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分析研究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同时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了解,把握教学重点,将教学活动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机融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生活情境的融入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定的思维拓展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的这些能力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融入生活情境,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部分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但是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入,这些知识就会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因此就很难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此外,生活情境的融入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平时不懂的生活现象,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采用“填鸭式”这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忽略,对于知识也是被动接受,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就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进行积极的计算,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提高[2]。

二、生活情境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设置过于繁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融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生活情境的设置过于繁琐,这样就会使学生陷入到情境当中,从而无法集中精神听讲,这样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在应用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生活情境进行合理的设置,将过于繁琐的情境进行简化处理,从而突出教学重点,使其发挥实际效用[3]。

(二)脱离生活实际

在设置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方便,在场景选取方面十分随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因此就使得学生难以进入到生活情境当中。同时,教师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就会使生活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与大人的“生活”是不同的,对待同一件事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为此教师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问题,从而使生活情境的设置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其中,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选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生活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生活情境的融入发挥其实际效用,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生活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与设置,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其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首先,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中的重难点,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的。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了解,观察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性格特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为接下生活情境的选择与设置奠定基础。最后,就要以上述两点为基础,选择一个学生熟悉、内涵丰富的生活情境,并将其在合适的时机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比如在为学生讲授“加法计算”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对数字计算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很难快速掌握。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我们班级中有五名同学学习过唱歌,三名同学学习过绘画,那么会唱歌和会画画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呀?利用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加法计算融入其中,这样的方式会使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加生活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4]。

(二)在生活情境中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对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避免学生出现走神、困倦等情况,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用风趣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比如在举办数学竞赛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活动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学生管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分组情况、分数统计情况等进行整理,然后统一汇报,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为师生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三)让生活情境更加具有探究意义

在设置生活情境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就需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明确教学任务,从而将其体现的生活情境当中,使生活情境更具探究意义,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梯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方式进行推导,看看怎样才可以得出梯形面积。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七巧板”这类玩具进行思考,通过学生的实际经验,启发学生采用拆分的方式进行计算,将梯形拆分为长方形、三角形,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梯形面积。导入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四)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因此学生对游戏具有极大的兴趣。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生活情境中适当的加入教学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此外,为了使游戏教学发挥其实际效用,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游戏方式,同时还要对游戏导入的时间点以及游戏的时长进行精准把握,避免发生学生沉迷游戏、忽略学习的情况。比如教师可以应用“拍七令”这个游戏,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报数,当出现“七”或者是含有“七”的数字时,该名学生不报数,要拍一下手,然后下一名同学继续往下报数。这样的小游戏操作简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为此教师就应该科学的选择生活情境,让生活情境更具探究意义,同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姚秋月,杨爽.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6,07:143.

[2]祝春香.刍议生活化特色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3辑)[C].2015:1.

[3]崔玉梅.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242-243.

[4]崔静娟.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6,10:28.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

数学是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数学能够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是正式接触数学的最初时期,也是打下基本数学思维基础的时候,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在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中,除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与使用外,也对于他们的数学思维作出了要求,要求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考模式。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数学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得到改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在新课标中也被视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得到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往往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后,能够有不错的效果。在新课标中也有明文对其提出的要求:数学问题应该立足于教材,发散于情境。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就这种方法多探索、多实践。结合笔者的实践与调查,情境法在小学教学中有以下优势:

1.利用情境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使用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果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应用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想象力。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立,也更便于理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数学是源于生活且运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学科”,从而使他们重视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简单地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因此学习数学中的难题就是:数

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要他们理解数学这门难懂的学科是不容易的。因此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利用情境教学法建立情境模型,将很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易懂的生活问题。具体化的数学知识,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与吸收。

3.情境教学法联系科学与实际,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把数学问题放到情境中来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除了便于理解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类似的情境,不由得就会想起情境教学法中的数学问题,并且会自然使用数学方法来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难得的思维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的方式与建议

数学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虽有效好用,也需要教师经过多番实践与探究。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笔者对于该方法开展的一些建设:

1.情境的设立要贴近生活

小学生最常接触的情境就是生活,把问题放在生活的情境中,

他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快的认识。如果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学生能够更有效更有兴趣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同时学生也会从情境中得到启发,以后在遇到生活中发生的类似情境时,也会思考,加深巩固了数学知识在他思维中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多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法,来给学生上课。那么,如何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思考的脑与善于实践的手了。

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多取材,多思考,在生活中收集足够的素材,再把数学知识巧妙地放置到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学习。当然,教师也应互相讨论共同思考,提炼更好的情境。在通过使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法教学后,学生能够很快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并且很乐于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

2.情境的创设要善于发掘教材知识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很大,因此在很多数学教学中,它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些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时,每一节课都一定要开展情境,强行进行情境创设,让情境教学法流于形式,反而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舍本逐末,不便于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所以在创设情境前,要明确一个明题,就是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不能生搬硬套,反而让数学问题很难理解。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更着眼于教材,仔细研究教材,提炼出一些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数学知识,要立足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本质上是要让学生通过情境学习数学知识。

3.巧用情境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跳跃、喜爱玩耍的年纪,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如果强行要求他们投入到课堂中,尤其还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中,他们更难进入状态。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而要顺应这种天性,并且利用这种天性,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情境中,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学会这些数学知识。同时,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因此,可以设立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竞赛的元素,在进行“100内加减法”的学习时,每个小学生会从老师那里拿到数量不等的糖果,老师可以设立问题,要求学生找到合作对象,糖果的加和,正好就是问题的得数,答对最多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游戏热情,让全体学生都有兴趣投入到其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能力,体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快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对于喜爱玩闹的小学生而言,面对着枯燥的数学练习不甚热衷,可是如果将游戏与数学题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小学生会对游戏十分热衷,并且乐此不疲地玩着数学游戏,既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熟练度,又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的观感,更有兴趣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方法,确实是有着种种优势的。但是情境教学法的设立也需要老师妥善思考、小心实践,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数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一听到上数学课就会心中有期待,建立起正向的激励;此外,还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减少他们学习的阻力。另外,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乐于思考,乐于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与使用,培养了对数学知识的实践与探究的态度。因此,情境教学法的恰当使用,确实可以在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教学的局面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3(27).

[2]郑永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J].吉林教育,2014(26).

[3]石寒烨.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情境导入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4]律美凤.身临其境 乐在其中:让情境教学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学周刊,2011(1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实物演示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举例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等。生活情境教学法,是将生活中发生或遇到的某个情境与小学的数学课堂内容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情不自禁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一举两得。

一、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把学生从课堂带到了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我们的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又从真实的生活中把学生领回课堂。首先,这种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习的气氛;其次,使学生亲自行动后确认结果,锻炼学生自己动脑;最后,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深刻。

二、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将学生分成了十组,每组包含买家和卖家,并且每个人分了10张“一元钱”,在每个小摊位上摆放了不同的物品,并在上面标注了不同的“0元~10元”的价格标签。老师要求各组开始交易,并提供交易的等式,学生就纷纷忙了起来,都计算着自己买着什么,用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或是自己卖了什么,赚了多少钱,应该找回买家多少钱。过了一段时间,各组纷纷报告交易成功,老师让各个小组分别说明交易的“等式”,并将其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有不正确的交易结果时,老师和其他同学一同将它改正过来。这样给学生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够利用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可以自己到商场买东西。

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但欣喜地接受,还感受到自己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意识到数学知识用途的广泛,从而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使自己在实际的生活中表现得更加优秀。老师在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时也要注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教学过程中能全面地体现教学内容,不可以给学生带来片面的理解,给其造成不良后果。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知识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为让学生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切合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兴趣,很多教师都在朝着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发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教学的一大亮点。然而,有些教师刻意追求创设教学情境,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甚至是违背了情境教学的初衷,并没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已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内容,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悬念通常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在最大限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的大脑发育,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更上一层楼。所以说,设置悬念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授知识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破解悬念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新的知识[1]。通过设置有趣的悬念,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甚至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具体运用设置悬念这种方法时,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悬念:“学校要搞绿化活动,园丁们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种树:1棵柳树、2棵冬青、3棵月季。试问第24棵种的是什么?”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很想知道第24棵种的是什么,并且很快进入了有意注意的学习状态,认真听课,积极地进行探索、交流,通过教师适时地点拨与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动脑、动手,通过拼摆,自我发现其中的规律,有的学生甚至能给出多个问题解答办法。这种设疑激趣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够快速准确解答数学问题,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从生活出发,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希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并且好奇的事物的角度出发,探索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意义,让他们知道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还能加快学生对生活的理解[2]。所以,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给学生创设生动新鲜的教学环境,在教导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比如说,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寻找生活中有角的物体或现象,课堂上,学生互相进行展示。生1:门的上框与右框或左框形成了一个角;生2:“人”字形的两条路交叉形成了角;生3:夜晚探照灯划破夜空,远远望去,光束的边缘形成了一个角;生4:窗户上焊接的钢筋彼此交叉构成了很多角;生5:天花板上的电线互相交错,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角……多么丰富的生活经验啊,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这些物体或现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从中抽象出了角的本质属性,加深对抽象物体的认识,更能够加深了学生对角的性质的记忆。

三、创设交流情境,探究悬疑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非常明显,他们喜欢跟人交流,更喜欢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给学生创造有趣的讨论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互相交流与互相竞争的环境中充分发散,快速理解所要传授的数学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3]。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要在一块近似圆形的山地上植树,每3平方米种一棵,要知道购买多少棵树苗,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说:“要先求这块地的面积。”“那么,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沉思了下来。我不失时机地说:“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我引导学生利用自带的圆形纸片用剪拼法进行合作,并进行了交流,互相讨论以下问题:(1)我们把圆剪拼成形______;(2)剪拼后的图形,相当于圆的______;(3)剪拼后的图形面积等于(公式)______,所以圆的面积等于______。”学生通过讨论获得了求圆的面积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不但能获得新知,更从推导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并进行交流的好习惯;又如,在教导学生“如何比较周长与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判断题,像“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则其周长与面积都是16”,学生通过做这道判断题,就会思考面积与周长的含义,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比较面积与周长的不同,让学生拓宽了自己的思维与知识范围。在与学生相互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发散自己的思维,并且富有发现和探索精神,不仅能够让学生最快、最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在情感与认识方面的认识与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变,并且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采用情境教学这种方式,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得他们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就能学习到熟悉的知识,这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能让学生的智力发育更加完全,因此需要教师多加深对情境教学的努力,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世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3):125-126.

[2]石寒烨.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情境导入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89-9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范文第5篇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专注力

?男?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尤其小学数学还是一门知识具有抽象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十分专注才能理解好这些难点知识。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习惯进行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倦,进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那么现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突破传统枯燥的模式,学生会感觉这样的学习是有意思的,进而能够更专注地学习数学。就以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例,比如在“单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快问快答的形式,通过对学生的快速提问使学生专注精神来回答问题。教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我们有两( )手?”学生答道:“两双。”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那我们有十( )手指?”学生回答:“十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理解好数学知识。再如“乘法”的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的理论教学,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加入你们每天做两个习题,你一个星期要做多少个呢?”教师就接着这个问题带着学生来学习乘法知识,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

2.设计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总是对未知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高效的教学。那么教师可以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设计实际操作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过程中,实际上是对知识最直接地接收,再通过思维与操作的结合,让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一种智慧。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就以几何知识的教学为例,学生的几何思维还没有得到发展,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理论教学,那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七巧板,在课堂上以七巧板为辅助工具,进行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形状,随后引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用你们手上的七巧板拼出你们印象最深刻的物体。”教师提出要求之后,学生就开始摆弄手上的七巧板,把这些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经过更重排列,摆成自己所想象的物体,通过完成这样的任务,实际上就是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图形的特征,与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多媒体系统增加教学趣味性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的今天,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不再是多新鲜特别的事情。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工具比较有限,情境教学受到限制,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系统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多种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进而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并且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知识不能够得以直观地表达,现在借助多媒体系统也能够实现直观的呈现了,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就以应用题中“牛吃草”问题的教学为例,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枯燥且具有较高难度的,需要教师能够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系统设计一个动画,它的主要内容就是牛吃草的速度以及草的生长速度,学生通过直接地观察动画可以获取题目当中的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动画将这类题型直接进行归纳,归纳成动画模型,学生则只要观察动画就能学会解答这类题的模型。并且教师还可以在其中加入更多引申的素材,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理解与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十分轻松,不需要去过分地去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点就可以解决好难题,还可以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地获取信息,不再是以往的平面课堂,显著提升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