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污水治理报告

农村污水治理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污水治理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污水治理报告

农村污水治理报告范文第1篇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是当前一些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来自广东省政协《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调查报告显示,广东化肥施用强度高达852.4公斤/公顷,是发达国家警戒线的3.8倍;农药使用量为40.27公斤/公顷,是发达国家对应限值的5.75倍。广东全省仍有38个县(市、区)未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每天有72万吨的工业污水(约占全省农村日产工业污水总量的25%)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山水城市……提起改善生活环境,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城市。然而,当下农村消费向城里看齐,“生活污染”也在慢慢“接轨”。乡亲们腰包鼓了,敢消费了,包装盒、塑料袋、饮料罐,产生的垃圾不比城里少。可乡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比较少,有“产”无“出”,形成“垃圾围村”。甚至,不少在城里无法立足的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异地搬迁”,造成“工业污染下乡”之虞。

与恶化程度相比,农村生活环境被关注的程度却远远不够。由于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等方面严重不协调,这些因素使得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后,其治理难度又比城市大得多。但是,农村的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各种污染最终还会通过水、大气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城市人口。城乡之间唇齿相依,同在一片蓝天下,一旦农村的生态屏障遭到重创,终有一日会带来影响全局的环境灾难。

农村污水治理报告范文第2篇

一、目标要求

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态势。主要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横龙桥、冷水坑省控断面III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工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整治与保护。继续推进相垵水库等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加强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巡查力度,严格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坚决予以取缔。逐步加强乡镇饮用水水源规划与保护工作。完成三班镇镇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整治工作,建设水源工程、标志宣传牌、隔离网,完成水源地清淤和生态林保护工程。

(二)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12年底前建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逐步完善生活污水配套管网,进一步扩大污水收集面,提高污水进水浓度,完成省、市下达的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建设污水厂二期配套管网11.5公里(含旧管疏浚)。县城及周边乡镇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其他乡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予以收集处理。浔中镇、三班镇建设生活污水管网共15.5公里,接入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龙门滩镇生活污水通过建设人工湿地、一体式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在县城区、龙门滩镇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箱等设施,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三)持续加大工业污染整治力度。督促重点行业、重污染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整改提高和总结验收阶段工作,组织开展对“黑色”级别企业进行整治;加大自查自纠过程的环保监督、监察、监测力度,加强排污单位环保等级的动态管理,加强巡查、督查,坚决防范污染反弹。加快减排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建陶、造纸、制革、食品、制药、电镀、印染、化工等8大工业行业的污染减排工作。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完善污水管网。

(四)持续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监管,认真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有关规定,禁养区、禁建区内严禁审批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积极推行无(少)污染养殖技术,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项目应因地制宜采取立体种养模式或零排放养殖模式,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在农村散养户中推广户用沼气工程,逐步取缔水冲式养殖方式,促进养殖粪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广集中养殖、集中治理的模式,减少农村畜禽散养的污染。2012年继续推广无污染养殖技术,在春美乡林盛养猪场实施生物发酵床养殖示范工程,采购发酵菌、改造猪舍,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

(五)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2012年开展丁溪小溪段、大铭溪、汤岭溪、黄井溪等小流域专项整治,实施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污染治理、处置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加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建设生态资源动态监测工程,配备动态监测塔,建设网络信号自动传输等办公设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盖乡、美湖乡、国宝乡等乡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市级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清理垃圾、设置垃圾池、垃圾桶、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河道清淤、绿化等工程。

(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强化各项措施,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把水土保持工作列为审批、验收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源头把好关。在开发建设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各项建设特别是山地建设、公路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规范施工管理;坚决取缔洗砂和非法采砂活动。坚决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在浐溪流域上游的盖、国宝、赤水等乡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5000亩。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落实流域整治责任。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治理任务和监管职责层层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未完成治理任务且在整治过程中失、渎职的地方和责任人,由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强化整治工作的效能督查。按照市政府《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政文〔〕76号)要求,各乡镇、有关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责,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指导,及时跟踪项目进度,深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按月认真细致开展自查工作,并于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份重点流域整治工作进度表。同时,要认真总结整治工作,每季度报送一次工作总结报告。每月进度表和总结报告盖章后报送县环保局。

(三)加大整治项目资金投入。继续用好用活新一轮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2012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将作为年度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届时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各乡镇政府也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重点流域整治项目的投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农村污水治理报告范文第3篇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生态创建工作。一是做好省级生态区验收准备工作,对创建资料进行查漏补缺,对需要整改的指标,已通知各相关部门提供补充支撑资料,并重新向省厅报告申请验收,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二是启动生态细胞创建,对照市局下达的生态细胞创建任务,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定期到各乡镇做好创建指导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生态细胞创建任务。三是环境友好型学校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1.与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市级环境友好型学校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学校按照通知内容按时完成申报以及创建资料准备,确保按时完成创建。2.市级绿色社区已将申报资料发放社区,要求社区对照指标要求完成资料收集。

(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上半年9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完成了优化设计,协助办理了9个乡镇的科研和设计的调整批复,并制定了《关于九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规模投资调整方案》和特许经营协议,目前正在协助做好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招投标和进场准备工作。

(三)畜禽养殖限期治理工作。市、区级限期治理养殖场已上报整改方案,目前正在进行土建施工。

(四)中央农村连片治理工作。一是完成了乡农村连片治理成效评估。二是大观镇连片村实施项目已基本完成,本月进行验收。三是江南镇连片治理项目已将实施方案报送市局进行专家评审。

(五)生态小区创建农家乐整治工作。已与创建的乡镇具体经办人联系,确保生态小区创建与农家乐整治顺利通过验收。

(六)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一是上报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编制资金请示。二是针对一季度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不合格的乡镇到实地进行排查,查找超标原因和污染源,并制定了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七个乡镇污染治理方案,确保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稳定达标,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七)其他工作。一是完成上报市级自然生态资金项目4个。二是罗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已报省上进行专家评审。三是办理并回复了2个区人大议案。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农村污水治理报告范文第4篇

1盘锦市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2010年盘锦市养殖生猪151.7万头,牛7.05万头,肉鸡3379.18万羽,蛋鸡923.3万羽,鸭548.8万只。其中规模化养殖占养殖总量的36%,散养户养殖占64%,全市养殖以散养为主,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畜禽养殖厂绝大多数未进行干湿分离,畜禽养殖业大多以粪便、污水形式排放。其中污水排放总量约为360.43万t,COD排放量为21 425.28 t,氨氮排放量为1 942.1 t。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任其大量流失或弃之不用是农业资源的最大浪费。

2 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

由于盘锦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快,发展资金不足,设备和技术落后,90%的养殖户未配备污水处理设施,无法及时有效处理畜禽粪便,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已成为该市农村环境最主要的面源污染源。

2.1污染水体

盘锦市禽畜养殖场绝大多数缺乏污水治理设施,禽畜污水及废弃物任意排放,而这些禽畜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这些污水氮磷含量高,排入河水中后,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生存环境恶化而引起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此外,地下水也受到禽畜废弃物污水的影响,其毒害成分的渗入,可造成持久性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加、水体功能彻底丧失,无法饮用和利用,并且极难治理与恢复。

2.2环境致病因子增加

畜禽粪便污染物易扩大病菌传播,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增加环境中病原种类,病菌和寄生虫、苍蝇蚊虫等繁殖,给人畜传染病蔓延创造了条件。一旦发生区域性传染病,如禽流感等,禽畜粪便未经处理即排放会引起人畜交叉感染,极大地影响人民健康,威胁养殖业健康发展。

2.3危害农田生态

畜禽养殖污水不经处理即用于农田灌溉,其浓度过高,污水的毒害成分还会引起作物的腐烂,如果长期使用,将导致作物陡长、倒伏,从而引起减产。同时,高浓度污水对土壤质量也有严重影响,用畜禽养殖污水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降低土壤孔隙度,导致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土壤质量下降。

2.4污染空气

畜禽养殖中会产生硫化物、氨、甲烷等有毒气体,不但发出恶臭,污染养殖场,而且对周围的空气环境也会产生严重影响。有的畜禽养殖场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的研究,这种空气污染会影响周围200~500 m的区域。由于恶臭污染问题,导致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十分紧张,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进而影响社会和谐。

3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对策

3.1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要加大宣传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紧迫感、责任感,从而尽快把治理工作摆到日程上来,抓紧进行现状调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3.2利用畜禽粪便好氧发酵生产

好氧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从中获得微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将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的过程。发酵的结果是废弃物中有机物向稳定化程度较高的腐殖质方向转化。该技术在畜禽粪便中加入秸秆、谷糠或稻壳,经过发酵、粉碎、造粒等处理工艺,制作成可直接出售的有机肥,从而可以解决畜禽粪便含水率高、储运不方便的弊端[2-3]。以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产品质量。

3.3推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技术

畜禽粪便利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厌氧发酵生产沼气,该技术不但解决了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还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其一方面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沼液养鱼、沼渣直接肥田,形成养殖与种植、渔业紧密结合的物质循环,尤其适用于盘锦市散养户居多的情况。但该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资金投入,而且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受温度影响较大。

3.4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辽宁振兴生态集团(原大洼县县生态养殖场)引入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理念,从改革畜产品品质入手,采用“四级净化、五步利用”的生态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问题,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净化环境,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为畜禽养殖业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做了示范,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该技术是污水资源利用的最佳方式。其模式:首先将冲洗猪舍的高浓度的粪尿水作为第1级肥水引入水葫芦池中,经水葫芦池净化后为第2级肥水引入绿萍池中,经过绿萍吸收净化后为第3级肥水,再引入鱼、蟹池中,经鱼、蟹取食利用后为第4级肥水引入稻田中,作为灌溉用水,再经水稻吸收、吸附固定后,从稻田中排出,再引提回来作为冲洗猪舍用水。这一周而复始的循环圈为该链条上的各级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繁殖条件,使物质能量得到多次循环利用,达到畜禽生产良性循环和生态良性循环的统一[4-5]。

3.5坚持综合利用,推动生态农业

盘锦市每年可利用畜禽粪便逾50万t,充分利用可基本解决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同时,盘锦市大力推行有机食品种植,全市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2万hm2。应充分利用有机肥生产,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助于减少氨氮的排放,削减其化学需氧量逾1 000 t、氨氮1 300 t,使养殖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以引导有机、绿色农副产品消费为手段,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合理布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产业链;以建设有机肥加工中心为纽带,带动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治理和耕地土壤肥力的提高,按照“治理专业化、服务物业化、运作产业化、管理制度化”的原则,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改善环境质量。

4参考文献

[1] 盘锦市环保局.盘锦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2010年[S].盘锦:盘锦市环保局,2010.

[2] 卞有生.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5.

[3] 马再强,薛晓玲,李小珍,等.天水市秦州区畜牧业污染及治理对策[J].畜禽业,2010(2):32-33.

农村污水治理报告范文第5篇

西洋村的刘庆丑,正准备给麦田浇灌最后一道水。再过20多天,河两岸的小麦便可结束灌浆,静待成熟收割。

村里的水井每天定时供应,离得远的农田,可能无水可用。但这一次,刘庆丑并不打算冒险:“宁愿少浇点,也不用河的污水。”

两年前,也是因为天旱,刘庆丑使用河水灌溉,最终以大部分麦苗烂根而告终。“河里面都是化工厂排出的废水,还有钼、镉等重金属。水脏得很,用不得。”

中国急剧的工业化和监管不力,导致布局混乱的企业肆意排污,工业污水随着“变废为宝”的污灌,最终涌入农田。

风起云涌的重金属污染、癌症村等公共事件,让治理者已意识到污灌背后的杀机。但困于行政权力分割的监管,使得这种污染正变本加厉,难以遏制。

无形无色的污染

在刘庆丑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但从80年代起,随着沿河工业的兴起,“鱼很快看不见了,河水从黄变成红,再从红变黑,上面飘着泡沫,老远就闻到一股恶臭”。

“这是看得见闻得到的,还有一种污染无形无色。”刘庆丑所指,正是污水灌溉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污灌导致的重金属超标,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印肯定了这种说法,“一般而言,其对农作物减产并无太多直观影响,但一旦超标,进入食物链,对食品安全影响巨大。”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北当地学者已意识到这种潜伏的危险:1990年,河北轻化工学院的陈学诚等人通过实地采样和持续监测,发现污灌导致石家庄周围的行唐地区出现小面积严重镉污染,小麦镉含量已达到危及食用者健康的水平。

这份名为《河北省农田土壤镉污染研究》的论文中,分析当地小麦镉超标,是因为周围农民明知有害、但天旱无雨的情况下,仍沿用污水灌溉。而灌溉污水中的重金属镉,则源自农田周围的化工、造纸、机械、冶炼等工业。

2002年,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环境安全系主任谢建治等人发现,河北省主要污灌区域――保定市郊污灌区,土壤及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清灌区;其中,镉、锌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水平。

研究显示,这些污灌区的重金属含量虽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典型污灌区的长期污灌,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呈明显累积势态。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典型污灌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邯郸、沧州等地,其中越是靠近市郊与工业密集处,重金属累积现象就越突出。

2010年河北省两会期间,九三学社河北省委了一份调查报告,认为污灌对河北省粮食作物及蔬菜的产量、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报告通过对污灌区小麦玉米籽粒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发现污灌区农作物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积累,并有不同程度超标:除玉米中汞的检出率较低以外,其余检出率均在80%以上;小麦最高超标率达42.4%,超标因子为铬,仅砷一项没有超标,但检出率也达到了82.1%;玉米中最高超标率为33.3%,超标因子为铅,汞和砷没有出现超标,检出率分别为52.1%和90%。

河北农林科学院张国印认为,污灌导致的重金属超标,与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问题并无本质性区别,在土壤中的污染过程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难降解性特征,“都是微量可能没事,但长期累积,达到一定量,就有风险,即通过食物链危害健康。”

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殿武曾指导学生对石家庄污灌区的疾病死亡率进行调查,发现污染物通过地下水、农作物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有较大影响。

通过对比1984年的调查资料,发现污灌区的死亡率要高于清灌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王西章乡当地村民透露,河中下游的排污量仍在不断增加。在污灌区,当地农民已不种植极易出现重金属超标的叶类、根茎类蔬菜,而基本改种相对影响较小的玉米和小麦,“本地人不吃本地菜”已成常态。

目前,西洋村民正在为水井的深度与乡政府进行交涉,因为周围村庄的水井至少也有160米,有的甚至近400米,而西洋村的水井仅有120米。

在村民看来,水井的深度决定了水源的安全性;而水源的安全,无疑是保护庄稼,避免污染的最后防线。

“打得越深,就离污染越远。”刘庆丑对此坚信不疑。

无奈之选

污灌虽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其亦有“合理”的一面。究其根源,在于无水之困,“宁愿毒死,不愿渴死”。

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副处长王英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河北省虽地处漳河以北,东临渤海,但却属于资源性缺水,地下早已形成一个“巨型漏斗”。

“基本上十年九旱,从本地水资源量来看,排在全国倒数几位。”王英虎说。

201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河北省各设区市中,除了秦皇岛、张家口两市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区外,其余9个市均为缺水区,缺水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6.2%。

地表缺水的结果,是整个河北省深深浅浅分布着90多万眼水井。整个冀中平原,像一块巨大的蜂窝煤。

“连我们管水资源的也觉得(井)太多了,从资源角度讲,这是得不偿失。”王英虎说。

即使如此,水还是奇缺。河北省水利厅计算,全省每年生产、生活用水在300亿立方米以上;而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合理开发总资源仅200多亿立方米,缺水约100亿立方米。

对于缺水,当地农民的感触更为深刻。刘庆丑说,去年全家基本面临天天缺水的情况,“连生活用水都无法保证,还谈什么灌溉?”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北,面临水荒之际,日益增多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则成为别无选择的灌溉备选。

最初,污灌多源自生活污水,是一种方便、省钱的灌溉方式。相比清水灌溉,生活污水灌溉既能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能为农作物提供氮、磷等养分,节约肥料。

早在1940年,北平周边地区已开始尝试利用生活污水进行农田灌溉。1957年的“”后,中国开始大面积、大规模污灌。《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当时的建工部联合农业部、卫生部,将污灌列入国家科研计划,大兴污水灌溉工程。

但国家在1972年提出“积极慎重”的发展方针,并制定了污水灌溉暂行水质标准,却难以阻挡污灌面积的迅速扩大。

根据全国污水灌区环境质量状况普查统计数据,仅1976年〜1980年4年间,全国污灌面积便从18万公顷跃至133.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海、辽、黄、淮四大流域,约占全国污水灌溉面积的85%。其后十年,该数字继续翻倍。

河北亦不例外,在1990年〜1998年间,全省污灌面积增加5倍。沧州、石家庄、邯郸等地均分布有大型典型污灌区。

治理空白

河北农林科学院张国印认为,污灌带来的重金属超标等风险,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以石家庄污灌区为例,河沿岸的栾城、赵县、宁晋和新河4个典型污灌县,2008年时土壤中重金属铅、镉、铬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累积,但3年过去,累积势态却未能得到遏制。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2003年时,污灌导致的水质问题一度引起河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注意。

当年8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各设区市的人民政府转发了省环保局、水利厅及农业厅《关于农田污灌危害农产品问题解决意见报告的通知》,提出“要将解决农灌危害农产品问题,作为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狠抓落实”。

但8年后的今天,污灌治理在部门监管层面却似乎是空白。

2010年,河北省成立由省农工委、环保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等11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污灌导致的污染治理,已经从各部门的职能内容中消失。既无文件规定由谁来监管农田灌溉水质,也无文件规定谁对污染区域进行治理。

作为农村环境生态保护与治理牵头单位的河北环保厅自然生态处处长张文平坦言,目前环保系统并不掌握河北省污水灌溉情况。

“河北有5万多个村庄,2000多个乡镇。量大、地广,农业污染特别分散,千村千样,所以污灌治理有点超前。”张文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环保部门并没有多余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污灌治理上,目前的整治工作仅限于农村垃圾、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以及部分无主企业产生的污染。

河北环保厅认为,污灌属于农业灌溉用水的一种,应由管理灌溉用水的水利部门负责。

而河北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赵拥军说,水利领域中并没有出现过污灌概念。“灌溉就是灌溉。水是苦咸、水质几类,只要符合灌溉条件都可以,污水也没有让他们用。”

赵拥军表示,水利部门不管污水灌溉,拥有执法队伍的环保部门才是监管污灌的主要单位。“污水源头的监管在于环保,如果环保管好了,就不存在污水灌溉污染的问题”。

类似的看法也出现于当地农业部门。河北一位不愿具名的农业官员声称,自己的管理范围多在于化肥的合理使用与规范畜禽养殖,“水与污染监管治理应分别在水利和环保部门”。

对于水质污染,河北环保厅官员则显得颇为委屈。来自环保厅监测处的数据显示,河北境内主要河流的出境断面监测结果均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