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

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

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35-02

王柏林村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境内,村北有一界洪新河流经淝河,最终汇入淮河。村子以农业为主,总耕地面积在650亩左右,主要种植小麦、大豆以及玉米。村里有100多户人家,总人口约5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行政村。下面就以王柏林村的环境为例,来展现当下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和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为创GDP增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渡,此期间允许发展一些轻小型工业。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的过快创收,这一时期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以损坏生态系统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创造财富、促进GDP增长的同时,工业的高耗能高排放,导致河水水质变差,被污染的土地成不毛之地,由此,给该地的水土资源系统和人们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困扰。另外,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各种生活垃圾,无处安放,于是村中沟渠,便成了村民选择处理生活垃圾的“集中营”。处在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中,农民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导致农药化肥使用量上升,越来越多的农药包装物无法处置,只能随手丢弃,造成对土壤、水和大气的污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二、产生污染原因

2013年暑假,通过对此地的实地调查发现,王柏林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炼制黑机油汽油等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废水胡乱排放,无人管治;二是村民的生活垃圾乱扔乱倒,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污染面积很大;三是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而带来的污染。

1.炼制黑机油等的乡村轻小工业污染。炼制黑油的作坊是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污染来源。王柏林村北的界洪新河大桥周围,相隔不到3公里的范围内,就有三四家无证经营炼制黑机油、汽油的作坊,在炼制过程中使用的是简易蒸馏设备,使用大量煤炭、废旧衣物和轮胎等作燃料来加热,产生很多浓烟气体和颗粒物;同时,在蒸馏过程中伴随挥发出刺鼻气体,排出浓黑色有毒污水,直接流入旁边的农田和界洪新河中,污染极其严重;另外,村民因呼吸过多这种有毒气体,患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的人员增加,造成村民的生活和生产困扰。

2.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染。第二大污染源来自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所致。村中建设没有具体的规划,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点低,几乎都是露天排放;另外,随着外出打工人口的增多、农业税的减免以及农业生产产量增加带来的收入增长,生活水平随之提高,生活用品使用量大增,因此产生很多生活垃圾无法处理,村中沟渠就成了村民扔弃生活垃圾的“垃圾站”,不仅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减退生活质量,对农村环境直接产生了威胁。

3.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而带来的污染。第三大污染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施药所造成的农药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该村共有600余亩田地,现在村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性很大,从播种之前施用的除草剂,到播种时施用于除地下害虫的药剂,再到庄稼长出后,按时按量施用的杀红蜘蛛、蚜虫、青虫、棉铃虫、田菜蛾等,含氯氰菊酯、磷酸二氢钾等成分的农药。以小麦季度施用袋装药物为例,该村以650亩地计算,正常情况下总施用量为12000袋农药,直接产生包污染包装袋为12000个,如若遇到旱涝灾害天气,会比通常情况下要施用的计量增大近一倍。这些药剂包装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农民自知对土地和水体不好,也苦于无法解决。这些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内有农药残留,随着雨水冲刷浸泡,会侵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对作物果实和土壤造成二次伤害,对地下水系统造成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废弃的农药包装物约32亿多件,包装废弃物重量超过10万吨,而包装中的残留农药量占总重量的2%~5%,直接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立体式污染,破坏大气和水土生态,造成恶性循环。这只是一个500余人的小村庄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但也可窥见中国当今农村环境的一般状况。中国像这样的行政村总数有70多万个,可以预测,倘若都存在这样的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就流于形式。针对于这些问题,我根据当前政策和法律对于环境方面的保护措施,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出于对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的坚实回应,从科学和政策角度出发,提出以下治理建议

三、农村环境治理建议

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信息机制。由于农村环境普查仍缺乏经验,方式上也较多采用抽样调查,造成缺乏检测数据和统计资料成为农村环保最薄弱的环节。建议如普查人口数据一样,逐步深化改革对农村环境的检测方法与统计方式,做翔实的调查,以便为具体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另外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在政策安排、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很薄弱。建议国家在这方面政策上对农村环境保护有所倾斜,机构设置上给予完善,并在资金投入预算上加大支持力度。

2.要对村民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教育,同时,需要基层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使用环保产品和遵守相关环境法律,依法对周边的一些小型工业生产进行管理。

3.对非法经营的“五小”等轻小工业予以取缔。或者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在要求其暂停营业整顿,完善排污设备系统,不直接把废弃物排放到河流和土地里,废气废水要经过专业设备处理后方可排出,达到相关环境标准后相关部门才准许获得经营许可证件,并对周围的村民造成的物质和人身伤害予以赔偿。另外,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财力支持,对污染过的农田和水体系统给予治理。

4.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增加垃圾回收的垃圾桶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垃圾集中扔放池,并安排专门的垃圾清洁人员和垃圾清理车,便于这些生活垃圾的集中回收处理。

5.农业生产的污染治理措施。第一,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倡导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农药,促进种植技术的改善,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防止农药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二,按《循环经济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农业等主管部门,应推进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药的先进种植技术,优先发展生态农业;第三,要从源头上来管束,由国家明令规定,生产农药应使用可直接分解的材料作为包装袋,生产高效、低残留的农药,或者从植物中提炼而成的农药,从源头上治理;第四,把包装袋集中高温燃烧处理,并配备专业净化回收设备。

参考文献:

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垃圾治理现状 存在问题 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86-01

1 永胜农村垃圾治理现状

随着对农村垃圾危害认识的提高,永胜县各级政府围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采取了了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人畜粪便处置、饮用水安全工程等各种措施,认真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并就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做了积极探探索,使农村垃圾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

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加大投入,修建和不断完善县级垃圾处理设施,成立垃圾清运公司,提升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很好地解决了县城机关单位和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并覆盖了县城周边的十个社区(村委会)。

二是部分乡镇府聘用专人对政府所在地街道的垃圾进行定点定时清理,为当地各村垃圾处理做出示范带动。

三是强化宣传,加强引道,充分发动群众,提高人人参与垃圾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是积极探索各种垃圾治理模式,针对各地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划片包干、建立村规民约规范垃圾收集等模式进行偿式。

1.2 农业生产垃圾治理方面

一是大力开展以沼气“一池三建”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对人畜粪便和桔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是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控施肥和进行绿色防控,适时适量科学施肥,减少农业生产中一些传统农业所产生的废弃物,并科学合理使用和收集处理好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避免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三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水果产业,减少常规农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四是积极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为全县农村清洁工程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并认真规划好全县农村清洁工程。

五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农业环保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产业知识进行宣传、培训,努力提高全县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无公害化生产技术。

2 永胜农村垃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永胜农村垃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理念的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和生产生活污水末经处理直接排放的不良习惯,农村垃圾污现象染普遍存在。

二是全县广大农村还没有健全的垃圾处理厂,大部分垃圾排放到附近沟渠、道路和田间地头,遇春夏季节高温发酵臭气熏天,蚊子苍蝇成群,造成面源污染,影响环境和村容整洁。

三是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还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又浪费资源。

四是农村小家禽畜、养殖场排出粪便、尿液和饲料残渣没有完全经过沼气发酵等处理就施用,不仅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还容易引起疾病传播。

五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作物采收后的秸秆等废弃物和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大多数未经收集处理,乱丢乱放,不仅造成河道堵塞,而且还污染环境。

2.2 永胜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是垃圾数量猛增,除了日常生活垃圾外,还有众多的建筑垃圾、畜禽垃圾;

二是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塑料袋、饭盒、可乐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破化肥袋子、烂塑料薄膜、破鞋袜等丢弃越来越普遍;

三是垃圾来源多极化,城镇的垃圾往农村转移,使“农村垃圾”数量猛增,组分复杂化;

四是垃圾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基本没有进行再利用,使之变废为宝。

五是大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对于随意乱扔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弃用的东西风吹日晒早晚会腐烂并分解。

六是无专门的管理机构,除县城和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外农村垃圾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设备和机构。

七是部分基层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垃圾围村问题的严重性,也积极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由于处理方式多有不当,反而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比如在公路两边建了一些垃圾池,鼓励村民们将垃圾集中放入池内。但垃圾池建了,却无人管理或者疏于管理,导致无法做到及时清运垃圾,造成公路两侧沿线垃圾遍布,不仅影响村容村貌和乡村整体环境,而且成为更大的污染源。

八是传统二元制模式在垃圾处理问题上的体现,长期以来垃圾问题好像只存在于城市,所以在城市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而农村则被排除在外,没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农村由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的缺失,作为社会公共产品之一的垃圾处理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3 永胜农村垃圾治理建议

3.1 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出台适合永胜实际的农村垃圾处理相关政策,并将其列入各乡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镇、村两级也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资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3.2 广泛宣传,形成共识

各镇、村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处理的重要意义,积极教育引导群众培养良好的卫生保洁习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家喻户晓,营造浓厚氛围。

3.3 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住建局、环保局、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农业局、县财政局、卫生局、各乡镇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取得实效。

3.4 明确责任,强化督查

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问题;治理建议;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228-01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发展,“十一五”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 643亿元,年平均增速12.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 509元增加到了4 675元。同时,给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探讨走科学发展之路迫切而有必要。宁夏实施的各类工程措施,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保生态、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初步取得成效,新增湿地面积4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000 km2,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2.53万hm2,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1.4%。全区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大成绩,赢得了“塞上江南”美誉。但是由于宁夏地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三大沙漠包围当中,属于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全区平均不足300 mm。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厂和居民生活废弃物等,导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加之工业化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也日趋迅速,环境污染的防治成为全区工作的当务之急[1-4]。现拟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为基点,探讨下一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和建议。

1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1.1 农村环保设施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区政府围绕提升农村环保水平,以沿黄区域和生态移民庄点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建设,仅2011年就累计投入达3.5亿元,受益农民达126万人。2011年全区投入3.5亿元对71个乡镇、430个村庄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垃圾中转站84座、垃圾填埋场25个、污水处理设施72处、集污管网195 km,保护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59处,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70万t/年、垃圾处理能力36万t/年,农村环保设施得到极大增强。

1.2 农村环保项目管理逐步规范

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制定出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监督检查、招标投标管理等9个暂行办法。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技术规范等6个技术规范标准,为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统一设计了农村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4种标志。目前,在沿黄区域、生态移民区和南部山区3个重点区域的各示范项目区已制作完成一级标志牌15个、二级标志牌70个、三级标志牌110个、四级标志牌1 200个。

2011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启动了“中意环保合作—宁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使广大农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全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动物粪便污染

目前,全区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10 077个,全区畜禽存栏数1 827万头(只),产生畜禽粪便1 790.72万t,缺乏有效的综合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养殖废水随意排放,固体废物随意堆放,造成水体和空气污染,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不仅危害农田生态,还传播病菌,给居民健康造成威胁。有关数据显示,全区畜禽粪便是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的2.77倍,养殖场排放污水中固体悬浮物超标10~20倍,生化需氧量超标70~80倍,化学需氧量超标50~60倍,一旦进入地下水中将会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且极难治理和恢复,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

2.2 农村水污染

一方面,宁夏自治区农村缺乏系统的污水和垃圾处理,乡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93万t、人粪尿300万t、生活污水8 051万t,直接进入农田和排水沟,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质不断恶化。另一方面,全区农业生产中施肥不合理,化肥的平均施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而有机肥施用较少。同时,施肥方法不当,造成肥料利用率偏低,氮肥、磷肥的利用率分别仅为30%~40%和15%~20%。由此估算,全

区每年有逾90 t纯氮由农田进入黄河,造成巨大污染。

3 建议

3.1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继续开展“环保科普知识进农村”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丰富农村环境文化建设,大力推广“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乡)处理”的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常态化。此外,通过中国环境报、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等媒体,加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3.2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集约化养殖,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畜禽粪便的减量化、无害化、循环化处理利用,大力推广生态高效农业。

3.3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力度

开展全区范围内农业重大污染源调查和定点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当前重点对全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土壤、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

3.4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整治农村环境

2010年宁夏被列为首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为此,区委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建设农村垃圾中转站与填埋场,建设垃圾池(箱),购买垃圾专运车,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的比率,合理安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等。

3.5 加大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

根据农村环境执法特点,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执法队伍,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的执法工作力度,重点打击对自然资源的滥开滥采、对农村居民集中饮用水源配方污染物的违法行为等,切实保护宁夏农村生态环境。

4 参考文献

[1] 李更虎,崔万杰,刘军.宁夏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工作[N].中国环境报,2012-02-22(7).

[2] 李军,胡志冠.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N].宁夏日报,2007-02-12.

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根据区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市**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要求,我局开展了前阶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和达标排放工作的监督落实方面

**区辖15个乡镇,沿江乡镇11个,其中

**镇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沿江的**等6个乡镇,分别于2006年、2008年建成垃圾处理场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我局采取每月巡查的方式对已投产的乡镇垃圾处理场加强运营监管,督促有关乡镇对垃圾渗滤液采取过滤池、沉淀池、芦苇丛等多种形式有效处理,基本达标排放。

(二)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方面

与区环保局、区委农办、区国土分局等部门,结合新农村、中心村、地灾搬迁安置、造福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批组织实施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外迁安置。目前全区已新修编完成炉下镇、赤门乡总体规划,峡阳镇、*山镇大坝、凤池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炉下镇斜溪村等66个行政村建设规划,正在建设大横镇四朵洋、塔前镇茶林、水*街道后谷等多个村镇住宅试点小区。根据省建设厅安排部署,计划于2010年起,对部分条件较成熟的沿江居民集中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和集中处理试点工作。

(三)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方面情况

截止10月21日,我区已全部完成2009年5个集镇、44个行政村(含库区村2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和运行。实现了沿江除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外的8个乡镇,全部完成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和全区共139个行政村(其中沿江行政村44个,完成整治并经验收合格38个)的垃圾整治任务。今年验收合格的炉下镇、樟湖镇、洋后镇、巨口乡、赤门乡等5个集镇垃圾处理设施,均按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标准(试行)建设,建有焚烧炉、分拣坪、遮阳棚、管理房、拦截坝、进出道路等。同时,有关镇(村)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健全垃圾清扫保洁各项制度,配备了垃圾池(桶)等各项设施,5个集镇共配有85个垃圾池(桶),清运板车42辆,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5辆,44个开展垃圾整治的行政村已配备2365个垃圾池(桶)、59辆清运板车,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9辆,镇村共投入资金347万元。通过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极大地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垃圾乱堆放导致的镇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使农村家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区沿江、沿溪乡镇尚未列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有6个(即来舟镇新建、傍溪、王富村,大横镇陈墩、埂古、常坑村),我局已督促有关镇村在2009年底前完成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治理任务,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争取列入2010年省家园办验收范畴。

(四)开展垃圾清理方面情况

沿江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垃圾堆放点,有关乡镇、街道已予以清理,确保无污染物入河,尽量做到水面无漂浮物,岸坡无垃圾。目前,全区共清理沿江垃圾堆放点55处,累计清理垃圾580吨。安丰沟流域生活垃圾处理,经市区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明确纳入市环卫清扫保洁服务范围,据悉于11月20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逐步开展垃圾袋装收集、设置垃圾桶(池)、建立监控系统等工作。

(五)确定由局建管股副股长沈文鸿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联系,定期向区整治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材料。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部分已建的江河沿岸乡镇垃圾处理场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垃圾焚烧炉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果有待提高。建议有关乡镇加大垃圾收集处理服务范围,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已建垃圾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严禁在河岸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垃圾、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监督队伍。

2、乡镇、村庄垃圾处理费征收存在较大困难。有些乡镇、村对镇区单位、部分营业场所和村民收取少量垃圾处理费,大多数乡镇、村未实施对村民的垃圾处理费征收,且我区镇、村财力普遍困难,难以保障处理费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整治效果。建议有关乡镇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保障经费的投入。

3、村民清洁家园意识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家园清洁行动主体意识。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1、继续开展清洁家园“回头看”活动。督促有关乡镇村进一步完善已建的垃圾处理设施,健全相关清扫保洁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巩固家园清洁整治效果。

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饮用水源地

中图分类号:X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2304

1引言

农村环境问题一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因此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是保障全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点。2008年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话会议,提出了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环保部下达《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十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34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正式拉开了帷幕。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对实施治理的村镇采取“以奖促治”政策,以激励和促进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自2010正式启动以来,全国已经有近半的省份进行了整治,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同样被列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名单。现就以编制过程中的实际经验,讨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的方法及存在问题,便于今后更好的稳步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给后续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人员以参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村庄为单位。实施内容是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以及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就以上几方面,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为例分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

2研究区域概况

眉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川塬沟壑区,秦岭主峰太白山处于境内,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地形地貌由南到北依次为秦岭深山区、黄土台塬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和渭北黄土台塬。境内形成了东西沟塬相间、坡面南高北低的自然地貌,素有“七河九塬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全县土地总面积863km2,辖8镇,12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2.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5万人。

眉县多年平均地表水量为2.3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18亿m3,水资源总量为3.54亿m3,全县平均径流深283.7mm,平均径流总量2.448亿m3,按多年平均值计算,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9.7m3,占全国人均值的37.64%,占全省人均值的64.3%,属于贫水区域。

3项目规划时限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整县推进,涉及全县8镇的123个行政村。项目实施规划为2012~2014年。为确保项目逐年,有计划的推进连片整治工作。规划2012年实施4个镇24个行政村,农户数12364户,145组,共计47846人。2013年实施7个镇48个行政村,农户数27507户,355组,共计106645人。2014年实施7个镇51个行政村,农户数28846户,382组,共计108925人。

4眉县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眉县自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特别是通过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容镇貌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环境处理处置设施运转费用高昂,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村居民缺乏广泛的参与热情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等多方面原因,致使眉县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4.1生活垃圾方面

根据计算,眉县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7.6万t。调查显示,眉县还有3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是任意堆放的,即使是收集堆放的部分,60%以上也以简易填埋为主,距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还有较大差距。4.2生活污水方面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黑水和灰水两部分。灰水主要为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黑水主要为冲厕排水。经计算可知: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240万t,其中BOD年排放量约为144t、COD约为288t。目前,眉县除了首善镇的葫芦峪村正开展农村生活废水(灰水)的人工湿地处理试点外,其余村庄均无相应的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旧村改造中虽然建设了简易污水管网,但未实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村中的集水坑渗入地下,或流到街道上,或直接排入村中的沟渠后进入水体。尤其是各镇周边各村的污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给眉县周边流域水体水环境、地下水、土壤及周围环境均带来严重影响。

4.3饮水水源地保护方面

8个示范镇区中除了汤峪镇的楼观塬村和营头镇的街道村部分村组的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外,其余示范镇的饮用水水源均为地下水(深井水),井深均在100~200m之间。眉县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307处,其中采用地下水源共有257处、地表水源共有50处。目前已有92处划定了保护区范围,并实施了水源地保护措施,还有215处未划定保护区范围,尚未设置标志牌和界桩等警示标志及隔离保护措施。个别地表水水源地上游存在小尾矿库遗留矿渣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一些地下水水源地范围内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杂物任意堆放,存在潜在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问题。

4.4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方面

眉县涉及的养殖小区共计19个,其中养牛小区9个,养猪小区6个,养鸡小区4个。经计算,年排放污水量约2.5万t,CODCr、氨氮和总磷的年排放量分别为241.5t、 37.3t和28.1t,畜禽养殖小区污染物产生量见表1。

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粪便综合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和污水任意堆放和排放,对大气、水体、土壤、动物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示范工作内容及实施计划

5.1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一直是解决农村环境的热点方面,研究一种高效、投资低、运行费用省的污水处理设施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方向。根据相关规程及规范\[1~7\],结合眉县的实际考察情况,考虑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然排放、回收利用、蒸发与下渗的损失较大,其排放量占总用水量按70%考虑,农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25L/d·人,镇区周边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35L/d·人。由于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到渭河水体,其排放标准执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一级标准;研究过程中随即抽取首善镇第五村、段家庄村、横渠镇街北村、豆家堡村水样进行检测,检测水质结果见表2。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宜采用无动力和微动力的自然生态净化处理工艺,其中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水冲式厕所不太普及,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污水分散处理技术;镇区及周边农村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卫生条件好(水冲式厕所普及率高)、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和氧化塘等集中处理技术。根据眉县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眉县适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处理法,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包括污水主干管、集中式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等。污水净化处理设施以自然生态处理法为主,即人工湿地法和氧化塘法等。经计算分析,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需共建设89处,其中集中式处理设施为14套,分散式处理设施为75套,污水主干管总长度57.68km。其工程量和总投资见表3。

5.2乡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

依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生活垃圾应实现分类收集,并且分类收集应与处理方式相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宜采用有机垃圾(农业果蔬、厨余等)和剩余以无机垃圾为主的简单分类的方式收集。有机垃圾进入户用沼气池或堆肥利用,无机垃圾结合当地废弃物收购系统,对其中可回收利用垃圾(纸类、金属、玻璃、塑料等)进行回收利用,有害、危险废弃物运至指定危废机构进行统一处理,其余不可利用无机垃圾填埋或进入周边镇垃圾处理系统。眉县垃圾处理模式见图2。

图2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根据计算研究,眉县农村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75kg计算,人口增长率为3.14‰,到2015年,预测全县日垃圾量为125.35t。经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眉县每10户配置2个垃圾收集桶(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以红、绿二种颜色分别代表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每50户配置1辆保洁车(三轮手推车)和1名保洁员;1个行政村配置1辆机动三轮车、1个垃圾分类收集房、1个有机垃圾堆肥房和1个3~5亩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眉县大部分连片村属于经济较发达和欠发达的村庄,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在垃圾填埋处理的同时,建议建设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场。

眉县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由收集与清运项目、资源化利用项目、垃圾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等构成,项目总投资3352万元,其工程量和投资汇总见表4所示。

5.3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应按照“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要求,推广生物发酵床、干湿分离堆肥及厌氧发酵、“畜沼菜”、“畜沼果”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用技术。

畜禽养殖治理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或厌氧反应器)(生化池)氧化塘人工湿地农田灌溉或达标排放。

根据对国内同类地区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的类比调查,各种畜禽粪、尿及污水的产生系数详见表5和6,眉县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7。

根据现场调研,眉县全县畜禽养殖户234个,其中80%无处理设施,需要建设10m3沼气池188座。畜禽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分布20处,需要处理池容积为3600 m3,建造干粪堆池57个,设置固液分离机(脱水装置)57个。建设集中处理设施20处。其工程量和投资分部及总投资汇总见表8。

5.4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根据眉县农村饮用水工程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眉县农村饮用水需要开展8个镇110个村组215处的水源地保护工作。水源地保护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划定保护区范围,建立界桩、围栏和标志牌,并对周围植树绿化,进行源头保护。

地下水大口井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水源地实际情况设定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为30m(最小15m)的范围保护区边界实施砖墙围井或铁丝网封闭并设置警示牌,标明为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开垦荒地,防止破坏水源储存条件。围绕边界平均设立警示牌4个。

地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水源地实际情况设定保护区为以取水点向上游延伸50~100m,向下游延伸30~50m的范围保护区边界实施铁丝网封闭(泉水也可采取砖墙围泉)并设置警示牌,标明为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开垦荒地,防止破坏水源储存条件。围绕边界平均设立警示牌4个。

同时对保护区实行生态恢复治理,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保证水源水质合格、水量稳定。定期进行水量水质监测,观察水环境变化,掌握水环境变化规律,确保供水安全、正常。

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建立围栏和标志牌\[8\]。其工程量和投资分部及总投资汇总见表9。

表9农村水源地保护工程量及投资汇总

结语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包括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镇与村的生活垃圾治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四大方面,总投资费用:8510.3万元。项目实施后水源地保护率达到100%,水源地常规水质考核指标达标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达到70%,受益人口26.5万人,收益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不低于95%。可以说从根本上提高了眉县农村环境面貌,对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居民对于环境的意识还应该不断提高,加强宣传,并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建议根据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制定有利于农村经济与环保协调、融合的政策及相关规定,明确农村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监管巡察制度,保证农村环境的改善长期有效。对于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研究及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今后会不断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合更高效的节能处理设施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JJ123-2008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J124-2008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村镇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北京: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50445-200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HJ 574-20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0.

[8]陕西省环保厅.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环境建设工程技术规范(试行)\[12\].西安:陕西省环保厅,2012.

收稿日期: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