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发展理念

道德发展理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发展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德发展理念

道德发展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涯发展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所谓的“预”实际上就是计划、规划的意思。事实也证明,有很多人由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规划,人生的每一步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最终导致了事业的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他们没知识、没才能,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去奋斗努力,而是他们没有设计和采用最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职业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个人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职业的机会和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也同时面临着更大的、更复杂的社会风险。因此,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及早做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一、科学认识职业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出现分工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关稳定、有经济收入、特定类别的社会劳动。这种社会劳动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行为模式和道德情操等的综合反映和权力、义务、职责的具体体现。作为大学生来说,只要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刻苦,爱岗敬业,将来就能在工作中创造自己的辉煌。

每种职业都有一定的从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即所谓的“行有行规”。比如对知识、技术的要求,具体职业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对于广大的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也一直的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而更多的大学生会从职业的“热门”与“冷门”来进行职业选择,其实,职业的热门与冷门应因时而异地判断。90年代初,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类的职业是相当“热门”的,可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别是轨迹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原来这些热门的职业现在都不那么热了,有的甚至变成了冷门职业。而随着国家对教师绩效工资的改革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整体评价提高,教师的职业成为了很多大学毕业生追求烦人热门职业。

由此看来,只有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职业,所以,在职业的选择方面,应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并结合自身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及职业能力等诸方面科学进行,不要因为大众的选择而判定热和冷,很多时候,因为稀少,所以才珍贵。

二、自我激励,提升素质

(一)学会时间管理,有效的运用时间,降低变动性,其目的在于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计划,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并有序的去执行所制定的计划。

(二)培养能力素质,适应职业发展。从不同的渠道培养不同的能力,勤工俭学,在校生可以利用平时课余时间以及双休日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这样既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又能增加收入、增强独立自主能力。比如:家教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心以及表达能力,学生超市的收银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细心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课程实习,实习是每位学生在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前必须经历的阶段,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工作的窗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害怕困难或受挫,要多虚心向他人求教,并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实习,积累自己的经验,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添加筹码。

三、快速适应职业的需求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社会的真正从业者,开始职业生涯的探索,随之而来的是要面对全新的生活理念、陌生的工作环境、更高的规范要求,这就需要大学生们面对现实,重新定位,敢于实践,善于请教,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立,最终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自身的知识量不一定足够大,知识结构不一定合理,因此,大学生要根据职业的特点、性质、工作程序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最后,大学生初入职场,难免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要珍惜眼前的工作机会,努力克服各种苦难,知难而进,要认真的、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遇到的困难。

四、结语

职业无非就是用来谋生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因为,通过职业可以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充实感,促进人际交往,证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毕业大学生们在面对就业选择时能够科学的认识各种职业,了解自身能力方向,为此方向努力,进行自我激励,提升素质,快速适应职业的要求,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就业观,进行职业生涯的评估与反馈,这个过程是对自己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不断认识的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有利手段。

参考文献

[1] 方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道德发展理念范文第2篇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道路桥梁建设飞速发展,几乎延伸至各个角落无处不在。道路桥梁建设是一个投入大、要求严、质量高、风险大的项目,关系着国民安全和国家财产的损失,国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随着修建地形越来越复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以及施工企业内部问题,道路桥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2003年任总书记的时候首次提出科学发展,2012年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指导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笔者主张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也要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视道路桥梁的施工、养护,让道路桥梁长期处于一个优良状态,更好的的为国民服务。

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道路桥梁表面裂缝严重

道路桥梁施工单位最常见也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表面裂缝,随着时间的延长,裂缝会越来越大,严重时会发生断裂、塌陷。道路桥梁最常用的材料就是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优点很多,有一个难以克服的缺点就是抗拉能力弱,容易开裂。出现裂缝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钙生成碳酸钙,混凝土越来越薄直至消失;钢筋与空气中长时间接触,生锈腐蚀,钢筋越来越细;时间长了道路桥梁的强度和刚度就会减弱,外界压力大于承受压力时,会发生断裂或倒塌。

1.2道路桥梁局部出现蜂窝、麻面和气泡现象严重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按要求进行配比、搅拌混凝土时用力过大或不足、施工时间把握不好都导致路面出现蜂窝、气泡,道路桥梁的刚度和强度都会减弱,容易遭受腐蚀形成大面积破坏,道路桥梁的承载力大大减弱,使用年限缩短。

1.3道路桥梁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严重

钻孔灌注桩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施工复杂、外界影响因素多,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灌注桩位偏差太大、断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公路建成后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并且灌注桩一旦形成很难补救,拆除重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有问题的灌注桩在道路桥梁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很大。

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道路桥梁施工的问题

2.1运用“统筹兼顾”的原则,从全局出发掌握每个细节

道路桥梁是一个贴近民生的大项目,施工技术、流程、用材等各个方面都要求专业人员心中有数,专业人员提前到现场勘察,制定针对性强的方案和管理措施,管理好施工进程,保证项目顺利施工。

2.2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严把材料关

道路桥梁施工所用材料大多是钢筋和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都要采用过符合建设标准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严禁偷工减料、走关系、吃回扣。此外,影响钢筋、混凝土腐蚀、漏水的因素很多,有原材料、外界环境、施工技术等,防止钢筋腐蚀是一个系统工程,到多举措综合治理。防水是一个基础措施,选用防水能力高、排水能力强、耐酸耐碱的防水层,路面防水层做好了,钢筋混凝土受损伤的机率大大降低;施工技术也很关键,混凝土配比和搅拌力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刚度和强度,这些都要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士指导进行,严格按照标准配比和搅拌。

2.3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施工安全

2.3.1注重施工人员安全

道路桥梁施工的环境有时危险性很大,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闲暇时间要对施工人员不间断的进行安全培训,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且邀请专业救援队伍为施工人员讲解急救措施和救援措施,以防出现事故降低人员死亡率。对危险施工地段,施工单位要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小组人员要到施工现场勘查地段实际情况,如实形成书面材料交安全小组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和救援措施。开工前施工小组要现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一一指出危险点,并详细讲解施工方案。

2.3.2注重使用人员安全

道路桥梁完成建设后要投入使用,道路桥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2011年,福建武夷山一大桥因吊杆断裂,一辆大巴车坠落;2001年四川宜宾一大桥因受力不均预制板发生断裂;2005年贵州小尖山大桥支架建设时间不符合相关要求垮踏,这样的安全事故很多,造成人员伤亡很严重,经济损失和和生命无法弥补。施工单位在施工不仅要注重本单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更要重视施工项目的安全,重视建成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施工单位不要为了个人的利益偷工减料、钻法律空子,让国家和人民买单。“生命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施工单位要以人为大,严格按照各项指标进行施工。

2.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道路桥梁养护工作

道路桥梁施工结束并不代表整个项目结束,后期的养护工作也很重要。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需要技术性强、职业素质高的人员主动对破坏的道路桥梁进行维修。但是目前的养护机制比较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主动性不强,道路损坏初期无人养护,损坏程度无法弥补时,才会大面积破坏进行修复。养护人员要解放思想,创新研发道路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系统等,对路况进行预测,有问题的及时养护,节约成本。优化道路桥梁养护决策,引入工程监理,改变经验式决策,利用最少的养护资金让道路桥梁处于最佳水准,让道路桥梁的使用性能发挥到最大。

2.5提高道路桥梁设计水平

道路桥梁设计水平高低决定着工程的成败,投资单位要选择有实力、口碑好的设计单位,给设计单位充裕的时间对实地进行考察,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杜绝设计中出现不合理的地方。设计既要贴近实际又要有所创新,对重大工程和关键部分要用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去设计。计算结果要准确,切不可因误差造成安全事故。

2.6减少外界环境对施工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在施工中,要尽量减少环境的影响。如果施工环境潮湿,氯离子会强烈腐蚀钢筋,影响刚度和强度。在设计项目时,在混凝土的路面和非混凝土的路面交界处要做好过渡,避免水渗透,破坏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3.小结

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针对问题分情况解决。此外,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施工队伍和管理队伍也是成功的关键。施工单位要有计划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让管理人员具备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做到行政层与技术层双鬓挂钩。施工人员的招聘一定要选择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对其进行培训和锻炼,将所学的知识同实践联系起来,同时也要加强法律、经济、环保等其他方面的学习,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冬生,许克健.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研究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4(12)

[2] 李晓欢.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04)

道德发展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项目;发展结果导向管理;绩效管理;逻辑框架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1-0052-03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项目是公众社会生活的平台,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共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直以来,我国的公共项目发展暴露出供给严重不足、建设质量低下、经营效益不高等特点[1]。同时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私有资本、社会要素和市场主体逐渐参与到公共项目的建设中来,给公共项目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新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亟待探索和研究。

本文尝试在公共项目的绩效管理中引入“发展结果导向管理”理论,简要介绍发展结果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机制,及其相关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

二、理论基础――发展结果导向管理理论

“发展结果导向管理(Managing for Development Results, ”MfDR”)”理论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三次世界性的圆桌会议。2002年,在美国国会的推动下,世界银行、国际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联合启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结果导向的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当年在世界银行总部召开了MfDR第一届圆桌会议,主题是“发展结果导向,寻求更好的绩效、监测与管理”。第二届圆桌会议于2004年在非洲摩洛哥召开,主题是“MfDR:发展结果导向的投资监管”,提出了绩效管理的结果报告机制和加强在监测与评价领域的战略调整与信息系统研究。第三次国际圆桌会议于2007年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议建议通过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确定关键指标、加强计划实施过程中有效监控和评价以提高发展成效。这样基本形成了发展结果导向管理理论的方法和管理原则。

“发展结果导向管理”是在“面向结果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它通过一些基本的原则的应用来实现对公共项目的更为有效的绩效管理[3]。这些原则包括:在项目实施的所有阶段致力于与结果相关的对话;在一致认可的结果的基础上把规划、监测和评估联系起来;尽量使得对项目实施的期望结果的反馈报告系统简单、低成本和便于使用;通过安排资源来实现结果而不是片面的用结果决定管理;充分利用结果信息进行管理学习、决策制定以及整体的报告和责任系统。

“发展结果导向管理”是一种改进计划、监测和评估工具的管理学方法,其目的是达到预想的发展结果,并使这种发展结果具有可持续性。采用“发展结果导向的管理”理论作为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改变了传统意

义上公共项目绩效管理以经济评价为主的理论前提,更加关注项目的相关性和持续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发展结果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

(一)管理思想

发展结果为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通过确定公共项目绩效方面的关键要素――投入、产出、产效和影响,和他们的因果关系、评价指标,以及可能对公共项目成败产生作用的假设和风险进行规划、监测、评估,对公共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结果链”就清晰的反映了实现发展结果的绩效管理流程(见图1)。投入是指开展项目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活动是运用项目投入,为产生预期的项目产出而执行的一系列任务。产出则是项目提交的直接产品或者服务。产效是项目产品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的直接效益。影响则是项目对国家、社会、行业带来的长期性的效益和影响。

图1、结果链

发展结果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方法的核心思想体现在:①强调发展干预(公共项目)的结果导向。在项目的概念化设计阶段,要对项目的发展结果(产出、产效、影响)有明确的设计和界定,也就是要明确项目开发要实现的目标。在整个公共项目开发过程中,要为了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行绩效管理。②注重项目设计阶段的公众参与。参与是开展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公众参与可以了解公众的现实需求,使得项目开发的目标与公众的现实需求相符合。③重视对公共项目发展结果的管理。通过对项目长期的跟踪和绩效管理,实现项目对发展问题带来的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发展目标。这要求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公共项目的效益。对宏观社会带来的长远影响。

以发展结果导向管理为基础的公共项目要求把项目的规划、监测和评估联系起来[4]。在项目规划的时候,应该是从结果链的末端开始,首先考虑开发的长期目标和深远影响,再考虑项目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和效益,然后才规划项目的直接公共产品。进而分析项目的具体开发活动和投入。在项目实施和监测评估过程中,就应该顺着结果链的顺利依次进行。

(二)相关的绩效管理内容和工具

发展结果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的管理工具包括利益相关者分析、问题――目标分析、绩效监测评估逻辑框架、贫困影响分析等内容和方法。

1.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是在明确待解决的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开展的,其目的就是要明确发展问题直接或间接涉及、或影响到的人和组织。在这个阶段可以发现公共项目的支持群体和反对群体,也就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利条件和阻碍条件,以便各方协调一致,达成共识,实现公共项目的顺利实施,最终解决发展问题。经常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矩阵进行分析和讨论。

利益相关者矩阵(见表1)分析涉及到项目的相关方、各自的利益、对问题的看法、拥有的资源和掌握的权力[5]。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关键在于要让可能对发展问题持反对意见的利益集团参与,尽可能完整的收集各方的意见,排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干扰。利益相关者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整个项目期间要重复的进行,并不断更新。利益相关者分析的重点是明确公共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各方对问题主要的分歧和矛盾的地方,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为项目的实施创造条件,最终使得项目符合各个相关者的利益[6]。

表1. 利益相关者分析矩阵

2.问题――目标分析

问题――目标分析是把发展问题转化成发展目标分析的过程,是探究问题原因和寻找解决方法、分析问题后果和明确项目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分析工具是问题树――目标树(见图2)。通过发展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后果,从而得到项目的发展目标,确定项目的发展结果,即产出、产效和影响,再根据问题原因寻找具体的实施方案。

图2、“问题树――目标树”思维导图

发展问题是当前公众面临的负面形势,也是整个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利益相关者分析阶段围绕讨论的主题。在问题树分析时要找出发展问题相关的问题和主要限制因素,并阐述其后果,问题树就清晰的反应了原因――结果之间的关系。

解决发展问题就是实施项目的发展目标,对应的建立起项目分析的目标树。建立目标射的过程就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如果问题树的逻辑存在问题,则必须返回到问题树,重新检查其因果关系,再回到目标树进行方案分析。问题树――目标树分析的最终成果就是找到解决发展问题的方案,明确其实施的发展结果。

3.绩效监测评估逻辑框架

逻辑框架法主要用于项目的绩效监测评估阶段。项目的垂直逻辑由项目的投入和发展结果构成,包括投入、产出、产效和影响,这样就形成了逻辑矩阵的目标层次,用来阐释各个目标层次的内容和祥和之间的因果关系。绩效监测评估的水平逻辑包括绩效指标、数据来源和假设风险,与垂直逻辑的每个目标相对应,对各个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和评价。其作用是通过水平逻辑的内容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

表2. 逻辑框架――公共项目绩效监测评估

逻辑框架工具主要用于项目的绩效监测评估阶段。项目的垂直逻辑由项目的投入和发展目标构成,包括投入、产出、产效和影响,这样就形成了逻辑矩阵的目标层次,用来阐释各个目标层次的内容和祥和之间的因果关系。绩效监测评估的水平逻辑包括绩效指标、数据来源和假设风险,与垂直逻辑的每个目标相对应,对各个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和评价。其作用是通过水平逻辑的内容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

用逻辑框架法来确立项目目标层次间的逻辑关系,用以分析关于公共项目发展结果四个方面的内容:项目的效率、效果、影响和持续性[7]。效益用于反映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反映项目把资源转换为直接产品或服务的程度。效果反映的是项目的产出对项目目的和目标的贡献程度。影响分析主要反映项目目的与最终目标间的关系,评价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和非项目因素对当地社区的影响。持续性分析主要通过项目产出、效果、影响的关联性,找出影响项目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区别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4.贫困影响评估

公共项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外部性[5],因此发展公共项目一定要考虑公共项目给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的好处,这是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公共项目的规划和经营中,要采取各项措施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尽可能多从公共项目受益的机会。发展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政府间以及各发展部门间的努力和合作,通过公共性、基础性项目的开发减少贫困,追求持续而公平的经济增长,以及更好的解释和衡量发展成效[4]。亚洲开发银行的贫困影响矩阵提供了一种贫困影响评估的框架和模式,具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四、结论

公共项目的开发需要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要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弱势群体。发展结果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模式关注项目的长远发展结果、强调公众参与、重视项目的持续改进和长期效果的管理。这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我国当前社会建设的需要,对我国的公共项目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志峰.公共项目绩效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Asian Development Bank.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Handbook[Z].

[3]Asian Development Bank. An overview of managing fordevelopment results at IFAD[Z].

[4]Erniel B. Barrios. ADB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Access to RuralDevelopment: Household Perceptions on Rural Development[M].2007.

[5]Asian Development Bank. Managing for Development Results inADB: Revised Action Plan[Z].

[6](美)戴维.罗伊斯,布鲁斯.A.赛义等著.王军霞,涂晓芳译.公共项目评估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Asian Development Bank. Henrike Feig,Bob Finlayson. Special Evaluation Study on ADB Assistance to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M]. 2008.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Public Project for Development Results

He Yonglang,Wu Zongfa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道德发展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发展

一、从考核到管理:绩效提升的有效办法

(一)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的变化动向。

绩效管理和一般的现代绩效管理不同,二者之间的区别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和绩效考核进行对比,绩效管理主要的变化方面体现在着眼点以及侧重点,还有方法等方面:(1)更加注重发展的考核目标。和一般的传统考核体系进行对比,传统考核目的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把考核看作是对企业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绩效指标进行考核,并且还制定了一个绩效指标体系,显然这种考核容易引发员工的焦躁情绪。但是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把之前的传统的考核目标逐步向绩效提升以及能力开发等方面转变了。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了能够有效改善企业员工在工作方面的表现,进而提升工作绩效,并且还能够识别出员工在各个方面需要,为员工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职业目标,逐步推动员工向前发展。(2)更加注重对整个考核过程进行持续沟通。通常来说,绩效管理都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主要包含了对组织的价值以及使命,还有战略目标等等的沟通,并且沟通组织还需要对每一位员工所期望的工作结果以及评价标准都能够达到某种结果,保证员工之间能够相互支持以及相互鼓励。还能够通过沟通让企业员工更加明确工作考核标准,能够准确把握绩效状况。

(二)绩效管理的功能。

实施绩效管理最根本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组织的绩效。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来执行:(1)激励功能。可以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来不断地激励员工,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对员工进行工作指导,能够有助于帮助员工排除在工作过程当中遇到的障碍,并且对员工进行辅导以及教练也更能够提升员工对企业组织的承诺还有对于组织的满意感得到提升,进而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2)沟通功能。对员工实施绩效管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重视员工的“参与感”,应该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其中。主要从绩效管理的目标制定以及绩效计划的快速形成,最终到绩效计划实施还有信息反馈以及评估指导等等,都需要各位员工的广泛参与。(3)支持功能。加强绩效管理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其他环节都能够带来比较有力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能够通过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很多无法涉及到的内容充分融合到其中。为员工在制定薪酬以及培训,还有晋升以及职业发展等不同方面提供依据,并且也为企业员工招聘提供参考。

二、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发展

(一)管理思想。

从科学管理一直到人本管理。其实,从绩效考核一直到绩效管理,最根本的目标是对管理思想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应该从科学管理转变为人本管理。主要表现在下面多个方面:第一,强调应该以发展目的逐步渗透到企业人本管理等相关领域,重视员工个体发展,这是进行人本管理最为重要的思想。实施绩效管理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点也是在于激励以及发展员工,并且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这些都和传统的绩效考核――秉承一种“秋后算账”的管理思想存在很大差别。此外,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促进员工的发展,因此可以给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更加重视员工的参与感。绩效考核其实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考核方法,员工始终是这个考核体系当中最为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关键因素。所以,脱离了员工的考核是不成立的,也是无效的。

(二)管理手段。

虽然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各种各样,但是归根结底主要的管理手段也就是两种,一种是行政约束,还有一种是沟通激励。在对员工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做到把沟通渗透到所有的环节当中。在绩效计划制定阶段,需要和员工之间做好沟通,应该和员工的工作期望达成一致,彼此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契约效应。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和员工保持沟通,尤其是应该和员工沟通关于在工作当中出现在障碍,给员工帮助。在绩效结构反馈阶段,绩效考核管理人员还应该和员工展开深入探讨,并不是以最终的分数终结。

三、小结

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绩效管理体系创建是否科学以及合理和有效,这些都成为了关系到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每一个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目标就是追求优秀绩效,因此,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十分重要。总之,绩效评估要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培训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仅仅局限于员工的薪资、奖金、升免。评估过程中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评估之后,对被评估的人进行评估意见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因为进行绩效评估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改进绩效,因此建立卓有成效的绩效评估系统不仅是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且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戴维・帕门特(David Parmedter),王世权,秦锐,张丹.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开发、实施和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道德发展理念范文第5篇

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并应用于实践中去的。正确的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反之,错误的理论会阻碍实践的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正确的理论。农村现代化以这新的发展理论为指导,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必能加速其现代化进程。

二、创新发展,实现多种经营

创新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向多种经营发展,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带领农村加速其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十三五”规划涵盖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农业现代化相关制度,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实现农业机械化,融入现代信息时代,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其中,最主要的是,经营规模要适度,不能过大或者过小。以前,实行由大集体统一经营人民公社制,虽然在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 “大锅饭”的弊端,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偷懒、干活不尽力等不良现象十分严重。后来,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从安徽小岗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激起农村改革的热潮,人民公社制度也随之消失。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人民不再挨饿,也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然而,从农业长期发展来看,它也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变得很小,生产规模仅是日本的1/3、韩国的1/2,甚至赶不上美国1%。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偏高,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科技的创新,所以,在实行多种经营的同时,经营规模要适度,不能过大或者过小。

三、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城市工业、服务业等飞速发展,而农村发展缓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其农业农村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比较慢,经济比较落后。要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就要协调发展,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最基本的是,要解决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人多地少,这就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能,以极少的耕地养活极多的人。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作物、饲料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更加追求吃得健康,更偏向绿色无公害食品。这是一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很好的契机。农民可以在郊区生产一些高端的绿色农产品,拉动农业发展,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亿吨,实现12年连续增产。但是,这却是以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为代价的,造成了土壤有机质不断下降,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是不利于农业长期发展的。农村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走绿色发展路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做到,重视农业农村污染问题,实施防治措施,呼吁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轮耕制度,休养生息,保护环境,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五、开放发展,资源互补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这离不开我们开放发展,资源互补。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多地少,只能种植一些不需要很大种植面积且高产的的农产品,比如蔬菜、水果等。而对于像小麦、大豆、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因为所需种植面积大,我国一般采用进口那些人少地多的国家,例如美国,它大多采用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低。因此,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必须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加强国内外合作,开放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六、共享发展,发展成果农民共享

共享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回馈于全体人民,由全体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6.4%。按照现行扶贫标准,2014年年底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还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5个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5%。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就是为了实现共享发展,使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加大扶贫力度,实行精准扶贫,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