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循环经济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循环经济;电力行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电力工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9亿千瓦,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目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建设电力循环经济成为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电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的经济活动是由“资源一产品一废物’’所构成的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通过把资源最终变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循环经济模式,是由“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构成的循环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循环发展模式,其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因此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电力是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需要占用或消费包括土地、水资源、各种原材料等资源以及煤炭、石油、燃气等各类能源,根据能源转换种类的不同,还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占用环境容量。因此,电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具有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我国电力行业建立了较系统的行业规范、标准和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升级、技术改造及节能降耗、达标创一流、清洁生产等与效益、资源、环境目标相结合的管理,在循环经济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做出了贡献。“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电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持续提高。但是,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看,仍是任重而道远。
从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来看,其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转换一次能源,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减少自身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及废物的产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废物资源化等;在输送过程中,如何提高输送效率,减少输送成本及占地,减轻电场、磁场的影响等;由于电力发、输、用瞬时完成的特点,电能的合理使用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电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措施
(一)优化电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污染
1、优化火电配置。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8.7%,石油占18.7%,天然气占3.8%,水电等占8.9%;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6.7%,石油占10.4%,天然气占3.9%,水电等占9.0%。首先,要从源头上削减、降低能源结构污染,战略上就必须重点开发清洁能源,提高水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在电源中的比重;其次,要在立足于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的基础上,有计划、逐步地把规模小、效率低、煤耗高、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火电机组关掉,有步骤地使火电大机组占有绝对优势。
2、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水资源是一种清洁、廉价、可再生的资源,水资源的这种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就已经决定了水电资源的开发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构筑绿色电源结构建设的主体。根据2009年国家发改委的全国水力资源最新复查成果,我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年电量为60,829亿千瓦时,平均功率为69,44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164万千瓦,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80万千瓦,年发电量17,534亿千瓦时。截至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水电装机总容量居世界第一,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2.22%。2009年发电量达5,545亿千瓦时。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及已建和在建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从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看,水力发电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与我国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和技术、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极不匹配。鉴于受化石能源储量的限制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水力发电必将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高风力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风能资源属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小。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地50m高度风能储量约5亿千瓦,海上可开发和利用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共计12.5亿千瓦。《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显示,2009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38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全球每三台新安装的风电机组,就有一台在我国。全球风能理事会苏思樵预测,2010年底或2011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头号风电大国。我国的风能潜力巨大,到2020年的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2.3亿千瓦,相当于13个三峡电站;总发电量可以达到4,649亿千瓦时,相当于取代200个火电厂。届时,风电将成为我国主要能源来源之一,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5%左右,每年可减少4.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或者少消耗近1.5亿吨标准煤。可见,近年来各大电力集团都加大了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把发展风力发电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以项目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风能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
4、加快核电发展速度。核电以其清洁、经济、安全的综合特性,被视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截至2009年底,核电装机容量908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我国核电项目在建规模达2,192万千瓦,共20台机组,已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2010年我国研究调整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沿海核电发展,并积极推进内陆核电项目。截至2009年,我国沿海地区已建成的核电站有6座,另外还有10座正在建设当中。随着内陆城市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增大,内陆核电项目也将起步,湖南、湖北、江西等多个内陆省份都有发展核电的计划。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投入使用的核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尚不足1,000万千瓦提高到7,500万千瓦。届时,核电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提高到5%左右,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二)企业层面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对传统污染防治方式的突破,是从源
头预防抓起,尽可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原材料转化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手段。在企业层面上推进清洁生产,也是国内外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燃煤发电站占全国发电装机的76%,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83%,燃煤电厂是我国电力结构的主体。而我国煤炭的硫分在0.2%~15%之间,多数为0.5%~3%,平均1.72%,工业锅炉用煤的平均硫分为2%。在我国煤炭年总产量中,低、中、高硫煤各占17%、58%和25%,虽然高硫煤只占全国煤产量的1/4左右,但高硫煤所造成的SO2污染却相当严重。目前,“十二五’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相关排放标准正在制定中,而且“十二五’’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减排力度将更加严格。
实施清洁生产,必须优先以燃煤发电站为对象,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推行清洁生产,抓好电力企业污染防治,控制和治NT业污染源。(1)要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以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为主要指标的电力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及实施办法、电力清洁生产审计指南等规范化、指导性文件,指导电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电力环保工作的开展;(2)选择污染严重的企业,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设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工程,实现电厂冲灰水等废水的“零排放”;(3)大力推广和使用煤炭开发和利用中减少污染、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转化、燃烧和污染控制的新技术。例如,洁净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效率、减少粉尘及SO2和NO2等,有效地减少CO2的排放;(4)有必要形成清洁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环境管理制度化的要求,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5)严格控制新建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老电厂分阶段建设脱硫设施。“十一五”期间现役燃煤电厂需新增脱硫能力355万吨,年,现役机组的脱硫规模需要新增0.76亿千瓦。
(三)行业层面以项目为载体构筑合理产业链条。循环经济强调的就是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不认为有“废物”,而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和场内循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肯定有场内无法消耗的部分废料和副产品,必须组织场外的物质循环,建设行业性生态工业园区。对于燃煤发电厂,就要强调对热能的梯级利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等。例如,可以构筑下述几方面的产业链条:(1)利用除尘脱硫的副产品脱硫石膏,用于水泥、其他建材制品、土壤改良等领域,或供应石膏板生产厂作原料;(2)电厂灰渣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粉煤灰可用于生产建材、建筑工程、筑路、充填矿井、煤矿塌陷区、改良土壤、生产复合肥料、灰场复土造地等,对于一些特殊粉煤灰,还可以冶炼铝硅合金或回收有用金属进行高附加值的利用等;(3)因地制宜发展劣质煤、煤矸石电厂。
(四)完善促进能源行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推进历程表明,依法管理是实施循环经济的根本手段。电力行业推行循环经济也应充分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应加快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从实施的原则上来说,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与循环经济有关的《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的作用,同时抓紧修改制定与发展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主要工作有:修改《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重点研究建立严格的节约管理制度,明确激励政策;制定节约用水条例、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制定节约原材料的法规;制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定建筑节能的法规等。
三、结论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环境污染严重,控制SOz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储量有限,要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电力行业的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做法是: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加大水能、风能、核能的开发;企业层面推进清洁生产;行业层面以项目为载体构筑合理的产业链条,同时借鉴国际上推进循环经济的经验,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完善与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现有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的作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晓峰,李永红,毛玉如,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主要措施探讨,中国电力环境保护,2006.10,
【关键词】陕南山地;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
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两大趋势。我国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中心地位,陆续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价值、将循环经济纳人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央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而循环经济3R原则在农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要努力做到“九节一减”(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减人),建立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2006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倡议书》向全行业发出号召,明确了行业科技发展的四项重点任务,其一即是“加强循环经济研究适应和满足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对“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烟草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推广“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降解膜和烟田废弃物无污染利用等技术”。
如云南玉溪庄园的发展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是中国第一座有机烟草庄园,秉承“烟田是第一车间”的理念,以品牌为导向将庄园经济模式、有机烟叶种植和烟叶GAP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指向性强、安全、循环的烟叶生产体系。在远离城市、工业和现代交通喧嚣的高原山间小盆地将玉溪好山好水好生态对优质烟叶的贡献作用发挥到极致,推广使用农家肥、人工除草、人工灭虫、生物防治病虫害、秸秆还田等技术,构建了“水―旱”(烟叶―除虫菊―水稻―除虫菊―烟叶轮作)、“旱―旱”(烟叶―绿肥―甜脆玉米―绿肥―烟叶轮作)轮作技术体系,完善“烟―牧―菌―沼”循环农业模式。有机庄园模式的实践源于生态系统理论,它以有机农业为起点、以食物链和能量传递金字塔理论来设计,通过农业生态系统内部以及与农业相关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来建立的一种集景观、产业、居住于一体的复合有机体,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将有机生产、有机生活、生态保护相结合,借助有机生产技术使当地农副产品生产与庄园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环保、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融于一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 关于陕南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探索的价值思考
随着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课题研究的深入,绿色、生态、有机的食品需求日益强劲,而作为食品营养之源的土壤因受到现代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废弃物、地下水、重金属、化学药剂、大气、基因污染等方面的点源、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卷烟上水平”战略最为基础的原料保障上水平工作,对山地烟区生产的绿色、生态甚至有机的优质特色烟叶十分青睐,努力开发生态环境好、环境污染少、风格特色明显、商品外观优良、化学成份协调的山地烟叶,并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黄金叶”是探索烟叶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课题之一。 陕南山地烟区在清洁生产方面,面临着烟田土壤-水分系统污染的潜在威胁,如何通过一系列适用简易技术的推广应用,将烟田废弃物利用、生态资源利用、生活废弃物利用与烟叶生产以及烟农生活的重要环节相结合,积极探索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在稳定产区发展、保护产区生态环境、开展非烟经营提质增效、谋求现代烟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丰富了现代烟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理论内涵。
1)综合考虑陕南山地烟区育苗季节低温寡照、烘烤燃料成本上升、烟田作业路窄路少、生产生活废料处理不良、烟农生产模式单一低效化、农家有机肥源严重不足、化学肥料及农药过量施用、烟农老龄化与妇幼化等系列现实问题,构建烟田及周围环境产生的生物质废料的循环利用模式,提倡烟草农业资源利用的新模式,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集成和最大获得。
2)生产绿色、生态、有机特色烟叶的基础就是确保烟区环境持续优化,根据陕南山地烤烟产业开发优质特色烟叶基地单元、烤烟产业整体升级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挖掘秦巴山地烟区优越的生态区位价值,力求借助循环经济的思维模式和技术要求装备秦巴山地现代烟草农业。
3)以“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认真调查、分析和探究陕南山地烟区烟叶生产传统模式中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生物质废弃物和可燃废弃物,挖掘和构思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
4)构建和实施以烟田废料(底脚叶、废弃顶叶、花杈、烟芽、上部鲜嫩烟秆、田间杂、周遭环境的荒草及枯枝败叶等)和家庭生产生活废料(人蓄粪尿、生活污水、废弃烤后烟叶、林业和多种经营废弃物等)为原料的沼气化处理技术,为烟田土壤改良提供优质的沼渣沼液、为烟叶烘烤提供热能需求、为育苗提供优质营养液和增温热能,也可为家庭生活提供热能或光能。
5)构建和实施烟叶生产与绿肥种植结合的种植模式,按照烟叶绿肥种植面积比例20:1的规模利用优质烟田(种植烟叶)和落荒林坡地(种植绿肥)资源,同时可利用采后烟田种植萝卜、黑麦、苜蓿、越冬蔬菜等扩大肥源供给,为“以烟为主、肥源紧缺”的传统模式解决有机肥源问题,可设计对比试验(循环模式、传统模式)测量经济效益和土壤改良效果(检测土壤样品的生物理化性质)。
6)构建和实施以“烟秆生物碳肥料转化技术”和“有机物料养殖业过腹还田技术”为核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技术,以前者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和有机肥矿化利用率,由后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酸含量,综合利用二者长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微生物特性,保证生产优质特烟叶甚至有机烟叶的物质基础良好,可设计对比试验(新技术、传统技术)测量经济效益和土壤改良效果(检测土壤样品的生物理化性质)。
7)家庭农场非烟经营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是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陕南山地烟区多因地块零星分散、田间道路窄小、烟农老龄化严重、机械化使用率低,但近年烟叶价格上涨较快推动了规模性扩大再生产,烟叶田间运输成了最大的难题之一。综合运输机械和牛车的实用性、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养牛同时可以解决有机肥源问题”,建议构建了“养牛产粪、牛车运输”模式以便更加适应山区地理条件和烟农生产现状,逐渐建成“烟叶生产/绿肥种植-牛(羊/鸡)圈养-生产粪肥-粪肥还田养土促烟”的循环经济链条。1个25亩规模烟农家庭农场种植1亩绿肥、利用1亩林荒坡地至少可以承载1头牛、10只羊、30只鸡的非烟经营项目,每年的效益也是不低于20000元的,同时发挥了“牛”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输作用,安全便捷、生态低碳。
8)研究一个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在一个技术周期内效益估测,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对其评价和完善,强化循环经济模式系统的稳固性、科学性,优化循环经济模式技术的实用性、高效性,可以向更深、更高层次挖掘与烟叶生产相关的农业资源利用模式。
2 陕南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与效益预测
结合陕南烟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和构建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的现实需要,可以初步构建如下模式(如图1),根据该模式初步获得的试验数据,可以预测出效益产出。
1)在认真调查、分析和探究传统模式时不难发现,烟草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和可燃废弃物利用方面空间很大,挖掘和构建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符合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课题。
2)实施以烟田废料和家庭生产生活废料为原料的沼气化处理技术,相关数据验证其在土壤改良、烘烤供热、育苗增温、生活供热等方面有积极意义。按照50m3的标准池,每次投放500-1000kg秸秆(干),北方地区5-9月产气率4-8m3(气)/d/标准池,沼气热值为2.08-2.36WJ/m3(约等于0.7kg标准煤热值),热效率为60%,每天产气可折算标准煤84-168kg,理论上可供1个密集烤房需要(每炉按照6天750kg煤);如3月育苗时间按照30%的产气率折算标准煤42-84kg标准煤,按照每焦耳热量可加热1m3空气升1℃,该标准池产生的热量可使得30个大棚保持在25℃左右(大棚体积按照1000m3,热保持效率按照50%)。
3)实施和推广烟叶生产与绿肥种植结合的种植模式,扩大绿肥供给,不但解决了有机肥源问题,还通过“烟秆生物碳肥料转化技术”和“有机物料养殖业过腹还田技术”等技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比试验测量的数据按照每片叶干烟保守增产0.3g,每株20片,每亩1100株,亩增产量6.6kg,按照近年均价22元/kg,亩增效益145.2元,如配套技术成熟推广后按60000亩计,增产效益为0.792万担/年、871.2万元/年,土壤改良效果检测的土壤pH、CEC、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丰富(土壤容重)等指标均有改善和提高,肥力养分均衡协调性、生物多样性、土壤活性、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均有向好趋势。
4)以“养牛产粪、牛车运输”模式为核心的烟农家庭农场多种经营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促使形成“烟叶生产/绿肥种植-牛(羊/鸡)圈养-生产粪肥-粪肥还田养土促烟”的循环经济链条,预测该模式的经济价值为23750元/户年(1牛蓄力价值200元/亩×25亩=5000元,运输价值2000元,10只羊价值8000元,30只鸡价值3000元,有机肥价值25亩×150元3750元,经济作物套种25亩×80元=2000元)、社会价值(安全价值5000元/户年)、生态价值(环境治理成本2000元/户年),三大效益年均价值30750元/户。
【参考文献】
[1]吴先华,等.循环经济理念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
一、循环经济
(一)内涵。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彻底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直线、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量的废弃物,从而在经济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可以看出,较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指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循环经济能够把经济、环境、社会三者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证经济发展,减少环境质量的下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其中,废弃物资源化就是其中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就能够实现三种效益的统一。
(二)原则。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循环经济有三个重要的行为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简称3R原则)。减量化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但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原则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量的废弃物。正是在三个重要原则下,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从企业层次污染排放最小化实践,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很好的成功实例。
二、自然资源与资源化
资源,即资财的来源,具有使用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可以是来自天然的,也有来自人为的。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是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资源;二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社会资源。在此讨论资源主要针对具有自然性的资源而言。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的自然要素,包括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光、热,等等。自然界中任何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看作为自然资源。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进步,自然资源包括的种类将不断扩大。通常情况下,自然资源一般只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为人类所能开发利用的物质与能量。自然资源在数量、可更新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可分为恒定的自然资源与有限的自然资源。有限的自然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将在一定时期内消耗殆尽。然而,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以资源大量开发利用为基础的经济系统。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人类从事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生产资料,还是人类为满足自身消费而生产的成果――生活资料,两者都是来源于自然资源。
根据物质与能量守恒定律,资源的消耗只是物质和能量的状态发生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资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这表明资源化的物理前提是有保障的。(如图1所示)自然资源在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中流动与转化,自然资源的不断输入。如果一种自然资源由自然系统进入经济系统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又从经济系统输出能量与废物等,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都是人类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输入过程是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资源化过程,是自然资源进入经济系统并实现其经济价值。根据前述分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可以保证经济系统输出的能量、废物重新进入经济系统,即资源化过程。这个资源化过程只对已经成为废弃物的各种物质采取回收、加工等措施,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再利用的过程。
三、废弃物资源化
(一)前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品的经济价值决定其能否在市场流通。废弃物资源化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并直接体现于资源的经济价值。废弃物一般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放弃利用的物质。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过程与生活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会给自然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废弃物若处理不当,能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体健康。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如: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等。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只有在一定前提下才能够得以体现。这个前提是:首先安全性保障,然后才是市场价值保障。前者是物理角度而言,而后者则是经济角度而言。市场价值的保障基于产品的高价格,这种价格的市场认可可以由自由市场决定,也可以由政府行政手段干预获得。在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下,废弃物的市场价值往往是没有保障的,因为此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基于对自然资源的高消耗、产品的低质量、低价格来获得经济的快速膨胀。而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则是基于自然资源低消耗、产品的高质量、高价格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行为原则,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了重要准则。
(二)途径与过程。资源利用无非是物质与能量的利用,两者互相转化过程。从资源利用角度,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途径包括:直接回收后重复使用、转换为新的产品、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不同的废弃物要求采取不同技术、工艺手段来实现资源化。任何一种废弃物的资源回收利用过程都需要经过一系列重要环节,一般包括废弃物收集、废弃物运输、资源化处理,以及废弃物处置等过程。剩下的最终不能利用的废物再进行合理的处置。
(三)废弃物资源化限制因素。从废弃物的特性及资源化过程就可以看出,废弃物这种潜在的资源变为现实的资源有很多因素约束限制。一是废弃物本身,二是与废弃物有关的经济条件。主要是:可利用废弃物的质量。废弃物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质,其质量体现在成分复杂程度,可利用成分含量等,这是限制其能否进行资源化的关键因素;可利用废弃物的数量。只有当某种废弃物的可利用成分达到一定数量,或者便于集中收集,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资源化技术水平。废弃物资源化可行性与资源化技术水平是密切相关的,物理技术处理的简便,将是资源化过程经济可行性提高;市场需求与经济效益。如果资源化产品没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就难以有经济效益产出,资源化的经济可行性将得不到保障。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低消耗、低废弃及再利用为目的,其推广和发展对于我国能够彻底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传统的经验模式,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过往思想,对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高,并且提升在资源减少速度缓慢地情况下经济的增长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后循环经济模式在企业的发展问题多多,并非一帆风顺,因而,本文中,笔者先分析循环经济模式的含义以外,滤清楚循环经济实施层次,以及分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模式 企业
一、关于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涵义是,此种经济模式通过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把经济活动改造成一个从节约资源、不乱丢废弃物到资源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来源自生态经济,由传统的生存观念转型至以社会与生态、人与自然都相互和谐相处的一种更为健康的观念,这样的话一是能够使得循环经济有关制度的可持续性以及是适应性的提升,二是也一定会对人们健康状况进行改善,为后一代留下资源以外,这代的人们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状况均有进步。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之所以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如下:首先,企业最基本的目的和原动力是利益,这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之一,即追求经济效益。而如果发展循环经济效果较好,较为容易利用企业剩余的副产品和曾经习惯浪费的废弃物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能较为有效地节约资源;资源的缺少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化,都会让企业不得不为了确保能够达到往常的利润收入,开始从废弃物里提取出能够使用的物质和资源,也就是废物的二次利用;再是技术,企业的技术体系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会推动技术发展,也会推进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加实践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在技术方面会提供可靠有力地科学支撑;再来是规模经济,它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底,尽力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并且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后是政府方面,对企业发展循环利用资源给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撑,具有规范性,以及一定的财政和补贴,税收方面也会给予优惠,而政府以最公正引导的身份对各个企业的发展循环经济产生直接的推进影响和作用。
三、循环经济实施层次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发展循环经济的层次分别是从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到区域。相比较传统企业大量消耗资源以致资源不断缩水、大量排污和丢弃废弃物以致自然环境被严重污染以及努力推动人民消费的模式大不相同,甚至是相斥。循环型的企业对生存岛出品都把关极严格,譬如,原材料要节约,能源要节约,有毒的原材料被淘汰,一概不理的废物全部被消减数量和毒性;顾虑好生命周期;对于服务,要求环境设计假如所提供的服务里。
所以,循环型的企业便是利用循环经济的原理和原则指挥企业的允许,把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应用到企业上面。而建立生态产业链,会导致企业实现企业内部的效益最大化,实现了资源节省以及再利用以致维护环境的受污染程度。
而在城市与区域的层次,循环型城市和循环型区域是循环型企业以及生态工业园更扩大的区域的产物,是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 在一个城市范围和一、二、三次产业各个领域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 把城市的生产、消费、废物处理和城市
管理统一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 它通常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 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 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它也是我国原本有的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城市的客观体现。
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未来的重中之重,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循环经济,又怎样确保循环经济的顺利进行呢?笔者按照循环经济的蕴含和原则,从三个不用的层次分别取建筑循环经济的有关产业体系。
(一)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
组织企业内部物料循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达成循环经济在微观层面的基本模式。这方面的经典实例来自于曾是化学制造业的龙头老大,即杜邦化学公司。这里涉及到的“3R制造法”是以少量排量甚至于零排的环境保护项目为目标,便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杜邦公司里的研究工作人员把工程当做实验室,目的是试验创新的循环经济的理念,而创造地把3R原则发展能够同化学工业的实际相结合的此“3R制造法”。目标也是为达成企业内部的自我循环,直指废物循环利用。
(二) 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是为了达成循环经济在更大范围内的基本模式,将各个工厂之间相互联系合作,形成一个组织系统,资源共享和相互交换,利人利己,使得废物不被轻易丢弃和失去价值,形成一个工业园范围内的循环系统,既提升效益和效率,又保护了环境。生态工业园是企业相互之间的循环工业链,因此,我们需要发展有关这类生态工业链或者生态产业园区。前者的范围要更大些,甚至能够扩至农业、工业和畜牧业等。但目的都是为了,以“废物”变需求的原料和能源。
(三) 建立社会静脉产业
组织企业内部物料循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达成循环经济在整个社会范围的基本模式。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看,需要把目标集中在回收废物和废物利用两方面的相互循环关系的地方,如同一个闭合回路。但是,循环模式需要环境无害化技术作为一个操作的平台。
总结:在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支撑资源地不断消耗问题时,循环经济模式的出现可谓意义重大,特别是制造业等特别消耗资源的行业企业,而为了实施和贯彻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各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为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上,才有可能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先对循环经济模式的涵义及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接着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然后是循环经济实施层次。最后,笔者从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建立社会静脉产业三个方面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曲格平.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
摘要: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进入经济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持续和合理的利用,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要求经济活动所排放的废物总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随着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和各省的建设重点,农村地区如何把握自身优势和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乡镇规划着力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总体规划为例,研究了循环经济模式在乡镇规划中的应用,通过对乡域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同时给出了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中的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措施,为乡镇规划提供了可参考的解决乡镇发展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 乡镇规划 可持续发展
1.前言
乡镇规划在促进经济建设、调整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不重视产业发展规划,使得乡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规划成为纸上谈兵;忽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乡镇发展产业链不能有效连接和资源的极大消耗和浪费等。
针对乡镇规划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及乡镇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平泉县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以下简称“茅兰沟乡”)总体规划的实践中,我们探索将循环经济模式应用于其中,通过这一有益实践,为乡镇规划开辟新的方向。
2.项目概况
茅兰沟乡位于平泉县东北部,紧邻中心城市板块,处于城乡统筹的关键环节。目前乡域内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一产和二产。
茅兰沟乡的优势体现在:食用菌养殖和加工产业势头良好;畜牧养殖业初具规模;外地企业入驻为工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随着平泉县双高时代的来临,交通呈现出发展优势。
茅兰沟乡的劣势体现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周边乡镇存在一定的同质性,特色不够鲜明;产业分布较为分散随意,缺乏有效的整合。
优势、劣势并存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承德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必将推动平泉县的整体发展,从而带动中心城区板块边缘的茅兰沟的发展;另外,平泉县双高时代的来临也成为茅兰沟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处理好与周边乡镇的竞争关系,做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是茅兰沟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3.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
3.1循环经济模式的提出
乡镇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乡镇发展中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发挥优势,改善劣势,使得乡镇发展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的问题。
从一定范围来讲,发展循环经济就是通过对该地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产业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可实现综合利用工业排放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成本通过产业间的融合和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产生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在茅兰沟乡,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上。针对乡域内目前已经具备发展基础的产业布局,提出了适合茅兰沟采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3.2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它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为原则,因此真正的循环经济应力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1]。
循环经济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济性和生态性两个方面。(1)经济性。首先,从生产投入来看,在生产过程中适当减少输入端的物质能量,实现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模式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既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也使生态经济理论影响到材料经济的发展。其次,从生产方式上来看,伴随着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农产品加工业将被全面带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回收及综合利用,将促使新产业形成。第三,从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看,统一标准化和兼容性的增强是实现农产品循环利用的显著特征,最重要的是杜绝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这是循环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投入品产出品废弃物再生产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模式对经济活动的简单表述,这个过程是一组反馈式的流程组织运行的系统工程[2] 。(2)生态性。循环经济模式运用清洁生产理念,严格控制各环节产品深加工开发与利用,并对产品进行资源化处理,这一过程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各生产要素间的协同作用形成闭合的产业网络,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
3.3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1)校村共建
对于茅兰沟而言,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的方式之一就是与北京、承德等地区的高校合作,成立农业科研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研究产业链上各环节物质和能量有效利用,搞品种改良,技术创新,获得科研和生产的双丰收,推动乡域内产业、经济和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2)“一村一品”专业化
国外的实践表明,现代农业要取得效益就必须要先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中国农村地域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形成产业化就必须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走专业化之路。 在茅兰沟这个案例中,我们规划主要在中心村实现一村一品,依靠中心村的带动和交通骨架的基础,在其它村庄发展相关产业,实现乡域内产业链的顺畅和便捷沟通,更便于循环产业中原料的供给和物质、能量的传输。
(3)“企业+农户”的产业化
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是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场地,科技专家提供高新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企业根据生产需要,采取自愿的原则组织农户,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合同关系,形成比较紧密的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这样农业生产活动中各个阶段的产品和废物,农民自觉的就会应用于下一产业链条的生产过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农民自身也获得利益,企业在资源利用上也大大降低成本,而社会资源也得以节约,社会经济和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
(4)协会推广
在产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蔬菜协会、奶牛协会等多个农民专业协会, 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协会与协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为乡镇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实现乡域内农业生产加工与科技联接,将分散的生产经营形成有组织的产业化队伍,分类别的进行科技扶植和结构调整,推动乡域产业良性发展。
4.结论
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的关键环节,而新农村的新,就体现在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模式、乡村面貌等方面。循环经济模式的提出,解决了目前乡镇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村庄产业发展缺少支撑、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生态环境恶化、资环浪费严重等问题。同时,有利于乡镇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在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中值得推广。
循环经济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入手,开发利用好当地资源,以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排放、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使乡镇经济走上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崔兆杰,张凯.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15.
[2] 戴维.洞庭湖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3] 孟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黑河市为例 [D].吉林:吉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