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循环经济 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致力于建设一种“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闭合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核心,追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①面对日趋增强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刚性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循环经济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

平顶山市依煤而兴,煤炭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全市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兴起,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逐步完备,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②但随着资源的减少,生态的退化,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如何实现煤炭城市的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是最佳的选择。

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弥补自然资源结构性缺陷的必然选择。平顶山市目前已知矿产资源57种,除煤和盐外,其余矿产储量优势不明显,呈现出自然资源结构性缺陷。一是人地矛盾突出。采煤使地表塌陷、农田受损;采选产生的煤矸石和粉煤灰堆积占用大量耕地;城市空间布局受煤炭资源空间分布影响,城市聚合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二是水资源短缺。目前平顶山市拥有的水资源总量为18.34×108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72m3,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8%,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人均500m3严重缺水线。三是其他矿产相对缺失或开发不足,产业结构单一。这种资源结构性缺陷已经成为该市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循环和再生利用,是实现该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目前,平顶山市生态环境相对较差,污染严重。一是水环境质量差,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0.8%,与全国和河南省内的先进城市(上海市70%、洛阳市66%)相比差距明显。二是大气环境质量差,大气月平均降尘量为11.54t/km2,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为224d,较全省平均水平低45d。三是工业固体废弃物问题突出。四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选择。2000年以来,平顶山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强化管理,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能耗显著下降,但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价值数十亿元的工业废渣尚无有效开发利用。二是圈占耕地现象严重,利用程度低,耕地面积锐减。实践证明,降低物耗、能耗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选择。

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基础条件分析

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平顶山市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许多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废弃资源开始得到有效利用。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成为企业寻求经济新的增长点关注的对象。目前,平顶山市已有33户企业对废弃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涉及电力、建材、轻工、化工等行业的16种综合利用产品。

农业发展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平顶山市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度地带,山区、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多样,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2005年以来,该市不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先后投资1172万元建造沼气池,实施坡改梯和旱地微积水工程,开发荒山,修建水渠等。

发展循环经济的软环境日趋改善。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先后颁布《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和《平顶山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材、节水的规定和实施细则。二是公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热情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循环经济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已基本具备了全面实施的思想基础。

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考察平顶山市经济发展模式50年来的变化,基本上采取的是以煤炭经济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经济发展的单核增长模式。③煤炭采掘过快,深度加工工业、辅助配套工业跟不上,区内其他资源又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整体经济发展为“物质单项流动―线型经济”模式。为避免煤枯城衰的悲剧发生,平顶山市的发展必须选择循环经济模式。

洁净煤发展模式。洁净煤生产是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首选模式。洁净煤发展模式就是根据煤炭产品的生命周期,整合煤炭开采、加工、利用及排放物再利用的各个阶段,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洁净煤发展模式:源头――清洁开采,过程――清洁洗选加工,末端――伴生资源和排放物的循环再利用。

煤、盐“联姻”多维多链发展模式。平顶山市煤、盐资源丰富,以盐化、煤化为主线,加大煤焦油、粗苯的精深加工和环已烷、已二酸、已二胺等尼龙66盐中间产品的开发利用,发展甲醇、二甲醚、合成氨、尿素等煤制气产品与纯碱、烧碱、PVC树脂等盐化工产品,推进原料加工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建立煤、盐“联姻”的煤化、焦化、盐化等多维多链的循环生产模式。

循环型绿色种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农业,建立农业生态区和绿色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造生态乡镇、生态农业示范村、生态农庄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工程。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在西部山区以中药材、水果、柞蚕等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建立以辛荑、山茱萸为主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猕猴桃为主品的水果生产基地,以核桃、板栗为主品的坚果生产基地,以柞蚕养殖为主品的柞蚕生产基地。中部丘陵区以杂粮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建立以大豆、玉米为主品的粗粮生产基地。东部平原区以精粮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建立沿沙河谷地以优质稻为主品的大米生产基地。三是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通过环城防护林、通道绿化、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等工程建设,打造碧水、青山、绿地、蓝天、环境优美的生态平顶山。

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经营与消费的理念。实施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倡导、企业的自律和广大公众的参与。加大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的力度,一是要在企业文化中融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的观念,提高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二是要加大公众参与力度,鼓励家庭自觉消费环保产品,实施垃圾分类,让公众进入“绿色消费”。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政府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主体。循环经济的先进性在于它能够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而环境效益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是全社会的共有。市场调节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政府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在落实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多渠道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地方性法规,明确循环型社会内涵,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二是明确资源有效利用的规定,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三是贯彻“预防为主”和“3R”原则,制定规范改进废弃物处理的有关法规,强化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法规政策和相应的鼓励政策等。

加大创新力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新技术支撑体系。创新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必须进行资源再生技术、资源替代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创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新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源头和过程之中,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两优、多链”生态产业体系。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社会经济“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即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围绕这一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两优、多链”的生态产业体系。“两优”即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的机电制造业和煤盐现代化工业为支撑的新的工业体系,对“三高两超”(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超标排放、超总量排放)的企业要严格限制。“多链”就是完善和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等重点循环经济性产业链。实施清洁生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效生态农业和环境友好型旅游业。(作者单位分别为:平顶山教育学院;平顶山学院;本文为2009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中原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2400420032)

注释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范文第2篇

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在现代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过程中应加快对城市经济基础情况的调研。通过对城市经济现状的调研、城市生态环境以及投资环境的掌握,为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城市居住人口情况、城市流动人口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城市地域特点以及城市资源型经济、传统经济发展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经济模式优化调整以及经济模式改革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

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中,应强化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针对循环经济模式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城市经济的优化与调整。以循环经济模式的运用提高城市环境资源的配置、以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同时以循环经济模式特点以及结构优势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循环经济模式的运用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针对我国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需求,现代城市经济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中,应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改善传统经济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使城市新兴工业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循环经济模式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城市经济结构优化与改革中必须提高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通过强化循环经济重要性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时应针对其对全市人民利益相关性加强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经济理念的宣传。针对人们对循环经济缺乏认识的现状以多种宣传渠道进行循环经济模式的宣传。通过各企业经营者、社会各界人士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为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中不必要的麻烦。以循环经济的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大众消费、引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方向。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入手促进城市经济环境的改善,为城市招商引资工作奠定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引导职能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把握方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政策鼓励以及城市资源的协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通过对低污染、高循环企业的政策扶持、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整改及限制引导城市经济发展活动中主流方向。同时以政府作为媒介,鼓励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循环经济活动中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运行,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目标。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与运转,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应针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需求进行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工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淘汰资源浪费、高污染工艺设备及企业,限制能耗、水资源、高污染产业发展。以新型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清洁产业为重点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对城市产业机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善。

注重非耗能产业资源的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城市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机构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活动中应注重非能耗产业资源的开发,以非能耗产业资源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例如:对城市周边湿地资源进行整合,以城市周边休闲游为目的进行湿地保护与建设。通过城市周边湿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湿地保护与城市居民休闲需求。另外,还应对城市的地域优势进行探讨,以旅游资源开发等类似的低能耗、无污染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北方城市发掘自身气候特点,以林区夏季气温较低等特点吸引南方游客避暑。南方中小城市则通过古建筑保护、地域文化保护与发掘等建立地方特色旅游线路。通过类似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快速建立。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范文第3篇

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特征和产业特点,积极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的“衢州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明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经过几年的积极,初步探索出了山区生态经济发展转型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衢州生态经济发展成效

(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出境水洋港断面水质监测指标均符合功能区要求,出境水考核水质达标率100%,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衢州市区AQI优良率82.8%,PM2.5浓度均值49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四和第五,分别前移三位。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至2015年6月,衢州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6.1:46.9:47,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工业,实现产业结构比重“三二一”,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0%。工业新产品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均高出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

(三)四项收入稳步增长

继2014年全市财政收入、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10.4%、9.3%、11.2%,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分别增长5.7%、7.5%、9.6%和7.9%,为衢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提供了保障。

二、衢州生态经济发展做法

(一)顶层设计引领发展

一是方向引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生态屏障 建设幸福衢州”的决定,明确发展循环经济为衢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规划引领。制订了《衢州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衢州市“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衢州市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发展规划》、《衢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10多个循环经济相关规划。三是政策引领。出台了《衢州高新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衢州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衢州市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相关扶持政策。四是考核引领。建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各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中。

(二)试点示范推动发展

在省政府和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衢州争取到了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等各类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大满贯的地级市。衢州市政府以此为锲机,全力推动,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一是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推进工业循环。以国家高新园区为平台,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整合,形成了“一主三特色”的氟硅循环产业链,余热余汽余压循环利用的钢铁产业链,集中供水、供热、供汽、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废处理和利用率达到96%。二是以五水共治为重点推进农业循环。以五水共治为切入点,以生猪养殖治理为突破,构建了以畜禽排泄物资源化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生态循环模式。启动生态循环农业的整建制乡镇、示范区等创建工程,形成点线面推进的示范格局,全市域、全产业链整体推进的生态循环农业格局初步形成。三是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城市循环。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城市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率大于10%。初步建成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覆盖全市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已投入运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布点实现市域全覆盖,新增公交新能源汽车达到100%,有效促进了低碳交通的发展,激励了公众低碳出行。

(三)机制创新保障发展

一是体系创新。我们建立了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体系、巨化与高新园区企业协调发展体系、龙头带动产业化发展体系、公共财政利用率最大化体系、民间自发推动生态化发展体系、乡镇交界断面水质监测体系、全县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保险体系、生猪排泄物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等。二是机制创新。我们创新了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工业、信息化和政府投资的全方位全覆盖项目决策咨询制度,生态考核分类制度,“大部制、扁平化、公司化”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共建生态家园”制度,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国家公园体制等在内的一套制度体系。从而营造了“敢冒险、敢创新”的社会环境、“人一之、我十之”的政策环境、“不要等、马上办”的服务环境。

(四)人才技术支撑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人才、技术的支撑,衢州市一方面,通过借脑引智,与北京中关村开展战略合作并在衢州建立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与长三角循环经济研究院合作在衢州建立分院,在杭州建立衢州海创园。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政府层面成立衢州氟硅研究院,企业层面建立省、市两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并出台专项政策予以扶持。

(五)产业招商推动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范文第4篇

世界城市的定位决定了北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根据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北京确立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改造传统经济产业体系,构建以企业绿色制造为基础、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主体、以资源再生产业为补充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为成为世界城市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资源危机决定北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2009年,北京实际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755万人,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对水、能源的消费量和土地占用量不断加大。人口、资源逆向互动,使得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城市摊大饼式地无序发展,导致城市生态承载能力下降、生活垃圾问题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北京才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社会矛盾有可能得到缓解。

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十一五”期间,北京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战略目标,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从资源节约利用入手,以节能、节水、节地为重点,以高消耗行业作为突破口,加强监管整治,积极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强化管理等手段,依托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循环型社会的建设。

――出台了立法和优惠政策手段。

北京针对自身产业结构特征制定一些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并配合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出台了中国内地省市首个循环经济鼓励政策――《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按《实施意见》要求,北京在区县(城镇)、园区和企业三个层面选择循环经济试点,并对试点机构给予政策、资金、税收、土地申请、政府采购等多方面支持。首批入选的24家机构涉及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都市型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

――循环经济链条渐具雏形。

北京以提高资源附加值为主题,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改变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积极构建产业链,逐步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产业链条。如在海淀区建立起电子产品回收一再利用一环保处理的“IT环保产业链”。

――成长起一批基本成型的循环型企业。

在北京市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基本成型的循环型企业。如金隅集团已有23家政府认证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过60亿元。

“十一五”期间,北京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北京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目标,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激励机制;二是循环产业链的构建,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产业园区建设过度专业化,缺乏循环链条的对接和延伸;四是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薄弱,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

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市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利用法规、政策和标准等手段对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调研引导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大资金、科技投入。联合企业、中介、行业协会等多方合作,构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打造技术,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宣传教育等措施来推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编制总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将循环经济发展引入快车道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周密可行的战略规划作指导。北京应以贯彻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为政策导向,结合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适合北京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整合北京相关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迅速提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在企业、行业(产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多个层次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建立适合北京市产业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都市型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

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技术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以及再制造技术、废旧原料再生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等等作为支撑,而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一是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功能,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安排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三是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循环经济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改进。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思考 建议

1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循环经济已有初步认识,并已开展了一些循环经济的实践。近年来,迁安市在推行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固体废弃物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得到了逐步推广,资源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已初步形成了采选、机制石灰、焦化、钢铁、机械制造、建材等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

(2)经济增长的粗放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仍很严重。迁安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仅仅是刚刚起步,从总体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仍比较粗放。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不足,运转率还很低,先进技术推广难度大,资源利用水平还比较低。

2 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公众基础尚未形成。由于循环经济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造成了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意识不够强,公众消费环保理念没有真正形成,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意识还没有树立。甚至于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还缺乏认识,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积极性还很小。

(2)循环经济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迁安市环境资源管理调控主要依靠强制的行政和法律手段,而缺少具有激励效果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包括宣传引导、制定规划等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是宣传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所依据的经济手段,仍然只是传统的征收排污费,对所有的企业都适用,对循环经济企业起不到激励作用,更没有形成鼓励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

(3)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仍嫌不足。相当多的企业由于规模小,对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投入不足,先进技术未得到普遍的推广。除一些大型企业外,多数中小企业缺少循环经济方面的人才;政府提供的技术指导又不能满足所有行业生产的要求。

(4)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链条还比较短。钢铁业主要以生铁、钢坯等初级产品为主,精钢、特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按产业政策要求,少数应淘汰的设备仍在使用,这些小设备能耗高、污染重;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相互配套的关系还比较松散,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

3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科学制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聘请委托高水平的科研院所,编制符合迁安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等。规划要全面体现“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设生态经济市;“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就是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消费环节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就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和生态保障系统;“推进六大循环体系建设”,就是建设钢铁冶金产业循环体系、水泥建材产业循环体系、化工产业循环体系、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循环体系、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产业体系等循环体系建设。

3.2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培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培育生态企业。清洁生产是企业内部防治工业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保障。生态企业是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单元。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骨干企业作为试点,对示范企业,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清洁生产为载体,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徘放,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污染防治逐步由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积极培育产业链接,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工业园区是在区域层面上实施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要加快工业园区的整合,重点是加快西部工业带中钢铁产业的循环经济建设与整合。在西部南北长约25公里的带状地区有10家钢铁企业、7家焦化化工类企业、11家水泥建材企业。在这里可以选择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加强建设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接,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建立起园区循环经济体系。

努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筑循环型社会。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途径,以绿色消费为最高目标,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主要标志的循环社会体系。迁安已是国家卫生城市,要以此为契机,建成具有完善服务功能的生态环境、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体系、持续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以“河、湖、山、林、城”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3.3 努力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组织保障。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循环经济规划指导机构,明确职责,强化对各部门的协调和指导。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对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分析。把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进行定期考核。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制度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严格执行税收减免,并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促进作用的企业给予奖励,优先使用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优先审批企业项目。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思想保障。把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干部的培训计划。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循环经济知识的科普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循环经济意识。组织企业到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考察以开拓视野,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