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环经济的实质

循环经济的实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循环经济的实质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第1篇

循环经济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模式。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核心,努力实现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发展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发展转变,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探索环境成本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将有助于企业循环经济的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纸行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本文针对华洁纸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行环境成本控制需要政府加强约束管理,企业加强自我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华洁纸业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一家从事无碳复写纸、办公用纸、双胶纸等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企业,公司已经成为业界的龙头企业。经过实地考察与探究,发现目前华洁纸业在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和过程都不够全面

在考察中发现,华洁纸业目前还没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也不够全面,只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环境成本控制,而没有考虑设计产品、采购原料、消费等阶段的环境成本。在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也仅仅通过内部途径来降低产品的实际成本。因此可以看出,华洁纸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和过程都不够全面。而许多企业就如华洁纸业一样,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这样往往会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环境成本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虽然华洁纸业已经设立工环处、品保处,负责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上,这两个环境管理部门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环保部门没有建立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加上传统的末端治理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华洁纸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只能治理生产中的污染排放,使相关指标符合国家环保法规标准。同时,因为企业经营者不会十分关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所以很少从长本文由收集整理远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环境成本计量依照传统做法

当前,我国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相关理论成果还未成熟,实际可行性较差。由于还没有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尺度标准不一,大多是放在相关资产或费用里面计量,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关于环境成本的计量是不准确的。同时,环境成本具有隐蔽性,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会忽略相关的成本计量,这样不但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也不利于企业享受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这种传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亟待改变。在缺乏具体评价与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华洁纸业有关环境支出和收入的核算没有与之对应的会计科目,因此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的环境成本和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仅仅从会计的账目上来看,不可能得到华洁纸业环境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同样也不能评价公司环境成本控制的绩效。

(四)存在“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现象

虽然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立法已经不少了,然而环境却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在整体上有所恶化。通过在华洁纸业的考察中发现,很多时候,企业因违法排污带来的净收益远远高于环保部门的罚款,所以宁愿违法也不守法。这是因为,在大多数环境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过程中,在法律责任这一部分规定中,许多企业提出,罚款额度不能太高,如果太高,企业承受不了,一旦企业垮了,最后还要政府来善后,因此立法者对违反环境法的责任处罚规定普遍比较轻。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策略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针对华洁纸业在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和控制。

(一)政府机关应加强管理

1.干预环境成本管理体制

若想更好地实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使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制健全,政府主管部门应全面分析与评价企业污染影响与环境治理情况,尽可能防止企业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发挥政府部门对环境会计的宏观规范作用,增强环境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政府应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指标体系,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评价,将其纳入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这样的话,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的核算方法体系,对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和产生的环境改善结果进行详细核算和公开披露,并申请获得环境补贴和税收政策优惠。

2.强化环境保护职能

环保部门应当对企业实行考核制度,根据一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考核。对于达不到既定标准的企业,要求企业承担治理成本。同时,政府应当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一定的环境补贴,鼓励企业主动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强与其他各国的交流、合作,以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严格的环保考核制度下,企业必将不断扩大环境成本

控制范围,改变单一的成本控制方法,使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更加丰富和完善。 3.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体系

健全的准则体系是有效管理环境成本的重要保证。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环境设备补贴政策和环境税收优惠制度,鼓励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监管部门可以定期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效果进行监督,引导企业遵循环境准则,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同时,政府应大力推进环境会计法规建设,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统一标准。发达国家环境会计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所以,我国政府应在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吸收和借鉴有益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4.培养环境会计专门人才

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环保人才的规划与管理。要想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环境成本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改变相关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具备环境科学知识储备的现状。政府机关应当承担培养大批环保专门人才的重任,积极在高校开设环境科学的相关课程,进行环境会计相关科学知识的培训,从而加强环境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建立环境成本管理和核算体系输送专门的人才。如果华洁纸业能够从高校接收到优秀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那么将大大提高工环处、品保处两大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环保部门的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

5.改变环境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

首先,立法机关需要转变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立法者的要求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但是现在应该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转变。同时,立法机关也应着力将环境立法的目标从促进经济发展向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其次,立法者需要树立科学的观念。一个违法企业被取缔,会有其他合法企业被建立,经济会继续发展。因此,任何企业只要违法,就应当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因为违法者是国有企业就“心慈手软”。再次,政府应当适当提高污染的处罚标准,不能人为地对罚款金额进行最高限额的规定,以此改变环境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最后,执法机关必须明确责任,严格执法,即使是面对强大的产业部门,也不应有所顾忌。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违法者的环境违法行为都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企业内部加强自我控制

1.树立科学的环境成本控制理念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华洁纸业的管理者首先应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末端治理”观念,在前期就认识到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废弃物回收等活动中发生的环境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这样做不但可以大大减轻后期因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带来的巨大工作量,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此外,华洁纸业还应增强跟踪监测意识,对各生产环节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控制,做到达标排放,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或成本。

2.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

企业管理层应该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首先,合理估计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已发生的支出和未来将发生的支出,并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其次,企业相关环保职能部门应综合运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等多种成本控制方式,增强对环境影响因素的专门化控制,主要包括能源、包装物、废弃物等方面的成本控制。例如,华洁纸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废弃物,这意味着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清理成本,但是再利用价值也可能存在于废弃物之中,因此针对废弃物的处理,企业完全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

3.采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法跟踪控制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料采集、原料制备、产品制造和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消费者使用、回用和维修,最终再循环或作为废物处理等环节组成的整个过程的生命链。根据生命周期法,华洁纸业可以采取的环境成本控制措施包括:第一,引进投资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对造纸白水进行治理。白水回用率提高,将会减少外排废水量,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避免环境污染。第二,利用回收的废弃物造纸,大大减少林木、水、电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华洁纸业在纸浆造纸过程中将会产生非常多的废弃物和垃圾,将对废弃物的处理费用转变为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投资,可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建立环境成本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环境成本评价体系,不但能够考核环境成本控制的绩效,而且可以了解加强和管理各种影响因素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效果。企业投入环境成本,会产生两种结果:环境效果、环境效益。对环境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则一般采用环境业绩指标,如ISO14000系列标准。我国大多数企业就广泛采用ISO14000标准进行环境效果评价。对于环境效益的评价,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的性质、经营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评价考核对象,来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华洁纸业可以构建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厂界噪声合格率、厂区绿化率、污染治理项目完成率等指标来评价和考核环境成本控制的绩效。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怀化市;造纸行业; 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造纸行业是一个与现代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它涉及林业、农业、机械制造、环保等多个产业。同时,造纸工业又是一个技术密集,工艺复杂、资源消耗量大,产生污染物多的工业,长期以来,怀化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条件,造纸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是怀化市的龙头企业,2011年的产量已达70万吨,造纸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怀化市造纸行业必须走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之路,以实现我市造纸工业的健康发展。

1制浆造纸生产的基本情况

传统的制浆造纸生产通常是由备料、蒸煮、筛选、造纸及碱回收等生产环节组成,即木材通过削皮、加工成木片然后在蒸煮器里添加一定量的碱(烧碱和硫化碱),经过0.8mpa,170℃的蒸煮,将木质素脱除,分解成纤维,再经过洗涤筛选,得到合格的维纤用于造纸,黑液通过蒸发、燃烧、荷化回收烧碱和硫化碱。整个生产过程中将产生树皮、锯末、白泥、煤渣、细煤灰等废渣,SO2、二甲硫醚、甲硫醇等废气,以及含有木质素及衍生物的废水,其中以废水的污染最为严重。经造纸工业的整合,怀化市共有在建和生产的规模制浆造纸企业4家,纸和纸浆产量正在逐年增长,2011年,怀化市纸和纸浆的产量达到近70万吨,随着产能的提升,过度地采伐木材势必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形成新的环境生态问题。因此,怀化市的造纸工业存在着资源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和环境保护的严峻性。

2循环经济的理念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循环经济是一种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生态型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将以往那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形态,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流动的经济体系。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造纸行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决定其大部分废弃物可以作为资源再利用。但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因含有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具有从浅棕到褐色的颜色,而且经过常规的厌氧、好氧处理以及絮凝沉淀之后,仍具有较高的COD和色度,若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造纸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环境统计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17.98%,COD排放量占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的33.6%,造纸行业对全国工业总产值贡献率仅占2%,但COD却达33%,造纸废水的循环利用率不足50%,吨纸综合能耗达1.38吨标煤,是日本等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

4循环经济技术在制浆造纸生产中的应用

造纸工业生产在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提高装备技术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原料,即拥有自主经营发展的林业资源,以清洁生产工艺,通过低消耗、低排放的生产方式,生产出资源节约型的产品。

4.1加快林纸一体化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可持续化

从2001年开始,国家颁布了多项有关加快建设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政策,一大批林纸企业为了解决自身木浆的需要,开始加快植树造林。林纸一体化基地建设有了新的发展,造纸企业大量整合林地后并根据需要引进推广适合造纸工业的速生、丰产林品种,形成边采伐边种植的资源良性循环机制,如骏泰浆厂的模式,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4.2生产工艺的技术优化

4.2.1蒸煮筛选工艺的优化1在制订工艺路线和设备选型上充分考虑对当地环境的保护,采用低固形连续蒸煮,余热回收、封闭循环、节能高效。蒸煮得率47%(与传统立锅与连蒸相比得率提高1%~2%),吨浆汽耗仅1.63GJ,蒸煮废液全部回收,产生的臭气送碱炉燃烧,松节油全部回收,年可回收500~1000吨。2蒸煮的浆料经提取黑液后先氧脱后净化,封闭筛选后再经过Do—DI—Po四段ECF漂白技术,细浆得率可提高0.5%,黑液提取率提高1%~2%,相当于吨浆减少木材消耗0.065立方米,减少碱流失3.5公斤,氧脱洗涤的黑液全部回收,黑液提取率高达99%。

4.2.2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利用生产,废弃物生产清洁能源

造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皮、锯木、黑液、前生物污泥,如不充分利用,对环境的污染是较大的,但使用先进的技术加以燃烧利用可产生很高的循环经济效益。1利用循环流化床混煤锅炉,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皮、木屑、浆渣及污泥生物质燃烧供热,产生清洁能源,全市所有造纸企业全部使用此技术可节约标煤100万吨以上。2运用高效碱炉技术,蒸煮洗筛后提取的黑液的高效利用问题,一直以来是造纸业界研究的重点。随着多效高浓洁晶蒸发技术、高效碱炉技术的普及,出蒸发站黑液固形物的浓度可以达到80%以上,比传统蒸发节能15%,碱炉处理能力可达到2200吨固形物/天,蒸汽参数达92bar(g),温度490℃,蒸发漂洗产生的臭气也可送碱炉燃烧,碱炉的热效率能达到72%,配套的汽轮发电机组与碱炉和生物质循环硫化床锅炉实行热电联产,除了满足生产厂家所需汽电外,还可以外供大量绿色电能,骏泰浆厂具有成功的经验,其碱回收率可达97%,自给率达100%。

4.2.3白泥的循环利用

造纸企业的白泥,是黑液经碱回收系统处理回收皂化物和碱后,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传统的处置方法是填埋,因其含有0.1%~0.5%的残碱,而且量特别大,需要大量的土地填埋,还会产生二次污染,回转窑锻烧法和湿法碳酸钙填料生产方法,利用白泥生产石灰,碱回收苛化需要碳酸钙填料,此项技术基本可实现白泥的循环利用,可使怀化市造纸企业每天约1000吨绝干白泥能转化为造纸生产所需的石灰和填料碳酸钙,每天可减少石灰石的开采超过1000吨,极大的改善环境,真正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4.2.4废水的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

过去年造纸吨产品平均取水量为103m3,除40%的纸机白水直接回用外,超过50%的废水经部分处理后,直接排放,可见造纸企业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高,因此如何处理和使用好废水仍是造纸行业今后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今造纸废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即采用物理法去除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再利用水中微生物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最终使COD、BOD的去除率达85%以上,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减轻对水体的污染。在2010年已实现吨纸产品平均取水量低于80m3,怀化市的造纸企业,已着手改造和升级其污水处理设施。随着废水深化处理项目的投入运行,怀化市造纸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已逐步提高。

结语

(1)造纸工业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强,特别是木材的消耗量大,大量的木材采伐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很大,林纸一体化可实现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使企业担当更大的社会、环境责任、实现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循环经济造纸生产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木材的用量节约10%以上,废气排放量减少50%以上,供电供热煤耗降低70%以上,废水的排放量减少50%,有效地降低了环境的负荷,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巨大的。

(3)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造纸企业必须引进先进的节能、环保设备技术,逐步淘汰原有落后、能耗高的生产工艺,加大行业集中度,走规模经济、循环经济之路。

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第3篇

一、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金融运行综合分析

位于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内的青海省海西地区,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有中央银行,银、证、保监管机构,工、农、中、建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人保,人寿险和证券服务部门组成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多年来,这些金融机构,全方位地承担了试验区内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为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海西地区自20__年以来银行各项存款呈逐年增加态势,贷款增速也远远高于当地经济增长速度,银行信贷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在存贷款双双呈现高增长的同时,海西地区金融运行过程中还呈现出了如下特点:一是异地金融机构对柴达木地区企业的贷款投入近年来也呈增加之势,据统计,20__年,外地金融机构对本地企业贷款33亿元,充分说明柴达木地区投资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二是柴达木地区银行机构信贷投向集中。三是信贷资金使用两极分化明显。四是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上升,今年柴达木地区又有一家企业上市,直接融资达12亿元。

二、发挥资金优势,为柴达木循环经济添砖加瓦

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需要在资金上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撑,青海省各家金融机构在调查的基础上,把推进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作为切入点,集中信贷资金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引进、推广和使用,营造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适时调整信贷政策,整合信贷力量,按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重点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构成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中的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及格尔木地区盐湖开发企业为例,据统计,截至20__年底,格尔木地区各级各家银行发放贷款余额为433057万元,而向盐湖开发企业发放贷款余额为301875万元,占比达69.7%。

(二)适应循环经济试验区各类企业的业务需求,不断探索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各金融部门在发展传统代收、代付、资金汇划等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办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形式的信贷业务,为循环经济试验区内各类企业提供高效、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加强银政企联系,通过多种形式,搭建银政企三方交流、互信、合作的平台。通过政策、项目推介、银企签约等方式,推动银企合作和经济发展。20__年6月在由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牵头主办的“青海银行业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银企项目洽谈会”上,20家金融机构与30余家企业洽谈项目28个,协议资金达228亿元。

(四)为适应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试验区内银行支付体系的建设。各家银行依靠网点和网络优势,建立了以现代支付系统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汇划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邮政汇兑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

随着商业银行贷款数额的逐年增加,盐化工企业的利润总额也在同比增加;同时,由于盐化工企业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息收入。企业与银行的同步发展,也为当地财政带来了丰厚的税收,这种“银行——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受益的现象,正是在盐湖资源循环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的。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在宏观层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有效的支持。

但是,循环经济作为新型的经济组织和增长方式,其融资需求、资金占用具有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不同特点。一是融资总规模较大,对循环经济项目支持更需金融“合力”。二是项目评估必须考虑循环经济链条各环节的资金实际需求特点,保证供需吻合。三是加大对循环经济初始项目投入,有利于积聚低成本资金和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四是循环经济更强的异地融资特点,需要更加配套的风险监测和信息咨询服务。

三、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相关的金融环境支撑

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状况,不仅影响该地区货币政策传导,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稳定发展的实际效果,而且决定着该地区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并最终决定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为此,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部门在信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有序竞争、守法经营、优质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深入进行以诚信为本的

宣传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二是切实发挥政府信用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增进政府、银行、企业相互了解和合作,促进银企融资良性循环,构建诚信为本的新型银企关系;完善政府主导的金融债权维护联席会议制度,切实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社会信用监督,实施失信行为惩戒措施。对不讲信用、恶意逃债赖债的行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披露曝光,鞭挞缺信、失信行为;通过银行同业协会联合制裁,对失信人采取不予办理开户、结算、贷款等一系列制裁措施;探索设立政府信用网站,建立对行政、执法部门、社会服务行业、生产流通企业的信用档案,定期公布信用记录,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四是加快推进和实施央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推广工作,对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坚决不予贷款。五是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多渠道筹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提供必要的条件。六是加快建设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电信等部门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维护机制。通过深入开展打造信用海西的活动,使海西金融生态环境有个根本的改善。四、建立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框架和资源供给机制

近年来,随着柴达木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产业集聚和循环利用,当地经济发展迅猛,从现有金融机构种类和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在海西柴达木循环经济区重点城市格尔木设立地方性商业金融机构已具备基本条件。

(一)国民经济在高位增长的平台上健康发展,整体运行态势良好。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特色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从经济运行的需要角度看,扩大需求政策效应继续凸显,保持了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二)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但融资难问题长期普遍存在。中小企业对于发展全州社会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由于海西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担保体制不健全,银行信贷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普遍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三)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缺位,信贷投向“三集中”现象严重。

(四)格尔木地理位置特殊,距离省会西宁较远(800多公里),中小企业到外地融资成本高,客观上急需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因此,可考虑在格尔木现有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借势打造“柴达木盐业银行”品牌。借“中国盐湖城”的品牌效应,组建股份制性质、由实力雄厚的大行业或大企业入股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对策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日趋减少。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

(1)建立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除了认真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已有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法可依,同时,还应注意立法的质量,使该法律的可操作性强,用它来规范农业循环经济的。

(2)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3)完善政策。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4)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5)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2.2 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农业生产者的成本——效益驱动机制和公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需求驱动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转变为“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激励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政府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以解决农业生产者资金不足的难题。

(3)通过政策调整,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可图,使农业生产者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维修”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

2.3 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农业生产者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明确三者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三者互动的参与机制,这是十分重要的。

(1)规范政府参与职责。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各个部门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管理体制和制度,搞好规划,引导、激励农业生产者和社会共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各个部门应彼此协调合作,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促使农业生产者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2)明确农业生产者的参与职责。农业生产者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农业循环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于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农业生产者不愿意清洁生产,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使他们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者宣传教育力度,使他们的行为能落到实处。

(3)增强公众的参与责任意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在农村,只有让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知识,定期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使广大公众享有知情权,通过参与,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使公众能把环境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公众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德敏,王文献.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经济师,2002年11期.

[2]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2002年04期.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真实环境;高职会计;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的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来讲,实践性课程更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校内实训基地构建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迎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也为学生提高会计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却无法满足实训要求。归根结底是师资队伍的组建基本都来源于本校会计专业教师,对实训基地的内涵和要求缺乏深刻的理解,最终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时存在缺陷,或偏离了当初建设的目的。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都比较完善,他们基本上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但实践经验欠缺。过重于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会计专业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实训,学生们即使遇到实际问题,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最终造成部分学生只具备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也匮乏的现象。另外,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会计专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快,而专业教师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已越发更加跟不上现实的变化。

(三)缺乏校内实训基地间的联动性和资源共享性

校与校之间的地理距离和竞争等原因,造成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之间不合作、资源不共享、独立使用,造成两者间资源共享性和联动性的缺失。此外,即使是同一院校内部之间的实训基地,也都因为各二级学院、系部之间统筹协调难度比较大,出现了尽管都是管理类课程,但是学生很难进入其他系部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现象。这种学院内部的实训基地同样缺乏联动性,导致资源缺乏共享性。因此说,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和联动性的不足造成了各方面的浪费,这是校内外都存在的事实。

(四)校企之间合作管理衔接不通畅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难度大、程度低,迫使学生在实习时,要依靠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而这样做的弊端则是,首先,学生实习单位比较分散;其次,所找的实习单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第三,有的学生可能找到对口实习单位,但却因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有些实习生被送到校企合作的企I实习,对于学生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异议存在已久,企业认为学生应由校方继续管理,原因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毕业;学校认为学生既然被实习单位接收,理所当然负责他们的管理。最终导致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相互脱节。特别是在实习生出现问题时,学校与企业各自推卸责任,维护自己的立场,而破坏掉了合作氛围。

二、高职院校设立会计服务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实训的核心在于“实”,重点在于“训”,只有提供真实的会计作业环境和多的机会,才能达到会计实训基地真正的目的。所以,需要对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题来另辟途径。而高职院校要想能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只有建立自己的会计服务公司才是最好的手段。

(一)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涉及的行业多

工业企业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涉及的,其他行业涉及较少,而学生真正去实习或就业时,所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使学生陷入虽然校内成绩好但却不对口的尴尬,即使进入到不对口的企业实习或就业,也存在因没有接触过相关行业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做的窘境。因此,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因为接受委托的企业类型较多,学生涉及到不同行业业务,进行实际的真账真做,对不同企业的运行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增加了实践操作能力,开阔视野,为今后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服务公司涉及的业务多

会计服务公司涉及的业务,除了会计核算、记账外,还包括税务、财务管理咨询等服务。在会计服务公司的实习过程中,大学生从会计数字的正确书写,填制和使用银行汇票、支票、本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出具会计报表,税务申报、缴纳,报关退税等,以及财务软件的运用,凭证的装订等实际会计业务学起,在师傅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完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在会计服务公司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会计核算、财务软件运用等会计核算能力。涉及业务范围越广泛代表学生实训机会越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最快适应并完成角色转换。

(三)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以高职院校为载体,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名声,及名师的声誉,提高社会信用度。

第二,服务质量及效果,是会计服务公司设立的主要目的,主要解决在校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可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对被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高职院校设立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一)完善制度、建立企业化的运作机制

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具有双重的性质,它既是企业的一个部门,又是学校的一个实训基地。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企业。因此,服务公司要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计比较合理的业务流程,制订记账业务规范流程,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高质量地完成记账业务。同时,为了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有序平稳的运行,真正实现学生的顶岗实习和零距离就业的最终目的,学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二)培养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针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无法实现,但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通过会计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会计基本能力、会计专业能力、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践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块,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会计服务公司所涉及到的业务种类和行业繁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及日常工作,教师可完全融入企业之中,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的财务实践工作,当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及典型案例,可作为课堂教学分析的典范,只有这样,作为教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朝着“双师型”教师更进一步。

(三)会计服务公司真正的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方针

工(生产实践)学(课堂教育)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即社会生产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生产实践两者的有效结合。学生在会计服务公司学习和工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地选择该企业会计核算资料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打破纯理论教育的禁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上教师的教授,使学生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学习会计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了“做中学”的目标;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从而真正地达到了“学中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忠红.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