学的发展史上,大体存在过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现在正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推崇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是指建立在经典的西医学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该理论来解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19世纪以来近几百年的时间里,这种医学模式在医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它主要用机械论和还原论的思想来解释人的生命过程和疾病现象,人被看做单纯的生物体。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病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它认为任何疾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简而言之,生物医学模式就是:就病医病,只识“病”,不识“人”,只治“病”,不治“人”。这种模式只关注患者的身体状态,对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关注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增高,这种模式下的医患距离越来越疏远,医患感性越来越消弱,医患关系越来越被物化。在现行的医疗实践中遵循的医学模式调查中,笔者通过对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200份的随机问卷调查后发现:有163人认为当下的医学模式为生物医学模式,占81.5%;有16份选择不清楚,占8%。有173人认为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与现行的医学模式有关系,占86.5%;有89人认为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为对患者的社会属性关注不够,占44.5%;有97人认为与医疗质量有关系,占48.5%。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现在的医学模式还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导,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辅助的状态。医患关系紧张的很大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医学模式中对患者的社会属性关注不足引起的。

2现在的医患关系特点要求新的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首先提出。1977年其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TheNeedforaNewMedicalModel:AChallengeforBiomedicine的论文,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他指出:为了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有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2]。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这一认识最早是在1981年的第一次全国医学辩证法讨论会上被介绍到中国[2]。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现在的医患关系已演变的越来越激烈。据统计,2007年至2010上半年,全国约有15.1%的医院发生了医患纠纷,有5.6%的医院发生了“医闹”事件,全国共发生医患纠纷6.9万起,“医闹”事件2万余起,由医患纠纷引发的5540余起,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3]。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医生对患者的关注度不够。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显示,在各种医疗纠纷中,因医疗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而80%的原因是由于语言沟通、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4]。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更加科学全面的医学模式来指导行医。在医生心中理想的医学模式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问卷有129人,占64.5%;有30人选择不清楚,占15%。可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得到大部分医务工作者的认同,但要使之真正在临床指导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思考与建议

3.1充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我们在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时,不能不研究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在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也必须对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到医患关系中,心理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医务人员不良的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医疗服务行为,即医务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只要足以给病员造成消极心理效应,就会损害医患关系,引发医疗纠纷。具体包括对待病员是不是能一视同仁。对待亲友热情周到,有求必应,诊疗全面细致,有问必答,耐心解释;对非亲友则态度淡漠,漫不经心,拖拖拉拉,推诿搪塞,疏忽大意,工作马虎草率,甚至误诊误治。有的责任心差,纪律观念淡薄,擅离职守,延误治疗抢救时机;有的妄自主观武断,过于自信,不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遇到不能胜任的技术操作,既不请示,也不汇报,一味蛮干,擅自做无指征的手术,让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和使用昂贵药物等,很容易给病员造成损害和不良后果;有的技术能力差,临床经验不足及设备条件限制,常误诊误治,甚至酿成医疗事故。个别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差,护士或不顾病员的心理反应,对病情不愿解释、解释不当或乱发议论引起病员家属的误解;有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巧立名目乱收费或为中饱私囊,向病员索贿受贿,损坏患方经济利益,多引起无医疗过失无不良后果的纠纷。医疗实践中这类纠纷并不鲜见。当前医务人员仍束缚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关注还很不足。现在的医疗现状要求医务人员尽快补上心理医学这一课,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医疗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地处理医疗纠纷。

3.2充分认识医患关系中的社会制约性

医患关系存在于社会系统之中,必然受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也受社会意识、伦理观念的制约。在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中,一方面表现为限于医学科技水平,病员在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医疗意外及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时,医务人员不承担责任,但应做好解释和告知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医患双方经济利益矛盾引起的纠纷,如不合理收费或用自费药、昂贵药之前不征求病员同意的纠纷,医方应加强医疗收费的规范化管理和建立健康的医患沟通机制。大量的医疗纠纷表明,当前医务人员普遍法律意识淡薄。而病员或家属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往往把纠纷中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不满情绪不断在患方群体中泛化扩展,通过各方面社会关系,借助新闻媒体(电台、报纸、电视)制造舆论,反复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访、申诉,借助律师到法院等手段,充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p#分页标题#e#

3.3全面践行医患关系中的法律规范性

医患关系就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行为关系,是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的医患双方,经过双方的自主选择,为满足自身的保健需要或职业需要,而建立的医疗专业服务关系,双方必须各自履行自身义务并尊重对方的权利。医患关系本质上就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建立的法律关系,医疗纠纷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利义务纠纷。医患关系的法律规范性就是指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行为,必须受法律规范的调整和约束,双方纠纷的解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医疗纠纷中医患关系的法律规范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在法制社会的根本体现,也是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的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