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这些垃圾不仅污染环境、破坏了城市景观,而且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成为社会公害之一。
我国城镇约80%的城镇生活垃圾采取了处理措施,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有少部分采取焚烧或其他技术,其中发达地区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较大。
目前贵州省内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有82个,在建的有12个,停运的有2个。运行的处理总规模达到11482吨/日,在建的处理规模为6260吨/日。
贵州省内垃圾收运系统仅地州城市及各县城建有垃圾转运站,建成的处理总能力达到13480吨/日,在建的处理规模为800吨/日。
贵州省城镇垃圾各种处理方式所占比例图
二、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总结为经济欠发达,面积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地区适宜于源头分类减量就地消纳,适度集中处理的模式;经济较发达,面积不大地区适宜推进城乡一体化模式。如:四川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治理;山东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70%的县市区实现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安徽已全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广西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兴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设施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目的等。
目前贵州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占全垃圾的45%左右,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基本是空白状态,极少部分得到有效治理。
三、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贵州山地居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灾害,因此,农村村寨大多散布于山腰之上或山间平坝中较高的区域。村寨生活垃圾至今无统一规范的处理方法,往往就近抛洒于房前屋后,任由日晒雨淋,一定程度上对下游田地和水源造成了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占比较大,约占全省垃圾的45%,农村垃圾产量约为130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产量约为16000吨/日,而我省现有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仅为17742吨/日,转运能力为14280吨/日,转运设施及处理设施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数量庞大,成分日趋复杂。
(3)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
(4)城市垃圾下乡,加重负担。
(5)危害严重。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大气,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
(6)缺乏有效的环卫机制。农村上一级政府基本没有健全的环卫机构,有的部门虽然意识到垃圾的危害性,但是均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投入力度及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四、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1、治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迫不容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等要求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由于村庄数量较多,情况繁杂,对村庄生活垃圾治理需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的针对设置治理模式。如把村庄分为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乡镇规划区内的村庄、近城镇的村庄、远城镇的村庄等;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城市生活垃圾一并处理;乡镇规划区内的村庄生活垃圾纳入乡镇收运系统进入乡镇转运站一起运至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近城镇村镇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远城镇村庄的生活垃圾采取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村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等。
2、收集设施的设置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城市收运系统,无需单独考虑收集设施;乡镇规划区的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后进入乡镇转运站,只需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箱(2-3m3)和配套的小型垃圾收运车;近城镇村庄垃圾收集需设施移动式收集箱(2-3m3)和配套的小型垃圾收运车,若考虑户定点、分类收集还需根据需要设置收集桶和分类池;远城镇村庄设置收集桶、收集车和简易处理设施。
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指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是落实垃圾有效收集和处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主体。做到县指导、镇主管、村执行,环卫工人落实,村民配合。层层责任考核,多方位监督。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同时探索收费体制,保证生活垃圾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建议
建设美好乡村,必须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广大农民所盼,农民群众要求治理“垃圾围村”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满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环境保护所需,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 农村生活垃圾 对策
农村实现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根据农村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每户垃圾日产量约为5千克,每人每天产生约1千克的垃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活垃圾组成以有机物成分(厨余、果皮等)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垃圾组成越来越接近城镇垃圾成分,无机含量、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含量持续增长。由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已经向城市垃圾发展,其中化学品的含量越来越高,致使这些垃圾被填埋地下数10年、甚至上100年都不降解。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效手段,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不断变化、产量不断增加,垃圾污染问题也趋于严重性。在城市生态化改造和城市创卫过程中,城市环境日趋优越,但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少。一些村庄垃圾没有进行统一处理,随意丢弃现象时有发生。生活垃圾暴露堆放, 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甚至还有工业垃圾、变质过期的药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未经任何处理随意堆放在外。这些垃圾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1.污染水环境
垃圾长期堆放产生渗出液。渗出液是生活垃圾本身分解产生的污水和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流经垃圾层摄取其中的污染物质而产生的污水的总和。生活垃圾渗出液属高浓度污水, 会严重污染水体。而水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使用污染的水灌溉农作物会造成灌溉区域农作物农作物产量下降,若食用了这些污染的农作物消化系统癌病发率偏高,进而造成DNA修复能力下降,影响人体免疫能力。
2.污染土壤
生活垃圾及其滤出或滤涸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结构,致使土壤的净化能力日趋饱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形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壤污染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3.污染大气
长期堆放的生活垃圾,经微生物分解作用,不但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还能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尤其夏季,露天垃圾散发有机物质腐烂的恶臭及含有致癌物质散发的气体对大气都有严重的危害性,直接影响农作物、果树、蔬菜、饲料作物、绿化作物的正常生长;畜禽因摄入含污染物过多的饲料后,致病或死亡,导致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
二、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上述农村垃圾带来的问题既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现有农村垃圾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农村各郊区县的市政行政管理部门设有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对本区县的执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市及区县市政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范围更多地是集中在市区、卫星城和中心镇,在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方面明显不到位。
2.农村垃圾治理缺乏资金
由于资金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的保洁人员和设施配置等参差不齐,一些好的做法难以为继。在不断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程度提高的同时,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规范处理的难度,尤其对财力薄弱的乡镇和行政村无疑是难上加难。
3.农民环保知识了解不多,卫生意识不高
当前农民由于经济的因素还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还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进行环境教育。
4.缺少农村垃圾处理处置的整体规划
对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上,没有形成一个在市、乡镇域或属地范围内的整体规划。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行政村负责自己辖区内的生活垃圾的清理,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各自为“政”,在乡镇和村村结合部地带容易出现垃圾“三不管”的死角。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和建议
1.确立生态文明新理念,走循环经济之路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就需要转变旧有的观念,树立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新观念,确立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新理念,这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前提。农业循环经济以经
济活动生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在遏制农业污染、促进和谐农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途径,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效之路。
2.建立健全的农村垃圾管理制度
要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清理问题,要制订可行的垃圾管理制度。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垃圾集中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
3.多种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到农村垃圾治理事业中
农村环境既要从思想上重视,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落实,而落实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是环保资金投入和环境设施建设。就资金投入而言,因为绝大多数镇的财政债务很重,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上级政府无疑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应该坚持政府投入与市场运行相结合原则。既要注重县、镇两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注重村级集体经济对环卫投入力度,又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要求,实行环卫设施有偿服务,更要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收益”要求,通过建立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各种资金、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与环境建设。在环保设施建设上,要加快建设垃圾场运转和处理的相关设施,尽量就地解决,不使污染源扩大,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治理,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否则贻害无穷。
4.实施村域多样化保洁
由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常常在城市,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这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上的典型症状。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可以借鉴城市社区垃圾管理办法,实施村域多样化保洁,根据不同镇村经济实力,选择自觉收集、义务清扫、有偿包干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的农村多样化保洁,这也是目前农村垃圾收集阶段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官计北.浅谈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现状与解决问题的对策[J].农业考古,2005,06:50-55.
[2]黎煜.土壤污染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N].科学时报,2006-07-20:A15
[3]周惠.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专题研究农村垃圾问题,市政府今天召开全市性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就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也为省上即将在召开的农村环保工作现场会做好准备。
总结两个县的工作经验,认为有五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两个县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能够拿出充足的时间,投入巨大的精力专题调研、专门研究,现场指导、督促落实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同志亲自带队对各镇办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督办,同志亲自为各镇的垃圾填埋场选址。同志不仅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逢会必讲,而且能够关注到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要求各村在配备保洁员时不得用村干部的家属,诙谐却又不失精辟地指出,支书的婆姨管支书,用她咋个能把村里的卫生管好”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口头流传。同志在龙高镇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现场办公,当场拍板,一次安排资金300万元,全市率先建成了规范化的镇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二是重点明晰。两个县都把资金投入和机制建设作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的重点,做到设施建设到位,机构设置到位、人员配备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流程制度到位、考核奖惩到位。特别是县,按照城市标准给保洁员定工资,对每辆垃圾转运车每年列支运行费2万元,而且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有了资金的保障,加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可以放心讲,县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一定能够做到常态化。三是发动群众。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两个县都充分认识到管好农村垃圾关键还在于群众,核心在于改变群众的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因而都能够把宣传、教育、组织和发动群众,作为与建设管理同等重要的任务同步开展,从而为推进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四是部门协同。市县两级财政、环保、住建、农业、新农办、编办、督查室、考核办、创建办,都能够按照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各自职能,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的开展提供应有的服务和支持。五是因地制宜。两个县在全面落实试点任务要求的同时,都能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县在设施建设方面,变垃圾收集站为车载式垃圾箱,便于收集、便于运输、便于管理;资金保障方面,根据自身财力,通过整合公益性岗位资金、一事一议”等办法,基本解决了垃圾处置的运行费用问题。县提出农村城市化管理的理念,以城市的标准建设管理农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观念新、起点高、推进快,效果好。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变垃圾为资源,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有旬邑县采用捆绑使用涉农资金的办法,整村推进农村垃圾处置,而且建成了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应该说是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上述是个人的感受,很可能还没有完全总结概括到位,也希望同志们结合各自实践,对试点经验再总结、再挖掘、再提炼,并不断发扬光大,使试点经验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时间检验、群众检验。
一、垃圾问题不是小事情
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为什么说垃圾问题不是小事情?因为垃圾与我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和环境竞争力息息相关。
做好垃圾管理是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三告别”工作的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通村客运、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在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市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也赋予了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更多的内容,其中垃圾管理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习惯改变了对环境的要求必定随之提高。而长期以来,农村的垃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还没有真正纳入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范畴,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也就是大家都熟听常讲的那句话: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样的状况,显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不相适应,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相适应。垃圾问题,对农村群众而言,关乎他生活质量;对一个村庄乃至一个地方而言,关乎着对外的形象;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关乎干部的宗旨意识、执政理念和工作作风。因此,必须从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把农村垃圾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责,不再使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处于空白。
做好垃圾管理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十一五”期间,其次。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在城市,其核心是以污染减排为重点,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措施,大幅度削减COD和SO2排放,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这方面,处在全省前列的不仅相继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创造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而且以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标志,使的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与“十二五”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却无不感到压力巨大。当前,环保工作的重心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工作布局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这是十二五”乃至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趋势。审视我市的环保工作,虽然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全国全省多数地区一样,农村环境保护还是个新课题,刚起步,有些领域甚至尚未破题。农村环境保护内容很多,像农村环境连片集中整治、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等,那么,以什么为切入点、为抓手,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呢?经过广泛调研,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垃圾管理切入,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尽而实现“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农村环境保护目标。
做好垃圾管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第三。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最迫切的一项任务,就是城乡环境的同步一致。换句话也就是说,要让农村群众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在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里生产生活。目前,全市镇村每天产生垃圾约2000吨,这些垃圾基本上都处于放任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垃圾包围村庄、侵占公路、蚕食农田、污染河道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而且加剧了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对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之所以这样,其根本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滞后,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处置体系。因此,必须像抓城市环保那样抓农村环保,把城市管理的成果、经验运用到农村,而且要避免克服城市发展中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做到建设与管理同步,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做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以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之。把农村垃圾处置当作一件大事情,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认真总结、学习、借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有序、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以垃圾的有效处置,使农村面貌得到大改善,农村环境得到大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
二、精心做好农村垃圾处置的大文章
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受传统因袭,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所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不同于城市,如何做好这篇文章,还缺乏经验。基于此,市政府4月份开始,先期在县、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现在起,要在全市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整体开展。关于这项工作的具体任务市政府已印发了实施意见,同志刚才也作了全面安排,请大家结合各自实际,借鉴试点经验,对照抓好落实,这里想强调三项重点工作。
即设施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设施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建设。主要是两项任务。就是坚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按照“一户一桶存放、一村一站收集、一镇一车或两车转运、一县一场或多场处理”要求,建设配备生活垃圾填埋场、收集站、转运车和封闭式垃圾桶。设施体系是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处置的基础工程,各县市区必须把这项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实施意见和同志提出的阶段安排要求,秦都、渭城、兴平、旬邑4县市区要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其他县要在明年9月底前建成,2012年底前全市所有县市区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都必须投入运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就是建立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机构、人员、经费,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的流程规范,日常的监督检查和工作考评、奖惩等机制。这是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这项创举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设施建设之初,就要把运行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做到两套体系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真正使这项工作能够持久地开展下去。两个试点县要继续为全市创造运行管理的经验。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二要发动群众。垃圾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受益的广大农村群众,做好这项工作,一定离不开群众的广泛配合、参与和支持。因此,各县市区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发挥媒体和基层思想阵地的作用,以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为重点,把群众教育与完善村规民约、垃圾卫生管理制度和严格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和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让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要发动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开展农村垃圾清理宣传志愿者行动,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加大新闻报道和媒体曝光力度,弘扬先进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强大工作和舆论氛围,促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运行管理更重要;建设不易,三要持之一恒。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重要。运营管理更难。这样的教训,城市环保工作中已无数次地经历过。以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例,创造运用模式,全市建成了3个市区污水处理厂和11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可以说在建设方面我超前的也是花了大气力的但是这些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一个问题,责任心。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县没有切实履行财政兜底的承诺,造成污水处理运行费用拖欠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一些企业存在偷排偷放的行为。污水处理厂的教训我一定要深刻汲取,绝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中再次发生。环保工作是人类对自身开发建设行为,反思基础上的行为自觉,这种行动自觉基于认识的提高,也基于种种教训的总结。因此,一定从认识上、行动上,都要自觉自愿地对待农村垃圾处置工作,不能单纯地把这项工作当作任务,一建了之,建成了之,而是要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当作增加农民就业的途径,当作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舍得为群众花钱,真心为群众办事,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三、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努力为广大农村群众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各级政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切切实实地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加强对各县市区的工作指导、检查和考核,一要加强领导。市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及时分析研究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各县市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创新,力争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中也创造模式。各县市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领导重视和资金保障,这也是这项工作能否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没有钱运行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建设配备的设施可能就是摆设。因此,各县市区一定要高度重视资金落实工作,必须把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拨付,特别是保洁人员的工资一定要保障到位。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处置工作最终要靠镇办组织实施,只有抓住镇办才能统领乡村,才能抓实抓好。镇办要把这项工作当作职责、思路、方法和一个地方的脸面,按照有管理机构、有人员责任、有工作标准、有流程规范、有经费保障、有考核奖惩的要求,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抓好工作落实。
涉及的范围广、环节多,二要部门联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需要各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推动。市环保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从任务安排、规范制定、监督考核等环节,对各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进行全程指导。市住建局要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布局、建设等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要及时报批垃圾填埋场建设用地。市财政局要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办法,对各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予以扶持。市物价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县市区尽快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重点是县城、重点镇和示范镇。市农业局要从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指导支持各县市区做好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作。市编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构人员。市新农办、市扶贫办,要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和“三告别”工作范畴。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考核办,要把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作为督办考核的重点。总之,各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主动服务,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XX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XX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工作安排,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重新调整“三区”规划,禁养区划定调整从原来的X个X平方公里调整为X个X平方公里。全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全区未发生畜禽养殖污染重大事件。
(二)农药化肥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农药减量方面:开展农业投入品检查和农药安全使用宣传。编发了病虫情报6期,利用微信为农民提供农技咨询服务,指导农户适时用药;开展草地贪夜蛾在本地越冬试验;确定火燃村、龙下村两企业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化肥减量方面:全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有机肥使用率,化肥使用量逐渐下降。在区内新建绿色防控区,开展水稻等病虫害监测,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5%,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农药利用率达45%,以上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督查,以督促改,提升村容村貌;二是加快推进城郊环卫一体化服务单位采购,现已完成城郊四镇面积测绘工作;三是将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储备项目。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
全面摸排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建立台账,选取XX、XX、XX村建设污水处理站。项目已完成处理站选址和测绘,正在编制设计方案。加大XX镇多个生活污水处理站的监测和监督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
(五)农用地污染防治方面。
完成全区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完成全区耕地安全利用修复工作;聘请第三方技术单位开展安全利用率自评估;对严格管控区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已全部实施休耕和种植结构调整处理,全面完成今年任务。
(六)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行动。
继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和秸秆利用量调查。联合XX市XX生态环境局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发放秸秆利用宣传单的方式开展宣传,引导农户对秸秆“五化”利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和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区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工作要求仍有差距,此外,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经费和技术力量短缺。耕地安全利用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治理经费投入需求巨大,在上级没有安排专项治理资金情况下,仅仅依靠本级政府财政很难满足治理的要求;此外,农业农村部门对这项工作技术人员力量十分薄弱,过去也没有全面完整的治理工作经验,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在治理工作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二)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全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调度难度大,有的部门存在重视短期整治轻长期管理、重视外观建设轻内部整治、重视局部整治轻全面治理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压实工作责任。
建立区级统筹、部门主体、现场指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责任到人,抓好落实。整体推进全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任务。
(二)严格督促指导。
围绕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目标要求,建立督查巡查机制,落实整改措施。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各部门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实。
因地制宜治污水。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婺城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求有条件的近郊村、平原村必须上马建设污水处理系统,采取无动力厌氧处理、湿地处理、阿科曼处理、沼气池处理等不同处理模式,一次性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而对人口少、排污少的偏远山村更多的是采取污水治理的方式,允许先进行简单的处理,分步推进治污工作。主要通过河道疏浚、改水改厕、水面保洁和重点污染源整治,逐步清理农村污水塘、臭水沟、露天厕,使污水不沉积、不横流、不外溢、不堵塞,促进城乡水体有效循环。一年来全区已有101个村完成了污水治理,4634家农户建设了污水净化沼气池,49个禽畜规模养殖场完成了污染治理,有11个村全面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埋设了污水治理管道,建造了生态池、过滤池等各类净化处理设施,从而形成了点成线、面成片、特色明、效果显的污水治理态势。
全面彻底清垃圾。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婺城区始终把农村垃圾处置作为重点突破口来抓,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大会战。春节前后,通过领导挂帅,干部带头,全民动手,全面清理地面成堆暴露的历史性垃圾,彻底消灭沿路沿河沿岸和环城环镇环村的卫生死角,仅一个月左右时间,全区共发动9万多人次,清除陈年垃圾12458吨,为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按照“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房、镇有转运站、片有填埋场(焚烧站)”的要求,建设和配套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着力解决垃圾出路问题。全区共建垃圾池(房)1817个,垃圾箱18510只,建造垃圾中转站10座,沙畈乡还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接纳全乡31个村庄的生活垃圾焚烧站。
持之以恒保清洁。村庄保洁是一项长期任务,婺城区从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建立了一整套长效保洁机制。一是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实行农户“门前三包”,将卫生保洁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对柴草堆放、卫生清扫、树木管护等都做出明文规定,要求做到“垃圾入箱、家禽圈养、菜园围栏”,并由党员干部定期督查、确保整洁。二是落实卫生保洁人员。采取承包或招投标办法,成立卫生清扫专业队和绿化维护专业队,目前全区已落实专业保洁员1060名。乾西乡雅宅村还以老年协会为依托,成立了一支由20多名老年人组成的保洁队伍。三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按照“户集村收、村镇联运、区域处理”的机制,全区已有乾西等9个乡镇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已达70%以上,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治理效果好、辐射作用大。
注重生态绿家园。村庄绿化是村庄品位的重要标志。婺城区十分重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要求各村根据村情地貌,按照“种一片树、成一片林、遮一片荫”的要求,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在村边路旁植树造林,在荒坡陡地退耕还林,着力营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美化效果,一年来全区累计栽种各种树木11万余棵。在植建环村林、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过程中,婺城区还积极探索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模式,引导农民种植石榴、杨梅等经济林,谋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如琅琊镇棠坑源村300多人种植杨梅400多棵,既绿化了村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农村独具特色的“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田园风光景象。同时,积极争创各级绿化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全区已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6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2个、区级绿化示范村10个,区级生态村99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平原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实施村庄美化行动一年来,婺城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使农村“宅旁臭水沟、杂物满地堆、垃圾到处飞”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同时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整体规划,变“无序建设”为“有序实施”,着力解决规划滞后的问题。规划是龙头、是灵魂。开展村庄美化行动,必须首先搞好规划,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区域整体来谋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此,婺城区在村庄美化行动的启动阶段就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区域污水处理、城乡环境卫生、村庄绿化等专项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末全区农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的工作目标,以及年度的工作任务,并在全区规划建设了城市片区、金西片区、南部山区3个不同的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系统,城郊村、平原村、山区村等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或治理模式。同时坚持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对每个村庄的卫生设施、村庄道路、绿化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坚持在规划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避免无序建设,提高建设品位。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着力解决合力不强的问题。村庄美化行动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虽然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高,但观念、习惯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投入等问题也困难重重,因而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为此,婺城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将村庄美化行动作为一项惠民实事和重点工作来抓,层层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合力推进。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村庄美化行动与正在开展的旧村改造、村庄整治、康庄工程、水利工程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村庄美化行动开展到哪里,政策资源就整合到哪里,项目、资金、服务就跟到哪里,力求取得协同作战、集中扶持的良好效果。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着力解决主体不明的问题。农民群众是村庄美化的受益者,更是村庄美化的建设者。婺城区自始至终坚持从群众最急的问题抓落实,从群众最怨的问题促整改,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抓起,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系列宣传报道,分层面组织开展评比创建活动,分批次组织农民群众到示范村考察学习,用事实教育群众,用典型感化群众,用活动熏陶群众,逐步培养村民良好的文明意识和卫生习惯,唤醒全体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村庄美化行动的良好氛围。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政策引领、多方筹措,变“单一来源”为“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村庄美化行动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成本高,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大,仅靠政府或集体单一资金来源,解决不了最终问题,只有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才有可能破解资金困局。为此,婺城区采取“财政挤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运用市场机制筹一点”的办法,多管齐下解决资金难题。在区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并对村庄整治村增加人均100元的补助,重点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充分利用好村集体自有资金的基础上,发动农民群众和社会人士,投资投劳、捐款捐物,充分调动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总结完善并逐步推广琅琊等乡镇的经验,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做法,对保洁、绿化、治污等可以推向市场的项目,尽可能采用项目承包、招投标和冠名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尽量减少运行成本。逐步推行有偿服务收费,向受益单位和个人合理收取一定费用,以解决建设资金和长效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