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规律的特点

自然规律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规律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规律的特点

自然规律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从长白山学习考察谈起

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PinuskorajensisSieb.etZucc)的故乡而称著于世。

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1982年8月10~17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

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

长白山海拔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1)。

2、森林生态规律

长白山北坡的森林,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植被带,而在每个植被带内又是属于不同的植被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呈混交林状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历来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而且天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在这里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植被带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结构和有机构成比例亦不同,但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食物链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存系统平衡规律在这里的作用。

这一点正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地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

3、森林演替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

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森林植物的相互更替演化发展的规律。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得知:长白山的老林(原始林),遭受火山破坏后(长白山第三次火山爆发于1702年),出现草原,由草原再生桦木林(白桦或佩桦),由桦木林(阳性树)内再生钎叶树种(云杉、冷杉等阴性树)而恢复为老林。老林经过度采伐,又成杂木林(软杂木林),由杂木林内再生针叶树而恢复为老林。这就是长白山老林的演替发育过程。总之,我们到长白山学习考察,看到原

始森林多呈混交状态,生长稳定,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蓄积量常达500m3)。还看到了几个自然规律在长白山北坡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与总结过去的工作。

二、对几个自然规律认识和运用的分析

人们在各项营林活动中,一方面是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运用自然规律,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国以来。我省运用森林分布等自然规律,并结合林学原理,而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据全省“

四、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评,东部九个林业重点县的人工红松林达13.3万亩,落叶松217.2万亩,分别占全省该树种面积的96%和82%。西部(医巫阎山以西)的人尹工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carr)超过250万亩,约占全省油松面积的45%。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主要集中在辽北沙地,从1955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63年以后相继在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不少地区用于造林,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我省引种刺槐也较早,由于多年引种驯化,生态适应范围逐渐扩大,现几乎遍布全省,并成为辽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全省人工杨柳林至75年达到581.3万亩,一半以上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自然形成了各树种的适生区、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

从林种布局上,人们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发展林业的认识,如从社会上林副产品的供需矛盾,从工农业生产上由于生态失调,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提高了对森林公益作用的认识。因此我省不断调整林种比例:“

四、五”森林清查时用材林占58.8%,防护林仅占6.4%,80年全省林业区划,将防护林上调到33.7%,用材林下调到36.5%,其它林种也作了合理的调整。这样东部林区作为辽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水源用材林基地。辽西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辽北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辽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辽西、辽北和辽中的部分地区,构成了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辽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它以经济林为主。这样将运用自然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据1975年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已造人工林1802万亩,占绿化任务的46%。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妞.6%,提高到23.5%。

在认识和运用森林生态和演替规律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混交林的好处,科研部门重视混交林的研究,东部开展了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科学试验,西部进行营造混交林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时指导了林业生产实践。

各营林部门又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出一定数量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不同组成、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如辽东的落叶松与色赤杨(AlnustinetoriaSarg.)和白桦混交,辽西的油松与色树、柞树,刺槐与色树混交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如阜新大板林场,23年生油松与色树混交林,郁闭度0.9,油松高sm,色树高sm,生长量超过当地同年龄的油松纯林。这些混交类型,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质量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从食物链上进行研究,已采用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在引种、育种方面也取都很大成效,在种源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正在积极进行。

总之,我们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成效是多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上还有片面性,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的加以总结,我们觉得主要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一次完成论。

过去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往往注重森林分布规律,忽视演替规律,更缺乏了解生态规律。总认为森林垂直分布在我省不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已基木了解。群众习惯于造纯林,所以在西部干旱地区,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在东部山区亦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红松纯林。结果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们认为,这与认识上、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

2、我们林区的各项人为经济活动,还在有意无意地切断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森林和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捕食链,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2)。

过去我们往往忽视捕食链,所以在辽西多地区,对老鹰、狐狸、猫头鹰和蛇等一律视为有害动物,大加捕杀,结果切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鼠害、兔害和虫害的发生。

3、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未被广大群众和部分林业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接受。

我省人工营造的混交林很少,据阜新地区调查,仅占有林面积的1.6%。我们对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我们仅根据近期在医巫间山的调查,混交林腐殖质层厚度一般超过针叶纯林5一10cm,而且结构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强。

由此看来,混交林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完全符合森林演替和生态平衡的规律。可是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却常常不愿采用混交方法,其原因除认识原因外,还有伯造林时麻烦,抚育管理费工等思想。但从长远观点来着,针叶纯林比重过大,会动起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而影响下一代的森林更新。

4、有些地区在引种、育种方面,尚有盲目性。近年来,由于林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兴起,切感种苗不足,因此有些地区从外地、远至关内调进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辽宁安家落户以后,表现出长势不同,适应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在选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树种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弓{起生长差异的数理统计的分析。

三、提高营林技术水平的途径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白熊规律认识的深化,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所各项营林技术水平,:公将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针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开展全民教育。

据了解,我省林业职工中,文言占2.5%小学占18.4%、初中占47.6%、高中(包括中专)占25.9%、大学仅占5.6%。就是达到了大、中专实际水平,还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据说知识是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在老化,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在全民教育上下一番功夫。针对不同程度,提出奋斗目标,订好措施,做出规划。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和改造白然的能力。

2、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

调查设计是科学营林的基础,但从“文大”以来,对土壤、植物、气象等基础学科的本底调查,近乎取消,近期才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今后的调查设计,不仅要队复和加强本底调查,进行调查设计研究和多学科的<上接49页)综合分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科研最新成果。一要进行立地环境的分析和质量评价。最后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设计。

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森林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一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从食物链上探索松干纷、松毛虫以及红松疙锈病等的防治途径。

4、总结符合自然规律的森林类型的培育经验,树立典型,组织推广。

今后要认真总结混交林,栽针留阔,打柴留树等造林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混交林典型,逐步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规律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功能的力动美 技术美 包装设计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38

1、功能的力动美及与技术美的关系

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先生在他的《美学总结》一书中,用“和目的功能的力动性的表现”来诠释技术美。功能的力动性又叫作功能的动态表现,即功能的合目的性活动所呈现出的功能效力的直观形式。[1]功能的力动性是技术美的特征。技术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文化领域中有关审美形态和审美心理学的美学学科;技术美学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社会科学及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性学科。竹内敏雄先生提出的“功能的力动性”不论在动态产品中还是在静态产品上都能够表现出来:感人的英雄电影,激励人们奋发向前;高耸的哥特式建筑,让人们的精神无限崇高,在静止的直观形态上展示出充满动势活力的美的外观。电影、建筑的美不仅体现在形式的美中,而且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能性的美,才是更加真实的。事物功能性的生成,首先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的――善是真的形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带来了包装业的巨大变化。18世纪,工业革命为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革命,大批量机械化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的操作和小作坊生产,很快这种生产模式应用在了包装产业中。到了20世纪初,随着材料工业的制造和印刷业的迅猛发展,包装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现今社会,无污染无公害的新型材料被提出,这不仅是社会的合目的性即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而且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尊重。

包装产品的产生要经过几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设计师并非简单地完成形式的设计,而是要基于包装的功能性,设计出具有符合功能的力动性的商品。

2、包装设计中的功能的力动性分析

在一个产品的包装中,包装产品既对立与产品本身,又是产品的一部分,因为包装肩负着保护功能、方便功能、促销功能。[2]包装的形态设计要符合以上三种功能,包装的形态主要包括:形状、结构、材质、文字、色彩等。这些元素主要依据产品的性能及使用者来进行设计。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并不完全体现在造型的审美价值上,更主要地在于包装使用时所表现的动态特征和功能的合目的性上,在于它所体现的创造性地运用自然规律而带来的与人的活动方式上的和谐关系之上。正因为这样,技术美使包装不再停留在冷漠的机械产物时期,而成为富有人情味的人类生产活动。

下面将举例说明包装设计的力动性,(如图2-1所示)这是一款包装设计,它非但是一个艺术上的杰作,而且在技术上也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它的合目的性成为合乎使用规律性的前提。Packaging Lamp灯的配件安置于一个台灯型的纸浆包装模内,而这个纸浆外包装最后就成了灯罩,这样使用过程中就没有材料的丢弃。在这个过程中灯具的包装设计,实现了灯具功能的合目的性:保护产品的作用,纸浆做成的包装在运输中能很好地保护灯不受到损坏;方便消费者使用的功能,在此包装中消费者很方便就能把纸浆从包装变为灯具的一部分;促销产品的功能,这件灯具的环保性能就能成为它的热销点。在实现了灯具功能的合目的性的同时,它同时实现了合自然目的性:减少了材料的丢弃就是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包装功能的改变直接反映着社会需求的改变。例如,如今的包装设计中包装的功能除了保护功能、方便功能、销售功能以外,又多了环保功能。它使得包装的力动性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材料的质感、结构与形式的功能性、功能的合目的性、产品与环境的和谐等方面中。

3、现代包装设计中技术美的表现

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是功能的、具有探索性的,社会的发展是基于人类对社会的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古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少,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宗教就在这种基础之上形成。[3]那时上层建筑的形成是主观的,人类以思维想象来解释自然现象,所以自然现象被拟人化。伴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人类的思维意识提高了,人类的创造力也提高了。思维和社会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了技术美学。

3.1材料的质感美

材料是构成设计产品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包装产品的外观质地的决定因素。材料根据生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这两种不同的材料给人不同的情感感受,天然材料如木、石等取自大自然,使人倍感亲切。而人工材料,大都是人工制成,具有造价低廉的特点。现代设计中的包装设计,在材料上越来越讲究环保节能。所以虽然天然材料可以增加设计的筹码,但是面对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应该尽量合理适度地利用资源,为节能环保尽一份力。

3.2 结构与形式的功能

系统论的思想中说功能取决于结构,一种结构能否实现人们所希望的功能,就是结构的功能性问题。功能的力动性主要以产品的物质功能为前提,也就是说包装的结构要具有最佳的保护功能、使用功能、促销功能以及环保功能。包装产品的外观形式是产品的完成形态,它也应具有相同的功能性,也是功能的力动性的直接条件。

3.3 功能的合目的性

功能的合目的性指人的创造物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性,合目的即是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目的,这个规律又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功能的合目的性符合并表现了人类活动的经济原则,即以最小的体力、脑力和时间消耗取得最大的使用效果。这种功能的合目的性只有通过技术产品的使用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比如,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包装的大批量生产,节约了人力、物力,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即不会不符合标准又不会耽搁时间,由此促进了包装产业的迅猛发展。

3.4 产品与环境的和谐

包装产品总是在一定环境中使用的,主要在商场、超市等环境下使用,也会在自然环境中使用,产品与环境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产品的销售环境与使用环境。基于对销售和使用环境考虑的产品包装设计才符合人们的需要。

结语

包装设计不仅仅具有艺术的特性,而且也具有技术产品的特性。技术美使工业产品脱去了冰冷的外衣,拉近了与人的距离。从而使得人、社会、自然更加的融洽和谐。包装设计中材料的质感与时代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技术美与材料质感的联系、结构与形式功能统一、功能的合目的性、以及产品与环境的和谐都是功能的力动性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 徐恒醇.技术美学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印刷.1997:52.

[2] 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五)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226.

[3] 张宪荣. 设计符号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59.

作者简介

自然规律的特点范文第3篇

今天是我第二次站在竞聘的演讲台上,第一是为了积极参与,响应局党委的这一举措;第二是履行在任中层干部的责任;第三是通过竞聘演讲,也让大家对我有所了解。

首先,我非常赞同这样的竞聘上岗。因为竞聘上岗,给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让那些富有激-情、力求上进的年轻人看到了进步的希望。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竞聘上岗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死水一潭会变质,青黄不接则挨饿,通过竞聘的形式促进了良性的新陈代谢,促进了我们规划建设局中层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

我叫xx-x,今年47岁,现任质监站站长,我在建筑设计院和质监站两个单位工作过,一直跟工程建设打交道。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在规划建设局已经工作了29年,尽管我还在适应新的形势,努力地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但我还是感觉到状态已经老化,眼睛也开始老花。人应该服老,虽然说“家有一老是一宝”,这主要是针对工作经验来说的,而对于工作的精力和激-情,对于我们规划建设局中层干部的梯队建设,对于长江后浪推前浪,对于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我已经很着急地希望把接力棒传递下去了。

我非常感谢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尽管做得还很不够,但目标总算明确了。健康快乐是人生的根本,忠于职守是工作的基础,真诚踏实和努力奉献则是做人的原则,这些就是我的特点,也是我的追求,更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导向。学无止境,我会不断学习,因为身上还有太多的缺点需要修正,还有许多的茫然需要去领悟。

本人这次竞聘的是正职,但我的心态很明确,做什么都一样,竞聘的成与不成也是次要的,参与了,就是尽了本分,只要是工作需要,我都会履行好责任。当然,从自我的角度来考虑,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上前台,自己则做好辅助的工作。

祝愿我们规划建设局的竞聘上岗取得圆满成功,再次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听了我的演讲,谢谢大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是我第二次站在竞聘的演讲台上,第一是为了积极参与,响应局党委的这一举措;第二是履行在任中层干部的责任;第三是通过竞聘演讲,也让大家对我有所了解。

首先,我非常赞同这样的竞聘上岗。因为竞聘上岗,给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让那些富有激-情、力求上进的年轻人看到了进步的希望。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竞聘上岗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死水一潭会变质,青黄不接则挨饿,通过竞聘的形式促进了良性的新陈代谢,促进了我们规划建设局中层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

我叫xx-x,今年47岁,现任质监站站长,我在建筑设计院和质监站两个单位工作过,一直跟工程建设打交道。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在规划建设局已经工作了29年,尽管我还在适应新的形势,努力地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但我还是感觉到状态已经老化,眼睛也开始老花。人应该服老,虽然说“家有一老是一宝”,这主要是针对工作经验来说的,而对于工作的精力和激-情,对于我们规划建设局中层干部的梯队建设,对于长江后浪推前浪,对于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我已经很着急地希望把接力棒传递下去了。

我非常感谢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尽管做得还很不够,但目标总算明确了。健康快乐是人生的根本,忠于职守是工作的基础,真诚踏实和努力奉献则是做人的原则,这些就是我的特点,也是我的追求,更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导向。学无止境,我会不断学习,因为身上还有太多的缺点需要修正,还有许多的茫然需要去领悟。

自然规律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物理不灭 奇点相对 宇宙有壳 螺旋宇宙新模型

“物质不灭定律”(质能守恒定律)表明:物质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外的形式。它是世界公认的自然界基本定律之一。但事出必有因、无因亦无果。既然“物质不灭”,就该有不灭的原因。

1 物理不灭定律

物――物质、事物、能量、波、场等宇宙万物总称。

理――道,宇宙本原,自然规律,万物产生、运动、转化之因。

不灭――不会消逝、消失。

定律――人们对客观规律的一种表达,通过大量具体事实归纳而成,反映自然万物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趋势。定律的特点是可证和不断证明。物理不灭定律――物质及其存在之因都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外的形式。中国古代称之为:天不灭,道也不灭。

物理不灭定律表明:大凡存在,都是物因一体、转化不灭的整体存在。

2 物理不灭定律的理论依据

2.1 物质不灭定律

“物质不灭定律”亦称“质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一般表述为:物质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外的形式。今天,“物质不灭定律”不仅具有自然科学意义,而且还具哲学意义。“物质不灭定律”表明:客观存在的物质、能量不会消灭,只会转变形式……

2.2 因果理论

“因果理论”认为:世上不可能存在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哲学上,人们把因果理论表述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既是一种“现实”关系,又是一种逻辑关系:(1)条件具备事物产生。(2)条件稳定事物存在。(3)条件变化事物变化。(4)条件消失事物转化。(5)自因自果不离不息。因果关系是宇宙万物最基本的生存关系,常用“因为……所以……”表示。一般有五种形式“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自因自果”。“因果理论”表明:凡事必有因,无因亦无果,否则将不可能存在。凡事既是因,同时又是果。如父母亲既是其子女之因,又是其子女祖父祖母之果。还如,鸡是蛋之因、也是蛋之果……鸡与蛋既是因、也是果。

根据“因果理论”,就“物质不灭定律”而言,“物质不灭”的原因是什么呢?依牛顿力学第三定律可知:物质是受到了“不灭之力”的作用。因为:(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的根本原因。(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3)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4)力可以转化但不会消灭。所以,“物质不灭”是物质受到了可以转化、但不消失的――不灭之力的作用。

这个“不灭之力”人们一般称之为:第一推力或第一因。也有人说它是上帝或自然规律。据约翰福音1:1讲:“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希腊语为logos,有多种含义,包括说话、计算、标志、标识、共相、规律、理性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认为:道、logos是一种弥漫无形、充塞天地、公平公道的自然法则。约翰福音1:1也翻译为:“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样,“道就是神、道就是上帝”,“道、神、上帝、logos”与“规律、原因、道理”是同一个意思。荷兰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先生就曾说:“上帝的本质不是别的,就是自然,尤其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力和规律”。爱因斯坦也多次讲:我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这意味着:上帝是logos的拟人化表述,规律是logos的科学性表达。那么,上帝就与规律相同。从人文意义上讲,它们又是“公平、公道”。

总之,因果理论表明:事物存在,必有其因。物质不灭必有不灭之因。这个“不灭之因”就是:道、logos、自然规律――万物生存合力――公道。

2.3 道器不离――同一事物,既因又果,不可分离

道即规律、道理、原因、体、本、形而上――因――理。

器即物质、事物、结果、用、末、形而下――能――物。

道器不离:物质规律、事物道理、原因结果、体用、本末……不会分离。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讲:“物是理之物、理是物之理,物理本一体,人为说分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生也说:“凡是存在的,都是有理的。”甭管什么理,只要存在就总会有个理。《系辞上》也说,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二程、朱子更讲:“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器不是道,但不离道;道不是器,却在器里”。因此,天地万物都有其道,不在此道在彼道,世上没有无道之事,也没有无事之道。

“道器不离”表明:物在理在、理变物变,物理一体、不生不灭。正所谓:道器不离、体用不二、理气如一、本末兼之――因果一体。

由(2.1)(2.2)(2。3)可知:物质不灭――不灭有因――道器不离、因果一体,所以“物理不灭定律”理论上应该成立。

3 “物理不灭定律”的实践依据

自然规律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一、发明

    何为发明?各国专利法的定义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和英国在专利法中没有对发明作出定义,只规定什么样的发明可以授予专利权;日本专利法对发明的定义为:"在本法范围之内之发明系指利用自然规律作出的高水平的技术创造";中国专利法没有对发明作出明确的定义,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对发明作出了如下的定义:"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尽管如此,发明至少具有以下含义:

    1、发明属于技术领域,而不属于文学、艺术等其他非技术的领域;

    2、发明是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的是技术问题;

    3、发明是具体的、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不是抽象的、不能实现的想法;

    4、发明是利用自然规律的创造,产生的是自然界不曾存在的事物,而不是人类对自然已有事物的发现,也不是人类依靠智力活动所产生的人为的规则、规定和方法;

    5、发明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产品和方法,前者包括机器、设备、仪器、制造品等;后者包括制造产品的方法、测量方法、通信方法、控制方法等。

    二、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是某些特定种类的发明的统称,一般只涉及具有一定形状或者结构的产品,相对于发明而言,通常为"小发明"。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对实用新型的定义是"专利法所称的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日本实用新型法对实用新型的定义是"关于工业物品的形状、结构或者组合所作出的实用的、新颖的技术方案可以依本法得到保护"。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实用新型专利对发明的高度即创造性的要求比发明专利要低;二是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比发明专利要短。

    三、外观设计

    一件外表在视觉上能够为人们带来美感的工业产品能够受到消费者的喜受,使其愿意购买。这种产品外观上的具有装饰性和美学价值的设计体现着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能够为产品的设计者、制造者和销售者带来经济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对象正是这样的智力劳动成果。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对外观设计的定义是"专利法所称的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日本外观设计法对外观设计的定义是"外观设计指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色彩或其结合,通过视觉引起美感的设计"。

    外观设计有如下的特点:

    1、外观设计是工业产品的外形设计;

    2、外观设计是能够产生美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