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安全防控

生物安全防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安全防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安全防控

生物安全防控范文第1篇

为切实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防止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安全,现就做好全市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汛期是各类水污染事件的易发时段。近年来,个别企业趁汛期泄洪时违法排污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转移倾倒危险化学品事件,对水环境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对于保障水生态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

二、严格环境执法和监管,从源头上预防污染事故发生

(一)强化环境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四个办法”,对违法偷排、超标排放以及擅自拆除或不正常使用治污设施的单位,实行“高限处罚”,严格问责;特别是对顶风而上、影响恶劣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贲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强生态监管,督促排污单位规范建设生物指示池,确保常见鱼类稳定生存再排向环境。

(二)坚持“超标即应急”零容忍工作机制。按照“超标即应急”的要求,采取“快速溯源法”和加密监测工作程序,发现超标情况,1小时内启动应急处置程序,24小时内锁定污染源并及时处置。

(三)加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省环保厅《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强化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隐患排查、环境预警监测和环境应急处置,加快构建环境应急防控体系。落实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将环境风险评估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建立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档案;完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及时掌控重点河流和环境敏感区域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落实应急事故池、厂外拦河坝等应急处置措施,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科学调控,切实发挥好截蓄闸坝在防汛泄洪和环境安全防控中的综合效用。环保、水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深化协作,统筹资源、科学调控,在不影响正常行洪的前提下,及时调控闸坝,对因超标排污事件导致的污水团实施拦截,充分发挥水利闸坝调控在防汛泄洪和环境安全防控中的综合效用。

(五)打好环境执法“组合拳”。坚持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执法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省检察院、省环保厅、省公安厅《关于办理破坏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案件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和《关于办理危害环境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精神,整合优势资源,凝聚执法合力,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生物安全防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现况;问题;对策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命题[1]。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生物安全问题中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相关卫生组织与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新加坡、中国台湾、北京陆续发生的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对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2012年10月1日上海市卫生局出台了《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通过该规范的要求制定了量化考核表,运用规范差距分析法,对85个备案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推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规范健康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区域内经过备案的85个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个,二级医疗机构21个,一级医疗机构16个,民营医疗机构3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个。调查结果能够反映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现况。

1.2调查内容 根据《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查内容包括四个检查大项42个小项,即生物安全组织管理、设施设备和环境、实验室管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管理。

1.3方法 本次调查根据《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要求,自行制定调查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判定标准,使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调查组到被调查单位后,通过查看实验室现场、询问实验室人员和和查阅实验室档案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填写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机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建设指标 各级医疗机构均比较重视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生物安全委员会。民营医疗机构在人员健康监测、培训演练等方面符合率较低。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生物安全柜使用率不高造成了在生物安全柜使用维护制度分别只有37%、36%。实验室生物安全演练各单位不能定期组织,特别是一级医疗机构和民办医疗机构,符合率仅63%、60%,见表1。

2.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施设备和环境指标 各级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经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保障工作后,经过改建或者新建,在实验室布局方面逐步符合要求,能够做到三区划分,人流物流通道分开。能够按照要求配备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洗手设施、高压灭菌设备、空气和物表消毒等基本设施设备。主要问题体现在部分医疗机构的实验室门未安装可视窗,有的医疗机构实验室门虽然安装有可视窗,但是由于位置的缘故,无法透过可视窗观察到主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活动,这种情况视做不符合要求。有33%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存在墙面和地面不平整,甚至有墙面渗水发霉的情况,见表2。

2.3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状况 调查显示,民营医疗机构在培训和健康档案的建立上与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相差较大,符合率分别为85%和45%,这与民营医疗机构人员流动性较大有关。实验室都能向实验人员提供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但除了疾控中心以外,其他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的个人防护尚不够理想,手套、防护帽和口罩往往在操作时三者缺一,不能做到有效防护。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因为实施了自动打印报告系统,检验报告直接可以在电脑终端进行打印,保证了检验报告不被污染,但在一级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无上述系统,导致了检验报告直接在实验室的污染区内打印,且打印后不能进行消毒后发放。各实验室均配备了生物安全柜,但一级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率不高,有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基本处于摆设,所以造成了生物安全柜使用记录不同程度的缺失。生物安全柜检测自2010年上海市卫生局下发27号文件以来,通过这几年的监督检查,检测率已经明显提高,除了个别民营医疗机构以外,均达到了100%,见表3。

3讨论与分析

3.1加强事前指导,提高设施设备和环境符合率。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因为备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许可,所以往往缺乏现场审查这一环节,管理相对人提交备案材料时,往往以承诺书的形式保证实际情况与书面材料一致,容易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故我区采取现场检查结合书面审查的形式,严把准入关,在备案初期即要求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不予备案。此次调查显示我区实验室硬件和基本设施设备都能满足二级生物实验室防护要求,说明事前指导的重要性。

3.2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相对薄弱。个人防护装备是保护实验室人员的最后一道物理屏障,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把可能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的威胁降低到最小程度[4]。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实验室配备了帽子、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但现场发现部分检验人员在采样或检测时未按要求穿带防护服、手套和口罩,自我防护意识较为薄弱。实验室应制定详尽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规定在哪些实验操作中必须使用哪些防护用品,如在进行微生物接种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

3.3民营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亟待加强。本次调查显示,民营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较二、三级医疗机构有明显的差距,空间上虽然做到能够合理布局,基本设施设备配备到位,但是在实验室内部材料使用上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有些实验室设置时间较长,墙面有明显的脱落和发霉现象,这与民营医疗机构投入有限,投资人的理念较陈旧有关。另外就是实验室内务管理较混乱,比如实验室工作区内放置有食品、生活用品,个人防护不到位,生物安全柜未按照标准检测,生物安全柜无使用记录等违规情况仍有发生,显示民营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混乱。其中,人员流动较大是主要原因,实验室负责人经常处于更换状态,没有固定的专职人员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

4对策与建议

4.1建议生产厂商对实验用冰箱加装双锁装置,方便实验室对菌(毒)种的双人双锁管理。本次调查显示许多实验室为了达到双人双锁的要求,不惜在冰箱上加装锁扣或者用链条将冰箱捆住,这样既不美观,而且可能造成冰箱的损坏,但是目前市场上所售的低温冰箱往往只带一把锁,无法从硬件上达到双人双锁的配备。

4.2加强实验室人员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是医学检验的重要场所,也是最易引发危险的地方之一,如感染性物质的扩散。如果在工作中不加最大程度的注意就极容易引发事故[5]。因此实验室设置单位要加强实验室工作日内院各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学习。明确指出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事件:如生物样本的泄漏、菌(毒)种被盗、锐器的划伤等。配备相应的设置设备,如吸水纱布、消毒液、应急联系电话、灭火设备等。积极开展实验室应急事件处置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而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隐患。

4.3建立退出机制,注销部分不开展相应检测活动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检查发现部分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际已经不开展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或者第四类的菌(毒)种(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来划分),仅仅开展BSL-1实验室的检测项目,如三大常规、血糖血脂等等,其他检验项目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所的兴起,将检验项目(如乙肝、丙肝检测等)送到临床医学检验所检测,导致了生物安全柜等设施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对于这一部分实验室,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退出机制,将这些实验室级别降为一级实验室,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评价结果数据的分析,发现CDC 的整体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符合率要高于医院的整体情况,二、三级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符合率高于一级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生物安全硬件和管理情况符合率相对最差。

参考文献:

[1]刘延,徐庆锋,黄毓文,等.中山市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2).

[2]Normile D.Infectious diseases: mounting lab accidents raise SARS fears[J].Science,2004,304(5671):659-661.

[3]王菊英,雷静月,陈丽萍.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10.

生物安全防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来源;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34-01

医学检验实验室每天处理大量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这些标本通常含有各种感染性致病因子,如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动物、植物或整个环境都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危险。特别是2003年SARS期间,国内外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病毒泄漏,致使SARS暴发流行,其突出特点是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 。因此,强化医学实验室相关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避免实验室人员的感染或造成感染性致病因子的扩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谈谈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危害的主要来源及生物安全防护。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危害来源

1.1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在采集标本时操作不当,病人身上所带病原体可能传播给标本采集人员造成感染;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标本外溢、喷洒、容器破裂等,不仅会使标本运送人员感染,也有可能污染环境,形成潜在的污染源。

1.2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最重要环节,除了已知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外,许多微生物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而发生传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标本,还可通过某些实验室操作,如针刺、刀片、破试管、玻璃割伤等途径发生接触感染。1984年美国报道了首例由针刺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医务人员,随后不断有报道。据统计,在所有因实验室事故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伤占25%,切割伤占16%。另外,由于一次性手套的破裂,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也可能发生感染。

1.3实验后标本的处理:实验完成后,废弃的标本、试验器材、培养基等各种物品,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造成二次污染。

2医院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1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树立生物安全意识: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对某职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校医学检验专业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这些知识的认知率极低,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所有进实验室工作、实习或进修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以及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教育,让广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专业人才及为重要。

2.2规范实验室建设,配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2004年,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这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实验室建筑、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医学检验实验室应严格按这两个文件的要求进行建设和功能分区,并根据生物危害等级建立相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配备相应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3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1983年WHO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93年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这两个手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金标准”;我国也于2004年11月由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建立相应的规范性管理制度,使各种实验和与实验相关的操作和行为制度化。

2.4加强技能培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常见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所致意外事件的方法等。如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离开实验室时,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标本采集时,操作者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实验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人;尽量使用全封闭系统,以减少检验人员在标本采集、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标本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等。总之,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克服侥幸心理,加强普及性预防(Universal precautions,UP)的理念。

2.5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学检验实验室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液抗体检测,建立本底血清库,并记录入健康档案。应对操作人员提供常见传染病的有效的主动或被动免疫,对孕妇等易感者应调离生物危害等级相对较高的工作岗位;员工生病时应及时报告,尽早查清病因,必要时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危害意识的加强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要性认识的深入,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取得许多进步。然而,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涉及面广,目前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隐患。如有关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亟待加强,安全设施需要完备等。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实验室检测项目越来越多,职业暴露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生物安全保障和管理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对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规范管理;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和贯彻力度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污染。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渠道,使医学实验室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

生物安全防控范文第4篇

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检验人员长期接触患者的含有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血液、体液,各种传染性分泌物以及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同时在工作中也要面对各种化学生物试剂等危险物质,极易造成感染。作者通过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提出了安全防护对策和工作中个人预防医院感染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止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1 危险因素

1.1 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许多实验室有文件有制度,但对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标本管理制度,消毒清洁制度,实验室进出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缺乏具体的的规定。对实验室进修人员,实习生及清洁人员未作上岗前培训[1]。很多的检验人员只重视业务学习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差,对生物安全管理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全面的生物安全防控知识,对检验标本的生物危险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认为是多余的。在工作中不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不穿工作衣,不带工作帽,口罩,手套,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无菌物品使用时间不标识,超时使用,消毒液容器使用后不及时关闭,难以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工作结束后不能对科室空气,操作台,检验仪器,地面等及时清洁消毒,消除污染。部分检验人员戴一副手套进行标本处理,书写化验单,电脑操作,不仅容易产生医患之间交叉感染也存在实验室感染的危险。

1.2 检验科防护设施不全:检验科大多业务面积不足,工作室布局不够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未分开,标本采集,检验,工作人员休息,值班各区缺少明显的隔离带,工作人员穿着污染的工作服随意进出休息室,值班室。接触生活用品,检验标本也容易造成各室的环境污染。实验室通风条件差,流动水设施配备明显不足,洗手与标本共用一池,未配备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致使感染机会增大。

1.3 检验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由于检验科工作繁忙,检验人员长期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各种传染源密切接触,并经常使用针头,刀,剪等锐器;在工作中如不注重个人的防护,随时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如试管的破裂,标本溅撒到皮肤,黏膜甚至眼部,锐器导致皮肤,手部被刺伤等意外。[2]

1.4 医疗废弃物及检验仪器处理不当:采集标本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检验后的废弃试管,玻璃培养皿等。这些刺伤性的废弃物最易造成工作人员的针刺伤,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有发生HBV,HCV,HIV等感染的危险。废弃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细菌标本等生物危险性极高医疗废弃物。有的医院由于经费有限,为了减少成本对医疗废弃物,废水,医疗垃圾投入不足,或工作人员缺乏感染知识,使检验科的废弃物未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操作中使用许多仪器需直接与标本接触显微镜,离心机,冰箱,培养箱等污染称为交叉感染的媒介,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2 安全防护对策

2.1 改善环境,加强生物安全设施建设: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医院应加大对检验科业务用房改善投资,合理布局,严格划分工作区和生活区,各区有实际屏障隔断,微生物实验室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张贴“生物危险品”标识,限制非实验人员随意进出,每个工作区都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改善洗手和手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消毒,灭菌设施,防护和处理医疗废物的所需要设施。[3]

2.2 加强消毒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根据检验部门工作特点制定科室医疗环境及检验用品的清洁消毒制度。把科室消毒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每天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保洁消毒处理。特别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立即消毒防止扩散,无菌品启用要注明启用和失效时间,对患者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使用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做到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凡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必须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及条例的要求进行消毒和处理。

2.3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标准的预防即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 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的途径主要是经接触,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因此在工作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手套,处理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有高度传染性的微生物标本时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结束操作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在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应及时洗手,需要明确到手套不能代替洗手。[4]

2.4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结合本院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暴露的应急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的防范措施,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做到生物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使检验科工作人员树立牢固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由于检验科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纠正工作中不良习惯,最大限度控制实验室感染,降低检验人员职业性感染概率,保障医疗安全,也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全面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5]因此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立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知识学习,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已成为检验人员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梁建群,宾利.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7):148-149

[2] 童燕.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防护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41-242

[3] 牛洪敏,张梦兰.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10(5):72-73

生物安全防控范文第5篇

1.1明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SARS和“炭疽邮件事件”后,人们认识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一些曾经基本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如结核、各种性传播疾病等;对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体日益增多,如引起超级结核、超级淋病的病原体等。全球发现的32种新发传染病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在我国出现。部分新现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至今均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烈性传染病一旦传入我国,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国在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设。

1.2明确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医院的生物安全工作要特别加强。在全球,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诊疗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03年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院感染病例占病人总数的20%左右,医护人员高比例的感染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恐慌[1]。实际上,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早就存在,例如结核病房医护人员和临床检验人员的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要把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绝不能让2003年SARS期间医护人员大量感染的情况再次发生。

1.3明确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国际传染病疫情复杂多变,检验检疫工作中的生物安全防护也面临新的挑战。检验检疫部门一方面要提高对各种生物危害的侦察能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还要加强对具有潜在威胁、国内没有的和未知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尤其是在进行国内没有的和未知的病原微生物研究时,应加强对个人和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防止实验室感染和泄漏的发生。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物安全教学设施的规范化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要依托规范严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设备,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正确指引。首先,授课教师对学生拟进入学习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仔细考核和严格检查,使之达到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有关要求,让学生从一入学就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环境有正确的感性认识。其次,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张贴生物安全标识,如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入口处张贴黄底黑字的生物安全标识,同时注明实验室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安全等级、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等,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或省实验室备案的要注明。第三,在教室或涉及生物安全的实验室张贴生物安全教育的警示标语、实验操作规程及实验室安全制度。要求学生在正式开展实验活动前认真阅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感觉到浓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氛围。第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笔者以自行研制的便携式隔离防护罩作为现场应急防护装备的代表,介绍隔离防护和负压装置的原理,使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基本原则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提升了教学效果。

3生物安全教学宜采取集中讲授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许多开设生物医学专业的院校将生物安全教育安排在微生物检验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部分新近出版的微生物检验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也增加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并将其作为专门的章节。但由于课时相对不足,学生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识仅限于表浅的了解,不能系统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因此,有必要开设独立的生物安全必修课程,集中讲授,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观念。鉴于目前生物医学专业学生课程负担重,在无法设立独立生物安全课程的专业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首先,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先入为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每个学期带领学生到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实地参观,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开展相关的课外科研活动,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采集传染性材料,自行设计检测方案,观察结果,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图书馆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资料室或电子档案室,方便学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法规文件;举行实验室安全操作比赛或演练,使学生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处置方法。第三,在学生实习阶段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到医院检验科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实地学习,了解规范的样本处理过程、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方法、废弃物的处理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