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法医学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我国法医学人才培养历史与现状
建国后我国法医工作者的培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1~1956年间法医高级师资人才及司法系统法医工作者的培养,为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必修课培养了法医高级师资人才和全国各地公、检、法系统培养法医300多名。第二阶段是1983年原国家教委联合公、检、法、司、卫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的初步意见》,确立了我国首创的法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并延续至今,学制一般为5年[1-2]。1999年高教改革后,法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以学士、硕士和博士学历教育为主,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法医学人才培养体制。
据粗略估算,1985到2008年间全国共培养法医约15000人[3]。设立法医专业的院校日益增加,目前仅西南地区开设法医学本科专业的大学除早期的四川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外,川北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相继招收法医本科学生。我国现行的法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深受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关注其与临床医学教育的不同特点。从国家层面来看,设立法医学专业的要求较低,缺乏统一的法医学专业培养标准,缺少统一的教学大纲,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和讲授内容差别较大。教学条件参差不齐,部分院校虽然招收了法医学专业学生,但缺少相应的专业实验室、解剖室等,使得在学期间不能系统的进行法医学专业教育。从师资队伍来看,从事法医学教育的高校教师一般缺乏在公安检察机关法医职位上工作的经历和机会,多数仅能在附设的鉴定机构从事法医检案工作,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法医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而僵化的人事制度和“单位人”观念又影响了实务部门法医从事法医学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造成了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2困境与挑战
2.1法治社会对法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当前法医学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具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不少法医是由临床医生经过短期法医学培训的转岗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医专业教育,大多缺少法医学的专业理念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历史形成的“短而快”的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法医的精英教育模式的差异又决定了法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差距。作为“科学法官”,法医工作责任重大,知识面涉及广,难度较高,实践性较强,法医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4]。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只重专业而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其不仅要具备精深的法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法学、逻辑学、社会学知识,了解过错和因果关系、疾病和损伤参与度,掌握法医鉴定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切实为依法治国服好务。
2.2法医业务对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挑战我国法医学本科教育学制为五年,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医学类课程,几乎涵盖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全部内容,专业课程主要有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法学、刑事科学技术等。实践学习分为临床实习与临案实习两部分,时间一般为一年。如此庞杂的学习内容决定了法医学本科教学“全而浅”的特点。研究生教育对科研要求较高,实践技能要求因培养学校和导师而有所差异。多数法医学研究生毕业前难以确定具体工作岗位,因此法医研究生教育也存在难以与工作岗位对接的问题。从专业的广度、深度和岗位契合度来讲,国内法医培养模式尚差强人意。随着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法医鉴定的合法性、中立性与科学性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群众的认可,法医业务量和工作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如各类伤害案件、酒驾入刑、性犯罪、医疗损害鉴定、职业病鉴定、环境污染致害、赔偿医学等,这就要求法医不仅要具备精深的法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一切与鉴定有关的科学知识。如从事医疗纠纷鉴定的法医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知识甚至有临床工作经验。为了保证法医的工作质量,就需要建立符合岗位要求的继续教育制度,提供系统持续的教育培训平台。
2.3公务员考试制度对法医学教育提出新考验公安机关是招收公职法医的主要用人单位,其招录条件要求较之普通公务员更高,公安机关的法医在工作中也要履行警察职责,因此要成为公安机关的法医还要同时具备警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知识。这些因为公务员考试制度带来的变化对现行法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
2.4法医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对法医学教育提出新问题公职法医职位增长缓慢,人员更替周期长,而各地法医院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很多法医学生不得不另谋出路,转向社会鉴定机构、保险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就业,就业呈现多元化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视为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的法医学生自我调整就业的替代选择,另一方面也可看做是法治社会对法医学人才的新需求和法医学生就业的新方向。是继续按照传统模式教学还是顺应学生需要进行改革,对所有法医院校都是新考验。
3应对与改革
3.1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法医不仅是技术工作者,也是社会工作者。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只重专业技术而忽视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应当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整合现有医学专业课程,缩短基础知识教学时间,增加法律、公安侦查等课程,延长临床实习和临案实习时间。改革现有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综合实战性强的案例教学和PBL教学法。适当增加有关公务员考试方面的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
3.2支持法医院校设置鉴定机构提供实践教育平台凡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院校必须设立法医学鉴定机构,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服务法治社会建设,并以此作为基本实践教学平台,接受法医学学生实习,完成法医学实践教学任务。
3.3整合高校与地方法医学教学资源通过实践导师制、特聘教师制,在当地公安检察机关和鉴定机构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法医承担教学任务。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地方公安检察机关聘请高校法医教师到地方法医岗位任职或定期工作。充分利用当地案源条件进行实例教学,提高教师法医业务水平。通过资源共享,改善法医学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4促进医师与法医师教育融合互通法医学是一门医、法交融的交叉学科,法医学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的法医大多需经临床医学学习并取得医师资格,而后进入法医学研究生课程并取得博士学位,此后还要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取得相应成绩,达到法医学会认定标准才可以获得法医鉴定人资格[5]。2006年卫生部取消法医专业执业医师报考资格前,法医毕业生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法医师和医师职业是融合互通的。法医学与医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注定法医学要汲取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的养分才能成长壮大,这使得法医师与医师职业之间的融合互通成为必要。如果国家能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吸引有法医学教育背景的执业医师再次回归到法医岗位,我国法医学水平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3.5建立多方联动的在职法医继续教育制度目前的法医继续教育,一般由工作单位按照工作需要进行安排,多由司法行政部门组织讲座和会议,或者是派出到大学法医学院和鉴定机构学习,教育形式单一[6]。建议建立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法医学会具体组织,高等法医院校、公安局和检察院系统、社会鉴定机构多向交融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并与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之间建立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对取得法医从业资格的在岗法医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实现法医、鉴定人、临床医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新入职法医岗位的本科生继续教育可以借鉴临床医学生“5+3”培养模式,定向增设法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用于培养新入职法医毕业生,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获得硕士学位者职务评聘优先,远期可考虑与法医从业资格挂钩。
3.6改革法医招录制度、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国家招录的公职法医仅限于公安和检察机关刑事技术队伍之中,入职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此举没有考虑法医工作的高度专业性,用衡量普通公务员岗位的考察标准衡量法医职位显然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和资源浪费。建议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专业职位公务员招录制度,增加专业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并调整考试科目的计分权重比例,真正体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杜绝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3.7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法医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法治社会对法医鉴定的期望,要求职业法医应属高素养的社会精英。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招生指导、控制招生规模,合理布局,避免出现多数毕业生无对口岗位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应协调配合,对法医学专业给予额外扶持,如增加奖助学金数额、入职法医岗者返还学费等,以保持法医学专业学生的稳定性,鼓励其从事法医职业。对于进入法医岗位的毕业生,应如前所述加强毕业后继续教育,以培养法医精英为目标。另一方面,因公务员考试制度等诸多因素,并非所有毕业生都能够进入公职法医岗位,因此应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应对法医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带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4结语
依法治国视野下的法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应当正视法治社会对法医学人才的更高要求和期待,努力改变不适合培养高素质法医学人才的现有体制,整合行业和教育资源,促进师资流动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改变教育模式。在保持和提升现有以本科教育为基石的法医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保持本科教育的适度规模,借鉴临床医学生“5+3”培养模式,构建在职法医能力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在职法医走精英化培养之路,才能提高我国法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符合依法治国要求的高素质法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一平.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6):11-12.
[2]秦启生.我国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6):13-15.
[3]幸宇,糜薇,徐昉,等.我国法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78-280.
[4]徐朝阳,赵国胜.从毕业生质量初探法医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0(5):25-26.
[5]刘兆.中日法医鉴定体制及法医学教育之比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8-90.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创造的,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筑而来的;知识不是取得的,不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仅不是外在世界的复制,也不是被动的吸收或迁移他人的既有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属于他自己所理解的或有意义的事物。认知的运作过程是一种调适的作用,为的是要组织个体所经验的世界,而非发现既存的外在客观性的实体。
建构主义这种关于教育的思想对我们创新中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而言,“有意义”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对一些中学生来说,数学就是许多抽象的符号,甚至可以说是公式与符号的累积。因此,数学在不少学生心中是抽象的、难懂的。其实,说数学是公式与符号的累积并没有错,重点在于这些公式或符号的背后意义是否为学生所理解。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认为数学的学习应建基在“关系性”的理解,亦即,学习者必须清楚自己是如何运算或推论的,并能向他人解说自己运算的结果。因此,对学生者而言,如果他学的仅是公式的运算,我们不难想象其往后的学习可能遭遇的困境。因为就数学的内涵而言,公式的运算不过是其中的一项程序性知识罢了,它必须和其它的概念性知识相连贯,才能使得学习顺畅,具延展性。
二、当前建构主义运用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理论来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是非常人性化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取向。而数学知识的发展与本质也都相当符合建构学习的性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当前中学数学教育实践上却造成教师教学的困扰与学生学习的痛苦。为何会如此呢?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解题历程、如何思维,考虑到学生学习上的“路径差”,因此尊重学生能用自己有信心的方法解题,但建构主义并没有要学生固着在特定的解题方法。不幸的是教师并未掌握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在“害怕教错”的信念下,只好将教学指引上的解题方法都要求学生照做,要不然就是固着于某种解题形式。教师如果不能理解建构主义的理念也不是什么大错,但教师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采用僵化的“建构式数学”教学,学生可说是最大的受害者。建构主义原本就主张学习的可能性,反对从成人的观点来塑造学生的学习,但其在数学的实践上却是以知识霸权的形态呈现,这似乎是有违背建构之旨意。
三、正确运用建构主义,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重视教师价值观的转变与差异
从本质上说,建构主义是反对知识的直接传递,着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思维。依此而言,老师是否能认同此价值观才是建构主义理念能否在教学上落实的关键。以数学教科书为例,老师如果认同此一价值观,不论教科书是否具有建构主义的色彩,在教学上仍然能朝建构主义的理念前进。那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推动者是如何让教师认同此一信念?办几场的课程与教学研习就能达到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教师价值观的转变是需要时间去体验与“建构”的,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有“对话”的机会,以厘清不解之处。此外,教师能否全部接受此一价值观也是一个问题。有些教师笃信学生是被动的;多复习、多背诵就有好成绩。特别是建构主义可说是站在钟摆的极端,要教师从另一端走向建构主义谈何容易。
(二)科学认识数学的基本运算技能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一段长久时间里,学生的数学学习几乎是由运算技能所取代,“反应快”、“能快速解题”成为评价学生数学能力好不好的指标。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解题的方法必须是学生能理解的,透过练习和记忆而来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时间一久学生就会忘记这些方法。建构主义希望学生以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题,以建立学生的数学信心,使学生愿意尝试去解题,而不是等待别人教给他最好的解题方法或是愄惧数学。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运算技能是数学里一项重要的内涵。毕竟,数学并不能去除数字间的操弄,缺乏熟练的基本运算技能,是很难顺利进入更复杂、更抽象的数学知识系统。但是在个体的意义建构过程里,基本运算技能的熟练似乎是被刻意乎略了。虽然建构主义并没有抛弃基本运算技能之意,但却也未对基本运算技能做出明确的定位。例如,在建构学习的过程里,该不该适时地强化练习?如何达到熟练的运算程度?或许对建构主义而言,并不需要对此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对整体数学教育而言,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似乎是有必要的。
把法医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与真实法医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法医鉴定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也就是说,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探索知识、不断学习的过程。
1.1对法医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
教师根据PBL教学法的特点,对法医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教师在合理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应以章节为单位,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出既要符合法医学教学内容,又要近贴法医案例实际问题,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法医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是要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问题体系,这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1.2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实施过程
1.2.1组织学习小组,创设法医案例情景,根据法医案例提出问题根据法医学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特点及学生构成特点,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并通过讨论交流每组选出一位组长。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小组成员收集资料、讨论问题、总结等。然后根据法医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我们精心创设了法医案例并提出了3-4个问题。让同学讨论分析法医案例并迅速融入到法医案例情景中。当同学们融入情景后并及时提出问题,引起各小组解决问题的兴趣。1.2.2小组讨论,收集资料(1)小组交流讨论,探讨问题。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特点之一就是小组交流讨论,在真实的法医案例情景展示后,提出问题。各小组根据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寻资料、查阅文献,紧紧围绕所选题目认真讨论并记录,时间控制在2-3天内完成。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避免小组成员讨论方向发生偏离,同时又保证讨论自由有序地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先给出解决问题的初稿,然后由小组长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未解决的问题制定下一步解决方案。(2)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各小组将未解决的问题汇报给教师。教导教师发现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老师提供的建议,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材料,小组成员利用网络、书籍、期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3)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带着自己的答案与本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论,通过多次的小组讨论,在分析-归纳-再分析-再归纳的基础上,各小组同学才可以形成解决问题的最后答案。(4)展示成果。各小组形成统一的结论后,各小组推选出一位组员,通过PPT课件的形式来展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发现以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是通过真实案例情景围绕问题展开,在PBL教学的整个过程不断强调的是,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对各小组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
首先,各小组反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同时根据其他小组成果展示发现本小组在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各小组互相讨论、反思,并由小组长整理成总结报告的书面材料。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同学们相互之间展示成果,弥补了自己某些知识的不足,把一些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再一次加深[5]。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小组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指出各小组出现的问题以及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让同学们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2.1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法医学知识内容较多实践性较强,因此法医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而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地自愿地学习,才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应用过程中提出具体法医案例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激发后及时提出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渴望。PBL教学法将法医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当法医案例情景中的问题被解决后,学生便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2.2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医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大多数学校只是安排了法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而书面的知识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一开始就提出具体的法医案例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融入案例情景中。然后及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渴望,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兴趣解决这些情景中的问题,就会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同时,各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讨论提出对知识的质疑、比较、选择及分析、概括、反思等认识活动,学生之间通过各种思维和认识方式的转换最终才能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小组讨论,将5-6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并且有小组长。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磨合、相互交流,共同分享专业知识,小组成员间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更有效的完成任务。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今后的法医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能力。通过学习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善于合作的人才,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法医工作者。
2.4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
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要求各小组成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或搜寻相关答案,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应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另外,到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籍或参看相应的期刊杂志,利用文献检索找到问题有关的知识信息。最后,小组成员根据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讨论、筛选、总结,最终得出正常的答案。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正常的运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同时,也感受到了网络资源的强大,为以后工作、学习中进行检索文献奠定基础。
2.5PBL教学法促进师生沟通交流,有助于教学相长
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引入法医情景案例并提出问题。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授者,而更多是和同学一样是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只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教师会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和学生良好的相互沟通。学生会在老师的建议下,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相应的能力。而教师又会通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出现的问题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同时教师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所以,PBL教学法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法医学中实施PBL教学法可实现“教学相长”,更有利于法医学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3、PBL教学法在法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小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不够
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引入具体的案例情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部分学生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对PBL教学法有一定的不适应,所以出现了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汇总积极性不够。指导老师在PBL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保证了PBL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指导教师在PBL教学开始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给出合理的建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奖励等。
3.2教学时间紧张,教学资源不充足
法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教学任务比较繁重。PBL教学在法医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和分析总结,这就使课堂的时间变得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同时,法医学教学引入PBL教学法以后对教学资源的要求较高。在法医学教学资源上明显短缺,如教师数量、法医学教学标本、文献资料等等。PBL教学在法医学教学过程仅靠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学懂、学好,必须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3PBL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完善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校教学;教学改革
一.完善高校教学环境和管理体制
政策是否到位,制度是否配套,都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环境和管理体制,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实现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1]。
(一)完善教学相关设施,提供有效教学媒体
一切理想都是依托一定的物质来实现的,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离不开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场地、教育设备等物质条件。高校要加强各种实验室及设备、图书馆等相应的助学场地的投资,以促进现代教学方法的实施运用。同时要增强教学设施建设,教学方法的创新,必然涉及到方法创新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创新方法的应用环境问题。必须结合教学的长远发展规划,配备必要的教学方法创新的硬件,以及新教学方法使用的环境。因此完善教学设施,提供有效教学媒体,是保障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
(二)加强师资力量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赖于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才能和教师的素质。高校在引入师资时,要严格把综合素质关,选拔有真正学时、有能力、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进入教学第一线。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理念。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基地,是知识创新的中心和源泉。首先要强化人才引进机制,其次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2]。学校可以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培训班,开展上岗教师试讲、示范课观摩、教学培训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并采取校教学督导团整体监督与老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积极进行教师校本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师生的交往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现场教学与实验教学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
营造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所需要的良好环境,需要合理的教学管理,需要高校教学管理层的努力。据调查,阻碍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因素和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的可能性途径,大多与高校的教学管理有关。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教学方法创新的物质支撑条件问题及教学与科研难以协调的问题尤为突出。就教学与科研而言,高校的教学领导者应处理好两者关系。大学教学应体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同样,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也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
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更需要加强教育学、教学方法等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理念。教师要突破传统角色,做好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倡导者,发挥表率作用。同时,高校教师要随时发现新思想、分析新思想、接受新思想,做好运用的准备。高校教师不仅要熟知自己学科领域的信息,也要关注学科领域外的世界变化对本学科的影响,这样会使自己在教学时有更多更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课堂就会有时代感和广博的魅力[3]。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很高的育人责任感。
(二)保持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保持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只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可能走在学生的前面,起到启发、引领学生的作用。教师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力量,必须努力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首先高校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其次高校教师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知识构建和知识创新的探索者。教师还要具备并实践基本的组织教学等相关技能。在使用现代教学方法时,除了需要现代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外,还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组织能力,这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地实践和敢于创新。
(三)加强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是一种职业,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相关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职业道德方面,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其与学生交往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且是教育职能的要求之一。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相应的师德[4]。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
(一)树立正确学习观
高校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和改变自己,一个人的学习观念对其学习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身处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社会形势,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来指导大学学习和未来的学习生活。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的重要教学任务和目标。各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大学新生的学习方式和转型教育。在教学技能策略上,教师要注重实际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加强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追寻问题答案,使他们具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包红刚.试论大学教学方法及其改革.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
[2] 刘秀岩.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7):119-120
1.实践技能教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同时也是理论的再证明,而理论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为企业直接创造财富和利润。作为技工学校,从知名度、实力等方面来说是无法和高校相比的。学校要生存,除了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外,技校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就业情况。如果毕业生受社会欢迎,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技校的招生也就不成问题。反之,学校的生存就可能受到影响。为此,学校要从实质上加强学生的技能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和机会。学校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立足社会。
2.确定实践技能与理论之间的比例
实践技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他们毕业后能早日适应社会,为学校争取一定的声誉,同时也为他们争取一个相对比较好的“饭碗”。
由于受到高校扩招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技工学校的招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校领导班子及时调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行了1:1的教学改革,主动出击,强化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学生比起以前的学生来说,基础等各个方面是比较差一点。教师对教育对象也有不正确的认识。由于种种原因技校招收的多数是中考落选的初中生,很多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主动性差,自控能力差,在不少老师的眼中,他们是中学淘汰出来的“废品”。他们的特点是:对理论课兴趣不大,但对实际操作比较感兴趣。这些学生的年龄普遍比较小,可塑性较强,在智力上与其它同人比并没有什么差异。他们中多数人性格开朗活泼,“鬼点子”多,动手能力强,社会交往能力强。通过教学改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眼中后来的“废品”所表现出来的聪明与活力出乎意料。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自身特点,有的放矢,他们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
实践教学是技工教育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给予充分考虑,要有加强措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练基本功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保证。适当增加生产实习课的比重,侧重技能训练,理论课与实习课的比例不能少于1: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专业课为生产实习课服务,生产实习课为市场服务的思想。
3.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完成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是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又有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回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抽象的理论问题,讲授问题时能与理论教师口径相统一,当理论课教师紧缺时,可完成理论课的授课任务的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比理论课教师多得多,更便于深入研究学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实习指导教师的道德品行、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被学生考查的基本准则。在学生的心目中,实习指导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知识的源泉。现在的学生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成为他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综合顾问,而实习指导教师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种形象反过来又左右着他对学生实施的教学效果。只有勤奋学习,善于接受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努力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才能坦然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广大学生。
4.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和学生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两个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教学任务是完不成的。技校学生中有部分是升学无门(或其它因素而不能升学),怀着某种失落感来到技校读书。认为学成毕业后也是当工人打工,没有前途。人在技校而心不在技校,不热爱专业,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谋划毕业后如何依仗各种关系改行,不重视理论学习,更不看重实践教学,怕苦、怕累、怕干活,不配合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当然也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市场经济开放的今天,需要大批有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事实上,许多优秀人才并不一定有显赫的学历。人才不仅包括掌握了高深科技知识高层次专家、学者,更包括工作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能敬业、有技术专业的劳动者。德育专家汪广仁教授说:“行行都光荣,行行出状元。”利用校友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使学生从一进校就树立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意识。只有使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和热情,对明天的社会和工作充满理想和希望,只有让学生在心头闪现理想的火花,才能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校除加强实践教学外,要从整体上形成育人意识和氛围。要从领导管理育人、教师教书育人、后勤服务育人、校园环境育人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合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和考核,促使学生重视实践教学,在技能训练上狠下功夫。要求学生在实习教导带领下,学会使用各种工量具和仪器进行实际操作,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明确规定生产实习课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我校现推行的“双证”制度是一项实践证明了的、先进一点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