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技术培训

新媒体技术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技术培训

新媒体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 新型农民培训 应用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革新和深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普及,而且在新型农民培训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相当多的农民培训机构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电视课堂、放录像、ppt课件等简单的外在形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缺乏深入了解,或者装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却不知道如何系统实施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民培训中的巨大作用。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农民培训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重建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帮助农民培训机构改进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达成培训目标。

一、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教育技术也称教学技术,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觉教育运动。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也为新型农民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条件,促使培训的观念、内容以及思维、学习方式的变革,对培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学习资源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使用,从传播渠道来说,学习者容易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培训教师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获得渠道;从传播特性来说,提供了形象化的间接经验来代替直接经验,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

2.对培训者的影响

培训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学习的帮助者或指导者。培训师的角色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导演者。

3.对学员的影响

学员的地位从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

4.对培训模式的影响

使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转变为个别化培训、集体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

5.对教学媒体的影响

教学媒体向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培训过程智能化发展。

二、新型农民的特点与培训要求

新型农民培训的特点是学习者的身份是在乡的农民,是成年人。作为成人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讲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

成人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与青少年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

1.问题导向

成人的学习是一个密切结合真实生活情景的目的性极强的学习过程,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2.自主学习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其自我意识,他们在培训中不仅是被塑造的客体,也是主动自我塑造的主体,喜欢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学习,喜欢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接受和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掌握和运用新的知识;

3.体验式学习

成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抵制单纯的知识单向传授,而对于“在体验中学习”则非常欢迎,通过在一种情景模拟的环境中经过反复体验与总结,能够较快地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实用的工作方法,这样的培训效果是传统讲课式教学所达不到的。

三、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构建新型农民培训的新模式,必须通过学员的参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学员的创造能力。具体地讲,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像播放技术

传统的音像培训资料包括录像带、录音带、CD片、电视教学片等,不具有线性播放的特点,课堂播放不便。多媒体技术则可将音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数码技术将迅速融合,计算机检索、非线性控制播放系统与录像带素材库相结合,实现了音像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实时非线性任意组合播放。

2.多媒体课件(CAI)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

3.远程培训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得培训在对象、时间、空间都实现了突破,将培训从固定的时间、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员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的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民朋友,远程培训技术使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农民兄弟接受大规模分散式培训成为可能,节省了巨额的培训开支,并可大大减少因集中培训带来的工作延误和时间损失。

4.开放式学习资源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实行开放式培训,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非线性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培训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员创造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

四、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有很多的优势,但是,要保证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和实施,一是需要培训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软硬件系统,二是储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知识不断更新的培训教师团队,三是需要进行复杂的培训方案设计和技术运用工作。因此,运用好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新农民培训应坚持做到:

1.加大资金投入

充足的经费,才能保证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应用和实施。要改变经费来源机制,采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办学机构和广大农民共同分担的办学模式,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保证培训经费的需求。

2.强化师资培训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新农民培训中的应用,关键是教师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要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与相关高校联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培训教师进行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培训师资的质量。

3.加强过程管理

新媒体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培训 “一重视” “三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45-02

自2000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2000〕79号)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以来,各高校都积累了不少培训经验,教育技术培训对促进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于2007年1月和2月连续了1号文《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2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其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 教育技术培训10年实效明显

从2001年至今的10年来,笔者坚持组织并参与教育技术培训,培训包括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两个方面,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在每学期中期的周末进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截至目前,共举办教育技术软件培训班22期,参加培训教职工1832人次,情况统计见表1。举办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22期,其中集中培训10期,分散培训12期,参训教师868人次,情况统计见表2。通过10年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我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参加学习的教师反映良好,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推广了教育技术知识的应用

首先是人员推广,我校共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50多人),通过10年的教育技术知识培训,使全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老职工)特别是专任教师都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使教育技术知识在我校得到了基本的推广普及。

其次是知识推广,培训内容包括教育信息技术理念、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络知识、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基本包含了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使参训教师较全面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的和新生的有关技术。

最后是技术推广,通过开学前集中或分散的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介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注意事项,帮助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教师尽快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设备的使用得心应手,保证了老师顺利操作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

2.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教育技术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全校90%教师能够独立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60%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学习网站辅助教学。他们制作的教学PPT,媒体选择适当、版面布局合理、文字显示清晰、表现形式多样,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深受同学们好评。学校几次教学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他们制作并使用的教学PPT,为其获得最高奖项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都是参加过多次培训的优秀学员。

二 教育技术培训的经验——“一重视三结合”

通过坚持10年组织并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提炼出搞好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一重视三结合”的经验做法。

1.“一重视”

“一重视”是重视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培训内容的准备、培训环境的准备、培训辅导人员的准备等。

内容准备的依据是教师需求或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经过讨论和调研而决定的。培训前我们都要向教师发放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确定培训内容。

环境准备就是培训机房的准备。培训前要维护好计算机设备,安装好所需软件及所需素材,保证网络畅通,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培训辅导人员的准备包括两条途径——内部技术人员和外聘专家。培训前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培训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我们也先后聘请清华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家到校作专题报告,提高培训的影响力和效果。

2.“三结合”

“三结合”就是讲解与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软件培训与硬件培训相结合。

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采取自愿报名、免费参加、每期一个专题、逐点突破、面向应用、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培训班都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保证每人一机,边讲边练,讲解与操作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高、效果好。除了集中的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外,我们随时接受教师的来访咨询,解答疑难问题,协助教师开发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及时提供教育技术支持。在举办教育技术软件培训的同时,每学期开学前都进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软件培训与硬件培训相结合,使教师全面掌握教育技术。

三 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存在的主要不足

虽然我们每次的培训都是免费培训,送“货”上门,但仍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或忙于教学、科研,对教育技术学习不够重视,报名人数少。10年来软硬件培训各举办22期,其中软件培训参训教师共1832人次,平均每人2.8次。最多一次有138人参加,占教师总数(650人)的21%,最少的只有40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6%;每期平均83.3人,占教师总数的12%,见图1。硬件培训参训教师868人次,平均每人1.3次。最多一次有80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12%,最少的只有16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2.5%;每期平均39.5人,占教师总数的6.0%,见图2。参训教师中部分积极性高的教师坚持多次参加培训,而又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一次都没参加培训。部分参训人员学习不能坚持到底,学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培训内容难以确定,大多数的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意见较分散,难以集中,致使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求对应性较差,这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工作对策

第一,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学校应把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列为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教育技术培训结果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成绩可等同于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

第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教师队伍的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和专业差异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并非易事,这需要从制度上、组织上、管理上及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合理安排和布置、改革,从而进一步调动和提高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

第三,增强内容实用性。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设置应突出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有直接支持作用的那些内容,并与教学实践挂钩,使教师能够将学到的东西切实转化为实际技能,真正做到通过培训学以致用。

第四,提高培训员素质。要求培训辅导人员掌握全面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教育技术培训经验、过硬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踪最前沿的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第五,优化培训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培训本身是一个教学过程,不同的是,教学对象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学设计的理论完全适用于教育技术培训。采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对教育技术培训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评价等工作。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保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赵兰清.混合培训模式在高校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21

新媒体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 教育技术 培训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72-02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数字化校园”在许多院校已初具规模,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深度改革正在高职院校中受到关注和实施。现代教育对高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要带动教师的广泛参与,通过制定项目规范、实施培训与指导,让教师在信息化项目的参与、制作、应用与研究过程中,得到专业素养、教育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同时,使教师在项目实施与亲身实践中,认识传统教育的不足和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关理论在今天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体会信息化环境下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效果,从而积极投身于应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之中。

1 教育技术的内涵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从教学整体出发,运用系统科学以优化资源配置与学习过程,使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教育技术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技术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指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把物化形态的技术应用于教育,借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技术,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等及相应的软件。无形技术主要指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传播学等方面的成果以优化教育过程的技术。

2 高职院校教育技术培训现况和问题分析

早在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就[2000]79号文:《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在各院校备受重视,在校园网信息资源、信息设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全面投入教育教学使用的条件下,许多高职院校要求教师使用校园信息平台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包括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课后辅导三个阶段)。广大高职教师也意识到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要求提高自身教育技术水平的呼声很高。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相对本科院校要晚许多,在开展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面。主要是学习本科院校的培训方法,而考虑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及要求不够,这直接导致了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培训目标不明确

培训目标直接指导着整个培训的实施过程。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有的高职院校在制定培训目标时,仅仅考虑了教育技术应该有的内容,没有从学校实际需求和高职教师自身特点出发,没有针对高职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培训的实效性不高,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连培训的目标都没有,直接将其他高校的教育技术培训全套照搬过来。从表面上看,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其实是无的放矢,效果很难理想。

2.2 强调技术学习,结合实际应用不够

在培训过程中,将单纯教育技术的传授作为培训的着眼点。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不被重视。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意识淡薄。许多教师热衷于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对比较枯燥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原理难以接受或提不起兴趣,再加上培训内容与高职教师的学科建设结合不紧,教师在参与培训后,很难将学到的技能与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导致在培训之后掌握的技能很快被遗忘,教师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未得到实质性提高。

2.3 培训模式单一。效率不高

培训大多采用在多媒体教室集中上课,配合在机房练习的方式,这种培训方式有助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操作。弊病在于接受式教学为主,降低教师受训的积极性,还必须保证教师的培训时间,工作与培训矛盾突出。

2.4 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许多高职院校在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选择上,只考虑技术本身的重要性和先进性,而忽略了院校的教育技术环境,忽略了不同专业教师的实际需要,缺乏培训的针对性,这既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特殊需求又难以提高他们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最终影响了培训效果。

3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措施与方法

依据上述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笔者综合性的提出以下措施和方法,以改善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

3.1 充分利用院校信息资源、构建培训支持环境

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为培训提供的必要的物质资源,如能够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给培训对象使用的图书馆、校园网、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室等,还包括直接用于培训的环境设施如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学室、有线电视、卫星传播设备、互联网络等。软环境是指为教育技术培训建设的网络平台和应用资源系统平台等软件环境架构的建设。

3.2 认真分析教师状况、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

在开展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时,首先要对高职学院的信息化需求、对教师的人才培养目的以及教师目前的实际水平等的进行认真的调研分析,围绕以下方面制定培训目标。一是常用教育技术的培训。二是围绕课程整合与现代教育观念的提高进行培训。三是围绕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培训。

3.3 对培训教师的要求和选择

选择合格的培训教师是保证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培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教育技术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教师;(2)具有丰富的一线培训经验:(3)参加过严格的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并通过相关考核。在培训过程中最好能引入专业学科教师,让专业学科教师参与承当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备课,专业学科教师师提供教案设计的基本线索和内容,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为教案设计、教学实施提供使用技术的方法与思路,使技术不游离于学科教学之外。这样的知识结构的互补组合,有利于培训的针对性和整个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对提高教师的培训效果大有帮助。

3.4 培训模式多元化

集中面授培训是教育技术培训的传统模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培训模式,对于一些针对性强、特殊要求的教育技术培训,这些方法更加有效。

(1)利用培训网站、教师自主学习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目

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利用院校已建立的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校园网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了专业型的、针对性强的教育技术培训网站,成为教育技术培训资源的整合体,基于网络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开始大量应用于实践。这种模式让高职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师的自主学习和教育技术的高层次培训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有利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训。

(2)远程培训、优质培训资源共享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远程培训方式在高校之间,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应用较为普遍,高职院校因为自身的特点和综合实力的限制,要建成优质的远程培训网站还不据有普遍性,但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其他高校或相关教育部门的远程培训网站,与其进行合作培训,借鉴他们的优质资源和培训经验,为提升本校高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远程培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时间、精力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师们还可实现很好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扩大培训的范围,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及效率,提高培训的绩效。

(3)任务驱动,教育技术与教学应用直接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学一线的高职教师在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时,有一个预期目标,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实用,尤其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以此相适应,任务驱动下的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模式应运而生,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完成教育技术与教师的学科领域整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真实任务上。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习技术。在任务和兴趣的驱动下,教师通过完成任务,解决自身教学的实际问题,逐渐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和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教育技术素养。这种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培训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能力。

(4)协作学习,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的信息技术培训模式。高职教师以学科组成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基础所在和核心单元,在教育技术培训中,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组成培训小组,设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例如一学期)要求完成的培训任务(例如利用教育技术手段打造本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并对完成的培训任务进行评估和评比,形成成果。协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学团队的负责人肩负起领导完成培训中设定的任务的责任,团队成员必须服从团队领导,明确自己的任务,遵守培训团队安排,发挥各自特点,相互协作学习,并与教育技术指导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协作,才能较好的完成培训任务。这样的培训模式,能充分调动受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学习愿望,对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间的协作能力培训都大有帮助,教育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当然,对于教育技术培训来说,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优势和不足,所以,单纯的运用任何一种模式都不符合客观规律,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它的更好作用。实践中应结合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养目的的实际要求,采用合适的培训模式,既要发挥传统培训模式的优势,又要探索有效的新培训模式,并把他们进行有效整合,以满足广大高职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需要。

4 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技能培训考评和激励机制

在贯彻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考核标准和制度。建立系统、规范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科学的评估方法、实时监控教学质量,并对培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同时,将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及培训达到的水平要求与新教师的上岗、职称评聘和职务聘任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的领导应带头参加培训学习,起到表率作用,并制定支持和激励措施,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公开课、示范课的评比,支持学科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相关活动。

5 结束语

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技能,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是培养和提升高职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手段。但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应当有的放矢,要着眼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条件,构建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培训中注重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将教育技术培训推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新媒体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信息时代?怎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得到很好地使用将成为人们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文章主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阐述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创建校园良好的信息化培训环境?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学习的观念?采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使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得到更好的开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提高?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关键?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是青海省教育厅对青海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1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因此?对我校全体教师来说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良好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环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新型师资队伍创造物质条件。根据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初步统计?学校自1997年建校以来每年都注重信息环境的建设。如今我校已有五间多功能多媒体教室.两间学生上机操作机房?共76台计算机?一间教师电子备课机房?总计105台计算机。预计我校在2006年底将使各办公室及学生教室完成网络布控使学校校园网络环境得到更好地完善;这为我校教师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网和卫星电视网?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和多媒体优化组合等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创造了良好地环境。

2.2信息化教学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所谓硬件就是教学中的一些辅助工具学校有一定的资金就可以购买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但是就算学校有着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它?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不能把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师自己的教学中?那么这些教学工具也就失去了它所应该发挥的潜能?失去它们的价值。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教师都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不能把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在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源头就很难有机会直接学习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教育就会影响一代人。

2.3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观念

我校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首先是教师信息技术学习观念的转变?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自我学习和学习的实践者。比如?在我校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用传统教学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或教学质量很好?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根本没有运用信息化教育观念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观念?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以转变教师信息化学习观念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教学改革不只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信息技术自我学习的观念。

2.4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

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教会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教师培养成为“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信息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自身视野。目前?我校教师很少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在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因此?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环境的物质基础之上?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能使教师自觉能动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3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3.1实行分层式培训

在组织本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资格上综合考虑了我校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任教的条件、教师的影响力等因素?作出了两个层面培训方案。一是初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普通的新学教师?使其能尽快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比如?近几年已培训过如何启动应用程序、如何浏览“因特网”、学习字处理软件、文档的编辑与美化(艺术字、剪贴画)、文档的打印、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二是高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接受过初级培训?操作较好和学科能力强的教师?培养信息技术和学科带头人。这种培训具有很强的鼓励性和探究性?其目的是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骨千?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2使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根据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有着朝气蓬勃、年富力强?并且基本掌握了常规教学手段的特点。但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只停留在传统的槽臼里。要适应当今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在教师培训中采用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取得了好的效果。针对我校信息化环境的基本情况?只有在学校才能有设备进行培训和练习。所以我们常年安排在学生课间活动一个小时的固定期间内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操作技能并辅以理论的学习?平常课余随时开放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室机房?供学校教师巩固与练习使用?并辅导答疑。

3.3信息技术培训采用考评方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学校长期的工作?在每一个培训阶段完成后对受培训教师进行考核与评分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是为了了解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培训内容?评分是为了教师之间存在竞争意识?能够有一定的压力去学习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在考核与评分中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培训计划?使受培训者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改进?使之更能适用于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新媒体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一、发挥全民培训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力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迁安农广校作为主抓农民培训工作的单位,积极探索科教兴农的新形式、新举措,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将科技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千家万户,播洒科技火种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一是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全民免费培训。实施“122”富民工程,大力开展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全市为民兴办的26件实事之一,作好这一富民工程也是迁安农广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促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目标,迁安农广校围绕全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服务“122”工程为主线,与市就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联合,深入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免费培训。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开设了沼气工、农村经济人等8个专业;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配合市就业局,大力开展全民培训宣传周活动,同时,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和发动,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健全培训体系,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包乡联络员制度。认真组织师资力量,迁安农广校积极和农口各部门、科技局、建设局、唐山市畜牧局、工商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联系,请他们讲课,保证了培训质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122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强化”,首先强化引导性培训,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手段,结合“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广播电台开办的“致富之路”栏目、下乡进村搞培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和维法维权意识。其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定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经过短期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快速转变。

二、深入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

目前,迁安农广校“致富早班车”站点已达到11个乡镇103个试点村。基于几年来“致富早班车”良好的运行效果,2008年该工程被列入迁安市政府为民办的26件实事工程和迁安市29个农业重点项目。迁安农广校精心组织,不断健全制度,成立了乡镇“致富早班车”领导小组和各村广播站领导小组,完善《农广信息员管理规则》和《播放工作管理制度》等;实施“六统一”管理;为使播放内容更适合农村实际,迁安农广校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反映,选择播放内容;同时充分运用现有媒体资源,下载科技信息或录制科技讲座到MP3,通过大喇叭将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为更大范围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迁安农广校在迁安电台开辟了《致富之路》栏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应时应季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务工常识。专业教师还分别在河北电台的“致富快车”和唐山电台的“金色田园”节目中进行养殖、果树、棚菜等专题讲座。

三、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迁安农广校紧紧围绕122富民工程,积极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和师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增产增收。

一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了四突出:突出师资优势,由聘请的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学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到乡镇村、大棚内、果园中、地头边开展专场技术培训。突出按需培训,坚持长期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所急所需,学校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方式灵活性,采取面授与音像相结合,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明相结合等形式,多方位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突出以点带面,实行基地―联系点―专业村―农户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培训格局。学校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和教师联系点建设,进行种植、养殖、林果等方面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是编印科技期刊,服务农业生产。为配合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编印《农广实用技术信息》每年12期,分设《政策信息》、《金色田野》、《养殖园地》、《林果园地》、《科技集锦》等栏目,每期1.2万字左右。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印“致富早班车”《实用技术专刊》,用于丰富各村广播站的播放内容,充实科技书屋,供农民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