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

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

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4]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7.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12-02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运输;国际仓储;国际存货

国际物流与国际市场营销密切相关,有效国际物流是企业实现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关键。企业往往集中在某地进行生产,而顾客分布在全球各地,如果无法将实物产品提供给这些分散的顾客。企业就难以获得成功,因此,在产品的全球分销中,国际物流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企业不重视国际物流,不仅会使物流成本增加而造成企业利润减少,还会使产品价格上升而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国际物流,协调企业内外部所有的全球性物流活动,使物流成本效用最大化,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获得满意的营销效果。本文主要对国际运输、仓储和存货管理等重要的国际物流管理内容进行探讨。

1、国际运输

国际运输是国际物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顾客能否及时、安全、经济地获得所购买的产品。在国际运输中,运输方式的选择对物流成本和顾客满意度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海洋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国内运输通常使用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等方式,国际运输则更多地使用海洋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方式。此外。在跨海和跨大陆运输时,往往需要交替使用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形成了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营销者必须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以便使用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将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在国际物流中,常见的国际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是指利用船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根据海洋运输船舶经营方式的不同,海洋运输可分为班轮运输、租船运输两大类。班轮运输是有规律地按规定的航线和时间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的一种海上运输方式。它具有“四固定”的特点:在既定的港口之间,沿着固定的航线,根据事先规定的船期表进行有规律的航行,并按照相对固定的运费率来收取运费。而租船运输是根据货主对货物运输的要求来制定运输计划,并按照货主的需要提供不定期运输服务的一种运输方式。在租船运输中,没有固定的港口和航线,也没有固定的航行时间,而是根据货主的要求和船东所能提供的服务,由双方就运输条件进行谈判,以双方所签订的租船合同来确定。

海洋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最广泛,是国际货物运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80%左右的货物都通过海洋运输来进行,海洋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海洋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是分不开的,当然,海洋运输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运输速度慢,容易受到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海洋运输比较适用于运输大宗商品、体积庞大的商品或笨重的商品,如钢铁、原油和汽车等产品。

1.2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指通过飞机运送货物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是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自1903年发明飞机以来,早期主要利用飞机运送急需品和邮件,后来飞机成为了运送乘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工具。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世界航空网的建立。航空运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航空运输具有运输速度快、货物在途时间短、运输安全和准确的优点,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对于一些国际时装公司来说,采用航空运输甚至成为了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一种方式,因为时装公司需要把产品迅速从亚洲运送到美国市场或欧洲市场,抢占先机。但是,航空运输也存在运输量小、运输费用高等缺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空运运输总量的提高。虽然空运总量与海运总量相比很小,但它运送的货物价值却很高。显然,高价值产品更适于航空运输,如钻石、芯片等产品,因为高价值的产品能使货主承担较高的运输费用。此外,易腐产品也往往采用空运,如花卉、蔬菜、水果等易腐产品要求尽快转移,使用空运可以迅速将该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以降低腐烂变质所带来的风险。总之,航空运输比较适合运送一些高价值、易腐的产品,以及对运输时间有特殊要求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产品更倾向于向小巧、轻薄、价值含量高的方向发展,顾客也希望等待时间更短,能快速得到产品,这为航空运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3国际多式联运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地理差异,仅靠单一的运输方式难以有效地完成货物在国际间的运输,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国际多式联运这一新型的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为媒介,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等方式整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国际间的综合性连贯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随后,国际多式联运在全球许多地区被广泛使用。

在《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中,对国际多式联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国际多式联运是根据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国际多式联运是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组织货物运输并对全程运输负责,货主只需要与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签订一份多式联运合同,办理一次托运手续,支付一笔运费,就可以完成国际间货物的全程连贯运输。一旦货物运输出现任何问题,找到多式联运经营人即可。因此,对于货主而言,这种方式手续简单、责任明确。同时,国际多式联运综合了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可以提高货运质量与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2、国际仓储

仓储的实质是储藏和保管产品。企业开展仓储业务的一个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仓库,企业需要对仓库位置和数量,以及是拥有仓库还是使用仓库进行决策,这些都属于基本的仓储决策。企业在决定仓库的位置、数量、储存量时,除了要掌握客户在世界各地分布的情况、客户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模式、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水平外。还必须要考虑不同方案所产生的物流总成本。这是因为,如果仓库遍布全球许多国家,仓库的数量多,虽然可以很好地满足国外顾客的需要,降低运输成本,但会导致储存成本上升。

除了确定仓库的位置、数量、储存量外,企业还要决定是自建仓库还是使用仓库。在国际仓储中,企业可以在自建仓库仓储、租赁公共仓库仓储或使用第三方仓储中进行选择,三者各有其优劣势。企业利用自有仓库进行仓储时,由于企业拥有仓库的所有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货物特点对仓库进行设计,对仓储活动的控制性很强。但自建仓库需要的投资很大,风险也大。只有在需要长期存储大量货物的情况下,企业才会选择自建仓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自有仓库仓储的成本低于租赁公共仓库仓储。租赁公共仓库仓储是指企业租用公共仓库进行储存。企业只需要支付租金就可以获得仓储服务,还可以避免管理仓库的困难,方便企业掌握仓储成本。然而,企业对库存的控制力较弱。当企业的商品存储量少、只需要一般的仓储服务时,使用公共仓库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方仓储是指企业将仓储业务外包给合同仓储公司,由其向企业提供综合的仓储服务。合同仓储公司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整套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还可以按照企业的特殊要求提供特定的空间、设备和人员,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仓储服务的特定需要。目前,许多国际公司纷纷采用了第三方仓储。

3、国际存货

国际存货主要是为了保持一定数量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存货水平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存货太少难以满足客户需求,而存货过多又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增加企业的存货费用。例如,某跨国公司的存货过多,每年平均的存货费用占到存货价值的20%-40%,使该公司丧失了将这些资金用于发展其他业务的机会。因此。企业应该维持合理的存货水平。企业在确定存货水平时,要认真考虑订货周期、客户服务水平、存货手段的战略性三个因素。

3.1订货周期

订货周期是指客户从下订单到收到产品的时间。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的长度和稳定性与国内营销的都不相同。在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订单填写、订单传递、产品包装、装运和运输等,这些活动比国内营销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外国市场不了解和对订单各项内容不熟悉,都会使填写订单的时间延长。产品的包装和装运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国际运输距离较长,需要更长的运输时间。因此,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比国内营销更长,有时订货周期高达上百天,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存货量。从订货周期的稳定性来看,由于国际运输路线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风险大,以及海运这一主要的国际运输方式行期不准确,因此,国际营销中的订货周期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为了避免延期和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企业需要在国内和国外有更多的安全库存。

与国内营销相比,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更长、稳定性差。这就要求企业维持更多的存货,但存货量过高,必然会增加存货成本,可能会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为了维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尽量在保持物流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各种物流活动,尽力缩短订货周期和增强其稳定性。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订货方式、使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和变更存货地点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企业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邮寄订单,从使用单一的海洋运输转变为采用国际多式联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订货周期和保持订货周期的稳定性。在现实中,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国际企业采用了几乎是准时交付的存货管理方法,这些企业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多式联运,降低了存货,逐步解决了准时交付货物的问题。

3.2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服务水平是指在存货政策允许下,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能力。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企业具备满足全部订单的能力,那么该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为100%。许多美国公司把国内的客户服务水平确定在95%左右,并将这种国内标准应用到国际市场上。在国际市场上,国际营销环境差异性很大,不同国家的客户对服务水平有不同的需要。适用于国内客户的服务标准并不一定在国际市场上有效。

企业应按照不同市场客户的服务要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水平。不同客户的偏好不同,有些客户关注供货的灵活性,有些客户需要快速得到产品,而有些客户看重低成本。例如,在生产者市场中,有些生产者急需得到某种零部件,一旦延迟交货就会导致生产的停工,即使是只比要求交货时间晚一个小时也难以接受,因而生产者愿意为快速交货服务支付高昂的费用。在客户关注速度和灵活性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但是,对于看重低成本的客户而言,企业向这些客户提供快速和灵活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值得注意的是,客户服务水平应该确定在客户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而非最高客户服务水平上。有些企业为了赢得客户,要求能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力图向客户提供最高的服务水平,而要达到最高的服务水平,就要求企业备有更多品种和更大数量的存货,这会增加存货成本,从而会提高产品的价格,削弱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可能会得不偿失。

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范文第3篇

 

无论各行各业,再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交通运输业也是一样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子行业发展越来越快,特别是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上升趋势比较明显。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根据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变化的,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第二、三产业就越发达,那么也就越需要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以机动灵活、便捷快速的短途运输优势承担着较大的运输量;航空运输由于其快速,安全的特点在运输行业也是重要的运输方式。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子行业的发展体现出交通运输行业正在朝着更高科技、更便捷、更快速的方向努力前进着。可是,在企业发展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那么在交通运输企业又怎样的问题呢。

 

一、 交通运输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1、经营管理难以集中化

 

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不同,对于交通运输的选择方式也就不一样,方面快捷的运输方式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运输行业的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经营状况日趋下降。一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影响,运输网络复杂,分散的经营网络不便于管理,没有形成一条跨地区、高效率产业链,所以就难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中站立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铁路运输成本低,人们多都选择铁路运输方式,随着任务量的不断加大,本身的运价低,导致铁路运输连年亏损。而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之间无法建立长期跨区域性体系,导致客源流失和货源不足,一些车辆和船舶都是依靠运费增加收入的,货源和客源的不足就会导致企业亏损严重和运输成本增加。所以,现有的运输企业经营的难以集中,导致了企业无法形成跨区域、高效率、大规模运输的产业体系,就导致企业亏损,运输业发展受到阻碍。

 

2、无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只是人们物质文化需求大大增加。运输设施设备的完善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铁路运输中,由于设备的落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经常会发生超员情况,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而在一些区段,铁路运输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无法提供更多的运输线路。公路运输的公路干线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高级公路干线太少,低级公路遍布各地,但是低级公路的公路质量不是很好,断路,坏路大量存在,车流量越来越大,拥挤不堪,导致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混行。

 

水路运输由于港口接卸能力和疏运能力不相配,压船压港的现象经常发生,船舶的使用寿命缩减,受到天气,客流量影响,航行条件差,难以发挥水路运输的优势。航空运输中,民用机场的数量较少,一些较发达地区甚至没有通航,导致航空运输业发展缓慢。运输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运输,只是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地加快,导致运输业不得不积极改变,适应市场经济下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运输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运输业亏损严重,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综合区域运输体系,加大投资,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引进新技术抛出落后的运输装备,构建科学合理安全的集中化管理保障系统。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落后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通过对运输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引进高科技,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营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高。重点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运输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我国交通运输业要想有国际一流的水平和服务就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在运输网络的稠密度,还是在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和运输服务的服务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我国运输业加大投资力度,投资规模,增加运输网络干线,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环境。交通运输要绿色安全化,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开发应用,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和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大力发展科技先进、实惠安全、节能环保的运输设备,结合新科技对落后设备加以利用,运输设备及时更新换代。集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电设施设备进行定期调查,在规划、设计、建设等环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岸线,优化结构,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运输人员服务水平。大力倡导钢材,电力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使用。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发力推动交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优化佳通运输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组织水平,提高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为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交通运输业要想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纲要,尽快完善交通运输网点筹建工作,统筹区域和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运输步伐,节约利用资源,全面发展水上和航空运输,革新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搞好运输人员思想道德政治建设工作,加快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脚步。要经济文明一起抓,不仅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物质文明和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结语】:

 

交通运输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大多数企业的问题,在今天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要想站立主导地位,就要积极地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计划,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增加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的运输方式。抓紧机遇,努力朝着高效率高科技的方向前进。

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运输 格局 分工

综合运输从概念上分为狭义综合运输和广义综合运输。狭义综合运输指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性、准时性、大量性、高速性、舒适性等特性,综合组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运输系统;广义综合运输不单纯着眼于运输的质和量方面所要求的直接目的,还考虑对沿线产业和居住条件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对节能的效果等间接影响,从综合和长远的观点上把各种运输形式最合理地组织起来的运输系统。

随着社会向个性化、高龄化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变,未来的使用者对运输工具的需求特征将发生变化。即由量的需求转向质的需求,由硬件转向软件,由物质转向精神,对舒适性和个性化的要求将日益提高。因此,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规划,应改变过去只根据各自的立场,相互孤立的做法,而应在综合运输前提下,根据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形式的特性,正确认识它们各自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做出各自的规划,建立有效的综合运输网。

1. 综合运输形式分析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形式组成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也是组成综合运输形式的基本构架。为了更好地运用现有各种运输手段使各种运输形式能力的构成渐趋合理,应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特点,相互取长补短,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地完成客货运输任务。

按各运输因素的功能来分,交通运输系统由运输工具、线路、站场三部份组成。因此在研究综合运输系统时,除按经济、资源、地理特征选好运输线路外,还应特别注意各运输形式的站场配置问题,以使旅客能方便的中转、货物能方便的换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运输的优越性。进一步分析组成交通运输系统的各因素在运输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各种因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等同的,从运输技术发展史中可以看出运输工具的技术发展出现于运输线路和站场设施的技术发展之前,是这些技术发展的推动力。所以,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输格局及合理分工时,首先应分析各运输形式的特点及运输工具的发展。

2. 运输形式的特点及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时间就是效率和财富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速度被视为现代交通运输质量的核心,成为社会的客观需求。2020年前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将快速发展,人口将缓慢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员流动及人际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运输需求,尤其是旅客运输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社会节奏加快,时间价值观念越来越强,运输市场由单纯的数量需求转变为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需求,且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旅客运输速度也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带动技术进步的龙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运输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旅客运输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速度的竞争。旅客运输的高速化逐步成为世界潮流,刺激着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改进性能提高速度,以适应旅客运输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旅客运输的高速化是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土地、能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远大于其他国家,同时我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人口布局和工业布局不平衡等决定未来客运量呈量大、集中、运距长等特点,决定了我国主要应发展大容量、低能耗、少占地、适应性强的公共交通体系。因此发展具有能力大、密度高、速度快、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等技术经济优势的高速铁路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密集城市群较为理想的旅客运输工具之一,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综合交通网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的性能与特点互不相同,它们各有自己适应的运输服务对象与经济运距,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的经济运距是不同的。据统计分析,目前公路经济服务在200公里以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的建立及国家主干道的逐步建成,公路经济服务范围可扩展到300公里左右,但公路运输受国家能源政策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制约,以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公路经济服务范围难以继续扩展。目前国内客机的经济巡航速度为500~700公里/小时,经济服务范围在10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的经济服务范围在150~1000公里之间。

2.1 铁路运输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十分紧张,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脆弱,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区段能力利用率已达100%,而且除少数几条已运营的客运专线外,均采用客货混跑模式,客运快速与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并影响了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为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要求,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实行客货分线运输,是扩大运输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措施,是促进铁路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2.1.1 运输特点

中、长距离的旅客运输:在铁路旅客运输中,应灵活运用铁路在安全性、大运量、高速度、能源效率高等优点,提高服务质量,使铁路更好地发挥作用。

城市间旅客运输:从运输需求量的大小和城市结构扩展来看,对大城市而言大运量铁路在将来仍然是大动脉,是密集城市群较为理想的旅客运输工具之一,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长距离货物运输:铁路的优势最容易发挥,经济上最为有利。

大宗货物运输:如石油、水泥、钢铁、汽车、煤、粮食、矿石、水产品等都可使用专用铁路货车运输。

2.1.2 运输工具的发展

高速铁路能实现350公里/小时,对于相距200~1000公里的城市来说,这种交通方式将是非常理想的。

2.2 公路运输

2.2.1 运输特点

公路建设技术要求和地形要求较其它运输方式低,特别是农村及山区能发挥很大作用。公路输送速度虽然较铁路、航空低,但就整个运输方式的效率而言,仍然较高,因为公路运输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并为其它运输方式起集散旅客、货物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山区,铁路、航空不能普遍建设,水运又受航道限制,只有公路能适应这种条件,担负起运输任务来。

2.2.2 运输工具的发展

由于公路运输方式耗能多、成本高、载运量小、运行持续性差,在运输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将大力发展行驶速度高、交通条件好、运输成本低、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少的高速公路,对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高速公路所需高质量、大装载能力、高速度的各种类汽车提供技术保证。

2.3 航道运输

2.3.1 运输特点

运载能力大、航道通过能力高、技术发展有潜力;成本低、燃料省;建设投资省、见效快;有利于国际间的远洋运输;适宜大件货

物、特殊货物、散装货物及集装箱运输。

2.3.2 运输工具的发展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船舶建造周期的缩短,各种专用船、多用途船的出现,使水运运量不断提高,尤其在世界贸易中占重大比重的石油、煤、粮食、矿砂等货物的运输,水运的优势是其它运输方式所不及的,故各类专业化、大载重量的船舶将不断出现,水运会有大发展阶段。

2.4 航空运输

2.4.1 运输特点

低运量时,空运更适合把孤立之地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市场创始阶段空运比其它运输方式的运费便宜;速度快、可节约时间;节约土地;适合旅游业及高附加值产品运输。

2.4.2 运输工具的发展

由于航空将把旅客或货物迅速送到急需的地方,使国家经济平衡发展。空运便利生产因素活动,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助于抵消都市中心的吸引力,促进新兴地区发展。因此飞艇开发、大型飞机研发、支线飞机研发、热气球飞艇等将成为被重视的对象。

2.5 管道运输

2.5.1 运输特点

运输量大、连续性强、安全可靠、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占用土地少;建设速度快,费用低;运输效率高,损失少;运输成本低,效益高。

2.5.2 管道运输展望

管道除了输送液体和气体外,随着社会对运输系统在技术上、生态上、经济上的要求,新型管道运输将为运输事业开辟广阔前景,将开发水力管道、风动管道、集装胶囊运输和管道旅客运输系统等。

3. 综合运输格局及合理分工

3.1 运输格局

在现代化的综合运输形式中,最有力量的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客货运输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大,速度上越来越快,质量上越来越高,经济上越来越合理,而无论那种运输方式很难达到该要求。因此运输格局由各运输方式间相互合作,范围由小到大,时间由临时到长期,形式由低级到高级,直至组成综合运输网。

铁路建设投资大,在运输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比重较大,只有在大运量条件下,才使单位运量的投资和运输成本得到降低,则大宗货物用铁路;铁路运输成本中到、发作业费高于公路运输成本而低于水运成本,故在中长距离条件下用铁路。水运投资较省,运行成本低,但换装成本高,货物送达时间长,所以大宗低值物资的长距离运输以水运为宜。公路送达时间短,机动灵活,运输成本较高,而到、发作业费用较低,适宜于小批量、鲜活易腐货物运输和近距离旅客运输。航空运输成本最高,但速度最快,远距离旅客运输易用飞机;高价货物长途运输以航空运输为好,虽然费用最高,但可以节约流动资金。管道目前被大规模用来运输石油、天然气和煤粉浆,运送固体的管道也在研制之中。

因此综合运输网格局就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运输设施相互合作、同心协力,协调配合,既能扩大运输能力,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3.2 合理分工

根据以上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取决于交通体选择运输方式的行为,这种选择又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交通体的交通需求特性――客运还是货运,客运中是因公出行还是因私出行;货运中是何种货类,运距长短,批量大小等。其二是不同运输方式的服务特性――运输费用、送达时间、便捷性、舒适性、可靠程度等。一般情况下,不同交通体对各种运输服务特性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别,选择何种运输方式,主要取决于这些服务特性满足其需求程度的大小,该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多目标的优化决策过程。而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形成联运的基础上发挥各运输方式优势,达到合理分工的目的。

3.2.1 旅客运输

国际间客运:基本利用航空运输;长距离客运:主要由铁路完成,沿海地区及沿长江地区,水运占有一定份额,民用航空发展较快,但占比例不大,却具有发展前途;中距离客运:由铁路及公路完成;市郊运输:中心城市与市郊间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从运量和速度分析,轻轨运输具有发展前途;与地方联系的交通:为了把广大乡村和城市联系起来,公路交通有相当的重要作用,支线航运是重要辅助手段;地方内部交通:乡村之间的交通,由公路运输完成。

3.2.2 货物运输

国际货运:随着飞机的大型化,空运货物显著增加,但从运量来看,水运占绝对优势;长距离货运:以内、外水运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铁路,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也占一定比例。铁路运输中,除大宗货物集散地间的专车直达运输外,在集装箱运输中将有巨大潜力;中距离货运:以公路运输为主,但对大宗货物的直达运输,铁路非常适宜;地方货运:是公路运输的市场。

综上所述,研究综合运输系统的运输形式及特点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运用现有各种运输手段,而且还有利于运输规划,使各种运输形式能力的构成渐趋合理,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客吞吐量 影响因素 预测方法 适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 F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42-02

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是以机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出发点,以调查研究和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科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为手段,对航空运输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对航空运输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推测,它是机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参数,也是机场建设项目决策的基础。本文结合旅客吞吐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主要方法及适用原则,旨在提高机场吞吐量预测的准确性,并为机场规划设计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旅客吞吐量预测的影响因素是做好预测工作的基础,不同的机场,影响旅客量增长的因素不同,所采用的预测方法也不尽相同。影响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结构的影响等,下面对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1.1经济发展

航空运输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机场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从统计规律来看,经济发展速度和航空运输的发展速度是直接相关联的,而且一般来说,航空运输发展速度是经济发展速度的1.5~2倍。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各行业的发展,同样对航空客运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居民收入水平

人均GDP从宏观上反映了居民收入的状态,从统计资料上看,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居民开始在自费旅行中更多地选择空中交通。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预计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700美元左右。参照国外民航的发展历程,人均GDP在1000~2500美元,全社会客运需求有较大增长,其间民航运输作用迅速提升,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与互补关系加剧,并逐步建立综合运输体系;人均GDP在2500~4000美元,全社会客运需求表现为质和量的同步提高,航空运输凭自身在长途运输方面的优势逐步在综合运输系统中定位。

1.3旅游资源和开发因素

旅游业和航空运输有着密切的联带关系,我国旅游资源丰富,航空旅游市场是客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我国旅游业的持续繁荣,作为最舒适和最快捷的旅游方式,航空运输必将获得极大的发展。

1.4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竞争

航空运输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它们各具优势,有相互配合的一面,但也存在竞争的一面。从长远看,1000公里距离之内的客运,应以铁路、公路为主,在1000到2500公里的距离上,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相互竞争,在2500公里以上的距离空运占有明显优势,但在各个领域中仍然存在着对市场的竞争。

2目前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国内机场规划中对旅客吞吐量的预测,普遍存在考虑的影响因素单一,忽视不宜被量化的因素,以及对预测方法缺乏检验性分析等问题,影响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1预测时对机场服务范围的界定不准确

机场的服务范围是指机场运输能力所能涉及的范围,是一个自然的航空市场形成的概念。而在进行旅客吞吐量预测时,往往以行政区划作为单位,选用区划内经济社会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做法不能反映机场真实的服务范围,预测结果易形成偏差。

2.2重视GDP等常用参数,忽视不宜被量化的因素

在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时,往往把地区生产总值、旅游人数等常用参数作为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但对于其他一些与航班相联系的因素,如航班、时刻、机型、票价、服务质量等,由于不宜被量化,所以在预测中很少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忽视这些因素,将会导致吞吐量预测的偏差。

2.3较少地考虑竞争因素

目前在预测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各种方法中,往往会忽视竞争因素对机场产生的影响,这种竞争因素包括地面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和周边机场所产生的竞争影响。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中短途航空运输的影响较大,同样,对于机场群中的各个机场,除了地面交通会对机场旅客吞吐量产生影响,周边机场的航空市场竞争也会影响机场旅客吞吐量。

2.4缺乏对预测模型的统计检验及相关分析

目前在进行机场旅客吞吐量的预测时,往往忽视对预测模型的统计检验及相关分析,如模型的拟合优度,系数的显著性分析和共线性的检验等。事实上,只有通过统计检验及相关分析,才能选择出影响旅客吞吐量预测的重要因素,做出最合理的模型。

3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主要方法及适用原则

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方法较多,有定性的预测方法,如调查预测法、类比法、集合意见法和德尔菲法等;有定量的预测方法,如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和回归分析预测法等。进行旅客吞吐量预测时,应根据机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预测方法,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下面对工作中常用的预测方法及其适用原则进行分析。

3.1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机场所在城市与同类已通航城市相比较,通过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地面交通状况、人口、经济发展程度、旅游业及机场航线航班、服务范围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推算机场的旅客吞吐量。

类比法是新建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一种方法。新建机场由于没有旅客吞吐量的历史数据,需要将机场所在城市与同类已通航城市相对比,预测新建机场的旅客吞吐量。

3.2时间序列法

它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等进行的预测。一方面承认机场旅客吞吐量发展的延续性,运用过去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够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到旅客吞吐量预测中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性,为了消除随机波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加权平均等方法对数据加以适当的处理,进行趋势预测。时间序列法包括一次移动平滑、二次移动平滑、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等。

时间序列预测法的原理为连续性原理,它具有跟踪因变量变化的特点,适宜在旅客吞吐量短期预测中应用。

3.3趋势外推法

机场旅客吞吐量同社会经济现象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是渐进式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即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变化规律可用数学模型描述:y=f(t)。当赋予时间变量t未来的具体值时就能获得因变量y的值。

趋势外推法是通过建立旅客吞吐量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如线形模型、多项式模型、指数模型、生长曲线模型、波布加门模型等,通过分析吞吐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来预测机场吞吐量。此方法适用于预测期内社会经济环境较稳定的情况。

3.4梯减法

梯减法是将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值分解到各大行政区,再将各大行政区域内的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值分解到该区域内通航的城市,最后将通航城市的机场吞吐量预测值分解到该城市所属的各个机场。从梯减法的预测过程来看,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值要经过中间多个层次才能分解到机场,而且下一层次的旅客吞吐量预测值小于上一层次的预测值。

采用梯减法预测机场旅客吞吐量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预测精度要高;二是层层分解时,采用权值法,要求权值比较准确。对于前者,往往采用国家民航局权威部门的预测数据。对于后者,一般采用时间序列方法预测中间层次的权值。梯减法在大中型机场扩建工程的项目研究中常常使用。

3.5回归分析预测法

回归分析预测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它是根据市场收集的资料所体现的相关关系,通过一定的方法求出反映其趋势的模型,然后依此进行预测。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例,模型形式为:

Y=b0+b1x1+…+bpxp

其中:b0,b1……,bp是模型系数;

x1、x2、……xp是选取的参数,如地区人口、GDP、旅游人数等;

Y是机场旅客吞吐量。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预测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有效方法,应用较广,效果也比较好。根据统计检验,可找出显著影响因素,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缺点是该方法因涉及因素较多,需要收集的数据也较多,进行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比较复杂。

3.6灰色预测法

当一些机场缺乏相应的历史数据,可以采用灰色预测法。灰色预测采用将原始数据进行直接累加、移动平均加权累加等方法,使生成数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利用典型曲线逼近其相应曲线作为模型,对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一般适应于短期预测,不适应于长期预测;同时当机场运输生产具有连续性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生产前后条件的相似性,其旅客吞吐量的变化趋势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所谓的线形关系,就可以采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

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BP神经网络理论、支持向量机等各种预测方法,可根据机场的具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相互校核,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4预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用合适的方法。当缺乏历史资料,或已有历史资料未能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规律等情况下,宜采用定性预测方法;对具有多年历史资料,并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或对于所选用的影响因素有较可靠的依据,并能较准确地预测其未来量,宜采用定量预测方法。

(2)在旅客吞吐量预测中,须分清预测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是为目标服务的,目标则是确定预测内容的依据。根据目标选择适合的预测对象,预测结果则提供目标所需的准确信息。

(3)旅客吞吐量预测模型的建立要考虑精度优先准则、简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并应根据数据变化对模型进行动态更新、修正。

(4)在定量预测中,要注意检验问题,辨别主要的影响因素,选择最合理的函数关系。

(5)通过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往往要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终预测结果。综合分析要考虑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多方面因素,是系统概念、系统方法的运用,通过综合分析,最后做出科学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