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常见的教育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现阶段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
现阶段,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入手,让学生掌握用水、用电、用气、用火等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注重社会治安教育,包括盗贼、骗子、绑架、抢劫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活动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学校的各类活动尤其是上体育课时应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和操作活动器械,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听从老师的指挥和安排,严禁私自冒险行为。一旦有意外事故发生,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应急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的应急常识。三是性安全教育。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异性的好奇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要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女生进行性启蒙安全教育,避免性骚扰和害。这是中小学安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也是很多学校和家长最容易忽视的安全教育问题。
二、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主要从中小学校和家庭方面具体分析:
(一)中小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中小学校依然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忽视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有的学校在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才开始觉醒和反思日常安全教育的缺失问题。还有的中小学校教育缺乏实际操作性,形式化严重,如,部分学校只是象征性的每年进行几次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或是疏散演习,基本停留在口头上。这样的安全教育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生们依然不知道如何正确避难。这些都是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教育教材和内容方面来看,由于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更应该使用系统性的、成体系的安全教育内容,然而实际情况是,现阶段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指定统一的中小学校安全教育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容易造成教材随意、不衔接、知识结构杂乱、教育内容混乱的情况,效果欠佳。
(二)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实,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学生的家庭,因此,家庭安全教育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点。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对孩子时时刻刻严加保护,不让孩子轻易接触到任何危险,过分的包办式保护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意识,而当真正独自面临危险时,往往变得举手无措,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当前,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统一系统的教材是进行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第一步,如日本就制定了一整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交通安全方面的完整的教材体系,效果甚佳。因此,我们也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尽量制定系统性较强的统一的教材,并确保最少每周一次的课程时间,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将安全问题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时时关注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遭遇突发事故的自救能力。此外,中小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安全专题讲座、专题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也可向学生提供安全教育网站,让学生空余时间自己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二)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将中小学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安全教育并不是只是听听讲座、考考试就可以的,停留在口头上的安全教育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只有付诸实践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教育。因此,对于安全教育问题我们一定要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将中小学安全教育从书本上转移到实践中来。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各种安全实践演练活动,创设逼真的演练情境,如进行防震演习、消防演习、水灾演习、交通路口安全实地演习等,使学生真正掌握避险避难、逃生自救的方法。在实际的演练活动中,或许前几次的演习会让学生们感到紧张或惶恐,但是如果坚持安全演练活动经常化和系统化,多次的演练会强大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真正面临安全事故时保持冷静,转危为安。
(三)结合家庭日常安全教育,全方位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
家庭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强化家长的安全意识,并可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讨论安全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尤其是过分保护即溺爱孩子的危害,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将中小学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中。比如,家长在买马铃薯的时候,可让孩子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要随意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教会孩子辨认发芽马铃薯、鲜黄花菜等常见的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家长在带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对孩子进行道路安全教育,让孩子熟悉交通信号灯和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身安全。
四、结束语
总之,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对中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是现阶段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既有学校方面的问题,也有家庭方面的问题,为此,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问题,与家长携手,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健康安全的成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求苗仁.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0)
[2]韩媛媛.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37)
>> 浅析我国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状及策略研究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转型期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我国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试论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对策 论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 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现条件 论我国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从教育督导职能的回归看我国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解决 浅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浅论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李娟.学校心理咨询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青少年研究,2004(5):21-22.
[9]王宏方.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过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9):24-26.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行为 心理潜能 心理辅导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学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初探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二)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三)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故父母与子女间的融洽感情和谐关系,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少,说心里话的机会就更少,家庭应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家庭生活中,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快乐的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郊游是集体活动,不能替代学生个体的社会活动,家长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倾听大自然中鸟的鸣叫,让美好景物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激发孩子热爱自然。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途径的初探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习困难学生较多。学习困难学生问题是长期困扰和影响农村小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生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逐年扩大。学习困难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乡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乡,留守儿童多,致使学生心理发展出现相应的问题。
(2)、目前农村离婚率也比较高,加之其他因素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增多,缺乏相应的心理指导。
(3)、我校坐落在乡镇中心,有一批孩子迷恋上了上网和网络游戏,使他们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厌学致使他们学习起来也很吃力,心理发生扭曲。
(4)、农村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缺少方法,也不懂得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展开对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矫正方法的研究,并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2、通过对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和矫正研究,探索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思路,有效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为解决农村学校学习困难学生教育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探索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探索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矫正的目标、内容、途径、策略和方法体系。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调查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2、根据个性差异,构建适合不同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个案的研究;有计划地转化不同类型的“学习困难学生”。
3.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对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整理、收集已有的关于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的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和研究,吸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农村校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现状,并以此为依据编写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对我校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整理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对策.
5.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 对学生、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和问题。
—3—
参考文献法查阅资料利用网络整理已有资料。
访谈跟踪法精心准备了一些对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学生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跟优秀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并做下了详细的访谈记录,了解他们教育矫正学习困难学生方面的真实感受,然后进行分析,增强教育矫正学习困难学生对策的实用性.
四、研究阶段
1、课题研究的周期:两年2019年4月——2021年5月
2、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9月)
进行《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方案。
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我校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及分析。
3、研究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12月)
分学科分小组,实施跟踪教育,形成个案集、主题活动设计集、制定教育矫正目标。
按计划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定期召开教育研究总结会和研讨会。
4、总结阶段(2021年1月——2022年5月)
整理研究材料,进行数据统计、完成课题研究成果、接受课题研究的检查和鉴定。
五、预期的研究目标。
探索教育矫正学习困难学生的途径和方法,本着以教育矫正已存在的学习困难学生,减少新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出现的原则,通过对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提高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完成课题的保证条件
1、人员保障
本课题负责人谢建敏中小学一级教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教学19年热爱教育事业,做事认真教学成绩突出,本课题研究对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本课题组参加人员均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能够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从学科分类到德育管理,再到心理健康教育、本课题组成员均有研究方面的能力,保证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
2、措施保障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实行层层包干制,为本课题提供充分保障。
3、经费保障本课题开展得到领导重视,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4、经费预算
序号项目用途金额备注1资料费购买、复印资料500 2培训费各级培训500 3会议费差旅费跟踪家访组织研讨会500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李海东小学教学参考
《小学生心理与健康》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实践研究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幼儿学习行为习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幼儿在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时,经常会因教育问题和学习问题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幼儿天性好动、思想活跃,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溜号现象,溜号的习惯性也属于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幼儿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诱因。
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幼儿对道德的意识很模糊,其道德观念和信念很轻,但是幼儿道德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对其以后生活在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具体教育内容包括,讲文明、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在集体中生活时要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诚实守信、宽己待人、爱护社会公共财务、不要欺负弱小等。
2.行为习惯教育
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活动和事物进行反复训练,训练次数多了,幼儿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相对于道德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方法较为简单,练习巩固、重复训练是其教学的主要方式。教育内容包括独立思维能力、社会行为能力锻炼等。
3.生活习惯教育
生活习惯教育包括幼儿的起居饮食、消费习惯、卫生习惯等,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观念,按时睡觉、按时吃饭、积极锻炼身体,勤洗澡、勤刷牙,饭前饭后洗手,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幼儿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
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
1.监督、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
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可知,要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积极的遵守行为习惯,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科学的监督机制去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长此以往,幼儿会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老师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告诉幼儿什么样的行为不道德,什么样的行为该遵守。并建立监督机制,让小朋友们互相监督。树立行为标兵,对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差的同学进行集中式的训练,并定期对训练效果进行抽查。
2.模拟行为训练
组织活动和游戏,设置趣味性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表演,表演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进行点评,告诉小朋友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幼儿在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中,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培养方式其教育意义重大。
3.采用激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
建立激励机制,老师可以通过语言奖励和物质奖励对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鼓励,这种鼓励行为不仅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起学生自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这种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的方式,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竞争机制,为行为习惯教育带来很好的培养氛围。
4.家长和老师配合矫正不良习惯
与学校教育相同,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也非常大,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不容易,不良习惯的养成却只在朝夕之间,所以家长和老师应时刻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将不良习惯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降到最低。具体矫正措施如下:①消除障碍,不要批评幼儿的不良习惯,以一种消极负面的心态告诉幼儿这样做不对,应端正自己的心态,以朋友的角度、换位思考的角度和孩子沟通,分析他们行为带来的影响,在孩子接受的情况下,帮助孩子一起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②持之以恒,反复监督锻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老师和家长应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坚持行为习惯培养教育;③及时强化,在行为习惯培养中,不仅要及时发现幼儿不良行为,还应找到其行为的闪光点和认可的地方,通过褒贬参半的方式,告诉学生怎样做可以将事情做到更好,怎样做可以得到人们的奖励和赞赏,不要过分依赖惩罚制度,让幼儿产生抵触心理,把握好奖励和惩罚之间的尺度。
结论:
常见的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从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三部分开展教育活动,通过知识渗透和活动引导,在开发幼儿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怎样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形成自有的文明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3(08):113-124.
2.夏冬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操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3(08):109-114.
3.刘俊.农大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13(07):117-124.
4.董永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11,14(02):101-112.