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环保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学校的聚餐会看环保
菲比学校在放暑假前有一个聚餐会,叫百乐餐。就是每位参加聚餐的朋友自带一个菜,大家一起分担责任,分享美食。菲比出门前就把自己平时用的碗筷装到袋子里,准备带到学校用,还特意跟我说:“妈妈,不要用一次性的筷子了。”我说:“为什么呢?是因为很多不法厂家,为了漂白那些木头,用了大量的化学制剂。长期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给身体带来潜在威胁。筷子有毒是吗?”我想听听菲比有什么高论,故意反问她。菲比貌似还听不明白我说什么,沉思了片刻,指着后院的大树跟我说:“妈妈,一次性筷子是用树木做的吧?”我点点头:“是的呀。”“小松鼠、小鸟、猫头鹰都生活在树上,大树是它们的家,要是把大树都砍光了,它们该住在哪里呢?”菲比的眼神流露出一丝伤感!
当天的聚餐会上,孩子们都用自己带来的餐具吃东西。可以想象一下,全校那么多师生和家长,如果每人用一个一次性的纸碟或刀叉,那么一个聚餐会下来,得制造多少垃圾!环保首先就要做到减少制造垃圾。菲比喝完软包装的果汁后,会把包装盒丢到统一的回收箱里,孩子们已经养成很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平时菲比的教室里都会摆放两个桶,一个是孩子们丢纸张或是包装盒的,另一个是装普通垃圾的。等到吃饭时,还有另一个灰色的小桶,用来装孩子们吃剩的食物。这些有机食物垃圾会被再利用成为堆肥或土壤。
有趣的有机园艺种植课
加拿大环保园林局给菲比学校布置了一个种植任务。三月份的时候,老师与孩子们在学校里利用食物再造堆肥,种下了13颗土豆;到了六月份时,再去收获。在动手挖土豆前,老师让孩子们猜一下能收获多少个土豆?好多孩子都猜是30多个,也有孩子说是3个。老师扮做夸张惊讶的表情大呼:“难道土豆全都烂掉了吗?”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开始动手挖土豆了,孩子们一个个都不怕脏,不怕累,像土拨鼠一样刨起土来。每挖一个土豆,孩子们都兴奋得尖叫。一个,两个,三个……孩子们最后一共挖出了108个土豆。最后家长帮忙把这些土豆做成土豆泥,让孩子们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孩子们通过种植任务,探究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植物如何从土壤里汲取养分,了解了太阳与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这一切都激发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教给孩子们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培养环保意识的手工课
在菲比的教室里,布置了很多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做成的小手工。最特别的是墙上有一棵成人个头高的大树。这是一棵会随四季变化的“魔法树”。当你仔细一看,会发现树杆是用黄褐色的厚纸皮做的。树杆底部深入土地的树根,是用一条条白色卫生纸做的。冬天的时候,你会看到光秃秃的树。春天的时候,你会发现树上贴满了绿叶和花朵。夏天的时候,大树结满了果实。秋天的时候,满树都是火红的加拿大枫叶。其实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朵花都是孩子们用废纸亲手做的。一棵用废纸做的树,除了环保之外,还教会了孩子们认识四季的变化,树的生长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学前班的孩子会有很多手工课,我也会抽空到学校当义工。手工课大多都是用废旧物品做的。有一次手工课做黄水仙,水仙花是用装鸡蛋的盒子做的。仿真度很高,也很漂亮。平时菲比放学的时候,也经常能从她书包里发现一些有趣的小玩意。比如用食物纸袋做成的手偶小鸭子,小鸭子的嘴巴可以一张一合地“说着话”;还有用旧纽扣做的项链;卫生纸芯筒和锡纸做成的火箭等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人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小学六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小学教育中,数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那么,如何让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课中得到有效渗透?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深挖数学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环保问题,将数学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是《美丽的校园》,我们可让学生看着这一幅画,说一说上面都有什么。当学生说到校园里有8个垃圾桶时,就问:“为什么学校要放8个垃圾桶呢?”通过讨论,他们知道了主要是为了便于垃圾的分类。然后再给学生讲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好处,并且让学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把装易拉罐的垃圾桶放在操场边上,把废纸桶放在教学楼前等等。这样不但净化了校园的环境,而且有利于能源的再利用。这样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二、抓住教育时机渗透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求渗透一点简单的环保知识,增强一点环抱意识。但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比较少、比较分散、比较隐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深挖数学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在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况中善于观察,抓住瞬间即逝的时机,抓住典型,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张纸圆,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来开展教学。整一堂课学生积极、活跃、兴致勃勃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实现了。但是,意想不到的发生了:有的学生很随意地把纸圆往垃圾箱处一扔,扔在哪儿,就不管了;更有甚者,干脆就仍在课桌下。此时,教师如视而不见,见而不闻,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时机;相反,学生还误把错误当正确,长此以往,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环保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因此,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实施 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实施环保教育,从小树立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适时地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在这里,我谈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做法和感受。
一、在语文教材中积极寻找与利用相关素材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中,我从课文的课题入手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湖水才会清澈呢?首先,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只有环境美好,山清水秀,湖面才会像镜子一样清澈,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先从小洁怀着美好的心情,来到风景如画的地方游玩;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小洁在游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吃面包的情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重点词“紧紧”“攥”“生怕”及相关句子理解,让学生对‘小洁为什么这样做’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是因为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破坏像镜子一样的湖面。再通过文中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那面“镜子”被弄了个污点,起了皱纹,吓跑了小鱼,破坏了美丽的景色行为。让学生评价对比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学生通过评价他们的行为总结出:小男孩破坏优美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洁保护环境的行为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的,大家要争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则的思想。
二、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中,课文的重点是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在教学的结尾我适时地提出:如此奇妙的自然奇观,假如每个游客都随意地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过不了多久,黄山还那么美,还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吗?学生通过对问题讨论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达到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教学目的。
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思想。
一、挖掘教材内涵,渗透环保教育
1.立足科学教材资源
科学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为例:第一章《植物》,第二章《动物》,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环境》,第四章《水和空气》中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在《植物》单元中我结合《校园的大树》一课教学,教育学生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伤害它,在观察时不要随便采摘新鲜的树叶、树枝、不要用力摇晃树干,不要在树皮上刻画等,进而引导学生爱护花草树木。在《动物》一单元中引导学生观察时尽量不伤害小动物,观察完动物要把小动物放回家,不破坏动物的生活环境。在《材料》单元中重点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做到可回收利用的绝不随便扔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技术把身边一些触目惊心的水污染照片和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带来的潜在危险。
2.开发校本教材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的环保教育,2012年夏我们依托《科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融合儿童身边的一些资源开发一套集趣味性、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校本教材《创新与实践》。本着让学生通过调查与探索、观察与实验、设计与制作、创新与发明等一系列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如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校园的噪音防范》,了解噪音也是现在社会很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它会对人类的生活工作甚至身心健康带来很严重的危害,进而提倡孩子在校园等公共场合要做个文明的小公民,尽量远离噪音的污染,健康成长。通过《矿泉水瓶的利用》《变废为宝》《自制手提袋》《自制编钟》等设计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废物再利用意识。通过开展《茶叶的妙用》《身边的小鸟与环境》《饲养蚯蚓》等观察研究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借力科学探究,提高环保意识
1.开展绿色探究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但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同时也包含着环境教育的重要情感目标,其效果较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实效性。因此,不论是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都可以脚 踏实地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观察植物的叶时,收集的叶子是植物的落叶,观察比较水的多少时尽量用较少的水,比较完的水收集起来其他班做实验时再用,观察油菜花时到植株上观察,不随意采摘。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自制环保教具
科学学习活动需要有足够的、效果良好和安全的学习材料及仪器设备,这就要求我们创造必要的条件满足教学需求,提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师生共同准备材料。教学时我们学校的科学老师在仪器设备紧缺的情况下,留心周围有用的生活“垃圾”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用具、家庭物品、废旧材料等满足学生的探究活动欲望。如易拉罐、泡沫块、饮料瓶、滴流瓶、薄铁片……把这些“垃圾”分类存放起来,使用时随时可得。我们不仅自己搜集“垃圾”,还鼓励学生搜集,并指导学生制作教具。我还经常和孩子们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教具,如看到有位老师制作了“骨膜模拟实验装置”后,发现这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看到“骨膜”的振动,在铁筒前放一面镜子。受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做了一个支架把铁筒支起来,并从支架上支出一面镜子,在“骨膜”正中安装一个小灯泡,利用铁筒安装一个简单的电路,把废弃贺卡上的音乐芯片连接在电路中。当“骨膜”振动时,音乐响起,小灯泡亮起来,从镜子上也能看见“骨膜”的振动。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清晰地看到“骨膜”的振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废物再利用的欲望。
3.引领科技实践,体验绿色生活
1.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1 组织学生观赏录象、图片、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于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1.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现象自然消失了。
3.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还定时请镇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几年来,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