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的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的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的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网络环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150-02

1 概述

多媒体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其涉及内容广,概念多,而且实践性很强。一直以来,上课教师多数采取“老师讲,学生听,上机练”,理论学习辅以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现如今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量逐渐增多,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搜索方式更加便捷和可信等多种方面。信息技术时代所带来的诸多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有利的技术条件让学生可以自由分配学习时间,有选择性的挑选学习工具和学习场所,也可以自己获取和选择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创新的契机。

2 理论教学

多媒体技术这一课程涵盖了多方面知识,其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知识,软件知识,网络通信,人工智能,以及数据的压缩、存储、处理、传输等,基本概念多,内容繁杂。所以在讲授该课程之前应首先确定授课的范围及深度,做好知识点的分类与归纳,便于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其次,对于每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应仔细思索和寻找易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可作为学习内容的切入点,以便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技术的理论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讲授具体知识,主要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引导与鞭策,负责引入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等。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理论部分不再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而是交由学生自主学习,这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条件一是要具备完善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资源;条件二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资源搜索和筛选能力,能够从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找出所需内容;条件三是教师需要认真组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活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否则难以保证学生自学的质量。以下便以多媒体技术课程中“数字图像”的部分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笔者在教授“数字图像”部分的内容时,首先展示一些Photoshop制作过的图片,然后再展示这些图片的原始图像素材,让学生看到两类图片的巨大差别,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一系列的问题如:“图像在计算机上是如何表示的”;“图像大小与存储空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图像素材有哪些获取方式”;“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计算机是如何表示图像的色彩,印刷到纸张上又是如何表现色彩的”;“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包含了多媒体技术课程中“数字图像”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行查找资料,筛选信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在第二次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4至6人一组讨论这些问题,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补充自己学习的不足。教师需要在这一环节提供指导和帮助,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参与度不高的学生应给予重点关注及适当督促。

3 实践教学

传统的多媒体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对实验目的体会不强,学习效果并不好。为此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首先通过讲解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结合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思考与分析,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操作的同时学会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践案例,教师将操作的关键步骤演示清楚,学生立即通过上机练习掌握并巩固软件的使用技能。这一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软件使用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任务驱动教学打下基础。

笔者一般依据媒体呈现的不同类型将多媒体技术实践分为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及多媒体合成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的理论及实践课程结束后,教师按教学主题提出“任务”,并对“任务”进行解说,分析“任务”的解决思路,可能采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边练边学。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不应占用太多实践课时,可交由学生在课余完成,但需要教师也能够在课余时间给予指导。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都极为自由,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展至更广阔的空间之中,使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教师在“任务”的设计上应注重考虑技能的综合运用,难度可以小一些,以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建立项目组,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在音视频部分的案例实践结束后,笔者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自由选择主题,制作长度为二至三分钟的视频短片,素材可以来自于网络,也可以自行拍摄。参考思路:可以制作校园新闻、短剧、公益广告或MV等。工作方式:有创作想法的同学可自任项目组长,聘请其他二至三名同学为项目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在“任务”布置给学生后应注意对学生“任务”的完成进度予以监控,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4 结束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应当围绕学生展开。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飞快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校园内基本都实现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处于这一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但由于惯性思维及学习惰性,学生普遍缺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动机与技能。教师就应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并承担起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学习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不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还要逐步养成能够按需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郑淑芬.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7(7):111-112.

新媒体的概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多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20-0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初中数学也迎来了它新的发展阶段。在新课改之下,对于初中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初中数学在中考中的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加大对他的重视,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有效地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等等教学辅助设施,同时学生也要积极的进行配合来共同打造一个高效课堂。不过在教学实际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很多的教师存在着一些误区,过分夸大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多媒体的运用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探究。

1 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多媒体运用存在的一些误区

1.1过度使用多媒体

和传统的板书等等方法相比,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新课改中的运用的确有着非常巨大的优点,受到了每一位教师的充分肯定。但是在目前却有很多的数学教师却过分的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要全面引进多媒体,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1]。但是实质上这些教师走进了新课改的误区,并不是实质上的教学改革,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所以在现阶段存在着很严重的过度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们要知道,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以及抽象性,所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识,也能够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加以突出。但是过度滥用,只会物极必反,需要深刻认识到它仅仅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是为了方便数学教学而运用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2使得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但是很多的教师在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就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仅是在PPT之中放入许多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在上课的45分钟之内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受知识点,但是这种方式仅仅只会造成数量的提高而导致质量的降低,也就是课堂效率的降低,因为一下子被灌入大量的内容,很多的学生都会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始终处于紧张的上课记笔记的状态,生怕速度过慢而错过任何一个有效知识,这样就会盲目记笔记而没有理解上课内容,只会背离教师初衷,造成课堂效率低下[2]。

1.3忽略传统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是众多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但是目前很多的教师却把它当成了唯一的一种进行运用,因此而忽略了其他诸如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需要教师根据上课的需要来配合进行使用。例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能够给予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能够记忆深刻,但是这也会给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带来麻烦。因此老师可以适当的采用板书的方式,将数学课堂上的一些重点,难点再放在黑板上进行具体的阐述,方便学生理解。或者是题目比较复杂的题目,老师可以适当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思路,再使用多媒体播放具体的解题过程。

2 初中数学新课改中运用多媒体的有效对策

2.1根据上课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能够激起学生钻研探索数学的兴趣。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上课的需要,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等适当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3]。同时在PPT的展示过程中,要注意增强PPT的内容有效性,不要片面的追求华丽的背景而使得内容不足。尽管优美的外观会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激起学生学习的学习欲望,但是却也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毕竟数学知识点才应该是学生应该关注的内容。

2.2将学生放在多媒体教学的主体地位

要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真正做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将学生的真实想法作为课堂教学的着手点,这样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多媒体的运用只有紧密联系初中生的思想实际,从学生的真实思想出发,才可以全面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和主动性。否则,非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没有针对性,更有甚者,还会使得学生对多媒体产生反感心理,那就更加无法提高上课的实效性。

2.3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运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方便教学,而并不是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板书,提问等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存在了很长时间,也有其显著的优势,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适当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有利也有弊,需要大家一起去共同探索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不断配合和共同努力,一起打造初中数学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刘春容.浅谈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使用与管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新媒体的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性;大众性

新媒体艺术“侧重于将先进的技术语言运用在艺术作品中(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创造的网上虚拟艺术、影像艺术、多媒体互动装置及行为等),以及借助现成品、文字、声音、图像、活动影像乃至表演等非传统意义上的载体,来进行艺术实践和探索,并进一步扩大至科学的其他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到声音、光线、气味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物质形态及非物质形态的数字与信息文化的艺术特征。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先锋艺术形式引起学者的关注,是跨学科领域的艺术,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艺术评论家张朝晖在其著作《新媒介艺术》中认为:“新媒体艺术不再是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相似的品类,而是参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的艺术探索实践的总称。它是被打开但尚未完成的一个艺术探索的领域,是一种思考艺术与当代技术化和信息化社会现实的关系的新维度。”

根据一些学者对新媒体艺术的内涵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1.跨学科性。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是指绘画、雕刻、戏剧、音乐等,传统的艺术需要人们借助于听觉和视觉去感知、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艺术作品通过视觉听觉信息作用于欣赏者的视听神经系统,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或愉悦、或忧愁的情绪体验。传统的艺术创作以绘画为例,需要的是线条、色彩、透视学等造型知识,而音乐创作则需要的是五线谱等基本的乐理知识,但是新媒体艺术中,视觉图形图像设计不仅需要传统绘画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和关于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而电脑音乐则不仅要求人们懂得传统音乐艺术中的五线谱、音符、符值、低音、高音等知识,还需要懂得各种虚拟乐器的安装、操作,各种音乐制作软件等知识:可见,在信息化时代,从事新媒体艺术,仅仅掌握传统的艺术知识是不够的,新媒体艺术的跨学科性,也导致了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复杂性和团队创作性。

2.媒介依赖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没有新媒体艺术这样需要高度地依赖现代高科技媒体,从三维电影、人机交互设计:视频艺术、数字音乐艺术到网络艺术诸如此类的新媒体艺术无不体现着其与现代高科技的紧密联系。从新媒体艺术的名称上来看,新媒体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手段,而逐渐演变成了媒体艺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甚至成为一个语言表达体系。

3.互动性

传统艺术作品往往是通过“看”或者“听”实现艺术的价值,艺术品价值的实现受到观者(主体)的年龄、审美修养、场景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或者干扰,而且主体必须具有主动性才能更好的对艺术品的内涵做深层的“解读”,否则便不能理解并发掘作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传统艺术往往是被动地被接受,它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显然这限制了艺术的传播范围。而新媒体艺术则不然,它可以借助技术的力量,实现主体与作品、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部分新媒体艺术品的最终效果往往需借助观者的参与来实现。

4.草根性(大众性)。

新媒体艺术的“草根性”,或者说大众性,是指新媒体艺术的普及性和去精英化。新媒体艺术消解了传统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感,他与传统艺术的最大区别是传统艺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高雅的、专业性的艺术形式,传统艺术需要专业的理论和工具去实践,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传统艺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在欣赏时或者在创作时更是“可望而不可及”;而新媒体艺术则不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拥有计算机一定的知识,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始个人艺术创作。比如,在数码技术和编辑软件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编辑自己的视频短片,有些视频短片的故事性和画面甚至超过了专业人员的水准。

新媒体艺术为传统的艺术开辟了新的领域,给当代的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曾经对艺术院校的学生做过访谈,接受传统艺术教育的艺术专业学生在大三阶段曾经有接触数字音乐类课程,但是据调查,这种课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故此,我们必须根据新媒体艺术的四大特征有针对性地改革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其适应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要求。

根据新媒体艺术的四大特征,我们认为今后艺术教育类课程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改进,即:课程的包容性、通用性、实践性和虚拟生活性。

1.包容性

增加艺术课程的开放性是针对新媒体艺术的跨学科性而言的,很显然,对于未来的艺术家而言只懂得艺术知识和概念已经不能适应艺术发展的方向了。而对于有志于从事新媒体艺术的其他专业人员来说,只懂得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本领域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当前高校或职业院校内的艺术类课程的开放性,、使更多的跨专业学生能适应课程学习。同时,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需要调整,应该增加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媒体知识的学习。要形成跨专业、宽领域的知识面,但要做到优化知识、精简内容以及很好的课程连接。以专业学习为中心,避免面面俱到。

2.融合性

新媒体艺术在声音和活动影像方面带给我们全新的触觉体验,新媒体艺术对设计者要求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并且能够各个专业相互贯通。纵观我国设有新媒体专业的院校,所有课程体系太都以工科课程和文科课程简单相加为主,显然,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新媒体艺术在声音和活动影像方面带给我们全新的触觉体验,新媒体艺术对设计者要求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并且能够各个专业相互贯通。纵观我国设有新媒体专业的院校,所有课程体系大都以工科课程和文科课程简单相加为主,显然,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把两个学科的课程简单的叠加并不能培养出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家。新媒体教材的内容比较偏重技术知识,比如有些midi音乐教材大都以对某些软件(比如Nuendo,Sonar)功能的讲解,配以从软件界面上截取的廉价图片,讲解操作步骤和动作技能,读者从这样的教材中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对于新媒体艺术创作意义不大。

3.实践性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理论源自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新媒体艺术是互动性的艺术形态,它的最终形式是以数字化形态存在的数字化产品,这个产品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在实践中。因此,新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以英国为例,英国各个院校在影视课程设置上力求各具特色,例如:伦敦国际电影学校(London international filmschool)只教电影制作,而且是英国仅有的一家给学生提供35毫米影片拍摄条件的学校;北方传媒学校(northern mediaschool)把新技术、新观念作为课程的重点,其发展目标是要建成全英设备最先进、课程最具新意的学校,学生的拍摄实践机会很多。北京电影学院录音专业增设了计算机应用、电影声音分析等课程。但是学生接触设备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国外声音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录音棚、剪辑室或外景地度过的。而我国大学4年的教学时间,前两年学生多数时间是坐在教室里上课的。

4.创新性

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对既有事物的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是不存在的,没有创新的继承是僵化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对新媒体艺术特征有充分认识和传统艺术教育优缺点的把握的基础上重塑未来的艺术教育,大胆地迎接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到来。创新性还体现在通过对课程、教材、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改革来适应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新媒体的概述范文第4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作用和应用问题

1.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作用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有着突破,对数学知识能够动态化呈现,这就对数学课堂有了很大丰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比较有利。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下,能制作动态化的数学模型,为将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呈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比较有利。多媒体技术能将音视频以及文字图片等综合应用,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并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有的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存在排斥心理,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形式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则是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积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方法、方式上还没有科学化,从而造成应用效率比较低。

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没有注重情境的科学设置。多媒体的应用优势就是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动态化的学习环境。但是一些教师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下,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上没有体现出科学化,在情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这就必然会影响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没有注重方式的优化,一些老师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感觉到不适应,还是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失去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对于这些层面的问题就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找到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就要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从而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就比较轻松。新的教学理念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将画面声音等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对学习问题的探究积极性加以促进。

例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从而将实际问题在数学问题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架起一座桥梁。如,在“?S对称图形”内容教学中,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三幅图案: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架飞机、人民大会堂,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维、去理解、去记忆,最大限度地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

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灵活地运用,对实际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进行解决,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比较有利。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还没有成熟,数学抽象以及思维上的转换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实际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解决就比较重要。数学教学中的旋转以及平移和轴对称知识,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就不容易理解,而将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就能方便学生理解,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就能有效解决。

新媒体的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注意力 教具 游戏互动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49-02

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信息媒体方向的课程,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机房上课,常规的教学方式为PPT讲解,操作演示然后学生练习。教学过程中互动少,学生只是单方接收信息,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注意力在上课10分钟左右后慢慢进入低谷,开始走神、打瞌睡,信息接收效果差且越来越没有思考能力。学生完成作业后,只有老师能看到学生作业并打分,很少在大家面前展示,所以有部分学生会拷贝其他同学的作业冒充自己作业上交,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新鲜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经过多年探索,笔者总结出一些新的方法。

1 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索

1.1 合理运用教具

学生已经见惯了投影、PPT,对PPT上课失去新鲜感,合理运用活页挂图、彩纸卡片将一些流程、模块等知识点或提纲展示出来。同时给学生一些彩纸卡片收集学生观点,让学生将一些关键词写在卡纸上再贴到黑板,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海报设计原则和技巧部分,先给学生看一些优秀海报设计案例,然后让他们思考这些海报的特点并在卡纸上写下设计特点关键词,将卡纸贴在黑板上,老师分析或让学生解释所写的关键词,并对内容分类,引出海报设计的原则,这样比直接欣赏完佳作就开始讲授设计原则更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点。

1.2 游戏互动

将一些知识点或设计方法用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制定规则,要求人人参与,让学生的身体和大脑动起来,老师从旁观察、记录、指导和干预,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引出知识点,就能让学生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例如,在讲授联想的创意方法时,就采用了游戏法,给出游戏规则,从一个关键词开始,分别让5名学生说出他们由第一个关键词所想到的内容,并写在活页挂图上,再让另外10名学生说出他们由新的5个关键词想到的内容写于挂图上,按此法再进行一轮联想后开始告诉学生联想的目的,示范用挂图上的关键词组合产生创意,并让学生用此法产生新的创意,然后下发活页挂图和笔,强调游戏规则,分组进行游戏,游戏结束开始分享创意成果,最后老师总结。整个过程,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通过游戏掌握了联想思维方式的运用方法和原理,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

1.3 分组实训

以前的实训课都是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交流讨论。笔者采用分组教学,4-6人一组,每个学生轮流做组长,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最后还有小组互评,评出最优小组予以奖励,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摄影实训课,分组拍摄,每个组员轮流担任组长,下发老师教给的任务,接收和归还摄影器材,组织、安排组员进行拍摄并导出组员作品分发给各组员。学期末评选最佳组长和最佳小组予以加分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1.4 学生作品展示

以前我们称之为练习、作业的内容,现在叫它作品。让每个学生或小组组长展示自己或小组的作品,对设计的思路、创意进行说明,并给自己的作品评分,然后其他学生评价打分,最后老师评价打分并提出修改建议。作品展示环节给学生一种角色扮演的心理,让他在制作和展示作品的时候有一种设计师心理状态。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了学生作品抄袭,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作品的质量提高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期末的时候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展出,让学生有成就感,进一步增进学习的积极性。

1.5 临摹大师作品

要学就学最专业的,临摹大师作品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推荐学生一些优秀的业内网站,多看多临摹优秀设计师作品,跟专业设计师在网上互动交流,甚至拜师学艺,可以提高学生的眼界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技能并不全面,很多技巧需要学生去自学,当学生在临摹一些优秀作品的时候会发现很多视觉效果老师没教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都能得到提升,可以学得更快。

1.6 多鼓励学生

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错了也加分,对了翻倍加分。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凡是参加比赛就加分,得奖翻倍加分。鼓励学生接受订单,不为赚钱只为积累经验和获得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做自己没做过的事和不敢做的事,没做过宣传册,那就做一次,做了成长得更快,怕做不好,更要做,敢做就是一种我者突破。

教学方法还需要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目前笔者的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大致如图1所示。

除了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是整个教学的关键。只有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教学方法在开展的过程中,效果才更突出。

2 提升教师素质

一名老师只有对自己高要求,任何事情身体力行才有资格去要求学生怎么做。要教给学生专业的技术,那么教师本身就必须具备专业娴熟的技能。让学生看到老师对待课程的专业、敬业,学生才会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教学生学习,而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多结识行业专家,实时了解行业动态,丰富教学素材,让教学资料保持新鲜。

老师要教给学生专业且与就业市场接轨的职业技能,那么老师的技能就必须达到企业专家的标准,所以老师只有深入企业,站在市场的第一线,经历过市场的考验才有足够的行之可用的经验和技能传递给学生。

3 总结

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是一个持久战,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一样,要因材施教,让教学的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才能爱学、快学,学得好,才能学以致用。经过实践对比,好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和注意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作品的质量也提高了不少。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让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进步。

(项目编号:2013037)

参考文献:

[1] 任利.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3).

[2] 杨雪.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5).

[3] 温力,黄艳,任楠.高职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应用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