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教学目的

新媒体教学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教学目的

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第1篇

201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沧市教育局电教室在临沧市民族中学高中部阶梯教室内举办的“临沧市2013年(第二期)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人员”培训班,培训内容有:

1.农远工程IP资源的使用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教学资源应用的基本理论;

3.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维护;

4.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安装验收标准;

5.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6. 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配置标;

7.设备开关机顺序介绍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8.设备项目(电子白板)基本操作。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也开阔了眼界。

在培训中,我明白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第2篇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具体,复杂的知识变简单,呆板的知识变灵活,方便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因滥用信息技术而降低我们的教学质量。

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

1 必须明确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我们语文教师要明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什么时候,教学目的是教学首要任务,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记住的是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要进行选择,根据需要进行运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教学目的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多媒体教学这个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如果对课堂教学帮助不大或与课堂教学关系不紧密,不管技术如何精湛,手段如何美妙,都要忍痛割爱。例如: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七律·》之前,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有关的背景资料,其中有一段过雪山草地的视频资料。视频前半段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积雪已没过战士的膝盖,战士们每迈出一步都是那么艰难,悬崖上如稍不留神就会滑入万丈深渊;后半段阴雨绵绵,草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泥潭,穿着单薄的战士稍有不慎就会被泥潭吞没。这段视频更充分地体现出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可能会加深学生对那段苦难历史的记忆。但因为视频较长,会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进度,所以笔者不得不舍弃,而用一些文字内容代替。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有动画,有声音,有影像,在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哪种手段,哪些手段多些,哪些手段少些,哪些手段先用,哪些手段后用,都要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以服务教学要求为标准。只有紧紧围绕教学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到达教学目的,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2 要注意教师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的关系

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多媒体 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是应时代和教学需求而诞生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在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现代教学改革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用好多媒体这把“双刃剑”呢?

一、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的独创性使之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多媒体设备与技术也被应用于课堂中,这一技术具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优势作用,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课堂教学,大大增强了政治课堂的趣味性,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沉闷的教学氛围,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还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培养科技意识,活跃思维,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例如,在讲授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适时插入《今日说法》中的案例与节目片段,丰富教学手段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片、内容、文字、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2.利用多媒体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一堂课的关键,应用多媒体有助于呈现教学重、难点。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此外,多媒体课件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把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系统化、形象化,有助于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强制专制使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违背教学规律,限制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主阵地,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拓宽交流的时空,进行心灵的对话,学生得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强化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强化思想教育功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排列在大屏幕上,并在其中插入学生喜欢的图片,然后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从中感悟政治思想,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面,并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看待政治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例如,在教学《情系祖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纪录片;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图片,与政治知识以图文相间的形式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视频或漫画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繁荣与富强,从而激发爱国精神。又如,在教学《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播放“触目惊心的水污染、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干枯的塔里木河”等画面,让学生为之震惊,切身感受到我国严峻的形势,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二、多媒体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推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要正视这些潜藏的隐患和问题。

1.避免盲目性,注重目的性和针对性。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方式给师生焕然一新的感觉,被多媒体教学丰富多样的手段所吸引,盲目追求形式,造成多媒体技术被乱用滥用的现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例如,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画面效果和影音特效,虽然内容丰富多彩,却背离政治教学主题,与内容严重脱节,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新颖别致的动画和图像吸引住,使语文课成为Flas欣赏课,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突出教学重难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保量更要保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2.切忌“以机代人”,忽视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但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替代教师的讲授工作,“以机代人”,使得师生互动成为一种摆设,这是不可取的,特别对于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都需要教师的情感引导,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处理讲授与多媒体运用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实现知、行、情、意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功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革新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又要避免滥用多媒体教学而导致教学结构失衡的局面,强化理性认识,仔细探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避免牵强附会,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提高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朋刚.多媒体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2]周盛.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0(07).

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第4篇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觉得作为教师,不应把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仅当成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结合教学来研究如何在教与学中充分而又恰到好处地应用此技术,以求达到教学质量的最优。“充分”是指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恰当”是指在教学中不要滥用多媒体技术,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恰如其分地、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它还可以提供虚拟现实教学环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让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作为历史教师,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多媒体进入历史课堂,为历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方向。因此,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它不可比拟的优势,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版七年级卷“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笔者提出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中国的重大发明对欧洲文明的意义?同时利用多媒体提供的一些文字信息、图片、网络搜索关键词等等,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最后,要求学生将探索的结果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做一个多媒体小课件(主题自拟)。学生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本上能够完成任务。一些学生的文章想象大胆、新颖、有趣,超出笔者的期望。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滥用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不把它当作一种万能药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2)加强专项研究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学的研究。尝试将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能力。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新的,以满足多媒体课件的教学需求。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首先,利用多媒体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一些关键点往往是不易破碎的,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历史抽象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可视化演示,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特点,加强对新知识的认识。同时,老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思想认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思考的局面。

(3)恰当的原则。所谓的恰当原则,指的是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精心挑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满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践,避免不正当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若要进行合作研究,就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以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是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得体原则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要慎重选择,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不争事实。然而,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馈形式上,有近5%的学生提出的重点不够,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秩序问题。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会过分注重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媒体兴奋,难以快速实现的思考。

(4)课件的制作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对各内容的关系进行了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地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组合内容。随机配对、随意使用,会干扰学生视听,扰乱学生思维,破坏教学秩序。②在教学设计中选择最佳操作点,处理好历史课程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在课堂上,并不是任何时间利用多媒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其中有个抓时机,找切入点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实现有效对接,最佳切入,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5)课件中素材的选择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多媒体课件中素材的选择及使用方法要以符合并能提高教学为原则,不是越多越时髦才好。在课件教学内容上面要注意选择性使用,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收集什么样的材料,制作什么样课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目的。另外,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使教师自己制作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内容和课件。虽然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花了更多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精力,但要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课件会增加教学成本,也可能不适用于任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适用性原则制作课件。

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第5篇

伴随着世纪之交高校扩招浪潮的开始,多媒体技术迅速被运用到高校教学中。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指出:“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此后,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他又说:“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是我们的手段。”因此可以说,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从最开始就被赋予了更新教学手段、变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的神圣使命。笔者所在的吉首大学也加入了教学改革的队伍。然而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之后,外语教师和学生们都发现,传统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发生的过渡语僵化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使大家对这次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疑问。本文将对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僵化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发生原因,解除大家的疑虑,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

(一)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技术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引入外语教学,从而创造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以某种先进的理论为基础的。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后出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最早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索引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能再做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相应地,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应起主导作用,作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应紧紧围绕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进行。那么,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呢?黄若妤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多媒体技术具有视频、音频、互动、实时等多种感知的优势,特别适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二)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如一缕春风为传统的外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它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它最核心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三个词:量大、质优、高效。

所谓“量大”,是指在进行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时,由于采用了多媒体电教手段、多媒体教学光盘和PowerPoint课件等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高密度的信息,同时节省了以往教师板书、擦黑板的时间,因而在固定的时间内传递出的信息量比以往大得多。

所谓“质优”,是指多媒体技术在辅助外语教学时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资料,代替抽象的语言描述,并能最大程度地设计具体事物的仿真环境,创造出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语言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

所谓“高效”,是指通过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即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经做过两个著名的实验。其中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实验表明,人们94%的信息来自听觉和视觉,多途径、多感官刺激对于信息及知识获取十分重要。另一个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该实验告诉我们,如果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交流表达出来,其知识保持的效果就会得到大大加强。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进行以视听、交流为主的形象、立体、交互式教学,使学习者更加有效地成为信息的加工者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三、过渡语及其僵化

(一)过渡语

过渡语(Inter—languageIL)(也有学者译为中介语、媒介语)一词是由Larry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来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指语言学习者所创造的与母语和目的语都不相同的个人独特的语言,或者说是尚未学到家的目的语,它不断离开母语向目的语渐进。Selinker(1972)认为,称其为过渡语是为了强调语言学习者在结构上处于其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中间状态。

与Selinker同时期及之后,有不少学者参与到对过渡语的研究。其中Adjemian论述了过渡语的性质,认为它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僵化现象和反复性这四大特征。联合则指出过渡语还具有母语依赖性、目的语不可接近性和过渡性。

(二)过渡语僵化

过渡语僵化,也称过渡语化石化,也是由Selinker(1972)最先提出的。他说:“当使用非本族语者(即便能流利使用)长期不变地处于非目的语语言结构的高原现象成为僵化现象。”他认为,约占95%的外语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最终到达目的语的水平,即绝大多数二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会处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随后,Selinker还对这一定义进行过增补,并于1996年将这一现象重新定义为:“语言的僵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僵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还是会在过渡语的使用中出现。”

JackC.Rechards等将该概念进一步解释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这样一个过程,有时出现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性地成为一个人说或写一种语言的方式。发音、词汇用法和语法的各个方面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会成为固化或僵化”。

三十年来,中外学者都对过渡语僵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有如下几种重要学说。一是Selinker的“心理论”,二是以Lenneberg和Lamendella为代表的“生物论”,三是Schumann提出的“文化迁移模式”,四是Krash.en的“认知模式”,最后一种是以Ellis、Vigil和Oiler为代表的“相互作用论”(亦称为“反馈模式”)。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语言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四、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导致过渡语僵化的原因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并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从理论上说,应该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建构自己的语言。可是事实究竟如何呢?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的04级和05级采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表明,有73.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发展停滞或几乎停滞,也就是发生了过渡语的僵化,而且这种情况也与任课教师的反馈大致相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时。未能实现角色的正确转换

根据Selinker提出的过渡语僵化“心理论”,导致僵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训练迁移,其中就涉及到教师教学方式不当。采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以后,虽然教学手段更新了,但部分教师却未能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仍然在课堂上扮演“主角”,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忽视学生的自主建构,忽视师生互动。而另一部分教师却只是充当了多媒体光盘、课件的“放映员”,毫无课堂艺术可言,在教学活动中似乎可有可无。这样下来,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不如采用多媒体技术之前好,学生过渡语僵化现象依然严重。

(二)部分外语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好

Krashen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语言输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习者掌握语言就是理解输入的结果。他提出了“i+1”的概念,即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大部分为已习得语言,而另一部分则是具有挑战性、且可以转化为可理解输入的新内容。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不加处理地将多媒体光盘、课件上的内容统统呈现给学生。一方面,由于输入量过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思考、消化、吸收的过程受限,难以抓住知识重点,一堂课下来,似乎学了很多东西,而事实上却又是无所收获;另一方面,由于输入质量不适,学生难以将教师授课内容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入。因此,过渡语僵化现象就难以避免了。(三)很多学生对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不太适应

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来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的,很多学生也是刚刚接触到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适应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首先,很多学生对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只是关注其形式,而忽视其内容。久而久之,对新颖形式的新鲜感消失之后,学习兴趣锐减,学习动力不强,出现了Krashen认知模式中涉及到的“情感屏障”,从而导致过渡语僵化。其次,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与传统的线性结构教学方式不一样,具有非线性网状结构的信息组织特性。很多教学内容以窗口形式弹出,发散性、跳跃性很强,学生难以适应,难以抓住教学的重点,学习效果不好。

(四)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程度与积极性。减少了师生交流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一个原始目的就是解决高校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大学英语课程往往实行大班授课,一个班的学生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甚至近百人。这无形中就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师生交流的机会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过渡语僵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五、解决措施

按照Selinker的观点,95%的二语习得者在语言能力的获得上出现僵化现象,只有5%的学习者能获得母语使用者的语言能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进入这个5%的行列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需要关心的问题。

(一)加强文化教学

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处于文化之中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熟悉其相应的文化。应该庆幸的是,外语界已经就文化因素是语言和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达成共识,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狭隘的语言教学观念,丰富和健全了外语教学的体系和内容。但是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课堂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未能认真地选择西方的文化内容,将一些连西方人都知之甚少、不予关注的细枝末节的东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长时间地播放,不仅耽误了课堂时间,还让学生们一头雾水,影响了学习兴趣;二是文化教学占课堂教学时间比例太长。我们知道,文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加强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认知。但文化教学不能代替语言教学,只有融入其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二)优化语言环境

优化语言环境就是要在输入和输出两方面作文章。正如Corder所说,学习者的母语为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关于目的语的假设,只有通过大量的目的语输入,才能减少母语的干扰程度,建立目的语的认知语法系统。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如增加阅读材料,播放影视录像,开设英语书报室、广播电台等,加强语言输入。但在确保“量”的输入之后,还应注意提高目的语输入的“质”。在正确估测学生现有水平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分级教学,提供难度适中的输入,同时还要考虑输入的多样性、趣味性。在输出方面,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输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有机会写。其次对输出中的错误应有正确的反馈。犯错误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必然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应采用肯定的情感反馈以及否定的认知反馈对待学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既不伤害学习者的自信与自尊,不至于产生情感障碍,又纠正其学习过程中的非目的语形式,避免过渡语僵化。

(三)提高师资水平

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外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外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外语教师能力不仅包含他们的外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还应包含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外语教师要从“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以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身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拓宽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方式和渠道的同时,注意掌握节奏,监控质量。此外,外语教师还应慎重选用教材,使之既有时代性、趣味性,迎合学生口味,适合学生水平,又尽量错误较少、语言纯正,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