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专项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时间范围
(一)排查整治时间。从即日起至5月31日。
(二)排查整治范围。重点排查整治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工贸、城市运行、特种设备、商贸、旅游、校园、农林水、能源、森林防火及建筑陶瓷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
二、排查整治内容
(一)非煤矿山。地下矿山“六大”系统是否安全可靠,现场安全管理是否规范,安全设施、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安全设施“三同时”是否履行以及是否按照“五落实”要求进行隐患整改,基础资料是否完整、规范。露天矿山是否超前剥离,是否按设施设计要求在平台上实施凿岩爆破和铲、装、运作业,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及边坡角是否符合安全规程要求,排土场稳定性是否安全可靠。
(二)烟花爆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是否齐全有效,仓库防静电设施是否足够并能正常使用;防雷设施是否按时检测;仓库堆放是否规范;烟花爆竹零售店(点)是否无证经营,是否符合《烟花爆竹零售店(点)安全技术规范》。
(三)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化工园区是否按照“两个导则”要求,摸排风险隐患并进行整改;涉及“两重点以重大”的化工装置和储存设施,是否设计安装符合相关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并有效运行;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试生产活动,是否组织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论证,对生产现场进行确认,并有序开展试生产活动;是否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企业是否依法依规进行安全生产,是否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是否存在非法出租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罐区、仓库等非法违法行为;是否在省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按照“双十五天”要求上线运行;是否落实现场安全隐患和问题整改。
(四)道路交通 。重点检查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准入审核把关情况;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长途客运和旅游包车管理、长途客运驾驶员停车换人及落地休息和驾驶时间控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驾驶员培训考核管理、车辆安全性能及运行监管、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保障等情况;深入开展治理货车超限超载、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情况;对危险路段、桥梁事故隐患进行整治和对险情实施全天候监控情况;加强对接送学生校车的管理和检查,打击私自运送学生的非法车辆。
(五)建筑施工。重点排查病毒隔离观察场所、复工复产企业集中居住场所(如集体宿舍、板房等)、临时建筑和未办理任何手续的(包括随意改建、扩建等)建筑老楼危楼、农村危房改造等安全情况。重点检查在建工程是否办理施工许可(开工报告)、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擅自进行建设施工活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认证审查、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等环节管理程序是否到位;是否进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建筑起重机械在租赁、安拆及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六)商贸。重点排查加油站、民爆销售企业、大型商场的安全防范措施、应急预案演练落实情况。重点整治商业综合体、餐饮场所无证经营或违规使用天然气(含煤层气)、液化石油气餐饮企业。严厉打击非法销售黑市油、违法寄递物流等行为。
(七)消防。重点排查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合用场所及其他各类场所用房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标准;装饰装修材料是否符合消防燃烧性能要求;消防车通道、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保持畅通;消防设施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完好有效;场所用电用气设置是否规范;厨房及其他用火区域是否进行防火分隔,是否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电动自行车是否按规范要求停放。
(八)工贸行业。重点整治工贸行业有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以及爆炸粉尘、熔融金属、涉陶煤气站等危险场所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问题。重点防范高处坠落、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发生。
(九)城市运行。重点排查城市桥梁、地下综合管廊、供水供气企业、排水防涝、垃圾填埋场和余土消纳场、高空广告牌、综合交通枢纽(含客运站场)、城市道路交通、通信线路、电力线路、广电线路三线交越区等场所。重点整治无证经营、黑气点、气贩子、无证施工、无证运输钢瓶、为不合格钢瓶充装、对不具备安全供气条件的用户提供气源、入户安检制度不落实等违法违规行为。
(十)特种设备。重点排查特种设备是否注册登记,是否定期检验或监督检验,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是否设立和配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健全并严格执行,是否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等。
(十一)校园安全。整治校园周边非法或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销售点、出租房、校外学生食宿点等问题;整治学校门卫管理、校舍安全、防踩踏、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管理和校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到位问题;整治无证办园行为,对达不到安全标准,难以整改到位的幼儿园,依法进行取缔。
(十二)旅游。重点整治旅游景区内高风险旅游项目未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经营行为,旅游景区内的索道、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安全措施不落实,火灾、设施设备突发保障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未完善问题;重点查处挂靠承包变相转让旅行社经营权,超范围经营旅行社业务,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及所办实体无证照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
(十三)农林水。重点查处变型拖拉机拼装、改装等违法行为;重点整治查处采砂船非法开采作业行为,整治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和防汛相关责任人以及水库大坝日常管护落实不到位问题;严格整治饲料生产和林业加工企业粉尘防爆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
(十四)能源安全。严格整治能源行业安全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场所的安全生产建章立制、保障投入、安全改造、隐患治理等落实不到位问题。重点整治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电网工程、水电工程、光伏发电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案审核论证审批不到位问题;从严从重打击先清后占、盲目施工、打孔盗油等破坏损害油气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危及管道安全运行的乱建乱挖乱钻非法违法行为。
(十五)森林防火。重点检查森林防灭火责任体系是否健全,网格化管理是否到位,“一长两员”责任落实情况;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开展了哪些宣传活动;野外火源管理是否到位,有没有烧荒烧田埂等违规野外用火;各项防火设施是否正常使用,机具装备是否正常使用;应急处置程序是否制定,扑救的组织、任务是否明确;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是否做好应急准备;林区内企业、厂矿、民宅生产生活用火用电情况,对森林是否构成威胁;对火险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发生违规用火是否严肃处理肇事者。
(十六)建筑陶瓷。重点检查涉陶企业是否制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外委施工等管理制度;是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是制定隐患清单,落实整改责任人、措施、时限,是否做到隐患闭环管理;是否按要求开展员工三级教育培训和新员工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培训资料是否齐全;对窑炉是否按要求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煤气发生炉停产检修是否到位情况,生产各环节内是否存在其他安全隐患。
其他行业领域检查内容,由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并督促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整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整治工作。各单位要认真结合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特点和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负责大排查大整治日常工作及本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整治工作;要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整治工作小组,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计划,列出时间表,制定任务书,把任务分解到岗,把责任落实到人。
关键词:环保;模范;对策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s Chengcheng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the cre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l City requirements,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gap year in Chengcheng Coun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l; countermeasure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建设环保模范城市能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澄城县要在陕西东大门建设中实现全面发展,建设环保模范城市势在必行。
一、澄城县县情概况
澄城县地处陕西东府中部,属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总面积1121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生态农业县,是陕西省平安建设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县、全国苹果生产30强县之一、国家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国知名的煤电铝一体化能源基地。
澄城历史文化悠久。史载夏商属雍,春秋属晋,秦始设北徵邑,汉置徵县,北魏太平年间始建澄城郡,县名由此沿袭至今,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简体字的发源地,乐楼、唐精进寺塔、秦汉宫殿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拴马桩石雕被誉为“地上兵马俑”,各种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二、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一五澄城县大力实施园区引领、项目带动、招商强县、创业富民主战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形成了卷烟、煤电铝、太阳能光伏、涉农加工等四大工业支柱产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2家,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16亿元,人均GDP由2005年的4547元增加到12500元。
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我县经济总量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县级财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二是结构调整任务紧迫。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和产品不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较重。三是产业集群建设不够。产业集聚度还不高,产业链还不长,缺乏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四是产业发展面临困难。果畜产业仍然受到市场和疫病两大风险的制约,解决煤炭资源接续问题刻不容缓,铝电产业受客观政策影响面临整合重组,卷烟技改扩能、结构调整成为新的发展难题。五是区域竞争压力加剧。全国各地都在跨跃发展、激烈竞争,加大了争市场、争资金、争项目的难度,周围县市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我县形成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二)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一五澄城县环境保护工作以建设生态县为主题,以污染减排为抓手,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紧扣市县政府年度环保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立足服务,严格执法,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管理运行规范,环保产业初步启动,生态环境建设试点规模逐步扩大,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城区环境空气污染问题依然比较严重。通过整治,城区空气质量污染虽有所减轻,但SO2仍严重超标。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二次污染严重。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较低,部分污水依然直排西河,导致两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不能达标。二是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农村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村环境恶化;畜禽养殖未形成规模化,污染控制措施不到位,人畜混居,恶臭气体污染村庄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态村镇建设步伐缓慢,垃圾围村、人居环境恶化依然是遏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三是企业环保意识依然不高。个别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化,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不足,污染治理进展缓慢,循环经济理念落后,清洁生产实施困难;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不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环境执法能力亟待提高。环境保护队伍综合建设的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对污染源的监管手段落后,在线监控率较低;环境监察、监测队伍能力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创模差距分析
根据《陕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分标准》,考核指标共27项,其中前3项属于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后24项为考核指标,包括经济水平2项、环境质量5项、环境建设10项、环境管理7项,其中受保护地面积比例和集中供热覆盖率两项指标县级城市暂不考核。因此澄城县创建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共25项。
1、基本条件(三项)
2009―2011年澄城县均按期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主要污染总量削减任务,域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未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发生,制定了澄城县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案件进行演练;均高于于GDP的1.5%,3项基本条件全部满足考核要求。
2、经济社会(二项)
2项指标中1项不满足考核要求。 2009―2011年澄城县GDP持续增长率分别为15%、16.8%、15.8%,均高于于全省平均水平,该指标达标;2009―2011年澄城县单位GDP能耗低分别为1.61、1.51、1.45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用水量分别为170、165、97.74吨/万元,废水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别为8.8、5.01、3.3吨/万元,COD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别为0.00074、0.00032、0.00048吨/万元,SO2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别为0.057、0.109、0.1219吨/万元,烟尘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别为0.0035、0.00165、0.00126吨/万元,均高于于全省平均水平,该指标不达标;
3、环境质量(五项)
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中有3项达标,2项不达标。 2009―2011年澄城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大于96%,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均低于60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均低于70dB(A)。2009―2011年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和出境断面水质均未达标,API80%,由于自动监测站未建成,未达标。
4、环境建设(八项)
环境建设考核指标中有5项不达标, 3项达标。2009―2011年澄城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6.5、6.5、6.6平方米/人,均未达到陕西省平均水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为42%、50%、60%,均未达到70%的要求;清洁能源使用率未达到50%的要求;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未达到80%的要求;生活垃圾处理率未达到80%的要求,共5项未达标。2009―2011年澄城县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大于90%,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大于70%、危险废物(工业危废和医废)实现安全处理。
5、环境管理(七项)
环境管理考核指标中除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不到80%外,其余6项均达标。环保目标责任制已落实到位,环境指标已纳入当地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制订了创建规划并分解实施,实行了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90%,“三同时”执行率≥90%,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80%;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并实现联网;环保标准化能力建设达标;中小学全面普及了环境教育;城市环境卫生落实到位,城乡结合部及周边环境符合相关管理规定。
综合上述分析,25项考核指标中,澄城县满足考核要求的有16项指标,不满足考核要求的有9项指标,总体达标率为64%。
四、创模对策及建议:
1、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以园区为平台,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激活非公经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以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园区为载体,大力倡导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以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为主要目标,以污染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手段,促使单位GDP能耗、水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降低,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积极实施大气污染治理,不断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1)进一步深化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继续抓好城区烟尘整治工作,加大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工作力度,分期分批对城区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实施集中供热,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保证清洁能源使用率不低于50%。
(2)控制扬尘污染,降低PM10(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总量。加强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扬尘管理,制定《城区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理办法》。在城区划定过往车辆和进城务工车辆绕行、限行道路及时间,对外公布并组织实施。
(3)制定机动车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加快机动车尾气监测站建设,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监测与控制,严禁环保检测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行驶。制定澄城县城区机动车总量控制规划,合理控制城区机动车保有量,有效遏制二氧化氮污染攀升势头。
(4)加快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早日投入运行,开展空气自动监测,实施城区空气质量日报,城区API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为城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3、实施碧水工程,努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功能
不达标的9项指标中,与水密切相关的就有2项,一个是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要≥70%,另一个是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目前与创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县住建部门正在加紧建设城区金沙关污水提升工程,并加大污水管道铺设力度,增加城区污水收集率,力争在2012年底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达到创模新标准的要求。
(2)加快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建设,争取2012年11月底前建成投运并通过验收,12月底前完成中水回用项目前期工作。污水排放达标,污泥规范化处置,含水率低于60%。
(3)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建设,认真实施两河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沿河废水全部实施深度治理,对原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做到达标排放,使“两河”水质明显改善。
4、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1)加快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投资2800万元建成的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加快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进度,早日建成投运,确保渗滤液达标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
(2)污水处理厂要严格按程序处置污泥,完善污泥填埋合同、移交联单,保证无害化填埋。
(3)各医疗单位要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确保医疗废弃物按照合同规定得到全部处置。
(4)依法安全处置废旧放射源,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5)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实施五一水库、温泉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各库区要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加强库区周围环境的巡查,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农药,严格控制人为污染,加强植被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
(6)强化环境应急工作。各企业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完善各自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环境应急力量,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7)强化环境执法,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县域环境安全。
5、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重要性的认识。
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设“创模”长期专栏,在城区公共场所和进出城的主要道路上设置宣传标语和广告牌,加大宣传力度,使“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入人心,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
6、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和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加强环境执法、监测、宣教、信息人员装备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早日通过省级环保部门验收。
参考资料
澄城县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澄城县创建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规划2012.04
《陕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分标准》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总揽全局,切实贯彻执行“促改革、防风险、强服务、提效能”方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扎实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改进监管手段,探索风险预警、识别、防控、化解的新方法、新机制,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二)新组建1家村镇银行,在县域及乡镇增设至少6家银行网点。
(三)推动钢贸、造船、不锈钢等重点行业授信风险逐步化解,力争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年初水平。
(四)加快推进银行案防长效机制建设,促进银行从业人员合规履职,力争不发生案件和重大违规事件。
(五)推动绿色信贷,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确保新兴产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六)持续改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
(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三、主要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银行业转型发展
1.强化法人银行公司治理。一是落实《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组织开展公司治理培训,完善法人银行“三会一层”治理结构,督促指导董事会、监事会有效履职,提高各专门委员会履职能力。二是强化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履职评价和问责。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董监事履职评价示范文本》,督促法人机构制定董监事履职评价办法实施细则,并报分局备案。三是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做好实施培训和监测分析,夯实资本管理基础;强化法人银行股权监测,规范股权变更、质押、交易等行为;按照银监会法规逐步扩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构建更加具有活力的银行体系。
2.推进银行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绩效考核导向监管。督促银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经营指标,避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和同业排名的激励导向,推动落实高管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薪酬延期支付制度。二是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指导银行构建有效风险治理架构,强化部门、岗位之间的有效制衡,落实强制轮岗交流制度。三是完善监审联动。加强对银行内审等部门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增强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计量能力,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评价办法》,开展重要风险监管审计合作。
3.加快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一是督促银行以特色化为方向,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实际开展业务创新,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推动实施品牌化战略,指导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产品服务营销,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服务品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择合适地区设立异地支行。
(二)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1.逐步缓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一是坚持稳步控降目标。坚持“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总原则,继续认真落实《银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风险管理的意见》,择优支持保障房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贷款必须符合监管政策要求,力争平台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二是完善全口径监测统计。通过加强统计监测,真正做到动态统计、有进有出,进一步提高平台名单的全面性。进一步加强融资全口径管理,与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建立完善日常联系和季度信息交流制度,督促银行加强监测,全面了解平台企业的其他融资情况,严控平台借道融资,提高平台融资全口径统计监测的准确性,深入分析平台银行体外融资对银行信贷安全性的影响。三是落实到期还款来源。目前纳入监测的73户融资平台今明两年到期贷款都将在46亿元左右,督促银行及早与平台企业及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落实还款计划及资金来源,严防违约风险。四是强化风险缓释措施。对于还款资金来源得不到落实的平台,要求银行及早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政策变化情况,逐步推动用直接融资置换相应的平台贷款。
2.从严控制房地产领域信贷风险。一是完善名单制管理。督促银行针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集聚的特点,审慎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入管理,完善准入企业名单,加强开发企业资金实力、开发业绩、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准入条件审核;结合季度非现场监管走访,收集审查辖内银行开展合作的开发企业名单及项目情况。二是加强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监测。督促银行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风险排查,严控银信合作业务,严防开发企业通过假按揭、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严防房地产企业利用贷款囤地炒地。三是组织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组织开展一次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准确评估房地产价格下跌情况下的贷款损失及流动性情况。四是落实住房按揭贷款差别化政策。督促银行严格执行住房按揭贷款政策,优先保障首套自住房贷款,审慎开展商用房抵押贷款。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房地产贷款检查,全面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风险状况。
3.密切关注大额授信风险。一是妥善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以戴南不锈钢行业为重点,加强与兴化市、戴南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入实施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充分发挥牵头行作用,逐户落实一户一策分类处置方案,确保支持类企业有劲、维持类企业有底、退出类企业有序。首期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期限到期后,及时召开有关戴南地区银政企三方座谈会,研究部署后续工作。二是密切关注重点客户风险。充分利用客户风险信息系统,在全辖排查涉及5家银行以上、银行授信总额2亿元以上的大额多头融资及5000万元以上存在担保圈的客户,建立台账持续监测,绘制大额客户融资担保链接图,准确掌握主要担保圈状况,推广运用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逐步推动担保解链工作,有效防控风险蔓延。三是严防政策“一刀切”加大行业风险。加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督促银行积极上争资源,用好用活政策,避免信贷“急刹车”、“急转弯”加剧风险集聚。关注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根据银监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出台有关光伏产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有保有压”政策有效落实,指导银行继续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有选择、有差别地开展光伏产业授信业务。四是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授信和授信集中度监管。督促机构严格控制大额贷款,落实新增3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报备制度;禁止发放异地贷款;加强银团贷款风险管控,严格控制银团贷款投向。
4.大力加强不良贷款管理。一是做实贷款分类。加强贷款质量监测,组织开展重点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检查,摸清摸准风险底数,夯实资产质量,提足风险拨备。二是加大新增不良贷款问责力度。出台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追究监督办法,督促银行按照履职责任要求,对2013年以来新发生的不良贷款查清原因,落实责任,凡属违章违规形成的不良贷款,必须要追究经办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于新增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按照提高不良容忍度有关要求,适度减免相关人员责任,保护银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认真分析新发生问题贷款的成因,从经营理念、管控架构、管控方式、管控流程等方面全面改进授信管理体系,严格新发放贷款的准入管理。三是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推动银行积极运用诉讼、批量转让、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充分利用财政部最新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所带来的便利,加大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损失类贷款不得长期挂账。
5.有效促进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发展。一是建立风险“防火墙”,阻断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渠道。督促银行规范发放小贷公司贷款,密切关注该类机构将银行贷款资金流向国家调控领域及限制性行业。规范开展银担合作,对融资性担保公司严格执行担保倍数限制,防止违规放大杠杆倍数。二是建立完善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备案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理财业务情况。指导法人银行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与银行资金严格分开,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资金池业务,强化资金运用监管。规范分支机构理财产品销售行为,严防不当宣传及误导销售。
6.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防控。一是把流动性管理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督促银行特别是法人银行及时调整流动性风险偏好,各法人银行要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的流动性监测与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性应急预案,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督促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同业、理财和投资业务管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防止业务增长过于冒进,推动中小银行切实按计划压降“两项占比”,提高业务稳健性。三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有效控制存款冲时点现象,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组织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适时开展流动性管理专项检查。
7.突出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管控。继续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推动银监会“案防新规”有效落实,严格实施信贷违规问责和案件问责。督促银行加强基层网点和重点人员管控,继续开展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等违规行为排查,加大问责力度。加强与邮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邮储银行二级支行强化操作风险管控。加强案防技防建设,建立农商行信息科技系统开发、运用联合机制,推动开发运用员工账户异常信号监测系统、重要岗位轮岗提醒系统和“飞行”检查合规知识测试系统,进一步提升案防工作水平。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飞行”检查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成立“飞行”检查大队,对机构“飞行”检查进行再监督。
8.密切关注新型风险。一是强化信息科技风险。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巡查,摸清信息科技风险现状;下发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意见,确保银行严格按照“系统可以外包,责任不能外包”的原则,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保障业务连续性。二是强化市场风险监管。督促银行加强资金业务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关注交易对手风险,严防违约风险。三是注重声誉风险管理。继续与媒体合作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宣传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督促银行健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三)优化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1.运用信贷杠杆推动产业转型。一是强化引领,深入推进银行业转型升级。加强监管引领和考核督促,切实推动《市银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确保银行业在全市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上半年组织开展“银行业转型升级行长沙龙”,组织银行集中探讨转型升级经验,深入挖掘银行业转型升级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银行业全面服务转型、发展升级。二是盘活存量,稳步退出过剩及落后产能。加强产能过剩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信贷台账,推动银行与政府部门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合作,通过产能整合重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盘活沉淀在过剩产能上的信贷资产。三是用好增量,将信贷优先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升级的行业和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清洁能源等。完善新兴产业和绿色信贷监测统计,推动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落实扶持政策,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押等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的信贷模式。加大对医药城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银行进驻医药高新区,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青年员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走进工厂、学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督促银行网点播放金融知识宣传专题片,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二是完善银行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建立银行投诉处理机制评估督导机制,对银行投诉处理情况实施监督考核,督促指导银行建立健全快捷、规范、合理的投诉处理流程,充分发挥银行维护消费者权益、处理消费者投诉第一责任主体的作用;加强对客户投诉情况的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同类问题反复投诉。三是切实改善柜面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客户排队,提升柜面服务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规范开展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投资理财等产品,督促银行坚持“卖者有责”,为消费者把好产品准入关口,规范开展业务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3.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一是加快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在优化建设传统银行网点的基础上,开展社区银行、小微支行试点,积极推广“快付通”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模式,提高偏远乡村的服务可得性。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监管,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严防“脱农进城”趋势,引导邮储银行大力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二是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开发推广适用于私人农场、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新模式,探索发展农业产业链融资,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试点。强化对粮食生产发展的信贷投入,支持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田水利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三是提升阳光信贷覆盖面,加大富民阳光信贷推广力度,建立富民阳光信贷统计制度和通报制度,开展专项现场检查。
4.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一是强化业务引领。坚持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不动摇,认真开展统计监测和考核督促;完善“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开发推广“网上金融超市”,进一步拓宽银企沟通的渠道。二是开展活动带领。继续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2014年计划在市新能源产业园区和高港区举办两场大型“进基层、入园区”银企对接活动,在姜堰区和泰兴市举办两场银企面对面恳谈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提升活动效果。三是实施创新驱动。通过监管创新,探索化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推广小微企业免担保贷款;督促法人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流程、创新还款方式、创新担保方式;推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四是强化制度保障。推动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有效发挥作用,开展专营机构督查评估,对“六项机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不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服务覆盖面。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动真碰硬的大排查、触及灵魂的大检修、洗心革面的大扫除。系统理解、准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用精神开展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防搞形式、走过场。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紧密结合监管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作风的根本性改进。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各职能科室分别挂钩基层联系点及重点关注行业和风险领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切实推进职工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知识型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全年集中培训不少于6次,切实提升员工业务能力。采取论坛、交流、点评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业务学习研讨和交流,树立主要业务的标杆性质量标准,供相关科室员工学习对照。二是强化实干型队伍建设。围绕“增强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尽责履职能力”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塑我监管形象”活动,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改进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贯彻落实,开展履职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开展中层干部缺岗竞聘和员工轮岗,激发员工活力,努力做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三是强化廉洁型队伍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上好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监督约束,确保不发生工作人员违法及重大违规行为。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振奋精神、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把全市上下的精力聚焦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上来,以开好新局、再创佳绩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提出以下工业经济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按照先进制造业和生产业“两轮驱动”、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线突破”、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翼拓展”、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措并举”、拓展内需和巩固外需“两面出击”的基本要求,坚持集约、集聚、集成、集群发展,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2%,力争增长13%;
(二)限额以上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106亿元;
(三)引进市外内资45亿元;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95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净增规模以上企业60家;
(五)规模以上工业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得分;
(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12%,力争增长13%;
(七)单位GDP综合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三、工作要求
(一)以“大创业”为指针,大力发展工业。“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工业经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1.切实增强发展工业的紧迫感。经过多年的发展,的工业已积聚了较强的能量,对促进其他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源保障。随着现代文明的扩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又为工业发展开拓了广阔市场;但同时,国家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兄弟省、市、县(市)你追我赶、竞争发展更加激烈,稍有松懈就会落伍。因此,全市上下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统一认识,集中力量,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业经济。
2.积极实施“二次工业化”。“二次工业化”即现代化水平的工业化,必须以“高科技、高素质、低碳化、低污染”为导向。我市经过前期的工业化历程,已进入了全国县(市)前列,为“二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二次工业化”要求发展工业的理念、途径和方式必需寻求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关键要在正确处理工业与其它产业的平衡发展关系以及在处理发展工业与环境、资源、社会和谐的关系中体现。要积极实施“二次工业化”,以更高的要求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工业,增加区域竞争力。
3.大力提升发展工业的组织力。发展工业,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总量扩大和质量提升,关键要靠人;靠人的精神、理念、素质和组织力所迸发出的力量。要有“自加压力,负重拼搏、敢于负责、勇于争先”的精神;要切实消除“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创造工业发展的主动权;要加强对工业经济领域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用物质的、精神的奖励鼓舞干部八小时内外埋头苦干发展工业经济。
(二)以“大产业”为重点,促进转型升级。制定实施“十二五”优势产业提升、特色产业集聚、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通过重点企业的扶持和重大项目的实施,提高新兴产业的经济份额,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价值链位置,促进工业经济由普通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产品制造向产品创造转变。
1.优先发展新兴产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重点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四大重点新兴产业以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光伏、照明、汽配等新兴产业的专项发展规划。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建立有效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快信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建设进程,引导和鼓励电子信息企业、新能源企业的项目向园区集中;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提升配套能力,促进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使之迅速成为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增长点。
2.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研究落后产能退出办法,限期淘汰小水泥、小制革、小印染、小化纤等落后生产能力。制定出台印染行业、蚕丝被行业等专项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毛纺针织、印染、丝绸、家纺、皮草等传统特色产业的技术改造、产业协作和企业联合;逐步转移皮革、缫丝、绢纺等一批资源消耗多、环境压力大、比较优势弱化的产业和产品,进一步缓解资源、能源以及环境等压力。
3.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制定化纤集聚、玻纤延伸、毛衫提升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主导产业的技术升级、品牌提升,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确立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积极引导要素配置,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
(三)以“大项目”为抓手,加大工业投入。围绕投入要素带动性、投入结构合理性、投入产出高效性,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质量,确保完成限额以上工业生产性投入106亿元的目标。
1.实施一批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重点抓好120项左右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在谈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产出”的要求,强化投资管理,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建设中协调、建成后服务。健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争重点项目开工率超过90%、竣工率超过50%。进一步完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奖励办法,提高零用地项目和高科技含量项目的奖励力度。
2.引进一批能耗较低、附加值高、产品配套、比较优势突出的内资项目。进一步完善内资引进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指标。把内资引进重点放在促进产业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能耗,以及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上来。在进一步巩固与杭对接成果的基础上,将引资重点放在开拓上海招商市场上,力争与沪对接取得新突破。积极与央企、国企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全年力争引进市外工业内资24亿元以上。
3.储备一批发展前景好、操作性强、融资作用明显,适宜包装的后备项目。加大项目储备库建设,突出新能源产业园、临杭工业区、高桥新区等建设重点,精心策划一批大项目,实施产业招商。切实加大重点产业、重大企业问题前期研究,重点包装一批围绕上市,资金募集,融资拓展的大项目,做好前期准备,伺机而上。积极采取股权融资、战略风险投资、合作发展、兼并重组方式,解决资金紧缺难题。
(四)以“大平台”为载体,优化发展环境。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集聚、错位发展的原则,着重深化工业园区的空间总体布局,加快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产业聚集区。
1.构筑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平台。围绕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濮院针织产业园、高桥新区、临杭经济区和崇福经济区五大产业发展高地,明确平台发展定位,制定平台建设标准,推进产业平台互动融合和错位发展。经济开发区主攻新能源、新特材料、汽配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全市新兴产业的集聚区;濮院针织产业园积极发展针织机械、纺织电子等相关产业,提升毛针织服装产业发展水平;高桥新区打造成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临杭经济区主动承接沪杭企业转移,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崇福经济区强化产业和市场联动,加快皮草产业集聚提升。全年工业区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以上,高桥新区、崇福经济区和临杭经济区新增开发面积分别突破3000亩。同时,对平台现有已开发和未开发土地开展全面调整,提出节约、集约使用工业用地的意见。继续加大对创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两新”工程建设后家庭工业和小型企业创业难问题,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家庭工业和小型企业集聚发展、健康发展。新增创业中心和标准厂房竣工面积15万平方米。
2.培育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研究制定特色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特色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发展路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推进转型升级的保障机制及支撑体系,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集群转型。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毛衫、化纤等重点块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为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好基础。鼓励大企业、大项目及其他配套产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区集聚发展;加强配套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支持企业间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集聚优势。
3.优化生产要素保障。强化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重点向五大发展平台、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向转型升级重大投资项目倾斜,同时要引导和鼓励企业采取腾笼换凤措施,加快盘活和消化存量建设用地,拓宽投资瓶颈。大力支持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企业应用债权基金、金融仓储等新型金融手段,努力破解融资难问题。健全经济运行调节机制,增强运行调节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协调好煤电油等重要生产要素。
(五)以“大企业”为龙头,促进自主创新。实施“双百工程”,着重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引导工业企业依托专业化的研发设计加快行业改造提升步伐,增强核心竞争力。
1.致力于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制定出台《市工业企业百家千亿工程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领军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扶优扶强、排名升位、领导挂钩、聚焦服务等方式,促使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加速成长,形成规模。进一步加强企业引导,鼓励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形式做大做强。力争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家,年底亿元企业总数达到140家以上。
2.致力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百家成长工程实施办法,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信息、技术、管理、资金等问题。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家庭工业发展的新途径,引导和鼓励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家庭工业进入村级集聚点、集中区和镇街道工业区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重点扶持以技术、品牌、出口、零部件配套为主导的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六)以“大力度”为原则,推进绿色经济。绿色生态工业是“生态立市”的重要方面,要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优化工业结构,营造和美宜居的良好环境。
1.强势推进节能降耗。认真执行《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和《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程序(试行)》,把好用能增量关。强化能源统计、计量、审计、监测等基础工作,完善节能降耗应急预案,加强节能评估与审查,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一票否决制、问责制。切实加强建材、化纤、印染等行业及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分析和监管;开展水泥、热电等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提高行业用能水平;继续在化纤、建材、热电、纺织等重点行业推广节电、节煤、节水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实施能源系统优化设计、用能(水)系统优化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扩大供热范围,淘汰集中供热区内的供热锅炉。重视节能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能源审计、督察、执法工作力度,增强依法用能意识。
2.深入推进污染减排。以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机制,突出抓好重点污染源的减排工作。加快推进污水二、三级管网建设,启动崇福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加大企业和生活污水管入网力度,提升污泥处置能力。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优化、节能环保、功能配套、技术领先、效益突出的循环经济型企业。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见》,重点实施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区域工业生态化行动,开发应用一批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再生能源、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及装备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继续在印染、皮革行业中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在高能耗企业、高耗水企业、高排放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区内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七)以“大服务”为宗旨,形成发展合力。继续深化“效能提升年”活动,打一场效能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切实为项目建设打通节点,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劳动力技能培训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外贸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风险投资平台等工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降低企业创业成本,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的配套环境。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新型的互动工作机制,实行行业协会(商会)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