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成本核算体系的搭建
1、合理细分成本核算单元(责任中心)。
根据实际考核要求,在医院组织架构基础上对全院科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整合,确立了本部为100个成本责任中心,综合部为107个成本责任中心。
2、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盘点责任个人。
以2011年5月为基点,通过与人事科、信息科、财务科等管理部门沟通核对,对全院职工进行全面的盘点,最后确定全院成本核算人员清单。系统运行至2014年12月 ,全院成本责任个人共设定725个角色,净人数565人。医院本部总人数345人,综合部总人数380人。
3、重新归类收费项目。
对医院本部和综合部的医疗性收费明细项目进行归集,其中本部医疗服务项目3453个、药品8655个、收费材料561个;综合部医疗服务项目6352个、药品项目2160个、收费材料561个。根据核算需要将医疗性收入项目组合划分为67个收入项目,其中门诊34个,住院33个。根据各收入项目的属性设计了12类收入数据采集表格。
4、细分成本核算支出项目。
全院成本核算支出项目细分为130个,其中个人级支出60个,科室公用支出70个。
(二)资产清查
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全院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普查和盘存,确定各科室占用的固定资产情况,测量全院各科室的使用面积及公用面积,此项固定资产盘点为医院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组织数据接口开发
为实现全院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规范采集,开发了一系列的接口程序:第一,财务软件由AC990升级至会稽山软件,提供日记账、记账凭证的自动转账接口功能;第二,工资系统数据导入接口(目前采用表格导入方式);第三,本部与分部的医院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IS系统)收入数据采集接口;第四,固定资产管理及折旧数据导入接口(因统计口径问题暂时采用表格导入方式);第五,内部服务(作业)计量信息导入接口。
(四)整理归集原始收支数据
系统运行数据从2011年1月迄今为止已有近4年的真实数据。此项工作中,财务科、信息科、人事科等相关人员以及软件公司项目实施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五)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根据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新要求,对HIS系统做了大量的数据校对,实现了收入项目体系的标准化,科室划分的一体化,收入接口方式的优化,流量数据的归集、加工与传递。
(六)系统应用与操作培训
医院财务科、信息科相关工作人员倾心投入成本核算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通过项目实施,改进会计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与强化物资管理,有力促进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凯唱公司对我院按岗位分工进行操作培训,对成本会计岗位进行全程动态培训。目前,成本核算、后台控制以及系统维护等各岗位已能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系统的日常业务操作,熟悉后台系统管理、前台核算参数设置等基础模块的操作要领。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不够规范。如人员信息,在缺少医院考勤系统的情况下,人员考勤得不到及时更新维护。
2、医院部分工作量数据采集工作未细化,不能统计出明细数字供成本核算使用。
3、人员经费成本的分摊目前采用约当系数法,多重角色系数的确定缺少科学的依据,存在主观性因素。
4、在一些辅助部门的费用分摊上,有些过于粗糙,比如对于维修班的辅助费用,还没做到根据维修工时和材料消耗成本分摊;对于水电费的分摊计量上还不够全面,大多数科室的水表、电表没有安装,给分配带来难度;电话费等支出也没有细分到科室。
5、当核算体系有变更时,在一些基础设置的规范上,有时会出现疏忽和遗漏,造成成本分摊的不够准确和不能完全分配的现象。个别报表部分指标的计算不准确,尚不能与会计核算报表数据一致。
6、技术人员的信息支持上还需加强,要能对HIS系统基础信息进行维护,特别是要有对接口库进行维护的能力,对于成本核算中发现的问题,能协助查找原因,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7、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规定未能细化。新《医院会计制度》对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的讲解不够明确,以致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医院各行其是,影响了执行效果。
三、对策
1、进一步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业务学习,规范操作流程、规范服务计量数据采集,优化采集方式及计算过程,主要以表格整理导入的方式取得,统一口径。
2、建议各科室水电表分装到位,每月消耗与各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切实加强水电费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合理设置分摊依据,完善分配政策,严格遵循省规范成本分摊原则。
4、根据市卫生局的“四个统一”要求,扎实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医院各项支出需明确到各科室、个人,从而提高全成本核算的精准性。
5、人员角色系数的维护,人事调动导致人员角色频频改动,相应的角色系数也应重新定义,应引入先进的人员考勤模式,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6、医院绩效考核系统框架搭建迫在眉睫,增加全成本核算的有用性。
7、落实三期项目成本、药品成本、病种成本的计算。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提出:“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8、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全成本核算,完善连接财务部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处理系统,确保工作科学的开展。
论文关键词:环境成本,核算,障碍,对策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但是,资源环境也日益受到破坏。强化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环境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的资源,同时环境质量的优劣又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离开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支持,社会经济活动将无法进行。社会经济在发展中创造大量财富,同时又使生态环境系统发生结构和质量变化。可持续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资源储备三者间寻求发展的均衡,它以“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原则⑴。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以环境成本为尺度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补偿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 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需要
合理准确地核算环境成本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确认环境成本核算范围,对其进行计量,形成成本报告,从而进行严格控制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企业主动追求生态效益,获取绿色比较优势,是企业顺应绿色潮流,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成本核算不能单纯以降低环境成本来获取“成本比较优势”成本管理论文,亦不能仅仅为了获取“绿色比较优势”而制定过高的环境标准,应当权衡分析二者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终实现的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是弥补传统成本理论缺陷、完善环境成本理论的需要
传统的成本理论只反映生产中的直接消耗,反映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而环境的消耗破坏没有计入成本。这不仅导致了利润的虚增和税收的虚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向企业注重短期利益、用牺牲环境和透支未来以换取经济的增长⑵。环境成本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稀缺的,理应赋予一定价值并进行损耗补偿。将环境成本理论补充到传统成本理论中,使商品的市场价值较为准确地反映由于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的代价,有偿开发使用环境资源将会使资金的流向集中到环境成本较低的方向。
二、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核算的障碍分析
我国实施环境成本核算己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施环境成本核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非常迫切,但我国的坏境成本会计实践还非常少,当前我国还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环境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
1 观念障碍
(1)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与发展观
“唯GDP论英雄”是不少地方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绿色GDP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有微观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作为基础⑶。不少地方政府官员认为,经济发展不上去,饿着肚子谈环保就是一句空话,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西方国家反复论证了许多年,要发展工业都逃不过这一劫。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2)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环境生态效益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而如果企业考虑环境成本的话,总成本就会提高,利润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者当然不愿意考虑环境成本了。企业经营者为了保证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的经营者可能也会忽视环境问题。
对实施环境会计核算也缺乏动力。
2 制度障碍
(1)环境资源市场尚未建立
环境资源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就要通过环境资源市场配置于最能发挥其作用的行业。环境资源市场的建立,将为企业获取环境资源提供了最佳场所和途径,同时也为以成本和价值为确认和计量对象的环境会计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环境资源市场,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是格格不入的成本管理论文,这不仅有碍于全社会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也不利于环境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
(2)环境(成本)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我国开展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90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对“绿色GDP”的研究,进而延伸至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对环境成本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
3 技术障碍
(1)环境成本的确认障碍
会计核算系统的首要问题是会计确认问题。环境成本基本确认标准可以参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基本确认标准的描述,如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但是由于环境会计要素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很难借鉴。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很很完善,全国范围内只有废水、废气排放物等几项国家标准,虽然有关部委己下达通知要求尽快制定有关环境资源的规章制度,推进“三绿工程”,但这与环境成本核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环境成本要素的确认具体标准就是缺失的。
(2)环境成本的计量障碍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方法对符合会计要素的事项进行货币量化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取决于外部经济环境、人们对会计计量作用的认识程度、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计量技术手段的发展等条件⑷。在环境会计中,由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也就没有市场交易价格,所以,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就不能作为环境会计计量属性。目前环境成本计量的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法院裁定法、比例法等等。由于环境成本计价方法多种多样,计量对象的多变性也使得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有时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3)环境成本报告的障碍
环境成本披露的模式和内容的不确定形成了环境成本报告的障碍。环境成本报告的模式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环境成本信息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披露,另一种则是编制环境成本报表或者环境成本报告书的方式单独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于这两种披露模式的选择和设计,目前会计界还存在许多争议,尚未达成共识。就内容而言,不论哪种形式,应包含哪些项目,哪些是必须披露项目,哪些是选择披露项目,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三、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建议
1 对政府官员加强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教育
科学的政绩观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本管理论文,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2 对企业的管理者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教育
社会责任观是以社会为着眼点,企业的目标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应尽可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企业不能因为片面强调社会责任而忽视经济责任,企业也不能因为片面强调经济责任而忽视、逃避社会责任。2000年全球18个跨国公司制定了“社会约束”的生产守则(即社会责任标准),其中保护环境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中国企业要进入世界经济市场并和国外企业经营接轨,就必须在理性共识的基础上认同该标准所体现的核心理念,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应对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所带来的挑战。
3 充分发挥资源市场的调节作用
政府应抓紧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资源市场,彻底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使用模式,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健全的环境资源市场,可以促使环境资源配置于社会最急需又适合的行业和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资源的价值,促使环境资源自身价值的完全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增值,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和完善环境会计立法
环境成本核算是环境会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实施环境会计核算,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借鉴丹麦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第一,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第三,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5 明确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合理计量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依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包括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维持成本、环境保护发展成本等。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把环境成本分为外部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私人成本)⑸。
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不能仅限于货币,必要时可用非货币比,如实物来计量;环境成本的计量基础既可以用传统的历史成本,还可以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公允价值等;其计量方法要考虑环境资源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环境成本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其不确定性更为突出成本管理论文,因而要做到绝对精确是比较困难的。环境成本的数据虽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并不排除它对决策的有用性。随着计量技术的发展,随着它反映和控制的内容性质界定越来越清晰,它提供的信息将会越来越精确。
6 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环境成本信息批露宜采用编制坏境会计报表或者环境成本报告书的方式单独披露环境成本信息,而不是环境成本信息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披露的方式。如果采用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方式披露环境信息,可能会出现有些企业利用环境信息调整企业利润,以达到避税或者上市等目的,而且环境信息和财务信息合并报送容易引起混乱,导致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错误理解。
四、结束语
我们对企业环境成本的研究,分析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各种主观、客观障碍,提出各方面的解决对策,就在于要引导、监督企业自觉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培养企业环保意识,通过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控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耗量、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进而减少环境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企业发展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⑴张薇,环境成本定义辨析---兼论环境成本核算的困境及其出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⑵刘建胜,廖珍珍:略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J] .企业活力,2010(10)
⑶岳希宇,我国全面实施环境会计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⑷,李建发:《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第一版[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⑸付晓利,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关键词:医疗,成本核算,经济效益
1、前言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医院的市场化推行,给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医院既要坚持服务大众的根本属性,为市民提供福利性医疗,又要依靠自身的收入来满足发展要求,创新技术、添置设备,支持科研与教学工作。如果不能在“市场型支出”和“福利性收入”之间寻求发展平衡,则会造成医院运营的入不敷出,对医院造成重大影响。以往的医院管理体制下,缺乏严格的内部核算,对医院的成本支出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投入高,收益低的局面。显然,在市场化发展的要求下,传统的运营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提高医院竞争价值的需要,只有改善内部核算体系,控制成本支出,才能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格式。
2、医院经济成本核算研究的意义医院成本核算应当代表了医院经济管理的根本理念,真实反映了医院财务情况,离开了成本核算的支撑,空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就变成了“纸上谈兵”。成本核算要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消耗和支出进行分类、记录、归集,从而形成供经营决策使用的分析报告。其中以货币形式代表了所有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为医院管理阶层合理分配资源提供了参考,节省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追求。
2、1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疗质量成本核算的细化可以具体到每个科室,包括对设备的配置、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对医疗水平技术指标的核算等,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热情,督促医护人员继续钻研,提高业务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全院的医疗质量。此外,通过在一些临床教学项目和科研项目上的政策性扶持,可以强化医院的技术创新,提高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提升医院的业务水平。
2、2可以使各级管理科学化医院的成本核算间接反映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劳动分配、设备投入、物资管理等其他内部相关管理方面,从而成为各级运营管理环节上共同的纽带。论文格式。以各医疗科室为单位,有利于管理者直观地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2、3加强了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归根结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实施成本核算对医院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核算对象到核算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等,都要围绕着成本管理的理念来进行新的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只是将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情况据实的罗列,而融合了成本核算,加入了人本理念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可以真实的反映医院运营情况,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将财务管理上升到参与企业管理的高度上。成本核算的实行,提高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促进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3、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是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为目标,对内执行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医院内部微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要本着科学分配、科学管理的原则,对不同的岗位、科室和人员上的支出成本核算,采用不同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从而避免过于绝对化反而给医院发展带来制约的情况。论文格式。提高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核算建立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将会得到更好的收效。
此外,绩效考核是绩效成本的依据,建立一套综合评价和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对医院各科室的临床工作进行监督,从而间接反映了该科室的工作效率、设备使用率、劳动力支出等等,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分支。将科室的奖励指数和福利待遇与成本消耗和人均工作效率挂钩,实施成本收益的监督机制,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目标的达成。
4、成本核算的方法4、1成本归集法4、1、1直接成本归集
在医疗成本核算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成本核算相对清晰,目标明确,常见的直接发生成本按照以下归集方法予以处理。
1、直观上的医疗成本包括材料的购入费用、人员劳动的工资支付费用、公务活动费用和业务经营费用等,大多按照实际发生的额度来进行计算,也有按照全院业务收入比例计算的。
2、对于固定资产投入后的折旧计算,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能由医院自身的实际损耗情况来决定,或由医院来制定,常见的有按照年限计算的也有按照工作时数来计算的,视计算折旧对象的不同而定。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图书和被服等随使用时间推移而产生损耗的物品,按照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时期的成本支出中。对于折旧年限较短的设备,多采用加速折旧法,形象的代表了设备使用的边际效益,采取初期使用耗损计数偏大,后期逐渐减少的方法来计算。此外,大型的医疗仪器也有采用单位工时计数法的,按照在使用寿命期间规定完成的总工作量,按工作时间平均计算折旧。就目前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来看,更多的青睐于加速折旧法的使用。
4、1、2间接成本的分摊
成本核算的另一部分是间接成本的计算,通常按受益原则,将非项目可是成本向项目科室和其他非项目科室进行分摊。分摊的方法依各医院个规模和各自适用核算模式来选择,联立方程法能够对间接成本精确地进行核算,但操作相对复杂,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多为大型医院采用;阶梯分配法可以清楚的表明间接成本的构成方式,适用于重视成本结构的管理方式;双重分配法在中小型医院成本核算中经常遇见。
4、2科室成本核算方法以科室为成本核算单位,一来便于成本的详细划分,因地制宜地制定成本支出规划;二来也可以明确成本的管理责任,使成本核算更加易于控制,明确责任归属。通过对各个科室成本支出的监控,可以找出医院整体经营环节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协调各科室之间的项目扶持和收益。在节省开支降低医疗消耗的问题上,可以根据各科室从事医疗活动的差异来进行差别化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成本投入和划分用途。
4、3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按照医疗项目划分来计算成分,是从衡量各项医疗服务支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和计算,准确得出不同医疗项目上的实际消耗和收益,从而合理地制定收费价格,在医疗项目上保证收支的基本平衡。对于公立医院服务性收入,与市场型支出不平衡的情况,可以以医疗支出作为政策补偿的依据,保障医院的基本运营。
4、4病种医疗成本核算按病种分类进行成本核算还是一个较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病种成本可以依据以往的同病种病例产生的医疗成本进行调查,进而得出该病种的医疗成本进行核算。此外,对于每个病种病例分别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技术方案,在根据方案中涉及的支出情况来核算该病种的医疗成本,可以避免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的过渡浪费和转嫁给病人过高的治疗负担,增加医院的运营透明度。
5、结语医院推行成本核算,不仅可以清楚地掌握医院的资产运营情况,明确成本投入,同时也使医院运营的投入收益计算有据可循。特别是对于公立医院,在政府拨款和补助的前提下,实行成本核算,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资金的使用方向,正确的评价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始终要本着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的发展道路,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竞争价值,深度发掘医院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林国红.医院内部价格核算初探[J].中国卫生经济,1996,15(5):50―51.
[2] 沈惠珍.医院成奉核算的难点与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l,17(11):655-657.
[3] 刘艳红.论医院成本核算及其控制[J].中华医学从刊,2003,3(10):118-120.
[4] 张炳军.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3,10:41-42.
论文关键词:ERP,物流持有成本,核算
一、引言
现代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ERP系统在企业的运用,给物流持有成本的核算提供了一个契机。ERP系统是通过各种功能模块来处理业务的,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配模块进行组合。一般来说,ERP系统由财务会计模块、资产管理模块、管理会计模块、物料管理模块、生产计划模块、销售与分销模块、质量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和工作流管理模块等组成。这些功能模块覆盖了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能帮助企业实现整体业务经营运作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在考虑与其他模块相互关联的基础,在ERP系统中增加物流成本核算模块,使之共享整个ERP系统所集成的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将产生更大效用。本文将在ERP环境下分析制造企业物流持有成本的成本习性,并探讨其核算方法。
二、我国现行企业物流持有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物流持有成本核算范围和项目难以确认。现行会计制度下企业没有单独在财务会计制度中设置物流持有成本,因此很难对企业的物流持有成本作出全面的核算和控制。通常来说企业物流持有成本产生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主要由四部分构成:(1) 库存资金占用成本:该项目往往在企业财务分析系统中体现,然而说到控制和绩效考核,将之纳入企业物流管理体系更为合理,因为库存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物流管理的重点;(2) 存货跌价损失,该项目作为资产减值损失类项目直接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3) 存货损坏和丢失成本:作为费用和损益类项目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4) 缺货损失:这类项目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计算。鉴于以上企业物流持有成本的分布范围和构成,现行会计体制下企业还很难对物流持有成本进行合理的确认和核算。
2.企业物流持有成本表现较为隐性,通常分散在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中,而且核算起来很困难,单独核算的成本也较高。现行会计制度下很少有企业核算自身物流持有成本,究其原因:一是在现行企业财务体制下核算企业的物流持有成本与财务报告有些许冲突,同时会大大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二是物流持有成本核算的内容分布广范而分散,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比如ERP,MRP,BOM等)支持,核算资料的收集将极为不便。综上,企业物流持有成本分布广泛,成本费用也分散在其他成本项目中,这样就导致企业管理人员无法获取企业物流持有成本的真实数据,无法建立物流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也无法对物流持有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我国对于企业物流持有成本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核算一个企业的物流持有成本,首先要确定他的计算范围,其次确定物流持有成本的核算项目;最后还要考虑其可行性和成本效益问题。不同企业不同的会计记账需要导致了对于物流持有成本核算的不同方式,这就使得企业间无法就相关的物流持有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的平均物流持有成本数据,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物流持有成本的构成及主要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学术在对物流持有成本的核算问题上存在许多观点,本文分析总结当今物流成本核算领域的研究,将物流持有成本设计表格(表1)核算,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依次按照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分类进行。各项物流持有成本的核算方法如下:
1.库存资金占用成本:该项目=存货平均帐面余额*企业内部平均利息率。在物流持有成本核算中,对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应以平均帐面余额为基础,平均帐面余额= (期初帐面余额+期末帐面余额)/2,企业内部平均利息率以企业债务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为基础。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实质上是对存货占用资产的一种以整个企业内部平均利息率来计算的资本成本。现实中,美国也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库存资金占用成本。
2.存货损坏和丢失成本: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属于非常原因造成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因此,该类损失的数据收集较为简单。
3.存货跌价:在财务会计制度下,有“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数据计算该损失。企业如果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期末存货价值,可以直接利用其期末数。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则要按会计制度规定,按照期末存货的跌价损失填列。
4.缺货损失:这类项目计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一般情况下缺货损失=每年订货次数*缺货数量*缺货概率*单位缺货损失。
表1企业物流持有成本核算表
核算范围
核算项目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
合计
物
流
持
有
成
本
库存资金占用成本
存货平均帐面余额
企业内部平均利息率
存货损坏和丢失成本
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损失
计入管理费的损失
存货跌价损失
期末存货历史成本
期末存货现值
缺货损失成本
每年订货次数
缺货数量
缺货概率
单位缺货损失
论文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对策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主要出现的问题
1.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还没有转变成本管理的观念,成本管理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公司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
1.2成本管理没形成制度、指标没有量化。成本核算不科学
成本核算指标没有量化,一些施工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是靠人工报表来完成,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定量指标体系。指标不合理,定量不准确;项目该完成多少、节约多少、增收多少,心中无数;项目盈亏奖罚缺少量化标准,考核兑现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有些公司由于没有分阶段、分项目、分部分项成本控制,所以最后项目完工后成本也就没有有效控制,有时甚至到结算时才知道项目亏损。
1.3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有部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而另外一些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在开展成本管理活动中,这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墨守成规,管理落后。有的凭经验管理,死抱着过时、落后的思想和做法不放,好的做法不能及时吸收应用;有的在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时,不联系实际,死搬硬套,效果不佳;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没有很好地组织运行,缺乏必要的预控手段和监控措施,最终留下一些“黑洞”和“死角”;有的重“揽”轻“管”,以“包”代“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1.4责任意识不强、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
有些公司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加上现场人员流动较频繁,工作不连续,干多于少收人差不多,导致员工责任心不强。有的管理人员由此没有责任意识、成本意识,觉得与自己没多大切身利益关系,对材料管理不严,浪费严重。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无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严重,尤其是计件承包只包工不包料,工人班组只顾出产值,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有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 计算 不准确,损耗率超标。钢材看管不严,遗失时有发生;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不到责任人,这也造成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
1.5管理环节松散。没有形成系统工程
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来协同完成,成本预测、计划制订、过程控制、方案优化、活动分析、 经济 核算、绩效考核等,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对每一个环节的放松,都有可能导致成本管理指标发生重大变化。某些施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常常是某个环节众人抓、某个环节无人问,放松或忽视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情况几乎随处可见,常常是落后的做法不能改进提高,好的做法不能一贯坚持,时重时轻、时紧时松。成本管理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工程、材料、财务、劳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
1.6成本管理没有做到贵权利相统一
有些公司责权利方面不够统一和明确,导致工作相互推诿,绩效无法考核。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更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即使有些公司虽然实行项目承包经营,有些项目经理由于重视成本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厉行节约,挖潜利润增长点,超额的完成承包任务,本该奖励,却因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或其他原因没有兑现,这大大的挫伤了为项目创利者的积极性。
2优化项目成本的对策
2.1加强项目部成本核算观念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体制
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现行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基础,它未建立起来,项目经理责任制就留于形式。项目成本核算又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它成本分析考核、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转变成本管理的观念,实行项目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使项目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抓进度、质量的同时,严抓施工成本核算管理,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强化企业经营核算部门的成本管理与核算的功能,对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员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时具有独立性,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利益分离,这样才能体现成本核算的公正性。并且对成本核算员进行定期轮岗,定期培训、考核、激励竞争上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 网络 。
2.2优化成本核算制度.建立 科学 的成本评价体系
具体做到:①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按公司下达的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成本管理制度。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②全过程控制。强化过程控制就是要强化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约束机制,做到环环紧扣、人人控制、层层把关,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确保执行力贯穿全过程,事事处于受控状态。
成本管理能否产生效益,关键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①建立内部价格体系。项目开工后,公司成本管理部门依据施工定额、设计的施工组织方案和调查或招标确定的材料、劳务、机械价格等,制定科学的内部价格,作为责任成本 计算 、计量与考核评价的依据。②建立定量指标体系。从成本目标的制定到完成目标的考核,整个过程都要有完整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作为平台。要将变更索赔增加净收益-材料、设备、劳务招标节约成本,施工组织方案优化节约成本,节省工程数量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等指标逐级量化,以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
2.3优化项目资源配置
项目管理主要是资源的配置管理,主要包括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配置。项目资源选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成本的高低。资源配置要遵循因地制宜、比例适当、组合优化的原则,既满足施工生产需求,又不能过剩造成浪费。
一是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选配项目领导班子。要有明确的项目责任制,公司与项目经理要签订责任书。二是选好施工专业队伍。内部队伍要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部劳务队伍要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经验,录用数量要适宜。开工前必须针对项目专业施工特点,对劳务人员组织必要的安全、 教育 和相关培训。三是配置适宜的机械设备、车辆及施工工具,确保施工机械既保障施工生产顺利开展,又不相对过剩。四是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本着“方案指引成本,成本制约方案”的原则,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机械利用率的要求为前提,做好现场可利用资源调查,充分理解、吃透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条款,科学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逐级优化组织设计,发挥方案预控在成本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做到技术上先进, 经济 上合理,环节上均衡;确保工序高效、操作可行、方案最优、成本最低。
2.4加强材料集中控制
加强材料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占造价的60左右,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尤其重要。项目所需主要材料设备,采取以下采购方式:
一是主要材料采取集中采购,由成本管理部门会同项目部编制采购计划和施工预算报材料部门,由材料部门依采购计划和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二是物资设备采购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供货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尽量采取厂商直供现场,减少多余费用。三是辅助材料可由项目部自行采购,其价格在预算价内从严控制。物资部门必须根据责任成本预算中材料的消耗量,按材料类别、型号建立材料消耗量控制台账,并依据施工图纸和按定测资料编制的数量清单,实行限额领料管理。
2.5加强工程施工数量控制
一是建立工程量总工负责制。项目总工程师具体对确认工程量、分包工程量、工程量台账、工程量结算等环节审核把关,严格审定工程量清单,严禁超量计价、超量采购等违规现象发生。二是开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到现场组织图纸会审和线路定测,确认工程数量。在审核过程中,如清单数量少于实际施工数量,应及时与业主联系,提前进入变更索赔工作。三是依据施工图和现场定测情况确定分包工程数量,经项目总工签字确认后,作为编制分解责任预算的依据;分包工程数量与实际完成工程数量的差额为责任成本节余,因管理失控,超出的数量为责任成本超支,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建立工程数量管理台账,每期计价后及时登记,对施工队验工计价的工程数量必须严格控制在已核定工程数量之内。五是录用外部队伍,必须实行劳务招标,按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价,严格按合同规定的单价进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