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减排管理

节能减排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减排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能减排管理

节能减排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汽车;节能减排;管理措施;途径步入

“汽车社会”的中国,汽车保有量已有1996年的1609万辆,增加至2016年的2.79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契合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但随之而来的汽车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PM2.5数值报表,雾霾笼罩下的中国城市,期待“APEC蓝”的长久。从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车牌限号限行,到节能电动汽车的购置补贴,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正为“汽车社会”注入纯净的空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就目前而言,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正有序铺展,从政策导向,到财政补贴,再到汽车购置税修改,充分表明我国正通过“组合拳”,全面深化汽车节能减排管理。因此,在作者看来,基于新时期下的中国环保建设形势,全面深化汽车节能减排管理有着显著的现实必要性与重要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把“节能减排”置于优先地位,夯实节能减排管理基础

汽车节能减排是社会问题,强调“节能减排”地位明确的重要性,以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在汽车“节能”、“减排”两个领域均有新的工作亮点,着力节能能源及节能电动汽车的发展。但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的全面推进,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依托完备的管理组织机构,提高管理工作力度;依托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调整功能,提高车辆的科学调配;基于车辆技术管理、技能新技术推广,为汽车节能减排管理创设良好的内外条件。

1.1推进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建设,切实发挥政府管理效力

汽车节能减排涉及面广,是各方利益关系的博弈。为了全面深化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我国应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机构的建设,通过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形成管理机制,这才是更好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及政策的重要保障;其次,各级政府依托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更好地指导并监督政策、法规及标准的落实;再次,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电视及网络平台,宣传国家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政策方针,提高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国家倡导的汽车节能减排中来。

1.2有效依托市场的调整效能,实现汽车科学调配

市场具有调节作用,对于提高汽车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应转变管理机制,形成以市场调节为重要“抓手”的管理模式,通过车辆的科学调配,降低能耗、提高运输效率,这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重要之举。与此同时,强化汽车技术管理是节能减排管理的工作重点。从车辆检修到报废,都要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技术管理,强化对老旧汽车等的跟新改造或报废,进而逐步提高车辆的技术等级,实现汽车节能减排。1.3强化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新能源价值最大化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是新时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重点,也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汽车新型节能环保的集中体现。我国一方面要加大节能新技术的研发,从政府投入,到科研院所的人才培育,形成完善的新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当前节能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实现新能源的价值最大化,是技能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为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创设良好的内外条件,而且要落实到汽车工业制造、消费者手中,确保新能源、新技术的标准落到实处,引导汽车工业生产及消费之中。

2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发展驱动,建立新形势下的管理新办法

从和谐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在汽车节能减排领域的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但节能减排的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如何优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活力与创新性,关键在于如何适应新的形式要求,建立管理新办法,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深化节能改革;严控燃料效率标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汽车税收政策等,都是新形势下切实有待完善的工作重点,以建立完备的管理新办法。

2.1切实以改革促发展,深化节能改革、提高节能效果

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管理的优化与调整,关键在于如何坚持以改革谋发展,以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节能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为深化节能改革、提高节能效率创设基础。首先,规范行业管理,特别是汽车运输行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依托市场机制形成汽车节能减排工作的新办法;其次,优化并完善现有管理机构,依托管理智能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1)转变政府行为,逐步形成以社会服务为主体,强化在技术服务、指导及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工作职能;(2)完善组织机构,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新机制;(3)严格落实燃料效率标准,从降能耗入手,提高汽车节能减排效率。

2.2完善法律法规机制,强化政策机制落地及传导

我国在汽车节能减排领域,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缺乏工作的基本面。为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满足汽车节能减排管理的工作要求,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强化节能减排的管理力度。与此同时,国家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应确保落地并形成有效的传导。从中央到地方要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导向,以政策为引导,落实政策的实施,从而确保新时期汽车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全面而有效开展。

2.3完善汽车税收政策,强化政策导向下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在汽车税收政策上,强化小排量汽车的税收减免政策,强化汽车的节能减排。国家财政部在财税[2015]10号文件《关于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中指出:“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这说明,我国在政策上强化民众对小排量汽车的引导,对于强化汽车减排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但是,如何加进一步完善汽车税收政策,形成更长效化的政策引导效率,关键在于立足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及消费市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总而言之,汽车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生态环保建设的工作重点。节能减排是一个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的效能体现。我国在汽车节能减排领域,从管理制度及机制的建立,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完善,对汽车节能减排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深化管理,依托创新驱动,构建新形势下的管理新机制、新方法,关键在于:(1)组织结构的建立、完善,契合发展需求,优化机构职能,建立以技术服务、指导及信息咨询为核心的职能体系;(2)完善税收政策、健全法律法规,从本质上夯实汽车节能减排管理的内在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兴.浅谈综合医院节能减排管理措施[J].养生保健指南,2016(21).

[2]孙斌.汽车节能减排的方法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2).

[3]杨晓芳,陈小艺.汽车驾驶节能措施分析[J].河北农机,2015(13).

[4]吴明.采油机节能减排三种检测方法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3(06).

节能减排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分析目前供电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供电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实际情况,提出了供电企业如何做好节能减排方面的需求侧管理以及组织制度、宣传报道等具体措施,对供电企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通过供电企业节能减排需求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能源损耗的问题,必将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我国供电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1.电能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

节能减排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中央确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电力行业既是优质清洁能源的创造者,又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大户,因而也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通过国家的一系列措施,火电发电量在电量供应中的比例正在逐年降低,核电类清洁电力正在逐年增加。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电能正在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目前,我国电煤消费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左右,火电用水占到工业用水的40%,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全国排放量的54%。我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60克左右,相当于一年多消耗煤炭2.2亿吨;输电线损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个百分点左右,相当于一年多损失电量近300亿千瓦时。因此,对电力行业而言,发电供电是促进经济发展,节能减排也是促进经济发展。

2.供电企业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开展现状

当前供电企业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已经初步开展,但是开展的程度可以说成差不齐,不过总体说来都停留在做宣传、重诊断的层次,虽然可能找到了病因,但是并没有拿出合理的药方,做到治标治本的层次,距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具有一定差距。

二、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模式

1.建立闭环管理模式

以往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模式,多为宣传加诊断,管理模式为单方向、不循环的运作模式,而要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意义上解决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仅仅依靠现在这种宣传、诊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来运作日常工作。

在这里仅做一种运作模式的简单介绍:首先是按照节能减排的目标筛选客户;其次是走访筛选出来的不合标客户,通过全方位的宣传、示范等手段引导客户做节能效益评估;再次对客户进行诊断,提供整改的管理措施、技术手段,并牵线搭桥提供技术整改途径;最后跟踪客户整改情况,并做效益评估结果反馈客户。

2.利用示范效应,实现以点带面的目的

在开平市开侨中学节能改造工程中,开侨中学厨房原汤锅是燃煤炉具,加热效率不高,对环境污染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实施电磁炉改造工程后,使用安全、清洁的电磁作为能源,每年可为客户节省约35%的费用,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厨房的工作环境,更具安全性。该项目提高了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实现了节能减排与增供扩销的有机结合,是开平市建成的首个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示范项目。

通过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示范项目的宣传,陆续有客户主动要求开平供电局牵线搭桥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可见虽然节能减排一次性投资额略大,但是长久效益还是对客户有一定吸引力的,因此做好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在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主要措施

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引导广大客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在社会中形成科学用电、善用能源的良好氛围。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中心目标,将引导客户节能工作层层落实,以节能降耗为目标,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积极采取措施节能减排,履行在节能与环保上重要的社会责任,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建立完善的组织和制度保障系统

成立节能减排专项工作小组,建立节能减排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供电企业的桥梁作用,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对用电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的用电节能情况做好调查研究,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指示工作人员积极深入调查了解所在区域的供电、用电形势,经过深刻的分析,及时向政府通报供用电形势,报送用电信息。

2.同政府合作、加强宣传,多渠道引导客户节能

(1)同政府相关单位合作,配合开展节能减排相关工作开展。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如科技局)合作开展节能工作。向其提供用电负荷率低、功率因数未达标和配变属淘汰型的相关客户,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用电客户的配变进行排查摸底,测算提高功率因数节电潜力、变压器负载率节电潜力和更换节能型变压器节电潜力估算。

(2)走访用电客户,形成常态化机制。好的制度要贯彻执行,形成机制,方可取得好的效果。以开平供电局为例,为了提醒用户用电负荷或功率因数的技术,年走访430多户次,对功率因数达不到标准、变压器负载率低于30%的专变客户告知率达到100%,发出《客户节电建议书》达500份,客户整改完成或接纳整改建议的客户80多户。全局一直致力于深入了解用户侧的功率因数,时刻提醒用户要提高负荷利用率,在技术上支持用户,提议客户采取无功补偿等电力技术手段,改善功率因数低不足,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目的,这样让客户体会到了节能的经济意义,同时也让电网负荷率得到了提高。

(3)拓宽节能宣传范围,开展节能宣传活动。旧模式的宣传仅仅限于对节能减排的宣贯式宣传,新的宣传应该加强对完成节能减排、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客户进行示范效应的宣传,让客户切实看到节能减排不仅仅能对社会起正面作用,而且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使得客户从“被节能减排”转换到“我要节能减排”上来。

在节能宣传中,要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邀请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代表参加宣传座谈会,积极开展“节能增效、和谐发展”宣传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客户、户外宣传等途径,积极引导企业节能。在节能减排活动中,在人流较密集的地方举办节能减排图片展,并现场发放节能灯与节约用电小册子,进行节能技术的宣传。此外,要深入偏远的乡镇进行节电宣传,向客户介绍节电常识;在营业厅放置节电宣传手册,免费供客户取阅;在营业厅播放“绿色行动,节能我能”及其他节能宣传片。

3.从业务受理上落实节能减排管理

(1)从源头上控制,做到节能从用电报装开始。用电报装时供电企业提供服务的第一环节,工作人员从接到新投资兴建的用电客户的用电申请开始,深入了解新客户的用电需求、用电设备以及用电设施的技术性能,宣传“绿色环保”用电,提议用电客户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型的用电设备,为客户用电所想,建议用电客户采用节能型的配电变压器及其他节能用电设备。

(2)提供用电负荷建议书,建议客户合理分布用电负荷。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积极与用电客户沟通,深入了解用电客户的设施用电情况,分析用电负荷分布的合理性,提出节能降耗及节约资金成本的合理化建议,邀请某电力学院合作,深入分析该企业生产状况,为其制作了详细精密的节电诊断分析报告,通过调整原来车间的供电负荷的分布,使变压器负载更合理,进一步提高变压器的负载率。

4.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节能减排落实到日常需求侧管理中

(1)利用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筛选淘汰类的高耗设备,实现节能建议书日常化。对全市用电客户的用电设施跟踪了解,深入用电客户的生产车间,对用电客户的配电变压器进行筛选,共了解到不合节能减排标准的配电变压器,全都对用电客户告知配电变压器属高耗型的设备,提出更换节约型的建议书,做到告知率100%。

(2)利用计量自动化管理系统监控客户负荷,实现节能建议书日常化。以计量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平台,对专用配变功率因数在0.8以下或负荷率低于30%的客户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节能诊断报告及时告知客户,对于情况相对严重的则通过走访的形式告知客户。

5.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编制了年度节能降耗工作实施计划;成立了节能服务小组,推行节能工作的“常态化”管理;深化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能源服务合同,主动深入企业,根据每个用电客户生产的工艺、流程,帮助企业制定节能减排技术方案。中介机构为客户编写《节能诊断报告》十多份,部分用电客户接纳了《节能诊断报告》并进行改造。

四、结束语

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已成了当今世界的重要话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能源损耗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电力企业是我国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在今后的发展中,电力企业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继续引导并帮助客户节能降耗、引导企业把节能融入到建设项目和产品设计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效益,全面宣传和推行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学校、节约型家庭的工作,以此来促进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市民的节约用电意识。

参考文献:

[1]林明宇,高丽玲.电力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节能减排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徐州市节能减排管理经验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规划以来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值得我们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为此,今年7月以来,笔者就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一方面,近年来,徐州市围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节能专项行动、节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考核等措施,全面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连续多年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经验值得总结;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徐州作为江苏省能源基地,煤炭、电力、建材、冶金等行业是徐州老工业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缩影,电厂、化工厂、冶炼厂、水泥企业较多,存在工艺落后,治理设施不完善,这些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区及周边地带,对市区大气质量造成影响十分严重,每年排放的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形成强大的尘雾笼罩在城市上空,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徐州市要想达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

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概况

近年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以节能减排为主线,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工业污染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在改善环境中促进发展,控制排污总量,削减污染存量,优化排放增量,区域环境质量取得很大改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成效明显。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推动减排工作的根本保障。徐州市政府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对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一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将节能减排当作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加以推进。市委曹新平书记、市政府张敬华市长亲自谋划、亲自批示、亲自部署,先后7次召开市长常务会、专题调度会,听取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减排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有力地推动了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和措施的落实。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市政府制定了《徐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下发了《徐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徐州市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综合考虑各县(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现状,结合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将总量削减任务以《减排目标责任状》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总量计划、重点项目和工作要求。市政府还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水利、公安、农委、商务等部门签订责任书,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尽心尽力,共同推进减排任务的完成。下半年,徐州市针对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又下发了《徐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2011年污染减排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了2011年度应急预案,对全市电力行业提出了拆除旁路、炉内喷钙改造等减排措施要求,加大淘汰老旧黄标车工作力度,扭转了上半年大气主污染物净增的局面。三是通力配合,多头推进。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部门积极推进造纸、纺织、水泥、电力、钢铁等行业结构调整,缓解结构污染;经贸部门对全市所有火电企业进行绩效测算,建立火电企业全口径发电、用煤、产污台帐;水利部门采取BOT、TOT等多种形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尽早形成减排能力;农业部门全面开展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公安部门加大对全市老旧黄标车的淘汰力度;统计部门全面分析社会发展与人口增加对减排工作的压力,深入调查,合理平衡;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档案。四是健全体系,严格考核。为保证全市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总量减排考核小组,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对各责任单位减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减排措施不落实、总量控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暂停新、扩、改建项目和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的审查审批。

(二)落实责任,着力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一是强化监督管理。市环保局对重点监管企业每月至少现场检查一次,并填写在线监督设备现场核查表,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建立了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每季度一次的有效性审核比对监测、在线自动监测和企业自主监测相结合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安装、验收及在线监控设备有效性审核工作的实施,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守法排污的自觉性大大提升,在线监控设备的数据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为减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严格检查督促。一方面,全市共分了八个督查组,每个分管领导包挂一组,对各县(市)、区减排项目的实施与污染物削减量情况实行驻县(区)督查。市政府对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监管措施落实情况予以通报;对减排措施滞缓、未按计划节点实施或者未达到计划序时进度削减量的项目及时进行预警提示,督促当地人民政府实施整改。另一方面对各地重点监管企业的监察、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核实减排项目实施情况,核算减排项目的削减量,编制减排形势月度分析报告。三是完善资料档案。围绕“十二五”减排的“四项指标”,深入开展污普的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今年先后4次组织全市环境统计人员以及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300余人(次)进行了环境统计、污染减排的业务培训,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素质。同时,认真开展了各行业全口径测算,完善减排工程验收台帐,注重台帐资料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确保减排项目台帐资料完整、准确,为减排量的核算和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突出重点,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效益

一是加强结构节能减排。我市结合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关闭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火电、小水泥、小焦化、小钢铁,大大减少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做实工程节能减排。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建、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继续狠抓工业企业综合治理,通过改进工艺,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改造等手段,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三是提高管理节能减排。贯彻国家、省相关污染减排考核要求,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加强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设施及中控系统建设、改造工作,加强自动监控设备有效性审核。

(四)强化措施,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狠抓监测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机动车监管中心集中控制平台投入运行。全市检测站的排气检测工位及检测设备已实行联网,实现检测、发标数据和检测现场监控视频实时上传,极大提高我市机动车排气监管综合执法能力,成为全省第二家成立并履行监管职能的市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机构。同时,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期建设按序时进度顺利开展。

(五)严格监管,节能减排成果得以巩固

为最大限度发挥减排设施的减排效益,巩固减排成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减排设施的监督管理,着力解决减排设施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重点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建立了对污水处理厂 “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的监管机制,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泥处理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市水利局对监管的污水处理厂全面实行了第三方运营,处理水量、水质监测结果作为污水处理运营经费拨付的依据之一。二是全面强化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监管。大力推进脱硫设施运行规范化建设,对两炉一塔、设计硫份过低、CEMS测点不规范的脱硫系统全面进行改造;全面实施脱硫烟气旁路铅封并逐步拆除旁路,。开展电力行业减排专项检查,帮助企业逐个分析诊断减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他们加强整改,提高日常管理水平。三是开展各种环保专项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医药制造业专项执法检查》、《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重金属企业专项整治》、《主城区化工企业现状调查》、《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运河沿线涉水企业调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监管调查》等环保专项行动。通过专项环境执法检查,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整治了一批环境安全隐患,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四是全面加强工业园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关闭、取缔和整改了一批违法企业,封堵了非法排污口,企业实行了“一厂两管”,完成了化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试运行,改造完成园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二、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1年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开局之年,随着创建国家生态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稳步推进,将为徐州市提供着力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历史机遇。但是,徐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空间有限。通过“十一五”的减排以及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徐州市已整治、关闭大量的企业,市区及各县(市)、区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产运行;各主要电力企业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改造任务,工程治理及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综合脱硫效率提升空间很小。

二是污染物新增量居高不下。徐州市作为江苏省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5000亿元,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7%,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居民的快速增加,导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也在逐年加大。

三是脱硝工作近期推进难度大。非电行业的脱硝改造工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技术规范,缺乏示范工程引导;而地方政府对工程推进没有有效手段,无法要求电力企业提前实施脱硝计划,这将大大影响我市近期脱硝任务的完成。

三、加强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的建议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污染增量。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注重源头控制,认真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准入标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

二是强化环境监管,发挥节能减排效益。加大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察、监测频次,坚决杜绝偷排、直排现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全面推行在线监控的社会化运营,确保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无误、传输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减排项目的实施与污染物削减量情况,按季度进行督查与核实,对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监管措施落实情况予以通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扩大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及信息公开化范围,真正将污染减排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节能减排工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资金保障方面,我市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自筹,向上争取,社会参与,政策优惠”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实行企业自筹,责令企业严格履行环境义务,自筹资金治理污染,积极争取国家、省环保专项资金。鼓励民间投资,采用BOT、TOT等市场化运营方式,使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环境治理。出台排污权交易、流域补偿等环境政策,筹集项目资金。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建立健全污染物减排倒逼工作机制,对电力、钢铁、焦化、造纸、酿造、化工等重点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坚持以整治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加大整治、关停力度,对“小焦化、小造纸、小钢铁、小火电、小酿造、小化工”等企业实施整治和关闭。

五是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我市将对所有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并落实总量控制要求,将污染控制从末端逐步延伸到中端和前端,将环境管理从排污口向环保设备、环保设施延伸,实现大幅度减少工业污染物的产生和稳定达标排放。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审核结果作为核定排污总量的依据之一。加快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施以工业为主并全面考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方案。

六是健全约束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任。进一步完善减排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快资源价格、环境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部分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施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和南北产业挂钩的综合优势,彻底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污染转移问题。完善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持续强化、继续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将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县(市、区),落实到具体排污单位,并制定达到环境容量总量要求的分年度削减目标。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意义重大。近年来,徐州市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成效明显,经验值得总结。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徐州市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徐州市要想达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

参考文献:

1.莫神星《节能减排机制法律政策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2008 年7月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徐政办发〔2007〕51号

4.《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一五”大气环境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案〉的通知》,徐政发〔2007〕51号

节能减排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计量管理;节约型富蕴

0.引言

本文基于节能减排视角下对富蕴县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在能源管理和耗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排查企业用能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关键因素和可行的技改方案,对相关计量设备进行周期检定,利用合格计量器具进行能源监测,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作为主管计量工作的行政部门,通过计量专业技术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对用能企业的设备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建立效能评价体系和能源监控系统,帮助企业配备完善的能源计量器具,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能源计量的良好氛围[2]。

1.富蕴县能源计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富蕴县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表3-1)

资料来源:富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

1.2富蕴县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周期检定的情况

资料来源:富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

1.3富蕴县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3.1重点用能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富蕴县的重点用能企业,由于能源计量技术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等因素,使用能企业在能源计量设备投入、计量器具检测率、能源制度建立及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并且需要在短期内进行整改与强化。

1.3.2行政部门在能源计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能源管理部门和计量主管部门没有按照职责分工开展能源计量监管工作。一方面国家未建全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考核评价体系,对企业实施能源计量考核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另一方面能源计量监管人员和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监管和服务意识不足,对新的法规和计量专业技术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际操作[3]。

2.强化能源计量管理和监督工作

2.1强化用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层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提升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认识,才能科学地制定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长远规划与实施细则。积极落实企业能源计量工作中对计量器具的配备率,便于计量管理人员技术性工作的开展和单位节能减排的量化分析。而在日常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中,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是保证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体系建立和持续推进的根本保障,将促进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使企业自身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4]。而能源计量器具要采用正规的生产企业制造,同时应对设备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合格后的计量器具方可使用。在日常管理中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节能监测仪表和能源计量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能源计量检测设备检测水平和数据的准确性。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用能单位以各自能源计量数据、能源计量体系日常监测情况为能源计量管理考核依据,才能有效提升能源计量工作水平,最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真正实施。

2.2加强行政部门能源计量监管工作

对于能源计量监管这项工作,必须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政府职能部门为指导、以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为重心、以节能减排为目得的一项长效性工程。首先实现对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网络动态监管,通过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详细了解富蕴县重点企业年耗能状况、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计量器具配备、检定率等信息,实现重点能耗单位数据的网上动态管理;其次进一步加大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的监管力度,年耗能1000吨以上标煤(或年用电300万千瓦时)重点用能企业新建或技改项目,须同时配备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第三重点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对《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节能降耗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培训宣贯,增强其节能减排主体责任意识,切实提升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第四加大能源计量的行政引导、技术服务和宣传,引导企业在人员培训、仪器检定、制度建立、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企业改进工艺和技术流程,提升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形式多样的能源计量宣传活动[5]。

今后富蕴县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投入改善和提高企业生产工艺、节省能源消费、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真正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富蕴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忠.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状况及其节能降耗对策[J].工业计量,2007,(1):36-38.

[2]祁卫玺.完善能源计量管理是企业节能的基础[J].知识经济.2009,(4):27-29.

[3]张笑薇.王昆.能源计量管理维系全局[J].计量天地,2008,(6):168-169.

节能减排管理范文第5篇

近年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尽快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唐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认真履行节能减排承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全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强化能源管理和环境治理工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出一条创新型绿色发展之路。

信息化整体建设助推唐钢向绿色制造转型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遵循这一方针,结合公司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唐钢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在完成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以及实现厂际间计量数据自动采集的能源计量网络系统、一钢轧产销一体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部分子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7日,投资1.7亿,正式启动公司整体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同时进行铁前、二钢轧DSS系统、一钢轧、冷轧MES系统、计质量系统、铁路运输系统等配套三级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建设。2008年10月1日实现了整体上线,由此一举搭建完成了公司整体信息化平台。包括四级ERP系统7大模块和10余个三级子系统在内的整体信息化一期工程,覆盖了公司从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到质量控制、财务成本管理等几乎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系统已经渗透到公司整个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密切依赖的中枢神经。时隔一年后的2009年,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之上,唐钢又顺利实施了sAP系统的PM(设备管理)模块和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并于同年10月1日顺利上线运行。通过信息化系统的约束,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达到精细化管理,使唐钢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渐向“点检定修”、“点检预修”、高效无缺陷零事故的目标发展,能够逐步实现科学、高效、开放式、信息化全过程管理。2010年6月,唐钢又投资1.78亿元启动了整体信息化三期工程,重点实施能源管理项目建设及配套系统的改造,通过对唐钢整体信息系统进行良性整合,实现公司级能源计划、生产管控及实绩收集、能源流的调度优化平衡、能源的二次利用、能耗分析、能源计量等管理功能。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但使唐钢实现了采供过程的集中管理,产销紧密衔接,物资、资金、信息“三流”同步,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而且,为公司实施门禁系统建设、炼铁、炼钢等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强化能源、物资计量管理,推进厂区环境治理等工作都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成为唐钢从传统企业向生态企业转型的重要保障。

在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时,唐钢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计量等基础管理,坚持将节能减排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工作来抓,在精确计量的基础上,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不断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创新和节能改造项目建设步伐。2008-2009年,唐钢投资15.43亿元,实施了16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项目,先后实施了焦化干熄焦、自用焦炉煤气脱硫、生化废水治理、烧结机烟气脱硫、炼钢转炉除尘系统深度治理、余能余热发电、风机水泵电机节电及绿色照明改造等一大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仅以2009年为例,唐钢吨钢综合能耗完成579.9公斤标煤,年节能12.8万吨标煤;吨钢耗新水完成3.8吨,年减少外购新水409万吨;SO2排放量17725吨,年减少排放量4200吨;COD排放量889吨,年减少排放量220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提前一年完成河北省“双三十”减排目标。

强化能源管理,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

能源介质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唐钢计控部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和不断完善能源计量网络,将包括氧气、氮气、氢气、煤气、蒸汽、压缩空气和各种水等计量系统的所有厂际间结算的能源介质,全部纳入能源计量网络,同时,还将一些与生产和安全密切相关的(如:转炉、焦炉和高炉三大煤气柜的柜容、柜高、进出柜煤气压力及混合煤气的热值等)计量参数纳入计量网管理,通过公司信息网,对能源计量各种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为公司生产调度和设备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本着经济运行理念,实施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精细能源成本管理。2010年,公司将“强化能源管理,实现经济运行”作为重点工作之一。2010年6月,唐钢启动了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及配套系统改造项目。按照《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对全公司能源计量仪表进行了完善和更新。能源管理系统(EMS),作为公司三级系统的一部分,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具有能源的调度优化、计划指挥、能耗分析、能源质量、能源计量等独有的功能;同时又和公司其他系统密不可分,它能够将能源计量PI系统的采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实现与四级ERP系统和MES等三级系统的信息交互,满足能源供需平衡、调度管理和能源计量管理信息的完整性。

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讲,该系统可以使能源消耗可追溯到产线、品种和批次上,并对工序间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达到能源消耗分解到车间、班组、产品、批次的目标,真正实现能源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同步的合理有效运行模式,系统能源控制点达到4万点,新增计量设施2800台套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已达到98%以上,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该系统已于2009年年底上线运行,实现了对各种能源介质(电力、煤气、压空、氧气、氮气、氩气、氢气、蒸汽及水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以及优化运行。通过监控台对各类供能、用能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对无人值守站所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提供能源调度高级决策支持信息等。系统充分集成生产执行的能源相关数据和信息,可为能源管控中心和调度人员提供强大的生产事件追踪和分析的工具,为能源管控、调度及应用构建统一信息界面和应用平台。

唐钢能源管理调度中心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确保能源调度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实现生产工序用能的优化分配及供应,保证生产及动力工艺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并最终实现提高公司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该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实现了对每条生产线、每到工序、每批次产品能源成本的

控制与管理,从而推动公司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能源综合利用、降低能源成本、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依托能源计量网络,全面构建系统并实施“企业循环经济模式”,提升了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唐钢非常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关注一次能源使用的同时,同样关注二次能源的转化利用,并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高效,进而实现生产过程由可靠、可控运行到经济运行。

2010年上半年以来,以公司能源计量网络系统为基础的各项能源综合利用项目逐项达产达效,使公司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如炼焦制气厂快速锅炉和导热油炉的投产,降低了厂内煤气消耗,焦炉煤气外送量大幅提升,达到120万m3/天以上。通过南区煤气系统的节能攻关,使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达到120立方米以上。据估算,唐钢通过加强煤气综合利用,每年可减少外购能源费用达7.5亿元。焦炉煤气实现了零放散,高炉煤气放散率降低到1%以下。

煤气消耗的降低及煤气资源的充分回收利用,确保了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低温余热发电机组的投入运行,提高炼钢蒸汽回收量,吨钢余热蒸汽回收量达80kg/t以上,为公司二次能源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公司能源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大幅提升,使公司本部余热余能日发电能力达7000万千瓦时,自发电比例已达60%以上。另外2009年华北最大水处理中心建成投产后,关闭了所有深井水自来水,使公司工业用水全部使用了城市中水,实现了对外零排放的目标,使唐钢的水处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总之,近年来公司围绕节能降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2010年以来,公司狠抓能源精细化管理,在加强计量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持续改善工序能耗指标,加强节能技改项目支撑,不断优化运行方式,实现了年内吨钢成本降低100元、2011年再降50元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司应对市场严峻形势的能力,提升了公司综合竞争力。

数字化打造生态唐钢

2008年下半年,唐钢以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为目标,对厂区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其中,借助信息化平台实施计量系统改造,规范物资计量管理,也成为厂区优美环境的一大亮点。

从2008年开始,唐钢陆续对公司南门、北门、炼铁厂等12台主要进出口汽车衡和轨道衡,实施了大规模的数字化一体远程值守计量系统改造,通过对各计量点的远程集中控制,实现了对唐钢进出厂物料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实施完成了对冷轧、一钢轧、二钢轧生产线上的2l台成品贸易磅的远程值守系统改造,靠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计量司磅人员从以前的180多名,锐减至现在的60多名),不但使公司物资计量管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也有力地支持了公司优化人力资源、发展非钢产业等重点工作。

数字化一体远程值守计量系统改造,通过视频监控、语音对讲、数据采集、车号自动识别、自动报警、红外线车位判定、票据自动打印等系统功能的运用,不但成功解决了公司远程计量问题,真正实现了多个衡器现场无人值守的计量方式和数据网络传输的实时计量,而且实现了对唐钢进出厂物料、产品下线计量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使计量业务更规范、更有序,彻底消除了人为因素对计量过程、计量数据的影响,从根本上堵塞了计量管理漏洞,有效防止了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使公司物资计量异议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